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文章】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 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 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海陆的变迁(1)
课题
教 学 目 标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第 1 课时


新授
1、 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料,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
知识与技能
动和变化之中; 2、 运用图片、地图等资料,讲述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了解大
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和内容。
通过讲述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了解科学史,感受科学家们的 过程与方法


让南美大陆东岸与非洲大陆西岸闪现,问:根据这

个发现,你有什么推测?

②思考假设
观察大陆漂移 了解大陆 的 三 幅 不 同 年 漂移说
代的海陆分布

魏格纳的思考:非洲大陆与南美大陆以前会不会是 图,并思考大西

连在一起的?只是后来受到某种力的作用才破裂分 洋 的 形 成 和 太
离。大陆会不会漂移?
2、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红海在不断扩张。有 小组讨论后回
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变成新的大洋。 答。
问题:这些材料说明什么现象?
3 树立海陆 分 一直在变 钟 化和运动 中的辩证 唯物观。
3K12最新资料
(1) 指着地球仪问:
1


3
种 地球表面海陆轮廓怎样形成的?七大洲、四大洋的 小 组 交 流 后 发 注 重 辩 证 分
探究精神,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

通过海陆变迁的学习,树立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
与 价 值 之中的辩证主义观念。

重点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
运动和变化之中,了解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案(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第二节,主要内容是海陆的变迁。

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地球表面的地形和海洋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授课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变化,以及造成这种变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海陆变迁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在小学阶段学习了一些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表面的地形和海洋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海陆变迁的现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变化,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图表和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过程。

2.学生对于海陆变迁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图表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现象。

2.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过程。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海陆变迁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和实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和讨论。

2.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和海洋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海陆变迁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海陆变迁的现象。

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海陆变迁现象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2《 海陆的变迁》 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2《 海陆的变迁》  教案设计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海陆变迁的原因2. 知道大陆漂移假说的观点并能够运用大陆漂移假说的观点,解释七大洲、四大洋的面积变化等地理现象。

3.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4. 通过板块运动及产生的一系列后果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方法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教学过程中尝试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2.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习惯。

3. 通过各种直观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

2. 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3. 初步形成探究求真、求实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知道海陆变迁的原因2. 知道大陆漂移假说的观点并能够运用大陆漂移假说的观点,解释七大洲、四大洋的面积变化等地理现象。

3.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知道大陆漂移假说的观点并能够运用大陆漂移假说的观点,解释七大洲、四大洋的面积变化等地理现象。

2.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37 的关系。

四、教学用时:2 课时五、教学用具:白板六、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七、教学过程1、引言由歌曲《东方之珠》引出“沧海桑田”这个成语,从而引出课题。

2、展示学习目标(1)知道海陆变迁的原因(2) 知道大陆漂移假说的观点并能够运用大陆漂移假说的观点,解释七大洲、四大洋的面积变化等地理现象。

3、完成目标自主学习(1)“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2) 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哪些?合作学习(1)教材上列举了几个海陆变迁的实例,分析其原因是什么?(2) “大陆漂移说”是谁提出来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证据?(3)P40 活动题合作完成,教师点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主要内容为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等造成海陆变迁的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以及海陆变迁的原因。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有好奇心,但地理知识体系尚不完善。

在生活实际中,学生可能对海陆变迁有初步的感知,但缺乏系统性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等造成海陆变迁的现象,认识板块构造学说,能运用地理知识解释海陆变迁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海陆变迁的现象及原因。

2.难点:板块构造学说及海陆变迁的地质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视频等素材,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海陆变迁现象的好奇心。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海陆变迁实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图表、视频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预习教材,了解海陆变迁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表面形态运动与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如何变化的?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海陆的变迁。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等造成海陆变迁的现象,展示板块构造学说示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板块的运动方向及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2.2海陆的变迁 第1课时 教学设计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2海陆的变迁 第1课时 教学设计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2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变迁。

2.知道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形成原因。

3.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二、重点和难点1.板块构造学说。

2.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三、教材设计思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在教学内容中贯穿科学史教育及科学精神的培养,例如,魏格纳和大陆漂移学说的有关内容。

