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分子和原子课件PPT-附教案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分子和原子》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分子和原子》PPT精品课件

现象
溶液为红色
结论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或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第七页,共三十五页。
观察与思考
3.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C、A两个烧杯(如 图)。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这一想象吗?B烧杯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实验1 实验2
改进实验
第八页,共三十五页。
观察与思考
第十一页,共三十五页。
观察与思考
物质的三态变化示意图:
(物理变化)
固体
液体
气体
分子间隔的大小:固体 < 液体 < 气体
第十二页,共三十五页。
活动与探究
物质 O2 CO2
固体碘 碘蒸气
(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__相_同_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____ 不同
化学性质
能支持燃烧 不能支持燃烧
能使淀粉变蓝 也能使淀粉变蓝
4.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会变干? 思考:你看到物质的运动了吗?为什么?从而得出什么结论?
第四页,共三十五页。
想一想
阅读教材P48-49
苯分子 两图片说明了分子(或原子)小。 结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看不见的)微观粒子构成的。
硅原子
第五页,共三十五页。
分子的特点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如沙堆的构成实验)-常温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例如: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 3×10-26 kg
例如: 一滴水里大约有1.67×1021 个水分子
第六页,共三十五页。
观察与思考
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 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 结论
溶液为无色 酚酞遇空气和水不变色

初中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 分子和原子 名师教学PPT课件

初中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 分子和原子 名师教学PPT课件

酚 酞 溶 液
B
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 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 结论
酚酞溶液仍然为无色 酚酞遇水不变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漫滴 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 象 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结 论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酚 酞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向其中
的钢瓶中
【当堂训练】
三、下列情况能够导致分子间间隔缩小的
是( C )
A、晾晒湿衣服 B、ຫໍສະໝຸດ 酒精的容器敞口放置C、向车胎内充气 D 、氧气常温密封保存在储气瓶中
四、王安石有一咏梅古诗:“墙脚数枝梅,凌寒 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古诗说 明( B )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的质量很小
体积是否
50ml
等于100ml?
50ml酒精 50ml水
混合后<100ml
分子的特性之三: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间有间隔
趣味实验2:压缩等体积的空气和水
用注射器压缩等体积(如10毫升) 的水和空 气,哪一个更容易压缩?
步骤: 1.拉动活塞,吸入空气(10毫升) ,用手按住筒口后用 力推动活塞。 2.拉动活塞,吸入水(10毫升),用手按住筒口后用力 推动活塞。
溶 液
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
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观
B
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 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烧杯A
烧杯B
现象
酚酞溶液变红色
无现象
解释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课件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课件
现在大家知道我有多小了吧,同学们千万不要认为我小就不 重要哦,没有我们这些小小的水分子,就没有雨滴,没有小溪, 没有河流,没有大海,到那时候恐怕也没有人类啦!
所以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是你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哦!
分子的特征之一:
活动与探究一:请阅读书本P50页活动与探究 已知:氨气和酚酞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花香,其原因是:
考考你
1+1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2?
活动与探究二:
用量筒分别取20毫升酒精与20毫升水,然后混合
现象: 20+20 <40 原因:酒精与水混合模拟实验
分子的特征之三:
学习完本节课我知道了:
一、分子的真实存在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很小,体积小,质量轻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它们溶于水以后就形成了氨水和酚酞溶液, 它们混合就会呈现红色
烧杯A 烧杯B 现 象
解 释
现象及分析
烧杯A 烧杯B
现 变红色 不变色 象
氨气分子在 由于氨气分子
解 不断运动, 只能在大烧杯

遇到烧杯A中 的酚酞变色
中运动
通过氨水的扩散实验我们发现了:
分子的特征之二: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分子之间有间隔
1、为什么气体比固体容易压缩? 2、漫步在桂花树下为什么会有浓浓的花香呢? 3、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更容易晾干?
4、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A.打气筒将气体压缩 B.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变小 C.物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海绵能吸水
让我们一起来魔术揭秘:
同学们之所以还不认识我这个水分子,是因为我实在是太渺 小了,用肉眼和普通的显微镜都不能观察到我,必须用先进的电 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我的存在,我的质量大约为3×10-26 kg,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和我一样大小的水分子,这个数字 究竟有多大呢?如果14亿中国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 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够数完呢。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3.1 分子与原子 ( 28张PPT)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3.1  分子与原子  (  28张PPT)

扫描隧道显微镜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移动原子画出来
13 比例尺为 l∶10
可见: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一个水分子的质 量约是:
3×10
-26
kg
一滴水中大约有 21 1.67×10 个 水分子
这些数字说 明了什么?
请猜想:1.67×1021个水分 子由10亿人日夜不停地数, 每人每分钟数100个,要数 多少年?
品红在热水 里扩散更快
脑筋急转弯
1+1在什么时 候不等于2?
哲理故事
一名徒弟跟随师傅学习多年,自以为学会了师傅的所有本
领,他提出要下山。师傅说:“行,你最后替师傅我办一件事。”
徒弟很高兴的答应了师傅的要求,师傅给了他一个桶,说:“你
到山上用石头把它装满了。”徒弟很快就用石头把桶装满了,提 到师傅的面前,师傅问他:“桶装满了吗?”“满了师傅。”师 傅顺手抓起一把沙子撒了进去,沙子进入没有漏出来,师傅问: “桶装满了吗?”徒弟提起桶出去,他把沙子装了进去,一会儿 回来,师傅又问:“真的满了吗?”“满了”师傅又把一瓢水撒 惭愧地低下了头。
了进去,一滴水都没有漏出来,这时,徒弟意识到师傅的用意了,
【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酒精和水混合时体积变化的模拟图
10mL

