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经济学及其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讲义

合集下载

第七讲福利经济学

第七讲福利经济学

Y Y
(3)、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 件
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取 一点 B,B点满足生产的帕累托 最优条件。
以B点出发引垂线到 X 和
可以构筑一个辅助的埃奇渥斯 盒状图。图中的任意一点都表
示既定产出 X 和 在两个消费
者之间的一种分配。该埃奇渥 斯盒状图中交换契约线上的任 意一点均为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状态。
(三)福利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1、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2、收入分配理论研究 3、社会福利度量和影响研究 4、公共选择理论
5
(四)哲学基础 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幸福和效用)
(五)主要特点
1、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也就是根据已确定的社 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 2、以边际效用基数论或边际效用序数论为基础,建立福 利概念 3、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经济政策方案 4、结论往往具有政策意义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最优产出量集合的几何表示。
生产可能性曲线
2)边际转换率 当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运动时,一种产出的
增加必然伴随着另一种产出的减少,
如果设产出X的变动量为△X,产出Y的变动量 为△Y,则它们的比率的绝对值△Y/△X可以衡量 1单位X商品转换为Y商品的比率。该比率的极限则 定义为X商品对Y商品的边际转换率MRT,
分析图形,生产可能性曲线上B点的切线S 的斜率绝对值是产品X在该点上转换为Y的边际转 换率MRT,ⅡA和ⅡB的共同切线T的斜率绝对值 是产品X在该点上替代产品Y的边际替代率MRS 。
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MRSXY MRTXY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完全竞争经济的一般均衡状态是否实现了帕累托最优。
第七讲 福利经济学
一 福利经济学概述 二 旧福利经济学 三 新福利经济学 四 平等与效率 五 福利经济学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社会福利经济学理论概述

社会福利经济学理论概述

绿色低碳发展:通过 经济手段推动绿色低 碳发展,如推广清洁 能源、实施碳排放权 交易等
环境教育与宣传:通 过经济手段提高公众 的环境保护意识,如 开展环境教育、推广 环保产品等
资源分配与利用
社会福利经济学在资源分配中 的应用
社会福利经济学在资源利用中 的作用
社会福利经济学在资源分配与 利用中的理论基础

局限:忽视了 市场机制的作 用,可能导致 社会福利政策 的低效和浪费
社会福利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理论创新:不断探索新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实践应用:将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贫困、教育、医疗等 跨学科融合:与其他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交叉融合,拓宽研究领域 政策制定:为政府制定社会福利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理论之一
勒纳认为,社 会福利最大化 是一个次优问 题,而不是最
优问题
勒纳提出了次 优理论,即通 过调整社会福 利政策,使社 会福利最大化
勒纳的次优理 论对社会福利 经济学的发展 产生了重要影

萨缪尔森的社会福利函数理论
萨缪尔森是社会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
社会福利函数理论是萨缪尔森提出的一种衡量社会福利的方法
社会保障制度
失业保险:为失业人员提供 经济保障
医疗保险:为居民提供医疗 保障
养老保险:为老年人提供经 济保障
工伤保险:为工伤人员提供 经济保障
生育保险:为女性提供生育 保障
社会救助:为贫困人口提供 经济援助
环境保护政策
环境污染治理:通过 经济手段控制环境污 染,如征收环境税、 实施排污权交易等
生态保护与修复:通 过经济手段促进生态 保护与修复,如建立 生态补偿机制、实施中的实践案例
PART 4

张贤淼-福利经济学及其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张贤淼-福利经济学及其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第十一章福利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福利一直都是人类社会关心的基本问题,而个人需要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则构成了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核心关怀。

自古典经济学创立的、以功利主义价值观为基础的个体经济学思想以来,从数理逻辑的角度探讨最大幸福或最大化福利就成为福利经济学的专门研究对象。

同时,在古典经济学的范畴内,福利经济学和其他经济学分支并不存在明显的界限。

福利经济学自20世纪20年代创立迄今已有80多年的发展历史,它经历了从旧福利经济学到新福利经济学的转变。

本章的目的就是要介绍福利经济学的发展轨迹及其主要内容,探讨福利经济学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福利经济学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二;旧福利经济学的内涵和基本内容。

三;新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和基本内容。

四;福利经济学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第一节福利经济学的内涵和基本概念作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之一,福利经济学以效用或功用(Utility)理论为出发点,探讨并研究有关人类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问题。

福利经济学分为旧福利经济学和新福利经济学两派,前者以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庇古所建立的福利经济学为基础,而后者则是以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的“不可能定理”为标志。

虽然新福利经济学和旧福利经济学在效用理论上存在重大差异,但是二者在内容上还是有很强的内在联系的。

实际上,无论是新的还是旧的福利经济学,二者都关注两个最基本的问题:第一,福利的界定;第二,效用的定义。

与一般的经济学分支不同的是,福利经济学与社会选择或公共选择的道德判断紧密联系在一起,它对人类的行为进行了深入的伦理学探索,因此它隐含着明显的价值判断,比如,好的或坏的选择以及最优的或最差的社会福利计划等。

