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新闻两则》
《新闻两则》课件1
4、主体: 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经过,并指出我军渡江
胜利的重要意义。 一层:写中路军渡江情况。 二层: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 三层: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 找出主体中的议论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 (“此种情况”指代什么?) 答:揭露了敌军溃败的原因,突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 大长了我军士气,灭掉了敌人的威风。
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8 条21款,限蒋介石20日前表态。20日南京国 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 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 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
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
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 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21日清 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
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 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 民解放军的战绩?
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 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 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 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 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本文语言方面的特点 :
(1)准确: 如“1000余华里”、“24小时内”、“至发电时止”、 “余部”等。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3单元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3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1课《消息二则》
1.文学常识
《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
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 jìng)阻遏(è)荻(dí)港
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
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
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汇总+词语解释+单元测试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汇总+词语解释+单元测试
第1课《消息二则》
1.文学常识
《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
芜(wú)湖击溃(kuì)
督(dū)战绥靖(suí jìng)
阻遏(è)荻(dí)港
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
要塞(sài)杜聿(yù)明
锐不可当(dāng)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
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篇一
授课日期:年月日总课时:
第1课、《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4、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学习准备:
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走进新闻。
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或者出现了一个有意义的新事物,如果我们要尽快地把它告诉尽可能多的人,可以采用怎样的办法呢?
(报纸上、电视上或者广播里发布消息。)是啊,在现代社会里,新闻在传播信息方面起着巨大作用。“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消息(新闻)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四条。一是事实说话。正如陆定一同志所说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二是迅速及时。迅速,是指它能很快地向读者(或听众、观众)传播;及时,是指快而得当,适合需要。三是高潮在前。写消息时,通常把最主要、最新鲜、人们最关心的事实写在前面,把比较次要的内容写在后面,形成所谓“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四是简明扼要。简明,就是既简洁又明白;扼要,就是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主要之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课文,就充分体现了上述特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最新审核】2020年部编版语文七下第1课《新闻两则》ppt课件1 - 副本
3.文体知识
(1)新闻的特点: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 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 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①让事实说话, 内容真实准确。
②报道迅速及时。
③简明扼要。
3.文体知识
时间
地点
人物
(2)新闻六要素
(也就是记叙六要素)
事件发 生的原因
经过
结果
3.文体知识 (3)新闻的结构 标题 主标、引标、副标
②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 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 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 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 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③构思特点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 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勾连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
(1)找出该消息的电电头头:、新导华语社、长主江体前线。22日2时电
(2)对应课文内(1容)导,语你:能第说①出句这话是;写哪一路军的 战斗情况吗?
(决4)地人执民行解毛放(2主军主)席正中体朱以路:总自②司军己③令英。④的雄⑤命式句令的。战高斗度,赞坚
(哪3)些文词扬 的中语人革哪描民命些述解英词人放雄语军主民描“义解打精述放过神A国军.长。摧民的江枯党英去拉反勇,朽动解、善派放毫战全防无?中斗线国崩”溃?
1、新闻两则课件
3、找出本文的标题、电头及其作 用、导语、主体,给主体部分分层, 找出主体中的议论句子并说说它的作 用。
标题: 简洁、概括 。其中 “百万”、 “横渡” 二词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
然纸上。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 的力量和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 时电”
电头的作用:交代了通讯社名称、 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表明材料真实, 报道及时。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为什么不 宜改为“东起江阴,西至九江”?
这样才与主体部分介绍西、东两 路大军渡江情况的顺序相吻合。
主体: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经过,并 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要意义。
一层:写中路军渡江情况。
二层: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 三层: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4、 找出主体中的议论句子,并说说它 的作用?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数多
课 文
导语:(第1、2两句)渡江概况
(从四个方
战线长 攻势猛
结 构
面概括)
战况好
中路军:中路军首战告捷
主体(:剩余部分) 西路军:西路军所向无敌
东路军:东路军战绩辉煌(重点)
两则新闻的主题
两则新闻所报道的渡江战役,都 是正义战争的胜利,都是中国人民解 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 胜利。
2.及时性。报道迅速及时。
3.简洁性。简明扼要。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第1课《消息二则》
1.文学常识
《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
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jìng)阻遏(è)荻(dí)港
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
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第1课 《新闻两则》课件(42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 无事。
新闻的有关知识:
一、新闻的特点:
•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 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 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 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 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
《消息两则》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长江,是激发历代文 人灵感的源泉,更是千古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战场。想当年,诸葛 羽扇纶巾,周郎火烧赤壁。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千八百年之 后,一场激烈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战役在这千里长江上拉开了雄 壮的大幕。毛主席下令: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大江之上涛走 云飞,百万雄师蓄势待发。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搏杀,这是中国 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渡江战役。万船齐发,气势如虹,千里江防,全 线崩溃。向全国进军的号角就此吹响,一个国家的黎明即将到来!
