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初一抽动症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初中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初中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标题:初中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引言:在成长过程中,初中生常常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扰。
对于学生的良好发展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的是心理辅导。
本文将通过一个初中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矛盾、消除焦虑和建立自信。
一、背景介绍这位初中生名叫小明,13岁。
他是一个内向而敏感的孩子,经过父母反映,在学习上表现出了明显的退步,并逐渐变得沉默寡言。
这引起了家长和老师的担忧,并找到我进行心理辅导。
二、深入聆听与倾诉首先,我在第一次见面时给予小明充分的时间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倾听他内心真实想法的同时也提醒他有些不良思维可能会影响他正面面对问题。
通过和小明交流,我了解到压力是导致他沉默寡言和学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三、认知治疗与思考模式改变为了帮助小明改变消极的思考模式,我启用了认知治疗的方法。
通过与小明一起探讨他的负面观念和它们对他行为的影响,我帮助他逐渐转变为积极的思维方式。
例如,当他认为自己无法胜任学习时,我鼓励他找出实际证据来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并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
四、建立自信与培养兴趣爱好为了提高小明的自信心,我鼓励他参加学校活动和课外俱乐部,并找到他感兴趣的事物。
通过积极参与各个领域,在成功经验中逐渐塑造并增强起初脆弱而不堪一击的内心。
此外,我还和家长沟通,让他们支持孩子多尝试新事物,并肯定关注进步而非结果。
五、情绪管理技巧培养情绪管理对于解决小明焦虑问题至关重要。
在教导小明如何处理负面情绪时,我们一起探索了呼吸放松、正向思考和主动寻求支持等方法。
同时也教给小明将注意力转移到积极事物上,通过培养他的情绪表达能力,逐渐掌握自己情绪的主导权。
六、家校合作与持续关怀在个案进行期间,我和小明的家长保持密切沟通。
通过向家长提供相关心理知识和技巧,他们得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学业困难和焦虑症状。
同时,在辅导结束后,还给小明提供了一些简单的自助工具,并定期跟进督促以确保情况良好。
孩子抽动症的反思
孩子抽动症的反思至善了无简书作者2018-04-03 20:50上周六晚上我出现近年来少有的恐慌,这个恐慌的程度可谓前所未有的强烈,原因是我得知我儿子大鸣(DM)得了抽动症!昨天晚上与朋友聊天回到家,由于我参加了007的写作群,本月又担任了小组长;花了很长时间看群内组织活动的事项,儿子一直在用平板看“游戏解说视频”,由于是周末,我也没有催他做作业。
看完群内的信息,大约 21:00左右,我还打算学习一节千聊内的课程,我本想与DM聊几句,并让他早点休息,然后我学习,可是在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不规律的抽搐,当时我就感觉很不好,就问他是怎么回事,难不难受。
随即我就上网查了相关的症状,经过一翻查找,基本可以确定为:抽动症!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的疾病,又称多发性抽动症!多发于5~10岁的孩子,并且男孩比例远高于女孩。
患儿开始时为此眨眼、扭头、甩手等症状,严重时会大叫、咒骂;这些行为都是随机自动出现,并非孩子自己控制得了。
最关键的是,这种病目前还未找到病因,也没有好的治疗方法,会反复出现!严重的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
DM现在8岁半,性格内向,爱思考,与同学相处融洽度不高,但与练武术的小伙伴关系很好!经过地我昨晚在网上疯狂的查找,抽动症的病因有很多种:遗传、先天神经发育不良、生活压力、精神紧张、疲劳、惊吓、睡眠不足等等,都可能会导致抽动症。
病因不同,病症也就不同,治愈效果自然也就不能一概而论。
我分析DM的病因:•先天因素•学习压力•家庭环境•疲劳•睡眠不足先天因素DM天生胆子小,这点和我小时候一样,遇到不好的事情总是很害怕;直到到现在,DM每天晚上睡觉,睡着前还需要开着小夜灯,不然就会害怕。
学习压力由于DM写字慢,经常课堂作业来不及写,被老师留堂;另外,晚上回家作业也不能很快完成,他又想快点玩,有时会写到晚上11:00,让他不要写,又不敢!家庭环境(我认为这个是主要因素)我和老婆都是单亲家庭,因此,为了照顾双方老人,我们一大家都住在一起,我母亲,爱人的父亲,我们一家5口人。
初中生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初中生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1. 简介本报告对一位初中生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对个体的背景、问题和辅导过程的整体描述,揭示了该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2. 案例描述该学生是一位初中二年级的女生,家境良好,成绩优秀。
然而,近期她在研究上出现了明显的退步,同时也变得沉默寡言,情绪低落。
经过初步询问得知,她曾经遭受同学的欺凌,导致她开始自我封闭,对社交产生了抵触情绪。
3. 问题分析通过详细了解学生的问题,我们发现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自卑感:学生在面对同学时产生明显的自卑感,不敢主动与他人交流。
- 抑郁情绪:学生的情绪低落,常常感到无助和悲观。
- 沉默寡言:学生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内心感受。
4. 辅导过程为了帮助学生克服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辅导措施:- 建立信任:通过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倾听,让她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支持,从而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
