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文化地理第十四讲

合集下载

第14讲 西方世界性优势地位的确立

第14讲 西方世界性优势地位的确立
1、埃及逐渐半殖民化,阿尔及利亚、突尼斯面临法国 侵略,摩洛哥成为列强争夺的对象; 2、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奴隶贸易逐渐结束并转化为 “合法贸易”,西欧各国通过内陆探险、传教、商业 等活动进一步扩大存在,逐渐加强控制; 3、在南非,白人移民不断扩张,抢占黑人土地和财富, 黑人地位逐渐恶化;
利文斯顿与斯坦利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亚洲和拉美1列强在中国朝鲜印度越南菲律宾土耳其等地的殖民渗透和统治进一步加强但这些半殖民化和殖民化地区也开始逐步寻求解这些半殖民化和殖民化地区也开始逐步寻求解放道路
第十四讲
西方世界性优势地位的确立
地理大发现
1487年,巴托罗缪· 迪亚斯绕过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抵达美洲; 1498年,达伽马抵达东非海岸,并由此前 往印度; 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
瓜分非洲
1、英国确立了对埃及的殖民统治,并利用埃及统治苏丹; 2、马格里布地区部分沦为法国的殖民地和保护国,部分被德、 意、西等通过各种方式控制; 3、撒哈拉以南非洲被瓜分,随后又被有效“占领”,沦为英、 法、葡、德、比的殖民地; 4、埃塞俄比亚和利比利亚保持了名义上独立,但仍受到列强殖 民扩张和渗透的威胁; 5、在南非,英国和布尔人经过冲突战争后,最终走向合作,开 始共同对黑人的殖民统治和剥削。
17世纪中期,英国和法国不断向荷兰的殖民霸 权地位挑战,荷兰殖民霸权地位丧失。随后,英法 展开争夺,最终英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强 国。英国成功的原因如下: 1、法国更关注在欧陆争雄; 2、英国向殖民地移民人数多; 3、英国工业发达; 4、英国海军强大。
19世纪中叶前后的扩张基础
早期的殖民掠夺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 累,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做了准备。 随着工业革命逐渐完成、政治制度不断完 善,到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制度已在西欧各 国基本确立。 在这样的条件下,资本主义势力进一步入 侵亚太、非、拉诸国,逐渐将其纳入资本主义 经济轨道,使其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 附庸。

历史十四课知识点总结

历史十四课知识点总结

历史十四课知识点总结第一课:史前人类1. 人类的起源:古猿进化为直立人,再演化为智人。

2. 早期人类社会:早期人类主要以狩猎为生,生活在洞穴中,属于原始社会。

3. 早期人类的工具和火的使用:早期人类制作简单工具和使用火,提高了狩猎和生活水平。

第二课:古代文明1. 早期文明的兴起:古代文明在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相继兴起。

2.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是第一个文明发源地,有着灿烂的文化和伊士兰。

3. 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有着丰富的农业和建筑文化,以法老为中心组织,并拥有毁灭性的金字塔。

4. 印度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以及战国时代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对古代印度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黄河流域文明:黄河流域的龙腾文明,属于典型的河流类型文明,拥有丰富的农业和手工业。

第三课:古希腊1. 希腊城邦的兴起:古希腊由众多城邦组成,以雅典和斯巴达为代表。

2. 希腊文化的传播:希腊是古代文明的摇篮,在政治、哲学、科学、艺术等方面有着辉煌的成就。

3. 希腊民主政治:希腊的雅典民主政治是其最大的政治贡献。

第四课:古罗马1. 古罗马的兴起:古罗马在地中海地区建立了强大的帝国,有辉煌的政治、军事、文化和宗教成就。

2. 罗马共和政治和帝国政治:罗马共和政治和帝国政治是古罗马政治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

3. 罗马法律和影响:罗马的法律对现代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五课:中世纪欧洲1.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导致了中世纪欧洲的动荡和黑暗时期的到来。

2. 封建制度的兴起: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将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集中于封建领主手中。

3. 宗教改革和十字军东征: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和十字军东征是影响欧洲历史发展的重要事件。

