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复习学案(1840--六十年代)
中国近代史复习导学案自主主创作
中国近代史复习导学案一、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二、阶段:革命史观——旧民族主义革命(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近代化史观——1.晚清:⑴19世纪40——60年代:近代化开端⑵19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面启动2.民国:⑴1912——20年代初:重大转折(社会转型和革命转型)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府的不同——1、晚清政府(1840——1912)2、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8)3、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三、主题:一方面,西方列强入侵,使中国社会不断地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在西方先进文明的影响下,中华民族不断抗争探索,中国艰难的步入近代化;四、知识线索:【中国近代史模块知识体系(纵向)】⒈政治民主化: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840—1919):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⒉经济工业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⒊思想科学化: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⒋生活西方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变迁考纲要求: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2.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思想解放的潮流(1)“师夷长技”、中体西用与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二、考纲解读:1、列举1840年至1901年间西方列强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原因、条约、影响),分析列强侵华的演变特点;归纳中国人民的反抗事例;2、知道中国同盟会成立、“保路运动”、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等史实。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教案
一、1840—1901年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比较表启示:1、落后就会挨打,强大无人敢欺;弱国无外交2、林则徐、邓世昌等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刻苦学习,立志报国。
一、单线选择题1、小明要了解有关近代香港历史史实,可以查阅下列哪一个条约()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右图的照片,使你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中,英军攻陷浙江定海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日军在南京城烧、杀、抢3、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廉价原料,倾销工业品;B、清朝统治腐朽C、林则徐的虎门销烟D、道光帝昏庸无能4、“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副沉痛的挽联,是人们为哀悼一位民族英雄而撰写的。
这位民族英雄是()A、戚继光B、郑成功C、林则徐D、邓世昌5、下列有关《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6、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哪一款内容对我国民族经济发展危害最大()A、割地B、赔款C、通商D、设厂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7、鸦片战争是_____________的开端,五四爱国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开端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勇抵抗外来侵略的农民运动是___________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英勇抗击列强侵略的农民运动是____________运动。
9、《马关条约》签订的双方代表,中国是__________;日本是________;10、沙俄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_____多万平方千米。
三、连线题(请用直线把相关内容连接起来,每线1分,共10分。
)11.请将下列战争与相关条约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连起来。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中考复习教案备课:历史教研组中国近代史一、【基础知识】1840年至1919年为旧民主主义时期;1919年至1949年新民主主义时期1、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的清朝皇帝是道光帝。
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在虎门销毁鸦片,这次运动的意义是: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斗争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2、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6-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太平军抗击了美国人华尔的洋枪队。
4、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
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统辖整个新疆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任命刘锦棠为第一任巡抚。
5、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战争中在黄海战役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
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图6、1900年,八国联军英、俄、日、法、德、美、意、奥侵略中国,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危害性)7、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前期)为目标,创办军事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70年代又以求富(后期)为目标创办民用企业,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还有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这些企业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8、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9、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称戊戌变法,在变法中只有湖南督抚陈宝箴支持变法,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公车上书”;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即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帝,这次变法只维持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中国近代历史复习教案
中国近代历史复习教案第一章: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一、教学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特点及其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
3. 分析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过程2.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特点3. 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文献,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影响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一、教学目标1. 掌握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和影响。
2. 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和影响。
3. 分析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和影响2. 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和影响3.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和作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特点及其在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文献,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地位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教学目标1. 掌握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和影响。
2. 了解中华民国的建立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和影响。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教案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提高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史上的矛盾和冲突,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英国侵略中国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运动的起因、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3.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目的、主要内容、成果及评价。
4. 戊戌变法:变法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
