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课件-高明泉教授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论课件

中国古代文论课件
——仁,里仁为美,即有德者为美。 有德者则幸福指数最高,所以孔子赞美颜回的德行,批评宰 予‚朽木不可雕也‛ 孔子论述人的情感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 寿。‛这就是所谓的‚比德‛说 总之,孔子的艺术观,以仁为核心,以中和为指导,鲜明地 主张艺术从属于伦理道德、政治观念及其制度。他的美学观 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其尚实致用的精神及其文艺服务于政 治的载道观念,对我国传统文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 论 语 阳 货 》
迩 之《 事诗 父》 ,可 远以 之兴 事, 君可 ,以 多观 识, 于可 鸟以 兽群 草, 木可 之以 名怨 ”。
—— ·

(四)论文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从美与善的关系来分析文学艺术,尽美又尽善,形式 与内容的统一。 必须注意,孔子更加注重善,即文学的内容,也即文 学的伦理道德属性、社会教化功能。 中和之美的美学标准 孔子论述了文与质的关系:‚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断章取义,引申为文论。 (五)论美及其美感的社会性与实用性
儒家思想中的‚守中‛思想,伦理意识中的‚中正‛思想 与道家思想中的阴阳和合,天人合一思想,杂糅生成了中 国古典社会的‚中和‛美学观念和美学精神。
中国古典文学中缺少那种蕴藉着伟大精神力量的崇高感,也缺少 那种充满毁灭性精神力量的悲剧意识,这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 生发中找到原因。 比如:通变观 《系辞》:‚生生之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刘勰《文心雕龙》:‚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文律运周,日 新其业‛,‚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 乎时序‛ 叶燮《原诗》:‚时有变而诗因之‛ 赵翼:‚诗文随时运,无日不趋新‛
(三)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 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有确定性, 也有多义性。 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只可意会不 可言传,得意忘言,不立文字,直 指人心;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羚 羊挂角,无迹可求;诗家之景如蓝 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及与 眉睫之前。虚实相生,神与物游, 情景交融· · · · · ·

古代诗歌鉴赏完整PPT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完整PPT课件

把握情感,理解主旨
把握诗歌情感
通过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 达,可以把握作品的主旨 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分析诗歌主题
通过分析诗歌的主题和中 心思想,可以深入理解作 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探究诗歌价值
在把握情感和理解主旨的 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诗歌 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对后 世的启示意义。
06
古代诗歌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与传承
在艺术领域中的影响与传承
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其语言 美,更在于其意境美、情感美等方面, 对后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诗歌中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观念对 后世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 的影响,推动了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许多艺术家从古代诗歌中汲取灵感, 创作出大量优秀的绘画、音乐、舞蹈 等艺术作品,进一步丰富了人类艺术 宝库。
在国际交流中的影响与传承
古代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 一,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 要的作用,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独
特魅力的重要窗口。
通过翻译和介绍古代诗歌,可以 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 精深和独特魅力,增进不同文化
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古代诗歌中的普世价值和人类共 同情感可以跨越国界和民族,成 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欣赏和传承
的文化遗产。
THANKS
感谢观看
《山居秋暝》、《鸟鸣涧》 等。
作品特点
王维的诗歌以清新自然、空 灵悠远为主要特点,善于运 用白描手法和画意构图展现 自然之美和田园之趣。
艺术成就
王维的诗歌和绘画相互融合,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对 后世的山水田园诗派产生了 重要影响。
白居易及其作品分析
白居易简介
代表作品
作品特点
艺术成就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 义诗人之一,与元稹一起倡 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 白”,与刘禹锡并称“刘 白”。他的诗歌通俗易懂, 反映人民疾苦和社会现实。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件第四章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件第四章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传统文化
第四章 诗意的栖居:中 国古代文学

