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1
八年级物理上册5.3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案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5.3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案(新版)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上册5.3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案(新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上册5.3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案(新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习目标: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观察:每人对着平面镜观察自己在平面镜内成的像,思考以下问题:1、你在平面镜中的像在什么地方?2、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一样吗?3、当你改变与平面镜的距离时,你到镜面的距离和像的大小怎样变化?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设计实验:参阅课本探究内容设计出实验方案并交流。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与论证: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一练:1、完成上面动手观察中的三个问题并交流。
2、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像_________,像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3、山峰最高处距江面120米,江水深10米,映在江水中山峰倒影的最低处距山峰最高处_______米。
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5.3学生实验 探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案设计
《第三节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平面镜成虚像,并且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2、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找到镜中像的位置。
3、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描述现象,归纳规律的能力。
4、在实验中观察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难点: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三、教具准备实验器材:平面镜、平面镜支架、三角尺、蜡烛两支、白纸、刻度尺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引入科学源于生活小制作展示: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吗?是谁起了主要作用?新课教学活动一:提出问题:什么是平面镜?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作为平面镜?学生讨论归纳:光滑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玻璃等活动二:提出问题:平面镜为什么会成像呢?教师:幻灯片展示平面镜成像原理活动三:提出猜想: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利用手中的平面镜观察(教师展示幻灯片,学生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的猜想)(1)像与物等大;(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左右相反。
活动四: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器材,思考器材有什么作用?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提示,动画展示实验过程讨论归纳:(1)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确定像的位置(2)相同的两支蜡烛:探究像的大小,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3)刻度尺:为比较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4)白纸:相当于光屏,探究虚像实像活动五: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实验步骤:(1)取白纸一张,并在白纸的中心作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2)将平面镜插入支架,放在一条直线上,用三角尺检查平面镜与底面是否垂直,如不垂直应作适当调整,确保垂直(实验的关键)(3)将蜡烛放在平面镜前,并在垂线上用笔标上记号(4)将另一只蜡烛放在平面镜的另一面,慢慢移动到两只蜡烛完全重合,并标上记号(5)用刻度尺量出两记号与中心轴线的距离,并观察像与物有何不同学生小组实验记录数据:交流与评价:1.同学们各自探究的结果是否相同?2.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还有那些猜想?准备怎样去验证它?结论:(1)像和物的大小()(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5)像和物体左右()活动六:提出问题:讨论前面两个问题无尽廊灯的原理?远离镜子,像的大小变化吗?平面镜还有那些应用?学生讨论:成像、改变光路课堂评价:1、一只小猫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如图所示: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的哪一个?2、若小明同学身高1.5,他站在大衣柜的穿衣镜前1.5m,他在镜中的像高_____m;像与他相距_____m;若他逐渐远离穿衣镜,那么镜中的像大小将_______。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5.3 学生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第3节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体验用“替代”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的研究方法.2.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描述现象,归纳规律的能力.3.在实验中观察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用多种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后,又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实验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重点】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难点】用平板玻璃取代平面镜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物体与像重合,来比较像与物的关系.这两个“替代”是实验的关键,也是设计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虚像的概念.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引入.在自然界中也有平面镜(课件显示倒影),同学们平时观察过这些美景吗?那么现在让我们面对手中的平面镜,我们能够看到什么?2.观察平面镜中的像.请同学们用平面镜观察自己的脸,思考:(1)脸和脸的像大小相等吗?(脸和脸的像大小相等.)(2)眨右眼时,平面镜中的像也眨右眼吗? (平面镜中的像是眨左眼)3.猜想与假设.同学们,我们经常使用平面镜,对平面镜成像问题有许多感性的认识,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呢?