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公开课)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优质课课件
3、影响太阳辐射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云层厚薄 B、太阳高度角
C、海拔高度
B
D、海陆差异
太阳高度角越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 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 ;
,光热越
集中
小 ,地表 多
短
,
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径越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 。
,被太阳削弱的越
少 反之,太阳高度角越小,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就
二、大气的削弱作用
太 阳 辐 射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反射、散射
地 面 吸
收
地
面
活动探究:地月表面气温差异
1、白天,月球和地球温度较高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 月球: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温度高; 地球:白天,大气削弱到达地面太阳辐射,气温不太高;
想一想:我们学习了大气的削弱作用,那么各个地方、 不 同时间大气的削弱作用一样吗?
想一想:日地距离与日月距离差不多,为什么月球上白天温度 高达127℃,夜晚又低至—183℃,昼夜温差巨大,而地球上白 天气温不是太高,夜晚气温又不是太低,昼夜温差比较小?
1、白天,月球和地球温度较高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 2、夜晚,月球和地球温度较低的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3、月球和地球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气上界
地 面 吸
收
大气
吸收
射
射向地面
地面增温
地
面 “大地暖大气”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xi
3、月球和地球气温昼夜温差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优质课_课件
如果你是该城市的决策者,现在要布局一个化工厂,从 保护城市环境的角度出发,应布局在什么地方较合适?
知识梳理 复习
冷 热
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暖大地 2、大地暖大气
不
3、大气还大地
均
引
起 大 热力环流 气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运
动
谢
谢! 再 见!
1、 资料:月球表面,白天在太阳直射的地方,温度
可达1270C,夜晚则降到-1830C,而地球的昼夜温差要 小得多。
大气 上界
月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地球
自二、主热力学环习流
阅读教材第29页热力环 流部分思考:
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
2、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A假、如B地、表C三性地质地均表一性,质A地均受一热,,且B温、度C一两致地情冷况却, 下情况,此又时会大怎气样有?无运动?
主讲人:
刘学
自主学习
请阅读教材P28大气的 受热过程部分,思考:
1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 接的热源来自哪里?
2 地球大气的最重要能 量来源是什么?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大
辐
气
射
辐
射
地 大气吸收 大
面
气
吸
逆
收
辐 射
“太阳暖大地”
地面 “大气还大地”
射向宇宙空 间大气上界
大 气 吸 收
“大地暖大气”
学以致用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风
风
风
高气压 冷
低气压 热
风
高气压 冷
3、热力环流的表现——海陆风
白天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教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冷热不均的现象。
2. 使学生掌握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表面的冷热不均2. 热力环流的形成3. 大气运动的规律4. 实例分析:全球大气环流5. 人类活动对大气运动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利用多媒体演示、模型展示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结合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温度差异图片,引发学生对冷热不均现象的思考。
2. 讲解:介绍地球表面冷热不均的原因,解释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3. 演示:利用模型展示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如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等。
4. 探讨:引导学生分析全球大气环流的形成,了解大气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5. 总结:强调人类活动对大气运动的影响,如温室气体排放、城市化等。
五、课后作业1. 绘制全球大气环流示意图,标注各要素。
2. 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大气运动影响的资料,进行简要分析。
4.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大气降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地球表面冷热不均现象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热力环流和大气运动规律的应用。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全球大气环流示意图的绘制及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分析。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大气科学的兴趣。
2. 组织户外观察活动,如观测气温、气压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运动。
3. 开展课题研究,让学生深入探究大气运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地球科学》、《气象学》等。
2. 多媒体课件:地球表面温度差异图片、大气运动模型演示等。
3. 网络资源:气象数据、大气环流动画等。
4. 教具:地球模型、气压计等。
九、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优质课件(共86张ppt)
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 是明亮的?
太阳光被大气散射开来,所以是明亮的。
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
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和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天 空呈现蔚蓝色。
交通信号灯“红灯停”和汽车刹车灯为红色光的原理?
可见光波长较长的红色光最不容易被散射,光束集中,穿 透力强,照射的远。
海陆位置:距海远近是影响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原因之 一,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的地区,受海洋影响小,气温体 现明显的大陆性特点。
●云雨天气绝迹。
2、大气的垂直分布
高度 高层大气
(km)
50
平流层
12
对流层
0
空气稀薄,密度小
电 离
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 层
人造卫星等运行、极光、流星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平流运动为主 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保护人类环境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
10℃20℃ 30℃
温度oC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拉萨有“日光城”之称?
