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英国史研究综述
英国高等教育制度研究综述
英国高等教育制度研究综述
田洪芳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江苏常州213164)
摘耍:本文从英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和英国高等教育制度的现收两方面研究英国高等教育制度。阐述英国高等教育制度发展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英国高等教育制度历史发展现状
本文对高等教育制度的理解遵循《教育大辞典》的精神。将高等教育制度界定为一个国家或政府与高等学校或者说高等教育机构的关系.其具体内容包括高等教育制度的类型、层次、人学制度、教学制度、学位制度等。
一、英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一)英国高等教育立法
从牛津、剑桥大学创立起至今,英国高等教育制度在立法上走过一段从教会控制教育(公元l世纪到15世纪)到国会议会作用扩大和运用法律干预高等教育(16到19世纪),再到高等教育法规的完善与发展时期(20世纪至今)。
分析英国高等教育法规体系及其内容.可以窥见其基于英国国家体制和高等教育传统而形成的高等教育法规特点。
第一,英国历史上的高等教育制度包容着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立法体制。从教育方面看.有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个相互独立、又各具特点的法定公共教育制度。四个教育制度分别由不同的议会法案来管理,经费和行政也各自为政。如1944年《教育法》规定每一个地方当局都必须“在它认为方便时建立教育委员会。以
充分履行它在教育方面的职能”。喋二,英国主要高等教育法律内容全面.各补充修正法多而专一。英国目前称得上教育总法的是1944年的《教育法:》和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作为教育法的修正与补充,相关法案主题专一。例如。英国国家制定了专门的《大学考试法》、《教师退休法》、《大学与学院资产法》等。‘端三.教育立法及其内容明显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教育立法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可由1988年《教育改革法》为例来说明。第四,以法律手段保护大学“自治”。大学“自治”一直是被称作为英国高等教育的基石之一。
英国对近代农业革命和农业资本主义的研究
・研究综述・
英国对近代农业革命和农业资本主义的研究
文礼朋
近代英国农业史一直是英国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问题,不断地有新的论文和著作问世,观点也是不断推陈出新,经常出现所谓修正派,然后又对修正派进行新的修正。在国内,近代英国农业史也一直是学术界研讨的重大问题,人们一直希望从英国近代农业史中得到一些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启示。本文拟分成几个专题,按时间的顺序对外国学者的各个时期的研究成果做一个简要的学术史的回顾,以方便国内学术界对近代英国农业史的研究。
关于16、17世纪英国农民土地产权与农业结构的争论
在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史学界展开了一场国际性的学术大辩论,被称之为“布伦纳辩论”。美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布伦纳认为,由于在中古晚期农奴解放的过程中,英国农民(维兰)在获得人身自由的时候,没有能够把他们的习惯租地转化为自由持有地,结果是在16、17世纪的英国农村大变革中,地主通过各种手段剥夺了习惯佃农的租佃土地,把它交给大规模经营的租地农场主,使得英国形成了以资本主义雇佣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经营结构,导致了英国农业的大发展,使得英国同荷兰一道摆脱了同一时期降临在其他欧洲国家的马尔萨斯危机。与此相对,法国农民在农奴解放的过程中,获得了大量土地的控制权,由于法国专制君主对农民的保护,16、17世纪的法国贵族无法实施英国贵族那样的排挤农民的圈地,从而使得法国成为一个以小农经营为主体的国家。法国农民的这种幸运,带来的却是法国农业的落后。因为在布伦纳看来,小农的经营模式难以促进农业发展,最终又导致农民的贫困①。
近十年国内格雷厄姆·格林研究综述
章还有温华的《 格 雷厄姆 ・ 格 林 小说 的 “ 修辞 学 ” ——格 林 小说艺术风格分析》 ( 《 周 口师范学 院学 报) 2 0 0 8年 第 3期 ) 和林继军的《 从 小说 ( 第十个人 ) 看二元 对立 模式 的艺术 魅
2 0 1 0年第 7期 ) 从叙 事学角 度对 《 权力 与荣耀》 进行 深入分 析, 旨在 揭示深藏在追捕与延宕叙事架构之下 的深 刻象征寓 意。张莉琴在《 现实主义的新发展——评格雷厄姆 ・ 格林小 说艺术的基本特色》 ( 《 四川外语学 院学 报1 2 0 0 4年第 3期 )
指 出格林作品的基本特 色表现为 惊险 的小说情节 同严 肃的
力》 (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1 2 0 0 1 年第 2 期) 。
宗教主题一直 以来 是研究 者们关 注的话题 。格 林不 赞
同评论家给他贴上 “ 天主教作 家” 的标签并辩 解说 自己只是
一
个碰巧信仰天主教 的作家 。虽然 格林 在小说 中塑造 的形
研究论文总数 。据统计 , 格林已进入 “ 我国‘ 十一 五 ’ 期 间最 受研究生青睐的 2 0位英国作家” 之列 , 相应硕士论 文数量达
篇故事 ( 艾奇韦尔 路不远 的小地方 ) 》 ( 《 传 奇 ・传记文 学选 刊( 理论研究 ) 1 2 0 1 1 年第 2期) 中以格雷厄姆 ・ 格林 的短篇 故事《 小地方 》 为研 究文本 , 重点 剖析 了故 事 中的“ 怪诞” 特 点, 几种艺术手 法 的巧 妙和精 湛运用。此外 , 比较 新颖 的文
