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单元阅读指导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阅读策略分享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阅读策略分享

本文将阐述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阅读策略分享。

阅读是我们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能。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知识、丰富阅历、提高文化素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然而,阅读在我们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诸多难点和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策,让阅读更高效更愉悦,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阶段一:启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打开一本书,无论是否对它感兴趣,都应该给它一个机会。

要知道,很多书籍在我们读过之后,会让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思维更富有深度。

同时,爱好阅读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在本单元中,老师可以安排一些活动,例如书法大赛、阅读比赛等,以激发学生树起读好书的兴趣,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主动寻找更多能够满足自己阅读需求的书籍。

阶段二: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技能是阅读的核心,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

其中,理解与运用阅读策略对于提高阅读技能至关重要。

在本单元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例如:了解全文状况,寻找关键词,提高阅读速度,加深阅读理解等。

阶段三:教学策略分享在本单元中,老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策略分享阅读策略,例如:以故事为线索,阐述各种策略;以图片为辅助,通过视觉体验强化记忆。

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阅读策略。

阶段四:学习小结和归纳学完本单元后,需要让学生进行学习小结和归纳。

学习归纳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在许多时候归纳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和难点,从而提升阅读效率。

教师可以设计练习,例如阅读小文章,让学生找出并运用各种阅读策略,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阅读中的不足,反思自己的阅读习惯,同时给出改进方法和建议。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提高阅读效率,掌握各种阅读策略,从而提升阅读技能。

通过培养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们可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使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公开课教案_6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公开课教案_6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指导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解题、浏览目录等方法了解整本书主要内容。

2、通过教师阅读分享交给学生专题研究的方法。

3、通过学生选读自己喜爱的篇章,初尝阅读的喜悦,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阅读分享交给方法。

浅尝阅读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热:播放黑鸭子乐队的歌曲《红星闪闪》二、导入:1、视频播放朗诵毛泽东的《七律·长征》2、背景介绍。

这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可是在当时这支创造举世无双“军事壮举”的军队并不被世界所知。

有人否认红军的存在,有人说他们只不过是几千名饥饿的土匪罢了,他们的领导人只不过是为活命而盲目战斗的无知的农民。

直到有这样一个人,冲破国民党严密的新闻封锁线,四个多月的实地考察,第一个向世界报道了红军长征的消息,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高度赞扬中国革命青年们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欲望和热情。

并对大胆预测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这个人就是埃德加·斯诺,这本书便是《红星照耀中国》。

3、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美国人,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三、该书评价及影响人民网: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革命、红军长征,近80年来几近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报告文学作品。

重庆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评价:这本书从诞生之时,就激励了一大批有志青年投入到如火如荼的红色革命中,时至今日,书中所记载的人物和故事任然闪烁着勇敢、自信、乐观、奉献的冠辉,激励着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积极投入到生活、工作、学习中去。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课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课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课教案
以下是一份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课的教案,供您参考:
教学目标:
1. 掌握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学会在阅读中领会文章的主旨。

2.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 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内容:
1. 阅读课文《春风》和《秋雨》。

2. 学习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

3.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4. 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教学难点:
1. 掌握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

2.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3. 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文《春风》和《秋雨》的PPT课件,以便在阅读教学中使用。

2.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句。

3. 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所需的讨论主题和探究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阅读过的经典文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教师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

二、阅读课文(1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段细读,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和表达手法。

3. 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适当的讲解和补充。

三、合作学习(10分钟)
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2. 教师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10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10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浏览目录,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2.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3.了解红军长征,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选读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初1710班《红星照耀中国》调查报告二、整体感知(一)作者介绍埃德加·斯诺(1905.7.19—1972.2.15),美国著名记者。

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

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

(二)红星知识竞赛规则:先举手抢得答题机会,答错不扣分,答对一题加1分。

(三)默读语文课本64-65页,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2.这本书的问世有何意义?3.如何理解书名的含义?三.纪实作品读书方法指导(一)思考:什么是纪实作品?纪实作品的基本特点?(二)如何读纪实作品?首先,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1.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2.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其次,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

再次,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最后,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四.读故事,知人物(一)选读汇报。

学生选取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速读,摘记人物的主要经历,标注最让人感动的故事或细节,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示例:阅读《造反者》选段49页—53页(或40—44页):1.圈画梳理周恩来的这段经历。

