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动与静 教案2word版

合集下载

2019八年级物理全册 2.1 动与静教案 (新版)沪科版

2019八年级物理全册 2.1 动与静教案 (新版)沪科版

2.1动与静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

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

3.知道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简单的实验和对实验的分析理解参照物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难点1.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参照物及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

2.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

(2)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

(3)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竞赛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课件、绘画。

教学过程一、运动的世界用多媒体动画向学生多角度展示运动的世界,并配有音乐和朗诵,(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宇宙大爆炸带来了满天星斗。

我们就生活在这满天星斗中一颗称为地球的行星上。

成千上万个星系,科学家通过观测发现,许多星系正远离我们而去。

地壳运动产生了高山与峡谷;江河流动形成了沟壑与平原。

大陆板块的运动与挤压,产生了雄伟壮丽的喜马拉雅山脉。

人的生命在于运动,看:清晨晨练的人们,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二、运动的描述师:在物理学家把运动归纳成定律之前,人们就开始用文字、诗歌、音乐、绘画等描述运动。

1.词汇与运动。

师:我们词汇中有大量关于运动的词,对于不同类型的运动有不同的词表示。

请你说出与上升运动、下降运动、快速运动、缓慢运动、回转运动、振动等与运动有关的词汇,并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请大家举手抢答。

生甲:升起、升高、爬升、跳跃……(上升运动)生乙:下落、下降、下沉、降落、下潜、垂落、下跌、急降、扑通坠落、倒下、摇摇欲坠、低垂……(下降运动)生丙:急旋、回旋、转动、环行、兜圈子、旋转、扭转、自转、绕转、盘旋……(回转运动)生丁:摆动、振动、抖动、摇动、颠簸、颤动、摇晃、颤抖、晃动、波动……(振动运动)生戊:小跑、飞奔、驰骋、跑步、迈进、漫步、蹓跶、爬行、蹒跚、跳起、前进、急速、飞速、迟缓、缓慢……按小组发言进行统计,当场评出第一轮抢答获胜小组。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在设计这节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动与静”时,我的意图是希望通过简单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动”与“静”的概念,并能够辨别周围环境中的运动和静止物体。

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和感知,以此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1.理解动与静的概念;2.学会辨别运动和静止物体;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让孩子们判断物体的动与静是一个难点,因为他们需要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重点,因为这是理解更复杂物理概念的基础。

一、情境引入:我通过播放一段动画,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动画中的物体是动的还是静的,以此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理论知识讲解:我通过展示动植物卡片,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运动方式,然后我简要讲解动与静的概念。

三、实践活动:我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有一辆玩具汽车、小球、斜坡和桌面。

孩子们需要用这些工具,让汽车和小球进行不同的运动,并判断它们的运动状态。

四、分享与讨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实践活动,并讨论他们是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的。

课后反思:我认为这节课的孩子们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活动,他们能够理解和辨别动与静的概念。

但在活动中,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对参照物的概念理解不够,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

拓展延伸:我可以在今后的课堂上,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思考运动和静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参照物的概念:在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参照物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我发现有些孩子在活动中对参照物的概念理解不够,导致判断结果出现错误。

这是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讲解和巩固的知识点。

二、实践活动的设计:实践活动是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

沪科初中物理八上《2第1节 动与静》word教案 (2)

沪科初中物理八上《2第1节 动与静》word教案 (2)

一、动与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2)理解参照物的概念;(3)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自然、生活现象体会到世界是运动的;(2)通过观察和判断来感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视频等激发学生关注自然,崇尚科学以及对于自然科学的探索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取和运动静止的判断教学难点:1.参照物的正确选取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让学生举出一些认为运动的例子。

(上学的学生、下班的工人、飞翔的小鸟、游动的金鱼、飞驰的汽车、奔跑的骏马、流动的空气甚至地壳运动等等)师:除了上面举的例子,还有什么东西在运动呢?(展示图片宇宙星系并解释:大爆炸形成的成千上亿个星系,科学家通过观测发现,许多星系正远离我们而去。