第六课:近代欧洲1. 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是欧洲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2. 宗教改革和农业革命:宗教改革和农业革命是欧洲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第14讲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第14讲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五)失败原因
1.直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①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②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③领导集团的内讧和腐败;④重大战略决策失误。
二、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五)影响
1.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担负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2.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 3.促使清政府部分官僚提出向西方学习,发起了洋务运动。
(六)口号 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七)内容
创办军事工业(官办) 开办民用工业(官督商办)
筹划海防,创建新式海军 发展近代教育 外交机构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 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
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建立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
1861年,设总理衙门
(三)代表人物及贡献
1.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设立译馆,汇译《四洲志》 2.魏源:
(1)编写《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
国知识的“百科全书”;
“师夷”主要局限于西方的先进科技,特别是军事技术,
(2)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且未能付诸实践。实质是对外国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
3.徐继畬:
根本目的是抵抗外来侵略以维护清朝统治。
《瀛环志略》——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
(四)评价
1.进步性:
(1)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 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3) 对后来的洋务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2.局限性:

历史七上第十四课笔记

历史七上第十四课笔记

历史七上第十四课笔记
历史七上第十四课主要讲述了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以下是本课的重点笔记:
1. 丝绸之路的背景:汉朝时期,中国与西域地区的交流日益密切。

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2. 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丝绸之路起点为长安(今西安),终点为罗马帝国。

沿途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等地。

3. 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商品丰富多样,包括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以及西域的香料、玛瑙、珊瑚等。

4. 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经济贸易,还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佛教、基督教等宗教信仰,以及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

5. 丝绸之路的重要性: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交流的重要纽带,对于促进各国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科技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丝绸之路也奠定了后世欧亚大陆桥的基础。

6. 丝绸之路的衰落: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和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丝绸之路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然而,丝绸之路所传递的友好、合作、共赢的精神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总之,以上就是历史七上第十四课关于丝绸之路的笔记内容。

《经济地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经济地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文化地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一)课程性质:地理科学专业的任意选修课(二)目的:挖掘文化资源,弘扬优秀文化;充分认识文化差异,为经济区划、生产布局、城市规划、旅游业规划、环境保护等实践工作打好理论基础。

(三)开课对象:地理科学专业四年级二、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一)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教学、(二)考核方式:考查四、学时数分配总学时:20学时讲授:20学时五、教学内容与学时第一章绪论(2学时)[主要内容]:1.1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范围1.2 文化地理学的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地位及其科学体系1.3 文化地理学的性质及任务1.4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5 中国文化地理学的发展1.6 国外文化地理学的发展[重点难点]:文化地理学的性质及任务[学生掌握要点]: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文化与文化景观(2学时)[主要内容]:2.1 文化的基本概念2.2 文化的结构、功能与类型2.3 文化的起源与变迁2.4 文化生态2.5 外文化景观[重点难点]:文化的本质、文化景观[学生掌握要点]:物质文化景观与非物质文化景观第三章语言与文化(1学时)[主要内容]:3.1 语言的起源3.2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3.3 语言景观[重点难点]:语言的传播扩散与环境的关系、语言产生的条件[学生掌握要点]:语言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第四章文字与文化(1学时)[主要内容]:4.1 文字的起源与发展4.2文字的特征及类型4.3 文字与文化的关系[重点难点]:世界几种主要文字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学生掌握要点]:文字与文化的关系第五章种族与文化(1学时)[主要内容]:5.1 种族的形成与分布5.2 种族生态5.3 种族文化景观5.4 种族文化区[重点难点]:种族文化景观的形成[学生掌握要点]:种族扩散与迁移第六章民族与文化(1学时)[主要内容]:6.1 民族的形成与划分6.2 民族与文化6.3 民族文化景观与民族文化区域[重点难点]:民族文化景观与民族文化区域[学生掌握要点]:民族的形成与划分作业题目:简答民族文化景观与民族文化区域第七章宗教与文化(1学时)[主要内容]:7.1 宗教的形成与分布7.2 宗教生态7.3 宗教文化景观7.4 宗教文化区[重点难点]:宗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学生掌握要点]:宗教的形成与分布第八章民俗与文化(2学时)[主要内容]:8.1 民俗概述8.2 生产习俗8.3 生活习俗8.4 信仰习俗[重点难点]:民俗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学生掌握要点]:生活习俗与环境的关系第九章科学技术与文化(2学时)[主要内容]:9.1 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发展9.2 科学技术与文化9.3 科学技术与环境9.4 科技文化与区域发展[重点难点]:世界科学技术中心的转移[学生掌握要点]:科学技术与环境第十章社会组织与文化(1学时)[主要内容]:10.1 家庭10. 2 社会组织10.3 沟通[重点难点]:社会组织与文化地理环境[学生掌握要点]:沟通与文化地理环境第十一章非物质文化景观(2学时)[主要内容]:11.1音乐11.2 美术11.3 戏剧舞蹈11.4 法律11.5文学作品11.6方志与游记[重点难点]:非物质文化景观与文化的关系[学生掌握要点]:非物质文化景观与文化的关系第十二章物质文化景观(1学时)[主要内容]:12.1建筑12.2 园林12.3 雕塑12.4 运河[重点难点]:物质文化景观与文化的关系[学生掌握要点]:物质文化景观与文化的关系第十三章聚落与文化(1学时)[主要内容]:13.1房屋13.2 乡村聚落与文化13.3 城镇聚落与文化[重点难点]:乡村聚落的区域差异[学生掌握要点]:城镇聚落的文化景观第十四章聚落与文化地理区域[主要内容]:14.1文化地理环境区域的形成与划分14.2 世界文化地理区域14.3 中国文化地理区域[重点难点]:世界文化地理分区、中国文化地理区域分区[学生掌握要点]:文化地理环境区域的形成与划分第十五章文化地理学的应用[主要内容]:15.1 文化地理学的应用15.2 文化与文明建设15.3 文化与生态平衡15.4 文化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重点难点]:文化地理学的应用课题[学生掌握要点]:文化地理学的应用课题六、教材与教参(一)教材名称:文化地理学,夏日云张二勋著,北京出版社,1991年3月. (二)教参目录:陆丽姣. 人文地理学概论.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陈志华. 外国建筑史.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3、刘叔桢. 中国古代建筑史. 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4、陶立. 民俗学概论. 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5、叶大兵. 头发与发饰民俗.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6、钟敬文. 民俗文化学. 中华书局,19967、钟敬文. 民俗学概论.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12-10。

