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 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化学)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用语言,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⑴请从氧气、二氧化碳、氯化钠、盐酸、硫酸、氢氧化钙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_____②参与光合作用的氧化物_____③一种不易挥发的无机酸_____④常用于食品调味的盐_____⑵铁缺乏被认为是全球三大“隐性饥饿”之首(微量营养元素缺乏),全球约有1/5的人患缺铁性贫血。
食物铁强化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经济、有效和可持续的给人群补铁的方法。
中国疾控中心研制的新型铁强化剂(EDTA钠铁)在人体内的铁吸收、利用率高于其他铁剂,是传统补铁剂硫酸亚铁的2倍至3倍。
它在酱油中的溶解性较好,不影响食品口感,不改变酱油的原有口味。
此外,EDTA钠铁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性质稳定,它在酱油中可稳定保持两年以上。
研究表明,应用铁强化酱油补铁效果显著。
EDTA钠铁的化学式为C10H12FeN2NaO8,它是一种淡土黄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pH在3.5~5.5之间。
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①EDTA钠铁属于_____。
(选填“混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或“氧化物”之一)②EDTA钠铁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③EDTA钠铁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元素。
④EDTA钠铁的化学性质有_____(至少答一条)。
⑤若经常使用铁锅炒菜做饭,也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已知胃液中含有盐酸)_____。
【答案】O2 CO2 H2SO4 NaCl 有机物 5:4 H 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显酸性Fe+2HCl=FeCl+H22【解析】【分析】【详解】(1)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是氧气,化学式为O2;②参与光合作用的氧化物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③盐酸有挥发性,硫酸没有挥发性,故填H2SO4;④常用于食品调味的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2)①EDTA钠铁的化学式为C10H12FeN2NaO8,EDTA钠铁属于有机物;②EDTA钠铁的化学式为C10H12FeN2NaO8,EDTA钠铁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0:8=5:4。
【化学】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经典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经典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土豆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是餐桌上的美味食材。
表1鲜土豆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每100g)蛋白质/g脂肪/g淀粉/g钙/mg磷/mg维生素C/mg1.5~2.30.4~0.9417.5~28.011~6015~6820~40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
用土豆片进行实验,测得其食用品质、淀粉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如下: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就算是把变绿、发芽的部位削掉,也不宜食用。
除食用外,土豆还可以作为原料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纺织、造纸等工业中。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表1中的“钙”指的是________(填“元素”或“原子”)。
(2)由图1可知:60min内,______(填序号)。
A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高B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化C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3)由图2可知:土豆片的淀粉含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4)変绿、发芽的土豆不宜食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土豆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 B土豆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C用水泡可防止土豆片褐変 D土豆开发应用的前景广阔【答案】元素 ABC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 B 【解析】【分析】【详解】(1)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表1中的“钙”指的是元素;(2)A、由图1中的信息可知,浸泡30min比10min脆性分值高,故A正确;B、由图1中的信息可知,浸泡10min,硬度、咬碎感均无明显变化,故B正确;C、由图1中的信息可知,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粘结性、弹性分值均降低,故C正确;(3)由图2提供的信息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研究范围内,土豆片的淀粉含量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4)由题干提供的信息可知:土豆变绿、发芽时,龙葵素含量显著增高,而龙葵素多食可导致中毒;(5)A、由题干“土豆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可知,A正确;B、由表1提供的信息可知,淀粉的含量最高,故B错误;C、由题干“土豆切开后发生褐变,用水浸泡能防止褐变,但会引起营养物质流失。
【化学】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word版附答案)(word)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word版附答案)(word)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
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是全球参与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为此科学家提出:制定措施限制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利用过多的二氧化碳。
具体做法有:将二氧化碳捕获并使之隔离于地下或海底;将二氧化碳催化转化成有价值的碳资源,研究人员借助氧化铜纳米棒和阳光,将水溶液中的CO2转化成甲醇(CH4O)和氧气,这项技术减少了二氧化碳向空气中的排放,同时获得了燃料。
除二氧化碳外,还有一些气体也可以产生温室效应。
下面是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对照表。
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各国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
如新西兰从2004年开始征收牛、羊和鹿等的“放屁税”。
某研究发现,袋鼠的屁中不含甲烷,是因为它的胃里有一种特别的细菌。
若把这种细菌移植到能释放大量甲烷的动物体内,可以减少甲烷的排放。
总之,我们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醇(CH4O)属于(填字母序号,下同)。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2)新西兰地区收取“放屁税”,针对的温室气体是。
(3)依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率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二氧化碳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B.二氧化碳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C.二氧化碳的温室强度大于其他温室气体(4)请你提出一条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措施:。