年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总量最
我国新疆瓜果品质好的原因?
大值不在赤道地区,而在北 回归线附近——赤道地区云
太阳能光伏电站开发:
雨天气比回归线附近多.
1、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
2、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土地成本低,适合建设大型
光伏发电场;(荒漠、沙漠、戈壁、滩涂、盐碱地等 等
面积大)
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都能够改善
农业生产的什么条件?请简要说 明原因。
地 面
主要改善了热量条件,根据温室
辐
效应原理,密封的环境可以防止 热量散失,同时还可以起到调节 光照、风、湿度的作用。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大气状况与热量分布关系2.掌握冷热不均所引起的大气运动3.理解大气运动对气候的影响二、教学重点1.冷热不均所引起的大气运动2.大气运动对气候的影响三、教学难点1.热能的分布对大气运动的影响2.大气运动与气候的关系四、教学方法讲解、实验、案例分析五、教学过程一、引入黑板板书:“地球的大气运动”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地球大气的运动状态和与气候的联系1.你知道什么是大气吗?2.地球大气怎样运动的?3.大气运动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二、知识讲解地球的大气具有循环运动,形成了大气环流系统,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热量的分布不均。
赤道附近得到的太阳辐射比极地附近多,因此热能分布不均,引起气流的从赤道向极地流动,形成了气旋和反气旋等大气运动现象。
1.热量的分布对大气运动的影响(1)热带气旋热带地区的气温高,大气中水汽含量多,加上热能的分布不均,生成了大量的气旋,造成风暴和风暴潮等极端天气。
(2)极地锋极地地区太阳辐射较低,气温也比较低,与赤道相比,少了一些热力作用,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环流系统。
极地锋是天气发生转变时的一个界面。
2.大气运动对气候的影响(1)太阳辐射影响地球所处的位置不同,受到的太阳辐射也不同,导致气候存在一定的差异。
(2)热量的分布影响热量的分布不均导致大气运动的存在,从而影响天气和气候。
(3)海洋与大气运动的相互作用海洋与大气之间密切联系,海水的高温和富含的水蒸气是气旋和风暴形成的重要原因,而海水又受到大气的影响,这两者相互作用影响着气候。
三、实验演示实验现象:倾斜水气球会呈现旋转的状态。
实验步骤:1.将水气球充满水,并将其用绳子绑在天花板上。
2.在气球上方加热,让气球上方的空气变暖。
3.空气变暖后,会造成气球与冷空气之间的温差,在单向流动的同时也会进行运动,并且这些气流会带着气球进行相应的旋转。
四、案例分析1.我国东北地区的春夏季节滞留高压天气,造成的原因是什么?东北地区春夏季节滞留高压天气,是由于我国北方的大陆性气候造成的,高压天气为锋面所形成的界线,在其中夹杂着一些气流,这些气流组成了暖湿气流和干冷气流的交汇区域。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讲解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冷热不均引起大气 运动的原理、机制和影响,帮助 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大气运动的规 律和机制。
大气运动的重要性
大气运动是影响天气和气候变化的重 要因素之一,了解大气运动的规律和 机制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和应对天气和 气候变化。
大气运动还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 相关,例如风能发电、航空运输等, 了解大气运动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和保 护资源。
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 等)能够吸收和重新辐射热量,使地球表面温度 升高。
01
冷热不均现象
太阳辐射的差异
太阳辐射的差异是导致地球上冷热不均的主要原因。由于地 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不同地区在同一时间接收到的太阳辐 射能量存在差异,导致温度的差异。
赤道地区由于接近太阳直射,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多, 因此温度较高。而极地地区由于太阳辐射能量较少,温度较低。
全球变暖
02
全球平均气温持续上升的现象,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后果。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的影响
03
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产生深远影响,需
要采取措施减缓其影响并适应变化。
01
大气运动的观测与 预测
气象观测站与卫星遥感
气象观测站
通过地面气象观测站,收集气温、 气压、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 数据,为大气运动分析提供基础 数据。
对流层
贴近地面的最低层,是大气的 最活跃层,天气现象主要发生 在对流层。
中间层
位于平流层之上,温度随高度 增加而降低。
外层
大气层的最外层,空气极其稀 薄。
大气温度的变化
1 2 3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在对流层内,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约每升 高100米,气温下降0.6°C。
公开课教案-《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教案一、课标要求及解读1、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课标解读本条标准旨在认识导致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
而本节课主要学习教材的热力环流部分,所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本条标准:(1)了解大气受热,需要明确大气的热量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地面(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2)学习热力环流,是为理解大气运动、三圈环流打基础;(3)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需要借用一些示意图。
二、教材分析及教学安排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三部分知识。
教材在处理三个框题时采用了由因导果、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大气的冷热状况,而大气的冷热状况即冷热不均则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是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教材在介绍热力环流的基础上,又从整体到局部,选择了与人类比较密切的大气的水平运动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
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三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因果关系的推导和联想,发展学生的理解记忆,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热力环流的知识。