先秦诗歌和先秦散文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1. 了解掌握《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掌握中国古代不 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 感受古典文学的文字美、意境美。中国文学既是古代中国社会的文学图卷,又是古代中国人的心灵 记录,既是真实的社会写照,又是空灵的意识境界;文学根植于时代,根植于生活,根植于历史,文 学的发展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透过文学看历史,透过历史理解文学。
第一节 先秦诗歌和先秦散文
(一)《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四言 诗为主,共收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分风(民间歌谣)、雅(正声雅乐,大多指宫 廷宴饮的乐歌)、颂(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歌词) 三部分,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 2 500 年前漫长历 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尤其是西周至春秋中叶五六百 年间的广阔社会生活,表现了干预人生、反映现实 的批判意识。

壹 节
先秦诗歌和先秦散文
第一节 先秦诗歌和先秦散文
一、先秦诗歌
秦朝统一各国前的诗歌为先秦诗歌。先秦诗歌是中 国传统诗歌的源头。
《诗经》和《楚辞》历来合称“风骚”,是中国古 代诗歌的两大源头,其中《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 的源头,而《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经》和《楚辞》2 000 多年来一直被历代诗人 尊为学习的典范。
第二节 汉赋
二、大赋
汉代大赋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代表 作《子虚赋》和《上林赋》,也有人认为二赋本为一 篇,即《天子游猎赋》,赋中对田猎盛况和宫苑的豪 华壮丽作了极为夸张的描写,并归结到歌颂汉帝国的 强盛和汉天子的威严。赋尾则委婉地表示了惩奢劝俭 的用意,但这种讽谏方式只能得到“劝百讽一”的实 际效果。

古代文学说课稿(共18张PPT)

古代文学说课稿(共18张PPT)

⑴ ⑴
了 《解三宋国代演文义学》的、发水展浒传》、《西游记》、《金瓶情梅诵》 读文章。
作品朗读、欣赏、分析、归
诗歌、散文的朗读、欣赏、分析、归纳、应用。 3.素质目标 诗培歌养、 学散生文的的辩朗证读唯、物欣主赏义、世分界析观、,归以纳及、耐应心用、。细致提的工高作人作风文。素养,培养学生热
纳、应用。
1.理论教学内容 ⑴ 关汉卿、王实甫 ⑵ 宋元南戏
2.实践教学内容 ⑴ 作品朗读、欣赏、分析、 归纳、应用。。 ⑵ 查阅材料,交流心得。
14
第七章 明代文学
1.知识目标 ⑴ 了解明代文学的发展 ⑵ 了解这一时期小说的主要 作家作品体系。 ⑶理解时代背景、个人遭际 和戏剧创作的关系。 2.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主要作品的人物性 格。能够和现实审美相结合 把握作品。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 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有 追求高雅向上生活的意愿。
1.理论教学内容 ⑴ 《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金瓶梅》 2.实践教学内容 ⑴ 作品朗读、欣赏、分析、 归纳、应用。。 ⑵ 查阅材料,交流心得。
15
第八章 清代文学
1.知识目标 ⑴ 了解清代文学的发展 ⑵ 了解这一时期小说、戏剧 的主要作家作品体系。 ⑶理解时代背景、个人遭际 和戏剧创作的关系。 2.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主要作品的人物性 格。能够和现实审美相结合 把握作品。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 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有 追求高雅向上生活的意愿。
⑶ 掌握先秦诗歌的风格特色。⑵ 楚辞的文体特点。
理解先秦、先秦历史散文与 ⑶ 屈原的生平及创作。
诸子散文的特点。
⑷历史散文:《左传》、《
2.能力目标
国语》、《战国策》

中国古代文学 名篇选讲最全版演示课件.ppt

中国古代文学 名篇选讲最全版演示课件.ppt
精选课件
【注释】 ①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缦
胡缨,指少数民族所戴的的没有花纹的带子。 ②吴钩,宝刀名。 ③信陵,即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 客三千余人。 ④朱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门客。 ⑤素霓, 白虹。古人认为,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就会有不寻常的天 象出现,如“白虹贯日”。 ⑥救赵两句说的是朱亥锤击晋鄙的 故事。 ⑦太玄经,东汉扬雄曾在皇帝藏书的天禄阁任校书工作, 《太玄经》是他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
精选课件
三、李白作品选讲 1.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①洛城:即洛阳城。 ②玉笛:华美的笛,玉制或 锻玉的笛子。③折柳:即《折杨柳》曲子,乐府 “鼓角横吹曲”。
精选课件
2.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精选课件
3.《拟挽歌辞三首》其三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
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马为仰天鸣。风 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 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共家。亲戚或馀 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注释】 ①嶕峣:很高的样子。 ②幽室:指坟穴。 ③向来: 刚才。 ④或余悲:也许有人还略带悲伤。⑤山阿: 山陵。
中国古代文学
名篇选讲
精选课件
《诗经》选讲 1.《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中国古代文学》PPT课件_OK