- 鼓励自我表达:通过逐渐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帮助她树立自信,增强自尊心。
- 指导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引导她主动面对和解决困扰自己的事情。
- 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在学生面对困难时,给予她适当的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她渡过低谷,重建积极的心态。
5. 辅导效果评估经过数次辅导后,学生逐渐展现出积极的变化:- 自卑感减轻:学生逐渐展示出更多的自信,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
- 情绪稳定:学生的情绪逐渐恢复稳定,不再经常感到无助和悲观。
- 开放交流:学生开始与他人积极交流,愿意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与他人建立了更深入的友谊关系。
6. 结论通过对该初中生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的分析,我们认识到了心理健康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只有当学生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并及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个体辅导,以帮助他们成长为更加自信、积极的个体。
儿童抽动症心理治疗方案
一、引言儿童抽动症,又称抽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的动作或声音。
抽动症不仅影响儿童的身体功能,还可能对其心理和社会适应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心理治疗的角度出发,探讨儿童抽动症的心理治疗方案。
二、心理治疗目标1. 帮助儿童正确认识抽动症,减轻心理负担;2. 提高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降低焦虑、抑郁等情绪;3.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我控制能力;4. 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三、心理治疗方法1.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旨在改变儿童对抽动症的认知和态度。
具体方法如下:(1)教育:向儿童及其家长解释抽动症的性质、原因、治疗方法等,帮助其正确认识抽动症,减轻心理负担。
(2)放松训练:教授儿童放松技巧,如深呼吸、肌肉放松等,以减轻焦虑、紧张等情绪。
(3)自我监控:指导儿童记录抽动行为,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找出触发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4)暴露疗法:让儿童面对抽动行为,逐渐降低其对抽动行为的恐惧和焦虑。
2. 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是针对儿童抽动症心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改善家庭环境,提高家庭支持力度。
具体方法如下:(1)沟通技巧培训:帮助家长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支持。
(2)家庭作业:布置家庭作业,如共同完成某项活动、增进亲子关系等,提高家庭成员的互动质量。
(3)家庭会议:定期召开家庭会议,讨论儿童抽动症相关问题,共同制定应对策略。
3. 团体治疗团体治疗是一种针对具有相似问题的儿童开展的心理治疗方法。
通过团体活动,儿童可以互相学习、交流经验,提高应对抽动症的能力。
具体方法如下:(1)自我介绍:让儿童在团体中自我介绍,增进彼此了解。
(2)游戏活动:开展游戏活动,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分享经验:鼓励儿童分享自己在应对抽动症过程中的经验,互相学习、借鉴。
抽动症的经历和心理分析
早就想把为儿子治疗的经历写出来,可由于目前儿子尚未痊愈,自己又一直很忙,未果。
今天看到又有很多家长不断地和我联系,和我们当初一样的焦急,便安下心来把自己的经历提供给大家参考。
儿子开学读初三了,说起他的毛病,应该是在六岁左右(上幼儿园期间)开始发现。
当时只是偶尔出现挤眉弄眼的现象,因为对这毛病知之甚少,没太在意。
到了二三年级,症状出现的频率开始增加,偶尔伴随喉咙出声,每逢感冒症状加重,口腔经常反复性地溃疡,造成嘴经常不自觉地乱动。
那时在医院曾经查出过砂眼,医生很容易地给处理好了。
由于症状依然存在,就做了脑部检查,未发现任何异常。
这些经常反复的症状已经导致孩子听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经过与很多医生接触和网络上的查寻,“抽动症”这个字眼开始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于是开始按照本地儿科医生的建议吃西药,主要是那些氟哌啶醇之类的精神镇定药,医生说少量地吃,逐步加量,由于这类药物副作用比较明显,使得孩子经常昏昏沉沉,在用了将近一个月之后,我坚决不让孩子吃了。
在本地医院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把目光投向了北京儿童医院,由于那里挂号实在困难,期间又上过北京“医托”的当,先后去过北京的两家不大的中医院,抓他们含“秘方药粉”的中药搭进去了两三千元(在这里提醒诸位家长,谨防“医托”,他们大多操着外地口音,“一家三口”地勾结某些医院昧了良心的所谓“专家”组团似的骗人手段非常成熟,焦急的家长们很容易上当)。
经过网上仔细查寻,最终选定了北京一家知名的大型中医院(医院名称和医生就不说了,只做交流,以免大家误解),由于这家医院很正规,全国各地前来就诊的孩子非常多,医生的敬业精神值得大家钦佩,费用不像那些骗人的小医院贵得“没边儿”,所以非常信服,于是便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治疗。