)(展示flash:八大行星绕着太阳转,地球公转,地球自转)师:同学们知道地震时怎样产生的吗?生:大陆板块的相互挤压。

(展示图片:大陆板块相互挤压)师: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于大陆板块的相互挤压所产生的,说明我们脚下的土地也是在运动着的。

(展示图片:兔子、马在跳动)师:动物也在运动当中,那么呢?(展示图片:跑步、游泳)师:百米赛跑的世界记录是谁创造的呢?获得过北京奥运会8枚金牌的游泳健将又是谁呢?生:博尔特、菲尔普斯!师:下面请观赏一下视频。

【多媒体视频展示《运动的世界》】推进新课:一、运动的世界: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运动的世界》,自然界的人,动物甚至植物等等都在运动,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二、运动的描述:师:世界处在运动之中,而人们又是怎样来描述这个运动着的世界的呢?(1)诗人用优美的语言和意境描述运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登鹳鹊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城楼.诗人通过诗句表达了对于山川河流的运动的赞美。

2019秋 沪科版 八年级上 2.1 动与静 教案设计

2019秋 沪科版   八年级上 2.1  动与静  教案设计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2.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

3.知道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中的作用,能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物体运动的普遍性及其描述,培养学生合作交流、逻辑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观察—体验—分析—归纳”的学习过程,理解研究运动和静止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知,让学生体验运动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能够辩证地认识运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研究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教学难点】参照物的确定,相对静止的判断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孙悟空上天庭下地狱,去西天到南海,来去无阻,尤其是他腾云驾雾、疾速飞行的本领,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那么,孙悟空真的会“驾云”吗?电视剧中孙悟空“驾云”飞行是怎样拍摄的?这些问题,与我们学习的运动有什么联系呢?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运动的世界[阅读课本]P13“运动的世界”[小组讨论]在我们周围,运动的物体有很多,你能列举出哪些?有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归纳提升]飞翔的雄鹰、驰骋的骏马、爬行的蜗牛等。

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探究点2运动的描述[阅读课本]P14“运动的描述”[小组讨论]描述运动,人们各采用了哪些方式?物理学采用的是什么方式?[归纳提升]运动的描述方式:[思考]放学后,小明骑着共享单车行驶在回家的路上,如图所示。

如何判断小明是“动了”还是“没动”?[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没动”:小明共享单车位置没变动”:“[归纳提升](1)机械运动: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研究运动和静止的方法: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2.1动与静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深明白,孩子们的认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幼儿园课程,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化教学法,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与静为切入点,通过观察、体验、互动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增强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难点:如何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卡片、小车、玩具等。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动与静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和描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观察与体验(10分钟)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领取一个小车和一些玩具,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3. 互动游戏(10分钟)通过卡片游戏,让孩子们进一步巩固动与静的概念。

4. 创作与表达(10分钟)让孩子们用画笔和画纸,创作一幅动与静的画,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

教师对每个作品进行点评和鼓励。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难点:如何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动与静的概念。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法和游戏化教学法,让孩子们生动有趣地了解了动与静的概念,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同时,孩子们在创作和表达的过程中,也增强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在课后,我让孩子们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与家长分享,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增强家校互动。

2.1动与静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2.1动与静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2.1动与静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教案:2.1动与静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实践的过程中理解动与静的概念。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物体在运动和静止时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动与静的概念,能够区分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与静的概念,知道物体在运动和静止时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与静的概念,物体在运动和静止时的特点。

难点: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运用动与静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PPT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2. 讲解:讲解动与静的概念,解释物体在运动和静止时的特点。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物体在运动和静止时的特点。

4. 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6.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动与静的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动与静的概念,物体在运动和静止时的特点。

难点: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运用动与静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动与静的概念,是否能够正确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否能够运用到生活中。

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判断它们是运动还是静止,并尝试解释原因。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希望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深刻理解动与静的概念。

我选择的实例都是贴近生活的,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2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2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2.1动与静2教案:动与静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观察、实验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运动和静止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车、木板、滑轮、尺子。

2.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2. 实验一:让学生分组,每组用小车、木板和滑轮搭建一个简单的滑轮组,然后测量不同高度下滑轮组的速度,观察速度与高度的关系。