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关于“马歇尔计划”研究综述
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关于“马歇尔计划”研究综述
迟萍萍;李海龙
【期刊名称】《历史教学》
【年(卷),期】2003(000)008
【总页数】6页(P64-69)
【作者】迟萍萍;李海龙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山东济南250014;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153
【相关文献】
1.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关于"马歇尔计划"研究综述 [J], 迟萍萍;李海龙
2.近年来我国学者关于国外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兼谈近年来的发展趋势 [J], 李菲
3.近十年来我国史学界对英国工业革命研究综述 [J], 李砂砂
4.近年来史学界关于近代中国社会心理研究述评 [J], 赵俊芳
5.50年来我国史学界对第一次社会大分工问题研究综述 [J], 宋敏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国开放大学研究综述
英国开放大学研究综述
作者:吴晓超
来源:《新一代》2010年第08期
摘要:本文回顾了我国有关英国开放大学研究的文章,并且按其研究的内容特点,将所有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引入阶段、质量阶段、再认识,总结了各阶段的研究特点、成果以及缺陷。最后对英国开放大学的研究提出建议。
关键词:英国开放大学研究;研究特点;研究缺陷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243-01
二战后,英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远远低于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社会巨大的需求使得政治力量参与到了教育的发展中, 1969年6月英国开放大学依据皇家法令宣告正式成立,成为一所有权授予学位的独立自治的大学。开放大学的建立是战后英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教育民主化,终身化理想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的产物。现在,英国开放大学成为世界远程教育的典范,对其发展历程的研究对我国远程教育的实践探索有着重要意义。
一、历史以及现状
对于英国开放大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引入阶段、质量阶段、再认识。
1.引入阶段。最早对开放大学进行全面介绍的应该就是1994年的《跨越四分之一世纪的英国开放大学》,这篇文章写于英国开放大学即将迎来英国皇家宪章批准她成立周年,它从学校的创办,管理体制,学历非学历教育,以及应用多媒体技术等方面进行的详细的介绍。在1998年,约翰·丹尼尔教授的《加快新技术在英国开放大学中的应用》十分详尽的阐述了英国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四个开放”:学习对象开放、学习地点开放、学习方法开放、教育观念开放(open to people, places, methods and ideas)。
16世纪英国文学史综述
16世纪英国文学史综述
16世纪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而丰富的时期,通常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见证了文学、艺术和文化的繁荣,对英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对16世纪英国文学史的综述:
1. 文艺复兴时期背景: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文学和艺术的复兴运动,起源于意大利,并在16世纪传播到英国。这个时期标志着对古典文化的重拾,以及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强调。
2. 人文主义的影响:人文主义思想在16世纪英国文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人文主义者强调对古典文学和哲学的研究,以及对人类文化和知识的尊重。
3. 宗教改革与文学:宗教改革对英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导致了英国教会的分裂,从而产生了天主教和新教两个不同的文学传统。约翰·克拉班(John Skelton)等人的作品反映了宗教变革时期的动荡。
4. 诗歌:16世纪英国的诗歌领域涌现了一系列杰出的诗人。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的《乌托邦》是一部重要的人文主义文学作品。威廉·莎士比亚之前的诗人如爱德华·斯宾塞(Edmund Spenser)的《仙后》也是这个时期的亮点。
5. 戏剧:戏剧在16世纪英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早期的剧作家包括克里斯托弗·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和托马斯·基德(Thomas Kyd)。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
他的作品如《哈姆雷特》、《麦克白》等成为经典。
6. 散文:16世纪的散文作品主要包括政治、宗教和社会方面的著作。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中既有小说元素,也包含社会和政治思考。约翰·福克斯(John Foxe)的《殉道者之书》记录了新教殉道者的事迹。