教学中应重点分析讲解两个内容:1、热力环流可通过实验演示分析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同时要结合第一章的内容,理解太阳辐射在纬度间分布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并归纳学习思路,掌握热力环流形成的正确顺序。
3、在热力环流原理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如热岛效应、海陆风的介绍,对于热力环流的存在和原理是非常有力的说明和证实。
根据教材和教学的安排,本部分内容为一个课时。
三、学情分析课前学生已有必备的相关知识技能基础,如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等。
但由于高中阶段刚开始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概念建立不牢固,不清晰,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
最新高中必修一地理2新人教版.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激趣导入】
【教目标】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水平气压梯度力 ①概念;促使大气由 ②方向:垂直于 流向 ,并由 的力。 指向 。
目标定向,展示考点
生看书或案回答问 题。教师举出实例讲 解易错易混知识。
③产生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空气上升和下沉运动 大气的水平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产生差异 运动 风 原因。
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
⑤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 2、风的形成 ①近地面风;在
,风力越。 小组合Biblioteka 探究:生按、地转偏向力和 。
的共 照 教 师 提 出 的 问 题 合作探究,总结知识
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 ②高空风:在 等压线
风向
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 点。然后小组代表演 。 示成果。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 互动,生生质疑,师
风向
生质疑把本节课知 识真正掌握。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 向力
近地面的风
高空中的风
教 教 材 处 理
过 程 设 计 师 生 活 动
《课堂练习》 1 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等压线越稀疏,表明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B 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低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始终与风向相同 D 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始终与风向垂直 2 影响近地面风速的力是下列中的( ) )
课题
21冷热不均引起 大气运动(二)
设计 教师 课 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课时 1课时
时间 教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法
10月20—26日
1.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相关理论
重点:大气的水平运动 难点:等压线问题 三维立体互动教模式 教 教 材 处 理 教具 过 程 设 计 师 生 活 动 激趣导入,引发生习 兴趣 案、PPT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本节课的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而大气的主要过程可以用“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来概括。
课标淡化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过程的要求,把重点放在大气从地面获得与保持热量的过程。
教学中不宜把受热过程划分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过程和对地面的保温过程,从简化角度来看,应把受热过程看作一个整体。
本节课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关能力集中训练的机会。
大气受热过程分析突出了逻辑推理能力,而在这个分析过程的同时又要把相关原理同生活中的具体现象结合起来,在运用中形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相关示意图,比较三种辐射的波长和大气对它们的反应,概括大气受热过程。
在整体读图推理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供相应的生活实例和情境,提高学生运用原理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大气受热过程的理解,能正确认识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大气的受热过程作为教学重点,这是因为它是认识大气运动的前提,也是解释诸如温室效应等具体地理现象的基础。
三、教学难点大气的受热过程是教学难点,这是因为学生缺少相应的物理学知识,学习障碍多。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推理过程严谨,而涉及的光学和热学知识较多,而这些知识学生没有学过,学生学习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障碍较多。
这要求教学时给学生必要的相关知识铺垫,用生活实例通过比喻的方法说明。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多媒体演示。
六、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如果地球外围没有大气,地球上还会有生命的存在吗?地球周围的大气在日夜不停地运动着,正是这种不停的大气运动形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是什么引起了大气的运动呢?请同学们看我们第一节的课标告诉我答案。
今天我们只学习本节内容的第一部分知识——大气的受热过程。
【设计意图】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课大气的受热过程公开课-PPT
认 识 大 气
干洁空气
水汽
固体杂质
说课:大气的受热过程(共20张PPT)
说课:大气的受热过程(共20张PPT)
四、教学过程
物理知识早知道: 物体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 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
说课:大气的受热过程(共20张PPT)
说课:大气的受热过程(共20张PPT)
【目标2 】 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从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三者 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检测目标2 】
2.下列四幅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 )
【目标3 】 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生活中相关地理现象。
【检测目标3】
3.“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造成“是夜必霜”的
细化
