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doc

合集下载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学历教育还是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都有了全面的发展。

但是,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却依然无法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的需求变化,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需求存在错位。

究其本质原因,除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资源配置存在问题之外,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尚处于努力阶段,特别是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实效性,即教学效益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本课题主要以中职学校选修课为切入点,以教学实效性为抓手,探索提高中职学校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这对于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定位越来越理性化,能适应岗位需求的都是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

但由于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原因,使得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无法有效满足企业岗位变化需求,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存在的供需矛盾日益突显。

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加快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以符合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和岗位技术的变化,避免人才培养质量的‘偏移’和教学实效的‘失控’。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积极开展,需要中职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学效益。

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下降,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从整体上看不容乐观,而且参差不齐。

为了有效提高这一弱势群体的教育质量,从总体上改变中职学校的社会地位,必须积极推进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许多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越来越接近普通教育,突出表现为“普教化”的特点,绝大部分学校采用的还是“演示性”的方式,追求的还是普通教育的教育手法和模式,这使得教学方法和办学理念成为一对矛盾,阻碍了教学的效果体现和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通识教育理念下经管类公共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通识教育理念下经管类公共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国冶金教育2008年第3期通识教育理念下经管类公共课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通识教育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共同选择,在我国大学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经管类公共课的教学存在着学生选择自由度小、教学管理不完善、教学方式单一、教与学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通过明确通识教育理念下经管类公共课的教学目标与定位,以此为指导提出经管类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通识教育;公共课;教学改革课题项目:黑龙江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HGG056)通识教育是基于对人与社会本质的认识而提出的一种大学教育思想和培养策略。

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已经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共同选择。

一、高校经管类公共课教学的现状作为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经济管理类公共选修课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以增强综合素质、培养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从多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进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国内各大学对于经管类公共课教学都比较重视,在课程设置上一般都有十分具体的规定,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选择自由度过小自由度可以简单地由选修课总学分与通识课程总学分的比例来表示。

据一项以“985工程”中九所大学为样本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高校的自由度都在20% ̄30%之间。

最高的大学自由度为36.8%,个别院校如中国科技大学的自由度低至13.1%。

这表明,当前的通识教育主要是学校强力安排的结果,学生选择的空间很小。

通识教育的理念在于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使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特点来选择相应的通识科目。

这必然要求学生有一个充分的自由选择空间,而目前学生自由选择权却被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学生选择的自由度相当有限。