5. 辛亥革命:革命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事件的主要内容、过程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各事件之间的联系,以及对中国近代史进程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事件的基本知识。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各事件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个案,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鸦片战争讲解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第二课时:太平天国运动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分析运动失败的原因。
3. 第三课时:洋务运动讲解洋务运动的目的、主要内容、成果及评价,引导学生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4. 第四课时:戊戌变法讲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5. 第五课时:辛亥革命讲解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引导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进程中的地位。
六、教学内容6. 五四运动:运动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7. 中国共产党成立:党的成立背景、过程、意义。
8. 抗日战争:战争的过程、主要战役、抗战胜利的意义。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教案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一、教学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大意义。
2. 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3. 分析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3.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 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四、教学难点:1.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场景。
2. 采用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异同。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第二章: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一、教学目标:1. 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
2. 掌握戊戌变法的发生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3. 分析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戊戌变法的发生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3.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 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戊戌变法的发生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四、教学难点:1.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
2.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历史场景。
2. 采用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异同。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教学目标:1.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
近代史第一阶段复习导学案
城厢中学2011级文科艺体生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导学案中国近代史§考纲要求: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一、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二、社会性质:三、两对主要矛盾:和四、革命性质五、革命对象(任务)六、分期(两个时期七个阶段):以年为界,按革命性质分为两个时期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近代前期(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2)中国半殖半封社会完全形成时期(3)中国半殖半封社会的深化时期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近代后期(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2)国共政权的十年对峙(3)抗日战争(4)人民解放战争七、基本线索1、外国列强侵略中国并与中国的反动势力相勾结,逐步把中国沦为半殖半封社会的屈辱史2、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抗争史和各阶级各阶层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3、中国近代化的缓慢发展史(近代化史)八.两大主题(1)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2)实现近代化和国家富强★通史概览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世纪60年代)1、政治(1)列强侵略: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主要方式:商品输出为主,逐渐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经济: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社会经济结构变动。
3、思想文化: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4、社会生活:西方的生活方式开始传入中国通商口岸。
一、政治上:列强侵华与人民抗争(一)列强侵华:1、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1840~1842年间,英国为打开和借口中方销毁鸦片而派兵入侵的战争。
结果:《南京条约》(1)割给英国。
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
中国近代史复习导学案
中国近代史复习(一)中国近代史复习(二)世界近代史复习(三)A.京师大学堂B.两江师范 C.商务印书馆 D.北洋水师学堂4、下图邮票中的人物是福州籍科学家侯德榜,他的主要成就是()A.研制“两弹一星”B.发明“联合制碱法”C.主持修建京盗铁路D.译述《天演论》5、《幼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系列纪录片,其中追述了一位中国近代杰出铁路工程师的留学生涯。
这位工程师是()A、张謇B、詹天佑C、侯德榜D、严复6、将西方进化论演说介绍到中国来的思想家是()A、魏源B、康有为C、李大钊D、严复7、以下对科举产生、发展、废止的脉络归纳正确的一项是()A、创立于秦朝,完善于隋唐,僵化于明朝,废除于戊戌变法期间B、创立于汉代,完善于隋唐,僵化于明清,废除于1905年C、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僵化于明清,废除于1905年D、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僵化于宋元,废除于新中国成立后8、冼星海被周恩来誉为“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他的代表作是A.《义勇军进行曲》B.《毕业歌》C.《黄河大合唱》D.《铁蹄下的歌女》9、“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傲骨”是近代哪些著名画家的名言?()A、张大千B、徐悲鸿C、齐白石D、郑板桥10、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主张维新变革,所宣传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来源于()A、爱因斯坦的科学理论B、牛顿的科学理论C、达尔文的科学理论D、伏尔泰的启蒙思想11、被定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A、聂耳B、冼星海C、田汉D、郑律成。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 第三单元 中国近代史学案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第三单元中国近代史学案高三文科普通班一、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共近110年(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年9月)二、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总特点:屈辱三、主要矛盾:⒈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四、分期界标:“五四”运动--阶段划分依据:领导阶级不同⒈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前期):资产阶级领导;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前途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后期):无产阶级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国家为前途五、中国近代化的沉浮:晚清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时期。
一方面,西方列强逐步侵华,使中国社会不断地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不屈求索,中国发展艰难地步入近代化(亦即现代化)。
具体表现:⒈政治民主化: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奋起抗争求索。
⒉经济工业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是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二是近代工业蹒跚起步,民族资本艰难成长)。
⒊思想科学化:西学东渐,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谋求民族独立自强成为近代思想主流。
⒋生活西方化:西风东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变迁六、近代中国的历史阶段特征:总的特征: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化的艰难发展。