(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学生讨论、归纳:可能有:(允许有不正确的猜想)(1)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2)像与物等大.4.探究课题.非常好!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平面镜中成像时,像的大小、形状、及位置与物体的大小、形状及位置有什么关系?平面镜所成像能否呈现在光屏上?5.设计实验验证猜想.(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2)如何确定像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在成像的位置,直到看上去与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3)怎样判断后面的蜡烛与像已经完全重合?在玻璃板的前面左右移动头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起来后面的蜡烛和像完全重合为止.(如果学生课前做好预习,这些问题学生能自己找到答案,并能设计出验证猜想(1)的实验方案)如何来探究像与物体的大小是否相等呢?(明确探究目的).老师给学生思考空间,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6.设计实验验证猜想(2)像是“近大远小”的还是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学生方案(1):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离玻璃板远近不同的位置,观察像的大小(此方案教师要给予否定,利用人眼对同一架飞机在高空和跟前的不同视觉感受,说明仅凭眼睛观察来判断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并不可靠).学生方案(2):把一根中等高度的蜡烛放在离玻璃板较近的位置,拿另一根较高的蜡烛移到成像的位置处,观察它们能否完全重合,从而验证“近大”是否正确;同理去验证“远小”是否正确.学生方案(3):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点燃其中一支放在离玻璃板远近不同的位置,拿另一支移到成像的位置,比较像与后面蜡烛的大小关系.……(出示课件:展示疏理后的设计方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体是否大小相等呢?学生自由回答.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明确探究方法).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与像比较(替代物).7.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同学们2人为一小组,用桌子上的平面镜和其它器材做实验试试看,行不行.(玻璃板暂不取出)同学们成功了吗?有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8.引导.我们只能在平面镜的前面看见物体的像,在背面看不见像了,没办法把“替代物”放到平面镜背面的像的位置上.大家在后面放一张白纸(作光屏),屏上会出现物体的像吗?为什么像不见了呢?(学生思考、讨论)平面镜成的像不是真实存在的.镜子后面的漆挡住了光线,无法透过.(学生自由发言)(课件显示)师问:怎样才能同时看见像和“替代物”?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寻找像的位置?用什么办法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得出解决办法)学生纷纷换用平板玻璃继续完成实验.(1)实验器材:有平面镜、两支相同的笔、有颜色的纸板、两只相同的棋子.(2)实验步骤:○1将玻璃板垂直置于光具座的中央,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三角块支架,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三角块支架的像.○2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3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4移到蜡烛的位置,观察其像的大小有无变化.○5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玻璃板一定要竖直;后面的蜡烛与像完全重合;别忘记录物、像和玻璃板的位置及实验数据;实验时要注意玻璃板轻拿轻放,不要让蜡油烫到手,实验完毕要及时熄灭蜡烛.)教师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学生主动积极探索实验,并采集实验数据,完成探究报告单.(3)分析和论证.○1学生分析有关数据,讨论观察的实验现象,归纳结论.(课件显示)师小结:可认为像与物体是关于镜面对称.○ 2上课时,我们看了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产生的美景,现在能不能用我们刚才探究的规律解释一下,水中的美景为什么看上去是倒立的呢?(课件显示)选取自然界和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让学生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并讨论、分析形成的原因.要点主要是:水面相当一平面镜;物体在水中的每一个像点都与物点“等距”;从水面上看是倒的了.引导学生分析所成的像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是虚像.9.总结.平面镜成的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物理学把这种像叫虚像,而把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叫实像.(课件显示: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叫实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就是虚像.)那么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生:虚像.(课件显示)通过作图来认识平面镜成虚像的含意,知道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巩固光的反射规律知识.10.评估与交流.实验操作中有什么不足之处?测量的结果是不是可靠?各组的探究结果是否相同?对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还有哪些猜想?课后同学们自己探究一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左右是相反的吗?11.了解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并结合阅读材料讲述凹面镜和凸面镜分别对光线具有会聚和发散作用,以及讲述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球面镜的实例.【跟进训练】1.有些电工仪表的刻度盘上有一个弧形缺口,缺口下面有一面镜子,它的作用是( A )A.读数时使眼睛处于正确位置B.增加刻度盘的亮度C.检验仪表是否水平D.便于观察仪表的内部结构2.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桌面上有一个小球向镜面滚去.要使平面镜中小球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α应为( B )A.30°B.45°C.60°D.90°3.生物显微镜的镜筒下面有一个小镜子,用来增加进入镜筒的光强.如果小镜子的镜面可以选择,在生物课上使用时,效果最好的是( A )A.凹型镜面B.凸型镜面C.平面镜面D.乳白平面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等距、垂直.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只能用眼睛观察.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教学视频见课件.。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光现象三学生实验:探究_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第2课时平面镜成像的应用教案北师大版
第五章光现象第3节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第2课时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2。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验探究的方法与合作学习。
