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地层学 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地层重点

地层重点

一颗星、两颗星:1、地层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分枝学科★根据地层的属性确定地层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岩性、岩性组合+矿物=岩石地层学生物化石=生物地层学生物化石+环境=生态地层学化石DNA+有机分子=分子地层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磁性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化学地层学古代地质事件+标志=事件地层学海平面变化=层序地层学地球旋回性(天文事件对地球的影响)=旋回地层学(高精度地层学)形成环境、形成方式及地质历史。

2、地层学中的时间概念时间标志古生物标志★★(1)化石:生物层序律确定相对年龄。

(2)某些海生动物的生长纹饰:珊瑚;头足类(一天一根,一月一房室)。

(3)树木年轮:1064-1065年间美国一火山爆发的确定。

(4)地衣的生长变化:某些地衣的直径可测出生长的年龄,1937mm、30;1650、140;1580、170。

(5)氟的含量:动物骨骼中的氟含量随时间而增加。

1912年的辟尔唐人。

(6)氨基酸的消旋作用:活体生物体的氨基酸左旋,死后慢慢变为不旋,L型氨基酸→D 型氨基酸(只存在于死亡的生物)不同的氨基酸的半消旋期是不一样的。

天门冬:5700年,异白:100000年。

物理标志★★(1)季侯泥:浅色夏季季侯泥、深色的冬季季侯泥。

石膏层、硬石膏层。

(2)裂变径迹:U238、U235、Th232自然衰变成比较小的原子核通过绝缘物质(云母、玻璃)留下的痕迹。

裂迹的密度与矿物年龄及矿物的含量呈正比。

一般用氢氟酸、氢氧化钠和苛性钾处理。

(3)天然放射性:(4)矿物热发光(TL)(热释光、光释光):矿物加热后会发光,在同等温度下其发光的程度与矿物曾得到的辐射剂量(年龄)有关。

地质年龄的测定及相对年代的确定。

(第四系测年) (5)电子自旋共振(ESR):含Fe,Mn,Al 等杂质的石英在放射性的作用下产生电离损伤,Si-O 键断裂,形成不配对电子, Si悬键上有一个电子自旋.其数量与年辐射量及地质年龄有关. (6)天然剩余磁性(磁性地层学)3、时间的测定最初的方法:地层厚度、海水含盐度现在的方法:★★1)天然放射性法铀—钍—铅法;铷—锶法,钾—氩法,C14法等等2)估计时限法:根据测年结果,结合古生物法对地层进行年龄估计:如Gabilly阶时限为5Ma,27个菊石层,每个菊石层185,000年。

矿大现代地层学复习资料(考试必备)

矿大现代地层学复习资料(考试必备)

1地层学:研究层状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地质年代、时空分布规律(狭义)和形成环境条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地质学分支学科2地层三定律:地层叠覆律:原始地层自下而上是从老到新的(上新下老);原始侧向连续律:地层在大区域甚至是全球范围内是连续的,或者延伸到一定的距离逐渐尖灭(侧向连续);原始水平律:地层沉积时是近于水平的,而且所有的地层都是平行于这个水平面的(水平摆放);3垂向加积是指沉积物在地球重力场作用下从沉积介质中自上而下的降落和堆积。

侧向加积是指沉积物在搬运介质中沿搬运方向的位移和堆积。

4 生物沉积作用是指以生物的原地生长、粘结、扑获和障积为主的沉积作用,5 生物建隆是指生物的原地筑积作用,并形成地层中的丘状隆起和生态上的抗浪构造。

生物成礁作用是垂向加积和侧向加积的合成,常形成丘状隆起。

6 生物成层作用是指以微生物的贴地生长繁殖为主,导致生物-沉积层的形成作用,通常发育在水上或水下间断面和无沉积面上7 地层单位是根据岩石所具有的特征和属性划分出,并能被识别的特定岩石体或岩石体组合。

8 地层分类是依据岩石所具有的特征或属性,将地球上的岩石按其原始的相互关系系统的编制成单位9正式地层单位一般规定1)正式地层单位命名均应以一个适当的地理专名加相应的正式单位的类别和级别的术语来构成。

2)地层单位名称中的地理专名应来源于单位的层型所在地的一个永久性地名。

3)地层单位命名不允许出现异物同名或同物异名现象,两种现象均应以优先律进行纠正4)当一个已命名的地层单位被划分成俩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原单位被升级时,只需更换原单位中的单位等级术语,而不更改地理专名。

5)地层单位名称中的地名的拼写应与该名称来源地所在国的拼法一致。

6)各类正式单位术语只适用于正式的地层单位,不适用于非正式的地层单位。

7)如果一个已命名的地下地层单位可与一个同类的已命名的地表单位对比,而且这两个单位特征几乎完全相似,可合二为一,一边应选用地表地层单位名称。

地层学复习资料

地层学复习资料

1间断:沉积间断简称间断,指在沉积过程中出现的中断不连续现象,沉积间断不同于地层缺失,他仅包含一个短暂停止沉积的时间间隔,一般在恢复沉积以前很少或未发生过侵蚀作用,生物的不连续往往反映沉积的不连续或沉积间断,因此常用生物地层方法来推断沉积间断2层型:是指一个已命名的成层地层单位或地层界线的原始或后来被指定作为对比标准的地层剖面或界线。

