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和社会上册第一单元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电子教材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电子教材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电子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电子教材科书是一本十分优秀的教材,是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该教材主要分为以下几章:第一章:新时代的启示本章主要介绍了人类的文明起源、我国的古代文明以及现代化过程中我国的变化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世界上的各种文明,掌握时代变迁和文明演化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大地的变化本章主要讲述了地球的构造、运动、变化以及地球对人类的影响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以及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

第三章: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本章主要介绍了人类的演化历程、文化起源以及人类如何适应环境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人类是如何逐渐进化成今天的模样的。

第四章:人类社会的演变本章主要讲述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发展、变革以及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形态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不断变革的原因和意义,以及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形态。

第五章:中国的古代文明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丰富内涵、特点以及它对世界文明的影响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

第六章:中国古代人类社会的演变本章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特点以及社会制度的变迁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

第七章: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化的成就、特点以及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底蕴。

总的来说,这本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配合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了解历史和社会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 元

CONTENCT

• 单元概述 • 古代文明 •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 • 近代世界的发展 • 单元总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单元概述
单元目标
02
01
03
掌握基本的历史与社会知识。 培养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现象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单元内容概览
第一章:中国历史概 述
建筑艺术如罗马斗兽场、道路 和桥梁等工程成就,以及拉丁 语和罗马法律等文化传承。
03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
中世纪欧洲
01
02
03
经济基础
中世纪欧洲经济以农业为 主导,封建领主控制大量 土地,农民依附于领主, 进行农业生产。
政治格局
中世纪欧洲形成多个国家, 各国间政治纷争不断,同 时教会势力强大,对政治、 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阶级政权。
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02
在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制
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资产阶级改革的影响
03
资产阶级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促进了
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05
单元总结
本单元的主要观点和概念
1. 古代文明的发展
本单元介绍了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和 古罗马的发展历程,以及这些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
欧洲各国为了获取海外资源和市 场,纷纷进行殖民扩张,争夺殖
民地。
殖民扩张的影响
殖民扩张给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 难,同时也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反殖民斗争的兴起
随着殖民地人民的觉醒,他们开始 进行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争取民 族独立。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地图的语言(共66张PPT)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地图的语言(共66张PPT)

比例尺的大小 1、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0000
小范围地区如平面图、旅游图
2、中比例尺地图: 1:100000﹥比例尺﹥1:1000000 3、小比例尺地图: 比例尺≦1:1000000
大范围地区如世界政区图、国家政区图等 思考:我们学校校园的平面图宜采用大比例尺还是小比例 尺?为什么?


西 西
b
南 南
东 南 小月家 东

邮局

(5)河流的流向? 自南向北 (6)该地常年盛行什么风? 西南风 (7)上图还缺哪些地图的语言? 还缺图例和比例尺。
(1)上图是用什么方法确定方向的? 指向标定向法。
(最常用)
一般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N
方向 指向标定向法
经纬网定向法 (最精确)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向东西方向 地 图 的 语 言
比例尺越小, 分母越
1.在图幅相同情况下,下列比例尺所表示的范围最小( A ) 内容最简单( ) D A.1:30000 B.1:200000 C.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 0 200千米 实地距离6千米 D.
2.下列图幅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小的( A ) A.世界政区图 B.中国政区图 C.浙江地图 D.舟山地图 3..河面较宽的是(
则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
5厘米 )
3、学校操场百米跑道在地图上只有0.5厘米,请问此图的比
比例尺的大小
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
小 ,反之比例尺越


1
400 0000
1
8000 0000
1、下列比例尺中,最小的是( C ) A、1:20000 B、1:100000 C、三千万分之一 D、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千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教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教案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本节课主要通过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三个方面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我的家在哪里”的含义。
在板书设计中,将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使板书更具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可以插入家乡的地图、图片等元素,使得板书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同时,板书设计将注重色彩的运用,使板书更具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本节课的作业将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布置适量的作业,以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具体作业内容如下:
3.行为习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意识薄弱等问题。对于课程学习,这一现象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的达成。
4.对课程学习的影响:基于以上分析,学生们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都具备一定的基础,这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是有利的。然而,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关注那些对家乡了解较少、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以确保他们也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针对学生们在行为习惯方面的不足,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地理位置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4、生产生活状况: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木棒;(生产工具)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5、社会组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二、原始农业的进展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进展;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比较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异同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