202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立项指南_1

202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立项指南_1

XX22021年XX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立项指南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XX1—1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1—2适应长XXXX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1—3落实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1-4 高校多园化人才培养体系研究1-5高校劳动教育模式创新研究1—6 “六卓越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XX1-7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研究1-8 “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研究与XX1—9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XX1—10高校远程XX教育研究1—11双学位、辅修第二专业培养模式研究1-12中职-高职-应用本科衔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XXXX 1-13 高职院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XX研究1—14大类招生XX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XX研究1—15高校生源选拔机制、自主招生考试和综合评价录取的研究二、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XX研究2-1 以XX结构调整为导向的XX高校专业调整与退出研究2-2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的理论与XX研究2-3跨学院跨学科的本科专业建设研究2-4 国内外大学本科专业建设特色比较研究2-5 面向新经济的“四新”专业改造升级路径探索与XX2-6 高校课程质量建设提升路径与模式创新研究2—7 高校思XX课程育人效果提升研究与XX2-8 高校“金课”建设的理论与XX研究2-9 高校通识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教学XX与XX2-10与职业(行业)标准相衔接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探索2-11 国内外优质课程教学XX共享研究2-12 专业认证与评估体系的研究2-13 高校学科专业评价现状与学科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14 高校专业协同共建机制研究2—15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理论与XX研究三、高校教学内容更新与教学方法XX研究3-1课程思XX与通识教育等教育教学新业态的探索性研究3-2 数字化优质教学XX共建共享与协同创新的研究与XX 3—3与职业(行业)标准相衔接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探索3—4 高校案例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3-5 高校教学XX库和试题库建设与应用3—6高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的研究与XX3—7智能时代教学模式XX的理论与XX研究3—8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学习模式研究3-9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范式XX研究3—10“互联网XX教育”教学新模式的理论与XX探索3-11 慕课、微课建设与应用研究3-1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四、高校XX教学XX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4-1突出知行合一、推进高校XX教学的研究4-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与服务研究4-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4-4 校企协同的企业实习生制度的探索与XX4-5大学生校外实习XX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与XX 4—6 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组织管理模式的研究4-7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训XX建设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的研究与XX4-8高校通识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中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与XX4—9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关系研究五、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5—1高校教学质量管理XX、监控体系和保障体系的研究5—2 高校专业认证(评估)、课程质量评估的研究5-3国内外跨校学分互认机制和管理制度研究5—4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创新与教学管理制度XX的试验研究5-5高校考核制度XX与创新研究5-6大学生学习与评价研究5-7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评价研究5-8 高校常态监测状态数据的采集与利用研究5-9本科高校合格评估、审核评估研究5-10高校教学激励与评价保障机制的研究与XX5-11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研究5-12 行业学院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研究5-13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诊改机制研究5-14 高等院校分类建设、评价与管理的研究六、高等教育信息化研究6—1信息化建设理论与规划研究6-2 高等学校信息化标准、规范及共享合作模式研究6—3 不同类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XX与成效6-4“共建共享式XX库”的构建与应用机制研究6-5 区域性专业教育“云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6-6高等学校管理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研究6-7校内管理体系的信息化流程再造试点研究6-8 数字化自主学习平台的研究6—9基于移动平台的教学与管理系统研究6-10 XX教学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6-11基于校园大数据平台的高校治理与教育分析研究七、高校教师教学素质提升研究与XX7—1高校教师教学能力、XX能力提升方式与途径研究7-2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XX7-3 高校教师中心建设与中青年教师培训研究与XX7—4高校XX教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与XX 7—5 教学名师成长机制与管理研究7-6民办高校院师资队伍建设研究7-7 教师及服务支持体系研究7-8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7-9 XX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研究与XX7-10 XX学院转设背景下院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八、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与特色建设的研究与XX8-1 XX落实“职教20条”的高职办学研究8—2 高职院校扩招百万的探索与XX8—3“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研究8-4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与集约化研究8-5高职本科人才培养范式研究8-6 民办高职院校研究8-7高职教育结构和形态XX研究8-8高职院校投入机制研究九、与相关XX合作立项课题指南9-1 新时代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创新型课程研究9-2体现特色的高校外语“金课"建设与应用研究9—3新形势下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XX研究9-4国标指导下高校外语类专业课程教学XX研究9-5高校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能力与思辨能力培养研究9-6 高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9-7“一带一路”背景下多语种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研究9-8“产出导向法”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9—9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研究9-10外语类慕课建设与高校外语教学创新研究9—11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外语教学XX研究9—12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新形态外语教材建设研究9-13 新时期高校外语教师专业与团队建设研究9-14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外语测试与评价研究9-15 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外语能力需求的调查研究(以上为和外语教学与研究XX合作课题指南,简称“外研社合作课题”)9-16“课程思XX"的教学设计与评价标准研究9-17 产教融合下“课赛创”相结合的应用型课程研究9-18“互联网XX课堂”的组织实施、考核标准与激励办法研究9-19 大学生德育体系建设与评价研究9-20教师教学业绩考核的指标体系构建9-21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专家评教与部门评教的XX9-22服务于创业的大学生XX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9-2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创业指导的研究9-24循环式体育创业实训平台建设9—25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有效性研究与结构体系探索9—26应用型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XX 9-27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9-28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XX研究(主要方向为公共基础课、计算机类专业、艺术设计类)9-29“互联网XX"背景下网络考试XX研究9-30面向2035中国职业教育实现XX的路径研究(以上为和人民邮电XX合作课题指南,简称“邮电社合作课题”)9—31新时代高校思想XX治理论课教学XX与XX探索9-32互联网XX背景下通识课程“金课"建设研究(主要方向为公共基础课程、公共文化艺术类课程)9-33高校优质教学XX共建共享的成效与XX9-3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与XX9-35高校师范生培养质量研究与XX9-36 新工科实验教学中心、实训XX内涵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XX9-37 国际工程教育在应用型高校中的研究与XX9-38 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教学XX与XX探索9-39 高等学校新生入学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XX9-40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XX9—41 