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湘教版讲义:必修Ⅲ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7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讲区域经济联系课件湘教版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讲区域经济联系课件湘教版
第三十四页,共43页。
(2)从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分析
效益
调入地区
调出地区
经济效益
获取资源、解决资源 短缺问题,带动相关 产业发展,促进经济 发展,获得经济效益
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 并且扩大相关产业,完善 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促进经济发展,增加 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
就业 有利于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有利于 社会稳定
第二十二页,共43页。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产业转移的意义 使某产业从创新地逐渐扩散到其他地区,成为带动整个 地区_经__济__发__展__的重要因素。
第二十三页,共43页。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差 异,其差异如下表所示。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 促进区域产业
一线工程:西起新疆a_轮__南__,经甘肃、 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和江苏, (1)工程起止点 最后到达b_上__海_ 二线工程:西起新疆,经甘肃、宁夏、陕西、 河南、湖北和江西,最后到达广东
第七页,共43页。
(2)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环境效益 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大气污染
提高了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民的生活 经济效益 品质;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
线路
北线工程
A山西、内蒙古的 起点 坑口火电站,B黄
河上游的水电
终点
_华__北__地区
中线工程
D三峡和C金 沙江干支流 的_水__电__
华东地区
南线工程
E桂、滇、黔三省交 界处的水电以及黔、 滇两省的坑口火电站
广东
(3)经济意义:给我国沿海较发达的地区提供大量电力,

2020年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十三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2020年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讲义:专题十三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专题十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概念辨析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转移1.产业结构升级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产业结构中,产业比重由第一产业占主导,逐渐过渡到第二产业占主导,直到第三产业占主导的发展过程。

以发达国家为例,其升级过程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工业→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主要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2.产业转移是与产业升级过程相伴出现的一种现象。

狭义的产业转移是指第二产业的转移,是发达地区在产业升级换代过程中相对落后的产业因失去优势条件或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发生的产业转移。

实质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较多的利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原理方法流域综合开发、区域农业发展、资源型地区的发展和区域工业化、城市化案例优势条件及开发方向问题及整治措施流域综合上游水能丰富→水电开发,西电东送输出基地水土流失→加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建设;封山育林、育灌、开发(长江流域)育草中游平原面积广大→商品粮棉油基地;铁矿、有色金属丰富→钢铁、有色冶金洪涝频发→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三峡工程、退耕还湖,搞好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沿海、沿江交汇处,交通便利,发展水平高→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建成亚太地区国际门户、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世界级城市群水环境(太湖蓝藻)、大气环境质量普遍下降→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淘汰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污染治理区域农业发展(东北地区)土地资源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耕地集中连片→商品粮基地,大豆、甜菜生产基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湿地退化→退耕还湿,建立湿地保护区黑土冲刷→植树造林,黑土培肥森林资源树种多,林木蓄积量大→全国最大的林业基地,发展速生丰产林和特色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恶化→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以育定采),建设自然保护区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鲁尔区)①地理位置优越,消费市场广阔;②水陆交通便利;③煤炭丰富,离铁矿区近德国乃至世界重要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①煤炭资源枯竭,传统产业衰落;②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①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②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珠江三角洲)①地利:自然条件优越;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复习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复习课件

(2)经验:①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 完善管理;②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 具特色的开发模式;③不断加大开发力度;④提 高流域的开放度。
• 四、区域.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 (1)自然条件。
地形
三大纵列带,东、西部山地,中间是广阔的 平原。
气候
大部分属于温带和亚热带,气候比较适宜, 水热条件适宜栽培多种农作物。
有效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 • 3.湿地的保护 • (1)意义:发挥湿地的综合效益,为人类提供
更好的生存环境。 • (2)措施(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 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
• 三、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 1.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 • (1)自然地理特征。
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
• 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开矿。
• (3)治理的措施和意义: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有利于因地制宜 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 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 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 环;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
• (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城市化由城乡一 体化向由区域核心城市广州市引导下的城市群 模式转变。
• 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 3.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分类
问题
解决对策
工业化 问题
城市化 问题
①大量占用耕地;②城镇和工 业过度密集;③环境污染严 重;④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
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 善;②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不断 扩大;③珠江水质恶化;④城 市酸雨现象严重;⑤城市固体 废弃物污染加剧。