至少每月都要带孩子来一次医院,医生根据用药的效果对每次开的药方及时地做着调整。
药费不贵,每次大概几百元,中药的质量也很过关,每次医生就诊都应接不暇,那是个非常负责任的医生,只是挂号很困难,每次都要做夜间的火车提前来医院排长长的队。
抽动症康复案列分享14
来自小儿群的家长分享~吉林-怀怀-9岁阳阳儿子今年九岁了,发现他抽动是在六岁的时候,当时就去了儿童医院的保健科,大夫说这样的孩子自尊心都很强,也很脆弱,说不是大事开了点药就回家了,我每天按时按点给孩子吃药,吃了好不吃又挤眼睛,后来就不吃了。
好好坏坏、反反复复,发现严重是在今年暑假之前,期末的缘故学习量大,发现他除了挤眼睛之外,还有抠手指、甩胳膊、筋鼻子、睡眠质量差等等,后来就是嗑嗓子,一直用嗓子尖叫,孩子很痛苦,我也焦头烂额。
我一个人带孩子,脾气急跟孩子也没有耐心,同学的家长联系我去推拿,我就尝试了一下,推拿首先让抑制饮食,六点以后不能吃东西、辛辣、甜、凉食物禁忌,三天嗓子就好多了,不咳了,原来是积食太严重了。
我儿子不瘦,胖乎乎的,但自控能力很强说不吃六点之后绝对一口不吃,学习成绩也可以,就是很脆弱、玻璃心、受不了批评,抽动症的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会好会痊愈当然也会复发,家长用一个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孩子和生活,不骄不躁是你首先要做的。
咨询过专家,抽动症形成有三种因素:遗传、性格和环境,我儿子爸爸小时候有过这方面的毛病,到那时候家里穷也没在意,后来到中学就好了,我恨过他,也自责过,深夜哭过也跟朋友倾诉过,但到头来你还得热爱生活,爱你的孩子爱他的缺点优点和一切,你不能倒下,因为你是他的天!抽动症到青春期有的孩子会自然而然的痊愈,他大了有些小毛病他也能控制了,百分之八十五的孩子到了青春期症状都会有所缓解,当然也有会陪伴孩子一生的,也有几岁好了就没再复发的。
我觉得主要还是环境因素,多跟孩子谈心,多听他的意见,现在的孩子压力大课外班多,抽动症的孩子也越来越多。
家长放平心态,才能有一个更好的状态面对孩子。
我儿子紧张、焦虑、着急的时候还会挤眼睛,我不会马上制止他,因为你说了只会更严重,都会在过后假装不经意跟他分享一下,他也挺吃我这一套的。
我们的孩子很优秀的,自尊心强、有上进心、喜欢优秀的自己、凡事追求完美,他们也比我们想象的强大和勇敢。
患有抽动症的初中生
患有抽动症的初中生迟雅LJL:男,初中三年级,辽宁人。
无家族病史,顺产。
因为与父亲顶牛、敌对、抽动、内向等问题,于2013年10月19日前来向迟雅进行心理求助。
一、求助者一般情况母亲介绍的情况: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因为父亲批评过他一次,从此记仇,再不同父亲交流,不称呼父亲为爸爸,甚至会说“我没有爸爸”之类的话。
自幼胆小,什么事情都担心别人知道,因此,经常会在别人面前隐瞒自己的信息。
很长时间以来,有抽动症,经常挤鼻子弄眼儿。
人际关系上,表现为敌对;人生态度上,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反社会。
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猥琐,内向,敌对,自卑,抽动、有慢性鼻炎。
说话声音很小,吐字不清,眼睛不敢正视别人,本来眼睛很小,又有意识地眯成一条缝。
每当要说话的时候,先是发出“嗯——”之类的声音。
坐在那里,两只手放在两腿之间,双手相互挤压,发出挤压气流的声音。
跟咨询师说不上几句话,就会离席走出房间。
每次跟咨询师谈话,都要母亲在现场陪着。
记忆力很好,知识面也比较宽,愿意记忆一些生活常识。
经常担心母亲会向咨询师告发他的秘密,因此,也不愿意咨询师跟母亲单独交流。
二、心理评估与诊断抽动症,敌对。
三、心理调适过程咨询师分析,求助者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抽动症,二是敌对。
这两个问题解决了,自卑、猥琐等其他问题相对会容易解决。
抽动症,国际上称为妥瑞症候群。
其表现为:重复不自主的肢体动作及无法控制的发出声音。
有一些不自主的动作是可以暂时抑制使它短暂停止。
但是,一旦忘记或有压力或疲劳,这些不自主的动作又会出现。
常见的动作表现有:频繁眨眼、扮鬼脸、歪头、甩头、耸肩、皱鼻子、缩腹、踢脚等。
大体而言,是身体上有肌肉的部位都可作出不自主的抽动。
常见的声音包括有清喉咙、呻吟、干咳、擤鼻子,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吼叫或秽语。
由于以上动作及行为、常被误会为过敏、气喘、多动、行为异常等等。
妥瑞症的发病年龄多在学龄期,其发病率约3%。
真正病因目前没有定论, 但一般认为和中枢神经内神经传导物质不平衡有关。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背景心理健康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分析一个个案,探讨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个案分析这个个案是一个初二学生,名叫小明(化名)。
小明在学校表现出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的迹象:压力大、自卑感强、人际关系紧张等。
他在研究上感到巨大的压力,常常担心自己的成绩和未来。
同时,他在班级中感到自卑,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同学优秀。
这导致他与同学之间存在紧张的关系,几乎没有真正的朋友。
分析结果从个案分析中可以看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研究压力和自卑感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人际关系的紧张也给学生带来了困扰,影响了他们的社交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抗压能力,增强自信心,改善人际关系,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资源:学校需要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或心理咨询师,在学校内提供心理辅导服务。
2. 课程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应包括研究压力管理、自信心培养、积极心态塑造和人际关系改善等内容。
3. 学校氛围:学校应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教育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安全和支持。
