高职《机械设计基础》绪论、教案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基础的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的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的优秀教案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述1.1 课程简介介绍机械设计的重要性及应用领域解释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3 教学内容机械设计的定义和目的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机械设计的分类和应用1.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机械设计的应用第二章: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2.1 课程简介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原则解释机械设计的创新思路和方法2.2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2.3 教学内容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机械设计的创新思路和方法机械设计的创新案例分析2.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创新训练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设计的创新案例,让学生理解创新思路和方法第三章:机械设计的常用材料3.1 课程简介介绍机械设计中常用的材料及性能解释不同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条件3.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中常用的材料及性能培养学生根据使用条件选择合适材料的能力3.3 教学内容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常用非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材料选择的原则和使用条件3.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常用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材料测试和选择练习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材料选择的原则和使用条件第四章:机械设计的强度计算4.1 课程简介介绍机械设计中强度计算的重要性及方法解释不同载荷和应力对机械结构的影响4.2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中强度计算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进行强度计算和优化设计的能力4.3 教学内容强度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不同载荷和应力对机械结构的影响强度计算的案例分析和优化设计4.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强度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强度计算练习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不同载荷和应力对机械结构的影响及优化设计方法第五章:机械设计的摩擦与磨损5.1 课程简介介绍机械设计中摩擦与磨损的概念及影响因素解释不同摩擦与磨损控制方法的应用5.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中摩擦与磨损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摩擦与磨损控制方法的能力5.3 教学内容摩擦与磨损的基本概念及影响因素不同摩擦与磨损控制方法的应用及优缺点摩擦与磨损控制案例分析5.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摩擦与磨损的基本概念及影响因素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摩擦与磨损实验练习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不同摩擦与磨损控制方法的应用及优缺点第六章:机械设计的配合与连接6.1 课程简介介绍机械设计中配合与连接的概念及重要性解释不同配合与连接方式的特点及应用6.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中配合与连接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配合与连接方式的能力6.3 教学内容配合与连接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不同配合与连接方式的特点及应用配合与连接设计案例分析6.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配合与连接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配合与连接实验练习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不同配合与连接方式的特点及应用第七章:机械设计的传动系统7.1 课程简介介绍机械设计中传动系统的作用及组成解释不同传动方式的特点及应用7.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中传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的能力7.3 教学内容传动系统的作用及组成不同传动方式的特点及应用传动系统设计案例分析7.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及作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传动系统实验练习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不同传动方式的特点及应用第八章:机械设计的热力学分析8.1 课程简介介绍机械设计中热力学分析的重要性及方法解释热力学基本原理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8.2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中热力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热力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3 教学内容热力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热力学基本原理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热力学分析案例分析8.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热力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热力学分析练习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热力学基本原理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第九章:机械设计的经济与市场因素9.1 课程简介介绍机械设计中经济与市场因素的重要性及影响解释机械设计者在考虑经济与市场因素时的策略和方法9.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中经济与市场因素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机械设计的能力9.3 教学内容经济与市场因素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影响机械设计者在考虑经济与市场因素时的策略和方法经济与市场因素分析案例分析9.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经济与市场因素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影响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经济与市场因素分析练习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机械设计者在考虑经济与市场因素时的策略和方法第十章:机械设计的评价与优化10.1 课程简介介绍机械设计评价的方法及优化策略解释机械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评价及改进方法10.2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评价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优化策略提高机械设计性能的能力10.3 教学内容机械设计评价的方法及指标优化策略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评价与优化案例分析10.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评价的方法及指标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机械设计评价练习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优化策略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机械设计基础的相关内容,包括机械设计概述、基本原理、常用材料、强度计算、摩擦与磨损、配合与连接、传动系统、热力学分析、经济与市场因素以及评价与优化。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一、课程简介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本课程将重点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具,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常见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装配和工程分析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并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模型建立和分析。