2020版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湘教版讲义:必修Ⅲ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项突破练10含解析

2020版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湘教版讲义:必修Ⅲ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项突破练10含解析

专项突破练10区域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1.(2018·泰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芦苇多生长于池沼、河岸、溪边浅水地区,常形成苇塘。

芦苇茎秆坚韧,纤维含量高,是造纸工业中不可多得的原材料。

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

经过加工的芦茎还可以做成工艺品。

芦苇茎秆直立,植株高大,迎风摇曳,野趣横生。

材料二辽河河口三角洲孕育有世界面积最大的滨海芦苇荡。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里养殖业发达,盘锦辽河口海域滩涂上,鱼、虾等海产品的围海养殖面积达83 456亩。

(1)简述辽河三角洲地区芦苇分布面积广的自然原因。

(2)试分析该区域芦苇产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3)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地工业去库存、去产能,造纸业有所萎缩,芦苇的价格走低,辽河三角洲出现了开垦湿地的现象。

简析开垦湿地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4)请为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芦苇资源,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1)地处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面积辽阔;水源充足,河堤沼泽地或浅水区域广布;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2)芦苇产量大,原料丰富;芦苇全身是宝,用途广;政策扶持。

(3)开垦湿地会使芦苇沼泽面积减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对河流的调蓄能力减弱(地表水循环的模式被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局部地区小气候的能力减弱等。

(4)对当地造纸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加强污水处理,减少污水排放;加强芦苇的综合利用(药材和工艺品加工等),增加收入;适当发展养殖业,保护芦苇湿地生态环境;大力发展芦苇观光旅游业;开发芦苇特色旅游纪念品等。

解析(1)根据材料,芦苇生长于池沼、河岸、溪边浅水地区,结合材料二及图示可知:辽河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河口沼泽及浅水区域广布;土壤肥沃,是芦苇广布的原因。

(2)依据材料可知,利用芦苇一是可造纸,可入药,可制成工艺品,还可发展旅游业;二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3)联系湿地的生态功能作答。

(4)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保护环境,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对于当地芦苇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根据其特点进行合理开发。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课件)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课件)湘教版必修3

我国
荒漠
化土
地现 状分 布图
一、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因素(P37)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具有荒漠化发生的 潜在自然因素

理 位 置

居 内 陆

候 条 件
海洋水汽来源少 气候异常干旱
荒 漠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风力作用强盛

平地 沙质 沉积 物覆 盖深 厚
物 质 基 础
一、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煤炭与鲁尔区的衰落:
(1)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2)世界性钢铁过剩 (3)产业结构单一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1)鲁尔区的概况
(2)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3)鲁尔区的工业部门 (4)主要工业城市
五、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鲁尔区的概况: 鲁尔区位于德国
西部,是德国最
重要的工业区,
形成于19世纪中
叶,被称为“德
国工业的心脏”。
五、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1)丰富的煤炭资源
2、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8世纪下半叶:自然环境良好 19世纪后期: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
原因
长期高强度 种植棉花 扩大耕地和获取 炼铜用的木炭 炼铜企业大量排放 SO2,形成酸雨
问题
土地退化 植被坡坏 环境污染
后果
老棉花带 衰落 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恶化 许多生物 消失绝迹
3、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必修Ⅲ 第二章
主讲:骆凌志
一、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1、荒漠化的含义(P36~38)
(1)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 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2)所谓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 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地和 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严重的土地 退化,可使土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

2020版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湘教版讲义:必修Ⅲ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项突破练10含解析

2020版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湘教版讲义:必修Ⅲ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项突破练10含解析

专项突破练10区域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1.(2018·泰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芦苇多生长于池沼、河岸、溪边浅水地区,常形成苇塘。

芦苇茎秆坚韧,纤维含量高,是造纸工业中不可多得的原材料。

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

经过加工的芦茎还可以做成工艺品。

芦苇茎秆直立,植株高大,迎风摇曳,野趣横生。

材料二辽河河口三角洲孕育有世界面积最大的滨海芦苇荡。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里养殖业发达,盘锦辽河口海域滩涂上,鱼、虾等海产品的围海养殖面积达83 456亩。