4. 家庭合作:学校需要与学生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
结论通过个案分析可见,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并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同时,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也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学生吸烟现状的心理健康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中学生吸烟现状的心理健康辅导案例分析报告引言:吸烟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帮助中学生摆脱吸烟的困扰,本文通过一个具体案例,分析了心理健康辅导对中学生吸烟现状的影响和作用。
案例概述:李明是一名典型的中学生,成绩优秀、人缘良好,但在初中阶段开始吸烟,成为家长和老师关注的焦点。
通过与李明及其家人的交流,了解到吸烟对他的身心健康和学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在李明自愿参加心理健康辅导的情况下,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健康辅导在解决中学生吸烟问题中的有效性。
心理健康辅导的实施:1. 建立信任关系在心理健康辅导开始之前,辅导师与李明之间建立了积极的信任关系,尊重和理解李明的感受和需求。
通过与李明独处的时间,辅导师深入了解李明的家庭背景、个人价值观和心理健康状况。
2. 动机探究通过问卷、访谈和观察等方法,辅导师对李明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吸烟行为的动机。
发现李明吸烟涉及到从同伴压力和逃避压力到抚慰情绪和追求成熟等多重因素。
3. 认知重构辅导师与李明探讨吸烟的危害和对个人未来发展的不利影响,帮助他客观地评估吸烟行为。
通过逐步改变李明的认知和态度,让他意识到戒烟对他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前景的重要性。
4. 压力管理辅导师与李明一起探讨了他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并教授他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
通过学习与应对压力相关的技能,李明得以主动应对他的压力,减少对吸烟的依赖。
心理健康辅导的效果:1. 戒烟意愿增强通过心理健康辅导的过程,李明逐渐认识到吸烟行为对他的负面影响,戒烟的意愿逐渐增强。
辅导师对他的关怀和理解,使他感受到家人和老师的支持,从而更有动力戒除吸烟。
2. 行为改变李明在心理健康辅导的指导下,开始逐渐减少吸烟数量,并尝试寻找其他方式来应对压力和情绪波动。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培养兴趣爱好,使他的吸烟行为逐渐得到克制。
3. 心理支持辅导师在辅导过程中,提供了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李明应对戒烟困难时的挫折感和焦虑情绪。
心理健康初一上册第十五章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初一上册第十五章案例分析初一上册心理健康第十五章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心理学学习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的知识。
本文将聚焦初一上册心理健康教材中的第十五章,对几个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
以下将依次介绍每个案例及其分析。
案例一:小明的学习焦虑小明是一个初中生,他在学习上一直表现出不安全感和焦虑情绪。
他担心不能取得好成绩,害怕被老师批评和同学嘲笑。
这种焦虑使得他难以集中注意力,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针对小明的学习焦虑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树立正面的学习态度,鼓励小明相信自己的能力,并提醒他不必过分担心结果。
其次,帮助他构建良好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技巧,减轻他的学习压力。
最重要的是,家庭和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支持和环境,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案例二:小红的社交困扰小红是一个害羞内向的女孩,她在与他人交往时总是感到不自在和害怕。
她常常担心自己会说错话或表现得很尴尬。
这导致她避免参加社交活动,与同学和朋友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为了帮助小红克服社交困扰,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鼓励她积极参与一些团队活动,逐渐增加与他人交流的机会。
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和沟通训练,帮助她提高社交技巧和自信心。
另外,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她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帮助她渐渐展开社交圈子。
案例三:小杰的情绪管理问题小杰是一个易怒的孩子,他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伤害自己和他人。
这种情绪爆发导致他在家庭和学校的生活中产生了很多问题。
为了帮助小杰管理情绪,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首先,教导他认识到情绪的存在,并培养他表达情感的能力。
其次,通过情绪管理训练,教给他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同时,学校和家庭要提供一个稳定和温暖的环境,充满理解和支持,帮助小杰建立积极健康的情绪管理机制。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在心理健康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并与家长、老师一同合作,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
