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_1与Tim_3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中的表达及意义

合集下载

Tim-1和Tim-3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疫苗免疫后的表达及意义的开题报告

Tim-1和Tim-3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疫苗免疫后的表达及意义的开题报告

Tim-1和Tim-3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疫苗免疫后的表达及意义的开题报告研究背景与意义: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耐酸性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人类胃部最常见的细菌感染原因之一。

它与许多胃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有关联。

在全球范围内,约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在华人地区,感染率高达70%以上。

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被认为是预防和治疗Hp感染的关键。

而T细胞是机体免疫应答的主要细胞类型之一,探究T细胞在Hp感染与疫苗免疫后的变化及相关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Tim (T cell immunoglobulin mucin) 家族是T淋巴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黏附分子的家族,包括Tim-1和Tim-3。

Tim-1和Tim-3在调节免疫反应和免疫耐受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Tim-1被发现在T细胞表面上,具有促进Th2型免疫应答、调节CD8 +T细胞的作用;而Tim-3则是特异性T细胞的细胞死亡分化介导分子,主要抑制免疫应答。

近年来,关于这两种免疫球蛋白黏附分子在Hp感染和疫苗免疫后免疫调节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但目前对它们的表达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本论文将探究Tim-1和Tim-3在Hp感染和疫苗免疫后的表达及其意义,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疫苗免疫的诊断、治疗和疫苗研发提供更深入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研究内容及方法:1. 采集Hp阳性、阴性慢性胃炎患者以及采用Hp疫苗免疫后的动物模型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Tim-1和Tim-3的表达,并分析它们在不同组别中的表达特点;2. 采用PCR方法测定Tim-1和Tim-3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在不同组别中的差异以及与免疫应答相关的分子如Th1/Th2、CD28等的关系;3. 采用ELISA方法测定不同组别中IL-10、IFN-γ和IL-4的水平,探究其与Tim-1和Tim-3表达的相关性。

TIMI血流分级的标准与意义

TIMI血流分级的标准与意义

TIMI血流分级的标准与意义一:TIMI血流分级的标准TIMI 血流分级为心肌梗塞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缩写为TIMI)在临床试验中,用冠状动脉造影方法评价冠状动脉再灌注的标准,分为:0级(无灌注):血管闭塞远端无前向血流;1级(渗透而无灌注):造影剂部分通过闭塞部位,但不能充盈远端血管;2级(部分灌注): 造影剂可完全充盈冠状动弥远端, 但造影剂充盈及清除的速度较正常冠状动脉延缓;3级(完全灌注):造影剂完全,迅速充盈远端血管养迅速清除。

TIMI 0级和1级表明冠状动脉未再道;TIMI 2级和3级表明冠状动脉再通(再灌注)。

二:TIMI血流分级的意义(1)反映冠状动脉再灌注情况、TIMI0级和1级表明冠状动脉未再通;TIM12 级和3 级表明冠状动脉再通(再灌注)。

(2)预测患者预后、急性心肌梗死时再灌注的程度和速度与病死率显著相关。

根据全球应用链激酶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闭塞冠状动脉临床试验造影研究结果,溶栓开始90 分钟冠状动脉造影示TIMI血流分级与患者30日病死率对应关系。

0或1级,81.9%;2级,71.4%;3级,41.4%.TIMI3级病死率显著低于TIMIO 或1级者(P=0.009),且TJMI3级者左室射血分数亦明显高于0或1 级患者。

溶栓后达到TIMI3 级血流者越多,其降低病死率效果就越好。

AMI 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达到TIMI3 级的比例明显高于溶栓药物治疗,因此,其降低病死率的效果更为显著。

TIMI 分级是评价病变远端血流的标准,虽然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一定联系,但一般仅用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和(或)再灌注时评价血流。

(3)作为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TIMI 分级作为评价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成功与否的判断。

反复流产患者血清MMP-9和TIMP-1的表达

反复流产患者血清MMP-9和TIMP-1的表达

反复流产患者血清MMP-9和TIMP-1的表达林琳;柳爱华;陈惠琴;陈晶儿;邓志敏【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crum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MMP 9) and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TIMP-1) expression of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 Methods 30 portion of serum of RSA patients (experiment group) and 30 patients with normal early pregnancy needing terminate pregnancy (control group) were collected; fasting venous blood heparin anticoagulant tube were collected and given blood plasma separation, MMP-9 and TIMP-1 were detected an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Serum MMP-9 levels in normal pregnancy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RSA patients, and sera TIMP-1 content was less than that of RSA patien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ll P<0.01). Conclusion More content of TIMP-1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MMP 9 activation and invasivencss. it elucidates that the invasiveness of villi tissue in normal pregnancies is stronger than those RSA patients.%目的探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其抑制剂(TIMP-1)的表达.方法收集反复自然流产(实验组)血清30份;采集正常早孕需终止妊娠者(对照组)血清30份,用肝素抗凝管空腹取静脉血,分离血浆,测MMP-9及TIMP-1,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正常早孕的血清中MMP-9含量均明显高于反复自然流产者,在正常早孕的血清中TIMP-1的含量低于反复自然流产者,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 0.01).结论 TIMP-1含量较多可显著减少MMP-9活化及侵袭能力,阐明正常早孕者绒毛组织的侵袭力强于反复自然流产者.【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3(010)004【总页数】2页(P32-33)【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反复流产【作者】林琳;柳爱华;陈惠琴;陈晶儿;邓志敏【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妇科,广东深圳,518053;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妇科,广东深圳,518101;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妇科,广东深圳,518101;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妇科,广东深圳,518101;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妇科,广东深圳,518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参与细胞外基质降解和重塑正常组织的重要酶类,正常情况下MMPs和其组织抑制物(TIMPs)维持着一个动态平衡,该平衡对妊娠建立极为关键[1]。

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T细胞中Tim-3和PD-1的表达

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T细胞中Tim-3和PD-1的表达

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T细胞中Tim-3和PD-1的表达段忠亮;施幼豪;李明清;李翠【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患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及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在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为其作为治疗RSA的潜在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22名正常早孕妇女(对照组)及21例RSA患者抗凝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T细胞表面分子Tim-3及PD-1的表达情况.结果 RSA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Tim-3+T细胞比例(1.01%±0.64%)和PD-1+T细胞比例(40.76%±13.7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85%±0.96%、54.32%±26.65%)(P<0.01、P<0.05);RSA组T细胞中Tim-3+PD-1+双阳性T细胞比例(0.59%±0.27%)明显低于对照组(1.37%±0.85%,P<0.001),而Tim-3-PD-1+T细胞比例(40.17%±13.68%)和Tim-3+PD-1-T细胞比例(0.43%±0.41%)与对照组(52.95%±26.28%、0.48%±0.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m-3+CD3+T细胞、PD-1 +CD3+T细胞及Tim-3+PD-1+双阳性T细胞水平降低可能与RSA有关,有作为RSA治疗潜在靶点的价值.【期刊名称】《检验医学》【年(卷),期】2016(031)006【总页数】5页(P474-478)【关键词】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程序性死亡因子-1;复发性自然流产【作者】段忠亮;施幼豪;李明清;李翠【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200011;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200011;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200011;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20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复发性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一种较严重的疾病。

Tim-3表达调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功能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Tim-3表达调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功能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Tim-3表达调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功能的研究的开题报告研究背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种常见健康问题,长期感染会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并发症。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于HBV持续感染引起的炎症性肝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作为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在CHB的病理和免疫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尚不清楚单核细胞在CHB时的功能以及调控机制。

Tim-3是一种负性调节信号分子,已被证实在多种免疫细胞中调节免疫功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im-3在HBV感染患者中表达水平升高,并参与了HBV感染的发病过程。

然而,目前对于Tim-3在CHB患者PBMC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还很少。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Tim-3在CHB患者PBMC中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其对单核细胞免疫功能的调控机制。

通过本研究,期望能够深入了解CHB发病的免疫调节机制,并为CHB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对象:招募50名已确诊CHB患者和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其外周血样本。

2. PBMC分离: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外周血单核细胞分离。

3. Tim-3表达水平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HB患者PBMC中的Tim-3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4. 免疫功能检测:利用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因子分泌实验等方法,分析Tim-3表达调控各种单核细胞免疫功能的机制。

5. 相关因素分析:根据实验结果,结合CHB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病毒负载等因素,分析Tim-3在CHB免疫调控中的潜在作用机制。