3.时代背景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 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 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 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 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 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 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 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 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 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第1课新闻两则
第1课新闻两则
3.走进文本 (1)指出该新闻的导语和主体部分。 答案:开头第一句“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 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是导语,以下是 主体部分。
第1课新闻两则
(2)请找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①时间:
②地点:
③人物:
④起因:
⑤经过:
⑥结果: 答案:①1948年11月4日下午;②南阳;③中原我军;④困守南阳 的敌军被迫弃城南逃;⑤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 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⑥ 河南基本解放。
第1课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布局谋篇 (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答案: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 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两路合写在前 ,东路单写在后。
第1课新闻两则
(2)作者在写作中是怎样把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紧密衔接在一 起的?阅读课文,填写下表。
第1课新闻两则
3.文体知识 (1)概念:新闻,又称消息。狭义的新闻单指消息,广义的新 闻指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和简明性。 (3)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4)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 结果。 (5)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第一课新闻两则《百万雄师过大江》(共50张PPT)
②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 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 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 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同的表达效果。)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
长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安安庆庆 九江
九江
芜湖 芜湖
江阴 江阴
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 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南阳的解放,是南线我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 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 最好时机。其次,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 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新闻语言具有真实、准确、及时的特 点,请你从课文中找出能体现这三大特点 的句子。
真实性: 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 阌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 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 解放。 在去年下半年的一个极短时间内,我 们在这一区域曾经过早地执行分配土地的 政策,犯了一些策略上的“左”的错误 。
《新闻两则》课文及教案
《新闻两则》课文原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划分全国为若干“绥靖区”,在区的中心城市设“绥靖公署”,负责指挥国民党军队进攻人民军队。绥靖,安抚,平定。,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最近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两星期前已放弃开封,现又放弃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阌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编者注:河南全省共有一百一十一座城市,我已占一一座,敌仅余十座)。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进军以来,一年多时间内,除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以外,最大的成绩,就是在大别山区(鄂豫区)、皖西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江汉区、江淮区(即皖东一带)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并极大地
第1课《消息两则》(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战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 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 是汤恩伯到芜湖督战的那一天,东面防线 又被我军突破了。
以上句子蕴含的感情色彩是:
A、嘲讽。 C、斥责。
B、批评。 D、抨击。
填空题
…… 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 战中,我已( 歼灭 )及( 击溃 ) 一切抵抗之敌,( 占领 )扬中、镇江 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控制 )江阴要 塞。( 封锁 )长江。我军前锋,业 已(切断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词语赏析
数量 之多
气势 之大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 是实数,还是虚数?
西路军 35万
中路军 30万
东路军 35万
100万
人数的确切,更体 现了报道的真实、 准确、严密
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从一千余华里 的战线上,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西起九江 (不含),东至江阴,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 江区域
开头括号里的内容可否删去?有何作用?
交代通讯社(或报社)名称、发 电地点和时间,有时还写出记者 的姓名,电头表示消息来源可靠、 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电头”
•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
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问
题
讨 论
•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 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并说说它的表 达效果。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消息二则》知识点复习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第1课《消息二则》
1。文学常识
《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
芜(wú)湖击溃(kuì)督(dū)战绥靖(suí jìng)阻遏(è)荻(dí)港
摧枯拉朽(xiǔ)歼(jiān)灭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
1
新闻两则教案_新闻两则阅读答案
新闻两则教案_新闻两则阅读答案
课文《新闻两则》出自八年级上册语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1、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
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orG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
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新闻两则》
1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难点: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自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学习第一则新闻。
导入
你喜欢读报吗?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可以表现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新闻的知识
什么是新闻?
1/ 2
新闻指的是“新近发生的事情”。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狭义的新闻也叫消息。【补充说明:凡是开头冠以“新华社电”“本报讯”“本报记者报道”字样(电头)的文字,不论长短,都是新闻。有的报道很简短,不加“电头”,也是新闻。新闻在报纸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一天的报纸可以没有其他文体,但如果没有新闻,就不成其为报纸了。】
2.新闻的特征
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报道迅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