3 延限带:是指由某一个或多个生物类别的已知地质延限所代表的一段地层体。

作为该生物带定义的一个或多个生物类别是从某段地层序列的化石组合中严格筛选而来的。

“延限”一词具有地层延限和地理延限两种含义。

延限带是指任一生物分类单位在其整个范围内所代表的地层。

种、属、科来划分的。

4标志层:是指一层或一组具有明显特征可作为地层对比标志的岩层。

标志层应当具有所含化石和岩性特征明显、层位稳定、分布范围广、易于鉴别的特点。

标准层一般为沉积岩。

5退积序列:当沉积物的堆积速度小于盆地的沉降速度时冲积扇砂体向源区方向退积,或者向侧向转移,其结果便形成下粗上细的退积型的正旋回沉积层序。

6生物层序律: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不同的古生物化石组合,相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古生物化石组合;古生物化石组合的形态、结构愈简单,则地层的时代愈老,反之则愈新7穿时:是指在连续的海侵或海退过程中,一个岩石地层体及其界线与地质时间界面斜交的现象。

8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

我们把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不是任意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有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

9极性带:是磁极性地层中的基本单位,通常每个极性带是以自身所特有的极性为基本特征,其时空位置均以上限和下限来区分,这种界限被称为转换带,标志着两种相反极性符号的变化。

极性带的延续时间为10^5——10^6a。

10事件地层:事件地层学是研究利用地质事件及其地质记录来对比地层和确定地层界线的学科,地层学的一个分支。

地层相关知识点总结

地层相关知识点总结

地层相关知识点总结一、岩石地层学岩石地层学是地层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的对象是地球上的各种岩石地层。

岩石地层是一种具有一定时代、一定岩性、一定空间分布和一定组合特征的地质体。

在岩石地层学中,我们通常需要研究地层的性质、特征和分布规律。

1. 地层的性质地层的性质主要包括岩石的成分、结构和物理特性等。

岩石的成分主要指岩石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它们决定了岩石的性质和特征。

岩石的结构主要指岩石的内部结构和岩石的外部结构,它们反映了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地质历史。

岩石的物理特性主要包括岩石的密度、强度、热传导率和电导率等,它们是岩石性质的重要表现,对地质勘探和矿产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2. 地层的特征地层的特征主要包括地层的分布规律、岩石的构造和岩性的变化等。

地层的分布规律反映了地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包括地层的水平分布和倾向分布。

岩石的构造主要包括岩石的节理、岩层、褶皱和断裂等,它们是地层的构造特征,反映了地层的形成过程和变形历史。

岩性的变化主要包括岩石的岩性变化和岩石的叠加关系,它们是地层的岩性特征,反映了地层的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

3. 地层的分布规律地层的分布规律主要包括地层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

地层的垂直分布主要包括地层的层序、叠置关系和侵入关系等,它们反映了地层的相对年代和地层的形成历史。

地层的水平分布主要包括地层的展布范围和地层的变动范围,它们反映了地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地层的成因环境。

二、沉积地层学沉积地层学是地层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的对象是地球上各种沉积地层。

沉积地层是地球表面的一种重要地质体,它们是地球表面的岩性基础和地质记录,对我们了解地球表面的地质过程和地质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1. 沉积地层的类型沉积地层根据其成因和性质可以分为岩性地层和沉积岩性地层两大类。

岩性地层主要包括火成岩地层、变质岩地层和堆积岩地层,它们是地球内部岩石和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沉积岩性地层主要包括碎屑岩地层、化学沉积岩地层和生物沉积岩地层,它们是地球表面的独特产物和地球历史的重要记录。

地层学重点终结版

地层学重点终结版

斯丹诺:地层学三定律:(1)原始水平定律:在水中沉积的一层一层岩层的原始产状都是近水平分布的。

(2)原始侧向连续定律:每一岩层一定延伸很远,分布面积很广(3)地层叠覆律(地层层序律):在沉积岩层未发生构造变动(如逆掩断层和褶皱倒转)的情况下,沉积层序保持着正常层序,先形成的岩层在下,后形成的岩层在上,既上覆岩层比下伏岩层为新(下老上新)。

史密斯:化石层定律:地层形成的时代越早,其中含有的化石构造越简单,形成时代越晚的地层其中含有的化石越高等、构造越复杂。

同一时代形成的地层中所含的化石基本相同;不同时代形成的地层,其中所含的化石也不同。

板块构造的基本概念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的水平运动占主导地位---水平运动论;大陆和海洋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活动论。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是:1.固体地球的上部圈层按物理性质可划分为脆性和粘性都较大的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最上层)和其下的脆性、粘性都较小的软流圈;2.岩石圈在侧向上分成若干个大的刚性板块,它们沿着岩石圈和软流圈的界面经历着长期、缓慢而规模巨大的(几千公里)相对水平位移;3.板块在大洋中脊裂谷带拉开,形成新的洋壳并发生海底扩张,洋壳在深海沟-岛弧带俯冲消亡,随之被改造为陆壳,使陆壳逐渐增长导致大洋盆地的缩小以至完全闭合;4.在全球范围内,板块在扩张带的拉伸、离散与在消亡带的挤压、会聚之间互相补偿,使地球半径得以基本保持不变;5.板块水平位移的原因在于地幔热对流。