大 气 的 原理 受 热 过 程
全球气候变化: CO₂增多使全球变暖
本节内容与其他章节的联系(纵向联系)
说课:大气的受热过程(共20张PPT)
三、学情分析
经过第一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 了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的分布特点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而 且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知道太阳为地球提供热量,多云的白天温 度不高等地理事实。但学生对大气的受热过程可能具有认识上的 错觉——认为太阳辐射使大气直接升温。
本部分教学内容涉及到一些物理知识——波长与辐射能量的 关系,大气对辐射能量吸收具有选择性,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既 陌生又抽象,容易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说课:大气的受热过程(共20张PPT)
说课:大气的受热过程(共20张PPT)
四、教学过程
环节1 设疑激趣
尊敬的旅客,您好! 首先,非常欢迎您参加西藏之行。为了让您的旅途更加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公开课教案地理组范XX课题: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一课时)课型:复习课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课标解读:1、大气受热过程:本段核心结论“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应阐明以下内容要点:(1)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2)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过程;(3)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被地面吸收而使地面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4)结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并能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过程与方法:遵循传统的认知规律,以图片以及生活中的事例引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学生共同探索,最终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大气运动的学习,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建立科学的自然观教学重点: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应用,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教学难点:大气的保温作用,气温、气压、高度三者的关系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分析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用具:地图。
教学过程:(导入)复习引入,学生总结知识点,老师点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图像演示大气的受热过程,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内容:(1)大气的受热过程包括哪几个环节?(2)大气的增温原理是什么?(3)空中离太阳更近,气温为什么比地面大气低?(4)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有什么区别?(小组汇报、交流,教师激励性评价)2、师生总结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3、活动探究:A小明家的农田3个月后就被征用了,但他想再抢种一季胡萝卜(需3个多月才能收成),有同学给他建议盖上一层塑料薄膜,你认为这种方法可行吗?为什么?B冬天北方农民在农田燃烧柴草,为什么?C十雾九晴的原因?(课堂练习)1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相互联系示意图”,图中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A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逆辐射B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C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辐射D 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2下图中几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大的是(C)(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公开课-PPT
赤道地区空气对流旺盛,多云雨,云量多,大气 的反射作用强的原故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共36张 PPT)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共36张 PPT)
讨论:月球表面,白天在太阳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
1270C,夜晚则降到-1830C,这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 无法想象的。而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共36张 PPT)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共36张PPT) 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 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2、为什么晴朗的正午天空呈蓝色,早晚呈红色? (正午太阳高度大,穿过路程短,仅蓝光被散射掉, 因而天空呈蓝色;早晚阳光斜射,穿过路程长,短波 各色光皆被散射,剩下红光投射地面,阳光红似火, 地平线附近的天空呈红色霞光)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共36张 PPT)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共36张 PPT)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3.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弱, 地面热量散失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4.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损失的 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1006 hPa 1008 hPa
1010 hPa
地面
A
B
C
ABC受热均匀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共36张 PPT)
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共36张 PPT)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优质课件)
气压 升高 冷却
风
受热
气压 降低
风
冷却
气压 升高
C
A
B
1
3000m
.
等压面
. 2
3
. .
4
.