《中国古代文学》PPT课件_OK
22
两汉文学概说
历史分期:西汉(前206—公元25年) 东汉(25—220年)
两汉文学是继先秦文学后中国古代文学 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如果说先秦文学为中国 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两汉文 学则是中国文学发展的瑰丽乐章。
两汉时期的主要成就有汉赋、散文、乐 府诗和古诗十九首。
23
一、汉代辞赋的重要作家作品
• 《赠裴十四》 •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48
三、风格多样
• 既有大气磅礴、雄奇浪漫豪放的壮美风格,又有清新 秀丽飘逸的优美风韵。
•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 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

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

《渡荆门送别》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毎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曽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
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37
陶渊明的影响


一、高尚峻洁的人格对士大夫的影响;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9
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 高适的诗以古体见长,尤以七古为胜。《别董大二首》其二:“千里黄云白日 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岑参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0
宋代文学 绪 论
出现了第三者叙述的作品,出 现了有一定性格的 人物形象和比较完整 的情节,标志着我国叙事诗 歌更趋于成熟的新阶段。 • 1、通过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 • 2、语言朴素自然而带熟情。 • 3、形式自由多样。 • 4、比兴运用颇有特色。

中国文化概论 第9章 中国古代文学 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 第9章 中国古代文学  ppt课件
中唐:从安史之乱到唐宪宗 去世的70、80年。
ppt课件
16
盛唐诗歌
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 山水田园诗派
以高适、岑参为首的 边塞诗派
ppt课件
17
盛唐气象最杰出的代表首推李白与杜甫, 在艺术风格上,李白诗飘逸奔放,杜甫诗 沉郁顿挫。
ppt课件
18
中唐诗歌
中唐诗坛有两个主要流派,一个以白 居易为首,元稹、张籍等为羽翼,主要 继承了杜甫正视现实、抨击黑暗的精神, 强化了诗歌的讽谏美刺功能。另一个以 韩愈为首,孟郊、贾岛、李贺等为羽翼, 主要继承了杜甫在艺术上刻意求新、勇 于创造的精神,特别致力于在杜诗中稍 露端倪、尚未开拓的艺术境界。
ppt课件
36
三、写意手法与中和之美
中国古代文学最重要的性知识抒 情。抒情性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在 总体上具有诗的光辉。也正是抒 情性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在写物手 法上不重写实而重写意。
ppt课件
37
中国古代文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生动的 图卷,更是古代中国人的心灵记录,这 使它成为我们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 理的最好窗口。
Hale Waihona Puke ppt课件25元杂剧的主要体裁
爱情剧:《西厢记》《墙头马上》 公案剧:《窦娥冤》 水浒剧:《李逵负荆》 世情剧:《救风尘》 历史剧:《赵氏孤儿》
ppt课件
26
明清小说
中国的小说经历了先唐笔记小 说、唐传奇小说和宋元话本小说 三个发展阶段后,到明清臻于极 盛,涌现出了《三国演义》《水 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儒林外史》《红楼梦》六部著 名长篇小说。前四部被称为明代 “四大奇书”,后两部则是清代 长篇小说的的双壁。
ppt课件
8
《楚辞》
《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 其作品有《离骚》《九歌》 《九章》《天问》。