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探讨CHB患者PBMC中Tim-3的表达水平及其免疫调控机制。

该研究有望揭示CHB免疫调控机制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为CHB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tim1在儿童过敏性鼻炎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tim1在儿童过敏性鼻炎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TIM1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
靶点治疗
鉴于TIM1在儿童过敏性鼻炎中的关键作用 ,针对TIM1的治疗策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 景。通过抑制TIM1的表达或功能,有望开 发出新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TIM1表达水平,可以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实现对患者的精准治疗,提 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tim1在儿童过敏性鼻炎患者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汇报人:
日期:
• TIM1概述 • 儿童过敏性鼻炎概述 • TIM1在儿童过敏性鼻炎中的表达 • TIM1在儿童过敏性鼻炎中的临床意
义 • 总结与展望
01
TIM1概述
TIM1的定义与结构
定义
TIM1(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 白域1)是一种免疫调节蛋白,属 于TIM基因家族成员。
02
儿童过敏性鼻炎概述
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定义与症状
定义:儿童过敏性鼻炎是一种由IgE介导的鼻黏膜炎性疾 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鼻塞:鼻腔黏膜肿胀导致气流不畅。
症状
喷嚏:由于鼻黏膜刺激,患者常频繁打喷嚏。
鼻痒:患者常感到鼻内瘙痒。
流涕:清涕或黏涕,可能伴有血丝。
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01
02
TIM1与其他免疫分子的关系
TIM1与TIM4:TIM1可与TIM4相互 作用,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 二者在免疫反应中形成负反馈调节环 路。
TIM1与其他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 :TIM1还可与其他免疫球蛋白超家 族成员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免疫反应 的调控。
以上内容主要介绍了TIM1的定义、 结构、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及与其他 免疫分子的关系。这些内容为了解 TIM1在儿童过敏性鼻炎患者中的表 达及临床意义提供了基础理论知识。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还需进一步研究 TIM1在儿童过敏性鼻炎患者中的具 体表达情况,以及其与疾病发生、发 展的关系,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 新的思路和方法。

Tim-1与Tim-3 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中的表达及意义

Tim-1与Tim-3 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中的表达及意义

Tim-1与Tim-3 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中的表达及意义吕红娟;朱海峰;宋永红;马春红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
【年(卷),期】2009(49)3
【摘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35例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URS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1(Tim-1)和T 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25例查体健康的妊娠中期孕妇作比较.结果与健康孕妇相比,URSA患者Tim-1和Tim-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多(P均<0.01).提示URSA患者体内Th细胞免疫应答水平较高,Tim 分子可能参与URSA发生、发展.
【总页数】2页(P102-103)
【作者】吕红娟;朱海峰;宋永红;马春红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医学院免疫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2;山东省血液中心;山东省血液中心;山东省血液中心;山东大学医学院免疫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4.21
【相关文献】
1.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高艳霞;杨波;孙前;李红敏
2.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田

