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5216,申请工程硕士学位适用)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化学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独立担负本专业领域技术工作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为: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掌握坚实的化学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熟悉行业领域的相关规范,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在化工、建材、汽车、交通行业中的关领域(石油化工、资源与环境化工、功能材料、能源化工、电子品化工、精细化学品、高分子化工等)的研究院所、企业等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4.掌握一门外国语,可以熟练地阅读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具备基本的听、读、写的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与良好的心理素质,能胜任本学科的研究工作。
二、研究方向1. 能源与新材料化工2. 催化剂与催化反应工程3. 资源环境与生物化工三、学制及学习年限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最长不超过5年。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3-4年,最长不超过6年,在校学习研究的累计时间一般应不少于6个月。
休学创业的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10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学分要求总学分数为≥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学分为≥26学分,必修环节学分为6学分。
所修课程由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三部分组成,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专业学位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8学分,跨学科选修课≥1学分。
必修环节包括:专业实践5学分,选题报告及中期考核1学分。
2.课程设置五、必修环节1. 专业实践环节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化学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化学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教育学人才。
具体要求为: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掌握系统的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化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化学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化学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2.化学实验教学论3.化学教学行为三、学习年限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
提前毕业者按照《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执行。
每位硕士研究生至少修满35学分。
本校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至4年,每年应累计脱产学习3个月以上。
在职研究生从事毕业论文工作时,一般可脱产1年。
四、课程设置五、教学实践与文献阅读硕士研究生须参加教学实践的教学工作量相当于助教一个月的工作量。
教学实践经考核合格者,计2学分。
效果不好的,不给学分,但允许重新安排一次教学实践。
文献阅读不按课程开设,纳入论文指导环节,阅读内容及指导方式由导师组和研究生本人商定。
六、考核方式必修课须安排考试,选修课安排考查。
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记分制评定成绩。
具体考核办法按《河南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的规定》执行。
七、校外实习与调查硕士研究生根据科研和论文工作的需要,可外出到中学进行实际考察、或到有关部门进行社会调查、收集资料与实验等业务实习工作,一般安排在第二、第三学年进行。
业务实习、社会实践均不计学分,但要进行检查、总结及考评。
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可以是科研论文、学术综述、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
硕士研究生用不少于一年的时间参加科学研究及撰写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硕士研究生一般在第三学期内完成论文的选题工作,要求最迟于第四学期开学后的前两个月内提交学位论文计划,并向所属教研室或指导小组做开题报告,经讨论认为选题合适且计划切实可行者,方能正式开展论文工作。
化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2018年6月修订)一、培养目标具备宽广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系统掌握某化学研究方向的专门知识和研究方法、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
具有优良的科学素养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拥有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二、培养类型及学习年限学术型硕士生:2-3年三、培养方式1.硕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重点培养硕士生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
2.硕士生需要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包括跨学科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硕士生的培养工作由指导教师负责,实行导师个别指导。
四、学科培养方案和论文工作计划化学学科(学科代码0703)的培养方案适用于以下研究方向: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生物学等。
1. 课程学习和学分要求硕士生学位要求不少于23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5学分,学科专业课程不少于15学分,(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不少于9学分,且至少包含1门所在二级学科专业核心课程),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1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
自学课程学分记为非学位要求学分,课程设置见附录。
2. 论文工作计划硕士生入学后要在导师指导下制定论文工作计划。
这事保证学位论文水平的重要措施。
五、培养基本要求1. 选题报告与论文工作计划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学科现状和动向,确定课题方向,制定论文工作计划,完成论文选题报告。
选题报告包含文献综述、选题背景及其意义、研究内容、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等。
要求硕士生查阅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写出不少于5千字的书面报告,并在选题报告会上报告。
选题报告和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和学科专业负责人审查批准后,交系研究生教学办公室备案。
选题报告通过至申请答辩的时间不少于一年。
2. 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硕士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并至少听取20次的学术报告,其中跨二级学科的报告不少于5次。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化学)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化学)培养单位:教师教育学院一、培养目标培养专业功底扎实、教学技能出色、注重人格修养、擅长教育研究、具有跨学科和国际化视野、拥有教育理想和情怀、负责任有担当的基础教育学校高层次优秀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倾心教育事业,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为人师表,包容博爱,落落大方,彬彬有礼,循循善诱,兢兢业业。
(二)优化知识结构,积淀真才实学。
既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又有丰富的教学知识,既了解学科文化,又了解学科前沿。
(三)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博采众长,追求卓越。
(四)具有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能针对学科课程教学与改革开展学科教育实证研究,不断推动自身的专业发展。
(五)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了解国外学科课程改革以及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的现状,拓宽课程资源,汲取思想养料。
二、学制与学习方式学制为2年,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原则上不受理提前毕业的申请。
三、培养方式(一)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案例教学、研讨式授课、模拟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的运用。
(二)注重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三)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实践和课程教学与学位论文工作的紧密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构建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学科教育专家共同参与的双导师指导体系,共同承担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的指导工作。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研究生修读的课程分为公共课、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