高考历史复习课件第14讲 中古时期的非洲与美洲 精美课件

高考历史复习课件第14讲 中古时期的非洲与美洲 精美课件

• 中古时期的世界阶段特征
①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和封建国家形成。②出现了众多地域辽阔的 政治 大帝国。③东亚的日本、朝鲜深受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如日本通过
大化改新,模仿隋唐制度后初步形成律令制国家,后形成幕府政治 ①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②大帝国对各区域经济交流产 生重要影响。拜占庭帝国成为沟通东西方经济的桥梁;阿拉伯商人推 经济 动了丝绸之路的延伸和繁荣;奥斯曼帝国一度经济繁荣,伊斯坦布尔成 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西非环印度洋贸易发达,通过阿拉伯人与 印度、波斯和中国有贸易往来
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采用了和亚欧大陆上的古代帝国基本相同的强化统
治的措施。材料意在说明( ) A.人类历史发展的统一性
A
B.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C.古代帝国建立的必然性
D.美洲文明发展的落后性
文明独立发展与局部统一并存、逐渐由分散 孤立走向整体
三、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
文明起源多源化 文明特征多元性 独立发展与局部统一并存 逐渐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
兹特克人就通过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阿兹特克人这一做法(
A.促进了城市的经济繁荣和政治进步 B.导致阿兹特克人耗尽了土地的肥力,很快衰落下去
D
C.加速了庄园的衰落瓦解
D.促使阿兹特克人的人口和财富剧增
中古美洲文明的发展——印加文明
美洲文明 兴盛期 地理范围 政治统治
社会经济
印加文明
15世纪末16 世纪初,印加 国家发展到鼎 盛时期
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
第14讲 中古时期的非洲和美洲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非洲、美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 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非洲、美洲)的多元面貌。
CONTENTS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共23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共23张PPT)

④达•芬奇
文 艺 复 习
但丁 达·芬奇 莎士比亚
《神曲》
《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哈姆雷特》 《罗密欧与朱丽叶》
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课堂检测·提升能力
1.十四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一场人类 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
B 的世俗运动”。该运动的背景是( )
A.启蒙运动的兴起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业革命的爆发
1、文艺复兴的背景(原因)
2、文艺复兴的方式?
文艺复兴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 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简单的“复 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
3.比较一下不同时期的圣母画像有何不同?我们可以看 出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什么?有何影响?
影响: ①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② 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
映的社会思潮是( A )
A.人文主义 B.民主法治 C.科学至上 D.以神为中心
4.王老师在讲授“文艺复兴”教学内容时,根据课标 要求,以“文艺复兴不是复古而是创新”为题,组织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下面四位同学的观点中,你认为
符合主题的是( B ) A.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C.一次伟大的政治变革 D.无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D 5.有关《神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其作者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 B.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 C.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感情与理想 D.在《神曲》中作者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国王都 打入十八层地狱
D 6.“文艺复兴三杰”指的是( ) ①拉斐尔 ②米开朗琪罗 ③莎士比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狱”、“炼狱”、“天堂” 三部分。作品通过描写描 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 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 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 都打入地狱,表达了市民 阶层的感情与理想。