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强调了以求证和探索的思路来组织教学内容。

教材叙述式课文部分用事实阐述基本观点,即大地是不断变化的。

教材活动式课文则围绕基本观点,以实例举证、实例解释和实证分布为主。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说一说:沧海桑田的故事。

学生回答:......(教师播放沧海桑田的故事视频)教师小结:沧海桑田的故事告诉我们,海洋和陆地是会发生变化的,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也可能变成陆地。

(转承)你知道哪里发生过海陆变迁吗?【讲授新课】学生活动(一):了解海陆变迁的实例,分析海陆变迁的原因方法指引:读图2.13、图2.14、图2.15及课本37页文字。

问题引领:描述图中海陆变迁的实例,并总结海陆变迁的原因。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海陆变迁的实例有很多,沧海可以变桑田,桑田也可以变沧海。

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有: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活动。

(转承)在认识到局部海陆变迁后,全球范围内的海陆轮廓形成的探讨引发新的讨论。

学生活动(二):了解海陆变迁理论—大陆漂移学说方法指引:读图2.16-2.20及课本39页文字。

问题引领:1.关于海陆轮廓的争论,你赞成哪种看法?2.关于海陆轮廓的形成,魏格纳提出了什么理论?3.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证据?4.用该理论解释:(1)大西洋是怎样形成的;(2)图中的太平洋有什么变化?它将来的命运会怎样?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教师一边播放多媒体,一边具体讲解)教师小结: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该学说认为:在2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们的周围是一片海洋。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上海陆分布的特点,认识大陆、岛屿、半岛、海峡等地理概念。
2.掌握板块构造学说,了解板块运动与海陆变迁的关系。
3.知道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4.学会使用地理工具,如地图、地球仪等,观察和分析海陆变迁现象。
-回顾板块构造学说、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
-梳理海陆变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全班共同探讨。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课堂氛围。
-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地理知识。
2.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
-讲解地壳运动的原因、特点及其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分析火山、地震的形成机制,以及它们与海陆变迁的关联。
3.海陆变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举例说明海陆变迁对地理环境、气候、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
-讨论海陆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城市规划、交通、旅游业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关注地球环境变化。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4.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了解我国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感。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空间思维能力不足,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和想象存在困难;对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有待提高;合作学习时,部分学生可能过于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思考。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课程标准】(一)课程内容标准:●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二)课标具体目标通过地球表面海陆变迁的实例举证明确海陆变迁的原因;知道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有关的地理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一)教材重点:大陆漂移学说(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用实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并明确变化的原因和大陆漂移学说2、难点:运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有关的地理现象。

【学情分析】(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1、海陆变迁的实例举证:95%学生能够掌握2、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大陆漂移学说:85%学生能够掌握3、运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有关的地理现象。

:80%学生能够掌握(二)普遍性问题: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大陆漂移学说【教学目标】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是不断变迁的,并能弄清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

2、知道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有关的地理现象。

3、通过了解地球海陆的发展变化过程,培养同学们的读图析图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构建动场:展示一些水生生物的化石图片,学生思考:许多水生生物的化石都是在陆地上被发掘出来的,这是什么原因?能不能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概括这种变化?播放视频沧海桑田。

在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例子很多,不仅有沧海变桑田,也有桑田变沧海。

一、沧海桑田活动1:实例举证—析原因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活动程序:实例举证,学生观察—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总结提升1、实例举证,学生观察列举能够证明海陆变化的实例有哪些?实例1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的化石。

实例2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实例3荷兰的围海大坝2、自主学习①说出海陆是如何变化的?实例1是海洋变成陆地;实例2是陆地变成海洋;实例3是海洋变成陆地②造成海陆变化的原因?让学生阅读课本文字资料,讨论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哪些,并分析上图体现的是哪种因素对海陆分布的影响。

七年级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教案】

七年级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教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举实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和证据。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发现并归纳总结出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列举海陆变迁的证据,树立海陆不断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培养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和证据。