近10年国内《德伯家的苔丝》人物形象研究综述
近10年国内《德伯家的苔丝》人物形象研
究综述
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和诗人,《德伯家的苔丝》这本著作问世于1891 年,是哈代现实主义小说继承与发展的优秀范例。当时英国的批评家威廉·夏普说“: 没有男人和妇女读了《德伯家的苔丝》而不同情的,因此也没有人读了这部小说而不具有宽宏大量的心灵和大慈大悲的精神”, 因此他认为这部小说不仅是哈代最伟大的小说,而且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1]。
在中国,《德伯家的苔丝》最早由吕天石在1934 翻译出版,译名为《苔丝姑娘》。后来,张谷若在1936 年翻译并出版了《德伯家的苔丝》。二十年代末,李田意发表了中国哈代研究的第一部著作《哈代评传》。因时代局限和参考文献的不足,在评《德伯家的苔丝》一书时,仅有数语“: 本书的文字实而不华,本书的结构密而不懈”[2],这是当时有关《德伯家的苔丝》的最早评论。新中国以后,哈代小说从80 年代起开始走向繁荣。据王桂琴统计分析,1980 年到2004 年间研究《德伯家的苔丝》的论文,总数有129 篇,人物形象分析的有30篇,这些人物形象分析的论文以苔丝为主要研究对象[3]。在这些论文中,评论者大都从历史的观点出发,认为苔丝典型地代表着整个农民阶级向工人阶级转化的过程及其在这
个过程中遭受到的悲剧命运。论及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几乎都是为苔丝的悲剧命运服务,安玑·克莱与亚雷·德伯成为扼杀苔丝的刽子手。其中,克莱被定性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的反叛者,代表着虚伪的资产阶级道德,亚雷更是被嗤之以鼻,认为是哈代塑造的一个达尔丢夫式人物,集道德与宗教的伪善于一身。
布鲁姆斯伯里集团与战争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
2018年第34期(总第310期)课程教学
▲
【摘要】20世纪上半叶,布鲁姆斯伯里集团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对英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国内,他们通过与凌叔华、徐志摩、萧乾、叶君健等中国现代文人的交往,其思想理念和精神品格对当时中国文论的文化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阅读大量文献就会发现国内对布鲁姆斯伯里集团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认为布鲁姆斯伯里集团与战争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布鲁姆斯伯里集团;战争;伍尔夫;研究
布鲁姆斯伯里集团与战争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刘旭娜
布鲁姆斯伯里集团是英国20世纪号称“无限灵感,无限激情,无限才华”的一个知识分子小团体。其成员主要包括文学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和E.M.福斯特、哲学家罗素、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艺术评论家罗杰·弗莱、传记作家利顿·斯特雷奇、诗人T.S.艾略特、画家瓦奈萨·贝尔、经济学家梅纳德·凯恩斯等众多精英。
一、国内研究综述
1.对布鲁姆斯伯里集团的研究
目前,国内对布鲁姆斯伯利集团的研究相对比较少,有2004年陈倩写的《“和而不同”——“布鲁姆斯伯里”与“新月”》。这篇论文系统而深入地探寻这场跨文化精英对话与其他中西交流关系的区别,即“和而不同”的特色。这种特色形成的两个重要原因:精英阶层的群体认同和中西文化传统的会通以及此特色对中西文化发展的意义和贡献[1]
。2013年余晓霞写了《精神契合与文化对话——布鲁姆斯伯利集团在中国》,这篇论文从整体文化品格、个体交往影响、文学团体比较、知识分子精神、现代主义诱惑、文化对话与误读等多个角度,对当时布鲁姆斯伯里集团与中国文论文化的关系进行历史发掘和意义阐释,探究当时社会语境下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和演变规律以及这种文化氛围的形成[2]
英国女性文学研究综述
婚妈妈,生下了张恒的孩子,然而却能和张恒在大街上面对面碰上脸色不变形同路人,不由让人惊奇这场感情的无趣。《云影共徘徊》里的韩宁,信仰日高风清的心境,三十多岁,与妹妹都独居在家。她对张仰陵的感情肯定不是爱,如果是爱,那也是非常残忍的。她们不知道她们要做什么,总在怀疑是不是一生的反反复复注定要如此了结。现代都市女子从感情上折磨自己,因为反差太大,已经连伤痛都不会。以为刻薄自己就是刻薄别人,难道非要把自己推上人生战场才能证明是打赢了吗都市女性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一直渴望能做真正的自己——
—独立的不依赖别人的。然而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性格特征又在影响着她们,使她们很难以超越出自己。人生的悲欢离合,文化冲突使她们心理失重,使感情变得千疮百孔,不甘心做男人的附属,只是想扮演自己,是具有女性意识和女性自我价值的新都市女性形象,不愿沦入传统的束缚,是章惜、觉非、少庄、韩宁等一批都市女性的反抗,但是她们仍然都面临感情的困扰,这就使她们在抗拒的过程中更加显出了无奈和冷漠,文化思想和精神上的冲突也表现在她们身上,她们是最后的胜利吗,是不是还有不同的表现?
唐宁——
—她喜欢那样的世界,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阴晴起伏,愿意头破血流,即使以她看不起的手法。
少庄——
—眼前的都市繁华,像一个人蓦然回首,只看到喧杂,回想起来,多么无趣。
用章惜的话说:不要太迷信自己的感觉和想法,那是随时会变的,也许,人类的孤独感永远不会变。但是,带了这么一颗自喜的心去活着,不也很好吗?