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分组器材:一块平面镜,一块玻璃板,两个带有缺口的磁带盒作为支架,一张8K白纸,一盒火柴,若干支高度不同的蜡烛(有两根等高),刻度尺,笔,两个空心塑料纸筒。
教师演示器材:火柴,蜡烛,平面镜,教学课件。
播放影片《红楼梦》中关于刘姥姥在宝玉房间照镜子的趣事片断。
教师:刘姥姥把谁看成了她的亲家母?学生:她自己.教师:哪的自己?学生:镜中的。
教师:物理学中把刘姥姥照的那面表面是平的镜子称为平面镜;镜子外面的她称为“物”;镜子里面的她称为“像”。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平面镜成像"。
教师板书课题.(本环节学生怀着好奇心观看影像,感受“刘姥姥”第一次照镜子时颇有趣味性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避免了解释“像”是什么的困难,又对什么是“像”有了形象、直观的认识).学生知道:看到燃烧的烛焰是烛焰发出的光进入人眼,引起的视觉;也会有学生误认为:看到烛焰在镜中的像,也一定是像发出的光进入人眼引起的视觉。
为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认识,帮助学生建立“虚像”的概念,设计以下学生活动:1。
学生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相同的蜡烛与像完全重合,确定像的位置。
2。
用一个空心塑料纸筒,把像罩在“里面”,学生会发现在玻璃板前面还能看到烛焰的像,说明人眼看到像时,进入人眼的光不是由像发出的。
3。
再用另一个空心塑料纸筒,把点燃的蜡烛罩在里面,此时看不到烛焰的像,说明人眼看到像时,引起视觉的光与烛焰发出的光有关.教师:烛焰发出的光,经过怎样的路径进入人眼,让我们看到像的呢?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解释平面镜成像原理:烛焰上S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3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规律,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物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成像距离与物距的关系、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等。
4.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3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3节的内容是关于“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理解和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规律,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平面镜成像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本案例将结合学科和课程主要内容,展示如何有效地进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教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师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3.教师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反思和总结,思考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本案例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平面镜成像的奇妙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结果,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教师通过动画或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面镜成像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三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光学实验指导》:一本关于光学实验的指导书,提供了多种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过程。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教育平台、学术期刊等,查找更多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研究论文和实验报告,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应用进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并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包括:
1.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的能力。
3.互动式教学平台:利用互动式教学平台,发布问题、任务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平面镜成像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平面镜成像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平面镜成像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成像技能。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3节《学生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案1(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案1(新版)北师大版三、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习目标1、了解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过程。
2、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原理。
3、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或光的反射规律作图。
课前复习1、当光从一种物质射向另一种物质的表面时,被反射回原来的物质中,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______________,在这种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________的。
2、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光的反射分__________反射和__________反射两种,人眼能看见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______________。
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_________________定律。
4、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表面都具有平面镜的作用,在生活中我们常看到岸边的树木和房屋等在水中的像都是倒立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倒影”,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________________。
5、日常生活中用到的镜子表面都是平的,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做平面镜,在镜子里的物体叫做像。