3.CD56、CD25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高艳霞;杨波
4.CD56、CD25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外周血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高艳霞;杨波;
5.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im-3、PD-1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及先兆流产中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 [J], 梁贤;迟学静;叶乔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TIM-1 在病毒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TIM-1 在病毒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000⁃484X.2020.16.022㊃专题综述㊃TIM⁃1在病毒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①陈柳燕 卿吉琳② 肖洋洋 陈治中③ (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530200) 中图分类号 R373.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4X (2020)16⁃2023⁃05①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60428)㊁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7GXNSFAA198074)和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YCSY20190087)资助㊂②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南宁530021㊂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精准联合检验中心,南宁530021㊂作者简介:陈柳燕,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分子免疫与肿瘤免疫的基础研究,E⁃mail:437574096@㊂通讯作者及指导教师:陈治中,男,医学博士,主任技师,主要从事T细胞免疫调节及其介导的免疫性疾病机制研究,E⁃mail:tjchenzz@㊂[摘 要] TIM⁃1基因是TIM 基因家族中首个被发现的分子,其编码的蛋白质是一种膜表面糖蛋白㊂近年研究表明TIM⁃1蛋白能够显著提高多种致病性病毒的感染效率,其可以通过与暴露在病毒和宿主细胞膜上的磷脂酰丝氨酸残基结合,与包膜病毒和凋亡细胞发生类似的相互作用,促进不同家族包膜病毒的感染㊂TIM⁃1IgV 结构域和黏蛋白样结构域也在病毒感染中起关键作用㊂因此,TIM⁃1可能成为病毒感染的新靶点㊂本文对TIM⁃1分子在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㊂[关键词] TIM⁃1;病毒;疾病Research progress of TIM⁃1in virus⁃related diseasesCHEN Liu⁃Yan ,QING Ji⁃Lin ,XIAO Yang⁃Yang ,CHEN Zhi⁃Zhong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530200,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IM⁃1gene is the first molecule to be discovered in the TIM gene family.The protein it encodes is a membrane surface glycoprotein.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IM⁃1protei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infection efficiency of many pathogenic viruses.It can promote the infection of different families of enveloped viruses by binding to phosphatidylserine residues exposed to the virus and host cell membranes and having similar interactions with enveloped viruses and apoptotic cells.The IgV domain and mucoprotein domain of TIM⁃1also play a key role in viral infection.Therefore,TIM⁃1may be a new target for antiviral infection therapy.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IM⁃1in viral infection⁃related diseases.[Key words ] TIM⁃1;Viral;Disease T 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T 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 protein,TIM)是近年新发现的参与机体免疫调节的基因家族㊂鼠类TIM 基因家族有8个成员(TIM⁃1~TIM⁃8),定位于其染色体11B1.1区域;人TIM 基因家族由3个成员(TIM⁃1㊁TIM⁃3㊁TIM⁃4)组成,定位于染色体5q33.2区域[1]㊂TIM⁃1最早在非洲绿猴的肾脏细胞中发现,后来证实其与人甲型肝炎病毒受体⁃1(human hepatitis A virus receptor,hHAVcr⁃1)及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KIM⁃1)为同源基因[2]㊂TIM⁃1大量表达于Th2细胞㊁黏膜上皮细胞及肥大细胞,在调节过敏性疾病㊁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耐受性等免疫反应性疾病进程中起关键作用[3]㊂TIM⁃3又被称为甲型肝炎病毒细胞受体2,表达于Th1细胞㊁Th17细胞㊁CD8+T 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可通过与其配体半乳凝素⁃9(Galectin⁃9,Gal⁃9)相互作用诱导Th1细胞和Th17细胞凋亡,负调控机体免疫应答,与自身免疫性疾病㊁过敏性疾病㊁恶性肿瘤和病毒感染等多种免疫相关性疾病密切相关[4]㊂与TIM 家族其他成员不同,TIM⁃4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表面,特别是淋巴结的成熟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参与介导细胞凋亡过程[1]㊂最近研究发现人TIM⁃1基因存在高度多态性,其157位存在插入/缺失MTTTVP (157ins /del MTTTVP)型变异,这种变异会影响病毒入胞,从而改变病毒感染的易感性和疾病的严重程度[5,6]㊂近年对TIM⁃1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病毒感染㊁肿瘤以及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尤其是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7⁃9]㊂本文主要对TIM⁃1的生物学特性㊁功能及其在病毒相关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㊁艾滋病㊁登革热㊁出血热等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探讨TIM⁃1作为抗病毒感染治疗靶点的可能性㊂1 TIM⁃1分子的结构和功能1.1 TIM⁃1分子的结构 TIM⁃1蛋白同TIM家族其他成员一样,均为Ⅰ型跨膜蛋白,基本结构包括N 末端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结构域(immunoglobulinvariable,IgV)㊁黏蛋白样结构域(mucin⁃like domain, MLD)㊁跨膜区和一个带有磷酸化基序的胞质尾区[10]㊂通过对TIM⁃1分子的IgV区进行晶体结构分析,发现其结构特征:包括2个β⁃片层,分别由B㊁E㊁D折叠片和A㊁G㊁F㊁C㊁C′㊁C″折叠片构成,由3个保守的二硫键稳定㊂与BC环和F折叠片桥接的二硫键拉近了2个β⁃片层,另外2个二硫键则位于AGFCC′C″片层中,将CC′环拉向FG环㊂这一结构特点使CC′环和FG环间形成了1个裂缝结构域,被称为金属离子依赖的配体结合区域,磷脂酰丝氨酸(PtdSer,PS)结合槽就位于这个裂缝中[11,12]㊂TIM⁃1基因这种独特的结构是TIM⁃1发挥功能的基础㊂1.2 TIM⁃1分子的功能 TIM⁃1被认为是T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因子,在CD4+T细胞活化后,TIM⁃1表达于Th2细胞中,而在Th1细胞中不表达㊂TIM⁃1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体外刺激CD4+T细胞可增强其增殖能力,而在Th2细胞中,这种刺激极大地促进了IL⁃4的合成,从而抑制外周耐受的发生并增强免疫应答[13]㊂TIM⁃1通过与其配体结合来促进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以及细胞的活化㊂目前已发现的TIM⁃1配体有HAV㊁TIM⁃4㊁IgA㊁PS㊁SELP㊁LMIR5㊁PE,其可与TIM⁃1分子结合而介导病毒感染或T细胞的活化㊂TIM⁃1与配体相互作用产生调节信号,参与机体的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调节与应答㊂2 TIM⁃1分子的配体2.1 HAV TIM⁃1最早发现的异源性配体㊂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能在TIM⁃1的IgV结构域和MLD上发生特异性结合,用该区域构建免疫黏附分子的表达可以中和HAV感染,降低病毒在胞内的浓度㊂HAV作为TIM⁃1外源配体,通过与TIM⁃1其他配体的竞争性结合模式,与表达在Th2细胞上的TIM⁃1结合,两者结合后,即可抑制Th2细胞的激活,影响T细胞的分化,导致Th1细胞与Th2细胞的平衡失调[14]㊂2.2 IgA TIM⁃1分子的天然配体㊂免疫球蛋白A (immunoglobulin A,IgA)有IgA1和IgA2两个亚型㊂IgA1主要存在于血清中,约占血清中IgA的85%,α1链分子量为56kD㊂IgA2主要存在于外分泌液中,少部分以血清型IgA存在,约占血清中IgA的15%,α2链分子量为52kD㊂实验证明IgA1与TIM⁃1Fc融合蛋白的结合可以被抗Igα1和抗Igλ链的IgA1以及抗TIM⁃1Fc融合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所抑制,IgA1显著增强了TIM⁃1Fc对HAV的中和作用,因此,IgA作为TIM⁃1的特异性配体,他们的结合在病毒与受体的相互作用中具有协同作用[15]㊂2.3 TIM⁃4 TIM⁃1分子的另一天然配体㊂TIM⁃4是TIM家族的另一成员,其胞质尾区的酪氨酸激酶磷酸化基序缺乏,使其不具备信号转导的功能,因而其功能的发挥主要通过与TIM⁃1的结合实现㊂TIM⁃4表达于APCs并与TIM⁃1特异性结合传导正向信号,协同刺激T细胞增殖,诱导Th2优势的免疫反应[1]㊂TIM⁃4与TIM⁃1结合后可使TIM⁃1尾部酪氨酸磷酸化,也使T细胞内的下游信号AKT和ERK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㊁细胞活化连接蛋白(linker for activation of T cells,LAT)发生磷酸化,在介导吞噬凋亡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16]㊂2.4 PS TIM⁃1分子的介导细胞凋亡配体㊂磷脂酰丝氨酸(PS)通常定位于细胞膜的内小叶,但当细胞发生凋亡时,PS会重新分布并暴露于细胞膜外,从而介导细胞凋亡和许多包膜病毒的入胞㊂TIM独特的IgV结构域使得暴露于凋亡细胞表面的PS具有高度特异性识别能力,TIM⁃1㊁TIM⁃3㊁TIM⁃4均能识别PS,但亲和力各不相同,研究表明TIM⁃1和TIM⁃4对PS 的亲和力相似,均高于TIM⁃3[3]㊂TIM⁃1和TIM⁃4通过IgV结构域绑定PS受体,且成纤维细胞转染的TIM⁃4可以激活细胞凋亡[17]㊂在凋亡细胞表面的PS 可以与在APC上的TIM⁃4分子结合,在外核体表面的PS则可以与TIM⁃1或TIM⁃4结合,从而通过外核体增强了TIM⁃1与TIM⁃4的相互作用㊂PS表面暴露在病毒包膜中形成凋亡小体,其与TIM⁃1结合通过巨噬细胞胞饮作用引发病毒入胞,因此PS与TIM⁃1分子结合可以促进多种包膜病毒感染[18]㊂2.5 SELP