文化地理学复习资料

文化地理学复习资料

文化地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文化的概念1 、“文化”在传统汉语系统中的界定“ 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西汉以后,“文”与“化”合成一个整词“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2、“文化”在《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易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

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

古语“文化”:反映一种过程;现代“文化”:反映一种现象,如文化的发展3、“文化”在西方语境中的界定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 泰勒(E. B.Tylor1832-1917):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1871年,《原始文化》)4、当前对“文化”的理解传统上的中文“文化”注重指精神领域,但是也是可以包含物质领域的,而传统的西文culture特指精神领域。

现在的“文化”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概念(广义的理解):文化包括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其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伦理道德、法律精神、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物质与精神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及其表现。

综上所述:在文化的创造与发展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

这里的“自然”,不仅指存在于人身之外并与之对立的外在自然界,也指人类的本能、人的身体的各种生物属性等自然性。

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创造了人。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中国文化地理》学习指导书(选修)

《中国文化地理》学习指导书(选修)

《中国文化地理》学习指导《中国文化地理》为本学院开设的选修课,是一门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地理等方面知识的综合课程。

本课程从我国的文明起源开始讲起,探讨了我们祖先的生产活动以及那时的文明。

之后根据文化地理的几大重要元素:语言、饮食、建筑、艺术以及商业进行展开详述,对这几大元素一一剖析,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文明、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

最后通过对历朝首都变迁的演绎,回顾整个中华文明以及地理因素所带来的变迁与影响,启发学习者对文明、文化、环境的传承与保护。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员们可以较为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地理的相关知识,并引起对此门课程深入研究的浓厚兴趣,我们所提到的任何一点都是值得从更深层次去钻研的,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学习者和爱好者用心去学习去感受中国文化地理的巨大魅力。

本课程精选我国古代文明、文化、地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美食、艺术等近百张精美图片,多种民歌民谣、戏剧、乐曲,通过多媒体手段分析讲解,再辅之《中国文化地理》课件及测试小游戏等,拓展学员的知识面,使学习的接受过程更立体,角度更多元,理解更清晰。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关于课程的任何问题都可以登录网站相应答疑区,提出问题,我们及时予以解答。

为了引导和配合学习,《中国文化地理》课程的学习材料,有《学习指导》一册和可见光盘一张。

本课程没有实习。

如何学习中国文化地理?1、先了解关于中国文化地理的相关知识,文化地理,顾名思义包括文化部分以及地理知识,因为我们学习的是中国文化地理,那么就要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现状要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2、了解中国地理地貌特征、区域特征以及对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渗透;3、领悟中国文化地理所包含的各类现象,分析成因,掌握文化地理的各项要素及特点。

关于答疑和辅导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关于课程的任何问题都可以登录网站相应答疑区,提出问题,我们及时予以解答。

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目前暂不安排考前辅导。

如果同学们觉得有此必要,可以在网站讨论区提出建议。

第十四讲十字军千秋功罪

第十四讲十字军千秋功罪

第十四讲 十字军:千秋功罪一、楔子:圣路易与十字军①圣路易之死1270年8月,突尼斯。

法国远征军遇到痢疾等流行病,王子让·特里斯坦与法王圣路易相继病逝。

1271年5月,圣路易的遗体被运返巴黎。

1297年,鉴于众多奇迹的发生,教宗卜尼法斯八世宣告路易为圣人(唯一一位被封圣的法王)。

♀教会与法王的辩证关系:自从克洛维、查理曼以来,法王即为天主教会最重要的支柱之一(“教会的长女”、“最基督教的国王”);法国王权与罗马教宗精神权威之间的潜在张力,在1302年腓力四世与卜尼法斯八世之间的《一圣》(Unam sanctam)之争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②圣路易的一生1214年出生于巴黎附近的普瓦西,当时其祖父腓力·奥古斯都(中世纪法国最卓越的国王之一)尚且在位,其父路易八世尚为太子。