课程思XX在高校专业课程建设中的探索与XX(以上为和XX大学XX合作课题指南,简称“南大社合作课题") 9-42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XX研究(主要方向为公共基础课、数学类、物理类、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外语类等)9—43新工科背景下课程体系教育XX与XX(主要方向为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等)9-44 新形势下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与核心课程建设研究9—45 新时代人文素质与职业素养XX创XX学探索研究9—46面向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创新创业与就业课程体系研究9-47 新形势下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职业规划及入学教育等课程建设改革研究9-48新时代体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XX9—49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院校“金课”教学XX与XX 研究9-50大学生XX能力培养、毕业设计(XX)等XXXX教学环节的建设与管理研究9—51 民办高校(民办本科、XX学院、民办高职)的人才培养特色研究(以上为和XXXX大学XX合作课题指南,简称“交大社合作课题”)9-52适应新要求的英语类课程XX研究(主要方向为思XX、“金课”建设、教材使用等)9-53教师素养、身份构建及职业能力研究9-54 在线XX课程建设、课程XX开发与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应用研究9—55 师生学术共同体构建及混合式教学XX与研究9-56 课堂教学评估的方法与模式研究9-57XX外语教育名家本土化外语教学理念与思想研究9-58 机器翻译在教育及XX中的价值9—59 新时代“外语”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9-60学生跨文化交际素养及能力培养研究9—61高校跨校联合授课模式探索与学分互认模式探索与XX9—62 全球化背景下中外合作培养模式研究(以上为和XX外语教育XX合作课题指南,简称“外教社合作课题")9-63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主要方向为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专业等)9-64 基于“两性一度"标准的工科基础课程多种类型金课建设研究与XX9-65具有协同育人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主要方向为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土建类、智慧能源等)9—66 基础学科打造“金课”的课程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方法、XX实验和测评考试方法研究(主要方向为数学、物理、力学等)9—67 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金课”建设教学XX研究9—68打造“双创升级版"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培养体系与课程XX研究9-69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前、课堂和课后学习体验研究(以上为和机械XX合作课题指南,简称“机械社合作课题”)9-70基于课程思XX的在线课程建设示例9—71混合式“金课"建设及其教学XXXX9—72 基于专业课程群的混合式教学XX与探索9-73 基于智慧课堂互动系统的教学XX探索与XX9-74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XX与XX(主要方向为思XX、通识教育等)9—75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思XX教学XX建设探索9—76利用信息化工具开展经典阅读学分课教学XX与XX9-77 利用教学大数据对教学质量提升的教学XXXX9-78 基于一平三端智慧教学工具的XX教学XX与XX 9—79利用示范教学包进行教学XX的XX与探索(以上为和XX世纪超星信息技术有限责任XX合作课题指南,简称“超星XX合作课题”)9-80高校新形态教材与XX建设的研究与XX(主要方向为应用型新工科专业)9—81 高校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XX的研究XX(主要方向为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云计算、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财会、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创业、大学美育等专业)9—82 高校数字课程、模拟实训课程与优质教学XX共建共享研究XX(主要方向为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云计算、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财会、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创业、大学美育等专业)9—83 基于工程认证标准的新工科XX教学实验课程、综合课程设计案例的开发与教学应用研究(主要方向为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工程等专业)9—84专业基础课规划、评测与研究(主要方向为理工类基础课、计算机基础课、艺术基础课等)9-85“金课”建设研究与XX(主要方向为大学英语、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财会等专业)9—86 泛在式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与XX9-87“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商务专业职业类语言课程建设研究9-88 公共基础课在学生培养方面的引领作用研究9-89高等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策略培养研究9-90 互联网XX背景下的教师培训与机制研究与XX9-91 协作共同体理念下职业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模块化教学模式研究与XX9-92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证融通”立体化课程建设研究9—931证书制度下高职土建类专业的“三教”XX研究(以上为和清华大学XX合作课题指南,简称“清华社合作课题”)9-94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教育与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的XX与研究9—95 高校语文、普通话学习课程XX及传统文化继承与传播研究9-96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安全教育XX与心理健康以及积极心理培养研究9—97 深化高校“双创”教育、就业指导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研究9-98 教育XX、信息化视角下的高校教学研究9-99 高校内涵建设背景下思XX(培育XX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与教书育人的深度融合研究9-100 产教融合视域下校企“双园”育人的创新与XX研究9—101 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XX育教育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XX研究9-102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以及教育治理模式的研究9-103“1证书制度”背景下XX技术应用能力的专业课程内容XX研究(主要方向为机电类、汽车类、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电子信息及通信类、电子商务与物流、学前教育、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业、设计、数字XX设计等专业)(以上为和XX理工大学XX合作课题指南,简称“北理工社合作课题”)9-104 在线课程与课程整体解决方案的优质教学XX建设融合研究9—105面向新工科的大学计算机课程建设、课程协同创新项目的研究9-106 本科高校面向XX教学与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建设与研究9—107 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面向全校的公共类课程建设与开发9-108基于应用大数据的本科高校专业信息化XX教学研究9—109 高职院校基于信息化教学的平台建设与教学模式和方法XX的研究与XX9—110 信息化环境下高职院校创新型教材建设与教学信息化应用的方法研究9—111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职院校经管类创新教材建设及教学应用研究9-112高职院校智能制造专业理·虚·实XX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9-113高职院校智慧农业课程创新与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研究与XX9—114高职院校基于信息化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创XX 设与研究9—115高职院校基于信息化的电子信息大类XX或XX课程建设与研究(以上为和科学XX合作课题指南,简称“科学社合作课题”)9-116 高校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教学内容XX的研究与XX 9—117高校通识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XX与创新9-118 数字化优质教学XX共建共享与协同创新机制的研究与XX9—119高校案例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9—120 适应“互联网XX”变化的教育教学模式XX研究与XX 9—121 慕课、微课建设过程与应用效果的研究9-12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9—12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服务的XX与创新9—124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效果研究9—125 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理念转变与评价变化研究9-126 高职院校基于专业(群)建设需要的课程XX研究9-127 XX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研究(以上为和中国轻XX合作课题指南,简称“轻工社合作课题")十、其他申报者可结合高校教育教学实际,自行确定其他选题。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 目前我国高职 院校《 经济 基 教 工
《 基 》 济 专 的_专 基 宴 ,此经 学 础 教 内 应 微 经 学 主 经 学 础课 簪 管 业二 型 门 具 动 因 ,济 基 的 学 容 以 观 济 为 。 2 2 职 生 宿 施 对 学 而 ,学 高学辜 , 于 针 言在 习
高职院校《 经济学基础》 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王 素仙 ( 北政法职业学院) 河
根 据 学 生 专业 与 工 作 岗位 , 扣 高职 高 专 教 学大 j 论 知 识 以 紧 冈理 摘要 : 高职院校《 经济学基础》 作为经济管理 类专业基础课程 , 在将 教学
过程 中存在很多问题 , 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经济理 必需 、 用 为原 则 , 据 课 时 多 少对 教 材 进行 取 舍 。 课 时 较 少 , 够 根 如 在微 论中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是所有经济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作者联系 观经济学部分“ 分配理论 ” 可以略讲 i 在宏观经济学部分“ 开放经济理 教学实践 , 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论” 一章 进 行 简单 的介 绍 或 让 学 生 自学 。 可 以根据 不 同 的专 业选 择 还 关键 词: 高职 经济学基础 问题 对策 讲 解 比如 对 于 国 际贸 易专 业 的 大 多数 学 生 来说 , 要是 微 观 经济 活 主
… . . . 。 。 . . 。 。 … 一 , 一