TIM⁃1的潜在配体㊂P选择素(P⁃selectin,SELP)是CD62抗原样家族成员P,作为活化内皮细胞表面上的细胞黏附分子,在血管的内皮表面和活化的血小板上排列㊂SELP通过介导血管表面的束缚和滚动,在白细胞转运中起中枢作用,其主要白细胞配体是黏蛋白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 (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1,PSGL⁃1)㊂研究发现在Th1和Th17细胞中,缺乏黏蛋白结构域和IgV 结构域的TIM⁃1能显著减少SELP在血管中的束缚和滚动,同时失活的TIM⁃1抑制了PSGL⁃1独立的残余滚动㊂因此,SELP是TIM⁃1的潜在配体,参与调控T细胞的转运,在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特定作用[19]㊂2.6 LMIR5:TIM⁃1的内源配体 白细胞单免疫球蛋白样受体5(leukocyte mono⁃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5,LMIR5/CD300b)是一种DAP12偶联活化受体,主要表达于髓细胞㊂研究发现LMIR5能与TIM⁃1和TIM⁃4相互作用,且不需通过与PS结合参与凋亡细胞的吞噬作用㊂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中,缺乏LMIR5能改善小鼠肾小管损伤,而此时TIM⁃1是上调的㊂因此,研究者发现TIM⁃1与LMIR5相互作用能诱导中性粒细胞的累积,活化肥大细胞,在髓细胞的免疫调节中发挥生理作用[20]㊂2.7 PE:TIM⁃1分子新发现的配体 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是哺乳动物细胞中第二丰富的磷脂,主要在膜的内部小叶中㊂有研究通过体外TIM⁃1Fc结合试验发现,TIM⁃1与PS㊁PE均发生特异性结合,PE亲和力较小,而与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和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PA)不发生反应㊂而且在肾上皮细胞中既可识别PS,也识别PE,因而提出PE是人TIM⁃1的配体[21]㊂另有研究发现PE参与吞噬过程和病毒入胞,有助于吞噬表达TIM⁃1的凋亡细胞,并参与PS 受体介导包膜病毒内化的过程[22]㊂3 TIM⁃1与病毒相关性疾病3.1 TIM⁃1与甲型肝炎 HAV是一种导致人类急性肝炎的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成员,而TIM⁃1常作为HAV的配体参与甲肝的免疫过程㊂关于这种病毒研究表明,TIM⁃1的IgV结构域参与HAV病毒脱壳和随后的细胞感染,TIM⁃1的IgV结构域和免疫球蛋白域是TIM⁃1与HAV结合的特异性识别部位[23]㊂TIM⁃1的157ins MTTTVP型多态性变异位于病毒入胞必需的黏蛋白样序列中心,因此病毒入胞的效率可以通过157ins MTTTVP的延长显著改变[10]㊂Kim等[5]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TIM⁃1的长型(157insMTTTVP)比短型(157delMTTTVP)能更有效地与HAV结合,可能会诱导HAV患者产生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使肝损伤加重㊂TIM⁃1可调控CD4+T调节细胞(T⁃regulatory,Treg)功能,但HAV 与TIM⁃1的相互作用沉默了Treg功能,从而减少了IL⁃10和TGF⁃β(两种主要的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使得机体免疫反应受限[24]㊂因此,TIM⁃1可能通过其结构特点和基因多态性调控病毒的脱壳入胞,促进HAV的进入,同时也可能通过对Treg细胞的调控,负性调节免疫细胞,抑制机体免疫应答㊂3.2 TIM⁃1与丙型肝炎 HCV是一种主要感染人类肝细胞的单链RNA病毒㊂TIM⁃1的IgV结构域可以与HCV直接作用促进HCV入胞,也可以通过与暴露在HCV包膜上的PS配体相互作用而增强HCV感染[25]㊂研究表明敲除TIM⁃1基因可导致HCV细胞黏附和感染显著减少,但不能减少HCV 的复制,也不能完全预防HCV感染,因此TIM⁃1能增强HCV感染,但不参与HCV的复制,也不是HCV感染的必需条件[26,27]㊂研究发现只通过PS与PS受体结合并不足以介导HCV与TIM⁃1的相互作用,这表明TIM⁃1IgV上可能还有其他分子参与HCV的感染,如E1/E2糖蛋白,也进一步表明TIM⁃1IgV与HCV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不仅仅局限于PS结合口袋[27]㊂以上实验均证明TIM⁃1在HCV的附着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中的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㊂3.3 TIM⁃1与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主要是由HIV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疾病㊂上皮细胞表面的TIM⁃1能与HIV通过网格蛋白㊁小窝蛋白和脂筏触发对病毒的内吞作用和胞饮作用,促进HIV的内化[28]㊂研究表明尽管TIM⁃1能活化CD4+ T细胞,促进HIV⁃1进入,但是TIM⁃1与HIV表面暴露的PS结合形成的聚合链,可以有效阻止HIV⁃1的释放,减少HIV的生成和复制[29]㊂TIM⁃1黏蛋白结构域的高度多态性与HIV⁃1复制减少有关,TIM⁃1短型(157delMTTTVP)多态性变异会引起TIM⁃1表达的减少,从而导致Th2分化水平降低,促使Th1型反应增强,抑制HIV⁃1复制[30]㊂有新的研究发现,负调控因子(negative factor,Nef)蛋白干扰了TIM⁃1与PS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将TIM⁃1隔离在细胞内,促进了质膜中TIM⁃1的内化,从而通过调节TIM⁃1的内吞作用来拮抗TIM⁃1对HIV释放的抑制作用㊂同时还发现在缺乏Nef蛋白时,丝氨酸整合因子(serine incorporator,SERINC)蛋白可以延长TIM⁃1的半衰期,使其稳定表达,增强了TIM⁃1对HIV释放的抑制作用[31]㊂因此,TIM⁃1可能在HIV感染中起多重调控作用,可能作为HIV表面结合位点内化病毒,进而有利于HIV入侵机体;也可能通过调控其配体和基因多态性片段,负性调节免疫细胞,下调HIV复制,从而保护机体;还可能通过可调控TIM⁃1的Nef及SERINC蛋白质限制其对HIV释放的抑制作用㊂3.4 TIM⁃1与埃博拉出血热 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EBOV)属于丝状病毒科,能感染人和灵长类动物引发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EHF),具有极高病死率㊂TIM⁃1被认为是埃博拉病毒的受体,与埃博拉病毒的广谱感染能力和高致病性相关[7,32]㊂TIM⁃1作为双附着受体,直接与糖蛋白(glycoprotein,GP)和PS相互作用将EBOV 募集到细胞表面[33]㊂TIM⁃1与TIM⁃4均通过IgV结构域与PS相互作用,增强EBOV病毒黏附作用[34]㊂TIM⁃1和尼曼⁃匹克C1(Niemann⁃Pick C1,NPC1)在EBOV糖蛋白介导的细胞内小泡中共定位并相互作用发生融合,而TIM⁃1单克隆抗体M224/1能干扰TIM⁃1与NPC1的结合,降低EBOV病毒感染[35]㊂虽然EBOV依赖TIM⁃1直接结合并激活CD4+T细胞,也依赖PS参与内化结合[36]㊂但最新研究发现其在T细胞中没有发生有效的病毒复制,表明其中可能还存在细胞限制因子或不存在病毒复制所需的因子[37]㊂这些机制的阐述都证实TIM⁃1参与EBOV 的发生发展,为开发其新的治疗策略提供思路㊂3.5 TIM⁃1与登革热 登革热是最常见的由蚊子传播的病毒性疾病,登革热病毒(Dengue virus, DENV)有DENV⁃1~DENV⁃44种血清型㊂TIM⁃1在促进DENV内吞作用中起积极作用,是DENV感染中第一个被证实的进入受体,其PS配体是DENV 的病毒增强剂[38,39]㊂有研究提出,模拟凋亡细胞表面的PS和PE可能通过TIM受体信号来激活DENV 感染靶细胞,逃避先天免疫应答,进而促进DENV 进入和增强其复制[22,39]㊂有趣的是,TIM⁃1在其胞质尾区的两个赖氨酸残基K338和K346上泛素化,这种修饰能促进DENV内化作用[38]㊂因此,这些研究提示TIM⁃1在促进DENV进入和感染的免疫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但TIM⁃1直接参与DENV病毒内化的过程还没能被完整描述㊂3.6 TIM⁃1与其他病毒性疾病 拉沙热的病原为拉沙病毒(Lassa virus,LASV),是一种沙状病毒科的单链RNA病毒㊂实验表明在LASV功能性受体α⁃DG 被敲除后,外源性TIM⁃1的表达才会明显影响LASV 的进入,因而当存在DG竞争时,TIM⁃1与LASV不发生作用或作用不明显㊂但在缺乏LASV DG的情况下,TIM⁃1通过病毒颗粒与TIM⁃1的IgV中PS结合口袋的相互作用,促进LASV病毒入胞[40]㊂西尼罗病毒病是由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 WNV)通过蚊虫传播引起的传染病㊂WNV病毒与ENOV㊁DENV等都是包膜病毒,能通过表达于包膜病毒上的PE与TIM⁃1相互作用,促进机体吞噬病毒㊂研究通过使用PE特异性环状肽抗生素耐久霉素抑制试验,发现病毒粒子膜上的PE增强了病毒对TIM⁃1的黏附[22]㊂日本脑炎是由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引起的严重流行的病毒性脑炎,病死率高㊂JEV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单股正链RNA包膜病毒,属于黄病毒属㊂研究者从A549细胞中克隆了3个TIM⁃1突变体(V1㊁V2和V3),发现只有293T细胞中的TIM⁃1V2表达才能显著促进JEV的附着㊁进入和感染㊂TIM⁃1依赖PS进入靶细胞,其胞质结构增强JEV附着,因此TIM⁃1促进JEV 的进入和感染[41]㊂4 结束语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IM⁃1和TIM家族促进多种病毒的入胞,包括沙状病毒,甲病毒属,丝状病毒和黄病毒科等[18]㊂TIM⁃1在不同效应T细胞上有不同的表达,并能通过与其配体结合的正或负共刺激信号途径,介导T细胞的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42]㊂特别是其PS配体也是许多包膜病毒的关键入胞因子,促使各种包膜病毒利用模拟凋亡过程促进病毒入胞㊁结合和免疫逃避[6,43]㊂因此,TIM⁃1和/或其配体可能被认为是用于抗病毒感染免疫的一个潜在的干预靶点和免疫关卡分子,为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的预防㊁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㊂但是目前对于TIM⁃1与这些疾病关联和调控机制的研究主要基于体外实验,尚处在初级阶段,仍需进行构建相关动物模型等多种试验进一步探索,来系统地阐明TIM⁃1在病毒相关性疾病中的免疫调控机制㊂参考文献:[1] Su EW,Lin JY,Kane LP.TIM⁃1and TIM⁃3proteins in immuneregulation[J].Cytokine,2008,44(1):9⁃13.[2] Lee J,Phong B,Egloff AM,et al.TIM polymorphisms⁃⁃genetics andfunction[J].Genes Immun,2011,12(8):595⁃604. [3] Freeman GJ,Casasnovas JM,Umetsu DT,et al.TIM genes:a familyof cell surface phosphatidylserine receptors that regulate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J].Immunol Rev,2010,235(1):172⁃189.[4] 卿吉琳,赵 林,赵仁峰,等.TIM基因家族在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5,31(4):573⁃577.Qing JL,Zhao L,Zhao RF,et al.Research progress of on the role of TIM gene family in diseases[J].Chin J Immunol,2015,31(4): 573⁃577.[5] Kim HY,Eyheramonho MB,Pichavant M,et al.A polymorphism inTIM1is associated with susceptibility to severe hepatitis A virus infection in humans[J].J Clin Invest,2011,121(3):1111⁃1118.[6] Moller⁃tank S,Maury W.Phosphatidylserine receptors:Enhancersof enveloped virus entry and infection[J].Virology,2014,468⁃470:565⁃580.