一、福利和效用的基本内涵在经济学中,“福利”意指个人或群体的利益所得,它包括收入获得和心理满足两方面给消费者带来的种种好处。

而“社会福利”则是在一个特定的制度安排下,公众在社会利益分配方面达成的社会选择所实现的结果,它代表着一种集体或群体利益。

现代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第三章

现代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第三章

现代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第三章第三章福利经济学及其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第一节福利经济学的内涵和基本概念福利经济学:将伦理学与技术分析应用相结合的学科;以效用或者功用(Utility)理论为出发点,探讨福利最大化问题;旧福利经济学以阿瑟·庇古为代表;新福利经济学以肯尼思·阿罗的“不可能定理”为基础;两者共同关注的主题:(1)福利的界定;(2)效用的定义;通常与公共选择理论联系在一起;一、福利和效用的内涵和基本概念1、福利的经济学内涵(1)个人福利“福利”指的是个人或群体的利益所得,包括收入获得与心理满足两个方面;“个人福利”指的是基于经济因素的个人需要的满足水平,是正负效用之和;个人福利最大化以理性经济人为假设前提,是个人主观效用之和,由个人消费满足及其工作损耗两方面构成,二者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零和关系;通过度量个人偏好来测量个人福利,有两种方法:序数法和基数法;(2)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指的是在一个特定的制度安排下,公众在社会利益分配方面达成的社会选择所实现的结果,代表的是一种集体或群体利益;测量方法:个人的福利评价和效用的人际评价;2、效用的内涵与测量(1)内涵“效用”指的是一种人对自我感觉的主观认识和评价,其经济学内涵就是人(消费者)在从物品与服务中获得的一种心理满足,满足程度越高,则效用越大;通常与“幸福”概念联系在一起,而幸福=效用/欲望;(2)测量基数法:其基本论点有二:一是效用可以赋值测量;二是人际之间的效用可以比较;基于此,所采用的效用测量方法为计量加总法;序数法:根据满足程度的高低和偏好顺序进行排序;通过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反映出不同人在既定价格和收入水平下不同商品或服务的消费组合(消费偏好)。

3、消费者剩余由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来并成为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性概念;指的是一个人为了不失去或者为了拥有某种东西,而愿意支付的价格高于实际支付的价格,二者之间的差额就构成了消费者剩余;其度量方法为:通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价格与实际支付的货币价格之间的落差来实现;二、个人利益与社会选择1、个人利益与自利行为每个人都是其利益的最后决定者,追求的是个人利益最大化;古典经济学认为,如果个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得以实现,那么也就自然实现了社会利益最大化;但是,现实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总是存在冲突;2、社会选择社会选择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制度中作出的有关利益和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好的社会选择不仅需要建立在民主制度基础之上,而且也需要在资源配置上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均衡;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市场和投票是两种最为常见的社会选择形式;社会选择机制将会影响集体或群体福利,在整合不同个体偏好的基础上,实现社会最优;三、福利最大化和帕累托最优1、福利最大化多重含义:本质上涉及福利内涵以及资源配置方式;2、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改进:当群体中一个或更多成员的处境被改善而没有一个成员的处境被恶化时,就属于“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即无法在不降低一个人或者更多人效用的前提下,无法提高一个人或者更多人的效用水平,那么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第二节早期的(或旧的)福利经济学一、福利经济学的起源1、道德哲学起源早期的政治经济学属于道德哲学范畴;从规范理论的角度来探讨经济问题;19世纪流行的社会思潮——功利主义——也是福利经济学的核心哲学判断基础;2、早期经济学的影响剑桥学派创始人马歇尔的巨大影响;二、庇古(A.C. Pigou)的福利经济思想及其发展1、庇古和他的福利经济学思想(1)作为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创造了福利经济学的完整理论体系,标志着旧福利经济学的诞生;(2)主要内容包括:对福利的分类——社会福利vs经济福利;经济福利决定社会福利,前者无法计量,而后者可以计量;主张以基数效用法来计量个人福利,主要是通过单位商品价格来计量;经济福利等同于国民收入;坚持正义原则,强调收入均等化;主张最适度的配置生产资源,以使国民收入最大化;(3)庇古学派社会福利函数:2、福利经济学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新福利经济学形成;罗宾斯对庇古的批判;分类性而非分析性;重目的轻手段;基数法而非序数法;第三节新福利经济学一、新福利经济学的早期发展1、背景对庇古基数效用法与人际效用可比性的质疑;罗宾斯提供了福利经济学方法论上的重新定位;“帕累托改进”的推进:使某些人得以改善而不让任何人情况恶化;2、希克斯的贡献1972年和肯尼思·阿罗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34年发展出帕累托经济学或新福利经济学;即“希克斯—艾伦革命”;1937年将IS-LM曲线引入宏观经济学;1939年推广无差异曲线和一般均衡理论;3、柏格森的贡献1938年提出了“社会福利函数”理论;即“柏格森-萨缪尔森函数”;将社会福利函数的建构作为一种对不同帕累托最优配置的排序方法;提出经济变动的“效率效应”与“公平效应”之间的区别;4、勒纳的贡献1932年率先采用“社会无差异曲线”作为分析工具;5、西托夫斯基的贡献对福利经济学和经济“进步”的福利含义的关注;“西斯夫斯基双重检验”修补了传统经济学有关收入分配的处理方法;“共同体无差异曲线”澄清了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检验了竞争有效率与垄断无效率的限制性条件;6、保罗·萨缪尔森的贡献1938年的《福利主义经济学与国际贸易》;1943年的《对福利经济学的进一步说明》;特点:不同意罗宾斯的关于经济学应该排除价值判断的说法,坚信福利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7、新福利经济学的特色新福利经济学认为,福利经济学应该研究效率而不是水平;和旧福利经济学强调经济(或物质)福利不同,新福利经济学主张使用偏好来表示效用概念,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在新福利经济学中,帕累托标准及其与之相关的边际条件得到普遍使用;8、新福利经济学的改进使用“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等方法;发展了“最适度原理”;提出了“社会福利函数”理论;突出了福利的主观和相对色彩;二、当代福利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1、肯尼思·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因为其在福利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以及计量经济学等方面的贡献,1972年和希克斯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1951年在《社会选择和个人价值》中证明了不可能从个人偏好次序达到社会偏好次序,进而不可能得出包括经济社会所有方面的社会福利函数,这就是所谓的“阿罗不可能定理”;围绕阿罗定理出现了一个新的领域,即社会选择理论发展起来了——如何把有差异的个人偏好汇集成一个最终的社会偏好,这就是社会选择问题;其核心问题:是否有一种社会选择机制能够满足不同的价值判断;以多数选择的表决规则为例:阿罗认为,社会福利函数指的是社会在收入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方向上的协议,但是,如何实现这一协议至关重要,为此他提出了“宪制函数”;2、阿玛蒂亚·森的贡献向功利主义和基数效用论回归;阿罗不可能定理之适用条件:投票式的集体选择;阿罗不可能定理之原因:序数效用规则无法揭示人际效用比较信息,因为人际效用具有不可比性;为此,需向功利主义和基数效用论回归;1970年在“帕累托自由的不可能性”一文中提出“森不可能定理”;其核心是以序数效用为基础的帕累托准则和帕累托所主张的自由主义原则相互冲突,因为帕累托最优假设并没有为个人空间提供保护,而这和穆勒所主张的自由主义相悖,但是,从现实道德准则出发,这两个准则都是正确的,故,唯一出问题的地方就在于新福利经济学的价值论基础,即序数效用论;森在《集体选择与社会福利》中关注的核心是社会政策的目标与社会成员的偏好与意向之间的关系,换言之,即社会选择和公共政策判断对社会成员偏好的依赖关系;一方面集体选择规则的有效性取决于个人的偏好结构,另一方面个体偏好以依赖于社会特性;为此,要分析社会选择顺序必须理解个人偏好的关系;但是,在构建个人偏好函数时,不能否认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贫困与饥荒》;1981年出版了《贫困与饥饿:关于权利和剥夺的论文》;饥荒之原因并非食物短缺,而是人们未能得到足够的食物;只有从权利体系来理解贫困与饥荒才能把握问题之实质;森认为,贫困在本质上就是不平等,或所谓的“相对剥夺”;福利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1987年出版《伦理学与经济学》;将伦理学议题重新带入主流经济学之中,并对经济行为与道德、经济学与道德哲学以及自由与结果等重要问题进行探讨;1999年出版《作为自由的发展》;第四节福利经济学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一、福利经济学对公共选择理论的影响1、通过社会计划在不同人群的利益之间实现均衡;2、政策推行过程中采用投票的方式来实现公平;3、对集体决策进行必要的评估;二、福利经济学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影响1、对社会政策理念的影响2、对社会福利服务提供效率的认识3、社会保障政策与实践的启发三、福利经济学对当代福利道德观念与实践的影响1、福利经济学对当代福利道德观念的影响2、福利经济学对当代社会福利实践的影响。