拉开、扩张发生在上升流的地段之下,俯冲、消亡则发生在下降流的地段之上。

传统的槽台学说:经典比较大地构造学研究将大陆地壳划分为两种基本构造单元:地壳上强烈的活动地区——地槽区;地壳上相对稳定的地区——地台区。

地槽区的基本特征:概念:地槽是地壳上强烈活动的构造带。

它可以被沉积物所补偿,形成有巨厚的海相沉积物巨大的拗陷带,也可以不被沉积物所补偿,形成深海盆地。

在晚期经强烈褶皱后转变为褶皱山脉。

地槽特点:1. 现代地貌上常为年轻的狭长山系,长达几百至几千公里,宽达几十至几百公里。

高三地质专业知识点汇总

高三地质专业知识点汇总

高三地质专业知识点汇总地质学作为一门科学,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化和内部结构等诸多方面。

对于高三地质学专业的学生们来说,掌握地质学的相关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三地质专业的一些核心知识点进行汇总和讲解,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准备考试。

一、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地球的形成可以追溯到约46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初期。

地球是由宇宙中尘埃和气体云的凝聚形成的,经历了长时间的融化、冷却和生命起源等过程。

地球的演化主要分为原始地壳的演化和现代地壳的演化两部分。

在原始地壳演化阶段,地壳受到了极其剧烈的变化,包括地壳分裂、火山喷发、地震等地质现象。

而现代地壳的演化主要指的是构造运动的活动,比如板块构造和地震活动等。

二、岩石与矿物岩石是地球地壳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由矿物、玻璃体等组成的。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具有特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

根据矿物的成因可以将其分为火成岩矿物、沉积岩矿物和变质岩矿物。

岩石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火成岩是由火山喷发或岩浆冷却而形成的,常见的有花岗岩和安山岩等;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堆积、压实而形成的,包括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变质岩则是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如片麻岩和石英岩等。

三、地质构造与板块运动地质构造是指地球上的各种构造形态,包括山脉、盆地、断层和褶皱等。

而板块运动则是地球地壳的一种运动方式,地球上的板块可以分为构造板块和板块内运动板块。

构造板块是指由地壳和上地幔组成的整体,在地球表面以板块形式存在,如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等。

板块内运动板块则是指位于构造板块内部的块状结构,其中包括地块和地块板块。

板块运动是地球地壳变动的重要原因,不仅导致了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也造就了地球的多样性和美丽。

四、地质资源与环境地质资源是指地球内外层所蕴藏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等。

地质资源的富集与开采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也需要合理保护和利用。

然而,地质资源开采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包括土地破坏、水源污染和大气污染等。

现代构造地质学

现代构造地质学

成都理工大学读书报告同沉积断层一、同沉积断层简介同沉积断层是断层作用与沉积作用同时并持续进行的断层;往往是控制断陷盆地发育的边界断层,一般为正断层。

生长断层的标志有:断层两盘的沉积厚度极不一致,下降盘沉积厚度大、层序全;边界断层的上升盘遭侵蚀破坏,成为沉积物补给区,因而在盆地边缘堆积物粗大,甚至有沿断层堆积的角砾岩和磨拉石建造分布。

同沉积断层又称生长断层是指与沉积作用同时活动的断层,一般发育于沉积盆地的边缘,具有正断层性质。

盆地所在为断层的下降盘,其地层厚度明显大于断层的上升盘,且断距随深度而增大,即地层时代愈老,断距愈大。

在同沉积正断层控制下,沿断裂走向上在其下降盘常发育一系列逆牵引背斜(又叫滚动背斜),逆牵引背斜的成因主要与尚未完全固结的下降盘地层在断裂发育过程中在自重作用下的“回顾”,或和铲形断层在深部顺层滑动有关。

该类油气聚集带一般均能形成丰富的油气聚集,如我国东部的渤海湾等盆地、墨西哥湾、尼日尔三角洲其油气聚集的有利因素主要有:①其下倾方向即为油源区,能提供丰富的油气源;②下降盘砂层数增多、厚度增大;③圈闭形成时间早,滚动背斜在沉积期间即开始发育;④断层可作为油气通道使深部的油向上运移,也可起封闭作用。