3. 能够独立进行简单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和装配。

4.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础概述- 机械设计的定义和作用-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机械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2. 机械零部件设计- 机械零部件的功能和分类- 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常见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案例分析3. 机械装配设计- 机械装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机械装配的设计规范和注意事项 - 机械装配的实际案例分析4. 机械工程图学- 机械图形学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 工程图纸的绘制方法和符号规范 - 机械图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5.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工程分析- 常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介绍-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操作和建模技术- 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6. 机械设计实践- 选择一个适合的机械设计项目进行实践- 制定项目设计方案和计划- 完成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装配和工程分析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利用案例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操作,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机械设计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引导学生学习并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械零部件的建模和分析。

4. 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室操作等。

机械基础教案绪论

机械基础教案绪论

机械基础教案绪论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基础的概念、范围和重要性。

2. 掌握机械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机械概述机械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机械的发展历程和趋势2. 机械设计设计原则和方法机械零件的选材和加工3. 机械制造制造过程和方法数控技术和智能制造4. 机械使用与维护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机械的维护保养和故障排除5. 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机械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探讨机械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优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

2. 演示法:展示机械设备的工作过程和操作方法。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机械设计的优化和创新。

4.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实践。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机械基础教材。

2. 课件:制作相关章节的教学课件。

3. 设备:展示机械设备的实物或模型。

4. 工具:准备实践操作所需的工具和器材。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程设计:评估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机械知识的能力。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应用能力。

六、机械零件与传动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零件的分类与功能掌握常见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应用2.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轴承、齿轮、弹簧、联轴器等传动机构:齿轮传动、链传动、皮带传动、液压传动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零件的结构、功能和传动原理演示法:展示传动机构的实际运行效果4. 教学准备教材:机械零件与传动相关章节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设备:展示机械零件和传动机构的实物或模型5. 教学评价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机械零件和传动的掌握程度七、机械强度与材料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强度的重要性掌握机械强度计算的基本方法熟悉常用工程材料的特点和应用2. 教学内容机械强度:失效模式、强度计算、安全系数等工程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工程材料的选择和应用4. 教学准备教材:机械强度与材料相关章节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设备:展示工程材料的实物或模型5. 教学评价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课程设计:评估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机械强度和材料知识的能力八、机械动力学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的方法能够运用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动力学基本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机械系统动力学:运动方程、速度与加速度分析、受力分析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动力学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实例分析:分析实际机械系统中的动力学问题4. 教学准备教材:机械动力学相关章节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设备:演示机械动力学现象的实验器材5. 教学评价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课程设计:评估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动力学知识的能力九、机械控制工程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控制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方法能够应用控制理论解决机械工程问题2. 教学内容控制基本概念:开环控制、闭环控制、稳定性等控制系统设计:PID控制、状态空间分析、频域分析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模拟仿真:利用软件进行机械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4. 教学准备教材:机械控制工程相关章节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软件:准备控制系统仿真分析所需的软件工具5. 教学评价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课程设计:评估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控制工程知识的能力十、机械系统设计与应用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系统设计的全过程掌握机械系统分析与优化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系统的设计与应用2. 教学内容设计流程: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试验与验证等分析与优化:结构分析、强度分析、动态分析、节能优化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分析方法案例教学:分析典型机械系统设计案例4. 教学准备教材:机械系统设计与应用相关章节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案例:准备典型的机械系统设计案例5. 教学评价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课程设计:评估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机械系统设计知识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机械概述补充说明:机械概述环节中,学生需要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的分类和特点,了解机械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机械设计基础(高教版第五版)精品教案:绪论部分