2.除了让你了解了关于周恩来的事实之外,你读到作者对周恩来什么样的态度?我喜欢的人物:主要经历: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作者评论:我的感受:五.感悟长征(一)这本书中,不仅记述了与这些伟人们的交谈,而且单独用一章记述长征(第五篇),读了这一章后,你对长征有了哪些认识和感悟?示例:画出红军的长征路线图;了解红军长征的起因;长征过程中面临的困难;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长征的历史价值;(二)讨论思考:当代青少年该如何传承长征精神?六.课后作业推荐阅读:王增树的《长征》李鸣生的《飞向太空港》板书设计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看目录,知内容读故事,知人物探长征,知精神。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说明性文章阅读指导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说明性文章阅读指导

理清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
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 3、逻辑顺序: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说明。
①从现象到本质;②从原因到结果;③从整体到部 分;④从概括到具体;⑤从主要到次要等。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目的和对象 的不同,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也可以兼 用其它顺序。
4、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 银屏、锦屏、画屏……
5、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 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 6、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下定义与作诠释
二者的区别可用图示表示: 下定义:甲是乙,乙是甲; 作诠释:甲是乙,乙是甲。

×
运用 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 的高等动物。 笑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反射作用。
说明性文章阅读指导
中考要求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文段的要点。 2、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把握文章的 说明顺序。 3、辨别说明方法,理解其表达作用。
4、理解分析说明语言的特点及其作用。 5、从探究角度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 动 任 务
1、明确说明文知识要 点
2、掌握说明文阅读方 法 3、提高说明文阅读能 力
体现关键词 举例子:具体真切(具体形象) 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 分类别:条理清晰 打比方:形象生动(通俗形象) 作比较:突出强调 下定义:科学准确简明 列图表:直观形象
归纳方法: 抓住显著语言标志 把握文章段落层次
分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修饰、限制性词语
1表态:不能删; 2定性: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 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 (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公开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公开课教案_0

课题:《红星照耀中国》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2、赏读作品,感受作品的魅力。

3、明确阅读纪实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怎样阅读纪实作品。

教学难点:感受作品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学法指导:范例法、猜读法、选读法、批注法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导入:有这样一本书在过去的80年里三次被禁,却又风靡全球成为经典,听完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疑问,请把它写在读书笔记上。

找同学们举手说一说,带着这些疑问共同走进《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经典作品。

一、初识《红星照耀中国》
请同学们阅读语文书64-65,勾画出作者简介、创作背景、出版意义、书名介绍。

二、初读《红星照耀中国》
1、浏览目录,感兴趣的做标记。

2、阅读序言,了解作者及作品。

三、赏读《红星照耀中国》
1、精妙传神的人物刻画
2、诗意的环境描与
3、选读喜欢的章节,批注自己的感受。

4、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感受,推荐代表发言。

四、总结归纳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语文书65页纪实作品阅读指导,把本节课所学绘制成思维导图。

五、结语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希望同学们课下多读书,读好书,不断充实丰富自己的人生。

五、作业
推荐:
1、阅读张小鼎《一本书缘何在过去80年里三次被禁,却又风靡全球成为
经典?》
2、电视剧《红星照耀中国》。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目录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3)一、单元目标 (3)二、单元任务 (3)三、单元教学指导 (4)第1课消息二则 (6)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案 (6)第2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8)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 (11)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 (13)第4课一着惊海天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电子备课教案 (16)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第一个活动探究单元,单元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所需要的基本材料,包括课文、注释、旁批、补白和技巧点拨;另一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各项学习活动的要求,包括“活动任务单”和任务说明。

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依托基本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展开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本单元共选入六篇新闻作品,综合考虑新闻体裁和国别,编为四课。

它们都是典范的新闻作品,都秉持“用事实说话”的原则,不仅能够体现消息、新闻特写和通讯在结构、写法、语言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而且自身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和鲜明的风格特征。

这些新闻作品的内容涵盖了军事、经济、文化、体育等多个领域,体现出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广泛。

从整体写法的角度来看,教材所选的新闻作品所采用的多为经典写法,这样有助于学生把握不同新闻体裁的一般特点。

除了课文,旁批、补白和技巧点拨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资料,学生可以利用它们自学课文,学习有关常见新闻体裁的知识、消息的结构特点和写法等。

本单元课文的旁批主要有三种功能:介绍新闻基础知识,提示学生注意课文的重要内容和写法特点,提醒学生思考课文作者的主观倾向与表达意图。

补白以对比的方式说明新闻特写的特点,既是知识介绍,也是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提示。

