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1.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第一单元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公开课优秀教学案例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历史直观感受。
4.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对具体历史事件的分析,提高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人类社会的破坏,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
2.使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原因和过程,能够分析各帝国读和分析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历史事件的基本分析方法,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过程,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享观点,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
(四)总结归纳
1.教师组织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2.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使学生深刻理解战争的历史教训。
3.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
在案例背景中,我将结合学科和课本内容,以符合教学实际为前提,运用人性化的语言,避免使用机械性的机器语言,并确保内容与教材相关,突出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准确地记住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国家。
4.反思与评价:教师让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收获和不足。同时,教师设计评价量表,从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这种反思与评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教案-1_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说出一战爆发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以及产生的影响.能运用历史地图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并根据地图简要介绍三条战线的地理位置及交战国家.能列举出一战中所经历过的几次重大战役.知道促使战争形势发生转折性的战役的名称.(2)分析一战背景.原因、性质、结局,清楚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因果关系的认识。
分析各国间矛盾中的三对主要矛盾.其中英德矛盾是最为主要矛盾.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
引导学生对战争双方力量的对比,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辩论分析一战的起因,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阅读教材、观察图片,概括归纳知识点,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3)让学生收集有关一战的文学艺术作品,并组织交流,使学生学会从文学作品中去感知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播放凡尔登战役的视频呈现出战争的残酷性,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战争?人类应该怎样避免这样的惨剧重演?2.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即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两大军事对抗的形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新崛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分割世界.为此各国展开了长期的斗争.(2)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从战争全局来看,无论是起因.作战双方的目标还是酝酿的过程都能够说明这场战争是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而进行的非正义战争.其次,塞尔维亚反对奥匈帝国的战争是正义的民族解放的性质,但它并不能改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
3. 教学用具幻灯片。
图片。
4. 标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首先播放一段视频:提问这是一战中的哪次战役?引出问题:你知道发生这次惨剧的原因是什么?(2)直接原因是什么?(3)根本原因又是什么?然后导入新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精品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精品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XX年高中历史1-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课标要求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识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德国与英法矛盾的激化;帝国主义国家的扩军备战;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次巴尔干战争;奥匈帝国吞并波黑;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二)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德国与英法矛盾激化的原因;三国同盟比三国协约晚形成的原因;巴尔干地区为何成为欧洲的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为何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列强之间的矛盾,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3、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激化的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2、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性决定其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列强矛盾激化的原因,帝国主义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就必然会爆发战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帝国主义列强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难点: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与帝国主义列强主要矛盾的变化;巴尔干地区为何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世界形势: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殖民地对各国的发展有更重要的意义。
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经济发展迅速,超过了英法等老牌国家,但殖民地却已被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分割完毕,因此德国同英法等国矛盾激化。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第一单元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公开课教学设计

-练习题应涵盖战争背景、经过、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
-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鼓励优秀表现,纠正错误。
-重要战役对战争结果产生了哪些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俄国等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哪些影响?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共享知识和观点,形成共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讨论方向。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总结。
-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强调战争性质、原因和影响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500字
4.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评价能力。
5.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提高学生的历史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战役和事件,使学生了解战争的性质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
3.案例教学,深入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战役和事件,如马恩河战役、加里波利战役等,分析战争的性质、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4.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战争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多元评价,巩固拓展:采用课后作业、小组展示、拓展阅读等多种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了解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贡献。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敬畏生命的价值观,认识到历史的教训,珍惜和平生活。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第1单元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

4.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意义及其历史地位。
5.能够运用历史资料,进行问题分析,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解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等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1.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主要战场和重要战役;