机械设计基础(高教版第五版)精品教案:绪论部分

绪 论目的要求:了解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研究对象及学习要求重点难点:重点:课程学习要求 难点:课程学习要求计划学时:2绪 论第一节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本课程研究对象:机 械(机器与机构的总称 机器的定义: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 机器的分类 机器主体部分由机构组成 曲柄滑块机构:活塞的往复运动通过连杆转变为曲轴连续转动 凸轮机构:凸轮和顶杆用来启闭进气阀和排气阀; 齿轮机构:两个齿轮保证进、排气阀与活塞之间形成协调动作; 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第二节 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 一、本课程的特点 是工程制图、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工实习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运用,同 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机构的分类 通用机构 专用机构 用途广泛,如齿轮机构、连杆机构等 只能用于特定场合,如钟表的发条机构 机械原理 机械设计 :研究机器、机构运动原理:研究组成机器、机构的零件设计原理 设计基础 机械机器 工作机 原动机 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利用机械能去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机器 机器的功能组成 动力部分 传动部分 控制部分 执行部分 6 5 4 3 8 7 1 2 9 10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大家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简单机械设备的能力,为今后操作、维护、管理、革新工程机械设备创造条件三、怎样学好本课程1.重思考,常想几个问题:A.什么样子B.怎么运动C.工作原理、方式D.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2.会查表、会用工具书3.不注重公式的记忆——哪些公式要记忆,会在课堂上和考试前提醒4.多看一些设计方面的书,如工业设计、机械优化设计等5.一定要会几个设计软件二维的:AUTOCAD 三维的:Pro/E、UG等。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第一章机械设计基础理论教案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第一章机械设计基础理论教案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第一章机械设计基础理论教案标题:高职《机械设计基础》第一章机械设计基础理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基础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机械设计基础概述2、机械设计的基本要素3、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机械零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5、机械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基础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基础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践教学:通过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设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教学辅助工具:使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增强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设计基础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机械设计基础概述、机械设计的基本要素、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机械零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机械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内容。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5、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教学评估:通过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7、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反思和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章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标题: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章: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机械设计基础,作为一门探讨机械设计原理、结构、运动与力的学科,是工科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基石。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机械零件的主要参数和选型依据;(3)熟悉机械系统的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4)能够运用机械设计软件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利用模拟实验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3)采用小组讨论和课堂讲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认同感和责任感;(3)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机械设计概述1. 机械设计的意义和任务2. 机械设计的过程和方法3. 机械设计师的要求和素质第2课时: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1. 机械零件的设计原则2. 机械零件的选材和加工3. 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和校核第3课时:机械系统的运动分析1. 机械系统的自由度和平衡条件2. 机械系统的运动学分析3. 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第4课时:机械系统的动力分析1. 机械系统的动力源和动力传递2. 机械系统的负载分析和计算3. 机械系统的动力性能优化第5课时:机械设计实例分析1. 机械设计案例介绍2. 机械设计案例分析3. 机械设计案例总结和启示三、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2. 辅助材料:PPT课件、教学图样、设计软件教程3. 实验设备:机械设计实验台、测量工具、模拟实验器材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机械产品,引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2. 讲解:结合PPT课件和教材,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3. 案例分析:分析机械设计实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或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案0绪论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案0绪论

绪论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2、熟悉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的区别,以及四者之间的关系。

3、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的五个步骤。

二、课时分配本章绪论共 3 个单元,本章安排3个学时。

三、教学重点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对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有比较深入的认识,能够清晰的分辨它们的区别。

四、教学难点机械设计的五个步骤及要求。

五、教学内容单元1 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务一、本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旨在培养工程技术人员从事机械设计所需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使之具备分析、设计、运行和维护机械设备及机械零件的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学习有关新的科学技术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1)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及设计方法。

(2)常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设计方法。

(3)机械系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三、本课程的任务(1)掌握机构的组成、运动特性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分析和设计常用机构的能力,对机械运动方案的确定有所了解。

(2)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设计计算方法,并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

(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及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

单元2 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一、机器与机构在生产生活中,机器的种类繁多。

它们的构造、性能和用途等不尽相同,但在组成、运动和功能关系上又有一些共同特征:都是一种人为实物的组合体;各实体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能做有用的机械功或进行能量转换。

凡具备以上三个特征的实体就是机器,即机器是实体的组合,能实现确定的相对运动,能做有用的机械功或能完成能量、物料、信息转换和传递的装置。

凡具备前两个特征的实体就是机构,即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实物组合体。

它的作用是传递运动和力,能实现各种预期的机械运动。

二、构件与零件构件是指组成机械的各个相对运动的单元体。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少学时教学内容(参考) 第 1 章绪论1. 了解机械的组成及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2.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

:1. 掌握机械的基本组成。

2. 掌握机器、机械、机构、零件等概念。

3. 机器与机构的区别。

课堂讲授CAI 实物引言一、机械概述机械的特征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机械的分类二、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任务本课程的内容本课程的性质本课程的任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作业布置第 2 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1. 熟悉运动副及其分类,明确运动链和机构的区别。

