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传统社会主义的认识误区

合集下载

关于社会主义认识的几个误区及其原因分析

关于社会主义认识的几个误区及其原因分析

关于社会主义认识的几个误区及其原因分析

江红英

【期刊名称】《邯郸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9(012)001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一些人在理论上、实践中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几个误区,得出只有从理论上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从实践中主动适应市场经济,才能更清楚地认识到我国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认识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性。

【总页数】3页(P9-11)

【作者】江红英

【作者单位】邯郸大学经管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41

【相关文献】

1.走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几个认识误区 [J], 崔永华

2.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认识的几个误区 [J],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模式选择的历史转变——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J], 姜怀忠

4.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认识的几个误区 [J], 庄俊举

5.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认识的几个误区 [J], 魏桂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厘清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四个认识误区

厘清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四个认识误区

厘清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四个认识误区

作者:康伟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第5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

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我国社

会发展根本问题作出的重大判断,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确定工作重心的重要依据。社会主要

矛盾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

化需从理论上厘清四个认识误区。

一、社会主要矛盾不等于经济主要矛盾

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重大判断之后,一些党员干部有些简单的理解,比如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直接等同于经

济领域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甚至不少学者也作出了类似的解读。应该说,两者确实有着紧

密的联系,而且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在经济领域表现得也尤为突出。

但是,经济发展的需求侧和供给侧是有特定内涵和外延的,它和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

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不能直接等同。经济领域的需要既包括生产需要也包括生活需要,而社会

主要矛盾则重点强调的是生活需要,而且这些需要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需要,还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经济领域的供给主要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提

供的商品或劳务,经济发展中努力增加供给数量提高供给质量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

方面的需要,尽管能为满足这些需要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在满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

全秩序等方面的需要中作用却是有限的。另外,社会主要矛盾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虽然

第七讲 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1)

第七讲 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1)

1918—1949, 五、1918—1949,民主社会主义 与苏式社会主义初次较量, 与苏式社会主义初次较量,总体处于下风
年俄共改名到1949年世界社会主义阵营 从1918年俄共改名到 年俄共改名到 年世界社会主义阵营 形成为止,世界上总共建立了80个共产党 个共产党, 形成为止,世界上总共建立了 个共产党,其中有 20个党是从原来第二国际中社会民主党的左派转变 个党是从原来第二国际中社会民主党的左派转变 改名的。 改名的。 这30多年间各国共产党都奉行苏式社会主义路 多年间各国共产党都奉行苏式社会主义路 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就。 线,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就。在社会主义阵营 最强大、苏式社会主义最鼎盛之时,其领土、 最强大、苏式社会主义最鼎盛之时,其领土、人口 和工业总产值都约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 和工业总产值都约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可谓三 分天下有其一。 分天下有其一。资本主义世界的共产党成就也较突 例如法共总书记多列士曾于1945-1947年间参 出。例如法共总书记多列士曾于 - 年间参 加政府任国务部长、副总理,意共总书记陶里亚蒂 加政府任国务部长、副总理,意共总书记陶里亚蒂 也于1945年后参加政府任不管部长、副总理。 年后参加政府任不管部长、 也于 年后参加政府任不管部长 副总理。
源自文库
三、民主社会主义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合二为一。 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合二为一。 巴黎公社失败以后出现的特殊形势要求工人政 党在革命尚未提上日程的时候, 党在革命尚未提上日程的时候,要慢慢地训练人民 群众,在日常斗争中善于妥协,既不回避选举, 群众,在日常斗争中善于妥协,既不回避选举,也 不放弃议会斗争, 不放弃议会斗争,这种形势使得社会民主主义这个 概念在国际工人运动中迅速流行起来; 概念在国际工人运动中迅速流行起来;但在另一方 面,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广泛传播,又使得 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广泛传播, 这些自称为社会民主主义者的人也接受了共产主义 即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即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这种情况使得马克思 恩格斯对“社会民主主义者” 恩格斯对“社会民主主义者”这个概念的态度作了 一些调整:不再批判,基本认可。 一些调整:不再批判,基本认可。而民主社会主义 或之社会民主主义,也认可马恩的基本理论主张。 或之社会民主主义,也认可马恩的基本理论主张。