第四章福利经济学及其福利思想

第四章福利经济学及其福利思想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的内涵和基本概念
在一定价值判断的前提下,如何使国家 实现社会福利 ?
公共选择 个人福利 社会政策 社会福利
• 1、福利和效用的基本内涵 • 个人福利:客观上是收入和财富的度量 • 主观上代表了效用的评价 • 个人福利最大化体现了个人主观效用的总 和,以及投入与回报的均衡关系 • 社会福利是制度安排下的社会利益分配, 依赖社会选择和政策实施 • 效用的测定 • 基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 • 消费者剩余
私人社会净边际产品和私人社会净边际产品私人净边际产品是任何用途或地方的资源边际增量带来的有形物品或客观服务的净产品总和中的这样一部分该部分首先由资源的投资人所获社会净边际产品则是任何用途或地方的资源边际增量带来的有形物品或客观服务的净产品总和而不管这种产品的每一部分被谁获得
第四章福利经济学及其福利思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私人(社会)净边际产品和私人(社会)净边际 产品 • 私人净边际产品是“任何用途或地方的资源边际 增量带来的有形物品或客观服务的净产品总和中 的这样一部分,该部分首先由资源的投资人所获 得。” • 社会净边际产品则是“任何用途或地方的资源边 际增量带来的有形物品或客观服务的净产品总和, 而不管这种产品的每一部分被谁获得。” • 私人净边际产品的价值“就是私人净边际产品在 市场上所值的货币总额。”社会净边际产品的价 值则是“社会净边际产品在市场上所值的货币总 额。”
• 阿玛蒂亚森的贡献
• 西方福利经济学从20世纪70年代起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 以阿玛蒂亚。森的研究成果为标志。森等人的研究成果揭示了阿罗不 可能定理存在的原因,他们指出,这一定理只适用于投票式的集体选 择规则,该规则无法揭示出人际效用比较的信息,而阿罗式的社会福 利函数实际上也排除了其他类型的集体选择规则,因此不可能性的结 果是必然的。采用序数效用的新福利经济学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而 阿罗正好揭示了这一缺陷。而使用基数效用却可以获得人际间比较方 面的充分信息,从而可以得出一定的社会秩序。向效(功)用主义和 基数效用理论的回归趋势是新福利经济学最近的发展主流,福利经济 学已成为经济学界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以森在1998年获得经济学诺贝 尔奖为重要标志。