【教学难点】1.了解海陆变迁的地理事实并能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理解大陆漂移说的证据支持。

【教学准备】1.多媒体辅助教学。

2.实验器材:大号玻璃器皿2个,2桶沙子,2桶水,2块砖块。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你知道沧海桑田的故事吗?(学生欣赏)视频《沧海桑田》。

故事中麻姑自称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桑田,桑田又变成沧海。

成语沧海桑田用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原意是指海陆的变迁。

那么为什么海洋会变成陆地?陆地又怎么会变成海洋?接下来我们进入实验时间,探寻海陆变迁的奥秘。

实验探因:分组:一组:陆地变海洋二组:海洋变陆地实验器材:1.沙子、砖块2.一桶水3.大号玻璃容器要求:5分钟时间完成模拟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一(1)向玻璃容器中填入高低起伏的沙子(模拟海中的陆地)。

(2)在沙子上放一块砖(模拟地壳)。

(3)向玻璃容器中注水刚好没过1/2砖块。

(4)将砖块往下按直到没入水中(模拟地壳下陷)或将高出部分沙子挖走(模拟人类挖陆成海)或继续往玻璃容器内注水直到没过砖块。

一组展示:陆地变成海洋的原因有地壳下陷、人类挖陆成海和海平面的上升。

实验二(1)向玻璃容器中填入高低起伏的沙子(模拟海中的陆地)。

(2)在沙子上放一块砖(模拟地壳)。

(3)向玻璃容器中注水没过砖块。

(4)将底下沙子堆叠让砖块抬升(模拟地壳抬升)或继续往玻璃容器内添加沙子(模拟人类填海造陆)或将水舀出来(模拟海平面下降)。

二组展示:海洋变陆地的原因有地壳抬升、人类填海造陆和海平面的下降。

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教案

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教案

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教案以下是一节初中地理课的海陆变迁教案,涵盖了内容详细的教学步骤、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等。

教学目标:1.理解海洋和陆地的定义及其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特征。

2.掌握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演变过程和影响因素。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幻灯片或展示板以显示相关图片和图表。

2.准备与海洋和陆地分布相关的视频或动画片段,以便引起学生的兴趣。

3.预先准备学生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步骤:Step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对海洋和陆地的认识,问他们海洋和陆地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特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将地球分为海洋和陆地两部分。

Step2:观察与讨论(10分钟)-展示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向学生展示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分布。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分布特征。

-引导学生讨论海洋和陆地分布的差异,以及它们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关系。

Step3:学习新知(15分钟)-介绍海陆变迁的概念,解释海洋和陆地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分析造成海洋和陆地变迁的主要因素,如板块运动、地质活动等。

解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的。

Step4:探究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份学习材料,包括地球表面的板块构造图、地震和火山爆发分布图等。

-要求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图表,探究板块运动和地质活动对海陆分布的影响。

并结合自己的观察和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Step5:总结归纳(10分钟)-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引导学生总结板块运动和地质活动对海陆变迁的重要性。

-整理学生的回答,总结海陆变迁的关键点,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

Step6:巩固练习(10分钟)-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回答与海陆变迁相关的问题。

鼓励学生思考和分析,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

-收集学生的答案,进行批改和讨论,强调重点和易错之处。

Step7:课堂延伸(5分钟)-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海陆变迁的其他方面,如地理气候变化对海洋和陆地的影响等。

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精品教案

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精品教案

《海陆的变迁》教学方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

2. 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内容。

3.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为大陆漂移学说寻找证据。

二、教学策略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对七大洲和四大洋有了基础的认识,但是要学生凭空想象来理解海陆的变化,是十分困难的,针对学生空间想象力差的弱点,讲解过程多利用地球表面上已经发生的海陆变迁现象,增加教学的直观性,进一步学习本节内容。