由上可见,苏伟贞的人物“专心”对付着情天欲海的种种险恶,却无怨无悔。情到深处人寂寞,此时无声胜有声。情场如战场,苏伟贞笔下的男男女女情感角色,就像跋涉在行军途中的战士,沉默里叫喊着喧哗,寂静里埋伏着激情,以此形成了台北都市奇特的千疮百孔的情爱景观。
晚近英国农业史研究综述
作 者 倚 介 扰议 (9 9一) 男 . 苏 常 热 ^ , 京 大 学历 史 系 教 授 , 士 生 导 师 主要 从 事 英 国 史 和 欧 洲 史研 究 14 , 江 南 博
年 到 1 5 年 , 上 下 两 册 , 由 琼 - 尔 斯 克 博 士 70 分 亦 瑟
任 主 编 , 别 在 18 分 9 4和 1 8 9 5年 出 版 。 第 6卷 涉 及
英 国及他 国研 究英 国农 业 史 的学 者 通 力合 作 . 开
始 了 这 套 巨 著 的 编 纂 工 作 , 莱 斯 特 大 学 地 方 史 而 系 便 成 为 展 开 这 项 工 程 的 基 地 。 为 了 保 证 这 套 巨 著 的 撰 写 , 15 于 9 6年 成 立 了 一 个 顾 问 委 员 会 。 英 国农 业 史 研 究 的 先 驱 . 敦 大 学 经 济 史 荣 誉 教 授 伦 R. 托 尼 担 任 了 顾 问 委 员 会 主 席 。 参 加 顾 同 委 H. 员 会 的 还 有 剑 桥 大 学 经 济 史 教 授 波 斯 坦 、 明 翰 伯 大 学 的 R. 希 尔 顿 、 . 钱 伯 斯 、 . 霍 斯 金 H. J D. w G 等 人 。 H. R 芬 伯 格 教 授 担 任 了 《 格 兰 威 尔 士 P. 英 农 业 史 》的 总 主 编 。 1 7 年 1 94 1月 H. R 芬 伯 格 P. 教 授 去 世 后 , 牛 津 大 学 琼 ・ 尔 斯 克 博 士 接 任 总 由 瑟 主 编 一 职 。 剑 桥 大 学 出 版 社 承 担 了该 书 的 出版 工
例说国内外研究综述与创新点的表述(原创)
例说国内外研究综述与创新点的表述(原创)
例说国内外研究综述与创新点的表述
B21研究现状与工作现状、研究意义混淆。
[问题实例](略)
B22研究现状表述为宏观理论或宣传口号,不能集中于本课题的具
体研究。
[问题实例]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的有效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挑战,呼唤智慧。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具有动态生成性、选择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师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条件等因素,精心选择、设计适宜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研究者没有对国内外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必要的考察。所以只能宏观的说些与研究现状并无直接关系的内容,这样的设计与构思过程没有起到科学研究中要求对相关研究进行考察,以启发新的研究,寻找新的突破点的作用。
B23相关现状的内容与要研究的主题偏离,针对性较差。
[问题实例](略)
B24相关研究表述不当。
[问题实例]几十年,不少教师一直在致力探索如何“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近几年来,国内外不少学校一直致力于开展学习困难学生转化研究,并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这些可贵的成果与经验可以作为课题的借鉴,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可贵的研究资料
和有益的启示。
相关研究的表述过于简单、空泛,没有深入的研究、分析,脱离具体的细节,只是一带而过,起不到对相关研究了解为把握基础上应有的借鉴与创新作用。解决的办法是在静下心来,认真了解和把握相关研究现状,自然就有丰富的内容表达了,这样的了解和把握,对自己今后的研究也会发挥重要的支撑与启示作用。
国内外文献综述
1.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2011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十个年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制造业日益面对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与国际市场竞争。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已表明,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在过去的20世纪中,是制造业给美国、日本和欧洲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有人坦言:“无论今后科学技术怎样进步,发展先进的制造业将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制造业也将永远是人类社会的首席产业”。同时,制造业是解决就业矛盾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新时代提高一个国家整体就业水平的重要基础。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虽然第三产业将会吸纳越来越多的生产力,但是制造业仍然是解决就业矛盾的一个重要领域,而且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第三产业的发展。我国的人口压力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发展制造业不仅可以吸收巨大的劳动力,而且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也可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对维持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制造业不仅是高新技术的载体,而且也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动力。近年来,先进的制造技术不仅创造了更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更高的生产效率,而且先进的制造技术正在对传统的制造技术进行着系统的改造。当今世界,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和先进的制造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最重要标志,成为一个国家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获胜的关键因素。