(1)简述辽河三角洲地区芦苇分布面积广的自然原因。

(2)试分析该区域芦苇产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3)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地工业去库存、去产能,造纸业有所萎缩,芦苇的价格走低,辽河三角洲出现了开垦湿地的现象。

简析开垦湿地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4)请为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芦苇资源,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1)地处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面积辽阔;水源充足,河堤沼泽地或浅水区域广布;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2)芦苇产量大,原料丰富;芦苇全身是宝,用途广;政策扶持。

(3)开垦湿地会使芦苇沼泽面积减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对河流的调蓄能力减弱(地表水循环的模式被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局部地区小气候的能力减弱等。

(4)对当地造纸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加强污水处理,减少污水排放;加强芦苇的综合利用(药材和工艺品加工等),增加收入;适当发展养殖业,保护芦苇湿地生态环境;大力发展芦苇观光旅游业;开发芦苇特色旅游纪念品等。

解析(1)根据材料,芦苇生长于池沼、河岸、溪边浅水地区,结合材料二及图示可知:辽河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河口沼泽及浅水区域广布;土壤肥沃,是芦苇广布的原因。

(2)依据材料可知,利用芦苇一是可造纸,可入药,可制成工艺品,还可发展旅游业;二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3)联系湿地的生态功能作答。

(4)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保护环境,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对于当地芦苇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根据其特点进行合理开发。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讲 湘教版必修3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讲 湘教版必修3
l 流域环境不断改善 l 一大批旅游项目的建设
做好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 l 预留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建立自然保护区 利用 l 调整农林牧结构,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l 对采矿区的土地生态进行恢复和治理
开发成果
实现了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
效益的统一
社会效益 根治了洪灾
经济效益
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了 迅速发展
l 防洪标准达百年一遇
建坝后,诺克斯维尔以下可通航 航运 l 经俄亥俄河和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相通
l 水运可达22州
大规模发展水电、火电和核电
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提高水质
发电 l 形成全国最大的电力基地
提高 l 污染防治
l 促进了流域内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水质 l 水源涵养林保护、库区生态环境改善
成为全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旅游 l 水库的修建
A.流域工业用水的增加 B.流域降水量的增加 C.上中游水库的增建 D.中游水土流失的加剧
流域开发的背景和方式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 之间存在“吞吐”关系。 下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 1970 ~ 2000 年 间 年 净 径 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 径流量之差)和年净输沙 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 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 料和所学知识,完成2~4 题。
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 早期不合理开发导致环境污染
和生态破坏
流域早期开发方式与问题
流域开发早期往往以农业和矿产开采及加工业为主,造成严 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就田纳西河而言,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
河流的航运价值分析思路
流域开发的背景和方式
1.下图为1950~2007年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 量变化图。读图推断该水文站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学案 湘教版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学案 湘教版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差异[教材内案例——抓牢靠]一、区域的基本含义1.区域的含义: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区域的主要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分明确的界线和模糊的界线两种。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3.区域空间结构4.区域产业结构(1)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差异表现:三次产业占国内(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二、区域发展阶段1.区域发展水平衡量指标(1)常用指标: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比重等。

(2)综合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包括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地区)生产总值。

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三、区域发展差异1.四大地区的差异(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表现:①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东北地区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但在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

②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工业化进程快,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滞后。

在东部地区,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但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仍然是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

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分布密度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③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而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则比较低。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广大西部地区积极加强对外联系,尤其是成功地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经贸合作。

2.南方与北方(1)划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2020版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湘教版讲义:必修Ⅲ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0讲含解析

2020版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湘教版讲义:必修Ⅲ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0讲含解析

第30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考点一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1.湿地的概念、类型和功能 (1)湿地的概念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类型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2.“地球之肾”(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生态效益“地球之肾” “生命的摇篮” “鸟类的乐园”⎩⎪⎨⎪⎧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3.湿地资源问题 (1)湿地资源问题(2)洞庭湖萎缩⎩⎪⎨⎪⎧原因: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围湖造田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生 态环境问题增多4.保护湿地(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重要性: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措施拓展延伸 1.湿地的功能2.湿地的形成原因沼泽的形成一般与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有关。