(完整版)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完整版)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绪论第一节:社会福利与社会福利制度:一:社会福利的概念:1.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假设不虞匮乏,充分就业,安全,健康,快乐,受教育社会平等及有序的生活等有关人类幸福的事项的实现是社会的正常状态。

而贫困,疾病,失业,无知,懒惰和犯罪则是反福利的社会病态。

2.广义的社会福利:政府举办或资助的社会福利事业,其宗旨是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保证人民在文化和教育,医疗和健康,就业和住宅以及养老等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

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全民福利三个领域的政策,制度和各种社会服务的措施与项目.3.狭义的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属于社会救助)4.狭义的社会福利存在于包括古代社会在内的一切文明社会,更确切的说是在所有形成国家公共权利的社会.广义的社会福利是近代以来伴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

(详见P3)二:社会福利制度:1.含义:社会福利是一种制度,是人类社会为了达到一定的福利目标而建立的的某种制度设置,或者社会(包括政府和民间组织)对个人承担的“制度化的集体责任”,一种社会类型或政治制度决定着福利制度的性质和社会福利的实现方式。

2.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形式:(1)残补型的或剩余型的制度:属于济贫服务的范畴,指那些专门为社会弱者提供服务和救济的设置和措施,是不完全的社会福利制度.(2)制度型的福利:面向全体国民并且是把提高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策目标来推行的。

3.现代社会人们对社会福利的认识从消极的救治社会病态向积极促进直接的社会福利发展.不仅将福利作为一种道德目标,也当作一种政治目标来追求。

4.经济因素对社会福利的制度化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三:社会福利的特征与体系:1.社会福利的特征:(1)追求社会平等和公正;(2)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3)权利和义务的不对成性;(4)非功利性和服务性;2.社会福利体系:(1)广义的社社会福利体系社会保障体系(1)社会救助体系(社会安全体系) (2)社会保险体系社会福利体系(1)公共福利:国家提供给全体公民的福利,如教育、医疗。

福利经济学ppt课件

福利经济学ppt课件

福利经济学
23
第三节 新福利经济学
一、帕累托与新福利经济学 1.提出序数效用论 2.帕累托改进和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 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
新福利经济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
《政治经济学教程》
福利经济学
24
帕累托改进
当群体中一个或更多成员的处境被改善 而没有一个成员的处境被恶化时,社会福利就 被增进了。在这一情形下,发生了“ 帕累托 改进 ”
福利经济学
12
社会福利的水平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程 度,也受政治制度的制约。
福利经济学
13
2.效用的内涵和测量
效用 指消费者在心理方面获得的满足。
效用的测量 基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
福利经济学
14
3.消费者剩余
指一个人为了不失去(或为了拥有)某 种东西,而愿意支付 的价格高于实际支付的 价格,二者之间的差额就构成了消费者剩余。
福利经济学
5
无论是新的还是旧的福利经济学,二者 都关注两个最基本的问题:第一、福利的界定; 第二、效用的定义。
福利经济学
6
一、福利和效用的基本内涵
福利经济学通过“ 福利 ” 和 “ 效用 ” 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来解释并说明个人动机和 社会选择之间可能实现的利益均衡。
福利经济学
7
1、福利的经济学内涵
福利经济学
19
第二节 早期的(或旧的)福利经济学
1、庇古和他的福利经济学思想
庇古与1920年的《福利经济学》 主要观点:
第一、福利的分类,包括 “ 社会 福利 ” 和 “ 经济福利 ”;
第二、认为个人的福利是可以计 量的,主张效用基数论;
福利经济学
20
第三、把经济福利同国民收入等同起来;

《福利经济学 》课件

《福利经济学 》课件

2 环境污染
它研究如何使用环境税和排放权交易等方法 来减少环境污染。
3 医疗保健
利用福利经济学的原理,医疗保健领域可以 更好地组织和设计保险计划。
4 社会公平
福利经济学可以通过公平的税制和福利机制 来增强社会公正感。
福利经济学的局限性和争议
经济可行性
一些人认为政府的福利计划、 补贴、转移支付等福利经济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探讨它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的角色, 以及它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局限性。
福利经济学的定义
人类幸福
福利经济学研究如何通过经济 政策来促进人类的幸福、健康 和福利。
贫困
它探究如何使用资源和工具来 减轻贫困、提高生活标准。
就业
福利经济学分析劳动力市场和 社会保障政策,从而降低失业 率。
福利经济学在设计和评估社会计 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福 利、教育和医疗保障。
最低工资
它探究了最低工资标准的实现, 确保所有工人都能获得基本的生 活水平。
自由市场
福利经济学与自由市场经济理论 相互依存,以促进公共和私人部 门之间的合作。
福利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1 交通拥堵
福利经济学可以分析如何通过道路定价等政 策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市场干预
一些人担心政策制定者干预市 场过多可能会导致跨领域风险。
难以权衡
一些人认为福利经济学试图权 衡效率和公平是不可能做到的。
总结和要点
概念与原则
福利经济学分析福利政策、财政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的目的、方法和原则。
实践与应用
福利经济学培训学生了解社会偏好、制度变更、公平、效率、市场失调和政治环境的宏观经 济学方法。
财富分配
它还研究如何缩小财富不平等, 提高物质和社会条件的公平性。