照镜子时,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你的像在平面镜的哪一面?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平面镜中,你的像大小跟你的大小一样吗?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改变与平面镜的距离时,你的像的大小改变吗?你的像到镜面距离怎样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猜想】(1)平面镜成像时,物和像的大小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到镜的距离与像到镜的距离大小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甲同学:在桌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一块平面镜,在镜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八年级物理上册 5.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案1 北师大版
第三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平板玻璃取代平面镜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物体与像重合,来比较像与物的关系.这两个“替代”是实验的关键,也是设计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虚像的概念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教学器材:学生用:玻璃、玻璃支架、白纸、棋子和纸三角教师用:魔术盒、玻璃、玻璃支架、白纸、棋子、纸三角、火柴、烧杯、平面镜、课件魔术箱: 以倾斜45°的平面镜将箱子分成前后两个空间,反射面须朝向观众,花藏在镜后.表演场地光线要暗,以免使平面镜反光而被识破.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魔术吸引学生注意力一.创设情景,激趣质疑:『魔术』老师给学生们展示空粉笔盒,故做着急:“没粉笔,怎么写板书?”老师:“我来变出一些粉笔”变魔术.老师:“大家猜想可能是怎么回事?”这里的主要道具是咱们每天都接触到的镜子,表面平的那种平面镜,老师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的方法来变魔术的,那平面镜是怎样成像的呢?盒子『观看魔术』帮老师出主意.吃惊、关注『猜想』两个盒子;有平面镜为学生设计“替代”方法进行探究做铺垫的奥妙在哪儿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屏幕展示:教师在镜子前的照片宛若双胞胎的照片或参考桂林山水、水面等图片.教师:根据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我们来说说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用板书记录教师:如果我后退,就是物体在远离平面镜时,像有没有变化?学生:像变小.教师:那物体离镜面的距离变远,像离镜面的距离有变化么?学生:像变远教师:我们知道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方法.现在我们想验证一下刚才我们根据生活经验所总结出的这几条成像特点是否正确,我们需要什么器材呢?学生:平面镜.教师:平面镜有,但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如何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呢?教师:现在我们每个人利用桌上这块『猜想』学生猜想平面镜中的像的特点左右相反像与物体一样(大小、颜色、形状)上下一致物体靠近镜子像也靠近镜子像到镜子的距离与物到镜子的距离相等近大远小学生---思考『设计方法』把蜡烛紧贴平面镜,像也紧贴平面镜,可在镜面上测.(展示)把刻度尺立在物体旁边一同在镜中成像,就知道像的高度了.(演示)探究玻璃“替代” 平面镜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做铺垫.)提出问题:“今天我们想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板书课题.二.实验探究,互动研讨,概括归纳,分析释疑.提示:“看到像在镜后位置,是突破的关键.”“很好.用玻璃“替代”平面镜进行探究.可以看见像的位置了,怎么测?”“怎样才能摸到像呢?能不能用什么去替代像?”“很好.用物体替代像进行测量.”“怎样探究像到镜子的距离与物到镜子的距离?”“明确了探究内容和方法,我们需要什么仪器?”用玻璃就可以看见镜后的像的位置.把尺子放在像的位置进行测量.(展示)不好.还是不好读数.象刚才的魔术那样,用同样的物体在像的位置与像重合,物体的大小就是像的大小,就可以测量了.(展示)用刻度尺量物到镜子的距离,用刻度尺量能与像重合的物到镜子的距离,做比较.刻度尺、玻璃、支架、物体(两个)、、实验“我们用棋子和纸三角做物体,给你们两只等大的纸三角,如像变小可用剪刀剪小.”“给每组一张白纸,记录每次物和像的位置.标明1和1’,2和2’”发仪器『实验探究』1.棋子棋子与玻璃的距离(cm)像与玻璃的距离(cm)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位置15位置210位置3152.纸三角:AbB C物点与玻璃的距离(cm)相应像点与玻璃的距离(cm)A B C A’B’C’交流连线与镜面的关系为像的左右与物的左右关系是像的上下与物的上下关系是三.平面镜成像原因此处用课件展示讲述问: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物体?教师提示:只有物体上某点S射出的光线进入人眼内,这点才能被看见.物体上各点射出的光都进入眼内,整个物体就都被看见了.现在我们就运用光的反射来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教师控制电脑逐步演示蜡烛的平面镜成像过程,同时进行讲解:①在蜡烛上任选一点S.②眼睛看着平面镜,进入人眼的光只可能是S入射到镜面上的反射光.③从S发出的光中任选其中两条入射光线,得到他们的反射光线.④如果人眼正处在这两条反射光线的传播路径上,眼睛会觉得这两条光线好像是从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S′发出的.我们把S′叫做S的虚像.生:不能生:找不到生:知道,它们成的是虚像,就是指虚无的,不存在的东西.⑤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虚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师:在实验中把放在平面镜后面的棋子B移开,在平面镜的背后能否看到A 的像?师:用白纸作屏幕放在该处,直接观察白纸,纸上能不能出现象?师:我们把这种能被人看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的像叫做虚像.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不能用屏幕接收.顺便说一下:能够用光屏接收的像称为实像.我们平时所说的就像“镜中花,水中月”你们能明白其意思吗?师:平面镜成的像和小孔成像的像有什么区别吗?平面镜成虚像(板书)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可用光屏接到.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的,不能用光屏接到,不是实像.课后作业: 观察关于潜望镜的图片,说出图片中标注红圈的装置有什么作用吗?为什么不直接观察这是潜望镜,能观察敌情请你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画出或设计出这种装置的简易模型.会有危险,容易受伤教学反馈学生课堂表现:从帮老师解决“粉笔问题”开始,始终沉浸在解决问题的氛围中当堂反馈情况:课后作业情况:复习提问(或测验)情况:教学反思注意做好铺垫,让学生说出实验方法和步骤,恰当的铺设台阶,适时的引到,要巧妙不露痕迹,让学生觉得是他们设计的整个过程,是主动的解决物体,主动的探究,而不是被动的实验.关于“近大远小”,如果学生提出,可用课件加以解释.自制flash课件“眼睛”.。
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5.3学生实验 探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案设计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学习目标:1.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掌握平面镜成像作图。
能利用平面镜解决实际问题。
4.能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了解,感受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学习过程【学点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关于平面镜成像,你想知道它的哪些特点?思考如何验证你的猜想?1、所选实验器材:、、、。
2、所进行的实验步骤;①组装器材:把一张纸平铺在桌面上;把插入支架,放在纸上做标记;检查平面镜与底面是否垂直。
