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重点字词和译文复习

合集下载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曹劌論戰》一、文學常識1、本文選自《左傳》。

《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舊傳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所做,近人認為是戰國時人所編。

它是根據魯國史料編寫的編年體史書。

二、字詞解釋:1、通假字:“徧”同“遍”,遍及、普遍(小惠未徧,民弗從也)三、內容理解:1、曹劌認為作戰的先決條件是:政治上取信於民。

“取信于民”在文中是指: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分析魯莊公“鄙”的表現。

戰爭前:“公將戰”表現其輕率;前兩次答語中,將戰爭勝利寄託在臣子支持、神靈保佑上,表現其目光短淺。

戰爭中:“將鼓”“將馳”表現其不察敵情,急躁冒進。

戰爭後:“問其故”表現其勝不知因,平庸。

3、分析曹劌“遠謀”的表現。

戰前,他啟發魯莊公認識取信於民的重要性;戰中,他掌握戰機,詳察敵情,後發制人;戰後,他善於總結經驗。

4、評價魯莊公其人。

魯莊公是個平庸的國君,他把戰爭勝利寄託在臣子支持和祈求神的保佑上,說明他目光短淺,政治上平庸;在戰爭過程中,他急於迎戰,又說明他軍事上無知;但在曹劌啟發下終有所悟,認識到“取信於民”的重要性,在作戰中能聽從曹劌的正確指揮,說明他知人善任,與一般昏君有別。

5、齊魯長勺之戰是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取勝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是戰前的政治準備:取信於民(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二是善於捕捉進軍反攻的時機:彼竭我盈;三是追擊時機的判斷正確:轍亂旗靡。

6、本文多處將魯莊公與曹劌進行對比描寫,請找出其中一例,分析這樣寫的好處。

戰前:魯淺陋;曹有遠謀戰時:魯不察敵情,急躁冒進;曹詳察敵情,抓準時機戰後:魯茫然不知;曹細說原委好處是通過對比,突出曹劌指揮作戰的卓越軍事才能。

7、曹劌的“遠謀”體現在哪裡?用自己的話從政治和軍事兩方面簡要說說。

政治方面,認為取信於民是作戰的先決條件。

軍事方面,善於把握進攻和追擊的時機。

(或:適時出擊,適時追擊)8、談談“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為下文寫莊公的“鄙”作鋪墊;②襯托曹劌的遠見卓識。

曹刿论战重点字词和译文复习

曹刿论战重点字词和译文复习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进攻,攻打)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来攻打鲁国公将.战。

曹刿请见。

(将:将要)翻译:鲁庄公将要应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谋:谋划)(间:参与)翻译:他的乡亲们说:“那些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自会谋划此事,(你)又何必参与呢?”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目光短浅)(远谋:深谋远虑)翻译:曹刿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太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乃.入见。

问:“何以.战?”(乃:于是,就)(以:凭,靠)翻译:于是他进宫廷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安:有“养”的意思)(专:个人专有)翻译: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惠:恩惠)(徧:通“遍”普遍)(从:听从,服从)翻译: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加:虚报)(信:实情)翻译: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从不敢虚报,一定如实禀告(神)。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信:信用)(孚:为人所信服)(福:赐福,保佑)翻译: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案件)(虽:即使)(察:明察)(以:根据)(情:(以)实情判断)翻译: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弄清楚,但必定以实情来判断。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一战。

战则请从(可以:可,可以;以,凭借)(请:请允许)(从:跟从)翻译: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曹刿论战》译文

《曹刿论战》译文

《曹刿论战》译文1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2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译:他的同乡说:“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参与呢?”3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译:曹刿说:“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就进宫去见庄公。

4问:“何以战?”译: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条件跟齐国作战?”5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译: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亨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6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帛,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如实禀告神。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使神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7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译: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8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译: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9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译:鲁庄公要击鼓进攻。