本节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海陆变迁的现象,第二部分是对海陆变迁现象的解释。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教材知识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并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流程四、当堂练习1.在我国青藏高原的地层中发现了鱼、海螺、海藻等生物化石,这说明()①青藏高原总是处于陆地环境②青藏高原曾经处于海洋环境③地壳发生了变动④人为遗弃海洋生物于此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B.全球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C.大量的水土流失和填海造陆D.地壳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3.煤是由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转化而来的,科学家发现,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分布有巨大的煤田。

这一现象最能说明()A.南极大陆很久以前气候非常温暖B.南极大陆原来处在暖湿的低纬地带,森林茂密,后来漂移到了今天的位置C.南极大陆的煤不是由植物转化而来的D.南极大陆总体上向低纬地带漂移了4.下列关于海陆轮廓的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B.世界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C.世界上海陆轮廓自古就是这样的D.世界上海陆轮廓部分地区变化,部分地区不变5.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不包括()A.气候变暖B.古生物分布C.地质构造D.大陆轮廓6.下列最符合“大陆漂移”的说法是()A.大陆像一块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板,不断漂来漂去B.许多小块的大陆不断漂移、碰撞,变成一整块大陆C.陆地本是一个整体,后来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D.全球由六大板块构成【参考答案】C;D;B;B;A;C五、课程小结六、板书设计海陆的变迁一、地表形态是在不断变化的1.自然原因(主要原因):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升降2.人为原因(局部):人类活动二、大陆漂移学说1.提出者:魏格纳2.主要内容3.证据。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主要讲述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变化。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使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掌握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等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地理知识,但对海陆变迁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观察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地球科学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引导和激发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海陆变迁的现象,掌握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等基本概念;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海陆变迁的现象,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概念。

2.难点: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媒体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实例,分析海陆变迁的原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题目。

3.准备好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表面的海陆是如何变迁的?2.呈现(10分钟)介绍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展示海陆变迁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出的案例,找出海陆变迁的原因。

七(上)海陆变迁教案(公开课)

七(上)海陆变迁教案(公开课)

七(上)海陆变迁教案(公开课)第一章:引言1.1 课程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地球上的海陆是如何分布的?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海陆变迁吗?海陆变迁是什么现象?1.2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概念和原因。

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海陆变迁的现象。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二章:海陆变迁的概念2.1 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海陆变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海陆变迁是什么现象?讲解海陆变迁的概念,即指海洋和陆地在地球表面的相互转化和运动。

2.2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总结海陆变迁的现象。

学生听讲并记录海陆变迁的概念。

第三章:海陆变迁的原因3.1 教学内容讲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包括地壳运动、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等。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例,如地震、火山爆发等,引导学生理解地壳运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3.2 教学活动学生听讲并记录海陆变迁的原因。

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图片,理解地壳运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第四章:海陆变迁的现象4.1 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实例,如陆地的沉降、海平面上升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海陆变迁的现象。

讲解海陆变迁的现象,包括陆地的上升和下降、海平面上升和下降等。

4.2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图片,总结海陆变迁的现象。

学生听讲并记录海陆变迁的现象。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海陆变迁的概念和原因。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海陆变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海洋和陆地资源。

5.2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海陆变迁的概念和原因。

学生听讲并思考海陆变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海洋和陆地资源。

教学资源:多媒体展示、实例图片、地球海陆分布图。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对海陆变迁的概念和原因的理解程度。

第六章:地壳运动与海陆变迁6.1 教学内容讲解地壳运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包括板块构造理论、地震、火山爆发等。

海陆变迁七年级地理教案(通用3篇)

海陆变迁七年级地理教案(通用3篇)

海陆变迁七年级地理教案(通用3篇)1.海陆变迁七年级地理教案第1篇设计理念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地理教学,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说明或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使用“证据”表明自己的观点,建立“用事实说话”的科学态度,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海陆的变迁”是第二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介绍地球面貌形成的原因。

地球自诞生以来,风云变幻,历经沧桑,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

今天海陆的分布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只是地球发展中的一幕。

通过学习本节海陆的变迁等实例,初步认识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初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无止境的,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自然的手段也无止境。