在他出世三个月之后,腓力二世取得了在法国历史上具有转折点意义的“布汶大捷”。

1218年,其长兄腓力去世,圣路易成为王长孙。

1223年,腓力二世病故,圣路易成为王太子。

腓力二世未能封圣,但他的伟大业绩却成为圣路易的榜样。

1226年,路易八世在南征阿尔比异端的十字军归途中病故。

圣路易根据父王临终时的嘱托而加冕为法兰西国王,史称路易九世,由母后卡斯蒂尔的布朗什(即《约翰王》中的西班牙公主白兰绮)监国。

1230年,圣路易首次率领军事行动,讨伐叛逆的布列塔尼伯爵。

1234年,圣路易与普罗旺斯伯爵之女玛格丽特结婚。

玛格丽特共为圣路易生育了11个子女。

1247年,稽查政府官吏造成的冤案,补偿受害的臣民,为政府赎罪。

1248年,圣路易率领第七次十字军出征,总兵力约2.5万人。

王后玛格丽特与三位御弟一同出征,太后布朗什监国。

1249年,十字军离开塞浦路斯登陆埃及,攻克达米埃塔城。

次年,在痢疾和断粮的双重困境中,全军被俘。

在被囚一个月之后,依靠王后玛格丽特筹措的巨额赎金而获释。

随后圣路易退至阿克,坚守圣地4年。

1253年,圣路易获悉太后布朗什病逝,被迫于1254年返国。

文化地理学知识点

文化地理学知识点

文化地理学知识点文化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与人类文化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传播、形成和演变的影响,探讨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及其背后的地理原因。

以下是文化地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文化区位理论:文化地理学认为,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文化区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这种独特性可以通过区位理论来解释。

区位理论认为,地理环境的差异会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从而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区。

2. 文化景观分析:文化地理学强调文化景观的重要性,通过对不同地域的文化景观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地理环境与人类文化之间的关系。

文化景观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3. 文化地域分类:文化地理学根据地理环境和文化特征的不同,将世界划分为不同的文化地域类型,如农业文化区、工业文化区、商贸文化区等。

这种分类有助于人们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发展规律和特点。

4. 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地理学强调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为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遗产的地理环境背景和价值。

5. 文化多样性:文化地理学关注不同地域的文化多样性,认为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文化多样性是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的体现,也是地理环境与人类文化互动的产物。

通过对上述知识点的了解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掌握文化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环境与人类文化之间的关系,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文化地理学知识将为我们解读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精讲 第14讲 人口迁移(含解析)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精讲 第14讲 人口迁移(含解析)

课时作业(十四)[第14讲人口迁移]一、选择题图K14-1是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情况,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①国外人口迁入美国,②美国人口迁往国外,③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④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

读图,完成1~2题。

图K14-11.以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的人口迁移是()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2.若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现象造成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呈正增长态势,则以下数量关系式表达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②C.③<④D.③>④图K14-2为上海市浦东新区某时期流动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图K14-23.下列关于浦东新区流动人口变化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老城区周边区域流动人口急剧减少B.南部区域流动人口呈减少趋势C.最北端流动人口呈增加趋势D.流动人口增多区域比减少区域范围大4.推动浦东新区流动人口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环境因素B.交通因素C.经济因素D.政策因素图K14-3为我国某特大城市近几年来平均人口迁移状况,迁入人口多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

据此回答5~6题。

图K14-35.下列有关人口迁移对该城市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扩大了该城市的环境人口容量B.加速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C.促进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D.加快该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6.该城市郊区目前急需加强和完善的工作不包括()A.治安管理B.医疗、文化教育服务C.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D.环境保护2013年2月18日,新加坡政府在年度财政预算案中宣布将调高外籍劳工税务。

据此完成7~8题。

7.新加坡存在大量外籍劳工的原因可能是()A.国内稳定的政治环境B.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存在用工短缺问题C.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劳动力需求量大D.产业结构以劳动力指向型产业为主8.新加坡政府调整外籍劳工税务会严重影响该国的()A.船舶制造业B.石油化工业C.市政工程建设业D.芯片研发业图K14-4为甲、乙、丙、丁四地人口变化统计图(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

第十四讲 欧洲文学的发展历程

第十四讲 欧洲文学的发展历程

弗洛伊德:“冲突在于节制与诱惑之间, 在于最诚挚的温情与最无情的贪婪的情欲 之间。” 他还引用意大利作家安格罗孔蒂的话说: “这位夫人在庄严的宁静中微笑着;她的 征服的本能、邪恶的本能、女性的种种遗 传、诱惑和俘获其他人的意志、欺骗的魅 力、隐藏着残酷目的的仁慈——所有这些 依次隐现于微笑的面纱后面,埋藏在她的 微笑的诗中,……好的和坏的、残忍的和 同情的、优秀的和奸诈的,她笑着……”
欧洲