[7] Moller⁃tank S,Albritton LM,Rennert PD,et al.Characterizingfunctional domains for TIM⁃mediated enveloped virus entry[J].J Virol,2014,88(12):6702⁃6713.[8] Du P,Xiong R,Li X,et al.Immune regulation and antitumor effectof TIM⁃1[J].J Immunol Res,2016,201:8605134. [9] Stenemo M,Nowak C,Byberg L,et al.Circulating proteins aspredictors of incident heart failure in the elderly[J].Eur J Heart Fail,2018,20(1):55⁃62.[10] Mcintire JJ,Umetsu DT,Dekruyff RH.TIM⁃1,a novel allergy andasthma susceptibility gene[J].Springer Semin Immunopathol,2004,25(3⁃4):335⁃348.[11] Santiago C,Ballesteros A,Tami C,et al.Structures of T Cell im⁃munoglobulin mucin receptors1and2reveal mechanisms forregulation of immune responses by the TIM receptor family[J].Immunity,2007,26(3):299⁃310.[12] Santiago C,Ballesteros A,Martinez⁃munoz L,et al.Structures of Tcell immunoglobulin mucin protein4show a metal⁃Ion⁃dependentligand binding site where phosphatidylserine binds[J].Immunity,2007,27(6):941⁃951.[13] Umetsu SE,Lee WL,Mcintire JJ,et al.TIM⁃1induces T cellactivation and inhibits the development of peripheral tolerance[J].Nat Immunol,2005,6(5):447⁃454.[14] Mcintire JJ,Umetsu SE,Akbari O,et al.Identification of Tapr(an airway hyperreactivity regulatory locus)and the linked Timgene family[J].Nat Immunol,2001,2(12):1109⁃1116. [15] Tami C,Silberstein E,Manangeeswaran M,et al.ImmunoglobulinA(IgA)is a natural ligand of hepatitis A virus cellular receptor1(HAVCR1),and the association of IgA with HAVCR1enhancesvirus⁃receptor interactions[J].J Virol,2007,81(7):3437⁃3446.[16] Kuchroo VK,Dardalhon V,Xiao S,et al.New roles for TIM familymembers in immune regulation[J].Nat Rev Immunol,2008,8(8):577⁃580.[17] Miyanishi M,Tada K,Koike M,et al.Identification of Tim4as aphosphatidylserine receptor[J].Nature,2007,450(7168):435⁃439.[18] Jemielity S,Wang JJ,Chan YK,et al.TIM⁃family proteins promoteinfection of multiple enveloped viruses through virion⁃associatedphosphatidylserine[J].PLoS Pathog,2013,9(3):e1003232.[19] Angiari S,Donnarumma T,Rossi B,et al.TIM⁃1glycoproteinbinds the adhesion receptor P⁃selectin and mediates T celltrafficking during inflammation and autoimmunity[J].Immunity,2014,40(4):542⁃553.[20] Yamanishi Y,Kitaura J,Izawa K,et al.TIM1is an endogenousligand for LMIR5/CD300b:LMIR5deficiency ameliorates mousekidney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J].J Exp Med,2010,207(7):1501⁃1511.[21] Ichimura T,Asseldonk EJ,Humphreys BD,et al.Kidney injurymolecule⁃1is a phosphatidylserine receptor that confers aphagocytic phenotype on epithelial cells[J].J Clin Invest,2008,118(5):1657⁃1668.[22] Richard AS,Zhang A,Park SJ,et al.Virion⁃associated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promotes TIM1⁃mediated infection by Ebola,dengue,and West Nile viruses[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15,112(47):14682⁃14687.[23] Costafreda MI,Kaplan G.HAVCR1(CD365)and its mouseortholog are functional hepatitis a virus(HAV)cellular receptorsthat mediate hav infection[J].J Virol,2018,92(9):e02065⁃17.[24] Manangeeswaran M,Jacques J,Tami C,et al.Binding of hepatitisa virus to its cellular receptor1inhibits t⁃regulatory cell functionsin humans[J].Gastroenterology,2012,142(7):1516⁃1525.[25] Wang J,Qiao L,Hou Z,et al.TIM⁃1promotes hepatitis c viruscell attachment and infection[J].J Virol,2017,91(2):e01583⁃16.[26] Fan H,Qiao L,Kang KD,et al.Attachment and postattachmentreceptors important for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and cell⁃to⁃celltransmission[J].J Virol,2017,91(13):e00280. [27] Kachko A,Costafreda MI,Zubkova I,et al.Determinants in the Igvariable domain of human HAVCR1(TIM⁃1)are required toenhance hepatitis c virus entry[J].J Virol,2018,92(6):e01742⁃17.[28] Yasen A,Herrera R,Rosbe K,et al.HIV internalization into oraland genital epithelial cells by endocytosis and macropinocytosisleads to viral sequestration in the vesicles[J].Virology,2018,515:92⁃107.[29] Li M,Ablan SD,Miao C,et al.TIM⁃family proteins inhibit HIV⁃1release[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14,111(35):E3699⁃E3707.[30] Biasin M,Sironi M,Saulle I,et al.A6⁃amino acid insertion/deletion polymorphism in the mucin domain of TIM⁃1confersprotections against HIV⁃1infection[J].Microbes Infect,2017,19(1):69⁃74.[31] Li M,Waheed AA,Yu J,et al.TIM⁃mediated inhibition of HIV⁃1release is antagonized by Nef but potentiated by SERINC proteins[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19,116(12):5705⁃5714.[32] Kondratowicz AS,Lennemann NJ,Sinn PL,et al.T⁃cell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1(TIM⁃1)is a receptor forZaire Ebolavirus and Lake Victoria Marburgvirus[J].Proc NatlAcad Sci U S A,2011,108(20):8426⁃8431.[33] Yuan S,Cao L,Ling H,et al.TIM⁃1acts a dual⁃attachmentreceptor for Ebolavirus by interacting directly with viral GP andthe PS on the viral envelope[J].Protein Cell,2015,6(11):814⁃824.[34] Dragovich MA,Fortoul N,Jagota A,et al.Biomechanicalcharacterization of TIM protein⁃mediated Ebola virus⁃host celladhesion[J].Sci Rep,2019,9(1):267.[35] Kuroda M,Fujikura D,Nanbo A,et al.Interaction between TIM⁃1and NPC1is important for cellular entry of ebola virus[J].JVirol,2015,89(12):6481⁃6493.[36] Geisbert T,Nanbo A,Maruyama J,et al.Ebola virus requires ahost scramblase for externalization of phosphatidylserine on thesurface of viral particles[J].PLoS Pathog,2018,14(1):e1006848.[37] Younan P,Iampietro M,Nishida A,et al.Ebola virus binding toTim⁃1on T lymphocytes induces a cytokine storm[J].MBio,2017,8(5):e00845⁃17.[38] Dejarnac O,Hafirassou ML,Chazal M,et al.TIM⁃1ubiquitinationmediates dengue virus entry[J].Cell Rep,2018,23(6):1779⁃1793.[39] Meertens L,Carnec X,Lecoin MP,et al.The TIM and TAMfamilies of phosphatidylserine receptors mediate dengue virusentry[J].Cell Host Microbe,2012,12(4):544⁃557. [40] Brouillette RB,Phillips EK,Patel R,et al.TIM⁃1mediatesdystroglycan⁃independent entry of lassa virus[J].J Virol,2018,92(16):e00093⁃18.[41] NIU J,Jiang Y,Xu H,et al.TIM⁃1promotes japanese encephalitisvirus entry and infection[J].Viruses,2018,10(11):630. [42] Rodriguez⁃Manzanet R,Dekruyff R,Kuchroo VK,et al.Thecostimulatory role of TIM molecules[J].Immunol Rev,2009,229(1):259⁃270.[43] Amara A,Mercer J.Viral apoptotic mimicry[J].Nat RevMicrobiol,2015,13(8):461⁃469.[收稿2019⁃03⁃19 修回2019⁃05⁃13](编辑 张晓舟 苗 磊)。