【答案】(1)C (2)甲烷(3)B (4)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等【解析】试题分析:(1)甲醇是由C、H、O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2)根据资料“袋鼠的屁中不含甲烷”即牛、羊和鹿等动物中放出的是甲烷;(3)由表格信息可知二氧化碳的浓度远远比其他温室效应的气体更高;(4)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故要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既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化学】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吕布兰、索尔维和侯德榜为碳酸钠的工业化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I、吕布兰法1789年,法国医生吕布兰(N.Leblanc,1742-1806)以食盐、浓硫酸、木炭和石灰石为原料,开创了规模化工业制取碳酸钠的先河,具体流程如图:(1)碳酸钠俗称__________。
(2)不断有科学家对吕布兰法进行改进,是因为此法有明显不足,请写出一条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索尔维法1892年,比利时工程师索尔维发明氨碱法制碳酸钠,又称索尔维法。
原理如下: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ΔNa2CO3+CO2↑+H2O。
某兴趣小组采用下列装置模拟索尔维法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实验完毕后,将三颈烧瓶内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并将所得固体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记录剩余固体质量,实验记录如下:加热时间/min t0t1t2t3t4t5剩余固体质量/g未记录15.313.711.910.610.6请回答下列问题:(3)装置图中,饱和NaHCO 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4)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______(5)根据实验记录,计算t 2时NaHCO 3固体的分解率是________(已分解的NaHCO 3质量与加热前原NaHCO 3质量的比值)(精确到0.1%)。
若加热前NaHCO 3固体中还存在少量NaCl ,上述计算结果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制碱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持在英、法等西方国家手中,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先生独立摸索出索尔维法并公布与众,又于1943年创造性地将制碱与制氨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基本消除废弃物的排放,同时生产出碳酸钠和氯化铵两种产品,这就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
【化学】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经典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1)萌萌是个爱劳动的孩子,平时自己的衣物总是自己清洗,她发现用湿手取少量洗衣粉时感觉到手发烫,原因是洗衣粉溶于水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
生活用水在净化过程中常用_____________吸附色素和异味,一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阅读文字,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安全火柴的火柴头上主要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和玻璃粉等,火柴杆上涂有少量的石蜡,火柴盒两边的摩擦层是由红磷和玻璃粉调和而成的。
火柴着火的主要过程是:①火柴头在火柴盒上划动时,产生的热量使红磷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红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氯酸钾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氯酸钾分解放出的氧气与硫在点燃条件下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硫与氧气反应放出的热量引燃石蜡(C25H32),石蜡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最终使火柴杆着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汽车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汽车发动机是将空气与汽油(设汽油主要成分为:C8H18)以一定的比例混合成良好的混合气,被吸入汽缸,经压缩后由高压放电点火燃烧而产生热能,高温高压的气体作用于活塞顶部,推动活塞作往复运动,从而产生动力,发动机再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经过研究发现,汽车尾气中含有NO、CO等有害气体。
试着回答下列问题:①尾气中的NO是在发动机中高压放电或者高温的时候经过化合反应产生,试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A.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B.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C.反应前后Co3O4质量改变D.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③汽车尾气中的NO可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CO与NO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其中单质为组成大气最多的一种成分,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放热、活性炭、煮沸(2)① 4P+5O22P2O5②2KClO32KCl + 3O2 ↑③ S+O2SO2④C25H32+33O2点燃16H2O+25CO2(3)① N2+O22NO② C ③ 2CO+2NO N2+2CO2【解析】试题分析:(1)因为取少量洗衣粉时感觉到手发烫,所以可以判断洗衣粉溶于水放热;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故生活用水在净化过程中常用吸附色素和异味;一般可以通过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①红磷燃烧:4P+5O22P2O5;②氯酸钾分解:2KClO32KCl + 3O2 ↑;③氧气与硫在点燃条件下反应:S+O2SO2;④引燃石蜡(C25H32),石蜡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C25H32+33O216H2O+25CO2(3)①因为NO是在发动机中高压放电或者高温的时候经过化合反应产生,所以可推知,反应物应是氮气和氧气,故方程式为: N2+O22NO;②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是催化剂,所以质量应该不变,所以C错误,③经分析:CO与NO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其中单质为组成大气最多的一种成分,所以单质是氮气,化合物自然就是一氧化碳,方程式为:2CO+2NO N2+2CO2考点:物质溶于水的放热现象,水的净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用语言,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在离地面约25km高空处有一层厚度极薄的气体层,主要成分是臭氧(O3),它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保护层。
与O2不同,通常状况下O3是淡蓝色气体,有难闻的鱼腥味。
O3不太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2,并放出大量的热。
O3比O2活泼的多,它能跟许多物质(SO2、CO、NO、氟利昂等)发生反应。
如除去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一种方法是在微热条件下,O3与二氧化硫化合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再跟H2O化合就得到了硫酸。
臭氧发生器可以制得O3,其原理是在放电条件下,O2能转化为O3。
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气体中含O3约3%。
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
飞机排出的废气(含CO、NO等)以及常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