2. 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

3. 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明确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1. 机构及运动副的概念、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2. 自由度计算,虚约束。

课堂讲授CAI 实物2.1 机构的组成2.1.1 自由度 2.1.2 运动副及其分类2.2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2.2.1 运动副及构件的表示法 2.2.2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步骤2.2.3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步骤2.3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2.3.1 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2.3.2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2.3.3 计算机构自由度注意的事项第 3 章 平面连杆机构1. 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演化。

2. 明确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

3. 熟悉铰链四杆机构压力角、传动角、行程速度变化系数和死点位置等基本概念。

4. 掌握平面四杆机构设计的图解法(按给定的连杆长度和连杆的两个位置设计四杆机构、 按给定的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设计四杆机构)。

:1. 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

2. 压力角、传动角、行程速度变化系数和死点位置。

3. 平面四杆机构设计的图解法课堂讲授 CAI 实物作业布置第 4 章1. 了解凸轮机构的特点,能按运动规律绘制S-中 曲线2. 掌握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了解凸轮机构的自锁、压力角与基圆半径的关系:1. 常用从动件运动规律的特点,刚性冲击,柔性冲击, S-中 曲线绘制2. 凸轮轮廓设计原理—反转法,自锁、压力角与基圆半径的概念课堂讲授 CAI 实物4.1 概述4.1.1 凸轮机构的应用及特点 4.1.2 凸轮机构类型 4.2 常用从动件运动规律4.2.1 凸轮与从动件运动关系 4.2.2 常用从动件运动规律 4.3 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4.3.1 反转法原理 4.3.2 图解法 4.4 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3.1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演化 3.1.1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 3.2 平面四杆机构的特性 3.2.1 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条件 3.2.3 压力角和传动角 3.3 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3.3.1 按照给定的行程速比系数设计四杆机构 3.3.2 按给定连杆位置设计四杆机构 3.3.3 按照给定两连架杆对应位置设计四杆 机构 3.1.2 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急回特性 死点位置3.2.2 3.2.4 作业布置4.4.1 压力角的确定 4.4.2 基圆半径的确定4.4.3 滚子半径的确定作业布置1. 了解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

机械设计基础的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的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概述:介绍机械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2.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

3. 机械设计的数学基础:介绍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基础知识。

4. 机械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实际机械设计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机械设计软件应用:介绍常用的机械设计软件及其应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机械设计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机械设计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准确性。

3. 实践操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成果。

4. 期末考试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机械设计基础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知识点。

3.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机械设计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4. 实践设备:提供必要的实践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5. 设计软件:安装常用的机械设计软件,供学生学习和使用。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课堂教学结合实践操作。

3. 教学进度安排:章节一:机械设计概述(2课时)章节二: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4课时)章节三:机械设计的数学基础(6课时)章节四:机械设计实例分析(6课时)章节五:机械设计软件应用(4课时)章节六:机械零件设计(6课时)章节七:机械系统设计(4课时)章节八:机械设计优化(2课时)章节九:机械设计案例分析与实践(4课时)章节十:总结与复习(2课时)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绪论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绪论教案

绪论§0-1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一、基本术语1. 零件零件是机器加工(制造)的最小单元体。

若将一部机器进行拆卸,拆到不可再拆的最小单元就是零件。

2.构件构件是机构运动的最小单元体,是组成机构的基本要素。

构件可能是一个零件,也可能是由若干零件固联在一起的一个独立运动的整体。

如图所示内燃机中的连杆。

3.机构机构是用来传递运动和力的、有一个构件为机架的、用构件间能够相对运动的连接方式组成的构件系统。

4.机器机器是由若干机构组成的,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和信息的装置。

将其它形式的能量变换为机械能的机器称为原动机。

利用机械能去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机器称为工作机。

机器的主体部分是由机构组成的。

一般机器包含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动力部分、传动部分、控制部分、执行部分。

机构与机器的区别:机构只有一个构件系统,而机器除构件系统之外还包含电气、液压等其它装置;机构只用于传递运动(或改变运动形式)和力,而机器除传递运动和力之外,还具有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功能。