中表现出鲜 明的基础知识 薄弱

存 处 革 起 时 尚 形 科 有 的 学 , 中 经 学 础 课 学习 乏 趣 而 课 在 个 经 理 课 作 这 改 的 步 期,未 成 学 效 教 体系零 还 《 济 基 》 程的 缺 兴 。 该 程 整 财 管 类 在样 正在

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提升对策研究——以新疆工程学院为例

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提升对策研究——以新疆工程学院为例

公关论坛均相同,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

(二)毕业论文过程控制不完善虽然在毕业论文环节学校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但缺少监管,疏于过程管理,比如,毕业论文材料任务书和开题报告等资料存在重复修改的情况,最终版本基本上都是学生在论文答辩完才再次完善。

造成老师指导工作繁复,耗费时间多,效率低。

(三)论文质量不高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学院的老师基本指导学生数在9人左右,达到了学校规定的上限,部分学生会通过校外指导老师进行指导的方式完成。

另外,非普通类学生基础底子薄,综合能力、素质有限,论文指导工作任务重,这两种因素叠加起来势必造成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水平不高。

(四)指导老师水平有待提升。

由于师资紧张问题,近年来学校大量扩招新进教师,部分老师没有带学生经验,也没有过系统培训,大多数老师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在指导毕业论文方面水平欠佳。

二、项目改革的具体举措(一)构建毕业论文科研训练教学体系撰写毕业论文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以及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短期就能具备,需要长期学习、培养和训练。

因此,必须从学习全过程角度出发,构建整体科研训练教学体系,依托课程建设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一定的科研能力。

具体从研究方法类、论文写作类、科研训练类三方面构建科研课程体系[4],见图 1。

(二)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在毕业论文写作前期开设论文写作类课程,同时在低年级的理论课和实践课考核采用课程论文、实训报告或设计报告的方式。

适当安排实用文体写作、文书写作等选修课程,帮助学生熟悉写作规范,提高写作水平。

(三)课程教学中增加科学研究方法的讲解,帮助学生熟悉研究一般过程在专业理论课中穿插实践课程,进行社会调研训练等,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研究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专业教师的课题,从参与课题研究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意识地为学生讲解学术研究新方法、介绍研究新动态,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激发其创新思维。

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

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

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摘要:经济管理专业培养的重点是为社会提供高技能的社会经济型人才。

而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就必须有充分的实践性教学,但是很多学校在实践性课程内容、设置结构、体系建立、实践合作基地上都很欠缺。

该文主要以中职财经院校的经济类专业作为实例来对实践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从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或者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50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职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这就需要中职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师要不断加强交流,相互沟通解决策略,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思路有效解决专业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经管类专业实践性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1、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合理,没有突出实践性教学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很不合理,首先,绝大多数是理论课程和一些专业课程,而且主要是属于填鸭式或者是传授式教学为主,这样教学学生很难有很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是一味的理论灌输,而没有跟实际有机结合,没有把理论运用到”做”中来;其次,实践课虽然有开设,但是只是象征性的,不能起到真正的实践作用,尤其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更少,没有把学生带到一个”跟着我做到自己做的”过程中来,而要想把学和做结合起来的话,就必须要安排更多的课时才能达到效果的;最后就是课程漏设,很多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甚至都没有设置到教学之中来。