初中生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初中生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一、概述本案例为一名初中生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涉及学生A,年龄为15岁,就读于中学。
学生A因为日渐丧失学习兴趣,情绪低落,与同学关系紧张等问题,被学校老师推荐来接受个体辅导。
二、问题反馈学生A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学习兴趣低下:学生A在最近一段时间内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感到学习没有意义,成绩下滑明显。
2.情绪低落:学生A情绪经常低落,容易哭泣,且对许多事情都感到无所寄托,整体上缺乏积极正面的生活态度。
3.人际关系问题:学生A与同学关系紧张,经常与同学发生争吵,没有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
三、辅导过程及技术运用1.确立并建立信任关系:为了引导学生A逐渐打开心结,辅导师首先花了一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为后续的辅导工作做好准备。
2.关注学生内心状况:通过询问学生A的家庭和学校生活情况,了解到学生A家庭很忙碌,大部分时间只有奶奶一个人在家照顾自己,导致与父母之间沟通不畅。
此外,学生A还透露在班级中与同学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感到孤立。
3.情绪管理训练:针对学生A经常感到低落的情绪,辅导师引导其通过自我认知、情绪呼吸等技巧来调节情绪。
并教给学生A适当的放松技巧,如听音乐、运动等来缓解压力和负面情绪。
4.提升学习兴趣:辅导师通过与学生A的交流发现,学生A对一些特定的兴趣爱好还是有追求的。
因此,辅导师建议学生A选择一门自己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并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并且给予适当的激励手段来增强他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5.人际关系建立:针对学生A的人际关系问题,辅导师与学生一起制定具体的目标,包括主动与同学交流、合作等。
辅导师还教给学生A一些社交技巧,如积极表达观点、倾听他人等,引导其逐渐与同学建立起良好的友谊关系。
四、辅导效果评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工作后,学生A的问题有了明显的改善:1.学习兴趣回升:学生A逐渐恢复了对学习的兴趣,参加了自己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并在其中找到了乐趣,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好动男孩个案观察(一篇)
好动男孩个案观察(一篇)好动男孩个案观察1班级:中(2)班泽泽活泼好动,上课__难以集中,为此其父母以为他有多动症,带他到医院检查。
因为爱动,可能有时对知识接受的不太好,所以上课从不见他积极举手发言。
有时还采取抵触情绪;动手能力强,但不愿意学。
观察一:户外活动时老师带小朋友从走廊到院子里去玩,在不到十米的距离内,泽泽跳起来把梦婷压在地上三次,要下长廊台阶的时候,泽泽故意停了一会儿,突然小跑几步,从后面猛推了梦婷一下,梦婷趔趄了一下子,差点摔倒在地上,梦婷眼里含着泪到一边,不理睬泽泽了.分析:泽泽有时喜欢来点恶作剧,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泽泽完全以自己的意愿为中心考虑各种问题,他对自己的行为不认为是错的。
观察二:自选活动时泽泽选择了堆积木,他是个心灵手巧的孩子,非常具有创造力。
不一会他就插好了一支长长的功能复杂的枪,他拿着枪对着身边的洋洋嘴里说:“哒哒哒,我打死了一个__。
”洋洋没理他,泽泽一把抢过洋洋手中的积木,到一边自己玩去了,“泽泽,不能抢人的玩具”,“他已经死了,我要用这些积木插一支新枪”。
分析:独生子女的“任性”这一个毛病在泽泽身上又表现出来了。
他又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观察三:这些天,泽泽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战胜了自己,事事敢抢先了。
午睡了,老师到处找泽泽,原来泽泽在教室帮小朋友整理被碰倒的学具,老师表扬他,他越干越有劲,喜欢听老师的表扬,说明他有上进心和自信心了。
分析:曾让老师费心的泽泽变化很大,已经跃居“优秀孩子”之列。
老师把动手操作作为切入点,让孩子们都参与进来,让每个幼儿都产生成功感的机会。
同时依据个体差异,因人施教。
对策:1.对于泽泽上课爱做小动作的毛病,我曾经和他谈话,但没起什么做用,批评他作用也不大,我知道对他需要耐心,只能心平气和的反复对他多说几次,慢慢改变他。
2.其次,对他奖罚分明,他有进步时,给予表扬,让他体验快乐的喜悦,他做错时,给予批评,并取消他一些游戏的__,减少一些游戏的时间,等他有不快的体验后,再告诉他那里做的不好。
抽动症日常调理分享之1:挫折教育小事例
抽动症日常调理分享之一:挫折教育小事例作者:原挫折教育,是合理利用日常生活中孩子遇到的小挫折,合理疏导,让孩子学会面对和处理。
绝对不是家长刻意创造挫折给孩子。
家长刻意创造挫折给孩子,家长的初衷可能是想锻炼孩子,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孩子更加惶惶不安了。
只有家长平和的稳定的不变的爱,才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孩子才会有持久的内在力量去应对挫折和挑战。
挫折不用刻意制造,合理利用顺其自然发生的小事就好。
给大家举个我儿子以前的例子,大家领悟一下怎么利用日常小事儿,一步步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我儿子幼儿园中班有一段时间自己答错问题不肯承认,告诉他正确答案后,他都狡辩,说他本来就是要说这个正确答案。
甚至他那时候在学校答错题后老师告诉他正确答案,他却认为是老师批评他。
这个现象反映了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特别弱。