社会福利思想讲解

社会福利思想讲解

社会福利思想讲解社会福利思想选择题社会福利的含义广义社会福利的目标是满足社会每个成员的生活需求,并增进其各方面的能力,包括衣、食、住、行、教育、娱乐以及潜能发展等。

狭义角度定义:社会福利是国家的一项社会政策,是国家、集体和社会为保障立法和政策范围内的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及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而提供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福利的二分法:一、剩余性福利,二、制度性福利社会福利的三分法:一、剩余性福利二,财政福利三,职业福利社会福利思想的含义:人们关于社会福利现象的认识和想法,包括有关社会福利的一些零散观点,也包括较为系统的学说和理论。

这些思想既是社会福利这一现象在人们意识当中的主观反映,又对社会福利的时间产生指导和影响作用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方法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阶级斗争理论和逻辑学基本原理指导社会福利思想研究。

具体方法:1、分类研究法(阶段法、国别法、学派法、人物法、文献法)2、文献研究法3、批判反思的方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两种社会模式之比较: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社会阶级结构等级森严并世袭等级松散,中产阶级为主导统治者哲学王中产阶级政体君主专权的人治民主立法的法治财产、家庭统治阶级内部财产共有、财产私有,保留家庭妇孺公有男女平等完全平等不完全平等教育贵族教育公办、平等教育基督教社会福利思想(1)原始基督教产生(2)原始基督教的主要内容抗议现实的苦难,幻想美满的天国建立理想的“千年王国”宣扬忍耐和顺从(3)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文艺复兴的涵义:是与宗教神学、经院哲学和封建文化不同的,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的世俗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的本质内容: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发展逐步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新的社会价值观念,这种观念被称为“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思想:1、反对神权对人的侵犯,要求肯定人的理性、价值、和尊严2、反对守贫斥富的财富观,鼓励人们大胆追求物质财富3、反对宗教禁欲主义,提倡人们去追求世俗幸福生活。

第四章 福利经济学及其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第四章  福利经济学及其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庇古的主要思想
• 1、福利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增进一国乃至世 界的“经济福利” • 2、基数效用论:一国中人们的满足或效用是 可以比较并用数字表示出来的 • 3、边际效用论: 两个福利命题——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社会 经济福利就越大;国民收入分配越是均等化, 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
庇古的主要思想
• 4、缩小贫富差距的办法:一是自愿转移, 即富人捐助;另一是强制性转移,政府税收。 穷人得到资助的途径:一是政府举办社会保 险和兴建社会服务设施;二是政府对必要的 生产部门进行补贴 • 5、但转移不是无止境的,前提是不影响生 产。因此他反对施舍性的救济 • 6、强调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二、两大理论基石
• (一)序数效用论 • (二)帕累托理论
(一)序数效用论
• 1. 效用序数的含义:效用只能用序数 (次序先后)来衡量。
– 效用不能相加,只能有水平高低。
2. 无差异曲线:
• 定义:是一条表示消费者对不同组合的商品的 偏好没有差异的曲线。
– – – – 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距离原点越远,所代表的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越高; 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通常都凸向原点。 7 Y
(二)帕累托理论
• 帕累托标准:当群体中一个或更多成员的处
境被改善而没有一个成员的处境被恶化时, 社会福利就被增进了。在这一情形下,发生 了“ 帕累托改进 ”。
• 帕累托最优:根据以上标准,在不降低一个
或更多人的效用的前提下,如果一旦无法提 高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水平,那麽社会福利 就处于最优状态。也就是说,如果不能进一 步实现帕累托改进,社会福利就达到了 “ 帕 累托最优 ”。
应用:竞争规则
• 如果一个人使用暴力捣毁这个商店,然后在旁边 办起自己的商店销售同样的东西,这种行为就 构成犯罪。 • 但如果这个人用较低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经营 这个商店, 他就无须为此承担责任。从该商店 的所有者来看,结果是一样,但为什么法律的规 则不一样呢? • 原因在于后一种情况下,社会的所得(包括消费 者和新店的所有者)大于所失,是一个卡尔多-希 克斯改进,而在前一种情况下,不是如此 • 一般地,什么是所谓的社会允许甚至鼓励的"正 当竞争"? 答案是"卡尔多-希克斯标准"

微观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主要研究经济活动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它关注的是如何通过经济政策和资源分配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本文将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探讨福利经济学的概念、原理以及在现实中的应用。

通过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福利经济学试图分析个体经济行为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个体经济行为的决策往往基于个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而忽视了对社会整体福利的影响。

福利经济学的目标是通过制定合适的经济政策,以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并解决存在的不公平和不平等问题。

在福利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效用。

效用是个体对某一经济选择的满意程度或幸福感的度量。

人们在经济决策中追求的是最大化自身效用。

然而,个体的经济选择可能会对其他人产生外部性影响,称为外部性。

外部性可能是正面的,如教育对社会整体效益的提升,也可能是负面的,如污染对环境和健康的损害。

福利经济学通过内部化外部性的成本或利益,通过适当的税收或补贴来促使个体行为与社会整体福利保持一致。

福利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是边际效用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指的是当个体消费或投入某种物品或服务时,每增加一单位的消费或投入所获得的额外效用递减。

换句话说,随着消费或投入的增加,每一单位的消费或投入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会逐渐减少。