1.1.2研究意义
在激烈的国内及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下,虽然我们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从数量到规模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从整体上看,公司的经营状况、盈利状况都有所改善,但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企业陷入困境、陷入危机的几率大幅度增加。出现了多样化的风险与危机,有些企业逐步从财务状况正常发展到财务状况恶化,陷入财务危机,甚至出现倒闭、破产,使企业本身、投资者等多方面利益遭受到损失。所以本文试图通过对财务预警模型的研究,实现保护企业和投资者利益、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具体意义如下:(1)对于投资者来讲。有助于投资者预知公司是否会陷入财务危机,获取财务危机
近20年来史家情感、性格或历史感研究综述
近20年来史家情感、性格或历史感研究综述近20年来,史家情感、性格以及历史感的研究受到了不断增长的关注。研究者们的工作不仅涉及到多种学科领域,即历史学、哲学、文学、宗教学等,而且也涉及到社会科学等。本文将综述近20年来史家情感、性格和历史感方面的研究,以提升学术界对史家研究的重视。
从古典历史学的角度来说,史家的情感和性格是历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史家们不仅提供了宏观历史现象及其发展过程,而且也表现出了丰富的性格和情感特征,如贪婪、卑劣、骄傲、勇敢、善良、友善等等。这些性格和情感特征塑造了一种共同的文化认同,对人类的普遍经验和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史家的历史感也是近20年来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人员认为,史家的历史感是一种主观态度,它在直接影响历史学家的史家认识时发挥重要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史家的历史感,尤其是对其思想的反省,对现代历史学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允许研究人员更加深入地探讨历史的概念,并记录历史的发展过程。
另一方面,近20年来,也涌现出了一系列研究史家情感、性格和历史感的文献。例如,在古典历史学领域,有关史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史家和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上。研究者们认为,史家对历史事件的态度、感受和贡献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提供有关历史事件的见解,而且也会影响当时历史学家的研究方法和认识。在哲学领域,有关史家情感和历史感的研究则以史家的哲学定量以及史家与哲学
思想之间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
此外,随着不同学科对历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研究史家的情感、性格和历史感的相关问题。例如,在英国近代史的研究中,许多研究者也开始关注英国人的性格特征及其影响,而且在宗教领域也有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史家的情感、性格和历史感来发现宗教思想和文化的细微变化。
(世界史专业论文)1750—1830年英国交通变革及其影响初探
1 75卜1 830年英国交通变革及其影响初探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英国在1750—1830年间的交通变革及其影响,文章首先具体介 绍了英国公路、运河发展的条件、进程及其深远影响,然后将交通视为一个整体, 分析探讨了交通对这一时期英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工业发展、农业发展、城市兴起、 人口分布、交往贸易等方面的深远影响。本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综合运用历史学、 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来综合研究。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交通,是人类历史的横向活动,是人类交流、交往的先导,与社会历史活动变 迁有着密切的联系。交通发展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保证社会、经济、文 化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和不断发展的前提条件。生产技术革新、生产工具的改进以及 生产管理方式的进步,通过交通传播得以成千万倍地扩大影响范围,收取效益。相 反,在相互隔绝的状态下,每一次改进往往“必须重新开始”,“历史上甚至多有相 当发达的生产力和一度灿烂的文明由于与其他地区交通阻断以致终于衰落毁灭的事 例。”2可以说,交通革新,不断促进人类交流,财富共享,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和 社会形态的不断发展和更迭.特别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交通更为新大陆的开辟和 整个世界走向整体开启了先河。