政治: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断增强。
经济:⒈自然经济日益解体;⒉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近代工业体系慢慢形成,但不完整。
思想:开始向西方学习;民主思想逐步产生。
外交: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专题十中国近代的政治文明【考纲要求】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 中国近代史 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中国近代史教案课件www.5y 专题二中国近代史【XX年考纲要求】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删除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原表述为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和“二大”;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政权对峙: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抗日战争:九--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原表述为南京大屠杀;侵华日军发动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历史地位。
(增加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解放战争: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原表述为挺进大别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增加林则徐与魏源的实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增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原表述为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学历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学历案单元名称: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一、学习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2.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演变及其与世界历史的联系。
二、学习内容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3课)1.鸦片战争(第1课)•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过程。
•分析《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1.第二次鸦片战争(第2课)•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过程。
•分析《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1.甲午中日战争(第3课)•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过程。
•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4-7课)1.洋务运动(第4课)•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1.戊戌变法(第5课)•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过程。
•分析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1.辛亥革命(第6课)•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过程。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1.新文化运动(第7课)•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8-10课)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8课)•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过程。
•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
•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
1.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第9课)•了解国共合作的背景和过程。
•分析国共合作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了解北伐战争的过程和意义。
1.红军不怕远征难(第10课)•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和过程。
•分析红军长征的意义和影响。
中国近代史复习教案
中国近代史复习教案主讲教师:肖练武复习目的要求:1、通过知识归纳,全面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概貌;2、通过问题探究,深入理解中国近代史的主要问题;3、通过精题训练,牢固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
复习时间分配:五课时。
知识归纳:三课时。
第一课时:概述近代史基本轮廓;第二课时:归纳近代史主要事件;第三课时:总结近代史社会变化规律。
问题探究:一课时;精题训练:一课时。
复习重点: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特点。
复习难点:认识中国近代史的社会变革动态。
复习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重点:了解近代史的基本轮廓。
过程:一、导入:提问:前几天,我们复习了中国古代史,同学们知道中国古代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一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中国古代史的主要特点,我认为是帝王统治的时代。
要掌握中国古代史,就得识记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各个朝代和主要君主。
今天,我们开始复习中国近代史。
板书:中国近代史复习纲要。
提问:中国近代史又是一个怎样的历史特点呢?教师回答: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动乱和探索的社会历史。
二、概述:时间范围:1840年——1949年(约110年的历史)时限: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分期:旧民主主义革命界标: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 运动旧民主主义时期时间特征:1840年~1919年,共80年。
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帝国主义入侵,与中国封建统治者基本:相互勾结,使中国变为半殖半半封的社会。
线索: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和发资本主义,延缓了中国社会向殖民地转化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年~1864年):鸦片战争是开始的标志,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马关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时期(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清王朝实际变成“洋人的朝廷”,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复习资料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复习资料第⼀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民的抗争1、中国是怎样⼀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A、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1856-1860年,英法发动第⼆次鸦⽚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北京条约》,进⼀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1894-1895年,⽇本发动甲午中⽇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D、1900-1901年,⼋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签订《⾟丑条约》,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民的抗争典型:(他们都是民族英雄)A、1839年6⽉,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图),表明了中国⼈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
B、在甲午中⽇战争中,邓世昌⾎战黄海,壮烈殉国。
3、中国近代史上第⼀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42年)主要内容及其影响:①中国割让⾹港岛给英国。
——破坏了中国的领⼟主权②赔款2100万银元。
——加重了中国⼈民的负担③开放⼴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岸。
——使东南沿海门户洞开,也更便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④英商进出⼝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4、鸦⽚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三个变化⼀个标志):①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社会主要⽭盾的变化:战前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盾,战后则是资本主义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盾。
③中国⼈民的⾰命任务的变化:既要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要反对本国封建统治。
④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和旧民主主义⾰命的开端。
5、第⼆次鸦⽚战争(1856-1860年)A、1860年,英法联军⽕烧圆明园。
B、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国北⽅150多万平⽅公⾥的领⼟,是近代侵占中国领⼟最多的国家。
中国近代史复习教案
中国近代史复习教案第一章: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教学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掌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变革。