3. 实验二:让学生分组,每组用尺子测量自己与教室墙壁的距离,然后墙壁作为参照物,观察自己与墙壁之间的距离变化,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引导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参照物的选择。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活动重点: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运动和静止的特点。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在实验中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

但部分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还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现象,并尝试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例如,观察公交车上的乘客在启动、刹车和转弯时的身体动态,分析其原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

本节课主要介绍运动的相对性,内容包括:1. 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静止的定义和特点3. 相对性的概念和运动的相对性原理4.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5. 实际情景中的应用实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能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2. 让学生理解静止的定义和特点,能够判断物体的静止状态。

3. 让学生掌握相对性的概念和运动的相对性原理,能够运用运动的相对性解释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动的定义和特点,静止的定义和特点,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难点:运动的相对性原理的应用,实际情景中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视频播放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情景,例如在公交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景物,引发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思考。

2. 讲解:讲解运动的定义和特点,静止的定义和特点,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通过PPT展示相关知识点,并用黑板板书重点内容。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运动的相对性原理进行解答。

例如,一个乘客在公交车上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要求学生解释原因。

4.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判断题,让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如,判断一辆停在路边的汽车是运动还是静止。

5. 应用实例:让学生举例说明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特点:速度、方向、加速度静止的定义和特点静止:物体位置不随时间发生变化特点:速度为零、方向不变、加速度为零运动的相对性原理相对性原理: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七、作业设计a) 一辆行驶的汽车b) 一架停在机场的飞机c) 一颗从树上落下的苹果问题:一个乘客在公交车上看到窗外的景物向后退,为什么?答案:因为乘客和公交车都在向前运动,所以相对于乘客来说,窗外的景物看起来向后退。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在设计这节《动与静》的物理教案时,我的意图在于通过生活中学生常见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并认识到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需要参照物来确定。

【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三方面:1. 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判断需要参照物。

【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实物模型、图片等。

【活动过程】活动一:实例引入我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如行驶的汽车、跳跃的篮球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活动二:概念讲解我利用PPT展示运动和静止的定义,然后通过讲解和互动,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活动三:参照物的选择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选择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每组给出自己的答案,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活动四:实践活动我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比如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判断它们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判断需要参照物。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还想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给予肯定。

他们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勇于分享,展现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我会继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拓展延伸方面,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引入更多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进行判断和分析,从而巩固他们对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理解。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周围的环境,尝试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

通过这节《动与静》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 第一节 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 第一节 动与静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

2. 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视频播放设备。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坐在公交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景物不断后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概念,解释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行驶的汽车、旋转的地球等,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 判断方法讲解:讲解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如选择参照物、观察物体的位置变化等。

5.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动与静2. 板书内容: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选择参照物、观察位置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为什么会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答案:太阳:运动月亮:运动地球:运动教室里的桌子:静止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因为我们观察物体的参照物不同,所以判断结果也会不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但在教学中,可能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讲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强化。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航天、交通运输等。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1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1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 2.1动与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材第二单元的第1节“动与静”。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相对性原理。

2. 学习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3. 探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相对性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相对性原理,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

难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小车、木板、滑轮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判断它们是运动还是静止。

2. 概念讲解:介绍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讲解相对性原理。

3. 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讲解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的改变。

5.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8. 布置作业: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相对性原理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桌子上的书本(2)教室里的电风扇(3)行驶的汽车(1)小明站在原地不动,他的朋友在小明的前方10米处跑步。

(2)一辆自行车在平坦的公路上匀速行驶。

3. 一辆小车在平直的马路上行驶,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后停止运动。

请分析刹车过程中力对小车运动状态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再通过讲解、实验、例题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和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1动与静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2.1动与静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教学目标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参照物及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

2.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

(2)物体相对运动、相对静止的判断。

(3)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课件、绘画。

教学过程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地球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时间相等,卫星在轨道上绕行速度约为,人们用天文望远镜仰望卫星,看到他仿佛挂在太空静止不动,卫星虽然绕地心运动,但是地球上的人们却觉得他静止不动。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到底动没动?一、运动的世界PPT展示运动的飞机,候鸟、豹子、运动员图片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大到天体,小到分子、原子,一切物体都在不停运动......科学家是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1)机械运动。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自然界中的物体运动有多种形式,机械运动只研究与物体位置变化有关的问题。