技巧点拨突出消息这一学习重点,集中介绍其常见结构、各部分的写作要求和总体的语言特点。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 名著导读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11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  名著导读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11

昆虫记-----名著阅读指导课教案教学目标:1、对《昆虫记》作者法布尔作初步的了解,推荐作品《昆虫记》。

2、激发学生对《昆虫记》的阅读兴趣,指导大家用浏览读书的方法读目录、内容提要和作者简介。

3、能够学会边阅读边批注的读书方法。

4、指导学生欣赏《昆虫记》精彩片段。

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昆虫记》整本书产生兴趣,从而产生阅读期待。

教学策略教给学生读整本书的读书方法:1.看封面;2.看作者;3.看内容简介;4.看目录;5.上网查阅资料;。

从而引导学生喜欢阅读,爱上阅读,会阅读,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精神世界得到丰富,产生阅读期待。

教学准备:1、人手一份《昆虫记》的阅读材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新朋友,咱们一起看一看。

(配乐出示昆虫的图片,为学生尽快走进昆虫的世界营造氛围。

)2、喜欢这些小型动物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有这样一部书,里面介绍了许多昆虫,而且介绍了昆虫世界许多有趣的故事,这本书就是——(生齐答)《昆虫记》。

二、介绍《昆虫记》,激发兴趣1、瞧,我们拿到书首先会看到什么?(生答:封面)通过看封面可以知道作者、译者、出版社等。

2.老师在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关注的是作者,因为正是作者的辛勤笔耕,才带给我们这么好的文字享受。

谁了解这本《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你读过他写的文章吗?(生自由回答)3、看来原来我们早就享受了法布尔的作品。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

法布尔靠自学取得自然科学学士学位。

又过一年,法布尔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就在同一年,他在《自然科学年鉴》发表了长期积累的成果——《节腹泥蜂习俗观察记》。

他不仅纠正了以往权威学者的错误,而且阐发了独到的见解,开始引起科学界人士注意。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格外关注这位法国的年轻人,称他是“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教案:阅读中理解生字词的方法与技巧

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教案:阅读中理解生字词的方法与技巧

《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教案:阅读中理解生字词的方法与技巧》语文课程中,生字词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然而,新词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这不仅仅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量,还需要学生具备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

一、提高语文素养学生如果想要阅读理解中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必然需要先过一道语文素养的门槛。

在这里所说的语文素养,包括了语文方面的词汇、语法、语音等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这些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对于生字词学习的关键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查字典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时,学生可以选择查字典的方式来加深对其意思的理解。

查字典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每个单词的意思,以及该词汇在句子中的作用。

另外,通过查字典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的发音、理解该单词音节(清晰字形和音义相关)的规律,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字词。

三、上下文猜词义在阅读中如果遇到生字词,学生可以尝试通过上下文的猜测来推断其含义。

根据前后文逻辑关系,可以通过上下文找到一些线索,从而推断出该生字词的大致意思。

可以通过分析上下文中其他词语的意思,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进一步推测。

通过上下文猜猜生词的差不多意思,并试来谷晕这个词汇的意思,更好地理解文章意义。

四、词根词缀法在阅读中遇到生字词时,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字词的构词法及其词根、词缀等,推测出其大致含义和使用范围。

词根即单个词的最小意义单位;词缀,是单词内可分离的语素,用来改变词的意思和词性。

通过词根词缀来分析生词,可以更简单的掌握相关常见生词,增加词汇的记忆量。

五、背生词记忆是学习中最根本的业务之一,同样,背生词也是掌握新词新语的后要良好的方法。

在阅读中遇到生词,可以通过大量背诵,增加生词对语言文化以及相关话题的了解,提高语文水平。

得出这些阅读生字技巧的总结,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轻松了解生字词。

语文学习的道路非常漫长和辛苦,但学会掌握学习技巧,做到恒心耐力、持之以恒,定能成为语文大师。

八年级汉语上册阅读理解教案

八年级汉语上册阅读理解教案

八年级汉语上册阅读理解教案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阅读理解已经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而针对八年级学生的汉语上册阅读理解教学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八年级汉语上册阅读理解教案,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阅读理解教学。