中古英国地方自治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中古英国地方自治研究综述
陈日华
英国是“地方自治之家”,近代英国独具一格的地方自治制度树立了良性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这一制度可以追溯到中古时期。因此,对中古地方行政的研究可以为我们理解“地方自治之家”的由来与发展提供历史的背景。
地方自治既体现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又体现了一种治理方式。《中国大百科全书》是这样定义地方自治的:“在一定的领土单位之内,全体居民组成法人团体(地方自治团体),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并在国家监督之下,按照自己的意愿组织地方自治机关,利用本地区的财力,处理本区域内公共事务的一种地方政治制度。”①英国地方自治制度是指:地方政府不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而是具有独立的地位;地方官员多由民众选举的本地人担任,代表本地区的利益;地方社区有较强的凝聚力,形成社区共同体意识。当然,应该指出的是,中古时期的地方自治制度不完全具有现代概念上的各个要素,但是它的内核与精神是基本相同的。
国外学者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对中古英国地方自治制度进行了研究,本文试图结合所研读的文献,对国外的相关理论与分析框架作一概述,以期对国内相关的研究有所帮助。
一、宏观研究的角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史学界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以威廉・斯塔布斯、弗里曼和格林为代表的宪政主义历史学派———牛津学派。这一理论流派秉承17世纪的天赋人权学说与自然权利理论,强调诺曼征服前日耳曼人原始的民主遗风、1215年的《大宪章》、教会与王权的对立以及中古议会对王权的制约等。牛津学派关注的是宪政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其对地方自治的认识也就具有鲜明的宪政特点。在他们看来,1066年的诺曼征服给自由的英国人民戴上了枷锁。而在此之前的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英国人民享受着自由,保留着自治政府的传统。弗里曼认为: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民主成份并没有被诺曼征服所淹没,保卫自治政府神圣原则的贤人会议也曾经在1085与1086年召开过②。而牛津学派另一代表人物格林则被历史学家古奇认为是“属于最早的英国地方自
中国学界对英国文官制度的研究
中国学界对英国文官制度的研究
作者:李日幸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7年第06期
[摘要] 文官制度一词,英文为Civil Service,在中国学界最早出现于陈乐桥先生的《英美文官制度》一书。这也是中国学界较早的翻译。英国的文官制度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在英国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拟对中国学界对英国文官制度的研究情况做一个简单的综述。
[关键词] 文官制度;制度沿革;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G633.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8-0182-02
中国学界比较早的研究英国文官制度的专著是陈乐桥先生在1935年出版的《英美文官制度》。陈乐桥先生的著作主要是介绍英美文官制度的基本情况,在介绍英国文官制度的时候,用了不少篇幅来介绍英国文官制度的沿革,重点介绍了英国文官制度的几次改革。包括:1688—1855年与英国早期的文官制度情况;由1853年东印度公司考选人员改革缘起的诺斯科特—屈威廉报告到1855年的麦考来改革,又有1868年帕麦斯顿改革到1870年;接下来介绍了从1870年开始到1930年的几个文官考试委员会。在介绍完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之后,陈乐桥先生介绍了英国文官制度的现状,主要是英国文官制度的运行。陈乐桥先生的著作主要是对英国文官制度进行了通识性的介绍,是中国学界对英国文官制度研究的开始。
民国时期对英国文官制度的研究主要就是陈乐桥先生的这部著作,现在开始介绍1949年之后的大陆学界的研究。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学界对英国文官制度最先的研究是程西筠的《由恩赐官职到择优录士——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主要详细论述了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情况,英国文官制度如何逐渐成为近代国家的一项制度。内容上,程西筠主要重点介绍英国文官制度1853—1868年的改革,从诺斯科特—屈威廉报告开始到帕麦斯顿改革的结束。程西筠在这篇文章中参考了国外学者对英国文官制度的研究,例如,寇因的《英国文官制度发展史,1780—1939》(E.W.Cohen, The Growth of the British Civil Service),埃顿的《英国文官制度》(D.B.Eaton,Civil Service in Great Britain)等,还参考英文的材料,如道格拉斯主编的《英国历史文件》(D.C.Douglas,ed.,English Historical Documents )等。这都让其研究有一定开创性。接下来有林志(至)敏的《英国文官制度改革》,也是对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进行了论述,和程西筠的研究类似。然后是贾宝廉译苏联学者波利斯坦斯基的《1850—1870年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提要)》,也是对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只 有 产业 革命 才 能 巩 固资 产 阶 级 所