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进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考点一、我国境内的古人类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2.元谋人概况(1)生活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2)发现地点:云南元谋。

(3)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

3.蓝田人概况(1)生活时间:距今约160万年。

(2)发现地点:陕西蓝田。

4.郧(yún)县人概况(1)生活时间:距今约100万年。

(2)发现地点:湖北郧阳。

5.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生活状况: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

考点二、北京人6.北京人概况(1)生活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2)生活状况:会使用火,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

(3)历史地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4)意义: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考点三、山顶洞人7.山顶洞人概况(1)生活时间:距今约3万年。

(2)发现地点: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3)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也开始制作骨器,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

有爱美意识,也有埋葬死者的行为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考点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1.农业的起源: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

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

2.定居生活: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促进了人类的定居生活。

人们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

3.影响: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考点二、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4.河姆渡人概况(1)时间:距今约7000年。

(2)地点:位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浙江余姚(yáo)河姆(mǔ)渡遗址。

(3)生产概况①农作物为水稻,稻作农业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②骨耜(sì)作为一种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得到广泛使用:③住干栏式建筑,会挖水井,其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之一。

第1单元小结 课件-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第1单元小结  课件-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小结
【知识网络】 ①元谋人 ②半坡人 ③河姆渡人 ④华夏族 ⑤禅让 ⑥大禹
【易错分析】 易错点 1:元谋人与北京人的比较 易错解读:元谋人和北京人都能够制作工具,会使用火。北京人制作石器 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打制石器。北京人还会保存火种。 典型例题: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C.北京人生活于旧石器时代 D.元谋人学会用火并会保存火种 答案:D
【接触二】发掘北京人的遗迹 在北京人洞穴里的灰烬中,发现许多被烧过的石头、骨头和朴树籽,
还有一块紫荆木炭。 (3)在北京人的遗址上,你发现了哪些遗迹?反映了什么?这对人类的生存 和进化有什么作用? 答:灰烬、烧石和烧骨等。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并长时间保存火 种。火的使用改善了远古人类的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 碑。
京人实现了定居生活 ④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穿越古今,与我们的祖先——北京人零接触。 【接触一】融入北京人的生活
(1)由图一来看,北京人采用什么方法制作工具?请举出北京人制作的两种 类型的工具。你认为北京人会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工具? 答:采用打制方法,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用石块、兽骨和鹿 角等材料制作工具。 (2)结合图二、图三,请你描述一下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答: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采集植物果实、猎取动物等劳动。
易错点 2:原始居民的居所及定居的原因
易错解读:(1)北京人、山顶洞人居住在山洞里。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在半地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4)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4)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青田的龙津路上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小明和小红结伴去玩,走在街上小红问小明,按功能,龙津路应该属于()A.生活小区B.风景旅游区C.商业区D.工业区【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地图类型的区别。

【详解】城市功能区可分为商业区,行政区,教育区,工业区,居住区,高新技术区,绿化区等。

青田的龙津路上店铺林立,人来人往,按功能划分属于商业区。

故答案为:C。

二、非选择题92.读聚落素描图,回答问题。

(1)甲图表示________聚落,居民主要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畜牧业等;乙图表示________聚落,这种聚落类型房屋建筑特点是建筑物________而密集。

(2)甲图和乙图在景观上的区别有哪些?【答案】(1)乡村;种植业;林业;渔业;城市;高(2)甲图房屋低矮,分散;乙图高楼林业,密集。

【解析】【分析】整体分析:该题以读聚落素描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乡村和城市聚落的建筑物特点,乡村和城市聚落的不同点,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甲图表示乡村聚落,居民主要从事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等;乙图表示城市聚落,这种聚落类型房屋建筑特点是建筑物高而密集。

(2)甲图和乙图在景观上的区别:甲图房屋低矮,分散;乙图高楼林业,密集。

93.分类:①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们分别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产活动.②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________业、________业等工作.【答案】耕作;放牧;捕鱼;伐木;工;服务【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如从事工业、服务业等生产活动,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74)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74)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没有了七色的彩虹,哪来的蝶恋花香;没有了枝繁叶茂,哪来的莺歌燕舞;没有了花蕊吐艳,哪来的蜂蝶嗡嗡。