第一部分:教学背景1.1 教材分析本教案适用于八年级上册的汉语教学。

教材侧重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语言运用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学生的课内外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1.2 学生特点八年级学生处于生命成长的关键时期,性格特点较为明显,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思维习惯和语言风格。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和优势,注重学法的多样性,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1.3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文章大意、结构和重点;2.理解文章中出现的新词汇和语言结构,学会运用;3.能够从文章中获取信息,理解文章的主旨;4.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中等难度的汉语阅读材料。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语篇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2.培养学生细心、耐心、自觉、认真的阅读态度;3.引导学生思考,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4.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步骤2.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阅读理解,共包括三个不同的内容:课内阅读理解、课外阅读理解和综合练习。

其中,课内阅读理解主要是针对课本的阅读理解进行讲解和练习,课外阅读理解是鼓励学生多读书,并进行阅读理解的能力训练,综合练习是为了综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

2.2 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直接抽象出与课程相关的事物,使学生在思维中建立联系,引起课程兴趣。

例如:用一件物品让学生就与此相关的内容进行自由发挥和讨论,然后引导学生认识教材中的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全部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全部优秀教案

第六单元单元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语音和语义,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2、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提升自己的精神品格。

单元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单元教学难点:背诵课文,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

教材简析:本单元的几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回答了人应该有怎样的品格和志趣,阅读这些作品,要用心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

同时要注重积累与背诵,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学生现状: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文言基础知识薄弱,阅读古诗文的能力低。

教学措施(1).简化头绪,突出重点, 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注重知识及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 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3).重视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4).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教学过程21.《孟子二章》第一课时《富贵不能淫》教学目标: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2、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教学重点: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理解本文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教学过程:导语: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我们已经学过孟子的哪些文章?先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孟子。

(一)你读我读,疏通文意1、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2、翻译课文。

先对照课文及工具书自主学习,疑难之处做标记,然后组内交流,还有不明白的地方班内交流,互助学习。

(二)你思我想,理解精髓思考以下问题,小组交流后,班内展示1、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2、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三)你讲我讲,感受英雄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二——阅读指导与评价标准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二——阅读指导与评价标准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二——阅读指导与评价标准阅读指导与评价标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一些阅读指导和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帮助他们提高阅读水平。

一、阅读指导1.阅读前指导在学生进行阅读前,教师需要对他们进行预习,帮助学生形成更全面的阅读能力。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文本的结构特点、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以及提醒他们多次阅读文本。

2.阅读中指导在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可以适时地提醒他们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词汇的意思。

学生应该对文中的生词、词义有所了解,并积极查询生词的音形义。

(2)解读段落。

学生需要学会围绕文本中核心句,阅读信息完整的段落,获取段落的意思。

(3)学会归纳总结。

学生需要在阅读文本时,能够注意重点,做到归纳总结,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3.阅读后指导学生阅读文本结束后,教师需要对他们进行后期指导和讨论,帮助他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这包括让学生复述、概括、分析、判断、评价等操作。

此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归纳规律,积累阅读经验。

二、评价标准1.技能类标准(1)阅读速度:学生应当能够在阅读短文时保持良好的速度和流畅度。

(2)词汇量:学生应当能够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词汇,运用到阅读中。

(3)理解能力:学生应当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能够对文本进行正确的理解。

(4)推理能力:学生应当能够有一定的推理能力,理解出隐含在文本中的信息。

2.质量类标准(1)文本理解准确度:学生应当准确理解并掌握阅读文本的核心意思。

(2)语言表达准确度:学生应当用准确、完整的语言表达,表达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阅读态度:学生应当在阅读中保持良好的态度,具备积极阅读的习惯,并能够发现阅读的乐趣。

3.创新类标准(1)对文本的深度挖掘:学生应当能够有不同的视角,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意思,从而达到创新性思考。

(2)经验总结:学生应当形成一定的阅读经验,能够自主总结所阅读过的文章,并进行个人的演绎和总结。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名著阅读方法指导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名著阅读方法指导

名著阅读方法指导课——《朝花夕拾》《名人传》【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和情感。

2.指导学生运用线索导读法等阅读方法,对作品进行深入探究。

3.结合学生的阅读感悟,激发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的效度和深度。

2.通过作品赏析,引导学生对作家作品进行深入思索。

一、导入人们常说,一本好书,见证了一段历史。

《朝花夕拾》见证了近代中国三十年的文化变迁,《名人传》为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三位英雄树碑立传,纠正时代的偏向。