古代文学一PPT课件

古代文学一PPT课件
执法,阏与解围,长平之战,廉颇老矣, 大败匈奴,身死赵灭。 • 《魏其武安侯列传》
• 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和将军灌 夫三人的合传
.
39
• 《游侠列传》哪三侠? • 《李广列传》哪四战?
.
40
• 2.班固(32年-92年),东汉史学家。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记
事年代起自高祖元年,止于王莽帝皇四 年,记录了西汉一代229年的历史。其 体例基本继承《史记》,只是改“书” 为“志”,取消“世家”,并入“传”。 代表作品有《苏武传》、《霍光传》等。
• 七子
.
16
• 1.老子(约前571年一前471年),春 秋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姓李,名耳, 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曾 任周守藏室之史。代表作品《老子》, 又称《道德经》,是道家学派开山的理 论著作,提出“道法自然”,主张“为 无为,则无不治”
• 无为而无不为
.
17
• 2.孔子(前551年一前479年),名丘,字 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理论家)孔 子提倡“仁,礼”
浪漫而凄婉的爱情诗) • 《渔父》 • 《楚辞补注》(忧世伤时,洁身自好,
人生道路的对比)
.
32
二.秦汉文学(前221年——220年)
• (一)政论散文 • (二)史传文学 • (三)汉代辞赋 • (四)汉乐府 • (五)古诗十九首
.
33
(一)政论散文
• 1.贾谊。文帝,《论积贮书》《过秦论》
• 2.晁错。景帝,削藩。《论贵粟疏》。
.
49
(五)古诗十九首
• 《古诗十九首》,非一人之作,东汉末 年。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 是基本情感内容。

《古代文学史》(上)教学课件

《古代文学史》(上)教学课件

《左传》中子太叔借《诗经•野有蔓 草》中“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 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 我愿兮” 表示对晋使赵孟的欢迎。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 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岛裂。天不兼覆,地不 周载。火烂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 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 淫水。
中国洪水神话 以鲧禹治水最为著 名,见之于《山海 经· 海内经》。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腹)生禹,帝乃命 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
中华书局 2010年3月
班固《汉书· 食货志》:孟春之月,群 居者将散,行人振动木铎徇于路以采 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 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男女有所 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 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 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 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
③复古与革新之间的交替
齐梁诗歌——陈子昂复古 六朝骈文——韩、柳复古
④文与道之间的离合
文与道合,出现过诸如杜甫、韩愈、白
居易、陆游等优秀的作家。 文与道离,出现过诸如陶渊明、李白、 苏轼、曹雪芹等优秀作家。
先秦两汉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两汉 魏晋至明中叶 第三段:魏晋——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明中叶(正德末) 明中叶至“五四”运动 第六段:明嘉靖初——鸦片战争 第七段:鸦片战争——“五四”运动

古代文学史说课课件ppt

古代文学史说课课件ppt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同时本课程为学生学习后续中国文学理论和中国文学批评等课程,并 为将来从事中国文学文化的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课程概况
二、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内容多、实践跨度长、有明显的分段等特 征,以课程在本专业的地位为基础,设置授课计划。 总授课时间为204学时,每周3课时,在4个学期内完 成。 第一学期,先秦文学,48学时。 第二学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51学时。 第三学期,唐宋文学,54学时。 第四学期,元明清文学,51学时。
解决办法:文学史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自学为辅。作品选以自学为主, 课堂讲授为辅。主辅结合,圆满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师尽量调动学生 课外阅读作品和研究的积极性,讲授时,教师应注意把握好文学史和作品的 关系,要以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为纲,以具体的作家作品为基础,用文学史统 率作品,又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学习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文学史的发展规律。 注意不能过分突出某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将文学史与作品割裂开来。在 理论分析上即要充分利用传统的理论资源,也要积极合理吸收新理论、新方 法。教师讲课应具有指导性、启发性。讲课时突出重点、难点,避免,一般 性地重复教材。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教材与教参
教材: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郭预衡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版。本教 材脉络清晰,材料扎实,叙述精简,文约意丰,十分注意发掘新材料,汲取国 内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也非常重视从史的角度及各类文体自身的衍变发展,来 论述历代作家作品的新成就、新特点,不作平面的一般评论或作品赏析。作动 态而非静太的历史考察,作文学发展自身规律的努力探索,是《中国古代文学 史简编》迥别于同类著作的一个显著特点。《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在论述作 家作品时着重从史的发展的角度,指出历代作家的新成就、作品的新特点,不 写一般的作家评论和作品赏析。《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对于各类文体的发展 变化,没有总论加以概述。对于每一作家的各体作品,尽量做到综合论述,以 见“全人”,从而突出其总体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课件(上传)