”这一诗句告诉我们()A.要关爱大自然,保护生物的多样性B.大自然是美丽多彩的C.大自然是由花、鸟构成的D.没有大自然就没有人类自己【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这句话强调了正是由于生命的多样性,才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因此我们要关爱自然,保护生命的多样性,选项A 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应入选。

选项B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选项C说法片面。

考点:生命的多样性42.下列不属于社区服务的主要功能的是( )A.义务教育B.便民利民C.社会保障D.卫生保健【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务教育不是社区服务的功能,义务教育是国家功能,故A项符合题意。

便民利民、社会保障和卫生保健是社区服务的主要功能。

故排除BCD项。

故选A。

43.教室里有四幅图幅大小一样的地图,按比例尺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①世界地图②浙江地图③中国地图④台州地图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④②③①【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图上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

根据地图的用途,所表示地区范围的大小、图幅的大小和表示内容的详略等不同情况,制图选用的比例尺有大有小。

在同样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

四幅地图的实际范围从大到小排列是:①世界地图>③中国地图>②浙江地图>④杭州地图,因此图幅大小一样的情况下,四幅地图的比例尺由大到小排序是:④杭州地图>②浙江地图>③中国地图>①世界地图。

读下图社区平面图,回答以下各题。

44.要判断图中方向,我们应该用A.一般定向法B.指向标定向法C.经纬网定向法D.指南针定向法45.根据选择的正确定向法,初中在医院的A.西北方B.正南方C.正西方D.东北方46.从图中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社区功能是A.政治功能、文化功能B.经济功能、文化功能C.管理功能、文化功能D.管理功能、经济功能【答案】44.B45.D46.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地图三要素,试题难度一般。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对现在的事情能够起到参考的作用。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含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比例尺1:10000000或1/10000000或一千分之一文字式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线段式比例尺 100千米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则比例尺愈小。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细的关系在相同图幅情况小,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大;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大,反映的内容愈简单,则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小。

方向方向的三种表示指向标定方向N 经纬网定方向(地理坐标)300N00 (赤道)300S300W 00 300E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NW ES图例和注记2、社区社区的概念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比较密切的交往。

这样一个社会生活的共同体,通常被称做社区。

社区的组成居委会、商店、医院、邮局、学校等社区的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社区的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社区类型围绕人的不同的社会活动形成的区域自然形成的社会生活区域以行政管理范围来确定的区域举例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小区、高科技园区、大学区等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街道、乡、镇、县、市等社区的差异社区的规模不等,有大有小;社区的特色各异,城乡差距显著;即使在同一城市内,也有不同特色的社区。

社区间的相互联系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

2024新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2024新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2024新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学目标】①知道我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时空观念)②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基本概况,知道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古人类活动。

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美丽传说?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都有很多传说,中国神话说女娲用水和黄泥创造了人;西方基督教说上帝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男人亚当和第一个女人夏娃。

果真如此吗?如果不是,那么人类究竟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呢?答案提示:古猿。

教师指导: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提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古猿经过漫长岁月的劳动、演变、进化发展成现代人。

那么在远古时期,我国境内又有哪些早期人类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我国早期远古人类的活动。

环节二:整体感知。

1、先导阅读:阅读教材子目录,找出我国境内的主要古人类遗址并根据教材信息进行分类。

答案提示:教师指导: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

而智人又可以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

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

环节三:新课教学。

(一)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1、教师指导:【唯物史观】观看视频小组讨论,古猿在走向人类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中哪一个是区分人和动物的重要标志?答案提示:劳动→四肢分化→直立行走→双手解放→制造工具;会制造并使用工具是区分人和动物的重要标志。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水平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 水平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水平测试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从地图的基本“语言”角度来看,右图缺少的是()A.方向B.比例尺C.图例和注记D.经纬网2.平面图式表示一个很小区域范围内的地理状况的地图。

平面图与地图既有差别又有共性,它们的共性都是()A.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B.有图例和注记、比例尺、方向三要素C.根据经纬线来判断方向的D.用直观图来表示地理事物3.在比例尺为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那么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应为()A.4500米B.45米C.450千米D.45千米4.下列图例中表示关隘的是()5.同学们正在军训,此时面朝正西方。