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十大误区

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十大误区

作者: 游永恒;武英

出版物刊名: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96-101页

主题词: 市场经济;改革;机制

摘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人们也感到了物价上涨.失业、分配不公、经济波动、伪劣商品泛滥、道德沦丧、官员腐败等问题的严重性。科学地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深入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消除“认识误区”

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消除“认识误区”
就 业 岗 位 和就 业 方 式 多 样 化 的 趋 势 。 “ 个 多样 四 化 ” 中 国社 会 的发 展 产 生 了 广 泛 而深 刻 的 影 响 , 对
明显的局限性和 片面性。它把 “ 仓廪实 ” “ 和 衣食 足” 看作是“ 知礼节” “ 、知荣辱” 的必要条件 , 显然是
站不住 脚 的。 因为物 质生 活充裕 并不 能必 然导致 思
有人说 : 现代社会是价值多元化的社会 , 讲求思 想 自由、 行动 自由是大势所趋 , 既然如此 , “ 在 思想 多样 化 ” 的条件 下 就没 有 必要 确 立 一 种统 一 的道 德 荣辱标准。真的如此吗? 改革开放 以来 ,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逐步确立, 我国社会出现 了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 样 化 , 会生活 方 式 多 样化 , 会 组织 形 式 多 样 化 , 社 社
[中图 分 类 号 ]D6 [ 献 标 识码 ]A [ 章 编 号 ]10 4 文 文 0 8—6 8 2 0 )1 2 5( 0 6 1一O O!一0 O 3
胡锦涛 同志 关 于 社会 主义 荣 辱 观 的概 括 , 中 集
赌 、 色犬 马 , 至横 行无忌 、 法乱 纪 , 声 甚 违 眼里 哪 还有
精神 文 明一 旦形成 又可 以对 物 质文 明产生 巨大 的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指导方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需要我们在全 社会 大力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社会主义荣 辱观 , 需要拿出实际行动 , 如果思想认识上存在“ 误

“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我国国际软国力”的话语危险与思想认识误区

“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我国国际软国力”的话语危险与思想认识误区
收 稿 日期 :09— 3—2 20 0 3
1 2 年 的《 西文 化及 其哲 学》 91 东 中提 出 的“ 宗儒 家 ” “ 归 、 未
作者简介 : 王志军 (9 8一) 男, 苏宝应人 , 16 , 江 博士 , 南京 陆军指挥 学 院 国防经济教研 室主任 , 副教授 , 主要从 事 国际战略
性” 2。右 派则几乎 持完 全否 定立 场 。北 大 李零 指 出, 孔 l J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构程度 的强弱 , 国家综合竞争 力重要 指标 ” “ 国力” 是 的 软 理
论, 为国家发展与 国际关 系研究 提供 了新 视角 和方 法论 , 受 到广泛关注 , 一些 国家甚至上升为 战略指导理论 。
化核心就是孔孟 之道 ” 建议 尊 儒教 为 国教 。吴建 民“ 为 , 认
新文化运动 , 2 纪 3 从 0世 O年代 的国学争 鸣到新 中国成 立后
的文化大革命 、 以及 2 O世 纪 8 0年代 兴起 并在新世纪愈 演愈
文化是 中国软 实力的核心 , 中国的文 化力 由三 部分 组成 , 其 中一部分就是 传 统文化 的精髓 。 ” l理性 中间派 认 为 , 中国