中国古代文学课件(上传)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历史散文


( 5 )影响:对后代的历史著作和叙事散文 影响很大。 ( 6 )读本: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 书局1981年版。 ( 7 )名篇讲评:《郑伯克段于鄢》、《子 产论政宽猛》
2014-12-23
29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三、历史散文 4.《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 1 )名称:《左传》侧重于记事,而《国 语》偏重于记言,故名《国语》。后人以为 《左传》与《国语》同为左丘明所作,而 《左传》是传《春秋》的,所以又称《国语》 为《春秋外传》。现在一般认为它并非出于 左氏之手,也不传《春秋》,称之为《春秋 外传》并不恰当。 ( 2 )作者:司马迁认为此书是左丘明所作; 现代学者多认为它是战国初期之人整理成的 史料集,具体作者已不可考见。
17
2014-12-23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二、《诗经》
“然则赐愿息于朋友。”孔子曰:“《诗》 云:‘朋友攸摄,摄以威仪。’朋友难,朋 友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耕。”孔子曰: “《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 乘屋,其始播百谷。’耕难,耕焉可息 哉?”“然则赐无息者乎?”孔子曰:“望 其圹,皋如也,嵮如也,鬲如也,此则知所 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 小人休焉。”

三、历史散文


1.《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 ( 1 )名称:“尚书”即上古之书的意思, 又称《书》、《书经》。 ( 2 )内容:是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主要 记载或追述虞、夏、商、周的帝王或执政大 臣的誓词、讲话、文诰等。 ( 3 )艺术特色:其文字佶屈聱牙,古奥难 懂。(韩愈《进学解》:“周《诰》、殷 《盘》,佶屈聱牙。”)。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PPT3

中国古代文学PPT3

第三节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概况
• 隋代文学是南北朝文学的延续,又是初唐文学的前 奏。
• 唐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最富有创造 力的时期之一。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诗歌、散 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上。
581年(大定元年),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随后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 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605年(大业元年),隋炀帝即位后,迁都洛阳。隋文帝在位年间社会民生富庶、 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繁荣局面。第二任皇帝隋炀帝在位时期修建了贯通南北的大运 河,但因过度消耗国力,引发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后于618年(大业十四年)灭亡,享国38年。
第四节 宋元文学
二、宋代散文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
1、宋代是中国散文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 阶段,从唐代开始的古文运动到宋代才 最后胜利完成,中国古代优秀的散文传 统是从唐代开端而到宋代才最后确立的。
2、作家作品增多,“唐宋八大家”中宋 代就占了六家,其总体成就超过了唐代 散文。
3、宋文文学性、实用性、通俗性加强, 成为后人乐于学习的典范。
• 全书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 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 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 史。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 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 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乐府诗和五言诗
乐府诗的特点
1、语言朴实自然 汉乐府民歌多用生动的口语 , 亲切朴素, 叙事同抒情结合, 感情真摰动人 。 2、押韵灵活 汉乐府民歌的押韵自由, 灵 活多变。 3、用对话或独白形式叙事 汉乐府诗巧妙地熔 铸对话刻划人物, 声情毕肖, 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
曹丕的《典论·论文》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课件