福利经济学利用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来分析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以实现社会整体福利的最大化。

福利经济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最著名的应用之一是福利效果分析。

福利效果分析是对经济政策或项目进行评估的方法,它通过考虑政策或项目对不同个体的影响,来评估其对社会整体福利的影响。

福利效果分析通常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和效用效用分析等方法,以帮助政府和机构做出有效的决策。

此外,福利经济学还涉及到社会选择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社会选择理论研究如何通过投票和决策规则来协调个体之间的差异和利益冲突,以实现社会整体福利的最大化。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政府机构和公共决策的运作方式,探讨如何在民主制度下制定合理的政策,并避免政府失灵、权力滥用等问题。

社会福利经济学概述

社会福利经济学概述

社会福利经济学概述社会福利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福利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它关注的是如何通过经济手段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及如何在有限资源下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本文将对社会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进行概述。

一、社会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社会福利经济学是以社会福利为核心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社会福利是指社会成员在物质和精神上的福祉水平,包括经济收入、教育、医疗、住房、环境等方面的福利。

社会福利经济学的目标是通过经济手段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二、社会福利经济学的原理1. 效率原理:社会福利经济学强调资源的有效配置,追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使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是社会福利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2. 公平原理:社会福利经济学关注社会福利的公平分配。

公平原则包括平等原则、需求原则、贡献原则等,旨在实现社会福利的公正分配。

3. 激励原理:社会福利经济学认为激励机制对于提高社会福利至关重要。

通过激励机制,可以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三、社会福利经济学的应用1. 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经济学研究如何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来提供基本的社会福利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

2. 教育和医疗:社会福利经济学研究如何通过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教育和医疗是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服务,可以提高人民的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社会福利的提高。

3. 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经济学研究如何通过环境保护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对社会福利造成负面影响,通过环境保护措施,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4. 收入分配:社会福利经济学研究如何通过收入分配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收入分配不平等是社会福利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可以减少贫富差距,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福利经济理论课件

福利经济理论课件

福利经济理论课件福利经济理论课件第一节:福利经济理论概述1.福利经济学的定义和作用- 福利经济学研究如何有效分配资源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福利经济学为经济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助推社会进步和公平发展2.福利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效用理论:个体决策行为与福利最大化的关系- 公共物品理论: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特征的公共物品对福利的影响- 市场失灵理论:市场机制无法完全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情况第二节: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假设1.个体理性假设- 个体在做出决策时会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个体理性行为是福利经济学分析的基础2.信息对称假设- 市场各参与方对商品和服务的信息是对称的- 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失灵3.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的假设- 个体的效用函数描述了他们对商品和服务的偏好- 生产函数描述了资源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过程第三节:福利经济学的工具和方法1.效用函数的量化- 辅助工具:边际效用和间接效用函数- 量化方法:偏好调查和实证分析2.效用最大化和福利最大化- 最大化效用和福利是个体和社会的共同目标- 调整资源配置以实现福利最大化3.市场失灵的分析方法- 公共物品理论和外部性理论- 不完全竞争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第四节:福利经济学中的政策应用1.资源分配政策- 调整税收和公共支出- 优化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2.市场监管政策- 保护消费者权益- 限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3.环境保护政策- 调整环境税收和排放标准- 鼓励可持续发展和清洁能源使用第五节:福利经济学的局限性和挑战1.福利经济学的局限性- 假设的限制性:福利经济学的结论依赖于合理的假设- 社会价值观的多样性:难以用统一的福利标准来衡量2.福利经济学面临的挑战- 全球化和跨国经济合作的复杂性- 技术进步和新兴产业带来的社会变革结语:福利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学分支,为经济体制改革和公平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政策指导。

然而,福利经济学仍然面临很多挑战和限制,需要不断地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和深化其理论体系,以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社会福利经济学概述

社会福利经济学概述

社会福利经济学概述社会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福利体系、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改革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如何通过经济手段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

社会福利经济学旨在解决社会中存在的贫富差距、社会不公平等问题,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社会福利经济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概述。

一、社会福利经济学的定义社会福利经济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综合运用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如何通过经济手段来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平。

社会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社会福利体系、社会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等,旨在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社会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社会福利经济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

当时,工业革命的兴起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贫富差距的加剧,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一些学者开始关注社会福利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社会改革的方案。

随着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社会福利经济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在20世纪逐渐发展壮大。

三、社会福利经济学的主要内容1. 社会福利体系:社会福利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利和提高整体福利水平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

社会福利体系包括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教育保障制度等,旨在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基本保障和帮助。

2. 社会政策:社会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社会政策包括就业政策、教育政策、医疗政策等,旨在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3. 社会福利改革:社会福利改革是指对社会福利体系和社会政策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福利改革旨在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社会福利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社会福利经济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社会福利经济学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化发展:社会福利经济学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发展,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新途径。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教案(教学文件全)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教案(教学文件全)

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工作系本科课程教学文件(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撰写教师:马永方2016年2月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教学日历(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整理人:马永方审定人:马永方2015年8月教学日历课程名称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英文名称Modern Social Welfare Thought 课程编号12600067Z学时数48 学分数3任课教师马永方授课对象社工14级学年2015-2016 学期第一学期2015年7 月25 日订东北农业大学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现代社会福利思想Modern Social welfare thought课程编号:12600067z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总学时数:48总学分: 3开课学期:3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保障学大纲主撰人:马永方内容简介《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课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教学中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理论课。