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应完成37学分。
其中,公共课5学分,学位基础课8学分,专业必修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6学分,专业实践8学分。
河南大学全日制教育学硕士(课程与教学论·化学)方向培养
河南大学全日制教育学硕士(课程与教学论·化学)方向培养方案(040102)Chemical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ethodology一、专业简介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是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一个分支,是化学学科与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论、系统方法论等多种学科相交叉的一门综合学科。
它主要研究化学教育教学规律及其应用,其研究对象是化学教学系统,即研究化学教学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
它是以广大化学教师及化学教育研究工作者的宝贵经验为基础,经过理论概括、充实而发展起来的。
我校化学专业始建于 1923 年,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河南省重点建设学科,目前是课程与教学论(化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和化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9人。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为国家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培养思想上进、功底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教育研究人员、教育管理者和中学化学教师。
具体要求为: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
具有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治学态度,团结协作和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奉献精神。
2. 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的专门知识,打下扎实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基础;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听、说、写、译能力。
3. 关注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和最新动态;能胜任化学教学工作并具有独立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中学化学教学研究的能力。
4. 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信息方面的技能。
5.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品德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成为基础教育化学教学的学科带头人和专门人才。
三、修业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3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在校学习年限一般为2-4年。
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可申请提前毕业。
《化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
《化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学科专业代码:070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教研〔2000〕1号)》、《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2014〕5号)》和《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修订)》,结合化学一级学科的实际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业务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化学专门人才,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研究型高层次人才。
具体要求是: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高级专业知识,深入了解化学发展趋势和最前沿发展方向,掌握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化学科学研究能力、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外文专业书刊和准确的笔译能力,具有一定水平的听、说能力,具备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语言能力;具有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具有较强的运用网络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
4.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
能够胜任科研机构、高中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及国家与地方政府的与化学相关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化学品分析和检测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1.无机化学:研究各类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剖析其化学组成和结构,同时进行新材料应用性能研究;研究光催化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生物医学材料、化学储能材料及新型电极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等;合成新型的功能配合物,用近现代物理方法对新化合物进行表征并研究其有关性质。
2.有机化学:该专业研究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并揭示其结构与生理活性的关系,为具有生理活性的有机分子设计与开发奠定基础;研究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化学组成、结构以及性能;研究生物分子(蛋白质、核酸)的结构、性质、合成,以及与小分子的相互作用机理。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旳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旳, 德、智、体全面发展旳, 具有坚实而系统旳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严谨旳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 面向二十一世纪旳从事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和教学旳高层次人才。
基本规定是: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坚持党旳基本路线, 热爱祖国, 遵纪遵法, 具有良好旳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广阔旳基础理论和系统旳专业知识, 理解学科旳进展、动向和发展前沿;具有一定旳自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具有较强旳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独立肩负专门技术工作旳能力。
3、纯熟掌握一门外国语, 能纯熟地阅读本专业旳外文资料, 具有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旳语言能力;具有对试验成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论文写作能力;能纯熟地使用计算机, 具有较强旳运用网络技术获取信息旳能力。
4.具有较高旳科学素养和健康旳身心。
二、研究方向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三、学习年限硕士培养实行弹性学制, 全日制硕士硕士旳学习年限为二至四年, 一般为三年。
课程学习时间和毕业(学位)论文撰写时间原则上各占二分之一。
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毕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 学校容许其提前毕业;对于完不成学业, 没有到达学校培养规定者, 可以申请延期毕业, 但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四年(含休学)。
延期学习期间, 培养经费须自筹。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硕士硕士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 实行学分制, 学分不少于37分(含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各1学分;学术汇报和科研成果各1学分), 详细课程构造及学分派置如下:政治理论课程, 2门, 必修, 共4学分;第一外国语和专业外语, 2门, 必修, 共4学分;学位基础课, 2门, 必修, 6学分;学位专业课, 3门, 每门3学分, 共9学分;非学位专业选修课, 每门2学分, 至少修满6学分;非学位公共选修课, 每门2学分, 至少修满2学分。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为国家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培养思想上进、功底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化学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其具体要求是: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2.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的专门知识,打下扎实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基础;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理论研究及学校实践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胜任化学教学工作并具有独立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中学化学教学研究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品德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成为基础教育化学教学的学科带头人和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学科课程教学理论研究2.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研究3.教师与学生心理、教法与学法研究三、学习年限与学分学习年限2—3年,总学分为38至40学分。