二、同沉积断层特点1、同沉积断层一般为走向正断层,剖面上常成上陡下缓的凹面向上的铲状。

2、上盘即下降盘地层明显增厚,这是同沉积断层最基本的特征和识别标志。

同一地层在下降盘与上升盘的厚度比称为生长指数,生长指数反映了同沉积断层的活动强度。

3、断距随深度增大,地层时代愈老,断距愈大。

4、常在上盘发育逆牵引构造。

因为断距是累积的,所以任一标志层的断距都反映了该层沉积以前断层活动引起的断距之和。

5、逆牵引构造一般构成背斜,与断层走向一致延伸,背斜顶点向深部逐渐偏移,偏移的轨迹与断层面大致平行。

生长断层是沉积岩中的一种断层,它与沉积岩的沉积作用同时进行。

随着沉积时间的持续,沉积层的增厚,断层的断距也就增大。

第十一章 现代地层学方法

第十一章 现代地层学方法

(三)层序地层学(Sequence stratirgaphy)
认为地质历史中存在过全球(大区域) 性的海平面升降变化。而这种变化又能根 据沉积记录及各类物质界面识别出来。因 此,可根据这种全球(大区域)海平面升 降的同时性来对比地层。 层序地层学发源于地震地层学
几个重要的概念和基本单位 1、拐点:全球海平面变化是一个曲线函 数,在该曲线上,绝对上升或下降速率 最大的点。 2、沉积层序(Sedimentary sequence):
(3)上超:层序底部逆原始倾斜面逐层终止,即 水平地层向原始倾斜面超覆尖灭,或者低角度倾 斜向相对高角度倾斜面超覆尖灭。代表水域不断 扩大情况下逐层超覆的沉积现象。根据反射终端 距物源的远近,又可以分为近端上超和远端上超。 只有当盆地比较小而物源供应充分时才能形成远 端上超。 (4)下超:层序底部顺原始倾斜面向下倾方向终 止。即一套倾斜面对着原始水平面或低倾斜面顺 下倾方向的底部超理,反映物源充分,不断向盆 地填积的层序底部边界特征,代表前积作用产物。 上超和下超代表层序底部边缘关系,上与下超 往往不易区分,可统称为底超。
第十一 章现代地层学方法
一、现代地层学概念 (一)地层学(stratigraphy)的定义 • 拉丁文stratum(岩层)+希腊文graphia(描述) 本义 是地层的描述科学 • “历史地质学的无机方面,或在连续不断的地质时 期中地球的岩石格局或岩石圈的演化。”
——葛利普《地层学原理》(1913)第一卷对地层学的 定义
(3)振幅和频率
振幅
振幅:振幅是质点离开其平衡位臵的最大位移。根据物理 学可知,振幅能量的大小与 振幅平方成正比。振幅直接与波阻抗差有关,波阻抗差高, 振幅则强,反之则弱。可分为强、中、弱三级: 强振幅——在时间剖面上振幅超过一个地震道 中振幅——在两个地震道之间; 弱振幅——振幅小于1/3地震道间距。 振幅的快速变化说明两组地层之中的一组或二组地 层的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相反,振幅在大面积内是稳定 的,说明上覆和下伏地层岩性之间连续件良好,岩性和物 性在横向上变化不大。

地层学基础知识

地层学基础知识

地层的产状
地层产状的基本概念 地层产出的状态称为地层的产状。 地层产状要素 走向 倾向 倾角
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和直立岩层
根据岩层的产状可将岩层分为: 水平岩层 倾斜岩层 直立岩层
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 不整合接触 平行不整合接触
角度不整合接触
地层和岩体间的接触关系
侵入接触关系 沉积接触关系
相序
在一定的条件下,地层的相在时间上有 一定规律的变化,这种变化可形成某种 特有的相序列,这种序列称为相序。 相序的类型很多,常见的有: 海进序列 海退序列 火山喷发—沉积序列等
第四节
地槽和地台
造山运动迁移
外带冒地槽
内带优地槽
前陆 大陆
冒地向斜
优地向斜 优地背斜
硅铝基底 复理石 蛇绿岩套
深海
考古地层学方法
利用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划分地层的 方法。 这种方法常用来划分第四纪地层
年代地层单位
宇 界 系 统 阶 时间带
利用地球物理的方法划分地层
由于组成地层岩性的物理性质(密度、 磁性、电阻率、自然电位、电阻率等) 存在着差异,利用这些性质可作为划分 地层重要的标志。 这种划分地层的方法称为地球物理方法。
共生延限带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生物分类单位共同存 在的一段地层称为共生延限带。
组合带
指含有一定特征化石组合的一段地层。
哑带
位于两个生物地层单位之间缺乏任何化 石的地层段称为哑带。
年代地层学方法
根据地层形成年代划分地层的方法称为 年代地层学方法。 年代地层单位的界面为等时面。
利用年代地层学的方法划分地层
在实际工作中很少见到规则而完整的剖面,不同岩性和接触 关系的地层分布在不同的地点有时还被断层断开。

(1)_地层学概念及基本原理

(1)_地层学概念及基本原理

穿时的普遍性
一、地层学概念及基本原理
(四)地层学的几个基本原理
7、穿时普遍性原理(Principle of ubiguity of diachronism) 穿时的理论与瓦尔特相律的原理是一致的, 适合于侧向加积形成的地层 纵向堆积形成的地层不适合
一、地层学概念及基本原理
(四)地层学的几个基本原理
一、地层学概念及基本原理
(四)地层学的几个基本原理 3、叠覆原理( principle of superposition) 又称层序律 也由斯丹诺(1669)提出 沉积地层的原始状态自下而上是从老到新
地层层序律(叠覆律)
一、地层学概念及基本原理
(四)地层学的几个基本原理
3、叠覆原理( principle of superposition) 又称层序律 此原理可确定岩层的相对年龄,作为地质年代学的基 础原理。在现代地层学中仍是重要原理之一 但要注意:①地层序列未经挠动的本来顺序才能应用; ②局部或单个岩层的纵向序列可用,而大范围或一 个沉积盆地或与沉积盆地岸线相垂直的横剖面应用 则会发生错误;③侧向加积形成的地层,在不同的 观测尺度上,并非总是下老上新
第八章
地层学
地层学
一、地层学概念及基本原理 二、地层时间及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三、层型及地层区划 四、岩石地层学 五、生物地层学 六、年代地层学
七、岩石、生物、年代各种地层单位之间 的关系
一、地层学概念及基本原理
(一)地层学定义 1、地层(stratum)——指具有某种共同特 征或属性的岩石体,能以明显的界面或经 研究后推论的某种解释性界面与相邻的岩 层和岩石体相区分 特征:岩石的客观物质,如岩性、生物、矿 物、磁的极性、电性、地震感应等方面的 物理、生物性质和变化 属性:指对某种或某几种特征的综合、分析 得出的推论、解释和认识。如沉积环境, 时间等┄┄。属于概念范畴

地层学重点

地层学重点

生物地层学1.概念生物地层学是地层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运用生物进化的不可逆性和阶段性来研究地层的学科。

生物地层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地层中的化石记录,并根据地层中所含化石的特性将岩层编制若干地层单位,确定地层的相对地质时代。