欧洲(Europe)面积1016万平方公里,共 45个国家和地区。西临大西洋,北靠北冰 洋,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大 陆相望 ,东与亚洲大陆相连。地形以平原 为主,大部分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约7.28亿 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2.5%,是人口密度 最大的一个洲。

欧洲有45个国家和地区。在地理上习惯分 为南欧、西欧、中欧、北欧和东欧五个地 区。

希腊神话想像丰富,形象优美,情节曲折 ,富含哲理,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 力。它对古代希腊的史诗、悲剧、喜剧、 绘画、雕刻等各种文艺样式,对后代的罗 马文学以及文艺复兴时期以后各个历史时 期的欧美文学,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
潘多拉的盒子

潘多拉是古希腊的一位公主,诸神因妒忌 她的美貌,送给她一个神秘的盒子,叮嘱 她千万别打开那个盒子。然而,有一天, 潘多拉终于抵制不住好奇心的诱惑,打开 了盒盖,于是,盒内的疾病、痛苦、疯狂 等不幸趁机飞出来,传播到了人间。幸亏 一位心地善良的天神及时叫她关闭盒子, 才留住了承受痛苦的良药:希望。

英雄传说有神话化了的历史事件,如关于 特洛伊战争的传说,但主要的是讲述远古 时代人与自然斗争的故事。英雄传说中的 主人公大都是神和人结合所生的后代,具 有超人的力量。

第14讲 古代亚非、欧洲文明

第14讲 古代亚非、欧洲文明

历史 发展
兴起 约从公元前 3500 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统一
约公元前 24 世纪,实现了初步统一。
强盛
在汉谟拉比统治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公元前 18 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
统一
古巴
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比伦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
(2018·青岛)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 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 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 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C )
比伦 王国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 统治
和完整的法典。
影响 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汉谟拉 地位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比法典》 目的 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维护奴隶制的等级制度。
①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
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②奴隶制度在
雅典的 表现
希腊
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公民大会
民主
城邦
是最高权力机构。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
政治
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
局限
政治权利。
兴起
公元前 4 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
公元前 334 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攻占地中

路线 海的东岸,攻入埃及,公元前 331 年,进入两河流域,灭
发展

文化地理1-02

文化地理1-02

二、新文化地理学
1、近、现代文化地理学的发展 1)文化地理区的初步研究;
拉采尔《北美的都市与文化地理学的创建和发展;
索尔是现代文化地理学的倡导者,斯宾塞 的《文化地理学导论》著作为该时期的代表。
2、新文化地理学的出现
杰克森认为:文化地理学不能只关注 “文化本身”,还应关注“文化政治”,即关 注政治事件产生的直接的前因后果。 新文化地理学用一种新的方式理解地理学 的文化进展。注重空间研究,试图说明空间与 地方是如何成为一种核心力量。科斯科罗夫 (1983)提出精英群体对空间和文化的权力、 支配、控制问题。
你同意吗?