他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没人教过他拼音,幼儿园也没教过,是他自己看了光盘自学了一点。
有一次,他自己很得意的写了个拼音M 又写了个F,跟我们炫耀。
他把F写反了。
爸爸说,“这个方向好像错了吧?”孩子就死活不承认了,着急的说“我故意写的就是反的,你要反过来看”。
爸爸说“你用笔改一下就行了啊。
”孩子还是非要坚持说他是故意反着写,让我们反着看。
爸爸这时候估计忍不住想发火,就走开去客厅了。
爸爸一走开,孩子开始犯拧,用头顶我,还发脾气。
我试图就这件事说几句,告诉他没人教过写成这样已经不错了。
但是孩子根本不让我说话。
后来我就说给他讲一个我小时候的故事,他同意了。
“妈妈小时候有一次一个叔叔问妈妈加减法,一百加一百等于多少,我就回答三百。
叔叔告诉我错了,是二百。
我就大哭大闹,说等于三百,三百就是二百(我儿子数学题算错了就这么耍赖)后来呢又遇到一个阿姨***妈妈也是算错了大哭大闹不承认后来呢又遇到一个姐姐,我说8+16等于6,姐姐说等于24,这时候我一想,确实是等于24呢,就记住了再后来呢,妈妈又遇到上次那个叔叔,那个叔叔问我8+16等于几,我一下子就知道了,告诉叔叔等于24,叔叔都惊呆了,说你好厉害啊,几天没见长本领了呢。
儿童抽动障碍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对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பைடு நூலகம்
抽动障碍的患儿全部为中小学生,当在学校出现抽动症 状时,教师对此不认识,对患儿进行批评、指责等从而 使症状加重,特别是某些抽动障碍患儿伴发学习困难时, 教师对其误解,对患儿进行不恰当的批评,为此我们在 家长带孩子就诊时,通过家长与学校教师取得联系,留 取电话号码,及时进行电话咨询。
一。患儿父母健康教育
有些患儿在与父母就餐或看电视时,担心父母注视自己, 而心情紧张恐惧、焦虑不安,从而使抽动症状加重,不 利于患儿的康复。为此必须让父母认识到,患儿的症状 表现是疾病所致,而不是故意出怪相,父母要稳定自己 的情绪,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消除孩子不 必要的心理负担,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儿童抽动障碍的心理健康教育
哈市华慈专家介绍,抽动障碍是一种不随意的突发、快 速、重复、刻板的单一或多部位肌肉抽动和发声,根据 病程不一,可分为短暂性抽动,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 碍及抽动-秽语综合征,起病于6-12岁,男孩多于女孩。
哈市华慈专家说,近几年来,我国社会和经济改革的日 益深化,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对抽动障碍的发现明显 增多,对于本症的治疗,以往仅采用单一的药物治疗, 近年来由于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 积极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对本病的早日治愈起重要作 用。
二。对患儿的健康教育
近年报道对于抽动障碍的患儿应采用相反习惯训练的行 为疗法,为此我们采用了此疗法并配合药物治疗收到了 满意效果。具体做法为,当患儿出现发声抽动时,则对 患儿进行有规律的闭口动作训练,当患儿出现腹肌抽动 时,对患儿进行节奏缓慢的腹式呼吸训练,从而减轻抽 动症状,另外可采用松弛训练疗法。
谢谢观看
初中心理辅导个案分析报告总结
初中心理辅导个案分析报告总结心理辅导是一种针对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专业服务,通过引导和协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调整情绪、提高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工作,旨在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本文将从分析个案出发,总结初中心理辅导的重点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效。
一、个案分析某初中学生小明(化名)因为家庭变故和同伴之间关系紧张而产生了抑郁情绪。
通过与小明的交流,发现他常感到孤独和无助,对未来充满困惑。
同时,他也存在自我评价过低、厌学等问题。
通过与小明父母的沟通了解到,他们在家庭困难时未能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这加深了小明内心的挫败感。
二、针对性工作1. 倾听与支持为了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并让小明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我首先进行了倾听性谈话。
这其中包括积极倾听、鼓励表达情感等技巧,在尊重他人隐私权的前提下,帮助小明释放内心情感,减缓他的负面情绪。
2. 自我认知与自尊心培养为了帮助小明重新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我引导他反思自己过去所取得的成就,并进行正向激励。
通过让他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逐渐增强他对自我的认知和自尊心。
此外,还鼓励小明参加一些能展示个人才能的活动,提升他在班级中的地位和信心。
3. 情绪调节与冲突解决针对小明常产生的消极情绪,我开展了一系列情绪管理训练。
通过教授关于情绪识别、情绪表达、情绪调节等技巧,帮助他学会更好地管理和应对负面情绪。
同时,在处理同伴间冲突时,我引导小明学会倾听、沟通,并扶持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家庭关怀与支持考虑到家庭因素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我联系了小明父母,并邀请他们共同参与心理教育。
通过倾听他们的困惑和问题,我对他们进行了家庭关怀和支持。
同时,也给予了一些育儿指导和建议,提升小明在家庭中的幸福感。
三、成效总结经过几个月的心理辅导工作,小明在情绪、学业以及自信心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首先,在情绪调节方面,小明学会了更好地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并运用积极应对策略进行情绪管理。