2、实践性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性教学的实施受到限制实践性教学,是一个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到达效果的教学过程,如此就必须有一个完整的体系。

这样的一个体系必须包括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组织实施的过程、具体的教学方法及方式、如何选择实践场所、参与实践的指导人员等等。

中职经济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要求很强的实践性,而专业教师较少,社会企业中的人才也不便联系,所以导致很多指导老师缺乏实践指导能力。

而在硬件设施上,实践训练基地很少,资金投入也不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类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进展。

管理经济学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管理经济学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管理经济学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张晓东,何攀(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四川乐山614007)[摘要] 管理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教育部规定的经管专业十门核心课程之一。

近年来管理经济学教学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和内容快速扩展,另一方面企业对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为注重。

本文分析了当前管理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管理经济学;教学;方法;对策一、管理经济学发展状况管理经济学自 20 世纪 50 年代产生以来,国外越来越多的商学院和管理学院设定为必修课程,美欧国家很早就把管理经济学选定为MBA教育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课程,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90年代加以发展,目前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经管专业十门核心课程之一。

它以微观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剖析和解释企业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将会碰到的一系列问题,并运用经济学、博弈论以及决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为企业管理人员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近年来管理经济学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和内容快速扩展。

一方面,传统的内容在不断地延伸和深化,旨在为企业经营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提供答案;另一方面,向其他学科领域交叉渗透,力求使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服务。

二、管理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内容趋同微观经济学,远离企业实际决策除了在需求估计、成本估计、广告决策与投资分析等几个小的领域外,管理经济学的大部分内容与微观经济学相同,没有突出管理经济学在企业决策中的独特应用价值。

面对企业管理决策丰富多彩的实践性,管理经济学趋同于微观经济学课程,难以为管理活动中的企业决策方法提供更直接的理论根据并为管理决策实践服务。

比如企业实际面临的是多种境遇条件下的多层次多目标不确定性决策,而管理经济学所提供的仅仅是单目标的忽略企业境遇的决策方法;与微观经济学相似过于注重外部结构而忽略企业的内部结构,或者说以简单的生产与成本函数来分析企业的真实经营过程;以纯市场的假设进行研究,忽略社会制度与社会结构等因素,造成管理经济学的理论与实用的企业决策方法之间产生一道宽阔的深沟。

大数据时代经管类专业经济统计学课程改革研究

大数据时代经管类专业经济统计学课程改革研究

大数据时代经管类专业经济统计学课程改革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

大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的数据资源,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在这个背景下,经管类专业的经济统计学课程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压力。

传统的经济统计学课程在大数据时代的应用和发展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滞后性、实践性不足等。

对经济统计学课程进行改革,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经济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更新和优化。

传统的经济统计学课程主要关注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而在大数据时代,经济统计学课程需要关注数据的挖掘、分析、预测和应用等方面,以满足大数据时代对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的需求。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经济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进行创新和改进。

传统的经济统计学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而在大数据时代,经济统计学课程需要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在线教学、实践教学、项目式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经济统计学课程的实践性需要得到加强。

传统的经济统计学课程在实践环节设置较少,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在大数据时代,经济统计学课程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如实习实训、课题研究、创新创业等,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经济统计学课程的国际化需求日益凸显。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经济统计学课程需要关注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背景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对经济统计学课程进行改革,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数据时代经管类专业经济统计学课程的改革方向和策略,为相关教育机构和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经管类专业经济统计学课程的影响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经管类专业经济统计学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经济管理类课程设计

经济管理类课程设计

经济管理类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提高他们的经济素养和管理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经济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市场、竞争、战略、、领导等。

2.掌握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如数据分析、决策制定、问题解决等。

3.培养在经济管理领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领导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经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如供需关系、市场均衡、宏观经济等。

2.管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如结构、领导力、人力资源管理等。

3.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和策略,如市场细分、产品定位、营销组合等。

4.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工具,如预算编制、财务分析、投资决策等。

5.企业战略和管理创新的相关内容。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经济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或模拟的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3.小组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4.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和经济管理软件操作,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权威、实用的经济管理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和经济管理软件,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和模拟实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种形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作业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1.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引入前沿知识和新颖案例,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2.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3. 加强课堂管理,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加专注于课堂教学。

4. 提倡有意义的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问题解决,激发学生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5. 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场景中进行学习和思考。

6. 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7.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教学方式。

8. 注重课程的整合和交叉,促进跨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在综合性的实践中进行学习和思考。

9.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提供资源和引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参与学习。

10. 加强教学团队的协作和交流,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教学创新的路径,提高整个教学团队的教学质量。