tim3抗体的判读标准

tim3抗体的判读标准

tim3抗体的判读标准TIM-3抗体(也称为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粘蛋白域包含蛋白3抗体)的判读标准通常基于实验的具体设计和目的,以及所使用的检测方法的特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考虑因素和标准:1.阳性与阴性对照:实验中应包含适当的阳性和阴性对照,以帮助解释结果。

阳性对照可以是已知表达TIM-3的细胞或组织,而阴性对照可以是已知不表达TIM-3的细胞或组织。

2.信号强度:通过比较样品与对照的信号强度,可以判断样品中TIM-3的表达水平。

信号强度可以使用荧光强度、酶活性、化学发光等参数进行量化。

3.表达模式:观察TIM-3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也很重要。

例如,TIM-3可能主要表达在某些类型的T细胞上,如CD4+辅助T 细胞1(Th1)和CD8+细胞毒性T细胞。

通过观察表达模式,可以了解TIM-3在特定细胞类型或组织中的功能。

4.定量与定性分析:根据实验需求,可以选择定量分析(如测量TIM-3表达水平的具体数值)或定性分析(如判断TIM-3是否表达)。

5.统计分析:对于大量样品或需要比较不同组之间的差异时,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是很重要的。

常见的统计方法包括t 检验、方差分析(ANOVA)等。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判读标准可能因实验设计、所用抗体和检测方法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在设计和解释实验时,应参考相关文献、抗体说明书和实验方法指南,以确保准确和可靠地解读TIM-3抗体的结果。

此外,TIM-3抗体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一些临床前数据显示,TIM-3抗体与PD-1抗体联合作用可能具有比单独使用PD-1抗体更好的效果。

研究TIM-3抗体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Tim-3在T1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Tim-3在T1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测 外 周 血 单 个核 细 胞 ( P B MC ) 中 Ti m- 3 uR t NA 表 达 水 平 , 同 时检 测 糖 化 血 红 蛋 白( Hb A1 C ) , 胰 岛 素 自身抗 体 ( I C A) 和 谷 氨
酸脱羧酶 6 5 ( G A D6 5 ) 等 临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 指 标 。结 果 T I DM 患 者 Ti m一 3 + 细胞 比例 为 7 . 9 1 土4 . 3 5 , 明显 高于对 照组 1 . 7 3 ±
3 +c e l l s i n 3 2 p a t i e n t s wi t h TI DM a n d 2 6 h e a l t h y c o n t r o l s . Th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Ti m一 3 i n t h e p e r i p h e r a l b l o o d mo n o mu c l e a r
i t s f u n c t i o n i n t h e t y p e 1 d i a b e t e s me l l i t u s( TI DM ) . Me t h o d s F l o w c y t o me t r y wa s p e r f o r me d t o me a s u r e t h e r a t i o o f Ti m-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第3 2卷
第 6期
2 O 1 7年 1 1月 J Mo d L a b Me d , Vo 1 . 3 2 , N o . 6 , No v e . 2 0 1 7
5 3
T i m一 3 在 T1 D M 患者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 的表达及意义

TIM-3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TIM-3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TIM-3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初步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为血小板数量减少,易发生出血,比如皮下出血、牙龈出血、口腔黏膜出血、鼻出血等,甚至会出现致命性的
大出血。

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可能由于自身免疫因素,被机体免疫系统攻击破坏,也可
能是由于众多药物引起的一种副作用。

TIM-3是T细胞免疫球蛋白家族的蛋白质,在调节T细胞和炎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近来的研究发现,TIM-3在许多自身免疫病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包括系统性红
斑狼疮、硬皮病和风湿性关节炎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TIM-3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期为该疾病的进一步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三、研究方法
(1)实验动物:30只小鼠。

(2)实验设计: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小鼠将接受免疫性血
小板减少症的诱导,并给予TIM-3拮抗剂;对照组小鼠将接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
诱导,但不给予TIM-3拮抗剂。

(3)实验操作:首先,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小鼠分别注射药物诱导免疫性血小
板减少症。

其次,实验组小鼠注射TIM-3拮抗剂,对照组小鼠注射安慰剂。

最后,在
特定的时间点采集小鼠的血液样本,分析血小板数量。

四、预期结果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预期发现在接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诱导的小鼠中,TIM-3拮抗剂对血小板数量有明显的影响。

通过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我们将探讨TIM-3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并期望为治疗该疾病提供新的靶点。

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im-3、PD-1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及先兆流产中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

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im-3、PD-1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及先兆流产中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
3l
e
ve
l,
PD
1l
e
ve
l,o
rIL

4l
e
ve
lo
fwomeni
ng
r
oupA wa
st
hel
owe
s
t,andwh
i
cho
fwomeni
ng
r
oupC wa
st
heh
i
s
t.The
ghe
IL
12l
e
ve
lo
rIFNγ
l
e
ve
lo
fwomeni
ng
r
oupA wa
st
heh
i
s
t,andwh
s we
r
ei
s
o
l
a
t
ed.Theexp
r
e
s
s
i
onl
e
ve
l
so
fTim3andPD1i
n mono
cy
t
e
so
f
womenwe
r
ede
t
e
c
t
ed,ands
e
r
umIL

4,IL

12,IFNγ
l
evelFra biblioteksoft
he
s
ewomenwe
r
eme
a
su
r
ed.Re
su
l
t
s:TheTim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
解放军第 960 医院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母胎界面Tim--3的表达开题报告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母胎界面Tim--3的表达开题报告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母胎界面Tim--3的表达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复发性流产是指女性在孕期前三个月内先后两次或以上发生自然流产的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

目前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母胎免疫耐受的破坏是其主要机制之一。

母胎免疫耐受指的是孕妇体内的免疫系统和胎儿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胎儿在母体中不被免疫系统攻击。

然而,一旦这种免疫耐受被破坏,就会导致免疫攻击胎儿,从而引起流产。

Tim-3(T细胞免疫球蛋白领家)是一种可通过与Galectin-9(Gal-9)相互作用来抑制免疫细胞活性的膜表面受体,在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某些感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研究发现,Tim-3在母胎界面的表达可能会影响母胎免疫耐受,但其在复发性流产的发生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母胎界面Tim-3表达的情况及其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为治疗该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目的1.探究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母胎界面Tim-3表达的特点。

2.研究母胎界面Tim-3表达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

三、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50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及50例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采集其胎盘组织样本。

2.实验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胎盘中Tim-3的表达情况,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复发性流产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探讨母胎界面Tim-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种患者免疫系统的特点,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TIM-3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中的作用

TIM-3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中的作用

TIM-3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中的作用
于娜;贾瑞萍
【期刊名称】《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年(卷),期】2017(001)010
【摘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在其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分子-3(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domain containing molecules 3,TIM-3)是一种负性免疫调控分子,表达于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中的多种细胞,在ITP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对TIM-3及TIM-3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统一综述.
【总页数】2页(P6-7)
【作者】于娜;贾瑞萍
【作者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40;包头市中心医院内蒙古包头 014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94
【相关文献】
1.B细胞活化因子及调节性T细胞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中的作用 [J], 文瑞婷;杨志刚;聂丽容;龙杰;梁亮;吴国才;何红华;李庆华
2.BAFF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中的作用 [J], 吕俊廷;梁海燕;姜朝晖
3.TIM-3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中的作用 [J], 于娜;贾瑞萍;
4.B细胞活化因子及调节性T细胞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中的作用 [J], 文瑞婷;杨志刚;聂丽容;龙杰;梁亮;吴国才;何红华;李庆华;
5.调节性T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中的意义 [J], 闫彦睿;王志银;李培岭;赵东菊;范蕊;刘豹;石太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和粘蛋白结构域3(tim3)

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和粘蛋白结构域3(tim3)

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和粘蛋白结构域3(tim3)
T细胞免疫球蛋白结构域和粘蛋白结构域3(TIM-3)是一种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分子。

它是一种Ⅰ型膜糖蛋白,表达于终末分化的CD4+T细胞亚群,如Th1细胞、Th17细胞、Tregs和CD8+T细胞亚群1型CD8+T细胞(Tc1),但不表达于Th2细胞。

TIM-3由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三部分构成。

其中胞外区由具有FG-CC’环和N-连接聚糖的N-末端细胞外免疫球蛋白可变区(IgV结构域)、含有O-连接糖基化位点的粘蛋白结构域和含有N-连接聚糖的柄结构域组成。

TIM-3是一种抑制性受体,与其配体半乳糖凝集素-9(Gal-9)结合后,可以在癌症中诱导免疫耐受和T细胞衰竭。

此外,TIM-3和PD-1在T细胞上的共表达与癌症中的T细胞衰竭有关。

有报道称,Gal-9与TIM-3上的碳水化合物链结合,且这种结合受到糖基化的调控。

另外,TIM-3还可以与其他分子如磷脂酰丝氨酸(Ptdser)、癌胚抗原相关细胞粘附分子(CEACAM1)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等结合。