抽动症日常调理分享之2:惊吓疏导案例
抽动症日常调理分享之2:惊吓疏导小案例作者:原分享一件孩子抽动症刚刚痊愈以后的惊吓经历,当时刚满六岁,在整个过程中整体表现还不错。
(我这里指的痊愈不仅仅是动作痊愈,我的孩子在没有了动作以后,我又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来关注和疏导他的心理,慢慢的,孩子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提高,之前出现的焦虑、强迫、暴躁等问题,逐步改善以致消失。
孩子的对环境中负面影响承受和调控能力逐步增强,我才可以放心的判断:孩子痊愈了。
)我带孩子去玩水,有两个一百多米的水滑梯,一个是桶状的,里面弯弯曲曲而且还没灯黑乎乎的;另外一个是半圆的,是敞口的不黑。
我孩子自己非要求坐桶状滑梯,工作人员居然同意了(后来我发现十几岁的孩子要求坐她都没同意,晕)。
桶装滑梯要求整个过程保持抱肩姿势。
孩子说拐弯的时候撞了一下,他张开了双臂,就坐在那里了,黑暗加上恐惧开始大哭。
我在当时在滑梯的出口处准备接他,离入口一百多米,所以看不到他选了桶状滑梯。
我先是听前一个下来小朋友说,我儿子进了桶装的滑梯,然后很快的听到他在桶里大哭,说卡住了,工作人员开始爬进去接他,但是上去至少有一百米而且很滑,需要时间。
我当时其实腿都软了,但是我稳住声音,一直对着桶,平和的反复地对着桶喊着孩子的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告诉说妈妈在。
工作人员爬进去后把他推上去了。
我赶紧跑到上面,本以为他正在上面大哭,但是发现他一个人安静的坐在那里。
我抱了他一会儿,他后来带我看了一下那个桶状滑梯的要求,上面有个图片一个人抱肩姿势,他问我为什么要抱住肩膀,我说里面比较窄,抱住肩膀才能不卡住。
接下来他又跟小朋友玩去了,依旧玩得很高兴,还总结性的说,今天一直过得很开心,虽然有一个小不开心,但还是开心的事儿多。
回来的路上,安静下来,他自己开始说害怕,我说妈妈知道你害怕,然后我跟他谈了一下在里面的感受,问他里面是不是很黑,问他有没有听到妈妈叫着他的名字告诉他妈妈在,他说听到了。
我说妈妈肯定不会不管你的,让叔叔上去救你了。
抽动原因分析及几点体会
抽动原因分析:1、抽动症更多的是心理因素,也有部分身体因素,心理因素要占到80%以上2、孩子是亲子关系、婚姻关系、家庭关系的“晴雨表”,出现问题请先反思上述关系3、养育方面的抽动症成因a) 过分约束:对孩子的一举一动进行限制或干涉,比如走路要这样走,吃饭要这样吃或者我来喂你,这个这样做或者我来帮你,过多的干涉,孩子的本能冲动会被压抑b) 包办:所有的事情都大包大揽,包括吃饭穿衣服等等,不给孩子自己行动的机会。
孩子的本能会被压抑。
c) 养育过分精细:保护过度会导致孩子自我保护和生存能力减弱,原理类似于在无菌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没有细菌抵抗力d) 过分严厉e) 受到惊吓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家长的控制、过分督促和包办,扰乱了孩子的正常节奏4、身体因素一般是脾胃、肾的问题,一般心理问题解决了,随着身体发育,身体问题会改善。
如果配合中药调理,一定要找了解孩子体质的中医,针对性的调理。
不是所有的中药就是好的,有的中药也有止抽成份,而且,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建议身体调理首选推拿、多吃点杂粮、配合运动。
一般是上述其中几个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几个体会:1. 建立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
尊重孩子,先从尊重和接纳的孩子的任何感受做起,孩子跟你是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感知系统,不能把你的感受强加到孩子身上。
你接受了孩子的感受,并且把这个接受传达给孩子,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孩子的任何感受都是应该被接纳的,但是有些超出原则的行为应该受约束(注意,不能到处都是原则哦,到处都是原则容易形成强迫症)。
2. 爱,怎么都不为过。
不存在爱孩子会把孩子惯坏这种事。
溺爱不是爱。
多数溺爱都是包办太多和允许了孩子所有的不合理行为。
接纳孩子的一切感受,有策略的约束孩子超出原则的行为。
孩子感受到被接纳和爱,无条件地爱,不是溺爱,他才有安全感和自信,承受力和心力才会强。
a) 要做到发自内心的陪伴和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当孩子觉得真正安全,无论怎样妈妈都接受她时,就会自然度过一个个情绪波动以及他的各种成长转折期b) 但如果你不关注孩子内心,对于孩子有时候用无理取闹方式引起你关注时,时而满足时而教训,会引发孩子内心预想的不安全感,从而表现更糟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一个初一抽动症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一、背景资料
小易(化名),男,14岁,实验中学初一男生。
1.关于家庭:小易同学生长于小康环境的三口之家。
父亲是普通职员,母亲就职于郊区某小学,家庭环境中等。
在家庭教育中,母亲所占比例较大,并且鉴于自身工作上的便利,从小学开始就将小易带在身边,亲自辅导,面面俱到,所以小易对母亲的依赖性也较强。
2.教养方式:从访谈中来看,母亲是小易家庭教育的核心,虽然母亲的职业是小学教师,但看的出来,对儿子的教养并不严厉,交流中一直处于“循循善诱”的模式,为人也较亲和。
3.关于小易自己:由于小学阶段就读于母亲的学校与班级,没有离开过母亲的视野范围与照顾,所以看的出来,某种程度上对母亲的依赖程度较强。
而就读初中后,小学阶段在郊区小学里成绩名列前茅的他,在市区初中,自信心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据母亲及他自己描述,在学习方面下了很大的苦功,但收效甚微。
同时,进入青春期的小易,刚进初一,就对同班一女生产生了好感,“暗恋”已将近一年时间。
4.家长眼中的小易:母亲眼中的小易,乖巧懂事,虽然平时话不太多,但愿意坦诚与母亲交流,母亲同时也认为小易对自己的依赖性太强,心理上很不成熟。
5.同学眼中的小易:认为小易平时个性安静,不甚活泼,班中交心好友较少。
学习上非常努力,对自己要求较高,但目前在班内成绩并不瞩目。
二、案例描述
小易同学是在某节数学课后直接来心理咨询室找老师寻求帮助的。
据他描述,在课堂听讲过程中,他产生了无法遏制的想大喊大叫的冲动,在捏身体等控制手段无效的情况下,只能冲出教室,在厕所喊叫之后才平静下来。