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探讨

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探讨
3 . 增 加 综 合性 和 设 计 性 实验 比 较 常 规 的 实 验 教 学 模 式 是验 证 性 和 演 示 性 的 ,学 生
就 用 了比较 成 熟 的会 计 软件 ,如 用友 财 务 软件 ,就 是 比较 新 软 件 ,对 立 项 的 方案 应 该 给 以资金 和 其 他 方面 的帮 助 。
的和 实用 性 很 强 的教 学 软 件 ,可 以对 学 生 的会 计 电算化 能力 进行 锻 炼 ,从 而 使学 生 适 应企 业 和 社会 的要求 。
学 校 不 仅 应 该 购 买成 熟 的 和 最 新 的实 验 教 学 软件 ,与 市 场 和 企 业 联 系 紧 密 ,还 要 鼓 励 教 师 与 学 生 自主研 发 实 验 教 学
全性 ,让 学 生在 一 个 便 利 的 网络 环 境 下进 行 体 验 。 2 . 对 实验 教 学 软 件 平 台 的投 入

经 济 管 理 类 专 业 实验 教 学 现 状
经 济 管 理 类 专 业 主 要 包 括 会 计 学 、 工 商 管 理 、金 融学
和 经 济学 类 等专 业 ,很 多高 校 都采 用 经 济 管理 类应 用 软 件 与 模 拟 软件 进 行 实验 教 学 ,在 硬 件投 入 上 也 都加 大 了 力度 。例
如 ,在会 计 学 专业 中 ,由于 目前很 多财 务 软件 都 已经 由会 计
经 济 管 理 类 专 业 的 实 验 教 学 是 依 靠 经 济 类 应 用 软 件 与
模拟 软件 来 实 施 的 ,因 此 , 对 教 学软 件 的投 入 也 不 能 忽 视 。
型 向管理 型 和 企业 资 源 计划 方 向发展 ,对 学生 的财 务管 理 和 企 业 资源 整 体 规划 能 力 提 出 了要 求 ,一 些 高校 在 实 验教 学 中

提升教学质量计划方案

提升教学质量计划方案

提升教学质量计划方案一、提前了解学生需求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应该提前调研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面谈等方式来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多样化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可以采用讲解、示范、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三、鼓励学生参与互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提问、回答问题,并进行互动交流。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问答竞赛等方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注重实际应用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及时反馈和评价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可以通过课堂测验、作业批改、学习总结等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课程安排。

六、持续改进教学教师应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学科研讨会、教学观摩、同事交流等方式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训。

同时,也要积极关注教育前沿的理论和技术,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对教学的信任和兴趣。

可以通过关心学生的成长、倾听学生的意见、给予学生适当的关怀和鼓励等方式来建立师生之间的互信和互动,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以上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些建议和方案,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和策略,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管理基础学实时教研活动(3篇)

管理基础学实时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我校管理专业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与合作,我校管理基础学教研组于2023年4月15日开展了实时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探讨管理基础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整合以及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

二、活动目标1. 深入探讨管理基础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交流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成长。

3. 探索教学资源整合途径,丰富教学内容。

4. 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内容1. 教学案例分析活动伊始,教研组邀请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教学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教师们分享了在管理基础学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策略以及教学心得。

案例一:《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案例分析主讲教师:张老师案例内容:张老师在讲授《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时,发现部分学生对战略规划的概念理解不深,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

张老师通过引入多个企业战略规划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案例讨论:(1)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战略规划的概念?(2)如何将战略规划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2. 教学方法探讨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教研组针对管理基础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们认为,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基础学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讨论法讨论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们表示,讨论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将课堂时间用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们认为,翻转课堂在管理基础学课程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关于经管类专业“应用统计学”实践教学的探讨

关于经管类专业“应用统计学”实践教学的探讨

二、经管类专业ERP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方法
3、针对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应针对经管类专业的特点和企业需求进行设计, 注重ERP理论与经管实践的结合,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经管类专业ERP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方法
构建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选 择教学形式、制定评价标准等。具体方法可包括:完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立 校内外实践基地、开展ERP软件操作课程、组织学科竞赛和项目实践等。
内容摘要
3、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 4、通过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5、加强课外辅导和答疑,为学 生提供全面的学习支持。
5、加强课外辅导和答疑,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支持。
七、总结与改进在教学结束后,本次演示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找出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具体建议如下:
主体部分
一、经管类专业ERP综合实践教 学体系的构建背景和意义
一、经管类专业ERP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背景和意义
当前,企业对于既掌握ERP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操作技能的人才需求日益旺 盛。然而,许多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系统性、实践性不 足、针对性不强等。因此,构建一个系统化、实践性、针对性的ERP综合实践教 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教学思路
通过实践环节加深对统计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 分析、实验教学、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是经管类专业“应用统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和形式:
1.实验:学生可在计算机上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如利用SPSS 进行数据分析,利用Excel进行数据可视化等; 2.调研:学生可结合课程内容进 行实际调研,包括设计调查方案、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等环节。

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及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及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及方法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将课程内容设计得有趣和具有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游戏或模拟练习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参与。