曹刿说:“不可以。

”10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译:齐军三次击鼓进攻,曹刿说:“可以擂鼓进攻了。

”11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译:齐军大败。

鲁庄公就要驱车追击齐军。

曹刿说:“不可以。

”1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译:他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就追击齐军。

13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初一语文:曹刿论战重点字词解释

初一语文:曹刿论战重点字词解释

初一语文:曹刿论战重点字词解释导读:初一语文:曹刿论战重点字词解释曹刿论战《左传》十年(2)春,齐师伐我(3),公(4)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5)谋之,又何间(6)焉?”刿曰:“肉食者鄙(7),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8)?”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9),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10),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11),弗敢加(12)也,必以信(13)。

”对曰:“小信未孚(14),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15),虽(16)不能察,必以情(17)。

”对曰:“忠之属也(18),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19)。

公将鼓(20)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21)。

公将驰之(22)。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22),登轼(23)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25),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26),再(27)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释】(1)选自《左传》,此书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我:《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4)公:鲁庄公。

(5)肉食者:吃肉的人。

指当权者。

(6)间(jiàn):参与。

(7)鄙:浅陋,无知。

(8)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9)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独自专有。

(10)?:同“遍”,遍及,普遍。

(11)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猪、牛、羊等。

玉帛,玉和丝织品。

(12)加:虚报夸大。

(13)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14)孚(fú):信任。

(15)狱:诉讼案件。

(16)虽:即使(17)必以情:一定能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18)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重点字词、段意,习题,综合版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重点字词、段意,习题,综合版

曹刿论战《左传》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进见。

他的同乡说:“高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高官们见识浅陋,不能作长远谋划。

”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靠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普遍分给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你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的牛、羊、丝织品,我不敢(向神)虚报,一定对神说实话。

”曹刿回答说:“小的信用,不能受到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给你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既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职尽责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作战。

作战,请允许我跟从。

”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

在长勺作战。

庄公将要击鼓进攻齐军。

曹刿说:“不可以。

”齐国军队击了三通鼓。

曹刿说:“可以(进攻)了。

”齐国的军队溃败。

庄公将要驱车追赶。

曹刿说:“不可以。

”于是下车仔细看齐军的车辙,登上车前的横木远远的看齐军,说:“可以了。

”于是就追赶齐国军队。

已经战胜了,庄公问曹刿两次阻止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

曹刿论战重点字词

曹刿论战重点字词

曹刿论战重点字词:(1)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

(2)间(jiàn件):参与。

(3)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

(4)衣食所安: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

(5)专:独自亨有。

(6)徧:同“遍”,遍及,普遍。

(7)加: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8)孚(fú浮):诚信感人。

(9)福:作动词,赐福,保佑。

(10)狱:诉讼案件。

(11)鼓:作动词,击鼓进军。

(12)驰:驱车(追赶)。

(13)盈:充沛,旺盛。

《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字词:1、讽: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

谏:指批评意见。

2、纳谏:接受规劝。

纳,接受,接纳。

3、修:长,这里指身高。

4、朝(zhāo)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服,穿戴。

朝,早晨。

5、窥镜:照镜子。

6、孰:谁,哪一个。

7、与:和……比。

8、及:比得上。

9、旦日:明日,第二天。

10、孰视之:孰,同“熟”,仔细。

之,代指城北徐公。

11、弗(fú)如远甚:远远地不如。

弗:不。

12、美我者:以我为美。

13、私:偏爱,动词。

14、诚知:确实知道。

15、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以:以为,认为。

于:比。

16、蔽:蒙蔽,这里指指受蒙蔽。

17、善:好。

18、乃:于是,就。

19、面刺:当面指责。

面,当面。

刺,指责,议论。

20、受:给予,付予。

21、谤讥于市朝(cháo):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讥,讽刺。

谤讥,指责,议论。

市朝,公共场合。

22、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属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23、时时而间(jiàn)进:有时候有人偶然进谏。