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从微观角度解释O3与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O3与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保护臭氧层的有效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氧化硫减少废气(含CO、NO等)以【答案】分子结构不同臭氧+二氧化硫∆及制冷剂“氟利昂”的排放【解析】【详解】(1)从微观角度解释O3与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结构不同;(2)在微热条件下,O3与二氧化硫化合成三氧化硫,O3与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三氧化硫为:】臭氧+二氧化硫∆(3)根据“飞机排出的废气(含CO、NO等)以及常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可知,保护臭氧层的有效方法是:减少废气(含CO、NO等)以及制冷剂“氟利昂”的排放。
2.波尔多液的制备及组成测定波尔多液是常见的杀菌剂,为天蓝色碱性悬浊液。
化学科普阅读试题及答案
化学科普阅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氧元素的原子序数是多少?A. 6B. 8C. 16D. 18答案:C2.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碱?A. 氢氧化钠B. 氢氧化钾C. 硫酸D. 氨水答案:C3. 铁在空气中锈蚀的主要原因是?A. 氧气B. 水C. 氧气和水共同作用D. 温度答案:C二、填空题4. 请写出化学方程式中表示水的化学式:______。
答案:H2O5. 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答案:C + O2 → CO2三、简答题6. 请简述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过程。
在这种反应中,一个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而另一个物质获得电子(被还原)。
7. 为什么说水是生命之源?答案:水是生命之源,因为它是所有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参与细胞的构成和代谢过程。
水还参与了生物体内的许多化学反应,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
四、计算题8. 已知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2SO4,求其相对分子质量。
答案: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氢)+ 32(硫)+ 4×16(氧)= 98。
五、实验题9. 描述如何通过实验验证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
答案:将一根燃烧的木条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木条燃烧更加旺盛,说明氧气支持燃烧。
六、论述题10. 论述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答案:化学在环境保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化学方法可以处理和净化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化学还可以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地球环境。
2020-2021年《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20-2021年《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有删改)。
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指在生产食品的过程中,在食品中加入的化学物质。
食品添加剂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它可以是天然物质,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物质;把它加入到食品中是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同时也能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食品添加剂品种达到25000种,它们都可以食用。
但是,像三聚氰胺、孔雀石绿、苏丹红等物质却禁止在食品中添加,因为它们是化工原料。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了各类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用量。
如作为甜味剂的“甜蜜素”,其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如下表所示。
甜蜜素(C6H11NHSO3Na)是白色固体,味甜,外观与蔗糖相似,甜度为蔗糖的40~50倍,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其熔点是265°C,分解温度约280°C,无明显现象。
蔗糖的熔点是186°C,在190—220℃的较高温度下,蔗糖发生反应,最终形成黑色物质。
目前,97%的食品中使用了各种添加剂,可以说,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1)苏丹红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食品添加剂。
(2)某检测员在100g某品牌九制话梅中检测出1.01克的甜蜜素,判断该话梅中甜蜜素是否超标,并写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
(3)鉴别甜蜜素和蔗糖的方法是_________。
(4)下列关于选购食品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只选择不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B.关注食品营养表中添加剂的品种和用量C.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以免摄入过多的添加剂D.只关注食品的营养成分,不在乎是否含有添加剂(5)我们是否需要食品添加剂?说明理由。
(任选A或B作答,若两个均作答,按A计分。
)________A.需要的理由是。
B.不需要的理由是。
【答案】不是超标,判断依据是:100g中添加1.01g甜蜜素相当于1000g中添加10.1g,10.1g〉8.0g,超出1000g话梅中甜蜜素的最大使用量。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用语言,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⑴请从氧气、二氧化碳、氯化钠、盐酸、硫酸、氢氧化钙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_____②参与光合作用的氧化物_____③一种不易挥发的无机酸_____④常用于食品调味的盐_____⑵铁缺乏被认为是全球三大“隐性饥饿”之首(微量营养元素缺乏),全球约有1/5的人患缺铁性贫血。
食物铁强化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经济、有效和可持续的给人群补铁的方法。
中国疾控中心研制的新型铁强化剂(EDTA钠铁)在人体内的铁吸收、利用率高于其他铁剂,是传统补铁剂硫酸亚铁的2倍至3倍。
它在酱油中的溶解性较好,不影响食品口感,不改变酱油的原有口味。
此外,EDTA钠铁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性质稳定,它在酱油中可稳定保持两年以上。
研究表明,应用铁强化酱油补铁效果显著。
EDTA钠铁的化学式为C10H12FeN2NaO8,它是一种淡土黄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pH在3.5~5.5之间。
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①EDTA钠铁属于_____。
(选填“混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或“氧化物”之一)②EDTA钠铁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③EDTA钠铁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元素。
④EDTA钠铁的化学性质有_____(至少答一条)。
⑤若经常使用铁锅炒菜做饭,也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已知胃液中含有盐酸)_____。
【答案】O2 CO2 H2SO4 NaCl 有机物 5:4 H 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显酸性Fe+2HCl=FeCl+H22【解析】【分析】【详解】(1)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是氧气,化学式为O 2;②参与光合作用的氧化物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 2;③盐酸有挥发性,硫酸没有挥发性,故填H 2SO 4;④常用于食品调味的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 ;(2)①EDTA 钠铁的化学式为C 10H 12FeN 2NaO 8,EDTA 钠铁属于有机物;②EDTA 钠铁的化学式为C 10H 12FeN 2NaO 8,EDTA 钠铁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0:8=5:4。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word版附答案)(word)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word版附答案)(word)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1)萌萌是个爱劳动的孩子,平时自己的衣物总是自己清洗,她发现用湿手取少量洗衣粉时感觉到手发烫,原因是洗衣粉溶于水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