2.方法①生物群层序原理:也称化石对比原理,意思是相同的岩层总是以同一叠覆顺序排列着,并且每个连续出露的岩层都含有其本身特有的化石,利用这些化石可以把不同时期的岩层区分开。

这一认识符合生物演化的前进性和不可逆性。

②标准化石法:标准化石指能据以确定地层地质年代的化石。

标准化石应具备时代分布短、特征显著、数量众多、地理分布广泛等条件,以利于地层的划分对比。

利用标准化石研究地层的方法称为标准化石法。

如寒武纪的三叶虫、奥陶纪和志留纪的笔石等,他们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地层学研究中。

③生物组合法:对地层中的多门类化石进行系统的研究和综合分析,以了解它们的共生组合及其变化情况。

利用生物组合进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的方法,称为生物组合法。

④百分统计法:百分统计法即根据两个区域各个地层单元中所含化石群之间的百分相似量的比较,建立地层对比关系的方法。

这是生物地层学中常用的简单的统计学方法,尤其在采用孢粉、介形虫等微体化石进行含油气地层划分对比中应用广泛。

⑤种系发生法:所谓种系发生是指生物发展演化进程中的演化系列和彼此间所存在的亲缘关系。

若地层中化石丰富,应逐层详细采集,经详细鉴定和研究,则可根据各种生物属、种之间在层位上和形态、构造上的逐渐过渡关系,找出它们在发展演化上的内在联系,根据其祖先和后代之间的亲缘关系将其划分成不同的演化阶段。

以此,便可将含有这些化石的地层划分开来。

3.应用(意义)①年代地层单位的确定:确定地层的时代可有不同的方法,常用的如各种放射性同位素测年。

但应看到这种方法的局限性。

首先,目前年龄测定值的误差较大;其次,由于样品常受后期热变质事件的影响,所测得的年龄值有时并不代表岩层的生成年龄,而是代表热变质年龄。

现代地质学十讲

现代地质学十讲

现代地质学十讲1. 介绍现代地质学是一门关于地球及其现象的科学,它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构建来研究地球的演化、构造变化、岩层组合、矿产资源、地质灾害等方面。

本文将从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质演化、构造变化、岩石分类、矿产资源、地质灾害以及地质学在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探讨。

2. 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相对年代学、绝对年代学以及构造地质学。

相对年代学是通过对岩石和地层进行观察和对比,来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

绝对年代学则利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来确定地质事件的真实年代。

而构造地质学则是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变化和地壳的运动。

3.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由岩石和矿物构成,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则位于地壳下方,由岩石组成,是地球最大的部分。

地核位于地幔下方,主要由铁和镍构成,是地球的中心部分。

4. 地质演化地质演化是指地球在漫长的时间尺度上经历的变化。

地球的演化可以分为不同时期的各个历史时期,如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

这些时期中,地球上的生物逐渐进化,地壳的形成和变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4.1 古生代古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早的一个时期,大约从45亿年前到2.5亿年前。

这个时期的地壳快速形成,并出现了最早的生物,如古生代的海洋生物和陆地植物。

4.2 中生代中生代是地球历史上的第二个时期,大约从2.5亿年前到6600万年前。

在这个时期,地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地球上的大陆和海洋,也出现了恐龙等复杂的生物。

4.3 新生代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最近的一个时期,从6600万年前一直到现在。

在新生代,地壳继续变化,大量的新生物种出现,如哺乳动物和人类。

5. 构造变化构造变化是指地球内部和地壳的运动引起的各种地质现象。

地球的构造变化可以分为构造活动和地震活动两类。

构造活动包括地壳的隆起、下降、挤压、拉伸等,而地震活动则是地壳断裂和岩石应力释放导致的地震震动。

高一地理地层必修一知识点

高一地理地层必修一知识点

高一地理地层必修一知识点地层是地球上的岩石层序,记录了地球漫长的地质历史,对我们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球资源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地层必修一是高一学生学习地理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学习地质地层的知识点,可以对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地质资源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地层必修一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 地层划分方法地层划分是对地质历史进行分类和归纳的重要手段。

地质学家通过对岩石的特征、古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同位素测年等进行综合分析,将地层划分为不同的层位。

常用的地层划分方法有相对年代法和绝对年代法。

相对年代法是根据岩石的堆积顺序和化石的出现顺序进行划分,主要包括叠加原理、标准层序和生物层序等。

绝对年代法则是通过同位素测年等方法,可以给出地质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

2. 地层的内部结构地层的内部结构是地层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地层中的岩石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上部、中部和下部。

上部主要是表土层,由风化物和沉积物组成。

中部是主要的沉积岩层,记录了地层形成的过程和地质历史。

下部则是由变质岩层和岩浆岩层组成,是地壳中最古老的部分。

同时,地层中还存在着不同的断层和褶皱,这些结构记录着地壳运动的痕迹。

3. 地层对地球演化的指示作用地层是地球演化的重要记录,通过研究地层,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

不同地层中包含的不同化石和岩石类型可以反映不同的地质时期和环境条件。

比如,生物化石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的进化和分布规律,不同类型的岩石则可以指示地形、气候等地理环境的变化。

通过对地层的分析和比对,可以重建地球演化的过程。

4. 地层与地质资源的关系地质资源分布于不同的地层中,地质地层的研究对于寻找和开发地球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的岩石类型和地层记录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等。