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 鸦片战争的过程和主要战役。
3. 鸦片战争的结果和签订的条约。
4.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5.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变革。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3. 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袖和思想。
教学内容:1.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2.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主要战役。
3. 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和失败原因。
4.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5. 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袖和思想。
第三章: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理解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的目的和意义。
3. 掌握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的主要成就和不足。
教学内容:1. 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2. 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的过程和主要措施。
3. 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的结果和影响。
4. 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的主要成就和不足。
5. 洋务运动和自强运动的历史评价。
第四章: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教学目标:1. 了解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理解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3. 掌握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主要人物和思想。
教学内容:1.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2. 戊戌变法的过程和主要措施。
3. 辛亥革命的过程和主要事件。
4.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5. 戊戌变法and 辛亥革命的主要人物和思想。
第五章:北洋政府与军阀时期教学目标:1. 了解北洋政府与军阀时期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理解北洋政府与军阀时期的特点和问题。
3. 掌握北洋政府与军阀时期的主要政治和军事势力。
教学内容:1. 北洋政府与军阀时期的背景和原因。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第三单元中国近代史学案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第三单元中国近代史学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第三单元中国近代史学案高三文科普通班一、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共近110年(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年9月)二、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总特点:屈辱三、主要矛盾:⒈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四、分期界标:“五四”运动--阶段划分依据:领导阶级不同⒈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前期):资产阶级领导;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前途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后期):无产阶级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国家为前途五、中国近代化的沉浮:晚清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时期。
一方面,西方列强逐步侵华,使中国社会不断地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不屈求索,中国发展艰难地步入近代化(亦即现代化)。
具体表现:⒈政治民主化: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奋起抗争求索。
⒉经济工业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是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二是近代工业蹒跚起步,民族资本艰难成长)。
⒊思想科学化:西学东渐,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谋求民族独立自强成为近代思想主流。
⒋生活西方化:西风东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变迁六、近代中国的历史阶段特征:总的特征: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化的艰难发展。
政治: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断增强。
经济:⒈自然经济日益解体;⒉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近代工业体系慢慢形成,但不完整。
思想:开始向西方学习;民主思想逐步产生。
外交: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专题知识复习
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专题知识复习专题一:侵略与反抗一、五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近代史开端,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5、日本侵华战争(抗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沦陷。
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1、割地: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割占领土最多,共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3、攫取中国的特权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三、列强侵华罪行1、两次洗劫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①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②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③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3、制造大屠杀: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4、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北京卢沟桥);四、人民的反抗1、人民群众的斗争(1)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2)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杨靖宇)。
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1)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2)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学案一、【概念阐释】1、中国近代史: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共近110年总特点:屈辱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⒈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中国近代化:晚清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时期。
一方面,西方列强逐步侵华,使中国社会不断地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不屈求索,中国发展艰难地步入近代化(亦即现代化)。
具体表现:①政治上:一是列强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灾难深渊;二是中国奋起抗争求索,帝制受到致命冲击。
(法制化、民主化)②经济上:一是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二是近代工业蹒跚起步,民族资本艰难成长。
(工业化、市场化)③思想文化上:西学东渐,谋求民族独立自强成为近代思想主流。
(科学化、大众化)④社会生活上:西风东飘,工业文明的城市化发展成为中国趋势。
(城市化、多样化)二、【中国近代史通史知识体系(横向)】阶段划分:(一)总体划分分期界标:“五四”运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0年-1919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近代前期);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年9月(近代后期)】阶段划分依据:领导阶级不同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含义】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基本特征】列强入侵,与中国封建统治者互相勾结,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近代化。
【革命阶段】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为标准,可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划分阶段:1)19世纪40-6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又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时期。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时期。