2.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政治格局、世界经济发展、民族解放运动等方面的影响;
3.结合所学,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地位。
学生通过完成练习,可以检验自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培养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课堂尾声,我将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第1单元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包括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之间的军事同盟体系、巴尔干地区的民族矛盾等。
2.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主要战场、重要战役及战争结果,如“七月危机”、“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等。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地图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战争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法,比较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以往战争的不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围绕战争性质、影响等问题展开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5.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问题,巩固课堂所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珍视生命的情感态度,深刻理解战争的残酷性和和平的宝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一单元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3.分享成果: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探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梳理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明确一战爆发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知识拓展: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一战与其他历史事件的联系,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节课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与灾难,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同时,通过战争历史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和平的珍贵,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感。
本节课的亮点体现在史料教学、问题驱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这些亮点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历史事件为背景,创设生动、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战相关历史画面,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其学习兴趣。
3.结合历史故事、人物事迹,让学生感受历史人物的生动形象,增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多元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
3.结合课后作业,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策略注重情景创设,以问题为导向,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最后进行反思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需注重教学评价,以多元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历史知识。
高中历史 1.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历史 1.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新人教版选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授课时间全文结束》》、3、2 课型新授主备班级高二级课时1 课时授课人科目历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一战前夕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一战爆发的导火线导学活动二次修改意见一、预习检测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相继进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出现了倒挂现象,为了争夺海外市场,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可见,()是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的根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20 世纪初爆发,有其历史必然性即为了世界市场而大战。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欧洲列强的三对主要矛盾是法德矛盾法意矛盾英德矛盾俄奥矛盾() A B C D二、目标展示1、为什么人类历史发展到20 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为什么要打、为什么能打)2、一战前欧洲列强间关系怎样?出现了哪些矛盾?这些矛盾的实质是什么 ? 产生这些矛盾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这些矛盾激化会产生什么影响?3、一战前形成哪两大军事集团?其核心国分别是哪两个国家?4、一战的导火线是什么 ?为什么巴尔干半岛被称作欧洲火药桶?三、质疑探究一战前欧洲列强间关系怎样?出现了哪些矛盾?这些矛盾的实质是什么 ?产生这些矛盾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这些矛盾激化会产生什么影响?方法:1、仔细阅读第二目,动手画出第6 页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2、结合“资料回收”和所学知识,思考 :战前德国与英国的矛盾主要因何产生 ? 英德矛盾的本质问题又是什么?【让别的国家去分割陆地和海洋,而我们只能欣赏蓝色天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1895 年皮洛夫 (德国外长的讲话 )四、精讲点拨为什么人类历史发展到20 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为什么要打、为什么能打)方法:从一战爆发的条件和原因分析五、当堂检测1、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强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C奥匈帝国皇储被刺 D 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形成2“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核心分别是() A德国法国 B奥匈帝国俄国 C意大利英国 D德国英国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A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爆发 B奥匈帝国吞并波黑地区 C萨拉热窝事件 D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六、作业布置1、完成本课测评题。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第一单元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以下要点:
1.一战爆发的原因:帝国主义竞争、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萨拉热窝事件等。
2.一战的战争过程:主要战场、重要战役、战争进程等。
-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探索一战历史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1.提问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爆发的吗?这场战争对世界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2.多媒体展示:播放与一战相关的图片、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战争的氛围,引发他们对一战的好奇心和思考。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第一单元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战爆发的历史背景,包括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政治、军事矛盾,帝国主义竞争等因素。
2.掌握一战爆发的时间、起因、主要战场、参战国等重要史实。
3.理解萨拉热窝事件在一战爆发中的关键作用,分析其背后的国际关系。
4.了解一战初期的战争进程,掌握马恩河战役、加里波利战役等重要战役。
5.通过对一战相关史实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培养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一战时期的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课后布置拓展性作业,如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一战某一战役的分析报告,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人教版选修3)【教学目标】重点:重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两大集团难点:如何理解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具体原因、直接原因与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争夺的密切关系。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和概述分析等方法进行,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的思维意识。