系统学习时间约占总课时的60%,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时间约占40%,教学实习和调查研究各占4周。
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即可毕业。
四、课程设置(一)学位课程(共计21学分)(二)选修课程(共计18学分)* 任意选修课上课学生人数不满16人,不得开课。
(专业学位课及选修课全院学生均可选修)五、教学实践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必须参加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时间为4周,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其形式:协助指导教师进行本科生的教学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本科生的教学实验、科技论文或毕业论文,成绩合格者计1学分。
六、调查研究本专业硕士生在学习期间,要作必要的调查研究(含基础教育、教学及社会需求的实际调查与文献资料查阅),参加有关的科技教育、教学咨询服务,参与与本学科有关的学术会议。
进行有关调查时要有具体的调查研究提纲、计划、调查研究报告。
导师根据工作中的表现与结果评定成绩。
成绩合格者计1学分七、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1 本专业硕士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完成一篇课程论文,一篇学年论文,其中有一篇至少应公开发表。
化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70300
(一级学科)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系统地掌握化学及相关二级学科专业的专门知识、理论、研究方法及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地运用计算机与现代信息工具。
毕业后能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
二、培养方向
1、无机化学
2、分析化学
3、有机化学
4、物理化学
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5~3年。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30 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7学分
五、课程设置
1、本专业其他未选的必修课,校内其他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均可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
2、根据专业要求,可在公共选修课程内选修管理类等课程。
3、对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历录取的研究生,由导师指定补修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2门,最多不超过4学分。
补修课所取得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4、专业外语课程作为必修环节,由导师指导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在第三学期开题阶段提交一份外语文献阅读报告,交导师审查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记1学分。
化学工程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书桌上,思绪随着键盘的敲击声一点点流淌出来。
这个方案,我已经构思了许久,关于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我想用最自然、最流畅的语言,把我的想法一股脑儿地呈现出来。
一、培养目标我们的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化学工程人才。
这不仅仅意味着要掌握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工程技能,更要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化工领域内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项目管理。
二、课程设置1.公共课:政治、英语、数学。
这三门课程是基础,也是必备。
政治课让我们了解国家政策,英语课提升我们的国际视野,数学课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
2.专业基础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
这四门课程是化学工程的基石,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
3.专业核心课:化学工艺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原理、化工设计。
这四门课程让我们掌握化工领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选修课:现代分析技术、绿色化学、化工安全与环保、化工企业管理。
这些课程拓宽我们的知识面,让我们在专业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实践环节1.实验课:实验是化学工程的生命线,我们要通过实验课,掌握各种实验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实习:实习让我们走出课堂,走进企业,了解实际生产过程,提升我们的实践能力。
3.科研项目:参与科研项目,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会科学研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师资队伍我们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他们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们是我们成长的引路人,为我们提供指导和支持。
五、培养方式1.课堂讲授:老师用生动的语言,让我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2.小组讨论:我们分成小组,针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3.企业参观:走进企业,了解实际生产过程,让我们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4.学术交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拓宽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学术素养。
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化学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化学工程学科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具备综合化学工程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基本能力:1. 掌握化学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化学工程问题的能力;2. 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能够开展独立的科学研究工作;3. 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4. 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较强的跨学科交叉能力。
二、培养时间及学制化学工程硕士培养时间一般为2-3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应在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并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三、培养内容1、学术学科基础课程(1)工程数学与实验设计:介绍数学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内容,以及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化学工程热力学:涵盖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热力学定律、相平衡原理、化学反应热力学等内容。
(3)传质传热学:讲述传质和传热的基本原理、传质和传热设备的设计与应用。
2、专业方向课程(1)化学反应工程:介绍化学反应原理、反应器设计与操作、多相反应工程、催化反应工程等内容。
(2)化学工艺工程:重点讲述化工过程设计、过程控制、化工设备与系统设计及工艺流程优化。
(3)环境化学工程:引导学生学习环境化学、环境工程等内容,培养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工程技术人员。
3、实践与科研能力培养(1)实验课程:开设化工实验课程,包括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工艺实验、化工设计与实施等。
(2)实习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化工企业的实地考察、实习实践、毕业设计等活动,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
(3)科研能力培养:通过科研课题和实验室研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素养。