并且小易表示,这种无缘无故想要大喊大叫的冲动并非第一次出现,之前偶尔出现过两三次,有时他可以通过攥紧拳头或者捏自己身体的手段压抑下去,有时恰好在家里无人的情况下,他便趁机发泄出来。
但像这次这样,完全克制不住的状况,他第一次遇到,于是非常慌张无助,认定自己是得了某种精神疾病。
在小易描述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他右脸抽搐较频繁,一开始差不多10秒左右就会抽动一次,等情绪渐渐缓和下来后,频率略有减少,但面部抽搐依然明显。
据小易自己讲述,面部抽搐大概从小学阶段就开始了,但家人均认为是他眼睛过敏,并
没有引起任何重视。
而无缘无故想要大喊大叫的冲动,则是在上了初中后才渐渐出现。
在我想进一步得知他叫喊的内容时,小易采取了明显的回避,明确表示不愿意告知,最后在母亲的询问下,只含糊的表示与他喜欢的那位女生有关。
三、案例分析
小易小学就读于母亲就职的学校,即位于郊区的某小学。
据母亲描述,小学阶段比较优秀,各方面都是佼佼者,也有可能由于“老师孩子”的身份特殊性,在同学中有一点地位超然,所以推测小易在小学阶段是比较顺风顺水,自信心也较强。
进入市区初中后,小易首先感到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学习成绩在其他来自市区同学的对比之下,优势荡然无存。
而且中学高强度快节奏的学习,也令他无法适应,母亲身为小学老师,在学习上也爱莫能助,只能给予精神上的鼓励。
加之长期处于以母亲为主的家庭教育中,小易思考问题的方式与性格上,都偏优柔寡断,学习上很想要面面俱到,对自己要求又颇高,但付出的努力均收效甚微,因此对他自信的打击相当大。
而去年刚入初一,小易就对班内一女生产生了好感,但他个性内向,也善于隐藏情绪,一直把情感放在自己心中,连小易的好友都不知道他暗恋某女生的事。
但也是因为他的善于隐藏,加上也许各方面都不突出,该女生并没有注意到小易。
这个“不关注”也使小易产生一种很矛盾的情绪,既安心自己初开的情窦无人发觉,也因为女生对自己的无视更加加深了自卑心理。
在小易的家庭环境中,母亲的地位无疑是巨大且不可替代的。
在与小易以及母亲的交流中,亦可见母子关系比较融洽。
并且是小易主动提出想带母亲与我交流,足见在小易心目中母亲是比较信赖与愿意交心的。
但小易也有流露出作为小学老师的母亲只有中专学历,在帮助自己学业上目前已无能为力的态度。
以及在母子二人的交谈中,小易对母亲“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表现出不耐烦。
小易在小学中备受瞩目,因此内心一直把自己定位为优等生。
自尊心极强,不太接受自己在进入初中后成绩失利的现实。
加之,“初恋”对自己的忽视,某种程度上耶可称之为情感上的受挫,这两个挫折叠加,而小易又一直在母亲的羽翼下生活,这些挫折和对初中新环境的无法适应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心态的失衡,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他长期抑郁的状态,与导致了他情绪上的反复无常。
这些在上初中后的巨变,也使他在小学阶段的仅有的面部抽动到现阶段伴有发声性的抽动。
四、辅导过程及反思
初一学生是一个比较微妙的群体,虽然与小学生相比更为成熟了一些,但总体上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不高,对自己还无法形成一个客观与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很多时候,对自我认识的偏差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心理困扰,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而学生又无法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出现像小易这种个别的例子。
1.辅导过程
第一步,了解背景资料。
(1)与小易母亲进行约见,了解其家庭情况及其在小学和现阶段的状况。
(2)向其班主任和同班同学侧面了解情况。
(3)从与小易的日常接触与交心谈话中,了解他对他人、社会和自我的看法及其心理情绪状况。
第二步,对小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让小易接纳自己。
小易抽动症病情的加重,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他没有在初中后对自己进行恰当的定位,给自己定下过高的目标,从而始终处于和自己“较劲”的一个状况。
而且谈到喜欢的女生这个话题时,他也会有比较令人琢磨不定的态度,比如他一开始大方承认了有喜欢的女孩并且想喊叫的内容与这个女孩有关,但之后又很抗拒叙述与该女孩的一切内容。
总之,一直给我一种很纠结的感觉。
所以在与他的谈话中,我尝试帮他调整认知,希望他认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差距的,不要在这个鸿沟上执着太长时间,尝试着让他放松下来。
并且告诉他,在青春期男女孩之间有好感非常正常,也不要有心理负担。
他对自己有喊叫冲动,尤其耿耿于怀,我教了他一些呼吸方法,希望他不要太过焦虑与紧张。
( 2 )与小易母亲的交流。
小易在小学阶段就开始了面部抽搐,但家人均没有引起重视。
在我告知我的猜测之后,小易母亲大惊失色,她可能原本只是以为孩子在期末的学习压力太大,但没想到孩子也许是患了抽动症。
随后我为小易母亲科普了一些儿童抽动症的相关知识,希望她可以在短时间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告知她给小易安排合理的日常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日常建议多做腹式深呼吸,从而减少抽动症状。
同时也告知母亲,如果小易症状继续加重,希望她不要忌疾讳医。
反思
在这个案例中,有一点引起了我的思考。
首先,是父母对孩子前期症状的忽视以及对心理学知识的欠缺。
小易母亲始终和我强调孩子从小眼睛容易过敏,言下之意希望我可以排除抽动症的可能性。
我想,这也许是心理知识在科普上的缺失吧,使很多人谈起“心理”除了觉得有一层神秘面纱之外,依然与“无法启齿”相挂钩。
包括后来我与班主任了解情况,班主任表示小易母亲并未说任何实质内容,只说会自己带孩子回家解决。
这个回答其实印证了小易母亲打算隐瞒的决定,不禁有些令我“怒其不争”。
同时在与班主任的交流中,该班主任表示整整一年了,她从未注意到小易有面部抽搐的情况并且表示面部偶尔抽搐应该也正常。
面对这种情形,我想到,每年教育系统投入不少的时间、财力与精力进行教师人员的再培训,其中也有心理C证这种专业类证书的考核,在本次案例中,班主任与小易母亲均是教师,应该受过不少类似心理知识的培训,但是效果究竟如何,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