②第一次实验:把左点燃的蜡烛A 放在前纸的某位置;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慢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点燃蜡烛的像,这时蜡烛B的位置就是蜡烛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的位置,经过测量比较,将数据记入下表中。
③第二、三次实验:把物体移动到更远(或更近)的距离,重新做上面的实验,并将测量结果记入下面的表格中。
④移开蜡烛B,用白纸屏幕放在该位置上,直接观察白纸上出现蜡烛的像。
4、探究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问题A .探究中为什么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 。
B .探究中使用刻度尺的目的: 。
C .探究中为何备用两个相同的蜡烛: 。
D .探究中如发现一个物体始终无法与像重合,则原因是 。
E .用光屏在平面镜后面能否接到像? ,原因是: 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①像和物的大小 , ②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 ③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④成的像是 、 像。
跟踪练习:1、某同学身高1.7 m ,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 m 处,他的像高是_______m ,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_m ;若此人向平面镜移动 1 m ,则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m ,像与他相距_______m ,他的像高为_______m ,像的大小将 (变大、变小、不变)。
2、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B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①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②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 ____关系.③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关系.点燃A 蜡烛,小心地移动B 蜡烛,直到与A 蜡烛的像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进一步观察A 、B 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此图乙原放置玻璃板处图甲纸张A B实验应该做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原因是④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像(填“虚”或“实”).⑤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⑥图乙是他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
北师大版八上物理 5.3学生实验 探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案设计
第三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掌握平面镜成像的性质,并能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会利用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能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用平板玻璃取代平面镜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用物体与像重合,来比较像与物的关系.这两个“替代”是实验的关键,也是设计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器材:学生用:玻璃、玻璃支架、格子纸、棋子和格子纸
教师用:平面镜、玻璃、玻璃支架、格子纸、棋子、三角板、火柴、烧杯、蜡烛、水、凸面镜、凹面镜、课件
难点突破创设:浇不灭的蜡烛在直立的玻璃板前后各放一只一样的蜡烛,后面的蜡烛放在烧杯中,用火柴同时点燃两支蜡烛,看到两支蜡烛都在燃烧后,向后面的蜡烛的火焰上浇水,从前面看,后面的蜡烛却没有熄灭,为什么?表演场地光线要暗,用茶色玻璃做,以免平板玻璃太亮而被识破.
注意事项:1.蜡烛不能太长,否则像的下部模糊,影响效果.2.烧杯中的蜡烛最好偷偷拿走,否则像与蜡烛重合不好,会影响效果.看光照情况确定。
八年级物理上册5_3学生实验探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学生实验:探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明白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二、能力目标:培育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讨物、像和镜面三者之间的关系,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练对称之美,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增进学生探讨自然微妙的好奇和欲望。
一、教学重点:探讨并明白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1)知识方面:虚像概念是一个难点;2)探讨设计中的难点: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做实验的研究方式感到不易明白得。
教师板书课题:平面镜成像二、进行新课在自然界中也有平面镜(课件显示倒影),同窗们平常观看过这些美景吗?那么此刻让咱们面对手中的平面镜,咱们能够看到什么?生答:自己的像。
面对着自己的像请同窗们完成预习检测,进行猜想与假设,引入探讨课题:一、预先检测:观看平面镜中的像:请同窗们用平面镜观看自己的脸,试探以下问题:(1)脸和脸的像大小相等吗?脸和脸的像大小相等(2)眨右眼时,平面镜中的像也眨右眼吗? 平面镜中的像是眨左眼二、猜想与假设:同窗们,咱们常常利用平面镜,对平面镜成像问题有许多感性的熟悉,同窗们能不能说一说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呢?(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学生讨论、归纳:可能有以下猜想:(许诺有不正确的猜想)(1)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2)像与物等大;3、探讨课题:超级好!这节课咱们重点探讨:平面镜中成像时,像的大小、形状、及位置与物体的大小、形状及位置有什么关系?平面镜所成像可否呈此刻光屏上?4、设计实验:验证猜想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不是相等(1)如何确信像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在成像的位置,直到看上去与像完全重合,那个位置确实是像的位置。
(2)如何判定后面的蜡烛与像已经完全重合?在玻璃板的前面左右移动头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起来后面的蜡烛和像完全重合为止。
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虚像,并且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3.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找到镜中像的位置。
4.体验用“替代”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的研究方法。
5.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描述现象、归纳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1:实验导入制作万花筒并观察:用三块长条形的镜面,镜面朝里,按如图所示的方法组成三棱柱筒,用胶带粘牢。
再往筒里放点花纸之类的花,用一只眼睛往里瞧,会看到一个五彩缤纷、向外无限延展的花的海洋,非常壮观好看。
你知道万花筒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花吗?方案2:讲述设疑我们在电影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惊险场景:黑洞洞的枪口正对观众,子弹从枪膛中飞奔而出,惊出一身冷汗。