2.创设良好学习环境: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互动和支持的学习环境。

这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教学空间、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和引领正面课堂文化等方式来实现。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互相交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3.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通过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掌握知识。

4.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和学习风格,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教学、个别指导或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材料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5.反馈和评估:教师应定期为学生提供准确、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这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小组讨论、考试或作业等形式来实现。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6.继续专业发展: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教师可以参加不同的教师培训、研讨会或学术交流活动来更新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

7.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与学生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课堂问答和个别辅导等方式,增加教学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参与和学习动力。

8.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师应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教科书、多媒体教学工具、互联网资源等,来支持和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

这可以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9.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自主探究,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0.反思教学实践:教师应定期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教学方法。

数智化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金融人才培养现状及提升策略

数智化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金融人才培养现状及提升策略

营销界数智化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金融人才培养现状及提升策略文/田敏 陈青山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在数智化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金融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研究结果显示,当前金融人才培养存在数字资源分配不均衡、培养目标与实际操作匹配不强、学科交叉融合时出现“学用割裂”的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教育机构应加强与金融行业的紧密合作,对课程内容进行持续更新和扩充,并进一步增强教师队伍的数字化教学能力。

这些策略的实施,将促进高素质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其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

数智化已逐渐成为金融科技发展与创新的重要方向,新时代金融业发展迫切需要掌握数智核心技术、通晓金融理论的优秀商科人才。

然而,当前我国传统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人才培养教学方式单一、人才培养与需求脱节以及培养模式同质化等困境和难题。

这无疑对高校经管类专业,特别是新金融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就专业性质而言,金融专业属于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其受到以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数字经济的影响更为突出。

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顺应社会人才培养需求,持续为金融业输送跨领域、复合型人才,高校应积极打造“新商科+新工科”的创新教育模式。

实现金融、管理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与碰撞,培养适应智能化与数字化浪潮的新金融人才,以实现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亟须研究的崭新课题。

相关研究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化发展”为主线,以专业教育为核心,学校或教育部主管部门负责确定通识教育课程和个性化发展课程的内容与结构(王庆安)。

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多注重理论课教学,对于专业实验、专业实习、专业实训等内容重视不够,不能实现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的目标。

传统金融人才培养面临与行业发展脱节难题,一是金融人才所拥有的知识储备与行业前沿发展存在差距、理论创新和实践教学内容不足(贾君怡和于明哲);二是金融人才技能无法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齐岳,等);三是传统金融人才所拥有的单一方面知识储备无法满足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跨领域、跨部门及多联动的特点。

学校经济管理的不足及策略

学校经济管理的不足及策略

02
学校经济管理的不足之处
Chapter
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
缺乏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
学校经济管理工作缺乏系统的管理方法,无法对复杂的经济活动进行高效、精准 的管理。
缺乏有效的管理工具
现有的管理工具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学校经济管理的实际需求。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监督不到位
学校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监督不到位 的问题,无法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全 面、有效的监督。
策略建议
建立财务透明度,规范资 金使用,减轻债务负担, 优化资源配置。
案例二:某中学预算管理优化方案
总结词
预算编制不合理、执行不严格、 缺乏监督机制
详细描述
某中学预算编制不合理,执行不严 格,缺乏监督机制,导致预算管理 混乱。
策略建议
完善预算编制,强化执行力度,建 立监督机制,确保预算合理使用。
案例三:某小学经费使用透明化实践
作中存在的风险。
制定风险应对策略
针对识别出的风险,制定有效的 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 降低、风险转移等,确保学校的 经济管理工作能够稳定、有序地
进行。
04
案例分析与应用
Chapter
案例一:某高校财务危机化解策略
01
02
03
总结词
缺乏透明度、资金使用不 规范、债务负担过重
详细描述
某高校由于缺乏财务透明 度,导致资金使用不规范 ,债务负担过重,面临严 重的财务危机。
02
学校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效率,同时 也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
学校经济管理的任务与目标
学校经济管理的任务主要包括
制定和执行学校的经济计划和预算,进行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监督学校的 各项经济活动,确保其合法、合规和有效。

加强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要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制定明确的教学管理政策和标准:明确学校的教学目标、标准和要求,确保教学工
作按照既定的规范和标准进行。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和进修,提供教学指导和支持,使教师能够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

3.完善教学评估和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估和反馈机制,定期对教师的教学进
行评估,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4.鼓励教师创新教学:给予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和创新空间,鼓励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
法和教学内容,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造力。

5.加强学生管理和辅导:加强学生的学习管理和辅导,设置学生学习小组,进行学习
指导和讨论,提供学术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6.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营造安全、舒适的教学环境,提供必要的教学设备和资源,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

通过以上的措施,可以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
教育能力。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突出问题与应对策略王珞《经济学基础》 这门课程是经济管理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在经济管理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是经管专业学生学习核心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的理论基础。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抽象思维欠缺与课程理论性强、学生数学功底较差与经济分析方法的采用、课程内容庞杂与课时相对较少、教学模式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几对矛盾。