本课程的目标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发展过程以及主要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基本主张,掌握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社会保障政策选择的影响,把握在社会福利思想影响下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与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发展特征与基本目标。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即福利思想和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福利思想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包括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和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形成于古典文明时期,经过中世纪的发展,到了近代而蓬勃兴盛。

教学大纲课堂讲授部分(一)分章节列出标题、各章节要点及授课时数绪论4学时第一节社会福利与社会福利制度第二节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历史渊源(难点)第三节现代社会福利的思想特征与流派(重点)第四节研究社会福利思想的意义与方法第一章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6学时(重点)第一节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第二节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难点)第三节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第四节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重点)第五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第二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6学时第一节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难点)第二节德国历史学派(重点)第三节费边社会主义的社会改良主义(重点)第四节新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第三章福利经济学及其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4学时第一节福利经济学的内涵和基本概念第二节早期的(或旧的)福利经济学第三节新福利经济学(重点)第四节福利经济学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第四章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4学时第一节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二节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及其发展演变(难点)第三节凯恩斯经济学中的社会福利思想(重点)第四节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第五章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理论4学时第一节《贝弗里奇报告》与福利国家制度(重点)第二节蒂特马斯的社会福利理论第三节马歇尔的公民权利理论(重点)第四节福利国家社会福利理论分析第六章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的社会福利观4学时(重点)第一节苏东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第二节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集体主义福利观第三节苏东社会主义国家集体主义福利观的分析(难点)第七章新自由主义思潮中的社会福利思想 4学时(重点)第一节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及其主要观点第二节哈耶克、弗里德曼的社会福利观第三节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第四节罗尔斯和诺齐克关于社会正义与个人权利的争论第八章新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4学时第一节全球化与当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第二节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第三节新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重点)第九章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4学时第一节高夫的“整合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第二节奥菲对“福利国家矛盾”的批判第三节奥康纳的“国家财政危机”理论第十章女性主义福利思想2学时第一节社会福利及其性别属性第二节女性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第十一章当代中国社会福利理论探讨 2学时第一节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福利思想(难点)第二节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福利体制与社会福利思想第三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福利体制和社会福利思想(重点)第四节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二)选用教材及参考书:钱宁主编:《现代社会福利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教学大纲说明一、教学目的、课程性质及教学任务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通过本课程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各个历史阶段的有关代表性的思想家、代表性思想学派对社会福利问题的认识、构想和对理想社会形态的向往;深入认识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主要社会福利思想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把握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客观要求的社会福利及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进一步认识到随着工业化和社会发展现代化,传统社会福利模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以及科学的社会福利价值观,加深对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解,自觉地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福利事业的伟大实践中来。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重点整理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重点整理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题目集锦社会福利思想中如何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①基本的对立是个人主义福利观与集体主义福利观的对立。

个人主义福利观的观点:它把福利看作是有关个人动机与需要的东西,因而反对为了平等和社会公正的目的而采取的福利措施。

集体主义的观点是把福利看作集体的责任,认为个人在应对各种自然和人为的不测时常常是无能为力的,为了适应社会的变迁和各种新的情况,人也需要不断发展自己,而这一切都需要集体协助。

因为,需要发展社会的福利功能,以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基本社会生活需要的满足、个人能力得到应有的发展,以及公民权利的实现等方面得到公平的对待。

②在道德选择上是公平与效率谁具有伦理学的优先性的问题,也表现为政治上个人的自由与权利与社会的平等和公正谁更为根本的问题。

③从政治争论的方面看,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关于平等和自由谁更优先的争论。

如果一个社会不能在维护基本人权——基本生活需要、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使人们拥有平等的权利的话,那么这个社会就是不公正的。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变化①人道主义思想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由慈善救济转变为制度化福利,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哲学基础,除了人道主义的要求之外,还包括了公民权利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追求。

它把社会福利上升为普遍的人权要求,从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和文化权利的实现来看待社会福利的价值,从而使社会福利具有了更为全面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正义的含义。

②公民权利的观念在现代社会福利的理论与实践中,公民权利观念的确立,是社会福利思想的重大变革。

它把社会福利从一般道德的要求,提升到了政治道德的高度,使福利脱离了慈善救济的人道关怀的局限性,变成人人拥有的经济与社会权利。

③福利国家及其局限社会福利思想从人道主义到公民权利的转变,福利国家的建立,反映了现代社会关于民主和人权的政治意识,以及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日常生活层面,变成制度化的要求和人们普遍实践的内容。