王 志 军
( 南京 陆军指挥学 院 国防经济教研 室 , 江苏 南京 2 0 4 ) 10 5

要: 建立在 自给 自足 小农 经济基础上 、 以儒 学为主体的 中国传统 文化 , 乏在 近现 代: . 社会促进 经 缺 r, -1 k

传统社会主义公民教育剖析——基于苏联公民教育的视角

传统社会主义公民教育剖析——基于苏联公民教育的视角
维 护 每 个 社 会 成 员 的利 益 。社 会 主 义 在 人 类 社 会 走 向 自 南人 联 合 体 进 程 中 的 过 渡 意 义 , 于 它 以 每 个 在
进 入 资本 主 义 政 治 状 态 之 后 , 个 个 体 作 为 公 共 权 每 力 与 法 的所 有 者 所 具 有 的 一 种 特 定 产 物 。公 民教 育 只存 在 于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形 态 , 民 将 终 结 于 资 本 主 公
的精 神 力 量 。支 配 着 物 质 生 产 资 料 的 阶 级 , 时 也 同 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 , 因此 , 些 没 有 精 神 生 产 资 那 料 的人 的思 想 , 般 地 是 隶 属 于 这 个 阶 级 的 。 [_ 一 ” 3西 方 发 达 资 本 主义 国家 公 民教 育 根 植 于 西 方 历 史 文化 传 统 , 应 西 方 资 本 主 义 国家 政 治 社 会 生 活 的需 要 , 适 社 会 主 义公 民教 育 则 要 体 现 社 会 主 义 阶 级 属 性 , 坚
有 相 似 之 处 , 是 不 能 简 单 地 认 为 它 是 西 方 共 和 主 但 义 教育 的扭 曲 与 变 形 , 种 片 面 的 理 解 混 淆 了社 会 这 主 义公 民 教育 与 资 本 主 义 公 民 教 育 的 本 质 区别 , 抹 煞 了苏 联 社 会 主 义 公 民 教 育 的 特 殊 性 与 意 识 形 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方法论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方法论思考

配人们认识的固定模式论 , 就是 由于未能对抽象与 具体、 普遍与特殊 明确区分 , 而把个别 的东西一般
化, 特殊 的东 西普遍 化 , 由于未 能科 学把握 社会 主义 问题上 矛盾 普遍性 与 特 殊 性 的辩 证 统 一 , 陷人 了认 识 与 实践上 的误 区 。苏联在 特定社 会历 史条件 下形
“ 么 叫社 会 主 义 , 么 叫 马克 思 主义 ?我 们 什 什 过 去对 这个 问题 的认 识 不是 完 全清 醒 的 。 “ 会 主 ”社
物辩证法的常识是大家都知道 , 能经常听到的, 但将 其用于认识社会主义这一具体问题上的情况却难知
其详 , 很难 说是 熟 知 的 。在过 去 很 长 一段 时 间里 支
第 2 卷 总第 l6 8 6 期 2 o 年第 3期 2 o 09 09年 6月 出版
攀 登( 双月刊) A c m( io tI se B n y m h )
VO Gen 陀 INO. 6 眨8 e . 16 NO, 2 o J n 2 o 3. 0 9 u e. 0 9
楚了 , 有些方面没有搞清楚 。事实上 , 无论是在民主 革命时期 、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 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 期, 我们正是在那些清醒认识的指导下, 朝着社会主 义革命和建设的 目标胜利前进 的; 也正是 由于对一 些重要问题没有搞清楚、 认识不清醒, 导致了探索中 的挫折 。其实 , 我们在探索前进中总能发现以往认 识中不清醒和没有搞清楚的地方 , 并借助于新的实 践使认识更加清醒和清楚 。这表明, 中国特色社 在 会主义建设实践 中, 应始终把认识社会主义作为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力价值的认识误区及其回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力价值的认识误区及其回班
作是一个 变动的量 , 他认为 , 劳动 的自然 “
动者 自身生存 的最低生活 资料 的价值及部 分家庭赡养所需 生活 资料 的价值 ,而没 有
体 现 出社 会 发 展 和 道 德 因素 对 社 会 主 义 劳
价格不 能理解 为绝对 固定和恒 常不变 的 , 即使 食物和必需品的价格也是 ̄lk 它在 l: : 。 J J
义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劳 动 力 价值 的认 识 误 区 , 指 出在 我 国 劳 动 力 价 值 被 低 估 的 影 响 ,并 提 出 了 劳 动 力 真 实价 值 回 归 的 实现 途 径 。
我 国 劳 动 力价 值 认 识 现 状 及 其 影 响
( ) 国劳 动 力 价 值 被 低 估 的 现 状 一 我 关 于 收 入 差 距 和 社 会 公 平 是 近 几 年 来
和道德的因素制约。
识 区其归 误 及 回
40 6 ) 0 07
资料 的价值 。马尔萨斯 等人也 持有类似的 观点 ,认 为工人 只能拿最低 限度 的工资。 古典经济 学派 的亚当 ・ 斯密的认识则
进 了一步:“ 需要靠劳动过活的人 , 其工资 至少须足够维持其 生活 , 在大 多数场合 , 工 资还得稍稍超过足够维持 生活的程度 ,否 则 劳 动 者 就 不 能 赡 养 家 室 和 传 宗接 代
同 一 国 家 的 不 同 时 期 是 有 变 化 的 ,在 不 同 国 家 差 别就 十 分 大 ” 。