个人风格 公民行动团体
到形成
制度 政治理论与实践
——文化生态学也叫政治生态学 已有
院外集团 参政政党
德国绿党——已赢得议会席位抗议捕鲸、核潜艇、 人权

文化生态学的社会组织与空间组织:
经济地理学——几何空间布局
人本主义社会地理学——人地相互关系组织 变 量 之 间 相 互 作 用
侧重点
与汉族相比,畲族有哪些文化优 势?
畲族文化与汉族一样悠久 “天人合一”的理念 —— 生活在山区 居民适合环境——吊脚土木建筑 业态适合环境——森林保育山地产业 民俗适合环境——衣食体艺 社会适合环境——男女平等 要保育畲族文化从哪些方面考虑?
如何保育畲族文化—— 畲族文化会遇到哪些冲击? 畲族文化已遭受哪些破坏? 有哪些畲族文化值得保育? 保育畲族文化的对策如何?
2、与人文地理学的区别和联系 1)文化地理学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分析 人文事象及空间格局。如环境决定论、文 化传播理论、文化生态学理论等。 2)人文地理学以经济地理学为主干,采用衡 量效率的指标和方法分析经济空间格局, 以及人类活动的空间格局。 3)文化地理学以多元文化论为理论基石。强 调人文事象的文化差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个民族,除回族外,都有自
己的语言和方言,分别是:壮 语、汉语、瑶语、苗语等,在
各民族使用的方言中,粤语流
行最广,使用的人口约占总人 数的1/3。
2013-12-10
2013-12-10
歌圩
• 歌圩,原始广西壮乡人们在特定的时间、地点里举行 的节日性聚会唱歌活动形式。在壮语中,“歌圩”有不同 的称谓。桂南崇左、宁明县一带叫“窝坡”,意即“出到 坡地上去相会”,或叫“歌坡”,意即“坡场上会歌”; 靖西古时称“窝岩”,意即“出岩洞相会”;桂东南来宾、 横县一带叫“圩逢”,意为“欢乐的圩日”。 • 歌圩,在汉文古籍中,有称之为“浪花歌”或“跳月 圩”。 “每场聚集人众不下千人”,“唱和竟日”,人
们争先恐后,从四面八方云集,人山人海胜过圩场,故称
之为“歌圩”。
2013-12-10
刘三姐山歌
• 柳州是传说中壮族歌手刘三姐的故乡,“三姐山歌千
千万,五湖四海装不完”。外地歌手常来赛歌学歌,因而 使柳州成为附近各族歌手和广大群众演唱山歌的活动中心。 柳州山歌世代相传,如今,立鱼峰下,小龙潭边,新老歌 手在这里“以歌会友”,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成为柳 州市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之一。
2013-12-10
广府文化 之旅游景点篇
2013-12-10
2013-12-10
陈家祠
• 陈家祠于光绪十二年(1894年)建成,是当时广东省 72县陈姓人合资兴建的合族祠堂,为本族各地读书人 来广州参加科举考试时提供住处。 • 陈家祠为三进式庭院,由九堂六院大小19座建筑组成。 它的建筑装饰集中体现了广东民间装饰艺术的精华, 技艺巧夺天工,十分有名。 • 以“古祠留芳”之名入选“新世纪羊城八景”,成为 岭南地区最具文化艺术特色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 点。
海上通道的省区,是中国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是华南 通向西南的枢纽,是全国唯一的具有沿海、沿江、沿边优
势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2013-12-10
2、人文地理
2013-12-10
3、民族风情
• 广西境内居住着壮、汉、瑶、 苗、侗、仫佬、毛难、回、水 等12个世居民族,另外还有25 个少数民族成分。自治区内的
2013-12-10
白云山
• 白云山为南粤名山,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它位于广州 市东北向,属我国南方五岭大庾岭支脉的九连山山脉末段,白云 山聚拢着三十多个山峰,山体相当宽阔,总面积20.98平方公里, 最高峰摩星岭,海拔382米。每当霏雨绵绵,云雾缭绕于黛山葱 绿间,半壁皆素,故名白云山。 白云山不仅成为市民休闲健身 的好去处,更重要的是成为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天然大氧吧”, 被美喻为广州“市肺”。
外进行着经济、文化交流、融合,即使在明清两朝实行 “海禁”期间,也依然照常维持对外交往。一个开放式的 社会,为文化上的兼收并蓄提供了有利条件。
2013-12-10
2、勇于开拓
• 岭南文化具有开拓精神。岭南的外来移民几乎超过本地 居民,而作为移民在新的地方谋生,必须具备进取精神, 才能站稳脚跟、获得发展。 从唐末开始,由于战乱、对外贸易和耕地不足,岭南先
民冒险犯难,陆续前往东南亚、澳洲和南北美洲等地,参
与当地建设与发展,成绩显著,并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明 显的贡献。
2013-12-10
3、大胆革新 •
岭南文化很显著的优点是提倡改革、重视创新,思想束 缚较少;同时长期与海外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容易接触 新事物,吸收新思潮。
4、讲求实用 •
岭南文化很注意讲求实用。在岭南社会,看重利益,注 意实效,成为普遍的观点,这有助于岭南社会的繁荣。
2013-12-10
4、旅游文化
• 峰林、岩洞
• 广西的峰林是发育完美 的热带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 平地拔起,气势超群,造形 奇特。形态最典型、风景最 秀美的是桂林、阳朔一带的 石灰岩峰林,曾被明代旅行 家徐霞客誉为“碧莲玉笋世
2013-12-10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 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坐落在广州市区中山四路,是一所革命 纪念馆。农讲所是在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 1--1927)中国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开办的。19 24年1月毛泽东同志出席了孙中山先生在广州主持召开的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促进了工农运动的迅速发展。 农讲所是中国共产党倡议建立的。
市„„婚礼进行得庄重而有趣。
2013-12-10
送亲队伍送新人入 洞房
2
3
2013-12-10
岭南文化的总体特征
2013-12-10
1、兼收并蓄
• 岭南文化对各种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先秦 时,岭南的土著文化尚未定型,对外来先进文化没有力量
进行抗拒、排斥。从秦汉开始,两千多年来,岭南一直对
2013-12-10
梅州市旧称嘉应州,客家人聚居之地。素有“华侨之乡、 足球之乡”美誉。惠州则是客家人的延伸,但更多的还是 受广府人的影响。东莞原先属于惠阳,一部分说客家话, 一部分说广府。深圳也是以说客家话为主。粤西包括雷州 半岛、湛江等地方都说广府话。粤北的韶关基本上为客家 人,以五岭为界,岭北、岭南都是客家人的地方。
2013-12-10
二、八桂文化(桂)
2013-12-10
二、八桂文化(桂)
2013-12-10
1、地理位置、简介
• 简介:广西全称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全自治区 聚居壮、汉、瑶、苗、侗、毛南、回、京、彝、水等民族。 首府南宁是东盟十国和中国团结合作的聚会地点,素有绿
城之美称。广西是中国与东盟之间唯一既有陆地接壤又有
海外同乡方面,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热心桑梓,慷慨解囊
兴办了许多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在各校设立教育基 金... • 未来......... 客家地区未来的教育将是一个崭新的时代,随 着客家地区的经济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
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也逐年增多...
2013-12-10