04
古代文学与文化传承
总结词
古代文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古代文学, 可以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详细描述
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 想观念、价值取向、风俗习惯等。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 ,可以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点,为现代社会提供借鉴 和启示。
文学鉴赏与批评是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调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评价和欣赏。
文学鉴赏与批评的思想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 深刻的思想内涵、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持久的审美价值。 鉴赏家和批评家通过对作品的分析、评价和解读,能够 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价值,从而更好地欣赏和传承文 化遗产。在古代文学中,鉴赏与批评往往是相互交织的 ,鉴赏家和批评家的角色也经常是重叠的。他们通过对 作品的深入分析和解读,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 值,从而为后世的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指导。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古代文学研究的效率和精确度,是 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跨学科研究的深化
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发展和交叉融合,如何进一步推进跨学科方法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应 用,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全球化视野下的古代文学研究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将古代文学置于更广阔的视野下进行研究,揭示其世界性和普遍 性,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挑战。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中国古代文学概述 • 古代文学作品赏析 • 古代文学思想与批评 • 古代文学与文化传承 • 古代文学研究方法与展望
01
中国古代文学概述
起源与发展
起源
中国古代文学起源于远古时代的 神话传说和歌谣,如《诗经》中 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高明泉教授 2007年5月20日第七章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第一节新乐府运动第二节白居易的诗歌创作第三节白居易的《长恨歌》一、关于《长恨歌》的写作背景:本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当时白居易(35岁)任周至县尉(今陕西省周至县)。

(在周至县尉任一年,不久入为翰林学士,改任左拾遗)。

同时,陈鸿作了一篇《长恨歌传》。

歌和传都以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因为是悲剧结局,故以“长恨”名篇。

《长恨歌传》云:“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祖籍太原)自校书郎尉于周至,鸿与琅琊王王质夫家于是邑。

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指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年故事),相与感叹。

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稀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

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

”“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

”二、关于《长恨歌》主题的几种说法关于此诗的主题思想,一直是古今研究者争论不休的问题。

观点颇为分歧,可以归结为四种说法:(一)、“爱情主题”说。

(李、杨的生死爱情)这种观点,主要是在二十世纪初到1949年期间,属于中国近代和现代时期,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刚刚开始的时候。

认为此诗对李、杨的纵情误国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但表现得并不显著,既有揭露,也有掩饰,从作品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来看,它所力图表现的乃是李、杨后期事变中爱情方面所遭遇的不幸,肯定并歌颂了李、杨爱情的真诚与专一。

特别是已经成为公民,或者说是平常人(自然人)的李隆基,,对于已经成为仙人(地下鬼)的杨贵妃如此真心思念与追求,可见为一般的人之常情,而又重于一般人的常情。

(三)、“双重主题”说。

(既有讽谕,又有同情)这种观点,由来以久。

认为,把此诗看成是纯粹讽谕诗或者爱情诗都不恰当,有失被偏颇。

说此诗是暴露与歌颂的统一,讽刺与同情的交织。

既有为李、杨爱情悲剧一掬同情支泪,又为误国失政一叹遗恨之声。

二者交相融汇,而非机械叠加。

“其诗名为《长恨歌》,即使有双重意义的诗题。

”(复旦大学章培恒《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于飞《中国文学史》等都持“双重主题”说的观点。

(四)、“表象、本质主题”说。

(爱情是表象,怀盛世是本质)这种观点,在《长恨歌》的研究中一直存在。

认为白居易所初的中唐时代,国家局面逐步转入衰落,与盛唐时代无法相比。

白居易写此长歌的本质主要是怀念已经成为历史的玄宗开元盛世。

而写李、杨爱情只是一个表面现象。

是借对爱情的描写与铺陈渲染,来寄托对前朝盛世的追忆。

作为初入仕途的白居易(周至县尉),政治理想追求是大唐帝国的“贞观之治”、“开元省盛事”,因而表象是爱情,本质是怀盛世。

(尹聚仁《爱情是表象怀盛世是本质――《长恨歌》主题新论》《固原师专学报》1988年第四期)在以上四种说法中,我倾向于“爱情主题”说。

其理由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个理由:白居易将《长恨歌》划分为“感伤诗”。

感伤,即使为爱情而感伤。

白居易将他五十一岁以前的诗歌分为四类:讽谕诗、感伤诗、闲适诗、杂律诗。

其中把《长恨歌》划分到“感伤诗”之中。

所谓“感伤”就是因李、杨爱情成了悲剧,令人感情有所触动而生伤心之感。

白居易何以会对李隆基与杨贵妃的故事产生如此的感伤呢?北京大学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引用日本人藤春雄《〈长恨歌〉、〈琵琶记〉研究》、江西钟来固的《〈长恨歌〉创作心理与创作契机》、山西王娟的《从创作心理看〈长恨歌〉的主题》等研究的成果说:白居易早年与少女湘灵有意,后虽忍痛分手,但在元和初创作《长恨歌》时对湘灵仍未忘怀,曾写下《寄湘灵》、《寒闺夜》、《生离别》等诗作。