20mL
10mL
酒 精
混合后的溶液
实验探究:水和空气的压缩
取一支针筒,抽取一定量的空气,用手指堵出针筒末 端பைடு நூலகம்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
A
学习反思,自我总结: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觉得你有哪些收获?

分子和原子说课ppt课件

分子和原子说课ppt课件

三、教学策略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 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亲自动手、讨论及总结。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分子运动和分子破 裂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和概念 。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主要采取情 境激学、 联想推理、实验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 结合的方式进行探究式教学。
四、教学过程
今天你有 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1、水结冰是由于( ) A、水分子运动停止了 B、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C、水分子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 D、水分子变小了
2、如右图,在一个透明密封的容器内, 盛有一定量的红棕色溴蒸气。将活塞从 A处推到B处时,看到的现象是 活塞在外力作用下能从A处推至B处说明了溴分子 间 。
实验探究1
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实验探究2:
1、向盛有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
酚 酞溶液,搅拌均
2、向上述酚酞溶液中慢漫滴加浓氨水,观 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溶液为红色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观察与思考2:
从这一现象 中你可以得 出哪些结论?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 来。”诗人在远处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 分子很小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分子是可分的
D 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2、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 常见的生活现象进行 解释:( ) A、热胀冷缩 B、花香四溢 C、食物腐败 D、酒精挥发
分子和原子说 课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九年级化 学上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第二课题的内容。本 节课是在物质的变化和混合物、纯净物等宏观概念的 基础上,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从本节课 开始将会接触到分子、原子等微观概念,确立物质是 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认识。这为以后学习化学 方程式,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做了准备。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分子和原子》说课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分子和原子》说课课件(共25张PPT)

采用高中的球棍模型让学生进行分组实
创新点
验,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而且
能够较好的理解本节课微观抽象的知识;
疑惑点 从哪个角度来讲解氧化汞是由分子构成的?
感谢各位 专家评委的倾听!
利用分组教学(每四人一组),让学生亲 自动手拼出常见分 子的模型,并利用水 分子的球棍模型演示水电解的微观过程, 总结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进一步理解分 子原子的定义以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实验探究新知
分 组 教 学 法
实验探究新知
分 组 教 学 法
实验探究新知
分 组 教 学 法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下午1时20分21.11.913:20November 9, 2021
•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 察是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年11月9日星期二1时20分17秒13:20:179 November 2021
A、水分子
B、 水原子
C 、氢原子和氧原子 D、以上都不是
六、说板书设计
分 子
一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二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子三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七、 说教学反思
对于分子概念的教学是难点,所以我采用
成功点 分组教学和动画演示水电解的过程,让学
生充分讨论得出分子的概念;
水蒸发
水蒸发时,只是分子 间的间隔变大,水分 子本身不变
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变

初中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 如何区分原子与分子 名师教学PPT课件

初中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 如何区分原子与分子 名师教学PPT课件

不同点:
从表观上看: 二氧化碳(CO2)是分子构成的,CO2能表示一个分子; 表示分子的符号:CO、O2、HCl、H2O、H2O2。 金刚石(C)是由原子构成的,C能表示一个原子; 表示原子的符号:Cu、H、Cl、O、He。 (在表观上判断是原子还是分子,可以通过“是否只是 单一的元素 符号”的形式来粗略判断。)
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在很久以前就
如何区分原子与 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为了解释
这类现象,他们提出物质都是由看不见
分子 的微小粒子构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
步,证明了化学物实质验室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 粒子构成的.
相同点:
分子和原子都是能够直接构成物质的微 粒共.同特点就是“小、空、动”,即:分子、原子质量和 体积很小;分子之间、原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原子都在 不分断子运和动原。子都是能够直接构成物质的微 粒分.子、原子都在不断运动.
分子与原的区别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 子,
因为构成物质的每个分子与 该物质 的化学性质相同;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因 为原
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成 更小的 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D)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C、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 再分。
不同点:
2H2O
4个氢原子 2个氧原子
2个氢分子 1个氢原子
从本质上看: 通
2H2O 电= 2H2 + O2 宏观上可以表示水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 气在。微观上,可以看到:水是由大量水分子构成的, 在一定条件下,每2个水分子分解为4个氢原子和 2个氧原子,而每2个氢原子结合为1个氢分子, 每2个氧分子结合形成1个氧分子,大量氢分子聚 集形成氢气,大量氧分子聚集形成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PPT课件