间进:偶然有人进谏。

间:间或,偶尔,有时候。

进:进谏。

24、期(jī)年:满一年。

期:满。

25、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曹刿论战重点文言文翻译

曹刿论战重点文言文翻译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以下为曹刿论战重点文言文翻译:曹刿在论述战争时说:“战争,靠的是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

敌方的士气已经耗尽,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我们能战胜他们。

对于大国,很难预测,我担心他们有伏兵。

我看到他们的车辙混乱,旗帜破败,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在这段话中,曹刿主要阐述了以下观点:1. 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勇气。

只有鼓起勇气,才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

2. 战争中士气的重要性。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明了士气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一旦士气耗尽,就会导致失败。

3. 针对大国作战时,要善于观察敌人的动向。

曹刿通过观察敌人的车辙和旗帜,判断出敌方有伏兵,从而做出了追击的决定。

4. 追击敌人时要果断。

曹刿在观察到敌方车辙混乱、旗帜破败后,立刻决定追击,这体现了他在战场上的果断和果敢。

5. 在战争中,要善于利用敌人的弱点。

曹刿通过观察敌人的车辙和旗帜,发现了敌人的弱点,从而制定出了相应的作战策略。

总之,曹刿论战的重点在于强调勇气、士气、观察力和果断决策的重要性。

这些观点对后世军事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军事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对曹刿论战重点文言文的详细翻译:曹刿在谈论战争时说:“战争,这需要勇气。

第一次击鼓可以激发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会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会耗尽。

当敌人的士气已经耗尽,而我方的士气仍然旺盛时,我们就能战胜他们。

对于大国来说,很难预测,我担心他们有伏兵。

我看到他们的车辙混乱,旗帜破败,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在这段话中,曹刿主要阐述了以下观点:1. 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勇气。

只有鼓起勇气,才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

2. 战争中士气的重要性。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明了士气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一旦士气耗尽,就会导致失败。

3. 针对大国作战时,要善于观察敌人的动向。

最新《曹刿论战》对照课本注释翻译

最新《曹刿论战》对照课本注释翻译

曹刿论战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他的乡亲们说:“那些当权者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2.何以战?您凭借什么作战?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4.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这种小恩小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玉器和丝织品,从来不敢虚报,一定将实情(禀告神灵)。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还不能让神灵信服。

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诚心(来审理)。

8.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那请允许我跟随同去。

9.公将鼓之。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10.公将驰之。

庄公准备驱车追赶齐军。

1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他向下察看齐军的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然后说:“可以追赶了。

”12.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是勇气。

1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减了,到第三次击鼓时他们的士气耗尽了。

敌人士气耗尽而我军士气高涨,因此战胜了他们。

1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齐国是大国,很难预料,(我)害怕他们有埋伏。

1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到齐军战车轮迹混乱,又远远望见齐军战旗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性默写1、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的理由: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4、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文言文重点词句释义《曹刿论战》

文言文重点词句释义《曹刿论战》

文言文重点词句释义《曹刿论战》1、公将战。

解词:将:打算。

2、曹刿请见。

解词:见:拜见。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解词:肉食者:居高位,得厚禄的人;谋:谋划;间:参与。

翻译:居高位得厚禄的人自会去谋划它,你又何必去参与呢?4、肉食者鄙,末能远谋。

解词:鄙:鄙陋,目光短浅。

翻译:居高位得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从长远之处去谋划。

5、何以战?翻译:凭什么作战呢?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解词:安:养生的东西;专:独自专有。

翻译: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他们分给别人。

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解词:徧同遍,遍及,普遍。

翻译:小恩小惠并不能遍及,人民是不会听从的。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解词: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加:虚夸;信:信实。

翻译:祭祀用的祭品,我不敢虚夸,一定对神讲实话。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解词:孚:为人所信服;福:降福,保佑。