5.机械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二、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研究对象: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

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常用传动机构及机构运动方案设计⑴机构的组成原理研究构件组成机构的原理以及各构件间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⑵常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对常用机构的运动和工作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一定的运动要求和工作条件来设计机构。

⑶机构运动方案设计根据机器的工作要求选择机构的类型,并将这些机构合理地组合成为传动系统。

2. 机械零件常用材料及结构强度主要介绍机械零件常用材料及其选用原则,零件受力及变形的基本形式及其强度计算。

3. 通用零件设计根据使用范围的不同,机械零件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广泛用于各种机械的通用零件;另一类则是只用在某些机械中的专用零件。

本课程只研究通用零件的设计和选用问题,包括零件工作能力设计和结构设计,以及标准零、部件的选用等问题。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

机械基础——教案★ 教具演示并导入新课:(讲解相关理论知识)螺纹联接:利用螺纹零件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零件相对固定起来的联接。

螺旋传动:利用螺纹零件将回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从而传递运动或动力的装置.一、螺纹的形成二、螺纹的类型1、按线数分在圆柱体上沿一条螺旋线切制的螺纹,称为单线螺纹。

也可沿二条、三条螺旋线分别切制出双线螺纹和三线螺纹。

单线螺纹主要用于联接,多线螺纹主要用于传动。

2、按螺旋线绕行方向按螺旋线绕行方向的不同,又有右旋螺纹和左旋螺纹之分。

通常采用右旋螺纹,左旋螺纹仅用于有特殊要求的场合。

3、位置分螺纹有外螺纹和内螺纹之分。

在圆柱体外表面上形成的螺纹,称为外螺纹,在圆孔的表面上形成的螺纹,称为内螺纹。

普通螺纹又有粗牙和细牙两种。

公称直径相同时,细牙螺纹的螺距小,升角小,自锁性好,螺杆强度较高,适用于受冲击、振动和变载荷的联接以及薄壁零件的联接。

细牙螺纹比粗牙螺纹的耐磨性差,不宜经常拆卸,故生产实践中广泛使用粗牙螺纹。

三、螺纹的主要参数螺纹的主要参数:(1)大径(d、D)——螺纹的最大直径。

对外螺纹是牙顶圆柱直径(d),对内螺纹是牙底圆柱直径(D)。

标准规定大径为螺纹的公称直径。

(2)小径(d1、D1)——螺纹的最小直径。

对外螺纹是牙底圆柱直径(d1),对内螺纹是牙顶圆柱直径(D1)。

(3)中径(d2、D2)——处于大径和小径之间的一个假想圆柱直径,该圆柱的母线位于牙型上凸起(牙)和沟槽(牙间)宽度相等处。

此假想圆柱称为中径圆柱。

(4)螺距(P)——在中径线上,相邻两牙在中径线上对应两点间的轴向距离。

(5)导程(S)——同一螺旋线上,相邻两牙在中径线上对应两点之间的轴向距离。

对单线螺纹,S=P;对于线数为n的多线螺纹,S=np。

(6)牙形角(α)——在轴向截面内螺纹牙形两侧边的夹角。

(7)升角(λ)——在中径圆柱上螺旋线的切线与垂直于螺纹轴线的平面间的夹角。

四、螺纹代号与标记1.普通螺纹螺纹的标记由螺纹代号、螺纹公差代号和螺纹旋合长度代号组成。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doc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doc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专业年级课程性质主讲教师第一章.1.章节名称:§1.绪论 1.1机器的组成及其特征;1.2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及程序2.教学序次:第一讲3.教学内容:机器的组成及其特征;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及程序。

4.教学目标:熟悉机器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组成;熟悉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要求。

5.本次课重点:机器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组成;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6.本次课难点:机械与机构概念的建立7.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PPT图像——图01—图03);板书(章节,概念、术语的含义等);口授(举例:自行车、钟表等构件及组成;其零件形状特征等。

)8.教学基本要求:熟悉零件、构件、机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组成;了解机器的主要组成、熟悉机械设计基本要求。