那么本节课我们不妨用四种方法来再读这两本书,看看我们能不能读出更多新的感悟发现。

(多媒体四种方法)二、阅读方法指导人们评价这部作品充满了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可见这部作品中有一条十分清楚的感情线索“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唯美的文字,远去的故事,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鲁迅儿时温馨的回忆,也有对旧时丑恶现象的理性批判。

我们就借助这条感情线索,来梳理10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种方法就是线索导读法。

1.线索导读法(板书)(1)借助情感线索,概括内容依据作品的情感线索,分别概括温馨回忆与理性批判的主要内容。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这十部作品中哪几部重点展现了温馨的回忆,回忆了什么?哪几部蕴含了理性的批判,批判了什么?生:温馨的回忆: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生动描写了鲁迅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塾师寿镜吾的形象。

②《阿长与〈山海经〉》就是集中写一个善良朴实而又迷信、爱唠叨、“满脑子是麻烦的礼节”的女性。

但她竟办成了别人办不成的事情,那就是给童年鲁迅买来了他梦寐以求的书——《山海经》,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③《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激励鲁迅投入新的战斗。

八年级阅读教案

八年级阅读教案

八年级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阅读中的基本策略,如预测、推理、概括、归纳等。

2. 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生能够在阅读中积累词汇,提高词汇应用能力。

4.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阅读基本技巧:预测、推理、概括、归纳等。

2. 阅读理解策略的应用:主旨识别、细节理解、推理判断等。

3. 词汇积累与运用。

4. 文学作品欣赏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阅读策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 学习阶段(40分钟)a. 向学生介绍不同的阅读技巧,如预测、推理、概括、归纳等,并举例说明其应用方法和效果。

b. 配合教材,给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运用相应的阅读策略进行阅读,并进行实例分析和讨论。

c.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重点信息,培养细节理解和推理判断能力。

d. 讲解重点词汇,帮助学生积累词汇量,提高词汇应用能力。

3. 拓展活动(30分钟)a. 引导学生阅读一篇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等,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讨论。

b. 结合提供的资料,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篇感兴趣的文章进行阅读,并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和评价。

4. 总结与归纳(10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阅读策略和技巧,强化对知识点的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1. 小组讨论: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阅读问题,以检验学生对阅读策略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 阅读理解练习: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习题,以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3. 个人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篇短文并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和评价,以展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以及相关的教学练习题。

2. 资料:提供文学作品的相关资料以及学生阅读材料的选择。

3. 板书:记录重要的阅读策略和技巧,便于学生记忆和复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阅读与表达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阅读与表达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阅读与表达本文为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阅读与表达的教案,旨在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语言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课外文章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特别是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阅读和表达过程中,学会欣赏、感受、思考和推理。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阅读与理解、写作、口语表达和文学鉴赏。

通过这四个环节的配合,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1. 阅读与理解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语言能力,精心选择符合学生需求的课外文章,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丰富和多彩。

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和运用几种常见的文体,如小说、散文、诗歌等,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辨别文体、理解文意、品味文化。

2. 写作写作能力是学生语言表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语言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体现。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写作方法、分析优秀范文、让学生写作等环节,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创造出优秀的文章。

3. 口语表达口语表达是学生语言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演讲比赛、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刺激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4. 文学鉴赏文学鉴赏是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爱好文学,通过欣赏、品读和感悟文学作品,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分组、配对、互动等,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不断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12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12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指导教学目标:1.运用猜读法、速读法梳理内容。

2.了解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

3.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掌握并运用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选择典型的人物分析作品的内涵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步骤:一、猜一猜,说一说1.阅读这段文字,猜猜他是谁?他敢冒别人不敢冒的风险,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闯入世界风暴地区做出“惊人发现”,第一个向全世界报道“红军长征”的消息。

他在短短的四个多月的考查中,写下了14本密密麻麻笔记,拍摄了30卷胶卷。

2.说说看,你对这本书了解多少?二、纪实作品阅读指导“一部经典的新闻作品,一个大胆的历史预言”根据这句话中“新闻作品”引出第一单元的新闻与第二单元的人物传记引出话题——纪实作品。

纪实作品的概念及特点:纪实作品: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基本特点:用事实说话最基本要求: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一)初步感知梳理概况全书共12篇,分别为: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第三篇:在保安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第五篇:长征第六篇:红星在西北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第十篇:战争与和平第十一篇:回到保安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1.说说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来编排的。