翻译: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的。

1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解词:狱:案件。

翻译: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按照实情去办理。

11、公将鼓之。

解词:鼓:击鼓。

12、齐师败绩:解词:败绩:大败。

13、公将驰之。

解词:驰:驱车追赶。

14、既克,公问其故。

解词:克:战胜;故:原因、缘故。

15、夫战,勇气也。

翻译:作战,靠的是勇气。

1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解词:鼓:击鼓。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则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会竭尽。

17、疲竭我盈,故克之。

翻译:敌方的士气已经竭尽,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它18、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解词:测:推测,估计。

翻译:(齐国)是大国,难以估计它的情况,担心有埋伏。

19、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词:靡:倒下。

翻译:我看到齐军战车辗过地面留下的痕迹非常乱,远远望见他们的军旗已经倒下,所以下令追击。

曹刿论战知识清单

曹刿论战知识清单

《曹刿论战》知识清单:
一.重点解词。

1.齐师伐我。

(师:伐:)伐竹取道(伐:)
2.又何间焉?(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
3.肉食者鄙(鄙:)
4.乃入见(乃:)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乃:)
5.何以战?()必以分人()必以情()可以一战()
6.弗敢专也(弗:专:)
7. 衣食所安()安能辨我是雌雄()
8. 小惠未徧()
9. 弗敢加也()既加冠()
10. 战则请从()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1.公间其故()故克之()
12.公间其故()吾视其辙乱()
13.肉食者谋之()小大之狱()
14. 望其旗靡()15.小大之狱()16. 既克()
17.牺牲玉帛()
18.再而衰()19.彼竭我盈(竭:盈:)
二.背诵默写。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刿曰:“,。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

”对曰:“,。

”公曰:“,,必以信。

”对曰:“,。

”公曰:“,,。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

,。

,,。


,故克之。

”。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曹刿论战》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旧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做,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它是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二、字词解释:1、通假字:“徧”同“遍”,遍及、普遍(小惠未徧,民弗从也)三、内容理解:1、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取信于民”在文中是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分析鲁庄公“鄙”的表现。

战争前:“公将战”表现其轻率;前两次答语中,将战争胜利寄托在臣子支持、神灵保佑上,表现其目光短浅。

战争中:“将鼓”“将驰”表现其不察敌情,急躁冒进。

战争后:“问其故”表现其胜不知因,平庸。

3、分析曹刿“远谋”的表现。

战前,他启发鲁庄公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战中,他掌握战机,详察敌情,后发制人;战后,他善于总结经验。

4、评价鲁庄公其人。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他把战争胜利寄托在臣子支持和祈求神的保佑上,说明他目光短浅,政治上平庸;在战争过程中,他急于迎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在曹刿启发下终有所悟,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作战中能听从曹刿的正确指挥,说明他知人善任,与一般昏君有别。

5、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取胜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二是善于捕捉进军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三是追击时机的判断正确:辙乱旗靡。

6、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浅陋;曹有远谋战时:鲁不察敌情,急躁冒进;曹详察敌情,抓准时机战后:鲁茫然不知;曹细说原委好处是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卓越军事才能。

7、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8、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和常考点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和常考点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军压境,不能再让国家败在他们手中。接下去,曹刿与鲁庄公围绕“何以战”的论题进行了严肃的对话。 鲁庄公心无成算,对曹刿郑重的询问作不出爽快切要的回答。他先提出“衣食”的分配,“弗敢专也,必 以分人”;又说到神灵的祭祀,“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前者不是普遍施予民众的实惠,无关 战事全局;后者是例行的宗教性礼节,并非对民众的真诚许诺,因此二者都为曹刿所否定。唯有最后在庄 公提出治理讼狱“必以情”的一点,曹刿认为“忠之属也”还算是尽心务实的一项,认定“可以一战”, 并随即提出直接参战的要求。 【第二段】
3
认为出击时机已到,立即向庄公提出反击齐军的建议。庄公亲自擂起战鼓,发出攻击命令,随后鲁军获得 了决定性的胜利。
鲁军战胜,庄公传令追击。曹刿认为齐乃大国,兵力素强,不容易判定是否真正失败,很可能另有埋 伏,阻止庄公下达追击令。他登轼而望,见齐军旗鼓杂乱,兵器倒曳,又下车观察到齐军战车的车辙十分 混乱,判定齐军是真正溃败,才向庄公提出大胆追击的建议。庄公令下,鲁军猛打猛追,给齐军以沉重打 击,俘获大量甲兵和辎重,把齐军赶出国境,并射杀齐桓公子公子雍,洗涤干时之战所蒙受的耻辱,国势 为之一振。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 “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 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 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 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 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 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 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初一语文:曹刿论战重点字词解释