9.课后要求:作业——思考题(A.什么是机器?B.机器的基本组成有哪些?C.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0.参考资料第二章.1.章节名称:§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 2.1平面机构的组成;2.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2.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2.教学序次:第二、三讲3.教学内容:平面机构的组成;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4.教学目标:熟悉运动副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画法;熟悉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5.本次课重点:机构运动简图的画法;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及注意的问题。

6.本次课难点:零件及构件的简化;复合铰链及虚约束的判定;三心定理的推导及应用等。

7.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PPT图像——图1.1—图1.24);板书(章节,概念、术语的含义等);口授(着重介绍重点和难点内容);例题(讲解教材例题1.1—和1.7,例题1.8学生自学)8.教学基本要求:熟悉运动副的基本概念,学会高副与低副的区别方法;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画法;熟悉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了解三心定理的基本概念及在机构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9.课后要求:作业——思考题(A.何谓构件?何谓机构?两者的区别是什么?B.何谓运动副?高副和低副是如何确定的?C.什么是平面机构?平面机构和空间和空间机构是如何区别的?D.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时应注意那些问题?E.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的定义是什么?举例说明其判别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一、课程概述《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本课程内容丰富,涉及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设计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3.了解机械设计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工程素质和职业道德,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1.机械设计概述:介绍机械设计的概念、任务、分类和发展趋势。

2.机械零件设计:包括传动零件、连接零件、轴系零件、弹簧等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3.机械传动设计:介绍传动系统的类型、性能参数和设计方法,包括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

4.轴承和联轴器设计:分析轴承的类型、性能和选用原则,介绍联轴器的结构和设计方法。

5.机械结构设计:阐述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包括结构要素、强度计算、稳定性分析等。

6.机械创新设计:探讨机械创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

7.机械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典型机械设计实例,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全面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机械设计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实践教学:安排课程设计、实验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5.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安排1.总学时:64学时2.理论教学:48学时3.实践教学:16学时(含课程设计、实验等)4.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机械设计概述第2-4周:机械零件设计(传动零件、连接零件、轴系零件、弹簧)第5-7周:机械传动设计(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第8-9周:轴承和联轴器设计第10-11周:机械结构设计第12周:机械创新设计第13周:机械设计实例分析第14周:课程设计第15周:实验第16周:复习与考试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等)2.实践环节:30%(课程设计、实验等)3.期末考试:40%七、教学资源1.教材:《机械设计基础》(主编:X,出版社:X)2.参考文献:《机械设计手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等3.网络资源: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等在线课程资源4.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机械创新实验室等八、教学效果评价1.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机械设计基础》电子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电子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电子教案一、教案概述《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核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机械设计的发展趋势。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

三、教学内容1.机械设计概述:介绍机械设计的定义、分类、任务和基本原则,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2.机械零件设计:讲解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步骤,包括传动零件、连接零件、轴系零件、弹簧等。

3.机械传动设计:介绍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步骤,包括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