例如:(1)三江平原地区沼泽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河流有凌汛,水易溢出河道。

(2)青藏高原湿地的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积雪、冰川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多冻土层,不易下渗。

(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的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3.不同类型湖泊萎缩原因及危害由于所处区域特征不同,外流湖与内流湖面积萎缩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2)内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4.湿地的保护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

(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4)完善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讲 湘教版必修3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讲 湘教版必修3

区位优势分析
十年磨一件 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 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 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
鲁尔区的衰落
鲁尔区的区位优势分析
鲁尔区的区位优势分析
鲁尔区的区位优势分析
鲁尔区的区位优势分析
鲁尔区的区位优势分析
鲁尔区的工业部门及工业联系
区位优势分析
化工等重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由图可知,箭头④不恰当,化
工厂不能为机械厂提供服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时,从环境因素考虑,下图中所示最合理的模 式是(阴影部分表示工业区,非阴影部分表示居民区)( )
A.①
B.②
C.③
D.④
特别提醒
我国东北工业基地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德国鲁 尔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振兴东北工业基地我们可以借 鉴鲁尔区的主要经验: u 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 u 引进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u 加大科技投入,研制新工艺、新产品 u 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等
传统工业区区位分析与可持续发展
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1~2题。
微专题二
鲁尔区的新发展
整治措施
措施
具体操作
企业集中化、合理化改 合并钢铁、煤炭企业,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

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引进和发展新兴工业及服务业
调整工业布局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布局新企业安排在核心地区的边缘地带,对传统企业根 据实际情况实行关、停、并、转
合理布局企业,兴建环保企业,植树造林等
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与评价
3.材料 胜利油田在渤海采取“海油陆采”的方式开采石油,即建设自海岸线向海中 延伸的入海道路,在入海道路的末端建设人工岛,并在岛上钻井开采海底石油,这 种开采方式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地理Ⅲ(必修·湘教版)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地理Ⅲ(必修·湘教版)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地理Ⅲ(必修·湘教版)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其分布。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了解湿地资源的现状,破坏湿地造成的危害,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4、了解湿地的综合治理和保护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P41及地图册P17“中国湿地分布示意图”,了解我国主要湿地及其分布特点。

2、通过阅读“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萎缩的洞庭湖”、和“洞庭湖‘ 变’大了”以及地图册P18—19,分析、归纳湿地的重要作用、破坏湿地造成的危害,加深对保护湿地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探究保护湿地的措施。

3、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探究东北湿地开发利用现状与保护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启发、引导和上网,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形成良好思维习惯。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3、开展调查研究,给予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湿地的利用和保护教学难点:探究对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保护措施。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阅读讨论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湿地的图片,调查某湿地开发利用前后的变化,探究治理保护的措施。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程序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屏幕显示]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富饶的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环境调节功能,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本节课我们学习探讨的区域类型是湿地。

(点击课件)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课标分解:1、了解湿地的概念、分布地区及其特点,并能够举例说明。

2、理解湿地与人类的关系,识记湿地在环保中的重要作用,理解为什么人们关注湿地的存在。

认识湿地的正确利用方式及不当的利用方式。

3、了解湿地资源的现状,破坏湿地资源造成的危害,保护湿地的重要性,识记保护湿地的措施。

版地理导学大一轮湘教版课件:必修Ⅲ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7

版地理导学大一轮湘教版课件:必修Ⅲ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7

典例2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 的一种技术。内蒙古呼和浩特硅矿、土地、光照等资源丰富,为此政府提出大 力发展光伏产业,努力打造“中国硅都”。结合图完成(1)~(2)题。 (1)关于内蒙古地区发展光伏产业的 条件,叙述错误的是 A.硅矿储量丰富,生产原料充足 B.能源丰富,为晶体硅提纯提供电力
A.甘肃玉门
√C.辽宁鞍山
B.福建厦门 D.湖北武汉
解析 结合棕地整治模式与选择项工业生产特点知,辽宁鞍山最适合推广卢萨
蒂亚棕地整治模式。
思考:你在解答上题时用到了哪些知识? 答案 资源型城市衰落的原因;传统工业区整治的措施;玉门,鞍山等城市的 区位。
典例6 读图表资料,完成(1)~(2)题。
工业化进程与城镇化率的经验数据
Hale Waihona Puke 解析 从产业链上看,上游是利用硅矿、能源资源生产硅锭和硅片,内蒙古有
优越的资源条件;中游利用科技发展光伏电池,内蒙古不具备此条件;下游是
光伏产品应用,内蒙古光照资源丰富,可大力发展。
•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1)分析该城市制造业的空间变 化,与其变化不相符的是 A.制造业集聚中心逐步从城市
中心区向郊区扩散 B.在城区周边形成多个集聚区 C.集聚中心呈现出沿高速公路
向外扩展的趋势
√D.制造业重心有向北迁移的趋势
(2)图中显示出的变化,说明城市制造业 A.在区域社会经济进入高水平时