通过分析地层的性质和构造,可以确定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储量,为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总结:高一地理地层必修一的知识点涵盖了地层划分方法、地层的内部结构、地层对地球演化的指示作用以及地层与地质资源的关系。

地层学复习

地层学复习

地层学复习⏹地层学:研究地层的形成顺序和年代,进而阐明各种(层状)岩石的相互关系及其时空展布规律。

⏹地层: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石体。

可以是固结的岩石,也可以是没有固结的堆积物。

地层与地层之间有明显界面分开。

这些界面可以是明显的岩性或沉积间断面、也可以是由所含化石、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变化所导致的十分明显的界面。

⏹模式剖面(层型):据以建立一个新的地层单位、具有主要特征的典型剖面。

它应具备一定厚度、地层出露齐全、化石比较丰富、顶底界线清楚、并与上覆和下伏地层单位的关系明确等特点。

⏹标准剖面:凡根据模式剖面在其它地区选定的典型剖面,作为本地区对比标准的剖面。

参考剖面:模式剖面确立后,可作为模式剖面标志的、参考用的某一地层单位或某一地层界线的剖面。

用以帮助阐明模式概念或把模式概念延展到非模式地区。

它可以是副层型或次层型。

⏹整合——连续、二者之间没有发生长期沉积中断⏹非整合——地层与非层状岩石(岩浆岩及变质岩)之间,岩浆岩等遭受风化剥蚀⏹不整合——不连续、发生长期沉积中断或陆上剥蚀导致广泛地层缺失◆角度不整合:地层缺失+产状不一致◆平行不整合(假整合):地层缺失+产状一致◆似整合——假整合的一种,缺乏清晰的侵蚀面地层缺失:地质时期中地层沉积记录的比较大的缺失。

通常表现为地层之间的不整合。

缺失原因是该地区根本就未曾有过该地层的沉积,或是沉积后在上覆地层沉积前就遭受了剥蚀。

其停止的沉积时期,也就是对老地层侵蚀破坏的时期。

地层缺失的判别标志:◆生物不连续,缺失相应时代的化石◆沉积不连续,发育底砾岩(由下伏地层风化剥蚀的砾石组成,结构和成分成熟度高,位于地层的最底部,其下存在一个沉积间断面)◆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层◆生物地层单位:组合带、延限带、谱系带、间隔带、富集带◆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时带把不同地区的地层单位,根据岩性、古生物化石等特征作地层层位上的比较研究,进而证明这些地层单位是否在层位上相当,在时间上相近.这种工作方法称为”地层对比“。

地质学基础复习重点

地质学基础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1、矿物: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2、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3、风化壳:地壳表层在风化作用下,形成一层薄的残积物外壳,称为风化壳。

4、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粗、细、轻、重等各种碎屑本来是混杂在一起的,在沉积过程中却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叫做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5、岩浆作用: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6、地震:大地发生突然的震动,称为地震。

7、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时间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8、岩石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大小、形态以及晶粒之间或晶粒与玻璃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简单题1、断口和解理的区别与联系。

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叫做断口,断口出现的程度是跟解理的完善程度互相消长的。

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叫做解理。

解理是由内部格架构造所决定的。

2、五个主要地质灾害。

地震、火山、海啸、滑坡和泥石流。

3、煤的形成条件。

⑴必须有植物大量繁生,提供形成煤的物质来源.⑵植物遗体堆积后必须与空气隔绝,以免彻底分解破坏。

⑶使成煤作用持续进行,还须经历有节奏的地壳运动。

4、地震烈度。

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称为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根据人的感觉、家具及物品振动的情况、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和地面的破坏现象等进行划分的。

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很多,首先是地震等级,其次依次为震源深度、震中距、土壤和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性能、震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位等。

5、地层接触关系。

一种关系是侵入接触,即岩浆体侵入围岩之中,其特点是围岩接触部分有变质现象,火成岩中还往往有捕虏体存在。

另一种关系是沉积接触,即侵入岩上升地表遭受侵蚀之后,又为新的沉积岩层所覆盖。

地层学复习

地层学复习

地层学复习题●地层学——研究岩层的物质特征及其属性的四维时空分布和变化的科学。

●层序地层学——根据地震、钻井和露头资料,结合伴生的沉积环境和岩相特征,对地层分布模式做出的综合解释的科学。

●生物地层学——根据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演化与发展历史及其时空分布规律,阐明地层的发育顺序,并研究生物化石在地层划分和对比中的原理和方法是地层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范围是涉及与化石有关的地层学问题单位:根据所含化石来定义和说明其特征的地层体;生物地层单位建立的依据:生物化石特征按国际地层指南,生物地层单位有:延限带;间隔带;谱系带;组合带;富集带。

●磁性地层学——在地层学和年代学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火山岩和沉积岩层序中所记录的地磁场和岩石单元磁场特征的一系列磁极性变化,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地层研究方法。

基本特点:广布性;等时性;控时性。

●岩石地层学——根据地壳中岩石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将其系统地组合成有特色命名的地层,研究此地层的即为岩石地层学。