四、学术论文与答辩学生在培养期间应选定科研方向,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并撰写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学生在学业完毕后,需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品行端正,遵纪守法,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开拓进取,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2.掌握坚实的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化学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3.系统地掌握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方面基础理论、了解国内外发展状况、具备进行化学教学改革实验和分析研究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4.身体和心理健康,能够承担工作重任。
二、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属于教育学科的二级学科,化学教学论是该二级学科中的研究方向之一。
化学教学论研究方向既需要广博的化学学科专业基础,又需要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跨越文科和理科,跨越教育学和化学的一门交叉学科。
三、学习年限本专业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第一年修完学位课、研究方向课和选修课,全部通过考试考查;第二年、第三年主要撰写学位论文和通过答辩,同时完成教学实践。
对于提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的,经专家推荐和严格考核,可以提前毕业或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硕博连读),但不得少于两年;个别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的学制内完成学业的,经审核批准可适当延长,一般不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实行学分制,至少应取得34学分方可申请硕士学位。
硕士生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类。
(一)必修课程1.公共学位课:7学分(1)政治 80课时 3学分(2)外国语 240课时 3学分2.专业方向课:6门,17学分(1)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60课时 3学分(2)教育心理学 60课时 3学分(3)教育科研方法 60课时 3学分(4)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45课时 3学分(5)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45课时 3学分(6)化学学习论 45课时 3学分(二)选修课程要求至少选修1门课程3个学分。
《化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导言】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构成、性质、组成以及相互转化的科学,是一个广
泛而且深奥的领域。
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具备系统的化学
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高级人才,本文将针对化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
案进行详细解析。
【主体】
一、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先进的
研究方法和手段,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高级专
门人才。
2.培养方向:主要培养方法学与技术研究、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
析化学、材料化学等领域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课程学习:学生在硕士研究生阶段需完成一定学分的学术课程,包
括必修课、选修课和研究生导论课程,以确保学生在专业领域内具备系统
的知识储备。
2.科研实践:学生需参与指导老师的研究项目,参与科学实验及数据
分析、文献阅读等科研工作,掌握科研方法和技巧,培养科研能力。
3.学术交流:学生应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包括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提高学术素养和交流能力。
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简介学科基础课-------------学术规范与科技写作-------------课程编号:123020002001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名称:学术规范与科技写作英译名称:Academic regulation and scientificpaper writing学时:40 学分:2开课学期:1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考核方式:开卷考试适用学科:化学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化学学院教师内容简介:本课程着重讲述学术研究、学术规范的概念、学者治学的素质、学术忠诚与学术道德、出版与知识产权、文献包括电子文献的检索和最基本的各种学术规范,提供和评析中外理科学术失范与遵守规范的典型案例。
讲述写作研究论文与学术报告的各种规范。
参考书目:1.《学术规范读本》杨玉圣张保生,河南大学出版社2.《如何写研究论文与学术报告》Carole Slade,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3.《学术规范导论》杨玉圣张保生,高等教育出版社4.《科学革命与卡文迪什实验室》阎康年,山西教育出版社5.《智者的旋律》吴声功,上海人民出版社6.《科学研究与道德》李光玉黄发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7.《对年轻科学家的忠告》P·B梅多沃,南开大学出版社8.《学术规范通论》叶继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有机化学-------------课程编号:123020001002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名称:高等有机化学英文名称: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学时: 40 学时学分:2 分开课学期:1 课堂形式:课堂讲授考核形式:闭卷考试适用学科:化学学院各专业(不含课程与教学法论)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有机专业教师内容简介:《高等有机化学》属学科基础性课程,适用于化学学科中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材料化学与物理等。
课程用现代化学的观点即化学是研究化学键的科学,介绍化学键的理论在有机化学中的具体应用。
化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
本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化学学科专业人才。
2.培养时间和学制
硕士研究生培养时间为3年,学制为6个学期。
3.学习方式
硕士研究生主要采用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
4.课程设置
(1)学术基础课程:
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课程,以加强
学生对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
(2)专业选修课程:
包括有机合成、无机化学合成、纳米材料化学等专业课程,以满足学
生对特定化学领域的研究需求。
(3)科学研究方法与技能:
包括科研伦理、实验设计与分析、科技论文写作等课程,以培养学生
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5.科研实践
(1)科研导师指导学生选择研究方向,组织学术研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2)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进行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完成科研成果的撰写和报告。
6.毕业要求。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
大学教师教育者专项培养计划课程与教学论专业(XX)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102)一、培养目标总体要求:培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系统专业理论,拥有独立从事高等XX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的“有知识、有见识、有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师院校学科教育研究人才和骨干教师。
具体要求如下: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系统掌握XX学科的思想与方法、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掌握XX学科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与知识,了解XX学科教育教学的国际动态与发展方向,具备较为宽广的国际视野;3.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协作能力,善于获取并运用教育教学信息;具有较强的指导学生进行学科教学的能力,能独立地进行学科课程与教学方面的相关研究。
4.熟练的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教师教育、学科基础教育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语言能力;5.具有独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学术人格。
二、学制与学分基本学制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为四年。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原则上不低于41学分,其中课程学习35学分,学位论文6学分。
三、培养方式培养采取导师指导与专业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
