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三级PC技术重点(第三章)
计算机三级 (3)
计算机三级计算机三级是一种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证书水平评价体系,也是国家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部分。
它主要用于评价计算机技术人员在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三级的证书对于提升计算机技能,扩大就业机会以及提高职业竞争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考试科目计算机三级考试与计算机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有关。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科目:1.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办公自动化:主要包括Microsoft Office套件的使用和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
3.图形图像处理:主要包括常见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和基本图像处理操作。
4.网络应用:主要包括互联网基础知识、网络应用的使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5.数据库应用:主要包括数据库概念、数据库管理软件的使用和数据库操作等。
考试方式及评分标准计算机三级考试主要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两部分。
理论考试理论考试主要测试考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考试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等方面的知识。
考试时间一般为两个小时,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
每个题型的分值根据难易程度有所不同,而总分一般在100分左右。
实践考试实践考试主要测试考生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包括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网络应用的操作和数据库应用的操作等。
实践考试采用计算机模拟环境进行,考试时间一般为三个小时。
考生需要完成一些实际操作,例如创建、编辑文档、处理图像、搭建网络等。
实践考试的评分标准主要根据操作的准确性、操作速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判。
考试准备为了顺利通过计算机三级考试,考生需要进行充分的考试准备。
以下是一些考试准备的建议:1.学习基础知识:考生需要对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和理解。
全国等级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笔记重点知识总结
计算机的四特点:1有信息处理的特性。
2 .有程序控制的特性。
3 .有灵活选择的特性。
4 .有正确应用的特性。
计算机发展经历5个重要阶段:1大型机阶段。
1958-103 2小型机阶段。
3微型机阶段。
4 客户机/服务器阶段。
5互联网阶段。
1969-APARNET 1983 TCP/IP----In ternet 1991 我国第一条iternet 1994 年四大主干网计算机传统分类:大型机,小型机,PC机,工作站,巨型机,小巨型jsj计算机现实硬件分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计算机,手持设备(PDA---个人数字处理)计算机指标:1.位数。
8位是一个字节。
2 .速度。
MIPS是表示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
MFLOPS 是考察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
平均寻道时间是指磁头沿盘片移动到需要读写的磁道所要的平均时间。
平均等待时间是需要读写的扇区旋转到磁头下需要的平均时间。
数据传输率是指磁头找到所要读写的扇区后,每秒可以读出或写入的字节数。
6可靠性。
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来表示。
计算机应用领域:1科学计算。
2事务处理。
3过程控制。
4辅助工程。
5人工智能。
6网络应用。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
计算机硬件组成四个层次:1芯片。
2板卡。
3设备4网络。
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1。
超标量技术。
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用空间换取时间。
2•超流水线技术。
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机器在一个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用时间换取空间。
奔腾采用每条流水线分为四级流水:指令预取,译码,执行和写回结果。
3•分支预测。
动态的预测程序分支的转移情况。
4.双CACHE哈佛结构:指令与数据分开。
6增强的64位数据总线。
内部总线是32位,外部总线增为64位。
7采用PCI标准的局部总线。
PCI外围部件互连;VESA个人总线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64位处理机,简明并行指令计算EPIC。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PC技术)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1.具有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基础知识。
2.熟悉80X86微处理器的结构、原理及其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3.掌握个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逻辑组成和物理结构。
4.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原理、配置及其维护管理。
5.熟悉个人计算机常用的外部设备的性能、原理及结构。
考试内容一、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特点,计算机分类,PC机的组成与性能评测。
2.数值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整数的表示和运算,实数(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3.文字信息与文本在计算机内的表示:西文字符编码字符集(Unicode)。
4.多媒体技术基础:数字声音的类型,波形声音与合成声音,图像、图形的特点与区别,图像、图形和视频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5.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和组成。
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网络体系结构与TCP/IP协议,因特网与IP地址,计算机局域网初步。
二、微处理器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1.微处理器的一般结构:寄存器组,寄存器管理,总线时序,工作模式以及类型提供配置。
2.Pentium微处理器的功能与结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寄存器组,工作模式及存储器管理,中断管理,总线时序。
3.80X86系列微处理器指令系统:指令格式与编码,寻址方式,指令系统。
4.80X86宏汇编语言的数据、表达式和伪指令语句。
5.80X86宏汇编语言的程序设计:顺序、分支及循环程序设计,子程序设计,ROBBIOS中断调用和DOS提供功能调用。
三、PC机组成原理与接口技术1.PC机的逻辑组成与物理结构:主板与芯片组,超级I/O芯片,主板BIOS等。
2.系统总线的功能与工作原理,ISA总线和PCI局部总线。
3.主存储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ROM和RAM,内存条与主存储器工作原理,Cache 存储器。
4.输入输出控制:I/O寻址方式与I/O端口地址,程序控制I/O方式,中断控制I/O方式。
DMAI/O控制方式。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要点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络技术要点⽬录第⼀章计算机基础 ................................................................................ - 1 - 第⼀节计算机概述..........................................................................................................- 1 - 第⼆节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 - 第三节计算机软件组成...................................................................................................- 4 - 第四节多媒体技术..........................................................................................................- 5 - 第⼆章⽹络基本概念............................................................................. - 7 - 第⼀节计算机⽹络的形成与发展.....................................................................................- 7 - 第⼆节计算机⽹络的定义................................................................................................- 7 - 第三节计算机⽹络的分类................................................................................................- 7 - 第四节计算机⽹络的拓扑结构.........................................................................................- 8 - 第五节数据传输率和误码率............................................................................................- 9 - 第六节⽹络体系结构和⽹络协议................................................................................... - 10 - 第七节分组交换技术..................................................................................................... - 11 - 第⼋节⽆线⽹络的研究和应⽤....................................................................................... - 12 - 第三章局域⽹基础 ...............................................................................