TIM-3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活化和抑制Th1介导的免疫应答来促进免疫耐受。

当TIM-3与其配体Gal-9结合时,可负性调节Th1免疫应答,增强免疫耐受,从而抑制抗肿瘤免疫。

此外,TIM-3/Gal-9通路的失调与许多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如多发性硬化症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因此,阻断TIM-3被认为是一种有前途的癌症治疗方法。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理解TIM-3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和机制,有望为开发新的免疫疗法和治疗策略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人TIM-1和TIM-3 mRNA实时SYBR Green Ⅰ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人TIM-1和TIM-3 mRNA实时SYBR Green Ⅰ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和 TI 3功 能 奠 定 基 础 。 M~ 关键 词 : 细 胞 免 疫 球 蛋 白粘 蛋 白一 ; 细 胞 免 疫 球 蛋 白粘 蛋 白一 ; T P R; Y R G e n ; 因表 达 ; NA T 1T 3 R — C S B re I基 mR 中 图分 类 号 : 1 Q8 3 文献标识码 : A
P R 实 验 。 结果 C
建 立 了 T M一 I 1和 T M一 基 因基 因 mRN 表 达 实 时 荧 光 定 量 P R 检 测 方 法 , 测 灵 敏 度 达 1 。 I 3 A C 检 O 拷
贝 , 性 范 围 为 1 1 贝 。 阈值 循 环 数 ( t与 P R 体 系 中起 始模 板 量 的对 数 值 之 间有 着 良好 的线 性 关 系 , 性 线 o 一 O拷 C) C 线 相关 系 数 分 别 为 1o . o和 1 。 , 增 效 率 分 别 为 10 0和 10 3 批 内及 批 间 变 异 系数 < 5 。 熔 解 曲线 分 析 表 明 , .0扩 .7 .2 , 产 物 为 特异 的单 峰 。结 论 我 们 成 功 建 立 检 测 人 T M一 I 1和 T M一 I 3的 实 时 荧 光 定 量 P R 方 法 , 进 一 步 研 究 人 TI 1 C 为 M一
t d t e i s a t n a d f r F P e o s re s s a d r o Q CR. M 一 n M 一 r mp i e y r a t l o e c n e q a t a ie P TI 1 a d TI 3 we e a l i d b e l i f me fu r s e c u n i t CR t v
sa t ndi un to fhum a I 一 nd T I 一 g ne . ng f c i ns o n T M 1 a M 3 e s

MMPs、TIMPs及炎症因子在习惯性流产孕妇中的表达

MMPs、TIMPs及炎症因子在习惯性流产孕妇中的表达

MMPs、TIMPs及炎症因子在习惯性流产孕妇中的表达马丹琦;梁丹;李爱金;杨丽珠;吕杰强【期刊名称】《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45)011【摘要】目的:探讨习惯性流产孕妇外周血和子宫内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与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表达的意义。

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妇产科收治的习惯性流产孕妇32例为观察组,早孕人工流产孕妇35例为对照组。

ELISA法测定外周血和子宫内膜中MMP-2、MMP-9、TIMP-2、TIMP-1及子宫内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作相关性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血清MMP-2明显下降(P〈0.05),MMP-9、TIMP-2明显升高(P〈0.05),子宫内膜MMP-2、MMP-9明显下降(P〈0.01),TIMP-2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SOD明显下降(P〈0.05),MDA、IL-6、TNF-α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MMP-2、MMP-9与SOD、GSH-PX呈正相关,TIMP-2与MDA、TNF-α呈正相关。

结论:MMPs/TIMPs系统的失平衡及炎症应激的异常表达可能与习惯性流产相关。

【总页数】4页(P796-798,802)【作者】马丹琦;梁丹;李爱金;杨丽珠;吕杰强【作者单位】[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浙江温州325027;[2]台州市路桥区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浙江台州318050;[3]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妇产科,浙江台州318050;[4]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1【相关文献】1.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羊水过少孕妇MMPs、TIMPs、炎症因子及宫腔环境的影响[J], 陈再玲;於丽华;李爱金;王丽君2.椎间盘组织中炎症因子水平、MMPs/TIMPs表达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研究[J], 侯桂红;李倩;谢燕3.退变椎间盘组织中PDCD5表达量与细胞凋亡、炎症因子、MMPs/TIMPs表达量的关系 [J], 顾小华;曹涤平;陈小春;许健华;姜海涛;马伟巍;陆海健;洪潮;李四波4.MMPs、TIMPs及炎症因子在习惯性流产孕妇中的表达 [J], 马丹琦;梁丹;李爱金;杨丽珠;吕杰强5.不同龈下菌斑清除方式对龈沟液中细胞凋亡因子、炎症因子及MMPs/TIMPs平衡的影响 [J], 张莉;李卫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的开题报告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的开题报告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
达及意义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尤其是在亚洲地区,肝癌的
死亡率非常高。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是一种膜受体分子,
在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该分子的过度表达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和发
展密切相关。

然而,有关TIM-3在肝癌中的表达和意义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进一步开展TIM-3在肝癌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题目的
本次毕业论文旨在研究TIM-3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通过对肝
癌患者和正常人群中TIM-3表达的比较,探究TIM-3在肝癌发生和发展
中的作用,为肝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策略。

三、论文研究计划
1. 文献综述:对TIM-3的概念、结构、功能以及其在其他癌症中的
表达和作用进行文献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 材料和方法:选取肝癌患者和正常人群中的组织样本,采用免疫
组化技术检测TIM-3的表达量,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3. 结果分析:分析TIM-3在肝癌中的表达差异,并探究其与肝癌的
发生、发展等方面的关系。

4. 讨论和展望:归纳结果,探讨TIM-3在肝癌中的表达和作用机制,同时提出可能的治疗策略和未来研究方向。

四、论文研究意义
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而TIM-3是免疫
降调分子中的重要代表,其在肝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有助于揭示TIM-3在肝癌中的表达和作用机制,促进肝癌治疗的新策略的开发和应用。

Tim-1、Tim-3对T细胞亚群分化的调节和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Tim-1、Tim-3对T细胞亚群分化的调节和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家族 则 由三 个 成 员 组 成 , T i m. 1 、 T i m一 3和 T i m- 4 , 均 位 于人类 染 色体 5 q 3 3 . 2, 这 一 区域 已经 被 证 明与 哮 喘、 过敏 性疾 病 、 炎 症 性 疾 病 及 自身 免 疫 性 疾 病 发
生、 发 展密切 相关 。 。
表达 的 T i m. 1 蛋 白与其 配体 结合 , 通 过 信号 转 导 , 激
活 T细胞核 因子 ( N F A T ) 和 活化 蛋 白一 1 ( A P 一 1 ) 的转
点, 可 直 接 参 与 信 号转 导 。人 类 T i m一 1基 因定位 于 染色体 5 q 3 3 . 2 , 在T i m 一 3与 T i m- 4基 因之 间 , 分 子大
血液 系统疾 病 的发病 。 1 T i m基 因 家族 与其 编 码 产 物 T i m 蛋 白 T细 胞 免疫 球蛋 白与 黏蛋 白结 构 域 ( T c e l l i m m u n o g l o b u l i n —
a n d m u c i n d o m a i n — c o n t a i n i n g m o l e c u l e s , T i m) 家 族 是
潜 在 的共 刺 激 分 子 , 诱导 C D 4 T细胞 向 T h 2细 胞
分 化 。在动 物实验 小 鼠哮喘 模 型 中 , 给予 T i m— l 单 克 隆抗体 , 导致 小 鼠 T h 2反 应 性 及 气 道 高反 应 性
调 节机 制 的 相 关 研 究 成 为 近 年 的 热 点 。研 究 表 明
T i m家族 在对 T h l / T h 2及 T h 1 7 / T r e g细 胞介 导 的免 疫 应答 中起 重要调 节作 用 。 人 类 相关 T i m 分 子 的研 究 中 , T i m一 1基 因 是 首 个 鉴定 的 T i m 家族成 员 , T i m一 1基 因编 码 蛋 白 T i m一 1 选 择性 表达 于分 化成 熟 的 T h 2细胞 表 面 , 为 T细 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im-1与T im-3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中的表达及意义吕红娟1,2,朱海峰2,宋永红2,马春红1(1山东大学医学院免疫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2;2山东省血液中心)[摘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35例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U RS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 M C)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1(T i m-1)和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 i m-3)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25例查体健康的妊娠中期孕妇作比较。