当教官喊:“向右转。

”这时同学们面朝()A.正东方B.正南方C.正西方D.正北方6.下列四幅图幅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A.舟山市行政区划图B.浙江省地形图C.中国政区图D.世界地形图7.兴普社区最近经常进行一些知识讲座,这体现了小区的()A.政治功能B.管理功能C.文化功能D.经济功能8.唐代长安城明确分为宫城、皇城、市及坊,这里的“市”是指()A.政治功能B.管理功能C.文化功能D.经济功能9.目前,全世界已有多少人居住在城市里()A.超过三分之一B.超过世界人口的一半C.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D.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10.爱斯基摩人住在北极地区,他们以肉为食,毛皮做衣物,这是()A.因为爱斯基摩人特别耐寒B.为了体现他们的生活特色C.是他们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D.因为他们喜欢与众不同11.下列属于人们常说的聚落的是()A.海边的小木屋B.王鹏家的别墅C.地震时难民的帐篷D.浙江省会杭州12.“中国灯饰之都——古镇镇”从功能角度划分属于()A.工业社区B.居住社区C.商业社区D.高科技园区13.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聚落就是村落B.聚落就是人们的集中居住地C.聚落的情况等影响着自然环境D.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差不多同时出现14.为了解决北方水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国家兴建了南水北调工程,优化了我国水资源时空配置,对我国北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史前时期的人类活动,包括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早期人类,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产生活方式。

以下是该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1. 元谋人:元谋人是中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170万年,生活在
云南省元谋县的长江流域。

他们会制作工具和使用火。

2. 北京人:北京人是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前的人类,生活在北京市周口
店龙骨山上的黄河流域。

他们的身体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征,但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以及使用天然火源。

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从事采集和狩猎活动。

3. 山顶洞人:山顶洞人是距今约3万年前的人类,与现代人的体貌特征基本一致。

他们能够人工取火,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进行采集、狩猎和捕鱼活动。

他们已经具有审美意识。

4. 原始农业生活:半坡和河姆渡居民都是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

他们都从事农业生产,过着定居生活,并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他们种植的农作物不同,房屋样式也因地理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5. 夏朝的建立与灭亡: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夏朝的统治者启继承父位
后,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夏朝因桀的残暴统治而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被商汤所灭。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可以了解中国史前时期的人类活动和早期国家的产生,为后续的历史学习打下基础。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整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整理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难点突破】1.我国古人类遗址分布特点?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多沿江、沿河分布(集中于黄河、长江流域。

)2.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什么?会制造并使用工具。

3.化石在历史研究中具有什么作用?①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依据②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4.北京人的进化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吻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保留了猿的特征)5.归纳中国新石器时代主要遗址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①分布范围广泛,多集中于长江、黄河流域;②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利于原始农业的发展。

6.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建造房屋样式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体现了人类怎样的智慧?①南北方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不同,南方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采取干栏式可通风防潮;防虫蛇猛兽;北方气候寒冷、干燥,半地穴式房屋有利于防寒保暖;②适应自然,因地制宜。

7.仰韶文化的重要特征?彩陶8.中华文明的特征?多元一体9.举例说明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具备了国家初始形态的历史依据。

良渚古城遗址和陶寺都城遗址都出现了宫殿等大型公共建筑。

同时根据遗址墓葬区的随葬品可知已产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

10.华夏民族形成有什么特点?是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形成。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1.分封制有何特点?①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天下共主。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层层分封。

③等级森严,臣属关系明确。

2.礼乐制度的作用?它是维护分封制的工具,体现了严格等级制度,有利于维护西周政治稳定。

3.分封制有何消极影响?地方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易形成割据势力,威胁中央。

4.夏、商、周三代的亡国之君分别是谁?他们的灭亡有何相似之处?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都是因统治者实施暴政而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一、我的家在哪里(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1)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线段式:例如,0 50 100千米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数字式:例如,1:5000000(2)比例尺大小对地图的影响: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大、小、详);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小、大、粗)。

注意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2、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还可确定其他四个方位)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按照指向标定方向。

(平移指向标)经纬网定向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来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说明。

(熟悉P6页图1-6常见图例)(二)在社区中生活:1、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2、社区的含义:社区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是构成社区的几大要素。