编者的意图:使学生认识地球面貌的变化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安排:沧海桑田——海陆的变迁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大陆漂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知道大陆漂移假说。

能力目标:通过实物图、课件的阅读分析;动画模拟的演示过程;学生拼合非洲和南美洲大陆轮廓的吻合,初步了解地球海陆变迁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读图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讲述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不畏艰险、勇于探索、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确立:大陆漂移假说依据: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知识面窄,但要培养学生的读图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法指导教法及依据: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奇心、求知欲),结合本节课文的内容,多选精选实例,配以实物投影片和动画效果,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地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启发学生分析想象,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第一课时教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二)能力目标
①通过了解“大陆漂移说”形成过程,初步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②通过“海陆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③通过分析课文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想像能力、推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现象。

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三、教学方法及教具准备
(一)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法
(二)教具准备
报纸、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先请一名叫李沧桑的同学起来回答问题。

师:李沧桑同学,你来给大家说一下,你的名字的意思和来历。

李沧桑:沧桑就是沧海桑田,传说我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

后人就以这种沧海桑田的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师:说得好。

“沧海桑田”用我们的地理术语说就是指海陆的变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本P33图2.10“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图2.11“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

思考:
(1)在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板书)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一、海陆的变迁
、海陆变迁
请同学回答,老师归纳:
(1)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
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现在变成了陆地,(2)我国东部海域发现了古河流和古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了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陆地,现在变成了海洋。

这两个事例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以变成海洋。

那么,海陆为什么会变迁呢?
(板书)2、海陆变迁的原因
老师拿一本书演示地壳的变动,挤压,书的中部隆起。

师:喜马拉雅山就是这样由海洋变成陆地的。

地质工作者认为:台湾海峡经历过多次海陆变迁,也是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

另外,还受到第四纪冰期的影响。

每当冰期,气候寒冷,海水结冰,海面下降。

台湾地区便成为陆桥,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上升高,陆桥又被淹没在海峡了。

这说明了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板书):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师:除此之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板书):人类的活动。

图2.12“荷兰的围海大坝”。

思考以下问题。

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
师:荷兰是著名的“低地国”。

荷兰人通过围海造田,使本国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说明了我们人类的活动也能使海陆发生变化,不过这种变化只是局部的和小规模的,而且
这种活动还必须顺应自然过程,遵循自然规律,否则,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师:从这以上事例中我们知道,海陆是在不断变化的。

那么,就全球海陆分布来看,七大洲和四大洋自古以来就是这样,还是经过不断的变化才形成这样的呢?
请同学们2.13图。

20世纪上半叶地学科学史上曾经有过一场争论,争论的焦点围绕“活动论”和“固定论”。

到底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呢?
让学生读图2.14图,“难道仅仅是巧合吗”激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阅读课本P36阅读材料“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

请一个同学来为大家讲述。

师:所以,同学们要多看多想,一些看上去不经意的事物或现象,说不定蕴含着很有价值的问题。

要养成仔细观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习惯。

当然我们更要学习魏格纳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和不惜献身科学的精神。

请一位同学回答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生:两亿年前,各大洲是连在一起的,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才分裂为几块
师:假说并不是凭空瞎说,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学依据之上的。

阅读课本P35图2.16“拼合大陆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阅读课本P36图2.17“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
老师演示:将两张报纸重叠在一起,然后随意撕成两片,让学生观察,不同页的轮廓相吻合,但文字和行列不能一一对应。

而同一页轮廓既相吻合,文字和行列也能一一对应。

这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非洲大陆与南美大陆相似的古老地层说明这两块大陆原来是连在一起的。

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至今尚在极其缓慢地变化着。

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在他生前并没有得到承认,直到他去世30年后,人们终于承认了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

由此可见:一种正确的理论在其初期阶段常常被当作错误抛弃,可想而知,在那样的情况下要坚持是多么艰难。

这也正是魏格纳难能可贵的地方。

他坚持真理、勇于探索和不惜献身科学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一、海陆变迁
、海陆变迁
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的活动。

2、海陆变迁的原因
二、大陆漂移假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