④社会福利思想多元化持各种福利价值观的理论互相开展了激烈的竞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对福利的分类。广义福利观和狭义福 利观。广义福利即社会福利,其范围很广, 包括非经济的友谊、正义、自由、愉悦等, 是难以计量的;狭义福利即经济福利,是可 以通过货币来计量的。在庇古看来,经济福 利对社会福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的内涵和基本概念
❖ 福利最大化:
❖ 在福利经济学里,福利最大化就是效用实现的最大 值,也就是收益—成本比率的最大值。
❖ 对个人而言,福利最大化意味着个人获得最大的幸 福感或满足感;而对一个社会来说,福利最大化意 味着福利资源分配效率或效益的最佳状态或最理想 状态。
❖ 福利最大化目标在本质上涉及福利的内涵以及资源 配置的方式,通常遇到的一个挑战问题是效率原则 在多大程度上没有损害社会的公平。
❖虽然新、旧福利经济学在效用理论存在重大差异, 但二者在内容上还是有很强的内在联系。二者都关 注两个最基本的问题:第一,福利的界定;第二, 效用的定义。
❖与一般的经济学分支不同,福利经济学与社会选择 或公共选择的道德判断紧密联系,对人类的行为进 行了深入的伦理学探索,隐含着明显的价值判断。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的内涵和基本概念
❖ 福利经济学的第二定理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如果 从恰当的资源分配开始,那么市场经济可以取得每 一个帕累托最优。
第二节 早期的(或旧的)福利经济学 ❖ 福利经济学的起源 ❖ 福利经济学的先驱者:霍布森 ❖ 生平:(,1858-1940)英国政治思想家,经济
学家。毕业于牛津大学,毕生从事教学和研 究工作,积极投身于英国社会改良运动。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的内涵和基本概念
❖ 社会选择是人类在社会制度中做出的有关利益和资 源配置的制度安排。在资本主义社会,市场和投票 s是两种最常见的社会选择形式。很多时候,社会 选择是政治过程(如投票、选举)的结果。
❖ 好的社会选择不仅需要建立民主制度的基础,同时 也需要在资源配置方面尽可能实现效率和平等的均 衡关系。
❖ 亚当.斯密认为,一个为自己利益着想或利己的人, 同时也应适度地控制其情感或行为,从而满足整个 社会的利益要求和准则。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的内涵和基本概念
❖ 在古典经济学家的眼里,个人追求自我利益,为自 身的利益着想并不是恶,但是,个人必须考虑到他 与社会之间的连带关系。正如斯密所言:“天性也 教导我们,由于两个人的幸福比一个人的更可取, 所以许多人的或者一切人的幸福必然是无限重要的。 我们自己只是一个人,所以,无论什么地方我们自 己的幸福与整体的或者整体中某一重大部分的幸福 不相一致时,应当——甚至由我们自己来做出选择 的话也是这样——使个人的幸福服从于如此广泛地 为人所看中的整体的幸福”。
❖ 福利和效用的基本内涵:
❖ 在经济学中,“福利”指个人或群体的利益所得, 它包括收入获得和心理满足两方面给消费者带来的 种种好处。
❖ “社会福利”是在一个特定的制度安排下,公众在 社会利益分配方面达成的社会选择所实现的结果, 它代表着一种集体或群体利益。
❖ “效用”指两个最基本的 概念,试图解释并说明个人动机和社会选择之间可 能实现的利益均衡。
❖ 帕累托最优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的内涵和基本概念
❖ 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 ❖ 当群体中一个或更多成员的处境被改善而没有一个
成员的处境被恶化时,社会福利就被增进了。在这 一情形下,发生了“帕累托改进”。
根据这一标准,在不降低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的前提 下,如果一旦无法提高一个或更多人的效用水平,那么社会 福利就处于最优状态。也就是说,如果不能进一步实现帕累 托改进,社会福利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 福利经济学自20世纪20年代创立迄今已有80多年的发展历 史,它经历了从旧福利经济学到新福利经济学的转变。
❖ 与此同时,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也发生了深刻变革。因此, 了解并掌握福利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问题,对深入理 解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的内涵和基本概念
❖在经济学领域中,福利经济学是最能体现经 济学这门学科自身历史特性和学科发展轨迹 的分支学科。福利经济学更多地被解释为一 种将伦理学与技术分析应用相结合的学科。 它不仅关心“是什么”一类的问题,也关心 “应该如何”一类的问题。
第八讲 福利经济学及其对现代社会福利 思想的影响
163
引入
❖ 福利一直是人类社会关心的基本问题,而个人需要与社会 利益的关系则构成了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核心关怀。
❖ 自古典经济学创立的、以功利主义价值观为基础的个体经 济学思想以来,从数理逻辑的角度探讨最大幸福或最大化 福利就成为福利经济学的专门研究对象。
❖ 代表作:《贫穷问题》、《社会问题》、《 帝国主义研究》
❖ 观点: ❖ 储蓄过度是帝国主义的经济根源; ❖ 收入要比较均等; ❖ 要依靠国家干预解决财富的再分配问题。
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
生平:(,1877-1959),英国著名经济学家, 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被誉为“福利经 济学之父”。
观点:(P113-114)
帕累托(1848-1923)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的内涵和基本概念
❖ 基于帕累托最优的概念,传统福利经济学提出了两 大基本定理,即福利经济学的第一定理和福利经济 学第二定理。
❖ 福利经济学的第一定理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市场 经济导致社会稀缺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在这种 情况下,市场可以完全充分地发挥作用,不存在市 场失灵,政府干预十分有限。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的内涵和基本概念
❖ 个人利益与社会选择:
❖ 每个人都是其利益的最后决定者。从某种程度上说, 为满足自我利益而采取的行动时一个理性的决定。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每个个体都追求个人利益的最 大化,如果个体的目标实现,则社会利益也就自然 达到最大化。但是,在一个社会里,人的利己行为 会受到约束,而基于社会团结的利他行为总是在道 德上加以肯定推崇。
❖作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福利经济学以效用 或功用理论为出发点,探讨并研究有关人类 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问题。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的内涵和基本概念
❖ 福利经济学分为旧福利经济学和新福利经济学两派, 前者以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庇古所建立的福利经济学 为基础,后者以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的“不可 能定理”为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