在《冬至夜怀湘灵》所谓:“艳质无由见,寒衿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正可作《长恨歌》的先声。

而《长恨歌》诗对专一爱情的歌颂,实为白氏借他人酒杯自浇自己的块垒”。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二卷358注9)由此可见,白居易的《长恨歌》创作的真实缘由是为自己的爱情悲剧叹息和感伤。

因此,《长恨歌》的爱情主题说是可信而有根据的。

第二个理由:陈鸿的《〈长恨歌〉传》为证。

陈鸿的家乡是周至县(是邑),而且当时与白居易、王质夫“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

从王质夫的话“‘夫稀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

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来看,王质夫主要是从李杨爱情故事的“生死恋、人仙恋”,作为议论的主题,并且说:“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这里有两曾意思:一是说白居易对诗歌创作水平高,研究深;二是说白居易是一个多于情、专于情、痴于情的人。

陈、王、白三人能同游“仙游寺”,议论李杨故事,可见关系不一般。

因此,想必也熟知白氏与湘灵之风流韵事。

互相谈论,极其自然。

揶揄抬杠,言语随便,其笑貌情态也就是非常自然的事了。

这也就可以清楚的说明诗歌的主题是“爱情”。

陈鸿说“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

”从前后的语意上也明显的说,爱情是主,而“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是另外指出诗歌的附带意义或延伸意义而已。

第三个理由:从《长恨歌》构思与内容来看:讲一个爱情专一、生死不逾,“生死恋、人仙恋”的动人爱情故事。

1、从长诗的结构看:爱情六部曲:爱情故事的缘起――才子佳人相遇;爱情故事的延伸――君王贵妃相爱;爱情故事的发展――贵妃专宠;爱情故事的变故――魂归马嵬;爱情故事的升华――人仙的思恋;爱情故事的结局――人间长恨。

以喜剧开始,中间变故,以悲剧结束。

我们可以引用梁起超先生对李商隐〈锦瑟〉诗的评论:“此诗我理会不着。

……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我们若还承认美的价值,对于此种文字,便不容轻轻抹煞。

”2、从长诗的内容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故事的开始。

叙述贵妃入宫和隆基对她的专宠。

运用铺陈渲染的手法,集中写贵妃的肖像、神韵、动态,突出贵妃的美貌迷人。

美的发现,爱的结合――礼赞. 第二部分,故事的发展。

叙述李杨爱情悲剧发生的历史事件经过。

归结为“安史之乱”。

袁行霈说:“诗的开篇写玄宗好色废政,杨妃恃宠而骄。

这既是对历史事实的基本概括,也是诗题‘长恨’的因由,其中或许包含有一定的讽刺意图,但作者并没有将这一意图贯彻下去。

”袁先生在这里也就明确地说,长诗主要是写李杨的刻骨铭心的爱情与生死相恋。

美的毁灭,爱的悲剧――惋惜. 第三部分,故事的结局。

这里从两个方面写:一是写人间的<a name=baidusnap0></a>相思</B>之情(人恋仙)。

睹物思人,极尽缠绵悱恻之情;一是写天上的相思</B>(仙恋人)。

仙界梦魂,含情脉脉。

然而,遗憾的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结局。

美的升华、爱的永恒――歌颂。

3、从作者的倾向来看:巧妙取舍李杨故事材料。

关于杨贵妃的历史资料,依《新唐书.杨贵妃传》载:贵妃杨氏“幼孤,养叔父家。

始为寿王妃。

开元二十四年(或二十五年)武惠妃薨,后宫无当帝意者。

或言妃姿秩天挺,宜充夜庭。

遂召纳禁中,异之,即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

(请求出嫁入女道士籍)号太真。

更为寿王聘韦昭训女,而太真得幸。

”《新唐书.玄宗传》载天宝四载(七四五年)八月壬寅,“立太真为贵妃”。

赵舆时《宾退录》卷九:“白乐天《长恨歌》书太真本末祥矣,特不为君讳。

然太真本寿王妃,白云‘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何耶?盖宴昵之私犹可以书,而大恶不容不隐。