如何认识和评价社会主义

如何认识和评价社会主义
二是以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 三是以为贫穷是社会主义。认为“穷则思变、富 则变修”是铁的定律。主张“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 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
15
这些理论误区,相互交织、渗透,构成封 闭的思维模式和僵化的思维定势,使人们长期 处在一方面在搞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又没有搞 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 困境中。
20
1980年4月12日,他说“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 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 想。”5月,他针对承包问题上争议说“社会主义 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如果搞得不好,不能正确 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 主义的本质。”“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 主义,首先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 社会 主义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 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 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
17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理论探索
以政治革命为中心来构建其理论框架,没 有跳出革命党领袖的思维方式,他关于社会 主义理论的正确思想总体上是不成熟、不 系统和不一以贯之的。“斗争哲学”贯穿 于社会主义的各个领域。甚至于体现在人 与自然界的关系上。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 社会主义认识的新提升:
主义高级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
即无产阶级专政时期。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 不可避免地保留着它脱胎而来的旧社会在经济、、 道德、精神方面的一些痕迹。

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中国主要领导人对当时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错 误判断,无疑是‚文革‛发动的主要原因。但当时 严峻的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中国领导人对世界 发展中一些重大问题的判断失误,也是‚文革‛发 生不可忽视的客观原因。 中苏关系的恶化 美国的战略包围
越南战争的刺激等
1、毛泽东认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资产阶级都将 存在并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 义的根源。他要求全党对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 月月讲、天天讲,号召“千万不 要忘记阶级斗 争”。 2、毛泽东说:如果不抓阶级斗争,“中国、少 则几年,多则几十年,就不可避免的要出现全国性 的反革命复辟,马列主义的党一定会变成修正主义 的党,变成法西斯的党,整个中国就要改变颜色 了。” 3、毛泽东:“嗣后,凡用中央名义发出的文件, 电报,必须经我看过方能发出,否则无效”、“过 去数次中央会议不经我看,擅自发出,是错误的, 是破坏纪律的。” 4、康生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顶峰”。 5、林彪:学习毛著是学习马列的“捷径”,可 以“一本万利”。
摘 棉 花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又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 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在大跃进的同时,还开展了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8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Leabharlann Baidu过 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 题的决议》。在一个多月的时间 里,全国74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合并成为2.6万个人民公社。

传统社会主义的认识误区

传统社会主义的认识误区

[键入文字]

传统社会主义的认识误区

20 世纪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一百年。期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了四件大事:一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二是二战后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一批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三是苏联东欧国家发生剧变,使社会主义遭到空前严重的“大挫折”;四是中国、越南等社

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出现了“新局面”。埃菲社等媒体评论说: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造就了二十世纪最壮观的经济奇迹”,“显示了社会主义的

生命力”,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趋势中,“挽救了要失事的社会主义大船。”20

世纪下半叶,社会主义制度在不同国家的不同结局,究其原因,是对社会主义的不同认识, 苏联东欧国家陷入高估社会主义、低估资本主义的误区与盲点,中国、越南等国则走出

了误区,清除了盲点。那么,传统社会主义有哪些误区与盲点?