(二)跳读文本理清脉络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P165这是一个怎样的政党?这是一个怎样的政权?P219-P228(三)结合事实明确缘由(四)挖掘内涵善于延伸三、总结四、拓展探究例举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以开国领袖毛泽东为例完成以下任务:1.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2.出生与家庭3.童年的经历4.受教育情况5.参加革命的原因6.参加革命后的经历五、作业布置1.运用纪实作品的阅读技巧,阅读王树增《长征》2.结合拓展延伸完成其他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红星照耀中国》学生作业单班级姓名一、课前预学二、课堂练习三、阅读选文,完成下面任务三、拓展探究四、作业布置。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案人教版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教学目标】1.读法指导,把握纪实作品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制订阅读任务和目标。

3.梳理历史事件,初步了解作品所写事实及人物形象。

4.活动展示,撰写读书报告。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读法指导,把握纪实作品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初步了解书中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3.规划制订阅读任务和目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个外国人,他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经过4个月的实地考察,写了14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本,拍了30卷胶卷,第一个向世界报道红军长征的消息;有这样一本书,使中国万千青年走上革命之路,使加拿大的白求恩医生毅然奔赴抗日前线。

这个外国人就是埃德加·斯诺,这本书便是《红星照耀中国》。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红星照耀中国》,去了解这部作品为什么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去探寻阅读纪实作品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红星照耀中国》的影响的简单介绍,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和阅读状态。

二、了解作者,走进作品1.解题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和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上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

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象征。

书名“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代指中国共产党,也可以指共产主义。

“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强调中国共产党给中国带来了光明。

1937年10月,英国出版斯诺的英文初版《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1938年2月,由胡愈之策划,林淡秋、梅益等12人集体承译,以复社名义出版的RED STAR OVER CHINA第一个中文译本在上海问世。

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译本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2.了解作者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课件出示: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

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文本。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3.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包括快速阅读、理解文本内容、分析文本结构、把握作者意图等。

2. 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阅读文本: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介绍阅读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快速阅读:让学生快速浏览文本,了解文本的大意和结构。

3. 理解文本内容:让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理解文本中的重点词汇、句子和段落,把握文本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4. 分析文本结构:让学生分析文本的结构,了解文本的段落划分、过渡和呼应等技巧。

5. 把握作者意图: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6. 课堂讨论:让学生就文本的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7. 作业:让学生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注意事项
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进行个性化教学。

2. 鼓励学生多读多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3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优质课教案_3

品读红色经典,弘扬爱国精神-----《红岩》阅读指导教学目标:1、通过介绍《红岩》中的人物,提高学生阅读红色经典的兴趣。

2、主要指导阅读经典的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的阅读能力。

3、弘扬“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的爱国精神,引导学生做新时代有信仰、有抱负的新一代主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用三首诗词中的三句话来隐喻读书的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明确目标和方向。

)晏殊《蝶恋花》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坚定思想,不懈探求。

)柳永《蝶恋花》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坚持,终会融会贯通。

)辛弃疾《青玉案》臧克家的诗《有的人》中有句话是: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上课前听的那首歌是《红梅赞》,你知道赞美的人是谁吗?对,是江姐,是革命者,她们是《红岩》这本书中的人物,她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内涵。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红岩》,它是一部红色革命长篇小说。

我站在这里,大家可别误会,我不是书贩,也不是推销员,我只做一件事,就是带着大家一起去阅读红色经典《红岩》。

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是有理由的。

二、阅读推荐理由1、真实。

取材真实:书中所描写的故事都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在1949年的11月,有近200名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革命者被秘密的杀害,只有三十几个人幸免于难,这就是震惊中外的“11·27大屠杀”事件。

切身经历:《红岩》这部小说就是写了这段残酷的监狱斗争历史,是由罗广斌、杨益言通过亲身经历所写成的。

所以我们读这本书,品味的不仅仅是文学作品,还能了解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人物原型:小说中的人物也有原型,江雪琴--江竹筠(即江姐),许云峰——许建业,成岗——陈然,小萝卜头——宋振中。

大特务徐鹏飞——徐远举。

这些人都是有历史档案的。

可以说,情节真实,作者亲历,人物有原型,值得一看。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 活动.探究 任务一 新闻阅读 4 一着惊海天》优质课教案_8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 活动.探究  任务一 新闻阅读  4 一着惊海天》优质课教案_8