2020版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湘教版讲义:必修Ⅲ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9讲含解析

2020版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湘教版讲义:必修Ⅲ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9讲含解析

第29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考点一 荒漠化1.含义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2.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土地表层风化强烈,碎屑物质积累深居内陆,降水稀少,但有时降水强度大大面积地表裸露(2)人为因素:人口增长导致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3.荒漠化的危害(1)许多村庄、交通线、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

(2)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

(4)使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

4.荒漠化的防治(1)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2)防治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防护林,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

思维拓展 1.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素是荒漠化形成的必要条件 ①干旱的温带大陆气候,降水少,年际变化大;②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冬春干旱的季节;为风沙活动提供了动力条件。

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2)人为因素是荒漠化形成的决定条件2.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考向一荒漠化的成因与危害1.(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高考地理湘教大一轮复习讲义文档:必修Ⅲ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3讲 含答案

高考地理湘教大一轮复习讲义文档:必修Ⅲ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3讲 含答案

考点一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一、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1.田纳西河概况发源于A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是B密西西比河支流——C俄亥俄河的支流。

2.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自然要素地理特征地形上游为山地丘陵,中游为丘陵,下游为冲积平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季和早春常发生大范围的持续降雨河流水文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大,主汛期是12月到次年4月中旬资源丰富的水能资源、煤炭和石油资源(1)农业生产条件恶劣。

(2)田纳西河的开发利用:仅限于航运。

二、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1.流域综合治理(1)流域治理核心:水资源综合开发。

(2)长远方案: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综合性开发。

(3)梯级开发: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水力资源,提高防洪标准。

2.流域产业发展(1)工业建设:利用充足、廉价的电力优势,吸引了大量的高耗能工业,如化工、冶金、建材等工业部门,形成相对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同时不断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2)农业发展:因地制宜,全面发展。

种植业坡地以栽培果树、蔬菜为主;平原集中种植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发电厂附近发展温室蔬菜生产林业是整个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产品综合利用效益高畜牧业以养禽、养猪为主,发展迅速渔业兴建大量水库,促进渔业发展3.4.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5.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1)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

(2)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

(3)不断加大开发力度。

(4)提高流域的开放度。

反思归纳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背景与经验措施1.地理条件对流域开发的影响2.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地理条件环境要素田纳西河流域特征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流域开发方向地形多山的地形,地形起伏大陆路交通不便,发展航运修建船闸和水库蕴藏着丰富的水能水能开发,建水电站气候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流域内光、热、水较丰富较早成为发达农业区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对较少河流流量不稳定给航运带来困难,需将修水库和船闸相结合降水季节变化与农作物的季节需水相矛盾修水库蓄水,解决降水与灌溉的矛盾水系水系发达,支流多,水量丰富航运发达大部分可通航,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水量不稳定,流量差异大航运不便修水库,建船闸,促航运矿产矿产丰富,有煤、铁、铜、锌、磷、云母等利于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发展成为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早期不合理开发导致环境和生态破坏3.流域早期开发方式与问题流域开发早期往往以农业和矿产开采及加工业为主,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典例1风力发电优点很多,但在新疆,却被称为“垃圾电”。

结合“新疆各月风速变化图”(单位:m/s),回答(1)~(2)题。

(1)据图分析一年中发电量最小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在新疆,风力发电被称为“垃圾电”的原因最可能是()A.发电不稳定B.占用耕地C.污染环境D.没有市场答案(1)D(2)A解析第(1)题,风力发电量与风速呈正相关。

