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曹刿论战》中考复习要点及历年中考题汇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复习要点

一、重点字词

1、徧:同“遍”,遍及、普遍

2、狱:案件

3、伐:讨伐、攻打

4、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4、又何间焉参与

5、鄙:鄙陋,这里目光短浅

6、弗敢加也:虚夸,以少报多

7、虽不能察即使

8、再而衰第二次

9、必以信实情 10、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11、神弗福也名词用作动词,赐福12、一鼓作气(公将鼓之)名作动,击鼓(进军)

13、遂逐.齐师追赶、追击军队 14、故克之因此,所以 15、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15、曹刿请见(请求) 战则请从(请让我) 16、从:战则请从(跟随) 民弗从也(服从、听从)

17、既克战胜18、望其旗靡倒下 19、公将驰之 (驱车)追赶

20、弗敢专也独自享有、个人专有21、三而竭三:第三次竭:衰竭

22、三鼓:三次击鼓进军23、败绩大败24、必以情(以)实情判断

25、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是士气旺盛26、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

三、重点语句翻译(注意句式及重点词语)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齐国)是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情况),担心有埋伏。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孚”“福”各0.5分)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一点)打一仗。作战的时候,就请允许(我)跟随着您去。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慎重处理。

5、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鲁庄公与曹刿同乘(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7、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庄公回答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布帛等物品,我不敢虚夸数目,一定对神说实话。”

8、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9、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战,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奋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已经衰竭了。

10、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走下车去察看齐军战车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远望齐军。

1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三、理解性默写(简答)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惧有伏焉。(限四个字)

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或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

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9、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四、问答题

1.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2分)

示例:“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左传》选段在行文上,

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

2.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见解。(3分)

不是多余的。(1分)这一对话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1分)同时也显示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识,他的爱国精神和深谋远虑(1分)

3.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3分)

齐师倚仗强国,没有讲究战略战术,没有把握好战机。

鲁国做了充分的战前准备;庄公善用人;曹刿善谋,选择了适当的作战时机和追击时机;鲁军善战。

4.“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2分)

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十年春)、参战的双方(齐国和鲁国)、战争的性质(对于鲁国而言是正义的)。

5.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2分)

鲁庄公以借小惠得到近臣的拥护,以小信得到神灵的庇护的想法都被曹刿否定。因为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6.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3分)

示例一:鲁庄公“不鄙”。(1分)尽管鲁庄公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听取正确的意见,最终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因此,鲁庄公“不鄙”。

示例二:鲁庄公“鄙”。(1分)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临战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何以取胜。因此,鲁庄公“鄙”

7.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3分)

示例: 我认为司法公正最重要。因为司法公正是实现人民权利和义务的基础,有了它,财富共享、礼治国家自然有实现的可能。

评分:3分,三个可任选其一,言之成理即可。

8、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9.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意思对即可。若用原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则不给分:若答这两句的翻译,给1分。)

10.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5分)

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11、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政治上要取信于民(2分,意思对即可)

12.有人认为,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2分)

(1)回答曹刿三问时实事求是,虚心听取意见,广开言路、礼贤下士;(2)备战时尽职尽责,取信于民;(3)作战是时亲自参战,大胆任用曹刿,说明他任人唯贤,用人不疑;(4)战后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共2分。)

13.本文都主要以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

14。曹刿乃一介布衣,在国家急难时刻挺身而出,他的思想可用哪个成语来形容?作为中学生,你认为怎样做才是爱国?

15、你知道历史上还有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读了本文,你感悟到做人和处事的什么道理?

16、你认为鲁庄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17、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