。
但对 这样 一 位 著 名人 物
。
并 且 把 革命推 向更 高 的 阶段
, ,
通过英
的评 价 史 学 界 历 来 意 见不 一 过 去 部 分 学 者 认为 丘 吉 尔一 生 过 大于 功
,
。
,
国产 业 革命可 以 看 到
生产 力 是 推 动历 史 前 进 的 根
最 早 进 行 工业 革命 阶 级 革命 治制度
, , , ,
认 为 英 国能 够
产 资 料 !土 地 ∀ 分 离
,
一 部 分 人走 进 城 市变 为 雇 佣
、
主 要 是 英 国 较 早 地进 行 了 资 产
一 部 分 人 则进 入 农 场
,
牧 场成 为 农 业 工
,
革 命 后 建 立 了一 套 适 合 资本 主 义 经 济 发
业 革 命 既 是 一 次 技 术 变革
也 是 一 次 社会 变 革
,
作用 作用
,
,
并对资本 主 义 的 萌芽 和 发 展 起 了 迅 速 的 推 动
使 社 会 生 产 力 得 到 空 前 的大 发 展
, , 。
发展 了 生 产 力 的 同 时
变化
,
引起 了 整 个 社会 阶 级关 系 的
。
,
并 使 资本 主 义 作为 社 会 的 一 种制 度在机 器 大
,
法 来 废 除 权 拘 私 情 借 口 挑 选 人材 把 一 些 在 其他 部
门 工 作无 成绩 因而 混不 下 去 的 人 吸 收 进 来 等 现 象
。
产生 了 重 大 的 影 响 家所吸 收
。
它 的成 果 和 经 验 为 世 界 许 多 国
因此
,
,
其 它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的 工 业 革命 发
经 济各 方 面 发 展 要 求 的
,
。
用 但 其 推 动 作 用 是有 严 格 限 制 的 它 既 不 能 从 根 本
、
消灭 旧 的 阶级 也不 能 制 造 出新 的阶 级 新 的 社 会 关
系 不 能最 终 解 决生 产方 式 的 更 替 而 只 能 从 政 治 上
, ,
,
、
所 以 改 革 基 本 是 成功 的
多数 同 志 比
。
本 主义 的 发 展
却 起 了不 可 否 定 的 进 步 作 用
,
。
有的
,
在 最 近 一 个 时 期 的讨 论
同志 进 一 步 提 出
圈 占运 动 使 小 农 经 济 迅 速 瓦 解
部 分 同 志 比 较 注意 它 对 世 界 的影 响
, ,
提出
,
工 在
对 行 将解 体 的 封 建制 度起 到 加速 它 走 向全 面 崩溃 的
,
业 革 命 从 十 八 世 纪 六 十 年代 开 始 年代 完成
,
至 十 九 世 纪 四十
,
约 花 了 八 十 年 的时 间
,
总 之 圈 地 运 动 尽 管 是 灾 难性 的 但 对于 英 国 资
,
,
关 于 英 国 工 业 革 命 的后 果 较 注 意 对 本 国 产 生 的影 响 中
, ,
以前
,
,
政机 构 的 工 作 效率 更 好 地 为 发 展 经 济 服 务 工 业 资
产 阶级 从 边 沁 的 功 利主 义 原 则 出 发
,
重视人才
破 格任 用
,
是 丘吉 尔 的
,
要求 有 一 个 廉
又 一高 明 之处
。
但 作 为 资 产阶 级政 治 家
。
丘 吉 尔存
价政 府
。
,
以 利 于 把 更 多 的 资金 用 来 发 展资 本 主 义 经
关 于 英 国 文 官 制度 改 革 问题
。
对 协 调 同 盟 国 之 间的 作 战
。
曾起 过 不 容 忽
视的作用
,
是 史 学 界新 近 提
, ,
丘 吉 尔 不 仅 是 一位 外 交 家
,
而 且 还 是 一 位有 广
。
出来 探 讨 的 一 个论 题 有 的 同志 认 为 引 起 这 次 改 革
泛 专 业 知识 和 精 明 的 指 挥 才 干 的 军 事 家
。
是
心 应 手 的 行政 班 子
使 资产 阶 级 的 意 图 得 以 顺 利 地
,
一 种意见
贯彻执行
。
同 时 使 国 家 的 民 主 自由成 份 增 多
,
国家
、
认为
,
,
英 国 资 产 阶 级 革 命无 疑 在 历 史上 起 过 推 动 作
。
机 器 也 不 象欧 洲 大陆 其 他 一 些 国 家 那 样 机 构臃 肿 官 僚 化 总 之 这 次 改 革 是 符合 当时 英 国 社 会 政 治
近 年来 一 些 同志 提 出 了 不 同
。
本动 力
。
另 一 种 意 见 则 认为
,
社 会 历 史 的发 展 表 现
,
意 见 他 们从 几 个 方 面 作 了 肯 定
在 对 德态 度 上 丘
,
。
,
了 生 产 力 和 生 产 关 系 的矛 盾 在阶 级 社 会 里 总 是 表
吉 尔 早 在 三 十 年代 就 认 识 到 它 是 英 国 的 主 要 危 险 他 是 英 国 最 早 提 出 重 整 军 备 的人 之 一
。
关 系 的矛 盾 推 动人 类 社 会 的 发展
级 社会里
,
由此可 见 在 阶
。
,
阶 级 斗 争 是社 会 历 史 发展 的 直 接 动 力
在对 苏态 度 上
同 苏 联 联 合 的主 张 和 发展
,
,
丘 吉 尔在 一 九 三 四 年就 提 出 了
,
他 对反 法 西 斯 统一 战 线 的 建 立
,
!三∀ 文官 度的 革 制 改
底
, ,
。
,
就明显
丘 吉 尔 主 张 把 战 争打 到
,
只有 通 过 无 产 阶 级
消 灭 纳 粹主 义
在 战 争最 艰 苦 的 阶 段
他对 大
和资 产 阶 级之 间 的 阶 级 斗争
,
,
才 能 解决 生 产 和 生 产
。
陆 沦 陷国 家 流亡 英 国 的 政 府 和 团 体 一 律 采 取 支持 的 态度
。
改变 阶 级 力 量 的 对 比 关 系
。
而 且 这 种推 动 作 用 最 后
。
! 四∀
丘 对 吉尔 评价 的
还 是 要 通 过 生 产 力 的 发展 来 实 现
因此
,
资产阶级
,
革 命 只 能 为后 来 的 产 业 革命提供 政 治前 提 代替 产 业 革命
取得 的 成 果
,
。
而不能
丘 吉 尔 是英 国现 代 史 上 最 著 名 的资产 阶 级政 治 活 动 家和 国 务 活 动家 之 一
,
在 着 不 可 克 服 的缺 点 和 错 误
进展 早期
,
济 对文 官制 度 的 改 革 实质 上 是 对 整 个 政 治 制 度 改