生活用水在净化过程中常用_____________吸附色素和异味,一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阅读文字,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安全火柴的火柴头上主要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和玻璃粉等,火柴杆上涂有少量的石蜡,火柴盒两边的摩擦层是由红磷和玻璃粉调和而成的。
火柴着火的主要过程是:①火柴头在火柴盒上划动时,产生的热量使红磷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红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氯酸钾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氯酸钾分解放出的氧气与硫在点燃条件下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硫与氧气反应放出的热量引燃石蜡(C25H32),石蜡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最终使火柴杆着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汽车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汽车发动机是将空气与汽油(设汽油主要成分为:C8H18)以一定的比例混合成良好的混合气,被吸入汽缸,经压缩后由高压放电点火燃烧而产生热能,高温高压的气体作用于活塞顶部,推动活塞作往复运动,从而产生动力,发动机再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经过研究发现,汽车尾气中含有NO、CO等有害气体。
试着回答下列问题:①尾气中的NO是在发动机中高压放电或者高温的时候经过化合反应产生,试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A.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B.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C.反应前后Co3O4质量改变D.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③汽车尾气中的NO可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CO与NO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其中单质为组成大气最多的一种成分,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放热、活性炭、煮沸(2)① 4P+5O22P2O5②2KClO32KCl + 3O2 ↑③ S+O2SO2④C25H32+33O2点燃16H2O+25CO2(3)① N2+O22NO② C ③ 2CO+2NO N2+2CO2【解析】试题分析:(1)因为取少量洗衣粉时感觉到手发烫,所以可以判断洗衣粉溶于水放热;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故生活用水在净化过程中常用吸附色素和异味;一般可以通过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①红磷燃烧:4P+5O22P2O5;②氯酸钾分解:2KClO32KCl + 3O2 ↑;③氧气与硫在点燃条件下反应:S+O2SO2;④引燃石蜡(C25H32),石蜡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C25H32+33O216H2O+25CO2(3)①因为NO是在发动机中高压放电或者高温的时候经过化合反应产生,所以可推知,反应物应是氮气和氧气,故方程式为: N2+O22NO;②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是催化剂,所以质量应该不变,所以C错误,③经分析:CO与NO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其中单质为组成大气最多的一种成分,所以单质是氮气,化合物自然就是一氧化碳,方程式为:2CO+2NO N2+2CO2考点:物质溶于水的放热现象,水的净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某市计划用5年时间布局建设30处生态林场,实现城市森林环抱、沿海碧水绿树的目标。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1
化学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含答案)1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查阅资料知:甲酸(HCOO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的反应为:HCOOH CO↑+H2O。
实验室可利用下图装置制取CO并还原CuO。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酸发生了________反应。
(填反应类型)(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________。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答案】(1)分解反应(2)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3)①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顺序可颠倒)(4)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5)CO+CuO△Cu+CO2【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甲酸发生了分解反应。
(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CuO△Cu+CO2考点∶考查制取CO并还原CuO。
2.阅读下面的科普材料。
在夏季到来之前,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综合监督执法局对全市游泳场所开展了卫生监督检查和游泳池水质抽检工作。
根据《游泳场所卫生标准》要求,游泳池水质检测项目为细菌总数、大肠菌群、pH值、浑浊度、尿素、游离性余氯6项指标。
其中游离性余氯指标过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引起皮肤过教等症状,过低起不到杀菌消毒作用,会造成游泳池水质的恶化,导致多种介水疾病的传播。
游泳池水中的游离性余氯主要来自于消春使用的含氯消毒剂。
常见的含氯消毒剂氯气和漂白粉能消毒的主要原因是它们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
【化学】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查阅资料知:甲酸(HCOO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的反应为:HCOOH CO↑+H2O。
实验室可利用下图装置制取CO并还原CuO。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酸发生了________反应。
(填反应类型)(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________。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答案】(1)分解反应(2)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3)①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顺序可颠倒)(4)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5)CO+CuO△Cu+CO2【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甲酸发生了分解反应。
(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CuO△Cu+CO2考点∶考查制取CO并还原CuO。
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改编自屠呦呦2015年12月7日瑞典演讲稿)。
很多中药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药抗疟疾,但当1971年开始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时,结果却总是不理想。
屠呦呦研究组反复研究中医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激发了她的灵感。
是不是高温下破坏了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完成样品纯化后,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得出了青蒿素的化学式。
最新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