一、讲政治不讲经济

六十年代,中苏论战,我们称南斯拉夫是“现代修正主义”,称赫鲁晓夫是“修正主义的老

祖宗”,最后转而批判刘少奇和邓小平,指责他们搞“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唯生产力论”,推行“修正主义”、“复辟资本主义”。从而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这一以扞卫社会主义

旗帜为宗旨的运动,致使中国错过了十年的发展机遇,成为二十世纪的最大憾事之一。“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栽资本主义的苗”,这是流行于中国“文革”时期的一句豪言壮

语。相似的话语还有,在铁路,“宁要社会主义的晚点,也不要资本主义的正点”;在厂矿,“宁要社会主义的低速度,也不要资本主义的高速度”。如此这般地兴社会主义,灭资本主义, 结果怎样呢?新华社高级记者扬继绳在其根据20 年采访经历写成的《邓小平时代》一

当今社会主义研究的五大误区

当今社会主义研究的五大误区

当今社会主义研究的五大误区

陈辽

【期刊名称】《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00)006

【摘要】社会主义研究的中心在中国,我国社会主义研究的成果是很大的,必须充分肯定.但在当今社会主义研究中,也存在着五大误区,它们误导着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有必要加以指出和澄清.

【总页数】4页(P17-19,22)

【作者】陈辽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16

【相关文献】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五大认识误区 [J], 方小教

2.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对当今世界社会主义的启示 [J], 庞旭瑞

3.当今我国家庭教育观念的五大误区 [J], 闫海涛;左彩云

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大误区 [J], 章韵静

5.当今编目学五大热点问题研究 [J], 王松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和

对策

中小学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极大影响了传统文化应该发挥的重大作用。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了许多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在中小学生中加强传中华统文化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是一名中学教师,几年的从教中发现,目前中小学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导致教学效果并不显著,不由得让我们对目前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反思。

一、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认识上的误区

1、教学内容偏颇

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传统文化教育更多的是经典诵读以及关于孝道、勤俭文化的教育,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偏颇。传统文化不仅包括文学经典,还包括传统节日、风土人情、民俗活动、文字艺术、国画等等。笔者所在的地方现在正在举行“国学公益诵读”活动,这种活动的初衷是好的,主要是提高学校

和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但是诵读的内容选择没有针对性,这种做法时间长了可能会使学生渐渐丧失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教学方式单一

当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有些学校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单纯地让学生记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对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1】

比如有些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局限于经典诵读,要求中小学生将指定的经典篇目诵读得朗朗上口,仅此而已。有些教师采用简单的识记型教学,讲解的重点放在对作者以及作品的介绍以及语句的简单翻译上,出现了堆彻文化常识的现象,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

第五章讨论题 社会主义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第五章讨论题  社会主义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个人提纲)

讨论题: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前途与命运?

一、社会主义的词源

关于“社会主义”的词源通常由三种说法。

1第一种说法认为使用的是德国神学家、天主教本笃派教士安塞尔姆·德辛在1753年与人论战时把遵循自然规律的人称为社会主义者。

2第二种说法认为,“社会主义”一词,首先使用的是意大利传教士,表示一种上帝安排的传说制度,后来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相联系而获得了政治意义。

3第三种说法是最为普遍的一种,“社会主义”一词最初出现在19世纪20到30年代欧文主义的刊物《合作》杂志和圣西门主义的刊物《环球》杂志上。空想社会主义者用这个词来表达他们不满资本主义社会中盛行的个人主义而期望实现的集体主义理想。

二、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就一般定义而言,就是由共产党执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显示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也为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由于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与资本主义都是对立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他们都企图在世界范围内能够争取更多的力量,能够在整个世界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念,继而形成了二战后两极格局对立的局面。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后来两极格局随着苏联的解散而解体。苏联的解体使得社会主义面临着空前的挫折,引起了很懂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的怀疑,包括中国。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十多年来,社会主义的前途与命运问题一直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前途与命运呢?不少论者对此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此同时,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认识误区:以数量论输赢、以传统套现实、只见烟花不见引线。

浅谈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和

对策

中小学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极大影响了传统文化应该发挥的重大作用。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了许多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在中小学生中加强传中华统文化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是一名中学教师,几年的从教中发现,目前中小学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导致教学效果并不显著,不由得让我们对目前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反思。