参照物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

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歌词来表现节奏。

那么物理学中,我们怎么来描述运动呢?观看PPT(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2)月亮升起来了。

(3)月亮在云层里穿行。

一、判断物体运动的标准研究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二、参照物的选择原则1.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

3.一旦被选定的参照物假定是静止的。

4.通常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

观看PPT下列说法中各是以什么作参照物的。

1.坐在船上的乘客是静止的。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1动与静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2.1动与静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教案:2.1动与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的第2章,第1节“动与静”。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相对性原理,并能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具体内容包括:1. 运动和静止的定义2. 相对性原理3. 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4. 运动和静止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相对性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相对性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以及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滑轮组、小车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运动和静止的定义,解释相对性原理,并通过例题讲解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3.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4. 实验演示:利用滑轮组和小车,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和静止的感觉。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运动和静止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运动和静止1. 定义: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静止:物体位置不发生变化2. 相对性原理: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需要参照物3. 判断方法:(1)观察物体位置的变化(2)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桌子上的书b. 教室里的电灯c. 行驶中的汽车a. 当你在公交车上,看到公交车在运动,但地面上的景物在运动。

b. 当你在电梯里,感到电梯在运动,但电梯内的景物在静止。

2. 答案:(1)a. 静止,因为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b. 静止,因为电灯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c. 运动,因为汽车的位置在不断变化。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21动与静教案2 精

八年级物理教案-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21动与静教案2 精

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2.1动与静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就是一个不断地运动变化的世界,运动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

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对运动世界的多种描述方式(如诗歌,绘画,音乐,词汇等),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

(3)知道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的;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朴素的描述运动到科学的描述运动的人类认知过程,了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2)体会从纷纭的现象中认识事物共同本质特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了解运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增强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初步体验运动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以及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人类对运动世界的描述中感悟人类对自然世界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运动形式的多样性;认识怎样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机械运动。

教学难点:用参照物、运动、静止、相对等物理概念描述运动的相对性。

教材地位与作用:这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

机械运动的引出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

学生对运动并不陌生,但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并不容易,这方面学生有体验,如:乘坐火车就经常出现判断上的失误。

教材从生活实际(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理性认识),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科学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本节内容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情况分析:运动是普遍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但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学生还未接触到。

可以说学生对运动的认知是肤浅的,表面化的,缺乏对知识的再编码,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繁杂多样的运动个体中总结出规律,完成理性认识的升华。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2.1动与静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2.1动与静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2.1动与静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需要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状态。

2. 学习参照物的选择方法,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 掌握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能够根据给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需要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状态。

2. 能够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 能够根据给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方法。

2. 教学重点: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教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判断它们的运动状态。

2. 概念讲解: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释为什么需要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状态。

3. 参照物选择方法讲解: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4.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例题,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6. 板书设计:板书本节课的主要概念和判断方法。

7. 作业设计:布置一道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作业题,要求学生写出解题过程和答案。

六、作业设计1. 一辆汽车在马路上行驶。

2. 一架飞机在空中飞行。

3. 一块石头在河里漂流。

答案:1. 运动状态:运动。

判断依据: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与地面有相对运动。

2. 运动状态:运动。

判断依据:飞机在空中飞行,与地面有相对运动。

3. 运动状态:运动。

判断依据:石头在河里漂流,与河岸有相对运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方法,以及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研究物体运动与静止的判断标准;2.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 掌握参照物的选择方法;4. 运用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小车、木板、滑轮等);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2. 概念讲解:介绍运动和静止的定义,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小车在木板上运动和静止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 例题讲解:教师讲解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7. 作业布置:布置教材中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运动和静止的定义;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 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判断下列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并说明理由:a. 行驶的汽车;b. 停在路边的汽车;c. 飞翔的鸟儿;d. 静止的树木。

答案:a. 运动;b. 静止;c. 运动;d. 静止。

2. 下列现象中,属于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是:a. 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b. 把地球看作一个整体,地球绕太阳运动;c. 把太阳看作一个整体,地球绕太阳运动;d. 站在地球上,看到天空中的星星闪烁。