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2016年1月29日《科技日报》报道:科学家首次将从空气捕获的二氧化碳用氢气将其转化为甲醇,同时有水生成。
该研究即可除去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生成的甲醇还能作为汽油的替代燃料。
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的过程中,一个关键的因素是找到合适的均相催化剂。
此次研究人员开发出在高温下不会分解的金属钌催化剂,稳定性好,可重复使用。
(1)图1是科学家正在研究的二氧化碳循环利用技术:①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除生成甲醇(CH4O)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甲醇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②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
(填序号)A 该技术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B 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碳C 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D 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2)在加油站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的原因是_____,试从微观角度解释:_____。
(3)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①该反应生成物中的化合物有_____种,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写出化学式)。
②请写出甲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③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用序号作答)a.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自身的质量不变;b.反应过程中,自身的性质不变;c.反应过程中,自身的化学性质不变;d.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自身的质量不变。
【答案】3H2+CO2复合催化剂CH3OH+H2O ﹣2 AC 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在点燃时易发生爆炸 分子在不断运动 2 H 2O 2CH 3OH+3O 2点燃2CO 2+4H 2O ac【解析】【分析】 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复合催化剂催化作用下生成甲醇和水,组成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甲醇和氧气在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最新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最新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查阅资料知:甲酸(HCOO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的反应为:HCOOH CO↑+H2O。
实验室可利用下图装置制取CO并还原CuO。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酸发生了________反应。
(填反应类型)(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________。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答案】(1)分解反应(2)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3)①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顺序可颠倒)(4)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5)CO+CuO△Cu+CO2【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甲酸发生了分解反应。
(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CuO△Cu+CO2考点∶考查制取CO并还原CuO。
2.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并据此回答问题:科学家在研究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会对地球的平均气温造成什么影响的问题时,采用的研究途径之一是:研究古气候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和当时大气平均温度的变化关系.(1)有种方法是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元素含量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高低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水酸碱度有关,而海水酸碱度又和大气中CO2的浓度有关.将得到的有关数据和通过其它研究途径得到的同时期大气平均温度对比,即可得到同时期大气平均温度与大气中CO2的浓度的对应关系.海水酸碱度和大气中CO2的浓度有关的科学原理是.请在下列坐标图中,标出坐标轴的含义,并大致表示大气中CO2的浓度对海水酸碱度(用海水pH表示,海水略呈弱碱性)的影响关系.(2)科学家也通过另外途径研究古气候时CO2的浓度变化与当时大气平均温度的关系.如比较古代植物叶片化石及近现代植物标本,发现很多地区较多同种近现代植物叶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目减少.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考虑,造成这种变化的可能原因是:、(请写出两种).(3)在生物圈中,你认为当前影响大气中CO2浓度变化的主要直接因素是:、(请写出两点).【答案】(1)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2)大气温度降低;二氧化碳含量降低(3)化石燃料的燃烧;植物的光合作用【解析】试题分析:(1)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溶于水生成的碳酸就越大,海水的pH就越低;大气中CO2的浓度对海水酸碱度(用海水pH表示,海水略呈弱碱性)的影响关系图如下:.(2)较多同种近现代植物叶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目减少是因为大气温度降低,植物蒸发水分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3)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这是当前影响大气中CO2浓度变化的主要直接因素;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难度不大.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化学】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word)
【化学】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word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灭火弹”是一种常见的灭火器材,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干粉灭火弹目前市场上的灭火弹主要以干粉为主。
超细干粉灭火剂是目前国内外已查明的灭火剂中,灭火浓度最低,灭火效能最高,灭火速度最快的一种。
超细干粉灭火剂单位容积灭火效率是哈龙灭火剂的2-3倍,是普通干粉灭火剂的6-10倍,是七氟丙烷灭火剂的10倍以上,是二氧化碳的15倍;超细干粉灭火剂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ODP)为零,温室效应潜能值(GWP)为零,对人体皮肤无刺激对保护物无腐蚀,无毒无害;超细干粉灭火剂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不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
同时,超细干粉灭火剂储存期限可达10年,不需频繁更换及维护。
“灭火弹”具有两种引爆方式供使用者选择,一种是拉发式(又称主动式),用力拉出拉索后延时七秒钟即爆炸;另一种是引燃式(又称被动式),使用时只须撕开封皮掏出超导热敏线用力投入火场即可。
在扑灭森林大火时,由于人员多,接受灭火弹使用方法培训的专业人员少,因而应该选用引燃式超细干粉灭火弹,这种灭火弹只要投入火场,成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能显著减少扑救人员的伤亡。