请问这种镜头是不是摄影师用镜头正对着枪口冒着生命危险实际拍摄的?如果不是,那是怎样完成的呢?推进新课一、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屏幕展示:教师在镜子前的照片、宛若双胞胎的照片、桂林山水水面等图片。
教师:根据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我们来说说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用板书记录。
探究: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比较,有何特点?学生分组设计和进行实验:在桌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
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
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观察比较蜡烛和它所成的像的大小,它们一样吗?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有什么关系?改变点燃的蜡烛的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
量出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和位置关系。
如图所示。
小组间交流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与物大小相等;②像与物的对应点连线跟镜面垂直;③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④像与物左右相反;⑤像是虚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5.3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28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复习巩固
(一)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在平面镜后面没有光线),只是人的眼睛感觉到的,这种性质的像称之为虚像。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反射光进入眼睛,人认为光从反射光线方向延长线交点处发出的。人实际上看到的是物体的像,而实际上反射光线并不是反射光反向延长线交点发出的,所以是虚像。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
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正确理解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懂得平面镜成像的原因;
2.知道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能成虚像;
3.能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像的位置、画出光路图
重点
难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
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教法
选择
练习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典型习题
是否采用多媒体
否
教学
2、练习应用
1、练习:①根据图中的反射光线作出物体的位置。②作出由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的光线。
2、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镜面越大,像就越大
B.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就越大
C.物体越大,像也越大
D.平面镜倾斜一些放置,像变大
3、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
B.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案:第五章第三节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第三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
②知道平面镜成虚像,并且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③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找到镜中像的位置。
④常识性了解生活中的球面镜。
2.过程与方法①体验用替代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的研究方法。
②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描述现象,归纳规律的能力。
③在实验中观察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物理的对称美,并体验到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②在用多种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后,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用具(平面镜1个、平板玻璃1块、蜡烛2支、火柴1盒、凸面镜1个、凹面镜1个)×实验小组数一、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教师取一块平面镜,让学生观察并提问学生,引入新课。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二、合作探究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一)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1.像的位置有什么特点﹖2.像的大小有什么特点﹖3.平面镜成实像还是虚像﹖(二)猜想与假设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观察自己手中平面镜所成的像,进行猜想,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
(三)设计实验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用平面镜做实验,后面的像的具体位置能确定吗?为此,你打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用什么办法比较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刻度尺)3.怎样确定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实验中应取两支相同的蜡烛)(四)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实验中提醒学生:1.玻璃一定要竖直放置。
2.两只蜡烛要竖直放置。
3.实验中改变蜡烛位置三次,寻找规律。
(五)分析与论证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反馈实验结论。
1.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八年级物理上册 5.3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习目标: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观察:每人对着平面镜观察自己在平面镜内成的像,思考以下问题:1、你在平面镜中的像在什么地方?2、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一样吗?3、当你改变与平面镜的距离时,你到镜面的距离和像的大小怎样变化?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设计实验:参阅课本探究内容设计出实验方案并交流。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与论证: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一练:1、完成上面动手观察中的三个问题并交流。
2、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像_________,像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峰最高处距江面120米,江水深10米,映在江水中山峰倒影的最低处距山峰最高处_______米。