下课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课件
PleaseaddaclearbusinesstemplateforthetitlecontentyouwanttoaddPleaseaddaclebusinessPl easeaddaclearbusinesstemplatePleaseaddaclearbusinesstPleasearthetitlecontentyouwan
分子和原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课件
PleaseaddaclearbusinesstemplateforthetitlecontentyouwanttoaddPleaseaddaclebusinessPl easeaddaclearbusinesstemplatePleaseaddaclearbusinesstPleasearthetitlecontentyouwan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分子的构成 1、氧气分子是由 氧原子 构成的;一个氧气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 构成的。 2、水分子是由 氧原子和氢原子 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构成的。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气体、 液体(水H2O、溴水Br2、)、 固体(碘I2)、 有机物。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金属
非金属固体 (碳C、硅Si、磷p、硫S)
稀有气体(单原子分子:既可以 由分子构成也可说由原子构成)
1、水是由 水分子 构成的; 2、氧气是由 氧分子 构成的,
二氧化碳是由 二氧化碳分子 构成; 3、碳是由 碳原子 构成的;
铁是由 铁原子 构成的; 4、氩气是由 氩原子 构成的。
探究三: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 纯净物:
O
H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过程:
氧化汞
加热 氧气

氧化汞分子
氧分子
汞原子
分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 结合成分子。
讲授新课
交流与讨论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当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 不变 (填“改变”或“不变”),当发生化学变化时分
子本身 改变 (填“改变”或“不变”)。
讲授新课
归纳与小结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点此下载
初中化学
导学案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点此下载
初中化学
检测试卷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化学 九年级 课件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教师:文小语
2020年11月24日
CONTENTS
目 录
1
新课导入
2
新知探究
3
课堂小结
4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观察与思考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你知道这其中蕴含的 化学知识吗?
导入新课
认知与了解
学习目标
随堂训练
1.下列有关原子或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间没有间隙 C.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随堂训练
2.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粒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基微粒之间有间隔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 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本质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联系
分子可以分裂为原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课堂小结
一、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三、分子与原子的区别、联系
随堂训练
3.某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由固体变为该物质的液态或气态,
主要是由于( D )
A.分子形状发生变化 B.分子质量发生变化 C.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D.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导入新课
观察与思考
欧洲科学家研制出世界上体积最小的四轮纳米汽车。纳米车 拥有能够转动的轮子,它们的体积如此之小,即使有两万辆 纳米车并列行驶在一根头发上也不会发生交通拥堵。
导入新课
认知与了解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的构成,知道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2.学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物理变化
和化学变化 3.明确分子和原子的区别、联系
讲授新课
一 分子
观察与思考

通电
氧气 +
氢气
水分子
氧气分子
氢气分子
讲授新课
交流与讨论
1.每个水分子是由 2个氢原子 和 1个氧原子 构成, 每个氢气分子是由 2个氢原子 构成, 每个氧气分子是由 2个氧原子 构成。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 B.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在氧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和氧
气中的氧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体
积变大 D.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
随堂训练
2.下列情况能够导致分子间间隔缩小的是( C )
A.晾晒湿衣服 B.装有酒精的容器敞口放置 C.向车胎内充气 D.将氧气常温密封保存在贮气瓶中
2.对比它们的化学性质,氢气具有 可燃性 ,氧气 能 支持燃烧 ,水与它们的化学性质 不同 (填“相同” 或“不同”),可见当分子不同时其化学性质也不同。所以 说分子是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 的最小粒子。
讲授新课
交流与讨论
1.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2.“最小”不是指体积和质量上的最小,而是指保持物质化学 性质的最小微粒。
讲授新课
二 原子
观察与思考
水通电分解产生气体,水的蒸发也产生气体,它们的变化类 型是否相同?
不相同;水通电分解产生气体,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 化;水的蒸发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 于物理变化。
讲授新课
水受热蒸发微观过程
分析: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讲授新课
交流与讨论
烧杯A
烧杯B
现象
溶液变成红色
溶液不变色
解释
烧杯B中浓氨水挥发出来, 氨分子进入烧杯A中,形 成的氨水使酚酞变红色
结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讲授新课
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探究2 取两支注射器,分别吸入5mL的空气和水,用手指堵住针筒小 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体积变化情况。
结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2.分子的基本性质
思考:上图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思考:下面两幅图说明什么?
说明了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从而也证实了科学 家的设想。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探究1
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 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 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 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观察几分 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随堂训练
3.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原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C.原子可以构成物质 D.原子很小,不可再分
初中化学
同步教案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点此下载
下课啦,谢谢您的观看!
Please replace text, click add relevant headline, modify the text content, also can copy your content to this directly. Please replace text, click add relevant headline, modify the text content, also can copy your content to this directly.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讲授新课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观察与思考
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1)走过盛开的花圃时为什么能闻到花香? (2)湿衣服经晾晒就会变干,这是为什么? (3)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又是
什么原因?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空气容易压缩,体积减小较大, 水不容易压缩,体积减小较小。
结论: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
讲授新课
观察与思考 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
固态
液态
一般情况:分子间隔变大
气态
课堂小结
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分子之间有间隔 3.分子在不断运动
随堂训练
1.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 )
教师:文小语 2020年11月24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