而在应用于其它方面的灭火,则可根据现场情况选用,比如一些狭小场所或投挪不准的失火点、火灾场所会导致灭火弹滚动而不易被火苗点燃灭火弹的情况,适宜于使用拉发式灭火弹。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常见灭火弹主要分为沙石灭火弹和____(2)下列关于超细干粉灭火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 是灭火效能最高的一种灭火剂B 对大气臭氧层耗减潜能值为零C 灭火后残留物易清理D 会造成火场中人员中毒或窒息死亡(3)某种干粉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NaHCO 3,遇热时NaHCO 3会分解生成Na 2CO 3并放出CO 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4)狭小场所或投掷不准的失火点灭火时,适用于使用____(填“拉发式”或“引燃式”)灭火弹(5)“森林防火,人人有责”。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含答案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含答案)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本文由网络文章改写)。
松花蛋又称皮蛋、变蛋、灰包蛋等,因剥开蛋壳后胶冻状的蛋清中常有松针状的结晶或花纹而得名,是一种我国传统风味食品,口感鲜滑爽口,色香味均有独到之处。
中医认为,松花蛋性凉,对牙痛、眼痛等疾病有一定疗效。
由于松花蛋会有一股碱涩味,在吃松花蛋的时候可以加入少量的姜醋汁。
松花蛋是用料泥包裹鸭蛋、鸡蛋等加工而成。
料泥是由生石灰、纯碱、食盐、红茶、草木灰(主要成分K")等原料与水按比例混合均匀制得。
料泥制作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反应,产生的强碱(NaOH、KOH)经蛋壳渗入到蛋清和蛋黄中,与其中的蛋白质作用,致使蛋白质分解、凝固并放出少量硫化氢气体和氨气。
同时渗入的碱还会与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进一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的晶体沉积在凝胶态的蛋清中,便出现了朵朵“松花”。
而硫化氢气体则与蛋清和蛋黄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各种硫化物,使蛋清和蛋黄的颜色发生改变,蛋清呈特殊的茶褐色、蛋黄则呈墨绿色。
下图表示松花蛋腌制时间与其中蛋清和蛋黄的pH的变化关系。
n 2 J 6 K 10 12 Id 20 .12 阳U时间(iD很多人在平时生活中都非常喜欢吃皮蛋瘦肉粥、凉拌松花蛋,专家提醒这种食物少吃无妨,却不能过多食用。
其一,松花蛋腌制过程中蛋白质分解、变质,导致营养价值遭到了一定的破坏。
其二,市售松花蛋还可能含铅(国家规定松花蛋中铅含量需小于0.5mg/kg)。
微量铅很容易被儿童吸收,导致铅中毒。
其三,剥开皮的松花蛋1至2小时内一定要吃完,若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非常容易感染沙门氏杆菌,沙门氏杆菌会快速繁殖,此时食用松花蛋很容易引起中毒现象。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松花蛋时加入少量姜醋汁可以除去松花蛋中味。
(2)料泥制作过程中会生成强碱NaOH和KOH,钾元素来自于原料中的。
生成NaOH的过程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初中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查阅资料知:甲酸(HCOO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的反应为:HCOOH CO↑+H2O。
实验室可利用下图装置制取CO并还原CuO。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酸发生了________反应。
(填反应类型)(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________。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答案】(1)分解反应(2)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3)①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顺序可颠倒)(4)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5)CO+CuO△Cu+CO2【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1)甲酸发生了分解反应。
(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
(3)能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①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CuO△Cu+CO2考点∶考查制取CO并还原CuO。
2.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不粘锅做饭炒菜不粘锅底,是因为锅的表面涂了不粘涂层——特氟龙,为使其牢牢固定在厨具的表面,还会添加一种加工助剂全氟辛酸铵(C8H4F15NO2),实验室数据表明这种物质属于2B类致癌物质,因此在使用不粘锅时,国家提出了两个限制:一是使用温度要控制在260℃以下。
这是因为特氟龙在温度超过260℃时,逐渐向不稳定状态转变,超过350℃时,则会发生分解,向空气中释放出有毒气体。
二是不能烹制酸性食品,以免破坏涂层,危害健康。
用4%乙酸模拟酸性食品,测试不同品牌不粘炒锅涂层出现破损前后“食品接触用涂层总迁移量”(国家标准规定不得超过10mg/dm2)。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1
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课堂上老师分析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指出,生此反应的条件是:金属要比盐中金属活泼但要除去钾、钙、钠。
泽元同学很好奇,他想探究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进行实验一)取绿豆大的一小粒钠放入盛有饱和CuSO4溶液的锥形瓶中(实验现象)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出现蓝色絮状沉淀,一会儿部分变黑色。
(1)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将锥形瓶塞上单孔塞,导管通入肥皂水中,有肥皂泡飘到空中,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
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
(2)探究沉淀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难溶性碱通常遇热时会分解为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
(猜想与假设)剩余物质为有Cu(OH)2和_____,可能有Cu。
(验证猜想)(实验结论)钠加入硫酸铜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反思与交流)出现黑色固体可能的原因是_____。
(进行实验二)泽元同学将饱和 CuSO4溶液滴加在一小块钠上至钠完全反应,观察到表面有灰黑色固体,周围有大量蓝色糊状物。
同学们加入试剂X 将黑色和蓝色固体除去,看到有金属光泽的红色铜。
与实验一对比,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实验二中得到红色铜的原因可能是_____。
(3)其他金属与盐反应,是否也有此现象呢?同学们又做了以下实验:取大小形状都相同的不同金属与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记录如下:请根据上表中信息,猜想金属与盐产生气体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写出两点,合理即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氢气 氧化铜 H 2SO 4 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2NaOH+CuSO 4═Cu (OH )2↓+Na 2SO 4 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实验二中水较少,钠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 金属的活动性 盐溶液的浓度【解析】【分析】【详解】(1)将产生的气体用导管通入肥皂水中,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飘起的肥皂泡,有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氢气,点燃该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纯度;故填:氢气;[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铜沉淀受热会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所以沉淀中有Cu (OH )2和氧化铜,可能还有Cu ;故填:氧化铜;[验证猜想]氧化铜、氢氧化铜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铜不会与稀硫酸反应,所以: 故填:H 2SO 4;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成蓝色;[实验结论]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2H 2O=2NaOH+H 2↑,2NaOH+CuSO 4═Cu (OH )2↓+Na 2SO 4;故填:2NaOH+CuSO 4═Cu (OH )2↓+Na 2SO 4;[反思与交流]氢氧化铜受热分解为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所以出现黑色物质的可能原因是: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的氧化铜。