一、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认识上的误区

1、教学内容偏颇

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传统文化教育更多的是经典诵读以及关于孝道、勤俭文化的教育,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偏颇。传统文化不仅包括文学经典,还包括传统节日、风土人情、民俗活动、

文字艺术、国画等等。笔者所在的地方现在正在举行“国学公益诵读”活动,这种活动的初衷是好的,主要是提高学校和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但是诵读的内容选择没有针对性,这种做法时间长了可能会使学生渐渐丧失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教学方式单一

当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有些学校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单纯地让学生记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对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1】

比如有些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局限于经典诵读,要求中小学生将指定的经典篇目诵读得朗朗上口,仅此而已。有些教师采用简单的识记型教学,讲解的重点放在对作者以及作品的介绍以及语句的简单翻译上,出现了堆彻文化常识的现象,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传统误区论文摘要:本文从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四件大事中阐析: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必须澄清和消除传统社会主义的误区与盲点。即:“只讲政治,不讲经济;只讲斗争,不讲共处;只讲五态,不讲三态;只讲计划,不讲市场;只讲关门,不讲开放”。20世纪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一百年。期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了四件大事:一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二是二战后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一批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三是苏联东欧国家发生剧变,使社会主义遭到空前严重的“大挫折”;四是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出现了“新局面”。埃菲社等媒体评论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造就了二十世纪最壮观的经济奇迹”,“显示了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趋势中,“挽救了要失事的社会主义大船。”20世纪下半叶,社会主义制度在不同国家的不同结局,究其原因,是对社会主义的不同认识,苏联东欧国家陷入高估社会主义、低估资本主义的误区与盲点,中国、越南等国则走出了误区,清除了盲点。那么,传统社会主义有哪些误区与盲点? 一、讲政治不讲经济六十年代,中苏论战,我们称南斯拉夫是“现代修正主义”,称赫鲁晓夫是“修正主义的老祖宗”,最后转而批判刘少奇和邓小平,指责他们搞“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唯生产力论”,推行“修正主义”、“复辟资本主义”。从而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这一以捍卫社会主义旗帜为宗旨的运动,致使中国错过了十年的发展机遇,成为二十世纪的最大憾事之一。“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栽资本主义的苗”,这是流行于中国“文革”时期的一句豪言壮语。相似的话语还有,在铁路,“宁要社会主义的晚点,也不要资本主义的正点”;在厂矿,“宁要社会主义的低速度,也不要资本主义的高速度”。如此这般地兴社会主义,灭资本主义,结果怎样呢?新华社高级记者扬继绳在其根据20年采访经历写成的《邓小平时代》一书中写道:“1978年,全国8亿农民每人平均收入仅有76元,其中2亿农民年平均收入低于50元。”当时农民年平均口粮不到300斤毛粮。还有一个震惊的数字: 1978年,全国有1/3的地区生活水平不如50年代, 1/3的地区生活水平不如30年代。农村是这样,城镇呢?仅以住房为例,“建国初期,天津人均住房面积3.8平方米, 1972年下降到3平方米。50年代为工人修建的工棚式临时住宅一直住到80年代”。1978年,全国人均住房面积只有3.6平方米,比1952年的4.5平方米还低。①从1953年到1993年,中国实行了40年票证制度,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无不凭票,凭本本。著名的思想家顾准称之为“糊口经济”。二、讲五态不讲三态“五态”,即将社会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三态”,即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视角研究社会,我们探讨社会主义必须做到二者兼顾。[!--empirenews.page--] 如果仅从生产关系发展水平来看,资本主义是私有制,社会主义是公有制,就必然会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对立起来。如果按照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标准的社会“三形态”来看,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形态下完成的,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资本主义形态下完成的,称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由此可见,市场经济是任何社会必经阶段,资本主义却比我们更早地实践了。这个认识明确了,我们就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讲斗争不讲共处列宁曾指出:“资本主义是祸害,社会主义是幸福。”②德国著名学者彼保斯认为: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都是迄今为止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尝试中得出来的。”③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领导人以及负责阐述这些领导人思想的学者们告诫人们:资本主义是万恶之源。因此,整个20世纪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两大阵营斗争的历史。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则是两大阵营斗争的典型杰作。期间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延误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宝贵时间。我们也曾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与人斗其乐无穷。“八亿人民不斗行吗?”这种斗争哲学不断泛滥,把许多不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加以坚持,又把许多反映人类共同进步和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加以摒弃。从西方的工业化在资本主义形态下完成的,逐步走向知识经济时代,到东方的工业化