初一语文:曹刿论战重点字词解释

初一语文:曹刿论战重点字词解释本文是关于初一语文:曹刿论战重点字词解释,感谢您的阅读!初一语文:曹刿论战重点字词解释曹刿论战《左传》十年(2)春,齐师伐我(3),公(4)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5)谋之,又何间(6)焉?”刿曰:“肉食者鄙(7),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8)?”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9),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10),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11),弗敢加(12)也,必以信(13)。

”对曰:“小信未孚(14),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15),虽(16)不能察,必以情(17)。

”对曰:“忠之属也(18),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19)。

公将鼓(20)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21)。

公将驰之(22)。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22),登轼(23)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25),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26),再(27)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释】(1)选自《左传》,此书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我:《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4)公:鲁庄公。

(5)肉食者:吃肉的人。

指当权者。

(6)间(jiàn):参与。

(7)鄙:浅陋,无知。

(8)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9)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独自专有。

(10)?:同“遍”,遍及,普遍。

(11)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猪、牛、羊等。

玉帛,玉和丝织品。

(12)加:虚报夸大。

(13)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14)孚(fú):信任。

(15)狱:诉讼案件。

(16)虽:即使(17)必以情:一定能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及知识点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及知识点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及知识点曹刿论战曹刿论战是中国古代典籍《史记》中的一篇名篇,描写了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曹刿劝国君齐桓公主战的故事。

这篇文章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辩证的分析方法,成为了古代兵法和政治智慧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分为三部分展开,分别是曹刿论战的原文、译文及相关知识点。

原文:曹刿论战的原文收录于《史记·齐太公世家》中,内容如下:“齐桓公问于诸侯曰:‘吾欲讨春秋,可告诸侯而令伐之乎?’对曰:‘诺!臣请尝言之。

昔先王以远德不亲,是以诸侯恃其亲而不服也。

不亲而讨亲,其势必亲而远者败矣。

德亲而无攻人者,自远方来,可以不战而服也。

’请舍贪财而助贫者赋之,舍暴长而爱孤寡、好信而矜渐者使之丧也,舍众诸侯之宝车马,而独饰百里之行车,舍三军之象玉帛而独食三卫之粟,终身衣一,数亲之实,百姓劝行劝战,虽有不战之门,不开。

’”译文:以下是曹刿论战的译文:“齐桓公询问各诸侯说,‘我想讨伐春秋,可以通告各诸侯让他们一起进攻吗?’对此,曹刿回答说:‘是的!请允许我来谈一些想法。

古代的君王因为不亲近人民,而是追求远大的德行,因此诸侯只依赖于自己的亲人而不服从王权。

如果不亲近已经服从的人,却去讨伐亲近的人,必然会失败。

如果通过亲近德行而避免攻击别人,就能吸引远方的诸侯自动前来投降,而不需要争战。

’我请您舍弃对财富的贪婪,而去帮助穷人,舍弃对残暴长官的追捧,而去关爱孤寡老人,提倡真诚的信义,而不傲慢虚伪,使事物得以恢复正常。

您请舍弃珍视插在宝车上的马和车,而去装饰行驶百里的普通车,舍弃以象征玉石帛织物的三军供奉,而只吃三卫的粮食,终身穿着一件平民的衣服,用一年几次拜访亲人的实际行动,号召人民鼓励行动、鼓励战斗,即使有不战而胜的机会,也不去选择。