【化学】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化学】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1)萌萌是个爱劳动的孩子,平时自己的衣物总是自己清洗,她发现用湿手取少量洗衣粉时感觉到手发烫,原因是洗衣粉溶于水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
生活用水在净化过程中常用_____________吸附色素和异味,一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阅读文字,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安全火柴的火柴头上主要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和玻璃粉等,火柴杆上涂有少量的石蜡,火柴盒两边的摩擦层是由红磷和玻璃粉调和而成的。
火柴着火的主要过程是:①火柴头在火柴盒上划动时,产生的热量使红磷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红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氯酸钾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氯酸钾分解放出的氧气与硫在点燃条件下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硫与氧气反应放出的热量引燃石蜡(C25H32),石蜡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最终使火柴杆着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汽车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汽车发动机是将空气与汽油(设汽油主要成分为:C8H18)以一定的比例混合成良好的混合气,被吸入汽缸,经压缩后由高压放电点火燃烧而产生热能,高温高压的气体作用于活塞顶部,推动活塞作往复运动,从而产生动力,发动机再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经过研究发现,汽车尾气中含有NO、CO等有害气体。
试着回答下列问题:①尾气中的NO是在发动机中高压放电或者高温的时候经过化合反应产生,试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A.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B.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C.反应前后Co3O4质量改变D.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③汽车尾气中的NO可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CO与NO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其中单质为组成大气最多的一种成分,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放热、活性炭、煮沸(2)① 4P+5O22P2O5②2KClO32KCl + 3O2 ↑③ S+O2SO2④C25H32+33O2点燃16H2O+25CO2(3)① N2+O22NO② C ③ 2CO+2NO N2+2CO2【解析】试题分析:(1)因为取少量洗衣粉时感觉到手发烫,所以可以判断洗衣粉溶于水放热;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故生活用水在净化过程中常用吸附色素和异味;一般可以通过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①红磷燃烧:4P+5O22P2O5;②氯酸钾分解:2KClO32KCl + 3O2 ↑;③氧气与硫在点燃条件下反应:S+O2SO2;④引燃石蜡(C25H32),石蜡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C25H32+33O216H2O+25CO2(3)①因为NO是在发动机中高压放电或者高温的时候经过化合反应产生,所以可推知,反应物应是氮气和氧气,故方程式为: N2+O22NO;②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是催化剂,所以质量应该不变,所以C错误,③经分析:CO与NO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其中单质为组成大气最多的一种成分,所以单质是氮气,化合物自然就是一氧化碳,方程式为:2CO+2NO N2+2CO2考点:物质溶于水的放热现象,水的净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炼草成油不是梦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产生大量CO2,同时产生一些有污染的烟气,威胁全球生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化学科普阅读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列短文:氢氧化钾(化学式KOH)的性质与氢氧化钠的性质相似。
A.纯净的氢氧化钾是白色固体;B.它极易溶解于水;C.氢氧化钾固体露置于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D.氢氧化钾固体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E)氢氧化钾和硫酸铜溶液混合可以制得氢氧化铜。
根据上面短文的内容,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填空:(1)从上面的短文中得知,氢氧化钾的物理性质为(填序号) 。
(2)写出上面短文中涉及到的与氢氧化钾的化学性质有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氢氧化钾的性质,你认为氢氧化钾固体的保存方法应是。
【答案】(1)A、B、C(2)2KOH+CO2=K2CO3+H2O;2KOH+CuSO4=Cu(OH)2↓+K2SO4(3)密封保存【解析】(1)氢氧化钾的颜色、状态、水溶性、吸水性等方面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填:ABC.(2)氢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钾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KOH+CO2═K2CO3+H2O;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钾,化学方程式为:2KOH+CuSO4═Cu (OH)2↓+K2SO4.(3)因为氢氧化钾容易吸收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应该密封保存.故填:密封保存.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除夕的夜晚,烟花在空中绽放,绚丽无比。
烟花又称花炮、烟火、焰火,主要用于典礼或表演中。
烟花和爆竹的组成类似,其中都包含黑火药。
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混合而成,一定条件下引燃会发生剧烈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由二氧化碳、氮气等组成的混合气,同时释放大量热。
由于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压力猛烈增大,于是发生爆炸。
在军事上,黑火药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等。
制作烟花的过程中,还加入一些发光剂和发色剂,它们使烟花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
发光剂是金属镁或金属铝的粉末。
发色剂是一些金属化合物,不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芒。
例如,氯化钠和硫酸钠等物质在火焰上灼烧时会发出黄色光芒;含钙化合物会发出砖红色光芒;含铜化合物会发出绿色光芒。
因此,人们常通过燃放烟花来烘托节日气氛,但由于黑火药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也带来一些环境问题。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⑴黑火药是一种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⑵黑火药爆炸时,除二氧化碳、氮气以外的其它产物中一定含_______元素(填元素符号)。
⑶镁粉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⑷灼烧时发出绿色光芒的化合物可能是________(任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答案】混合物 K、S(写全给分) 2Mg+O22MgO CuSO4(含铜化合物且化学式正确即给分)【解析】(1)由题意,“黑火药”主要是由硝酸钾、硫磺、木炭等多种物质组成,它属于混合物;(2)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燃烧是与氧气反应;故爆炸时,产物中除二氧化碳、氮气以外一还含有钾、硫元素,符号为:K、S;(3)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方程式是:;(4)含铜化合物灼烧时会发出绿色光芒;可能是硫酸铜。