图中显示冬季风速最小,故发电量最小。

第(2)题,风力发电依赖于风速,而新疆冬春季风速变化较大会导致发电不稳定,新疆风速变化较大,发电不稳定,故风力发电被称为“垃圾电”。

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哪些信息?答案图中显示冬季(12月、1月、2月)风速小;风速各月份变化大。

典例2(2019·沈阳期中)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

内蒙古呼和浩特硅矿、土地、光照等资源丰富,为此政府提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努力打造“中国硅都”。

结合图完成(1)~(2)题。

(1)关于内蒙古地区发展光伏产业的条件,叙述错误的是()A.硅矿储量丰富,生产原料充足B.能源丰富,为晶体硅提纯提供电力C.科技发达,人才优势显著D.降水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2)根据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特点,内蒙古最适宜发展光伏产业的()A.上游和中游产业B.上游和下游产业C.中游和下游产业D.上游、中游和下游产业答案(1)C(2)B解析第(1)题,内蒙古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水平较低;由材料知该区硅矿、光照资源丰富,同时煤炭资源丰富。

第(2)题,从产业链上看,上游是利用硅矿、能源资源生产硅锭和硅片,内蒙古有优越的资源条件;中游利用科技发展光伏电池,内蒙古不具备此条件;下游是光伏产品应用,内蒙古光照资源丰富,可大力发展。

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哪些信息?答案内蒙古硅矿资源丰富;光照、土地资源丰富;能源丰富;上游产品晶体硅提纯、硅锭、硅片生产,依赖资源;中游产品是电池制造,依赖技术;下游产品是光伏产品应用,依赖太阳能资源。

典例3瓦轴集团(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轴承工业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轴承工业的故乡和摇篮。

瓦房店市轴承及相关企业总数超过300家。

除拥有各类规模不等的轴承生产、加工企业200余家外,还包括市区内轴承包装、销售、维修企业100多家。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反映了瓦房店轴承及相关企业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了()A.产业集聚B.产业扩散C.产业郊区化D.产业集约化(2)该市向郊区扩散的轴承企业(部分)主要是()A.生产企业B.销售企业C.研发中心D.信息中心答案(1)A(2)A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哪些信息?答案轴承企业大多分布在长大铁路附近、北共济街和南共济街两侧。

典例4(2018·河南联考)下图示意为“某区域中心城市不同年代的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的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分析该城市制造业的空间变化,与其变化不相符的是()A.制造业集聚中心逐步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扩散B.在城区周边形成多个集聚区C.集聚中心呈现出沿高速公路向外扩展的趋势D.制造业重心有向北迁移的趋势(2)图中显示出的变化,说明城市制造业()A.在区域社会经济进入高水平时期就业比重将大幅度增加B.空间集聚与扩散会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C.空间格局演化与区位通达度及政策引导关系不大D.在区域产业发展的结构中,资源密集型企业始终为主体答案(1)D(2)B解析第(1)题,注意阅读图例对比三幅图知,该城市制造业的分布逐渐从市中心向外围沿高速公路发展,其重心有向南迁移的趋势。

第(2)题,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资源密集型企业逐步升级为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需要的工人数量减少;空间格局的演变受政策、交通的影响显著;制造业的空间集聚与扩散影响着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与城市的发展。

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哪些信息?答案1996年制造业就业密度大多集中于20 km内;2001年中心密度下降,外围集聚区增多,且大多出现在高速公路附近;2010年,中心密度进一步下降,外围则增多,就业密度最大区域在南部。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典例5(2019·厦门质检)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

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

2000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新型居住区,发展工业旅游。

据此完成(1)~(3)题。

(1)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人口锐减B.资源耗竭C.产业升级D.生态恶化(2)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A.改善生态环境B.优化交通布局C.发展旅游产业D.促进商业发展(3)下列城市中,最适合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的是()A.甘肃玉门B.福建厦门C.辽宁鞍山D.湖北武汉答案(1)B(2)A(3)C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信息知,由于过度开采导致矿产资源耗竭是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

第(2)题,德国通过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等措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基础。

第(3)题,结合棕地整治模式与选择项工业生产特点知,辽宁鞍山最适合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