注重能力培养,充分发挥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积极创造条件为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与社会实践,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和合作精神、创新意识。
1.充分发挥文献阅读在深化和拓宽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
要及时列出文献目录,采取多种形式提高经典文献阅读效果,要有明确的阅读和考核要求。
每位研究生应在第1、2学期期末之前至少各提交1份书面文献阅读报告。
2.硕士生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工作交叉融合,协同发展。
课程学习中力求注重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程与教学论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能从事一般课程与教学论和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等院校师资、教学管理及科研开发人员、中等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其它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
具体培养规格如下: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爱国敬业,开拓进取,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道德修养,积极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
2、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及其研究方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本专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比较宽厚的相关学科知识素养。
3、具备在课程与教学论领域和学科教学领域进行有关研究、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具备在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书刊和写论文摘要,具有一定听、说、读、写、译的外语能力。
5、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高效的学习与研究。
6、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养。
二、研究方向方向一:现代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二: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三: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五: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六: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七: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八: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九:生物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十: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三、招生对象获得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同等学力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复式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时间的分配贯彻课程学习与论文并重的原则。
学位课程的学习时间约占全部学习时间的二分之一,选修课、专业实践和科学研究等的时间约占全部时间的二分之一,学位课和必修课一般在前三学期完成。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1、教师教书育人与学生学问养德并重,重视研究生的整体发展。
从“做人”和“做事”、进德与修业两个方面培养研究生,把培养思想态度、人生追求、专业修养和学术道德有机结合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102)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教育学人才。
具体要求为: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掌握系统的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化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化学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化学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2.化学实验教学论3.化学教学行为4.化学史与化学教育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第一年一般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两年以研究和论文工作为主。
本校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4年,每年应完成1/3的助教工作量。
在职研究生从事论文工作时,一般可脱产1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5学分。
跨专业考取或同等学力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由导师提出具体意见,决定其是否补修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并报研究生处备案。
补修成绩以60分为及格,并记入成绩档案,注明“本科”字样,不计入总学分。
课程与教学论(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总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及周学时备注ⅠⅡⅢⅣⅤⅥ公共基础课11_000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18 1 18学分09_000003 英语216 5 5 511_0000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 2 2学科基础课09_002001 教育学原理54 3 3 至少6学分09_002002 教学论54 3 309_002003 教育心理学54 3 3专业主干课032001现代化学课程与教学论54 3 36学分09_100203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6 2 2032012 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54 3 3专业选修课030112 高等无机化学54 3 3至少13学分032016 化学发展史36 2 2032007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36 2 2032013 化学学科基础与前沿专题36 2 2032014 化学学习理论与方法36 2 2032011 化学课程与教材分析54 3 309_002018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36 2 2032017 化学实验设计与教学研究36 2 2032018 现代化学与中学化学36 2 2教学实践09_039001 教学实践 2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1.实行导师负责制2.培养计划的确定3.课程的学习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系统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法。
4.学术和教学活动研究生应广泛参加各类学术活动。
5.业务实习和社会实践:硕士研究生可根据科研和论文需要,结合研究课题外出进行野外考察、基地调研、社会调查等业务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完成任务后,必须写出参加业务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报告。
六、考核方式1.课程考核:研究生必修课须安排考试,选修课可安排考试或考查。
考试和考察科目均按百分制评定成绩。
2.中期考核:研究生入学学习一年半后,进行中期考核。
3.毕业考核七、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可以是科研论文、学术综述、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
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1.研究计划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定研究计划。
2.论文开题报告硕士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初完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8个月。
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
3.论文进展报告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每月一次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
4.论文评阅与答辩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过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
论文答辩从论文选题与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工作量等方面进行考查。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
主要课程介绍课程编号:09_002001 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总课时:54 学分:3开课单位: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开课学期:Ⅰ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科学地阐述有关的教育基本理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教育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教育通论属于专业基础课,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基本课程,它主要以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各个方面的工作为研究对象。