3.有些食品袋里装有一小袋铁粉作保鲜剂,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使用过且已经生锈的保鲜剂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保鲜剂可能的组成:①只有 Fe2O3;②Fe和 Fe2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探究已使用过的保鲜剂的成份(1)取保鲜剂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小组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一致认为猜想②成立,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实验探究 2)保鲜剂中 Fe2O3含量的探究称取保鲜剂样品 1.0g 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开始时缓缓通入CO 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继续通 CO 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
(2)先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_。
(3)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反应前反应后玻璃管和保鲜剂的总质量128.0g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127.79g①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表中的数据后,得出保鲜剂与反应后固体质量差值0.21g是______(填标号)。
a保鲜剂中铁的质量b保鲜剂中氧化铁的质量c保鲜剂中氧化铁与通过反应生成的铁的质量差反应完全后,继续通 CO 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目的是______(任意写一条)。
(4)(反思评价)图1中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
(附加题)(注意:正确回答下列问题加4分,总分不超过60分)(实验探究)在如下图所示,保鲜袋中装有保鲜剂,将O2、CO2、湿度(测水蒸气)传感器探头放入保鲜袋中(有少量空气),然后快速向袋内呼出气体直到吹满,再打开仪器开始采集数据。
采集的数据如下图所示,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______(选填“M”、“N”、“Q”),指出曲线N在0~50s内下降的原因______。
(2)查阅文献得知其他人员使用铁的缓慢氧化原理来测量封闭容器内的氧气含量时,可以将氧气消耗至大约1%,但此处氧气剩余含量明显偏高,试解释原因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实验中,没有生成二氧化碳,但它的含量仍然发生了变化,请根据图像作出解释______。
【答案】有气泡冒出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 3CO+Fe2O3高温2Fe+3CO2 c 防倒吸或防氧化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Q 水蒸气液化保鲜剂不足,装置漏气因为氧气和水蒸气含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加【解析】【分析】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详解】(1)铁粉作保鲜剂,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取保鲜剂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小组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一致认为猜想②成立,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先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
(3)①装置中发生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高温2Fe+3CO2。
②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保鲜剂与反应后固体质量差值0.21g是保鲜剂中氧化铁与通过反应生成的铁的质量差,故选c。
反应完全后,继续通 CO 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目的是防倒吸或防氧化。
(4)[反思评价]一氧化碳有毒,为防止污染空气,要有尾气处理装置,图1中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实验探究](1)向袋内呼出气体直到吹满,二氧化碳的体积增加,氧气、水蒸气的体积减少,原点时,只有氧气含量可能达到16.77%,故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Q,指出曲线N在0~50s内下降的原因水蒸气液化。
(2)其他人员使用铁的缓慢氧化原理来测量封闭容器内的氧气含量时,可以将氧气消耗至大约1%,但此处氧气剩余含量明显偏高,原因是保鲜剂不足,装置漏气。
(3)实验中,没有生成二氧化碳,但它的含量仍然发生了变化,解释是氧气和水蒸气含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加。
【点睛】先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加热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一氧化碳有毒,为防止污染空气,要有尾气处理装置。
4.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不粘锅做饭炒菜不粘锅底,是因为锅的表面涂了不粘涂层——特氟龙,为使其牢牢固定在厨具的表面,还会添加一种加工助剂全氟辛酸铵(C8H4F15NO2),实验室数据表明这种物质属于2B类致癌物质,因此在使用不粘锅时,国家提出了两个限制:一是使用温度要控制在260℃以下。
这是因为特氟龙在温度超过260℃时,逐渐向不稳定状态转变,超过350℃时,则会发生分解,向空气中释放出有毒气体。
二是不能烹制酸性食品,以免破坏涂层,危害健康。
用4%乙酸模拟酸性食品,测试不同品牌不粘炒锅涂层出现破损前后“食品接触用涂层总迁移量”(国家标准规定不得超过10mg/dm2)。
记录数据如下表:营养学家建议“要定期更换不粘锅,对于高温烹饪,最好使用铸铁锅”,这样不仅能享受美味,还能增加食物中的铁含量。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全氟辛酸铵由_________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
(2)长期使用铸铁锅烹饪可以预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不粘锅时要避免高温干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模拟测试涂层破损的实验中,除控制不粘锅的种类外,控制的条件还有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 不粘锅不适合用来高温烹饪食品B 不粘锅的原理是因为其表面有一层不粘涂层C 从安全角度看,生产不粘锅应减少使用全氟辛酸铵D 不粘锅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使用铁铲翻炒或金属球大力擦洗【答案】5 缺铁性贫血 在高温条件下不粘锅涂层的物质会发生分解,生成有毒气体 食品种类、时间和温度 ABCD【解析】【分析】利用科普短文介绍了不粘锅的结构及其使用过程对人体的危害。
要利用短文给出的信息进行解答。
【详解】(1)从全氟辛酸铵的化学式C 8H 4F 15NO 2可知它是由5种元素组成。
(2)长期使用铸铁锅烹饪能增加食物中的铁含量,还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
(3)使用不粘锅时要避免高温干烧的原因是在高温条件下不粘锅涂层的物质会发生分解,生成有毒气体。
(4)在模拟测试涂层破损的实验中,除控制不粘锅的种类外,控制的条件还有食品种类、时间和温度。
(5)A 、不粘锅高温条件下不粘锅涂层的物质会发生分解,所以不适合用来高温烹饪食品,符合题意;B 、不粘锅的原理是因为其表面有一层不粘涂层—特氟龙,符合题意;C 、从安全角度看,生产不粘锅应减少使用全氟辛酸铵,因为它属于2B 类致癌物质,符合题意;D 、不粘锅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使用铁铲翻炒或金属球大力擦洗,因为使用铁铲翻炒或金属球大力擦洗会破坏不粘涂层,符合题意。
故选ABCD 。
5.村料一:人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在胃肠道里与水反应,生成氨基酸。
氨基酸的种类很多,如:乙氨酸(C 2H 5O 2N )、丙氨酸(X )、丁氨酸(C 4H 9O 2N )、戊氨酸(C 5H 11O 2N )等。
材料二:乙氨酸的化学式也可写成NH 2CH 2COOH .乙氨酸的某些性质与醋酸类似,如都能与NaOH 溶液反应。
已知醋酸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3COOH+NaOH =CH 3COONa+H 2O 。
(1)根据材料一,推测丙氨酸的化学式X 为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