【导入新课】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影响,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同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等的矛盾激化,导致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出现,并最终引起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场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的种子已经早已深深埋在历史的土壤中。
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动荡不安的世界1.瓜分世界让学生看下列表格,思考从中能够发现什么现象?根本原因是什么?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列强力量对比出现显著的新变化。
到19世纪末,新起的美国超过了英国,德国超过了法国,接着又超过了英国。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本原因。
2.扩军备战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殖民地。
列宁说:“帝国主义的重要特点,是几个大国争夺霸权,即争夺领土”(《列宁选集》第二卷第653页),后起的帝国主义强国不能容忍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平衡的倒挂状况,新老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尖锐起来。
在世界没有被瓜分完毕时,它们之间的矛盾和争夺往往通过宰割和分配新的“自由”土地而暂时得到缓和。
但是,当世界已被瓜分完毕时,必然要出现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甚至战争。
为了世界霸权和殖民地,欧洲列强积极扩军备战。
一战爆发前,欧洲列强的陆海军总数大大增加了。
德国海军实力仅次于英国海军。
随着列强的争夺,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二、两大军事集团1.三对基本矛盾在一战前欧洲列强之间主要存在三对基本矛盾。
法德矛盾。
法德矛盾源于普法战争。
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割地赔款,失去了原来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
法国力图“复仇”,收回被德国夺取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吞并德国的萨尔矿区。
德国要继续削弱和遏制法国,不让它东山再起,为此,除了实行孤立法国的外交政策外,还扩军备战,并制定了在新的战争中打败法国及其盟国的作战计划。
普法战争后,法德矛盾一时成为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
英德矛盾。
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中期建立了海上霸权、殖民霸权、工业霸权。
德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发展迅速,赶上并超过了英国。
德国统治集团因此从争取称霸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
德国成为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
德国不仅在欧洲商品市场上同英国竞争,而且主要在殖民地问题上同英国的矛盾日益加深。
在亚洲,德国修建“三B铁路”的计划,直接威胁到英国以印度为基地的势力范围。
在非洲,德国“赤道非洲帝国”的计划与英国的“开罗—开普”计划尖锐对立。
在制海权方面,20世纪初,德国海军力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英国。
英德之间的矛盾成为了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
俄奥矛盾。
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亚、非三洲交汇之处,战略地位显赫。
该半岛长期处于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之下。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俄国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争夺尤为激烈。
俄国打着大斯拉夫主义(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属于东部斯拉夫人)的旗号,向该地区扩张。
俄国与奥匈帝国的争夺,使巴尔干半岛的矛盾更为激烈和复杂。
随着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不断加剧,欧洲出现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2.三国同盟三国同盟的建立。
在俄奥争夺巴尔干的斗争中,德国支持奥匈帝国。
1879年,在俾斯麦推动下,缔结了旨在共同反对俄国的《德奥同盟条约》。
这是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中最先缔结的条约,是列强对当时最敏感地区争夺的必然结果。
后来,俾斯麦拉拢意大利共同对付法国,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签订,侵略性的军事集团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三国同盟的核心是德国,其矛头指向俄国和法国。
3.三国协约三国同盟形成后,法俄都感到不安,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两国逐渐接近,并于1892年缔结了军事协定。
法俄同盟形成,这标志着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这是向三国协约方向推进的第一步。
三国协约形成的决定性步骤是其核心英国放弃传统的外交政策与法国结盟。
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冲突的加剧,20世纪初,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
英国不得不放弃维持欧洲大陆均衡的“光荣孤立”政策,首先与德国的宿敌法国接近。
法德矛盾促使法国也向英国靠拢。
1904年英法签订协约,调整了两国在瓜分非洲等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
从此,英法事实上建立了同盟关系。
为了共同对德,英国又主动协调了同俄国的利害冲突。
1907年英俄签订协定,调整了双方在亚洲争夺殖民地的矛盾。
英法、英俄协定,都是背着有关国家签订的帝国主义的分赃协定。
英法、英俄协定的签订,意味着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建立。
这样,为重新瓜分世界,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了。
三、“巴尔干火药桶”1.争夺巴尔干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巴尔干半岛的状况是:一方面,罗马尼亚等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取得了独立;另一方面,欧洲列强趁虚而入,在此扩大自己的势力。
巴尔干半岛的民族关系复杂,其中斯拉夫人居多数。
在巴尔干各国反对奥斯曼帝国统治的斗争中,俄国曾以援助斯拉夫人为由对奥斯曼帝国作战,不仅扩张了在巴尔干的势力,而且以本部斯拉夫人的解放者自居,不断插手巴尔干事务。
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也积极向巴尔干扩张,1908年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
20世纪初,巴尔干地区不断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军事危机和局部战争,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最敏感的地区。
2.萨拉热窝事件关于“一战的爆发”,同学们在初中教材中已经学过,教师可让学生简要概括引起战争的导火线事件和大战爆发的情况。
学生回答: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是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夫妇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开枪打死。
这一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情景再现:1914年帝国主义矛盾空前激化,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
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直接导火线。
受俄国支持的塞尔维亚,一直被奥匈认为是在巴尔于扩张的主要障碍。
为了对塞尔维亚进行军事恫吓,奥匈选定塞被土耳其征服的“国耻日”(1386年6月28日)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举行军事演习,以示其侵略野心。
这一消息,已于当年4月传出。
塞尔维亚的秘密民族主义组织——民卫社和黑手党,决定派人去暗杀指挥这次演习的好战分子奥匈皇储弗兰茨·斐迪南。
塞当局曾致函奥匈政府,劝其取消这次演习,但未被接受。
5月,黑手党7名成员分头潜入萨拉热窝,为暗杀活动进行了周密的准备。
6月28日上午10时,斐迪南夫妇在城郊检阅军事演习之后,乘敞篷汽车,进萨拉热窝市区巡视。
埋伏在路旁人群中的黑手党成员查卜林诺维奇突然冲到车前,向斐迪南投掷一枚炸弹。
司机见此情景,加足马力,汽车冲向前方,炸弹落到后随汽车上,炸死一名军官和几名群众。
查卜林诺维奇被捕。
斐迪南故作镇静,挥手示意“继续前进”。
到市政厅出席了欢迎仪式,稍作休息之后,又乘车上街,招摇过市。
当汽车途经一拐角处时,17岁的中学生加·普林西波冲上前去用枪打死斐迪南夫妇。
后人为悼念普林西波的爱国行为,在他行刺的十字路口铺上一块石板,上面刻着他的两只脚印,在路旁的墙上用塞尔维亚文写上:“1914年6月28日,加·普林西波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与对自由的向往。
”德奥集团在暗杀事件发生后欣喜若狂的叫嚣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经过“七月危机”,由此而引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于8月初全面展开了。
3.一战爆发萨拉热窝事件发生一月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接着,德、法、俄、英相继投入战争。
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另一方面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等国。
到大战结束时,双方共有31国参战,其中参加协约国作战的有27国,参加同盟国作战的有4国。
战火从欧洲蔓延到亚洲、非洲、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课后研讨】思考题: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争夺有密切的关系?思路:此题主要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证问题的能力。
大战的爆发同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争夺有直接关系。
德、英矛盾主要体现在对殖民地的争夺之上;大战的爆发同帝国主义间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妥协有关。
如:英、法在非洲问题上的妥协、英俄在亚洲问题上的妥协。
这种妥协是争夺的另一种方式。
【本课小结】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大战爆发的具体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殖民地;在对殖民地的争夺与分赃过程中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