’”知识点:1. 战略思想:曹刿论战中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亲近德行和以德服人的方法来达到战争的胜利。

他主张国君要坚持远大的德行,舍弃一些私利,以树立仁义的形象,吸引其他诸侯的归附,从而避免战争的发生。

《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

《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

《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一. 文学常识:1. 作者:左丘明。

2. 选自:《左传》。

二、注意下列的注音:刿(guì) 间(jiàn) 弗(fú) 徧(biàn) 帛(bó) 孚(fú) 辙(zhé) 轼(shì) 竭(jié) 靡(mǐ)三、重点词语解释:1、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参与)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可以:可凭借)4、肉食者鄙(鄙:浅陋,这里指目光浅短)5、望其旗靡(靡:倒下)6、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7、弗敢专也(专:独自享有,独自专有)8、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信服)四、重点语句翻译: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设下埋伏。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

3、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慎重处理。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掌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参与呢?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恩小惠惠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

8、彼竭我盈,故克之。

*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他们。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0、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

11、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已经战胜了,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

文言文《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1、《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2、出处:选自《左传·庄公十年》二、注释(1)伐:攻打(2)间(jiàn):参与。

(3)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4)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

以:凭,靠。

(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这里是“养”的意思。

弗,不。

专,个人专有。

(6)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7)彳扁:通“遍”,遍及,普遍。

(8)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玉,玉器;帛,丝织品。

(9) 加:虚报。

(10)信:实情。

(11)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孚,为人所信服。

(12)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13)狱:案件。

(14)察:明察(15)情:实情。

(16)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17)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18)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19)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

之,指曹刿。

(20)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21)驰:追赶。

(22)辙(zhé):车轮轧出的痕迹。

(23)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此指车前的横木(24)既克:已经战胜。

既,已经。

(25)盈:满,充满。

这里指士气旺盛。

(26)测:估计,预料。

(27)靡(mǐ):倒下。

(28)虽:即使。

(29)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作:振作。

(30)遂:于是,就。

(31)败绩:大败(32)属:类三、课文理解1、文章的题目是《曹刿论战》,论战的双方是曹刿和鲁庄公,但文章开头却写写了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目的何在?(1)用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淡与曹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同时用民不愿与官谋说明当时的统治者不得民心。

《曹刿论战》重点文言字词梳理

《曹刿论战》重点文言字词梳理

《曹刿论战》重点文言字词梳理
一、通假字。

小惠未(徧):通“遍”,遍及。

(在新版教材中,句子是:小惠未遍,没有通假现象)
二、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 间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
2.小大之狱( 狱古义:指诉讼案件今义:监狱)
3.弗敢加也( 加古义:虚报夸大今义:增加)
4.牺牲玉帛( 牺牲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献出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
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6.可以一战(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行)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情古义:诚,诚实。

这里指诚心今义:感情)
8.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忠心)
三、一词多义
故:既克,公问其故故:原因,缘故
望其旗靡,故逐之故:所以
从:小惠未遍,民弗从也从:听
战则请从从:跟随
请:曹刿请见请:请求
战则请从请:请允许我
安: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养
安求其能千里也安:怎么
四、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2.一鼓作气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曹刿论战》中考考点

《曹刿论战》中考考点

1. 文学常识、文章主题。

2. 词语解释和词义辨析。

3. 重点句的默写、翻译。

4. 文意理解及拓展迁移。

一、文学常识速记《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即按年代顺序记事)。

叙述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的。

又叫《左氏春秋》。

二、字音字形辨析刿(guì)孚(fú)辙(zhé)轼(shì)遂(suì)盈(yíng)靡(mǐ)玉帛.(bó)鄙.(bǐ)又何间.(jiàn)焉弗.(fú)敢专也三、重点词语识记1. 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2)一鼓作气(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2. 古今异义(1)小大之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2)必以情.(古义: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今义:感情)(3)又何间.焉(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4)肉食者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5)牺牲..玉帛(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6)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今义:忠诚)(7)弗敢加.也(古义:虚夸,夸大,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8)再.而衰(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9)可以..一战(古义:凭借。