3)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发展时期,又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二)【史实】二、【课前自主预习基础知识】政治:第一次鸦片战争一、背景1、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结论: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战争的直接原因是(借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道光帝派()赴广州禁烟,他将缴获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英国闻讯后借机发动()战争。
2、战争经过:___________年起,英军先后进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镇江等地,抢占_______。
1842年,英军舰队驶抵_______,扬言攻城。
清政府屈辱求和,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__________。
此后,清政府又被迫与英国签订了______和________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美、法两国趁火打劫,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__________和__________,截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3、结果:签订《南京条约》4、危害(1)、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__________和_______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____________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__________的国家。
(2)、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开始出现变动,_____________逐渐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加速,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_____________的新思想开始出现,代表人物_________(4)、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__________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礼仪受到冲击。
第二次鸦片战争㈠背景:西方工业革命的深入,需要更为广阔的___________与丰富的________,于是向清政府提出_______要求,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
因此战争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 ㈡经过:__________年攻占_______,战争爆发。
之后占领_____,签订_________.1858年战争再起,英法联军又先后攻占了______、__________、火烧____________,并于______年签订___________.两个条约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㈢影响:政治上: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中国______________的程度加深了。
清政府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反抗。
经济上:_______经济进一步解体,________运动开始了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思想上: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的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产生。
资产阶级早期____派产生,提出商战、君主立宪思想。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年)一、背景:1、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加上巨额战争赔款,阶级矛盾尖锐;2、战争战败,洋货大量涌入造成农民手工业者破产,民族矛盾破产。
3、自然灾害频发。
二、经过(1)前期:①洪秀全创立________,,与___________年金田起义,运动开始。
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担负起反______反______的双重任务。
②1853年颁布的《___________》反映了广大_______的愿望和要求,它根据__________________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照___________平分土地。
根据_____________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_____.企图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想社会。
但其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具有空想性。
1853年占领_____,改名__________作为都城。
___________年,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2)后期:①1856年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②1859年,颁布《________》,是中国最早的__________改革方案,但没有反应农民的要求和愿望。
③_________年,太平天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经济结构的变化: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背景:__________战争后,洋布大量进入中国市场,________逐渐不取代,造成纺织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表现:(1)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中国小农经济中的“___”与“___”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欧美各国从中国掠夺_____和_______,中国逐渐被卷入_________市场。
二.洋务运动(1)原因:19世纪__________年代,清政府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为了挽救统治危机,________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
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2)时间19世纪______到_______年代。
内容60年代,打着_________旗号,创办_________工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业。
70年代打着_______旗号,创办_____工业,比较代表性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企业;筹划海防,建立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水师,海防的近代化;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3)评价:①未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早期近代化起了推动作用。
③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4)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和近代化人才四. 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流行,________与______并行不悖,出现了旗袍。
(2)交通与通讯的进步①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②______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通车。
中国第一条铁路是____________,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____________③1877年,福建巡抚在_________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3)近代报刊的出现1872年创刊的《__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三、【课上合作探究重难点知识】一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时段特征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1.政治上: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洋务运动中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向近代化迈进。
3.思想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要求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4.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受到冲击,向近代社会迈进。
二多元史观解读中国近代史上通商口岸的开放1.从革命史观看,列强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和开辟租界,把它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也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
2.从现代化史观看,通商口岸的开辟,客观上冲击着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较早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它成为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着带头作用。
3.从全球史观看,通商口岸的开放,使中国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4.从文明史观看,通商口岸开放,有利于接触西方先进文明和生产方式,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5.从社会史观看,外国的生活方式、习惯、衣着、饮食首先传入,西方文明的社会习俗也较早传入中国的通商口岸,冲击着中国传统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
三运用现代化史观分析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思想上: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现代化思想,动摇了“礼仪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企图用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力来维护落后的生产关系,这也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化,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