八年级语文指导教学书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让学生对自己的预习有个基础检查,及时丰富多音字用法知识。

过渡:先学检测相对满意,接下来,我们一同走进标题,哪位同学来读一读标题呢?
三、初读通讯:走近标题,解题并提出疑问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1、找生读标题,师及时反馈并加分。

2、生齐读标题。

3、通过标题,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生交流,师及时板书:真实性、准确性、一语双关。

生有感情地读副标题,感受自豪,感受爱国之情。

【幻灯片展示】:
主标题:
1、“惊海天”写出着舰影响之大;
2、“海天”,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海、天,写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
3、着舰意义重大;
副标题:
4、概括了通讯的主要内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5、“目击”:亲自见证,看出通讯的真实性。

【设计意图】:入眼标题,信息无限,培养学生从标题入手获得信息的能力,同时,将通讯的特征自然地融合其中。

过渡:有同学问老师,“一着惊海天”的“惊”在文中如何体现呢?我们要一起聚焦到这个“惊”字上来。

在聚焦之前,交流文章的思维导图,把握文章的脉络,会更帮助我们理解“惊”字。

四、再读通讯:细分“一着”,划分脉络
生1图:
生2图:
小组讨论之后,形成的思维导图,分享:第三组成果分享:
第四组成果分享:
小组主讲人讲解之后,教师及时板书,肯定他们的思考方向和研究成果。

【见板书】【设计意图】:文章的脉络梳理至关重要,学生不仅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而且能了解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文本分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南乐县张果屯乡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3课苏州园林(第一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们常听到有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句话是说苏杭很美,美到可以和传说中的天堂相比,那么苏杭美在哪里呢?杭州美在西湖,苏州美在园林,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据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有句话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可以说是集园林艺术之大成。

那么苏州园林究竟魅力何在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苏州园林的图片,共同感受苏州园林的美。

二、欣赏图片
刚才我们看到的就是苏州四大历史名园——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

看到图片里如画的美景,同学们是否已心生向往之情?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一起去欣赏美丽如画的苏州园林。

首先我们来看本文的学习目标。

三、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3.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四、介绍作者:
现在我们来看本文的作者,叶圣陶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位作家,很多同学读过他的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叶老的童话文字优美,思想内容深刻,现在我们来看大屏幕,更全面的了解叶圣陶先生。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

五、字词检测:
《苏州园林》这篇课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生字词并不多,大家看看下面这些字词你都认识吗?#
轩榭丘壑嶙峋
相间镂空蔷薇
斟酌重峦叠嶂
这些字词中,相间的间,镂空的镂,重峦的重都是容易读错的字,大家要注意它的读音,其他的重点记字词,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复习一遍。

六、自渎课文,思考问题
复习完字词,让我们来学习课文,请大家自读课文,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
3.为体现整体特点,设计者是从哪几方面设计的?
明确:
1.本文的说明对象:苏州园林
2.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图画美
师: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可以是第二段的七八两行的“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败笔”,
这两句话的意思差不多,那么他们共同强调了什么?“对,是图画美”
3.为体现整体特点,设计者是从哪几方面设计的?还是第二自然段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 我们接着看课文,解决下面的问题,请从文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据
4、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由四个 “讲究”构成的排比句,次序能不能任意调换?为什么?
5、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除了上 面讨论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 明确:
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4.这四个 “讲究”构成的排比句,次序能不能任意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四个 “讲究”的内容是按从整体(“布局”)到局部(“配合”、“映衬”、“层次” )的顺序进行说明的。

文章3、4、5、6段围绕四个“讲究”依次加以具体说明 ,在内容和结构上前后照应。

如果任意调换次序,就会使文章条理不清,影响表达效果。

5.苏州园林追求完美的图画,除了上 面讨论的四个“讲究”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 注意角落的图画美(7段)
注意门窗的图案美(8段)
注意色彩搭配的协调美(9段)
七、理清结构
让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刚才讲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3段)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
大处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5段)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6段)
注意角落的图画美(7段)
注意门窗的图案美(8段) 细处
注意色彩搭配的协调美(9段)
由总到分
八、教师小结:
第二段概括了全文的中心,因为这一段点明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以下段落都是围绕这一特征展开逐一说明的。

第2段与第3-9段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

从全文看,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写的。

从各部分看,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写的。

本文准确地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把事物说明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