在社会主义形态下完成,并最终将要走向知识经济时代来看,我们步履的是同样“一条道路”,(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一同”走向二十一世纪,共同创造全人类的文明。20世纪,人类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成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从生物学到因特网、克隆技术的出现等等,如果“站在今天的水平上进行比较, 1900年简直就是石器时代。”④特别是二十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繁荣,仅仅几十年的时间、消除了若干个世纪以来的落后状况,日本便是一个典型例证。四、讲计划不讲市场过[1][2]下一页去我们照搬苏联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立高度集中的集权体制,忽视市场及其他经济成分,以至出现象钱广赶车的《青松岭》的电影故事。这是令人心酸的一种无知纯朴的盲从情感,毫无深沉的理智思考。把市场当作资本主义,把计划看成是社会主义这种认识,必然导致拼命扩大计划、市场及价值规律的作用,从而阻碍经济的发展。致使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盛行,民主和法制遭受严重破坏,从而不可避免地在落后国家的土壤上孳生封建皇权主义的毒菌。由于曲解了马克思的计划经济是以人民大众民主管理生产资料为前提的根本要求,于是计划性就成了领袖人物头脑中的计划性,个人专断的“计划性”。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出现“一大二公”的现象,一是认为公有制的出现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一切社会矛盾。二是在实践中没能找到公有制促进生产力持续发展的机制和形式。无视社会主义国家还处在初级阶段,严重偏离科学社会主义的真谛。[!--empirenews.page--] 五、讲关门不讲开放相当长时期,在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上,高看了共产主义,低估了资本主义,高估了社会主义,忽视了封建主义,从而扭曲和僵化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六七十年代,竟流行“帝国主义走向全面崩溃,社会主义走向全面胜利”的极端说法。苏联在列宁逝世后,斯大林过早地结束了“新经济政策”,停止了对西方开放的政策。中国则在反对“洋奴哲学”,片面地把“自力更生”解释为“万事不求人”,搞自我封闭,不同程度地把社会主义经济与世界市场隔裂开来,阻碍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社会主义思想不是一个封闭的、凝固不变的思想体系。列宁曾说:“什么是社会主义,乐于吸收外国的好东西: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⑤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有三个理论来源,这本身就说明其创始人正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从三大理论成果及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中批判地吸取其合理的思想,并把它凝结成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21世纪,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一同跨入全球化经济,是世界发展的新趋势。中国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必须加入全球经济大循环。澄清传统社会主义的误区和盲点,我们还必须明确社会主义是一场伟大的试验工程,它同其他任何科学一样是不可能一次成功的。它在理论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实践中也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崩溃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原则的失败,而只是社会主义一种特定的实践模式即斯大林模式的失败。社会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对其发展的长期性、曲折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有充分的估计,决不能急于求成。列宁曾说:“我们准备忍受几千个困难,准备几千次尝试,而且,我们在作了一千次尝试以后,准备去做一千零一次的尝试。⑥”从社会主义是开放的社会,社会主义是不断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的各种理论或方案,不管是何人提出的,无例外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由实践来验证、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没有适用于世界各国的“统一模式”,各国的社会主义者必须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繁荣的社会。社会主义还必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只有摆脱传统的社会主义的误区与盲点,才能真正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注释:①《列宁全集》第41卷第217页。②《热话题与冷思考》(十三)——关于社会主义的回顾与前瞻的对话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年第1期第11页。③刘智峰《在精神的废墟上》载刘智峰主编《道德中国》第17页。④张世鹏《20世纪资本主义的历史回顾》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第1期第57页。⑤⑥《列宁全集》第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