二、乡村和城市(一)乡村聚落:1、聚落的含义:聚落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2、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乡村人们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它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3、乡村聚落景观和生产活动差异的原因: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化环境等人文环境特点。

(如:云南傣族的竹楼,防潮通风作用;沙特民居墙厚、窗小,适应昼夜温差大的条件)(二)城市聚落:1、城市聚落: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行政管理中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作业课时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作业课时练习题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1.地图的语言非常丰富,但地图的基本“语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关于地图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图的正上方一定是正北方B.任何地图都可用一般定向法来确定方向C.经纬网是用来确定地理位置的,与方向无关D.有指向标的地图应该根据指向标来定向3.下列图例中表示铁路的是()A. B.C. D.4.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所指的方向通常为()A.东方B.南方C.西方D.北方5.早晨,当你面向太阳张开双臂时,你的左手指向的是()A.东方B.北方C. 南方D.西方6.下图中该中学校门的朝向是()A.北方B.东方C.西方D.南方7.下列比例尺中最小的是()A.1∶5 000B.五十万分之一C.1厘米代表10千米 D.8.下列关于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有()①根据比例尺,可以算出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②比例尺通常可用线段式、文字式和数字式表示③比例尺是表示实地距离比图上距离缩小的程度④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内容越详细A.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②9.下列四幅图幅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小的一幅是()A.世界政区图B.亚洲地形图C.浙江省政区图D.中国地形图10.杭州到海南岛的直线距离约为1 100千米,在某一地图上量得两地的直线距离是22厘米。

那么该地图的比例尺是()A.1∶5 000 000B.1∶500 000C.1∶2 000 000D.1∶200 00011.老人们到社区老年活动室参加娱乐活动,这体现了社区的()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管理功能12.如果你发现社区居民在社区内乱倒垃圾,污染了环境,你应该()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装作没看见,不闻不问②我们都是社区的一分子,应上前劝阻③搬到别的高档小区去④向社区居民倡议,号召大家文明生活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3.人们在一个社区中生活,会逐渐适应那里的环境,进而对所生活的社区产生喜爱和依恋的感情,这就是对社区的认同感。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重要内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重要内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重要内容总结
1.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过程。

- 原始社会是人类最早的社会形态,人们以狩猎、采集为生,社会关系简单。

- 奴隶社会是在奴隶制度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奴隶是主要生产力。

- 封建社会是在封建制度下形成的社会,封建地主剥削农民。

- 资本主义社会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形成的社会,资本家剥削工人。

2. 农业文明的兴起
- 农业文明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 农业文明的出现使人们从狩猎采集过渡到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提供了更为稳定丰富的食物供应。

- 农业文明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出现了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区分。

3. 文明交流与古代世界
- 文明交流促进了古代世界的发展和繁荣。

- 古代世界主要有四大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

- 不同文明古国之间进行了贸易和文化交流,推动了各自文明的发展。

4.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
- 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

-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革,从封建制度逐渐向分封制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推动了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繁荣。

5. 总结
-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农业文明的兴起、文明交流与古代世界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

-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和历史变革的重要意义。

历史七上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七上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1.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本考点主要讲述了
中国早期人类的发展历程,包括元谋人、北京人等重要考点。

其中,北京人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考点,需要掌握其发现时间、发现地点、体质特征、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2. 原始的农耕生活:本考点主要讲述了原始社会的农耕
生活,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等内容。

需要掌握两河流域的房屋样式、生产工具、主要农作物
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理解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
社会的影响。

3. 远古的传说:本考点主要讲述了远古时期的一些传说
和神话故事,包括炎帝、黄帝、尧、舜、禹等人物的事迹等
内容。

需要掌握这些传说和神话故事的基本内容、产生背景
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以上是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需要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加深理解和记忆,以便在考试
中取得好成绩。

同时,还需要通过练习和巩固,提高自己的
综合运用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的知识要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的知识要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的知识要点总结一、简述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主要围绕古代文明的发展展开,涉及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

该单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史前时期的基本概念和人类文明的起源,以及不同地区的早期文明的发展过程。

该单元的知识要点总结涵盖了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特征,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历史背景。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学生可以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脉络,增强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梳理这一单元的关键知识点。