●地震地层学——根据地震剖面总的地震特征来划分沉积层序,分析沉积相和沉积环境,进一步预测沉积盆地的有利油气聚集带。

是一门利用地震资料来研究地层和沉积相的地学分支学科。

●地层——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层或岩体。

●层序——由不整合面或不整合面对应的整合面作为边界的、一个相对整合的、有内在联系的地层序列。

●层序控制因素——构造沉降、全球海平面的变化、沉积供应物,气候变化●准层序——由海泛面或与之相对应的界面为边界的、相对整合的、有内在联系的岩层或岩层序列所组成。

●准层序组——系列具有明显叠加模式的、有内在联系的准层序系列。

进积、加积、退积(1)加积准层序组:加积准层序组是在沉积速率等于可容空间变化速率的情况下形成的,相邻准层序之间未发生明显的侧向移动。

自下而上,水体深度、砂泥岩厚度和砂泥比值基本保持不变。

加积准层序组常是高位体系域早期和陆架边缘体系域的沉积响应。

(2)进积准层序组:进积准层序组[1]是在沉积速率大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的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较年轻的准层序依次向盆地方向进积,形成向上砂岩厚度增大、泥岩厚度减薄、砂泥比值加大、水体变浅的准层序堆砌样式。

地质学第五版考试重点

地质学第五版考试重点

地质学第五版考试重点主要包括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地球的构造、地层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岩石学、构造运动、地震学、沉积学、矿床学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重点内容的详细回答:1. 地球的构造: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液态的外层空间。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下层,由岩石构成,可以进一步分为海洋地壳(硅铝层)和大陆地壳(硅镁层)。

地幔由岩石和金属组成,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外核由液态的铁和镍组成,而液态的外层空间则位于地球的外部,包括大气层和海洋水体。

2. 地层学:地层学研究地球历史时期的地质事件,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化石等。

地层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地层的年代学(确定地层的形成时间和顺序)、地层的对比和地层的分布规律。

3.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古生物学研究地球历史时期的生物群落和进化过程。

通过研究化石,可以了解古生物的形态、分类和生态习性,进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和气候变化。

4. 岩石学:岩石学研究地球表面岩石的形成、分类、结构和性质。

地质学家通过观察和研究岩石的成分、结构和形成过程,了解地球历史时期的环境和地质事件。

5.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和地质体在地球历史中的移动和变形。

构造运动的主要类型包括水平运动、升降运动和旋转运动。

这些运动导致了大陆漂移、褶皱山脉的形成和地震等地质现象。

6. 地震学:地震学研究地震的发生、传播和影响。

地震是构造运动的常见形式,可以导致地面破裂、建筑物破坏和海啸等灾害。

地震学的研究包括地震的成因、地震波传播规律和地震的预测和预防。

7. 沉积学:沉积学研究地球表面的沉积作用,包括沉积岩的形成、沉积物搬运和沉积环境的识别。

沉积岩是地球历史中重要的地质体,可以提供重要的环境信息。

8. 矿床学:矿床学研究矿产资源的形成、分布和开采。

地质学家通过研究矿床的形成过程和环境条件,识别潜在的矿产资源,为采矿业提供基础。

在考试中,考生需要结合实际地质现象和地质事件,运用地质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释。

地层学基础知识

地层学基础知识
地层学及塔里木盆地地层讲座
地层学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一、 基本概念 二、 岩石地层单位 三、 生物地层单位 四、年代地层单位 五、磁性地层极性单位 六、地震层序地层单位 七、层序地层单位 八、测井地层单位 九、其它地层单位
一、基本概念
地层(Strata):是具有某种共同 特征或属性,构成地壳的层状或似 层状岩石体,能以明显界面与相邻
二、岩石地层单位
4、岩石地层单位代号书写规定 群的符号是在相应的界或系或统的符号之后, 加群名两个汉语拼音小写斜体字母,第一个为汉语 拼音的头一个字母,第二个为该拼音最接近的声母, 如卡普沙良群K1kp; 组的符号是在相应的系或统的符号后加汉语拼 音的头一个小写斜体字母,同一个统内组名第一个 字母有重复时,则年代较新的组在头一个字母之后 再加上最接近的一个小写斜体声母,如巴西改组 K1b、巴什基奇克组K1bs; 段的符号是在组的符号右上角注以阿拉伯数字 1、2、3表示,如塔塔埃尔塔格组下段S1t1
四、年代地层单位
6.统:是小于系,大于阶的年代地层单位,是系的一部分。 一个统代表一个世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全部地层。统名由在 系的专有名词前增加下、中、上等字样组成,对应的世在所属 纪的专有名词前增加早、中、晚等字样,志留系(纪)石炭系 (纪)、古近系(纪)、新近系(纪)、第四系(纪)的统 (世)名例外。 志留系(纪)分为兰多弗里统(世)、文洛克统(世)、 拉德洛统(世)、普里多利统(世),石炭系(纪)分为密西 西比亚系(亚纪)、宾夕法尼亚亚系(亚纪),古近系(纪) 分为古新统(世)、始新统(世)、渐新统(世),新近系 (纪)分为中新统(世)、上新统(世),第四系(纪)分为 更新统(世)、全新统(世)。
四、年代地层单位
1.年代地层单位的定义 是指在特定的地质时间间隔中形成的地层 体。形成年代地层单位的地质时间间隔称为地 质年代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的顶、底界线都是以等时面 为界的。它们的大小随形成岩石所需的时间长 短,而不是根据岩石绝对厚度来确定。 划分年代地层单位的目的首先是确定地层 的时间关系,其次是建立一个全球的标准年代 地层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地层学是地层学的一个分支 学科,以群落分析为基础研究地层中化
石群落的时空分布及演替规律,用以划
分对比地层和恢复古环境,为盆地分析、 沉积演化和矿产预测服务。
4、古生物群落研究中的两种趋向
(1) 整体群落(holistic community)
认为古生物群落的划分应像现代生态学划
分现代生物群落那样运用群落的整体概念,以 美国的E. G. Kauffman等 (E. G. Kauffman & R. W. Scott, 1976;R. W. Scott, 1976; R. H. Parker, 1976)为 代表。
(2) 单门类群落
一些古生物分类研究者熟悉自己研究的 类别,习惯于按自己的专长来划分单门类群 落,如腕足动物群落、有孔虫群落、鱼类群 落等。对有一定分类研究基础的人来说,这 样划分的古群落比较容易理解,因而实际工 作中应用也比较多、比较普遍。
生态进化单元是根据生物群落的演替、
进化和灭绝,结合全球性生物灭绝事件而
4、古生物群落研究中的两种趋向
(1) (2) (3) (4) 整体群落的概念包括四个基本方面: 生物总的组成应尽可能列出群落中所有生物, 包括微古生物及各种大的难以寻找的捕食者。 由群落内各生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流 所形成的群落构造。 群落的环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 群落的边界特征。
4、古生物群落研究中的两种趋向
8.3.5 经典地层单位之间的相互关 系
1)岩石地层与年代地层单位之间关系-穿时或时侵: 岩石
地层单位是根据地层的岩石学及地层结构等特征确定的,
而这些特征是随沉积环境的变迁或沉积作用方式的演变而
变化的。因此,多数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
不一致,或岩石地层单位的界线与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斜 交。这种现象称为岩石地层单位的穿时或时侵。
建立的最大一级生态地层单元。
群落是一个自然的生态单元,它应当具备以下三 个要素: a.群落具有一定的生物组成,其组成相对固定; b.群落内各生物组分间具有一定的营养结构(生 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能量转换方式(从依靠光合 作用的初级生产者到高级消费者,这一食物链中,能 量从生产到消耗的过程及比例关系)。 c. 由于a、b两点,故群落应是一自然的生态单 元,与其它群落可以分开,但是群落间的边界则可以 是截然的,也可以是渐变的。
D. 群落的再分 群落可再分为亚群落和分类群落。 亚群落(subcommunity)是群落按地理环境或 时间的再分。 按时间再分:在全盆地中有少数剖面群落 带内不同层位可以细分,但在其它剖面不能追 踪对比,则仅在这些少数剖面划分亚群落,各 自代表生境型内略有不同的次级生境型。如果 把这些时间亚群落提升为群落,则不利于群落 带的对比。