客家是中华民族汉族同胞中一部分,在历史发展中由于 独特经历,在不断迁徙过程中与周围自然与人文环境不断 抗争融合过程中,塑造出具有独特文化特征的民族系统。
2013-12-10
广州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 位于广州市东南20公里的黄埔长洲岛。国共第一次 合作时期,为培养军事干部,曾在广州东郊的黄埔 长洲岛上建立一座军校,史称“黄埔军校”。 • 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 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革命军事干部。 至1927年蒋 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前,军校一至四期的毕业 生共4981名。以军校学生为主组成的革命军,参加 了统一广东的战役与北伐战争。
2013-12-10
众多南迁客
岭南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历代都有众多士民或因避难、
或被贬谪、或因职官任免等原因,由内地南下。他们的到 来为岭南地区的发展融入了新的血液。 乱世避难 中国历史上每当政权更迭时,中原等地成为主要战场,
使得大批士民向边境地区迁徙,其中不少人南下,他们给
岭南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学问知识,从而促进岭 南经济文化的发展。
潮汕功夫茶即潮汕茶道,是我国古老的茶文化之一。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
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
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 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
2013-12-10
• 外来官员

• 太平盛世的移民
• 岭南有独特的景色和丰 外来官员分两类,一 富的特产,广州一向是中 是正常的职务调动,有朝 国对外交往的重要港口, 廷任命来岭南;一是清朝 因此在太平盛世也有大批 前出现的“谪宦”。外来 移民前来岭南:商贾前来 官员大多能廉洁自律在岭 贸易,硕儒前来讲学(如 南励精图治、发展经济及 南宋的朱熹),文人雅士 文教事业等,他们的努力 前来游览(如北宋的苏 使得岭南文化有较大发展。 轼),还有各行各业者前 如唐时的韩愈,曾两次被 来谋生,极大的促进了岭 贬岭南,当地人们为纪念 南经济、文化、教育事业 韩愈的政绩在其所治城内 的发展,同时他们把各地 兴建“韩文公庙”、“韩 文化传入岭南,这些都丰 文公祠”等。 富、发展了岭南文化。
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 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侨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
保持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2013-12-10
2013-12-10
2013-12-10
• 历史.......“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放条鲤 嬷肚里做学堂。做个学堂四四方,兜(拿)张凳子写文 章……” 一首童谣唱出了一首童谣唱出了客家人的崇文尚
学,唱出了对教育的重视...
2013-12-10

现在.........客家地区近年来对教育的投入也逐年加大,
★第三类广东人是客家人。他们是比广府人、潮汕人较迟南迁的汉人,经由江西、
福建来。潮州人和客家人生存的环境不同,文化也就不同。一般而言,客家人重文,潮 汕人重商。
★广东人和广东化除此三大部分之外,其余都是围绕此延伸而来的,
于是形成了一些亚文化体系。
2013-12-10
2013-12-10
潮汕功夫茶介绍
• 其各种民间文化中,无不刻上客家的印记,从服饰、饮食、
婚嫁等方面,形成了独有的民俗风
2013-12-10
服饰
• 客家服饰讲究朴素实用,宽敞简便。普遍喜穿素色,尤以 蓝、黑、白色最为流行。农村女子普遍系着的一种围裙 “掩腹”,其实可以掩胸,下摆宽及两侧,上端缝花刺绣, 另加“颈链”、“腰链”和“牙牌”、“手镯”等服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