结果与健康孕妇相比,UR S A患者T i m-1和T i m-3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多(P均<0.01)。

提示UR S A患者体内T h细胞免疫应答水平较高,T i m分子可能参与URSA发生、发展。

[关键词]习惯性流产;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1;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中图分类号]R714.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66X(2009)03-0102-02从免疫学观点看,妊娠相当于H LA半相合同种异体移植。

正常妊娠时,机体暂时处于对父方异体抗原的特异性耐受状态,其可能机制之一是胎盘产生细胞因子和激素,使T细胞失活或向Th2反应偏移[1]。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与妊娠结局关系密切[2~4]。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 i m-3)选择性表达于活化Th1细胞表面,在Th1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中起负调节作用[5,6]。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1(T i m-1)主要表达于活化Th2细胞上,可调节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可抑制外周免疫耐受形成[7]。

2007年1~11月,我们检测了35例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URS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 MC)中T i m-1、T i m-3mRNA水平,旨在探讨其在URS A发病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35例确诊的URSA患者(观察组),年龄23~34岁,流产次数2~5次。

另选无不良妊娠史健康中期妊娠妇女25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3~31岁。

1.2方法1.2.1T i m-1、T i m-3mRNA表达检测两组均抽取外周血2m,l ACD抗凝,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 C,以T rizo l法抽提总RNA。

将RNA反转录为c D-NA,-80e贮存备用。

反转录操作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用Pre m ier Pri m er5.0引物设计软件设计引物序列。

B-acti n、T i m-1及T i m-3的rea lti m e RT-PCR 扩增产物经2%琼脂糖凝胶电泳,均显示为单一条带,目的基因产物大小分别为162bp、127bp、96bp。

扩增反应体系总体积20L,l其中上、下游引物(浓度调整为10n M)各0.4L,l SYB R Pre m i x EX Taq7.5 L,l ca li b ration Dye2L,l c DNA2L,l灭菌水5.2L l。

RT-PCR扩增条件:95e预变性10m i n;95e15s, 60e1m in,重复40个循环。

融解曲线设定:95e 预变性2m i n;95e15s,60e1m i n,重复2个循环。

结果各目的基因的融解曲线均为单峰,表明无非特异性扩增。

每份标本分别同时用B-actin、T i m-1、T i m-3的引物进行Realti m e RT-PCR,重复3次,得到C t值取平均值。

T i m-1、T i m-3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它们各自$C t与B-action的$C t比值表示。

1.2.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

实验数据以x?s表示,样本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检验水准A=0.05。

2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PB MC中T i m-1水平分别为1.25?0.07、1.34?0.09,T i m-3mRNA为1.22?0.13、1.28?0.06,P均<0.01。

3讨论URSA是指排除了所有已知引起流产原因,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反复早期(怀孕20周内)流产,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多数学者认为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有关。

Th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为功能不同的Th1和Th2亚群,二者互相调节分化以维持动态平衡。

Th1/Th2免疫偏离与许多疾病相关,因此特异性表达于Th1或Th2细胞表面的分子可能参与免疫平衡调节过程。

人类的T i m基因家族位于染色体5q山东医药2009年第49卷第3期32.2,包括T i m-1、T i m-3和T i m-4。

T i m-1最早被发现,可表达于所有活化的T细胞上,但更多地表达于Th2细胞上[7];T i m-3仅选择性表达于分化后的Th1细胞上,且可调控Th1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5,6]。

本研究URSA患者PB MC中T i m-1和T i m-3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提示URSA患者体内Th细胞免疫应答水平较高,T i m分子可能参与URSA的发病过程。

URSA的病因非常复杂,T i m分子通过何种机制参与疾病过程,患者在Th细胞较高免疫应答水平基础上是否存在Th1/Th2免疫平衡偏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1]W.E.保罗(美).基础免疫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802-803.[2]赵爱民,林其德.Th1/Th2型细胞因子与复发性流产相关[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0,20(Supp l):16-18.[3]范丽安,吴乾渝,张淼发,等.正常妊娠妇女及习惯性流产患者IL-2、I L-10mRNA的表达差异[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1,16(6):340-342.[4]董瑞英,孔北华,许燕雪,等.主动免疫治疗对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患者辅助T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3,38(6):362-365.[5]S nch ez-Fueyo A,T i an J,P icarell a D,et a.l T i m-3i nh i b i ts T hel p-er t ype1-m ed i ated au t o-and all oi m mune responses and promotes i m-m unol ogical tolerance[J].N at I mm uno,l2003,4(11):1093-1101.[6]S abat os CA,C hakravarti S,Cha E,et a.l T i m-3/T i m-3-L i gand i n-teraction regu l ates Th1res pon ses and i ndu cti on of peri pheral tol er-ance[J].Nat I mm uno,l2003,4(11):1102-1110.[7]Um et su SE,LeeW L,M cInti re JJ,et a.l T I M-1i nduces T cell act-ivation and i nhibits the devel opm en t of peri pheral tol eran ce[J].N atI mm uno,l2005,6(5):447-454.(收稿日期:2008-11-25)#经验交流#肺炎支原体脑炎16例临床分析周立萍,张晓蔚(章丘市人民医院,山东章丘250200)肺炎支原体(M 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之一,可造成多系统多器官损害,M P脑炎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2003年1月~2007年5月,我院共收治M P感染患儿246例,其中M P脑炎16例,现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M P脑炎患儿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8个月~13岁,平均4.5岁。

发病3d内4例,3d~1周10例,1周以上2例。

均符合M P脑炎诊断标准,排除其他病毒或细菌感染。

均有发热,体温37.5~42.0e,其中低热4例,不规则热10例,持续高热2例;咳嗽、流涕12例,呕吐3例,腹痛1例(呈间歇性钝痛)。

发病后3~8d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其中头痛11例(剧烈头痛3例);精神不振及嗜睡7例;惊厥9例;肺部听诊有干湿性罗音7例;脑膜刺激征阳性11例;病理反射11例,单侧巴氏征阳性7例,双侧巴氏征阳性4例;合并多脏器损害(包括心脏、肝脏、血液系统、消化系统)4例。

辅助检查:血常规W BC(3.0~20.5)@109/L,其中8例﹥10@109/L,均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

血清特异性M P-Ig M均为阳性。

脑脊液(CSF)检查均无色、清亮,白细胞增高6例,蛋白升高3例,蛋白总量0.2~0.8g/L,糖和氯化物基本正常,脑脊液肺炎支原体抗体12例阳性。

脑电图检查异常9例,其中局限性慢波5例,弥漫性慢波4例。

头颅CT或M R I检查异常8例,弥漫性脑水肿6例,白质脱髓鞘变2例。

均予阿奇霉素静滴,10m g/(kg#d),5d为一疗程,间歇3d,共用3个疗程。

8例同时应用三代头孢菌素,3例应用丙种球蛋白,10例应用激素[地塞米松0.2~0.3m g/ (kg#d)],3例联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

结果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腹痛缓解;头痛缓解10例,减轻1例;嗜睡或精神不振减轻1例,无明显改善6例;惊厥消失8例,无明显变化1例。

住院7~28d。

讨论:近10年来M P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报道越来越多,儿童约占70%。

目前认为M P脑炎的发病机制为M P抗原与脑组织存在部分共同抗原,感染后可产生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神经系统损害。

目前对M P脑炎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一般根据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结合M P-Ig M,胸部X片和CSF检查,必要时行脑电图和头颅CT 或M R I检查。

M P肺炎后出现脑炎症状时易诊断,而表现为M P感染的首发症状时诊断较困难,临床对有神经系统症状,且不能用病毒或细菌感染解释者,特别是对心、肺、肝、肾等多系统改变者应考虑M P脑炎,及时行血及脑脊液M P-Ig M 检测。

早期、全程、足量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对症治疗是本病的主要方法,但疗程应长于M P肺炎(不少于2~3周),同时联用激素、丙种球蛋白,减轻免疫反应,封闭抗体。

本组8例联用头孢菌素者病程短、恢复快,可能与体内同时存在细菌感染有关。

M P脑炎发病年龄越小,临床表现越重。

出现长期频繁抽搐及意识障碍者常预后不良。

(收稿日期:2008-11-04)山东医药2009年第49卷第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