近 年来 国 内史 学 界 对 英 国 史 的研 究 取得 一 些 新
革 的一 部 分 因此 这 场 改 革 必 然 从上 至 下 的 改 革
这 次 改 革 的 着 重 点 是在 高 级 文 官 内 容 是 要 求确 立 公 开 竞 争 考 试 制 度
主 义 在 农 业 中 取得 完 全 的 胜 利
。
。
#玉使 资水
犷 消 长 期 流 传 ∋ 来 的委 派 推 荐 等 官僚 贵族 特 权 以 仕
、
,
仁 再 一 部 分 同 志 就二
绝 任川 私 人
,
买 卖 官职 等 腐 败 现 象
,
。
背 升 的条 件 要
业 革 命 对 主 要 资 本 主义 国 家 工 业 发展 的 影 响提 出 了 见解
,
现 为 阶 级 的矛 盾
。
资本 主义 的 生 产关 系 基 本 上 是适
。
在 慕 尼 黑协
。
应生 产 力 性 质 的 但 是 也 存 在 着不 相 适 应 的 一 面 英 国 工 业 革命时 期无 产 阶 级 的破 坏 机 器 运 动
地反 映 了 这 种不 相 适 应 的情 况
。
,
定 签 字 之 后 他 严 厉 抨击 了 张 伯 伦 政 府 的绥 靖 政 策 在 第 二 次世 界 大 战 中
,
农 民反
,
制 度被 消 灭 后
出 现 了 大 量 的 自耕 农
这些小土 地
,
然 而从 总 的 是 同
,
所 有 者 就 成 为 日后 圈地 运 动 的 主 要 对 象 圈 占耕 地 变牧场提供 了 基 础
#
同 时也 为
,
倾 向上 来 看
“
,
它 的 实 质 是反 资本 主 义 化 的
”
中世 纪 末 期
近 年 来 国 内 英 国 史 研 究 综 述
祝 立 明
我 国 史 学界 对 英 国 史 的 研 究
了不 少 新 的 论 文
。
,
近年 来 又 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 进展
,
提 出 了一 些 新 观 点
综 述 如下
,
发表
现 将 近 年 来 讨 论 中 的 几 个 较 大 的 问题
反 封建 运 动
。
,
近 来 一 些 同 志提 出 与上 述 相 反 的 意
。 ,
事 实证 明
文官的质量
,
,
这 次改 革 的 效 果是 明显 的
。
提高 了
、
展都 比 英 国 快
完 成 时 间 都 比 英 国短
给 资 产 阶 级 提 供 了一 个高 效 能 的
,
得
关 于 工 业 革 命 与 推 动 历 史 前 进 的动 力 问 题
近 年 来 史 学 界 争 论 比 较 激烈 的问 题 之 一
他 在领 导
后勤物资
的 原 因 主 要 是 英 国在 完 成 工业 革 命 后
资本 主 义 的
。
英 国人 民 对 德 作 战期 间
筹措
示
。
、
,
从战略
,
、
战役
、
勃兴 和 政 治 制 度 的 进 一 步 自由化
,
,
迫 切 要求 提 高 行
运输
、
装 备 到维 修
,
都 有 许 多 懂 行 的 具 体指
不 计宿仇
另 一部 分 同 志 认 为
,
关 于 农 民 反 圈 地 斗 争 的 性质 间 题
代
五
、
六十 年
工 业 的 基 础 上 确 立 起来
工业
,
多数 同 志 认 为
农 民 反 圈 地 斗争 是 一 场 正 义 的
革 命最 重 要 的 是 使 社会 生 产 力得 到 飞 速 的 发展
使
英 国 在 世 界 工 业 和 贸 易 中 占据 垄 断地 位
有 一 个稳 定 的 政 治 局 面
,
。
他 们 为 资本 主 义 生 产 提 供 了 大 批 的 劳 动 力
。
这
展 的 政 治 制度
适 当 的政
是 进行 工
些 自 由劳 动者 的形 成
是 资 本 主 义 生 产 方式 确 立 的
,
稳定的政治局 面
充足 的 资 金
。
,
最重 要 条件
& % ∃ 内市场
。
。
都 为 圈 占耕
,
质 决定 它 有
保守的
”
甚至
“
反动的
”
圈 占运 动 最 直 接 的 原 因
。
应
该 是 当时 佛 兰 德 羊 毛 手工 制 造 业 的 勃 兴 新兴 的经 济 力 量 的 刺 激
,
由 于 这一
!二 ∀ 工 业 !产 ∀ 业
革命问 题
圈 占 耕地 才逐 渐 演 成 一 场 有 关工 业 革 命 的 讨 论 在 英 国 史范 围 中历 来 是 比
,
封 建庄
资 产 阶 级作 斗 争
“
的
,
,
英 国农 民 反 对暴力剥夺
,
园长 期 保 留 了 古 老 农村 公 社 的 残 余 , 较 早 的 相 当 大 量 的 变耕 地 为 牧 场 和 使 用 雇佣 劳 动 者 地 提 供 了 条件 , 然 而
,
维护 自己利益的斗争
理应寄予同情的
,
但 它 的性
一面
,
!一 ∀
圈地运动 原因 意义及 的
、
见
,
认 为 农 民 在 反 圈 地 的 斗争 中
,
。
并 役有把 斗 争锋
农民反圈地斗 的性 争 质
关 于 发 生 圈地 运 动的 原 因
,
芒 直 接指 向现 存 的 封 建制 度
和 提 出摧毁封建 土 地
关系的纲领和措施
,
农 民 企 图恢 复 旧 的 生 产资 料和
,
。
史 学 界 说 法 不尽 一
, 一
交 换 手 段 从 而 恢复 旧 的 所 有制关 系 和 旧 的 社 会 所 有 这 一 切都 不 利 于 土 地 所 有 权 关 系 的 革命
圈 地 斗 争 固 然有 反 对 封建 地 租 的 一 面
,
致
,
但 一 种 有代 表 性 的 意 见 认 为
,
卜 世纪 末农 奴 四
,
根 据 文官 才 能 的 高低 和 勤 奋程 度 变 人 人晋 升 的 平 均 主 义 现 象
, ,
。
不 这 样就 不 能 改
认 为 英 国 工 业革 命 除 对本 国 产 生 重 大 影 响
用 通 过 考 试 考核 的 办
外
,
对 其 他 资本 主 义 国 家 以 及 整 个人 类 社 会 的 发展
,
广 泛 的运 动 普遍 提出 劳动 者
人
。
。
关于 圈地 运 动 的 结 果
,
不 少 学 者 趋 于 肯定 说
,
较 热 烈 的一 段
。
一 年多来
,
有 的 同 志 从 政 治 制 度与
,
一
、
其 结 果 首 先 使 生 产 者 !农 民 ∀ 与 生
,
工 业 革 命 的发 生 和 发 展 作 了 些 探讨
二
、
、
为 资 本 主 义 工 业 迅 速 发 展 扩大 了
业 革 命 必 备 的 政 治 经 济前 提 关于工 业革命的时间
,
三 这 种 特 殊 的 土 地 革命 形 式 破 坏 了 封
多数同志认为
,
。
,
英 国工
建 庄 园制
统 治地 位
展
。
,
逐 步确 立 了 资 本 主 义 大 农 场 在 农 村 中 的 从而 又 促进 和 推 动 了 工 业 资 本 主 义的 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