思考:你在解答上题时用到了哪些知识?答案资源型城市衰落的原因;传统工业区整治的措施;玉门,鞍山等城市的区位。

典例6(2019·合肥模拟)读图表资料,完成(1)~(2)题。

工业化进程与城镇化率的经验数据发展阶段人均生产总值(美元)非农增加值比重(%)非农就业比重(%)城市化率(%)工业化初期(工业化起步)600 65 20 10 工业化中期(工业化起飞)1 200 80 50 30工业化后期(基本实现工业化)3 000 90 70 60后工业化阶段(全面实现工业化)4 500 95 90 80(1)①工业化水平与城市化率两者成正比②工业化发展必然会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③到工业化后期,服务业对城市化贡献度增大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在后工业化时期非常紧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目前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快速城市化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

目前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特点是()A.我国各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都处于协调发展阶段B.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有助于促进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C.东部地区大城市的工业区外迁会导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降低D.中部地区矿产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将导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降低答案(1)C(2)B解析第(1)题,工业化会促进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所以必然会带动城市化率的上升。

两者大致呈正相关,但并非成正比关系。

到工业化后期,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已占据主导地位。

第(2)题,我国目前各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并不都是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使西部地区得到更多工业投资和发展机会,其工业化发展的同时也会带动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所以C、D两项都不会导致相应地区城市化水平降低。

思考:你在解答上题时用到了哪些知识?答案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城市化的特点。

典例7(2019·九江模拟)昌九一体化是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南昌是江西省的行政中心城市,九江是江西省的门户城市,两城地缘相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双核”。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昌九区域经济发展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南昌市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升级B.九江市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C.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D.生态“蓝肺”应发挥空气质量优势,发展光伏产业(2)下列关于昌九一体化积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②有利于构建长江下游城市群,推进城市化③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④有利于全省均衡发展,增强区域辐射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1)D(2)A解析第(1)题,南昌市是省会城市,有资金、技术优势,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升级,A项合理;九江市位于长江沿岸,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B项合理;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C项合理;生态“蓝肺”主要侧重于湿地环境的保护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因此不适合发展光伏产业。

第(2)题,昌九一体化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①正确;与构建长江下游城市群,推进城市化关系不大,②错误;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③正确;是区域内合作发展,不是全省均衡发展,④错误。

思考:你在解答上题时用到了哪些知识?答案区域工业发展的条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城市化对工业化的影响。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典例8下面图1为“重庆市部分年份工业产值构成图”,图2为“重庆市及附近地区矿产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说出重庆市工业产值构成的特点及其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资源。

(2)重庆市工业化现状对其城市化的不利影响可能有哪些?答案(1)重工业占主导地位。

矿产资源、水资源。

(2)基础设施压力大;环境质量下降,产业结构层次低;吸纳农村劳动力少;城市化速度趋缓。

思考:解答上题,你想从哪些方面分析和描述?答案产值构成特点要指出主要和次要,并评价是否均衡;从环境、产业结构,就业情况、城市化速度等方面分析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影响。

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典例9(2019·大庆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大庆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北部,地处松嫩平原,由于地势低平,形成了广阔的湿地,素有“百湖之城”的美称,还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少有的内流区之一。

大庆是大庆油田所在地,是我国著名的“石油城”。

然而,近年来大庆面临石油资源枯竭,目前大庆正在计划建设成为东北重要的光伏产业生产及应用基地。

下图示意大庆及周边区域。

大庆计划建设成为东北重要的光伏产业生产及应用基地,变“石油城”为“光伏城”。

你是否赞同这一计划,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赞同。

理由:大庆纬度高,夏季光照充足,光伏利用自然条件好;大庆经过多年的石化工业发展,工业基础好,经济水平高;市场需求量大;我国对光伏产业发展有较大的政策支持。

或不赞同。

理由:光伏产业发展前期投资量大;光伏发电不稳定;光伏发电占地面积大,而大庆周边多沼泽和河流,不利于光伏产业设施建设;大庆周边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丰富,利用技术成熟。

思考:解答上题,你想从哪些方面分析?答案从光能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工业基础好,政策支持等方面分析赞同的理由;从光伏产业占地面积大,投资大,光电不稳定等方面分析不赞同的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