1. 介绍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重要性和第一单元的主题七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是学生学习历史文化、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阶段。

这门课程不仅帮助学生了解过去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单元作为整个历史课程的开篇,其主题聚焦于“古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这一单元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探索早期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从石器时代到农业文明的兴起,再到早期城市的出现和国家的形成,都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这些历史时期的深入了解,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脉络,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课程的重要性。

同时这一单元的学习也将为学生后续深入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第一单元主题概述人类文明的起源:本单元首先介绍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包括石器时代、农业革命等关键时期。

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原始社会的形成,以及部落文化的出现,构成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初步基础。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强调人类对工具的使用与技术的革新是如何推动了文明发展的第一步。

古代文明的兴起:在这一部分,我们会学习到各个地区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包括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等文明古国的建立和发展历程。

了解这些古代文明的成就和特点,以及他们是如何塑造世界历史的。

此外该部分内容也会探讨贸易路线的开辟对于古代文明的影响和全球化初期的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27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建议
活动模式三:分组学习、体验合作、协作共进 “我的家在哪里” 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杜鹃 和王朋绘制的两张平面图,找出她们的差异,各小 组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观察得最仔细,找出的差异 最多。 “识别不同的社区” 就课本提供的《北京市地图》,分组讨论,看哪组 对北京首都的不同社区特点、商业区分布、文教区 、工业区、居民区的分布情况介绍得合理、准确。
h
2
教材分析二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结果性评价) (1)通过观察平面图,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 (2)利用平面图,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进
行地图上的简单计算
(3)理解区域差异联系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4)能够正确观察和阅读图表,形成从图表中获取
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5)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 (6)学会依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从图
教学建议
活动模式一:角色体验
探究一“从地图中获取信息” 体会扮演导游、三峡工程总设计师等
h
25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建议
活动模式二:比较、分析、归纳
“我的家在哪里” 将杜鹃、王朋绘制的平面图与课本给出的明阳小区 平面图进行比较,得出地图三要素。
“识别不同的社区”
从三种类型社区对比表入手,在比较中发现、分析 和归纳,让学生描述出来。
3、能够正确观察和阅读图表,形成从图表中获取信 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4、深入生活,形成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及实地动手
调查的能力。
h
13
学习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社区的类型及差异。 2、教学难点:社区间的相互联系。
h
14
关于社区
社区分类的方法: ★按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社区和法定社区。 ★按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区、
(讲述社区概念)
社区的功能
(从生活当中引出)
社区平面图表示方法
(讲述地图三要素)
我们社区的平面图
(对知识练习运用)
h
12
第二课 多种多样的社区
教学目标
1、从生活经验入手,感受生活中有多种类型的社 区,并识别一些常见类型的社区。
2、从现实生活出发,感受区域差异的存在,理解 区域差异联系的必然和必要。
2、学习难点:认识社区的工具——地图。
h
9
关于社区
社区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是100年前由德国 社会学家腾伊斯最早提出来的。1987年全国 人大通过了居委会组织法,里边有一条提到
居委会可以开展社区服务,自此以后,就在
全国推进社区工作,社区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社区是社会地域生活共同体,由一定数量和
质量的人口、一定的空间领域和环境状况、
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设施、共同的管理机构、
共同的行为规范和特色文化以及共同的社会
意识所构成。
h
10
关于社区
社区有以下几个要素: (1)人口。 (2)一定的地域,即生活空间。 (3)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 (4)一定的组织管理机构。 (5)社区意识。
h
11
教学流程
我们的家在哪里
(讲述区域变化)
我们的社区
区域
地图的分类、选择应用
教材结构分析
第一课 我的家在哪里
家的位置
生活社区 平面图 地图
(地理学)
周围环境 社区功能 (社会学)
地图是人们了解和展示生活空间的基本工具
1—1: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知道它们的 主要特点和功能。
1—2: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
1—6:根据具体条件和需要,选用适当的社会
《历史与社会》
七年级 上册
h
1
教材分析一
课标要求
1—1: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知道它们的 主要特点和功能。