今义:能愿动词)3. 一词多义(1)故:原因,缘故(公问其故)所以(故逐之)(2)从:听(民弗从)跟随(战则请从)(3)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其乡人曰)他们,指齐军(吾视其辙乱)(4)以:凭借(何以战)按照(必以信)(5)请:请求(曹刿请见)请允许我(战则请从)(6)之:助词,的(小大之狱)代词,代曹刿(公与之乘)(7)安:安身(衣食所安)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8)加:戴上(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虚夸,夸大(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四、重点句子翻译1.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曹刿论战》重点文言字词梳理

《曹刿论战》重点文言字词梳理

《曹刿论战》重点文言字词梳理
一、通假字。

小惠未(徧):通“遍”,遍及。

(在新版教材中,句子是:小惠未遍,没有通假现象)
二、古今异义。

1.又何间焉( 间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
2.小大之狱( 狱古义:指诉讼案件今义:监狱)
3.弗敢加也( 加古义:虚报夸大今义:增加)
4.牺牲玉帛( 牺牲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献出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
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6.可以一战(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行)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情古义:诚,诚实。

这里指诚心今义:感情)
8.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忠心)
三、一词多义
故:既克,公问其故故:原因,缘故
望其旗靡,故逐之故:所以
从:小惠未遍,民弗从也从:听
战则请从从:跟随
请:曹刿请见请:请求
战则请从请:请允许我
安: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养
安求其能千里也安:怎么
四、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2.一鼓作气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进攻,攻打)
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来攻打鲁国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将:将要)
翻译:鲁庄公将要应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谋:谋划)(间:参与)
翻译:他的乡亲们说:“那些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自会谋划此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鄙:目光短浅)(远谋:深谋远虑)翻译:曹刿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太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乃.入见。

问:“何以.战?”(乃:于是,就)(以:凭,靠)
翻译:于是他进宫廷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安:有“养”的意思)(专:个人专有)翻译: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惠:恩惠)(徧:通“遍”普遍)(从:听从,服从)翻译: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公曰:“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加:虚报)(信:实情)
翻译: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从不敢虚报,一定如实禀告(神)。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信:信用)(孚:为人所信服)(福:赐福,保佑)翻译: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狱:案件)(虽:即使)(察:明察)(以:根据)(情:(以)实情判断)
翻译: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弄清楚,但必定以实情来判断。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
..。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
..一战。

战则请从
(可以:可,可以;以,凭借)(请:请允许)(从:跟从)
翻译: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鼓:击鼓进军)
翻译:鲁庄公和曹刿共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翻译:曹刿说:“不行。

”齐军三次击鼓进军,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

公将驰.之。

(败绩:大败)(驰:驱车(追赶))
翻译:曹刿说:“可以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又要驱车追击齐军。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视:察看)
翻译:曹刿说:“(还)不行。

”下了战车,察看齐军的车轮轧出的痕迹。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望:眺望)(逐:追击)
翻译:又登上战车的横木,远看齐军的队形,说:“可以了。

”于是追击齐军。

既克
..,公问其故。

(既:已经)(克:战胜)
翻译:已经战胜了齐军后,鲁庄公问曹刿其中的原因。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发语词)(鼓:击鼓)(再:第二次)(衰:衰弱)(竭:枯竭)(盈:士气正旺盛)(克:战胜)翻译: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了。

对方的士气耗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齐军.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测:推测)(伏:埋伏)
翻译:大国,是难以推测的,我恐怕在那儿有埋伏。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靡:倒下)
翻译:我看到他们车轮的印迹杂乱,望见战旗倒下,所以追击齐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