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复习课(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 通“遍”,遍及、普遍 小惠未徧 : 假 字
牺牲 狱 鄙
古: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牺牲玉帛) 今:指为正义事业而献出生命 古:案件 (小大之狱)
今:监狱 古:目光短浅(肉食者鄙、先帝不以臣卑鄙)
今:粗俗,低下 (卑鄙无耻) 古:第二次 (再而衰) 再 今:又一次 (再接再厉)
1、公将鼓之(齐人三鼓、一鼓作气): 击鼓 2、神弗福也: 赐福,保佑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应采取 怎样的战略战术原则? 政治上要取信于民; 军事上要掌握战机,详察敌情。 2、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示例:(1)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 (2)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 分析的基础上。
第三关:
练一练,谁的复习效果更好(考点突破)
13.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字词。(4 分) ① 又何间焉 ② 牺牲玉帛 ③ 池非不深也 ④ 亲戚畔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①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5.乙文中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天 时、地利、人和。决定长勺之战胜负的要素是 “人和”,请你从甲文中找出体现这一观点的句 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 决条件是什么。(3 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 分)。 信于民(1 分) 取
中考文言文考点及题型设置:
1、解释加点词语(2词,2分,填空)
2、翻译句子(1句,2分,简答)
3、内容概括及理解(2分,简答)
4、拓展延伸、比较阅读(4分,简答)
考点突破: “比较阅读”方法指
导: 一.“比较阅读”常见题型: 1.比较文章的内容(事件、观点等); 2.比较文章的写法并体会作用; 3.比较作者的情感倾向。 二.解题策略: 1、疏通文意,读懂文段是基础; 2、理解课内,迁移课外是关键。 三.基本方法: 找准联系点、可比点, 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

公问其故: 缘故,原因 故克之: 所以,因此 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特意 温故知新: 旧的知识 曹刿请见: 请求

战则请从: 请允许(我)
民弗从也: 服从 战则请从: 跟从,跟随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又何间焉: 参与 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偶尔 间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 家》): 暗中,悄悄地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夹杂
写作特点
1、本文详写什么,略写什么,为什么做这样的安排?
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 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 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2、请结合课文谈谈本文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 来突出曹刿这一人物形象的?
战前:鲁浅陋; 曹有远谋 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 战后:鲁茫然不知 曹细说原委 通过对比,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和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对比阅读
甲文:《曹刿论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 《曹刿论战》)
来自百度文库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 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 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 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 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 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第二关:
试一试,谁的理解概括更全面(课文 内容理解)
内容理解:复习导引 内容概括
文章理解 人物形象 写法特点
拓展延伸
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本文叙述的主要史实是什么?课文是按照什么 顺序来叙述的?叙述这一史实的目的是什么?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 么? ③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体现了曹刿怎样的战略 战术思想? ④鲁庄公的“鄙”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⑤你认为曹刿和鲁庄公各是怎样的人?
中考文言文复习之
曹刿论战
濮阳市油田一中 刘素敏
复习目标:
1.掌握《左传》有关文学常识。
2.识记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课下注
释中的重点词语、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 活用、古今异义词)。 3.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能准确翻译文句, 熟练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 4. 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学习曹 刿的爱国精神。 5.会运用相关方法,解答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一关:
比一比,谁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好 (重点字词句)
自主复习一:重点字词
1、归纳一词多义
2、通假字
3、整理古今异义 4、词类活用
自主复习一:背诵重点词语的意思(2分钟) ①齐师伐我 ②又何间焉 ③弗敢专也 ④弗敢加也 ⑤小大之狱 ⑥忠之属也 ⑦既克 ⑧再而衰 ⑨彼竭我盈 ⑩望其旗靡
军队 参与 独自占有 虚夸,以少报多 案件 类 战胜 第二次 充满,指士气正旺盛 倒下
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译: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⑦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⑧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 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 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 就消耗完了。
⑨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译:齐国那样的大国难以估计,恐怕他们有埋伏。 ⑩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车轮痕迹很乱,望见他们的军 旗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自主复习二:句子翻译
1、句式变换的句子。如:倒装句、省 略句、被动句
2、含有重点词的句子。
3、体现主题的关键句。 4、写景抒情散文中的写景名句 翻译原则提示: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删减补充,调整语序。
口头翻译课文(5分钟)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①本文叙述的主要史实是什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 叙述的?叙述这一史实的目的是什么? 齐鲁长勺之战; 时间顺序; 表现曹刿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句话是全文的总纲,为下文写庄公的目光短浅作铺 垫;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③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体现了曹刿怎样的战略战术思 想? 政治上要取信于民;军事上要掌握战机,详察敌情。
译:居高官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丝织品之类,我不敢虚报, 一定对神诚实。
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 定要根据实情来处理。
⑤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
洲人民团结一致,奋起反抗,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 例2:八年抗日战争,日寇践踏我国土,山河破碎国 共两党合作,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以弱胜强, 最终将日寇赶出中国。
作业:
1、识记文中的文言重点字词句并听写。 2、梳理、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④鲁庄公的“鄙”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鲁庄公的“鄙”具体表现在: (1)不能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把战争取胜的希望 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从战前和曹 刿的对话可以看出); (2)急躁鲁莽(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 (3)对军事一无所知。(从“既克,公问其故”可看出)。 ⑤你认为曹刿和鲁庄公各是怎样的人? 曹 刿:具有爱国思想;有政治远见;沉着冷静; 有军事才能。 鲁庄公:政治上目光短浅;军事上缺乏谋略;但 能虚心纳谏,任用贤才,不失为一位明君。
根据考点确定复习内容:
一、文学常识
二、重点字词 三、句子翻译
四、内容理解
一、文学常识:
《左传》 ,所写的历史 《曹刿论战》选自_______ 长勺之战 。 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________ 《左氏春秋》 《春秋左氏传》 《左传》又称 ________、 ________, 编年 体历史著作,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 春秋 时期鲁国的史官_____ 左丘明所作。 相传为____
16.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 “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 “鄙”表现在哪里?根据甲文概括总结。(4 分)
从两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 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
17.孟子在两千年前就发出警示“得道者多助,失 道者寡助”,请举一个事例谈谈你的认识。(4 分) 例 1:二战初期,法西斯横扫欧洲大陆,涂炭生灵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