”这些历史资料可以说是比较可信的。

作为一代皇帝的唐玄宗李隆基,尽管唐代是风气开放,礼教约束较宽松,但公公夺爱于儿子并不是光彩的事情。

白居易对这件事采取了含糊其词的办法,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弃置,一朝选在君王侧”两句诗带过,让人不知不觉。

《新唐书.杨贵妃传》载:贵妃收安禄山为义子。

而且后与安禄山有暧昧关系。

此事在长诗里作者也是用了模糊的笔法带过。

也可见出白居易是不愿将这样的丑事公诸于天下。

其意不就是要为贵妃做掩饰罢了。

因为他对李杨的爱情是坚持肯定的观点的,就是怕“与时消没,不闻于世。

”于是“试为歌之”,终于使长恨歌这首爱情长歌流传千年。

明代何良俊称为“古今长歌第一。

”清代赵翼称为“千古绝作”。

今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徐中玉说:“这首博得崇高赞誉的叙事诗,既有现实主义的深细描绘,也有浪漫主义的瑰丽想象。

生动、完整的故事性与哀婉浓烈的抒情性相结合。

是其艺术上最成功的地方。

”袁行霈在《中国文学史》卷二中引〈唐宋诗醇〉说:“结处点‘长恨’,为一诗结穴,戛然而止,全势已足,更不必另作收束。

在这点题之笔里,刻骨的相思</B>变成了不绝的长恨,特殊的事件获得了广泛的意义,李、杨的爱情得以升华,普天下的痴男怨女则从中看到自己的面影,受到心灵的震撼。

诗以‘长恨’命题的意义,诗的艺术上的巨大魅力,似乎正在于此。

第四个理由:从长诗演化的故事流传看,都是以歌颂爱情为主题的。

白居易的长恨歌流传以来,以此为本源而演化的故事,十分广泛。

袁行霈说:“正是由于它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所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唐以后,写李、杨事件的诗极多,(唐元稹有《连昌宫词》,杜牧有《过华清池》)唯此诗被反复敷演为小说、戏剧,元代白朴的《梧桐雨》,清代洪升的《长生殿》,都是其中的著名之作。

”以上所列的文学作品,都是以李、杨的爱情故事为主题,尽情展现李杨专一爱情、生死思念。

结论:长恨歌留给后世读者的,并不是所谓“惩尤物,窒乱阶”的道德说教式的训戒,而是对李杨爱情故事的刻骨铭心的生发感动。

《长恨歌》“在这点题之笔里,刻骨的相思</B>变成了不绝的‘长恨’,特殊的事件获得了广泛的意义,李、杨的爱情得以升华,普天下的痴男怨女则从中看到自己的面影,受到心灵的震撼。

诗以‘长恨’命题的意义,诗的艺术上的巨大魅力,似乎正在于此。

综上所述,我认为《长恨歌》,正是因为爱之深,所以恨之切。

诗题为《长恨歌》,而实际上恰恰是一首描写李隆基与杨玉环二人刻骨铭心的“长爱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二)、“讽谕主题”说。

(揭露与讽刺)这种观点,主要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到“文革”中,在极“左”思想的指导下,以政治图解古代的文学作品。

因为“汉皇重色思倾国”的开头,便认为全诗的在前半部分的揭露和讽谕,诗人的意图是用形象说明“汉皇重色思倾国”和“此恨绵绵无绝期”之间的必然因果关系,谴责李、杨荒淫导致安史之乱,并以此垂戒后世君王,尤其是规劝有志革除弊政,但生活奢侈、宫中多宠的宪宗皇上。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