B. 群落在古生态学中的应用
化石组合(fossil assemblage):在同一套岩层中 所保存的全部化石。 根据埋藏过程中被搬运程度的强弱,可分四种 情况 a.化石群落(fossil community)或古群落 (palaeocommunity)或有机体群落(organism community): 化石未经搬运,几乎全部原地埋藏,等于原来 生物群落经埋葬、成岩等作用后的全部或几乎全部 可保存的部分。
包括虽经搬运,但未离开其群落生境范围的非原位
埋藏。
C.化石群落与生物群落的差异 a.化石群落只包括了可保存的部分(骨 骼、硬体); b.化石群落往往是同一演替系列中一系 列群落的那些可保存部分逐年累积的缩聚, 即均时(time-averaged)群落,它们代表一段 地质时间而不是一个时间面瞬间,并且在组 成和分异度、丰度方面与原来的各单个群落 的尸积群不同。
b.原地残留化石群落(indigenous assemblage 或 indigenous remnant community), 上述原地化石群落中小部分被搬运消失 后的残留部分。 c.异地化石组合(exotic assemblage):化石 来自同时期但不同环境的不同群落,为异地 埋藏。 d.改造化石组合(reworked or remanie assemblage): 全部化石为异时异地堆积,往 往是来自不同时代的化石经过再沉积而成。
C D
0 500 1000 1500 2 0 0 0 ( 1 0 - 7 E S I)
3
2 1
L o w e r C a r b o n i f e r o u s su sc e p t i b i l i t y o f D u sh a n C o u n t y , so u t h e r n G u i z h o u
8.3.5 地层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
(3)生物地层与岩石地层单位之间关系: 一般来说,生物地层单位与岩石地层单位无 一定对应关系。二者的界线在局部地区可以吻合, 一个生物地层单位有时可跨越几个低级别的岩石 地层单位,一个组一级的岩石地层单位有时也可 包括几个生物地层单位。岩石地层单位中的化石, 在某些情况下可作为特殊的岩石特征。
8.3.5 地层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
2)生物地层与年代地层单位之间关系:
生物地层单位是物质性的,而年代地层单位是时间性 的。生物地层单位是指含有某化石的地层,而年代地层单 位是指某种生物生存的时间内形成的全部地层,并非仅指 含有化石的地层。生物地层单位不连续,不能独成系统, 是为年代地层系统服务的。 以浮游生物建立的生物带等时性较好,而以底栖型生 物建立的生物带具有穿时性。
在古群落分析中,由于往往不能详细区分这四 种情况,通常只分为化石群落和异地化石组合(或简 称为化石组合)。前者为原地埋藏群(autochthonous
taphocoenose),包括化石群落和原地残留化石群落两
类,后者为异地埋藏群(allochthonous taphocoenose)或 异地异时堆积群(oryctocoenose),分别相当于异地化 石组合和改造化石组合。 原地埋藏不仅仅指未经搬动的原位埋藏,而且
1.
41 40 39 38 37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C a r b o n i fe r o u s
Fo r m a ti o n T angbagou
26
25
D e von ian
3. 利 用 地 层 中 磁 化 率 强 度 变 化 对 比 地 层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