1—2: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 1—3:尝试从不同种类的地图中获取所需要的
社会信息。
1—6:根据具体条件和需要,选用适当的社会 调查方法获取社会信息。
2—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是社会生活的空间, 知道现实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区域。
调查方法获取社会信息h 。
7
教学目标
1、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感受社区的生活, 体会社区的 功能。
2、通过观察平面图,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
3、能够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 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利用比例尺,计 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
h
8
学习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认识社区的工具——地图, 社区的概念及社区的功能。
3、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 合作学习的精神。
h
17
学习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根据现实需要,选择和使 用合适的地图。
2、学习难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 型的地图,从地图中获取所需信息以解决 实际问题。
h
18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中获取信息
情景创设
观察发现
分析解决
情景教学是以情景为中心,创设形象、 生动、真实、鲜明、可以感知的情景, 激发学生情感、推进学生思维。
h
28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建议
活动模式三:分组学习、体验合作、协作共进 “从地图中获取信息”
设计多次分组活动,而且一次比一次有所加深。
h
29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建议
探究一教学流程结构
故事导入 引发思考
分组讨论 寻求答案
合作学习 分析事例
设计实例 无限创想
h
30
学生评价
评价草案
方案一:学生自评表的填写
班级 姓名
h
36
h
23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建议
活动模式一:角色体验
“我的家在哪里”
(1)你是怎样绘制这张平面图的? (2)你绘制这张平面图采用了那些技巧和方法? (3)图上的符号分别代表了什么? (4)简单描述以下你所居住的社区的方位特点。
“往来于区域之间”
四个模仿对话,并将对话拓展或补充,发挥想象
h
24
教学流程设计
学生自评表 学生动态成绩曲线图 学生个性评语阶段性评价 学生课堂小论文、调查报告 课堂进行交流的材料及图片等 社会实践活动记录等文字记录汇编
h
34
评价建议
1、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2、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学生自评、小组学 习评议、学习测评、学生课堂行为记录表、学生阶段 性自我鉴定、学生档案袋等评价形式。
情景教学的特点是:以思为核心, 以情为纽带,以现实生活为源泉。
h
19
教学流程
h
20
教学建议一
课时安排(4—5 课时)
第一课 第二课 综合探究一
2 课时 1-2 课时 1 课时
h21教学建议二Fra bibliotek教学环节
显性环节:引入、提问、展示、板书、活动 小结、讨论、描述、调查、收集 辩论、实验等。
隐性环节:学生情感态度、兴趣反映、 参与意识、探究能力培养等。
上获取信息,解决具体问题
h
3
教学要求
2、过程与方法(体验性目标) (1)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
社区的功能 (2)从生活经验入手,感受生活中多种类型社区,识
别常见类型的社区 (3)从形成生活出发,感受区域差异的存在 (4)深入生活,形成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及实地动手调
查的能力(内化)
农场等。 ★按社区的规模不同可以分城市、中型社区、微型
社区(居委会)、小型社区(街道)。 ★按社区的特色(或综合状况)不同可以划分为:
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
h
15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达成
h
16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中获取信息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不同比例尺的 地图。
2、学会依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如 旅游图、交通图、等高线图、历史变迁图,从图 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h
26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建议
活动模式二:比较、分析、归纳
“ 从地图中获取信息”
对学生准备的《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 《杭州旅游图》、《中国交通图》等常见地图或地 图集进行分组并让学生自由组合,在充分讨论的基 础上选一名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一课堂环节的 设计,也是让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归纳出判读地 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倡导个性化的学生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承 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能从多样 的观点和角度积极正面评价。从而创造一种民主、宽 容、个性发展的成长环境。
4、突出学生评价主体的地位。重视每个学生的参
与 和体验,评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状况,
从而突出培养学生评价的自主性、主体性。
h
35
h
22
新课导入
教学建议
●模仿性教学活动:以教材为根基,贴近生活。 如:第一课“从社区看我家”。
●开门见山的 引入:以教材设计的情景或图片、 师生收集准备的材料等做为话题。如第二课 “多种多样的社区”。
●检查、反馈教师给学生布置的相关调查、采访 等自然引入。如“在社区中生活”。
●讲故事法。如探究一“从地图中获取信息”
h
4
教学要求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性目标) (1)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
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2)参与调查活动,培养人文精神
h
5
教材分析三
生活在社区
单元结构分析
我的家在哪里 多种多样的社区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从社区看我 在社区中生活 认识不同的 往来在区域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