虚像是怎么回事?请拿起铅笔和直尺,在右边的空白处竖画一平面镜,在镜面的前方画一点光源S,则1、点光源发出的光线有_______条射在平面镜上?2、选出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
3、再画出另一条入射光线,也画出它的反射光线。
4、这两条反射光线__________________(能、否)相交?它们的反向延长线__________(能、否)相交?交点在平面镜的什么位置?用虚线画出。
小结:这个并不存在的交点就是发光点S的虚像。
5、请再作出另一个发光点P的虚像。
6、利用画出的物点和像点的位置,再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三、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闫金铎主编)教案
三、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闫金铎主编)教案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
2. 实验器材凹透镜、透明平面物体、平面镜、光屏、光源等。
3. 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实验器材首先需要将实验器材准备齐全,包括凹透镜、透明平面物体、平面镜、光屏和光源等。
步骤二:准备实验环境将光源置于实验器材的一侧,凹透镜置于光源的对侧,透明平面物体和平面镜分别放置于凹透镜前和后,光屏置于平面镜的对面,并调节其位置,使其与透明平面物体平行。
步骤三:观察平面镜成像的过程1.将光源开启,使其照射在透明平面物体上;2.通过凹透镜将透过的光线聚焦,使其通过透明平面物体,进入平面镜中;3.观察在平面镜中反射的光线,以及光线在光屏上形成的成像。
步骤四:收集并总结实验结果收集实验数据,其中包括平面镜成像的位置、方向、大小等,总结并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 实验原理光传播规律步骤一:准备实验器材首先需要将实验器材准备齐全,包括凹透镜、透明平面物体、平面镜、光屏和光源等。
步骤二:准备实验环境将光源置于实验器材的一侧,凹透镜置于光源的对侧,透明平面物体和平面镜分别放置于凹透镜前和后,光屏置于平面镜的对面,并调节其位置,使其与透明平面物体平行。
步骤三:观察平面镜成像的过程1.将光源开启,使其照射在透明平面物体上;2.通过凹透镜将透过的光线聚焦,使其通过透明平面物体,进入平面镜中;3.观察在平面镜中反射的光线,以及光线在光屏上形成的成像。
步骤四:收集并总结实验结果收集实验数据,其中包括平面镜成像的位置、方向、大小等,总结并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 实验原理光传播规律光线在传播过程中,沿直线传播,且光线的传播方向与光线所在的平面垂直。
光学成像规律1.物距与像距的关系物距与像距是成像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参数,它们的关系由光学成像规律(也称为反射规律)决定。
假设f为镜的焦距,d o为物距(即物体到镜的距离),d i为像距(即像到镜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作图。
3、利用平面镜解决实际问题。
(二)难点:
1、虚像的概念。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展现猴子捞月亮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问猴子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学生不必要马上回答此问题。
引出课题__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
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
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
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学习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向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探究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
目的: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
(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①像下图那样,将一张8开的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中间画一道竖线和一道横线,把竖立玻璃板放在横线上,竖立在白纸上。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③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④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位置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
⑤把测量结果填写下表中。
(2)学生分组实验
以上把教材的演示实验再改为学生实验,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己进行分析总结,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3)在实验基础上得出成像特点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同?怎么知道的?②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怎么知道的?答: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因为无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远还是近,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的像总是重合的。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体也像大小的关系
物体与像的连线也平面镜的关系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4)平面镜成的像是虚象
注:此图解释虚象的原因
得出虚象不能用光屏呈接
2、平面镜成像原理
对于平面镜的像是靠光的反射形成的,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射入眼睛,我们也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的成像,成像的光是从哪里来的呢?解释书中的图,让学生了解书中是如何画出来的.
(1)先给出一个发光点S,然后提问学生:
你们知道S能发出多少条光线,方向如何?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有多少条?其实S能向四面八方发出无数条光线,所以射到平面镜的光线有无数条。
(2)解释选出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再选出另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
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这两条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从哪里发出的?并在图上画出一只眼睛。
分析可知:
①这两条反射光线不能相交。
②当眼睛正处于反射光线的路径上时,根据光线直进的经验,眼睛会觉得反射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S1发出的。
边讲边把这两条反射光线用虚线向镜后延长,得交点S′。
(3)由上可知:
①S′是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延长线的交点。
但镜子后面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发出光线的点,所以S1叫虚像。
②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
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3、平面镜成像作图用三角板边画图边解释
(1)练习
4、应用知识
(1)展现风景图片并解释
(2)展现潜望镜并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