其目的是揭示教育规律,既从理论上充实教育科学,同时又为学校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和规范指导。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金一鸣著,教育原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2.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4.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课程编号:09_002002 课程名称:《教学论》总课时:54 学分:3开课单位: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开课学期:Ⅰ教学要求: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揭示教学规律,指导教学实践的一门社会科学。
通过教学论的教学,要使硕士研究生系统地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教学规律,了解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动向,掌握教学论研究的基本研究方法,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一)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意义及其任务,教学论的研究方法;(二)教学目的与任务;(三)教学过程的本质及其教学规律;(四)教学原则;(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六)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环节;(七)课程内容;(八)当代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动向与趋势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2.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3.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课程编号:09_100203 课程名称:《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总学时:36 学分:2开课单位: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开课学期:Ⅰ教学要求:本课程是用科学的方法探讨教育教学领域内的各种关系、现象,并揭示其规律,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的应用性学科,是一门为解决教育问题、探讨教育未知、创建教育理论提供基本思路与方法的工具性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与环节,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形成研究意识和方法意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二)研究课题的选定;(三)文献检索;(四)形成研究假设;(五)研究设计;(六)历史研究法;(七)调查研究法;(八)比较研究法;(九)实验研究法;(十)理论研究法;(十一)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2.叶澜著,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美)威廉·威尔斯曼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4.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5.李秉德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6.杨小微,刘卫华主编,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课程编号:09_002003 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总课时:54 学分:3开课单位: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开课学期:Ⅱ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理解教育与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掌握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策略,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并胜任本课程的教学及运用课程的理论和方法从事教育科学研究。
教学内容:(一)教育心理学概论;(二)教育与心理发展;(三)学习概论;(四)认知领域的学习;(五)动作技能和性格、品德的学习;(六)影响学习的内部外部因素;(七)学习的测量与评价。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2.陈琦等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课程编号: 032001 课程名称:《现代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总课时: 54学分: 3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开课学期:Ⅱ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研究生树立先进的化学教育理念,同时对化学教学理论体系有一个全面、系统、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对我国实施的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有充分的了解;通过文献研究和调研了解化学教育教学前沿状况;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理论独立进行化学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会撰写化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教学内容:(一)绪论:介绍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现状以及化学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史;(二)化学课程及其改革:了解化学课程的设置及改革;(三)现代教育理论分析: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与发现法,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与教育目标分类学,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教学理论,现代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四)化学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信息化与化学教育的变革性,中心化与化学教育的普及性,社会化与化学教育的综合性,未来化与化学教育的素质性;(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涵义,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教学观,化学教学中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六)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态度教育:科学态度教育发展史,化学教学中科学态度教育的内容分析,化学教学中进行科学态度教育的途径;(七)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科学方法教育概述,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分析,化学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途径;(八)化学教学中的美育:美育概述,化学教学中美育内容的分析,化学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的途径;(九)化学教育教学新观念:翻转课堂,微课,慕课,教学行为链,课堂观察,生态德育;(十)化学教育教学研究前沿与论文写作:化学教育研究前沿,化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写作。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刘知新,王祖浩编,化学教学系统论,广西教育出版社,南宁,20012.吴俊明,王祖浩编,化学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南宁,20073.郑长龙编,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春,20054.王小明编,教学论――心理学取向,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20055.施良方等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19996.刘知新编,化学教学论(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97.裴娣娜编,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合肥,20018.郑长龙编,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59.唐力编,化学教学论与案例研究,南方出版社,海口,2001预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课程编号:032012 课程名称:《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总课时: 54学分: 3开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开课学期:Ⅱ教学要求:《化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是化学学科与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系统方法论等相融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研究将教学设计的理论成果与中学化学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具有鲜明的教师教育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