4.机械系统设计:讲解机械系统的总体设计、部件设计和装配图绘制,使学生掌握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5.机械创新设计:介绍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机械设计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机械设计实验和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开展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现场教学法:参观企业生产现场,了解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结果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包括考试成绩、课程设计成果等。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他人评价:开展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机械设计基础教材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材教案
1. 机构运动简图的定义
第15页/共476页
运动副及构件的表示方法
1.构件构件均用直线或小方块来表示,如图1-6示。
第16页/共476页
2.转动副
第17页/共476页
3.移动副 如图1-8所示,注意移动副的导路应与两构件相对移动的方向一致。
第18页/共Βιβλιοθήκη 76页4.高副两构件组成高副时的相对运动与这两个构件在接触处的轮廓形状有直接关系,因此,在表示高副时必须画出两构件在接触处的曲线轮廓。如图1-8、图1-9所示为齿轮高副和凸轮高副的表示方法。
第41页/共476页
平面连杆机构的缺点:(1)误差较大,降低机械效率。(2)不容易实现精确复杂的运动规律。(3)不宜用于高速传动。
第42页/共476页
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1)机架——固定件,如图2-1所示构件4;(2)连架杆——与机架用转动副相连接的构件,如图图2-1所示构件1和构件3;(3)连杆——不与机架直接相连的构件,如图2-1所示构件2。
目录
第2页/共476页
绪论
0.1 机器的组成及其特征机器与机构 在现代的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随处都可见到各种各样的机器。例如,洗衣机、缝纫机、内燃机、拖拉机、金属切削机床、起重机、包装机、复印机等。机器是一种人为实物组合的具有确定机械运动的装置,它用来完成一定的工作过程,以代替或减轻人类的劳动。机器的种类很多, 根据用途不同,机器可分为:动力机器:实现能量转换,如内燃机、电动机、蒸汽机、发电机、压气机等。加工机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搬运物品,如机床、织布机、汽车、飞机、起重 机、输送机等。信息机器:完成信息的传递和变换,如复印机、打印机、绘图机、传真机、照相 机等。
第22页/共476页
【例1-1】如图1-11(a)所示为颚式破碎机的主体机构,试绘制其机构运动简图。此机构为原动件偏心轴,从动件肋板、构件、机架共同构成的曲柄摇杆机构。按图量取尺寸,选取合适的比例尺,确定A、B、C、D四个转动副的位置,即可绘制出机构运动简图,最后标出原动件的转动方向,如图1-11(b)所示。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教案一、课程概述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涵盖了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设计两大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未来从事机械设计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设计方法,具备初步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能够分析和设计简单的机械传动系统,正确选用标准零部件,并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常用机构(如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和设计方法。

熟悉通用机械零件(如螺纹连接、键连接、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轴、轴承等)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设计计算方法。

了解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对简单机械系统进行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

具备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和零部件的能力。

能够正确选用标准零部件,并进行相应的装配和调试。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

常用机械传动(如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等)的设计计算。

轴和轴承的设计与选用。

2、教学难点复杂机构的运动分析和设计。

齿轮的啮合原理和强度计算。

机械系统方案的创新设计。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物模型、动画演示等,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2、实验教学安排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机械原理和零件结构的理解,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3、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简单机械系统的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案例分析引入实际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5、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第0.5次课
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技能课□其它□
主要教学内容(注明:重点* #难点):
绪论0.1机构*、机器*与构件*的概念
0.2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0.3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原则和一般程序
教学目的要求:
理解、掌握机构、机器和机械以及构件和零件的概念
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原则和一般程序
机器都具有三个共同的基本特征:
1.机器都是由一系列构件(也称运动单元体)组成;
2.组成机器的各构件之间都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机器均能转换机械能或完成有用的机械功;
机构是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实现机器的动作要求。一部机器可能只包含有一个机构,也可由若干个机构所组成。机构具有与机器前两个特征相同的特征。
机器与机构的根本区别在于,机构的主要职能是传递运动和动力,而机器的主要职能除传递运动和动力外,还能转换机械能或完成有用的机械功。
组成机械的相对运动的单元体称为构件,可以是一个零件,也可以是由几个零件组成的刚性结构。构件与零件的根本区别在于:构件是运动的单元体,而零件是制造的单元体。在各种机械中普遍使用的零件称为通用零件,如螺钉、轴、轴承、齿轮等。只在某种机器中使用的零件称为专用零件,如活塞、曲轴、叶片等。
b.机器:机器是具有确定运动的构件的组合体,它用来转换能量,改变或传递物料和处理信息,以代替和减轻人的体力和脑力劳动。
c.机构:机构是实现传递机械运动和动力或改变机械运动形式的构件组合体。
机器的种类很多,根据其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动力机器(如电动机、内燃机、发电机等)、加工机器(如机床、纺织机、包装机等)、运输机器(如汽车、拖拉机、输送机等)和信息处理机器(如计算机、机械积分仪、记账机等)。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多媒体讲授
实际例子讲授
讨论、思考题、作业:
1.为什么有的门是拉开的,有的门是推开的?
2.注射针筒和汽车有什么区别?
参考资料:
多媒体材料,网络资料
讲稿内容
备注
作业要求;上课纪律要求。
绪论
0.1机构、机器与机械的概念
用例子引导几个相关概念:举例,内燃机、腭式破碎机。
a.机械:机械是机器与机构的总称;为了了解机械那么首先就需要了解什么是机器和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