答案:a、b、c。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1动与静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1动与静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1动与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2章的第1节,主题为“动与静”。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2. 学习参照物的概念,并理解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中的作用。

3.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学会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2. 通过学习参照物,让学生理解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中的作用,并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3.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

2. 教学重点: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等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静止的定义。

2. 知识讲解: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介绍参照物的概念,并讲解如何选择参照物。

3.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运动和静止相对性参照物选择方法七、作业设计1. 判断下列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并说明理由:(1)教室里的桌子(2)停在路边的汽车(3)飞翔的鸟儿答案:(1)静止,以地面为参照物,桌子与地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2)静止,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与地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3)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鸟儿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

2. 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判断下列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并说明理由:(1)坐在火车上的乘客(2)地球绕太阳转答案:(1)以火车为参照物,乘客与火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乘客是静止的。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2.1动与静一、教学内容1. 静止与运动的相对性: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静止与运动是相对的,关键在于选取合适的参照物。

2. 参照物的选择:讲解如何选择参照物,以及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3. 运动的判断:教授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静止与运动是相对的,掌握参照物的选择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静止与运动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

2. 教学重点:运动的判断,以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幻灯片、视频播放设备。

2. 学具:笔记本、三角板、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判断它们的运动状态。

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在不同的参照物下可能会有所不同。

2. 讲解静止与运动的相对性:通过PPT展示相关实例,讲解静止与运动是相对的,关键在于选取合适的参照物。

3.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讲解如何选择参照物,以及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4. 运动的判断:教授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状态的改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给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解释原因。

6.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1. 静止与运动的相对性2. 参照物的选择3. 运动的判断七、作业设计(1)一辆停在路边的汽车;(2)教室里悬挂的钟表;(3)书桌上的文具盒。

(1)坐在教室里的学生;(2)地球绕太阳转动的运动。

答案:1. (1)静止;(2)静止;(3)静止。

2. (1)运动;(2)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静止与运动是相对的,关键在于选取合适的参照物。

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提高了学生的物理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 动与静教案2word版【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词汇、诗歌、画、音乐)。

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

3、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重点难点】
1、什么是机械运动?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课时】1课时
【教具】电脑多媒体、玩具汽车
【教法】启发、讲解、讨论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观看录像,大家可以提出什么结论呢?
物体的运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二.进行新课
1.运动的世界
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请看图2-1—图2-3
请举出一些你认为运动的例子。

(学生举例,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了解他们眼中的运动是什么)
2、运动的描述
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
(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如:(学生举例)“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
看图2-4
(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

请听我国非常著名的一首古筝曲(“高山流水”)。

听一段后让学生谈有什么感受?是一首什么曲子。

告诉学生我国在音乐方面有非常大的成就,有非常多的著名的民族乐曲。

如十大名曲。

问:科学家是用什么来描述运动呢?(也就是物理学中如何描述运动呢?)
看课本上“交流与讨论”学生活动5分钟。

提问:小明为什么说花花跑得真快呢?
原来花花的位置发生的改变。

告诉学生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什么是运动和静止?
(1)我们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2)设疑提问讨论
a)李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

李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b)小王骑自行车上街。

自行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小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c)正在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汽车上的坐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分析
上面的三个场景中有不少的物体,我们看
书包对李明位置不变
小王对自行车位置不变静止
坐椅对汽车位置不变
物体物体
李明对学校位置改变
自行车对树木位置改变运动
汽车对电线杆位置改变
物体物体
(4)概括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motion)。

参照物:事先被选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rest)的。

(5)讨论分析
a、先讨论课本图2-3,提问学生回答
b、“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名歌词中包含了什么科学道理呢?
c、以树木做参照物,你看到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
D、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课本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2)参照物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总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原则:任意性;根据需要和方便。

三.课堂练习
投影
四.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我们还应注意运动和静止相对性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2.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2-1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
2、运动的描述
⑴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motion)。

⑵参照物:事先被选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⑶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rest)的。

⑷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原则:任意性;根据需要和方便。

【反馈】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