5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等高面
练一练
A
B
地
面 ;
⑴ 1、2、3、4、5四点中气压值相等的是: 1、2、4 海拔高度相等的是: 2、3、4、5 。 ⑵ 3、5两点, 5 点气压高, 3 点气压低 ⑶ A、B两点, B 点气流上升, A 点气流下沉 ⑷ 用“ → ”画出图中A、B、3、5四点热力环流。 ⑸ A、B两点, B 点受热, A 点冷却
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 (大气的受热)
太 阳 辐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地 面 吸 收
大气吸收
大 气 辐 射
射向地面
大 气 大气 增 吸收 温
地面增温
地
面 “大地暖大气”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热力环流
等压面弯曲规律: 高压上凸、低压下凹
气压 降低
风
C’ A’
气压 升高
风
B’
气压 降低
【练习2】下列四幅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中,正确的是哪幅?
【练习3】右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冬季情况的示意图,图中阴 影部分为林地,空白部分为均值裸地。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②、④两地的风向分别是: A、西风和东风 B、东风和西风 C、西南风和东北风 高 低压 高 D、西北风和东南风 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 中等压面分布的是: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教案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大气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教材分析:1、大气受热过程:本段核心结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应阐明以下内容要点:(1)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2)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过程;(3)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被地面吸收而使地面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4)结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热力环流:以实验和活动为主,阐述基本原理,内容要点:(1)大气受热不均主要是由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下垫面热性质差异引起的,这是大气运动主要原因;(2)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海陆风的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使学生能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并能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讨使学生理解“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的原理。
2.通过实验活动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大气运动的学习,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建立科学的自然观及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大气的受热过程;2、热力环流中大气的运动过程教学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中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上气压的变化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教具准备课件和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播放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动画。
为什么会出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种现象呢?(学生讨论)山顶上的气温比山麓低。
山顶上的气温为什么比山麓的气温低些呢?这跟大气的受热有关系。
【教学过程】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板书】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过渡)地球周围的大气好像三岁的小孩,非常好动,不停地运动着。
它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正是这种不停的大气运动,形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
大气为什么会运动,以及怎样运动这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多提宝贵意见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一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
武汉市新洲区城关高中:肖柏华
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目标:
1、能运用简单的示意图说明地面是近地面大气 主要的直接的热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
晴天的中午,站 在水泥地面的操 场上与站在足球 场地草坪上,感 觉有什么不同?
因为两地地面性质不同, 造成他们气温的差异
现象三:
经测量知: 近地面(对 流层)大气 的温度变化 特征:随着 离地面的高 度的增加而
现象探讨:
思考:图中现象与常识相符吗?为什么会有 这样的现象?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现象探究四:
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都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请简要说明原因。
地 面 辐 射
感谢各位专家亲临指导 感谢同学们的大力配合 请多提宝贵意见
说一说:
这种大气现象叫什么?
其能量来源来自哪里?
探究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从生活常识知:离热源越近,热辐射越 强,物体温度越高。
假定推理:
离太阳越近,受热越多, 温度应该越高。
现象一: 人们常说“高处不 胜寒”,炎热的夏 天人们为了避暑, 通常喜欢到地势较 高的地区去,因为
地势高气温较低。
现象二:
白天: 地球表面气温低 夜晚: 地球表面气温高
现象探究一:
——现实生活中,每天最高气温并不
是出现在太阳高度最大的正午12点, 而是出现在14点钟。请根据所学知识 简要解释其主要原因?
现象探究二:
自然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晴朗的晚上与多云 的晚上相比,气温有无不同,请说明原因。
现象探究三: 在寒冬,为什么人造 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 的作用?
识图游戏:
A
B
C
D
宇宙
太阳
地面
大气
识图游戏
地面 辐射
太阳
太阳 辐射
地面
大气
大气逆 辐 射 C
大气 辐射
宇宙
D
A
B
探究二、大气的保护作用(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受
热过程比较)
夜
大气逆辐射的存在,对地球有什么作用?是如何作用的?
大气 上界
没有大气的月球情况
有大气的地球的情况
白天: 月球表面温度高172℃ 夜晚: 月球表面温度低-183℃
了解:大气是如何受热的
说一说: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射
想一想: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 热源是什么? 根本来源是什么?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大 气 逆 辐 射
地 面 吸 收
大 气 辐 射
大 气 大气 增 吸收 温
射向地面
地面增温
地
面
1.“太阳暖大地”
3.“大气还大地” 2.“大地传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