提出进一步梳理课程教育教学目标、划分ABC课程内容、采取MOOC等教学模式、改变学习绩效考评的方式和手段等措施,以提升教学效果,凸显人才可持续发展理念。

1.教学中的突出问题1.1课程理论性太强与学生抽象思维缺乏并存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作为理论经济学,经济学偏重于理论分析,再加上书本中的经济学原理、内容、方法多源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学生理解起来十分抽象。

经济学的理论,内容涉及面广,而且每一个结论的成立都包含着严格的假设条件和前提。

学生很难理解这些数学化理论和模型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再加上概念、定律、原理、方法很多,相互之间又极易混淆,加上这门课程是在大一上学期,即新生进校就开设,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很迷惑,难度较大。

1.2经济分析法与高职学生数学功底普遍较差并存经济学中涉及到的分析方法,如边际分析、均衡分析、静态分析、动态分析以及函数分析等方法论,都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数理基础和逻辑推理能力。

现行教材中针对一个研究对象,先介绍理论,再建构函数,其次绘出图形直观描述,然后再形成一般的数学推导。

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数学知识功底。

但是,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数学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逻辑思维能力也比较欠缺,加上有的学院《经济数学》这门前期课程铺垫不及时,甚至有的学校考虑到学生的实际,人才培养方案里根本都不开设与数学有关的课程。

这无疑会加大学生学习经济学基础课程的难度。

1.3 内容庞杂与课时相对较少并存经济学基础教材涉及的内容多而复杂,包括供求和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生产要素和分配理论、国民收入核算和决定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1.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必要性
我国高校中的高等级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逐步进化为大众化程度,为考生带来了提高教育水平的多种选择。

高校的扩招规模逐年增加,当前,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已不足以满足高速发展的社会和经济现状的需要,高等教育机制下人才供求关系出现了切实的变化。

经管专业的培养计划是养成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经济管理创新精神强的人才,经济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创新精神的养成过程主要在课堂上完成。

因此,提高高校经济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应对培养计划的必然选择。

2.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
首先是为了满足时代的需要,推动各项国家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毕业生。

此外,大量新建本科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数量逐步增加,高校招生竞争激烈。

为了保持高校的可持续管理,高校招生不可避免会引入素质水平较低的人员。

其次是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群体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直接的影响。

教学质量是评价教师最核心的指标,这一考核能够帮助教师发现自身缺陷、纠正错误、提升教学质量。

再次是为了帮助提高大学生的核心能力。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知识接受的主要受众,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技能、成为高层次人才的关键途径。

高质量的教学内容不仅能清晰地表达教科书中的理论知识,还会详细解析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特定技能。

学生可以在此期间充分学习经济管理的专业知识,使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更具竞争力。

3.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3.1学校层面
高等学校应当按照教育部规定,严格控制教学质量,努力为社会供给高素质人才,提升高校的社会公信力。

在大数据普及化的教育时代,学校也要完善网络平台的信息和教学资源,完成智能教室和图书馆或阅览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知识储备的服务。

高等教育机构应向教师提供经济管理各方面的在职培训,聘请知名经济学家和教授任教,组织省、国内的专业经济管理教学团队,与学校教师交流工作和教学经验,从而为学校经济管理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打开局面。

学校应配合寻找与公司合作的平台,并建立培训基地,通过这种方式,高校教师可以在企业中实习,了解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的实践技能,从而在后续的教学内容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2教师层面
教师理应在教学方式上有所创新。

教师应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为了适应经济管理课程的需要,高校教师应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专业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教授学生新知识。

教师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成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学。

教师应认真选择教学内容,在经济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社会发展,摒弃教材里的旧内容,增加新时代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使学生能够及时更新经济管理知识体系。

老师应该始终专注于提升自身教学技能,大学的一些年轻教师刚刚毕业,缺乏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

高校青年教师要积极参与有经验教师的教学,学习教学技能,提高经济管理课程质量。

3.3学生层面
大学生应该清楚自己的能力和优势,作为高校中人数最多的
群体,大学生应该深刻认识到,进入大学并不意味着学习进程的终结,而是必须在新的起跑线上继续学习。

大学生应该在大学的各个阶段学会制定计划,例如,第一年,提高自律能力,学习如何学习和掌握普通大学课程;第二年,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第三年,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最喜欢的选修课,并扩展知识;四年级,完成毕业设计和就业计划。

只有在每个阶段都有计划的情况下,学生才能完美的通过大学的每个阶段,这显然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结论本文大致分析了提高高校经济管理课程质量的必要性、意义和对策。

提高经济管理课程的质量需要经过日积月累的努力,在高校带领的探索和整合下,教师和学生应密切配合,三方共同开展有针对性的提升措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