-13 - 第⼀节局域⽹的基本概念.............................................................................................. - 13 - 第⼆节局域⽹介质访问控制⽅法................................................................................... - 14 - 第三节⾼速局域⽹技术................................................................................................. - 15 - 第四节局域⽹的物理设备.............................................................................................. - 17 - 第五节⽹络互连技术..................................................................................................... - 17 - 第四章⽹络操作系统............................................................................- 18 - 第⼀节操作系统概述..................................................................................................... - 18 - 第⼆节⽹络操作系统(NOS)的类型............................................................................ - 18 - 第三节⽹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 19 - 第四节Windows⽹络操作系统...................................................................................... - 19 - 第五节NetWare⽹络操作系统...................................................................................... - 21 - 第六节UNIX⽹络操作系统............................................................................................ - 22 - 第七节Linux⽹络操作系统............................................................................................ - 23 - 第五章Internet基础..............................................................................-24 - 第⼀节因特⽹的构成..................................................................................................... - 24 - 第⼆节IP协议............................................................................................................... - 24 - 第三节TCP协议和UDP协议....................................................................................... - 25 -第四节差错与控制报⽂(ICMP).................................................................................. - 26 - 第五节路由器与路由选择.............................................................................................. - 26 - 第六节接⼊因特⽹........................................................................................................ - 26 - 第七节IPv6协议........................................................................................................... - 27 - 第六章Internet基本服务......................................................................- 28 - 第⼀节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 28 - 第⼆节域名系统(DNS) ............................................................................................. - 28 - 第三节远程登录服务(Telnet)..................................................................................... - 29 - 第四节FTP服务........................................................................................................... - 29 - 第五节电⼦邮件系统..................................................................................................... - 29 - 第六节WWW服务........................................................................................................ - 30 - 第七章⽹络管理与⽹络安全技术.........................................................- 32 - 第⼀节⽹络管理............................................................................................................ - 32 -第⼆节⽹络安全问题与安全策略 ................................................................................... - 33 - 第三节信息安全技术..................................................................................................... - 34 - 第四节加密技术与认证技术.......................................................................................... - 35 - 第五节安全技术应⽤..................................................................................................... - 36 - 第六节⼊侵检测技术和防⽕墙....................................................................................... - 36 - 第七节计算机病毒问题及防护....................................................................................... - 37 - 第⼋章⽹络应⽤技术............................................................................-38 - 第⼀节组播技术............................................................................................................ - 38 - 第⼆节P2P⽹络........................................................................................................... - 38 - 第三节即时通讯系统..................................................................................................... - 38 - 第四节IPTV .................................................................................................................. - 39 - 第五节VoIP .................................................................................................................. - 40 - 第六节⽹络搜索技术..................................................................................................... - 40 -第⼀章计算机基础主要掌握:(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2)计算机的技术指标;(3)奔腾芯⽚的技术特点;(4)软件开发周期;(5)压缩技术;(6)流媒体第⼀节计算机概述1. 计算机特点2. 计算机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并⾏关系)(1)⼤型机阶段(50~60年代):●1946年第⼀台计算机,美国宾⼣法尼亚⼤学ENIAC 电⼦管计算机,⽤于计算弹道。
2022计算机三级《PC技术》考试要点
2022计算机三级《PC技术》考试要点第一章第一节计算机的开展、应用与组成(一)计算机的开展与应用1.计算机的开展历程多年来,人们习惯于以计算机主机所使用的主要元器件为着眼点,把计算机的开展划分成为四代:第一代(约1946~1957年)是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
其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运算和逻辑元件,数据表示主要是定点数,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写程序,主要用于科学和工程计算。
第二代(约1958~1964年)是晶体管计算机的时代。
其特征是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作为运算和逻辑元件,软件方面出现了、ALGOL和COBOL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除了科学计算之外,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处理领域,同时还开始用于过程控制。
第三代(约1965~1970年)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其特征是用集成电路代替了分立元件,用半导体存储器取代了磁心存储器,软件方面,操作系统日益成熟,多道程序、并行处理、多处理机、虚拟存储系统以及面向用户的应用软件的开展,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
这一时期计算机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等领域都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第四代(约1971年开始)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其特征是以大规模集成电路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Very Large Scale Inteˉgration)作为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软件方面开展了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网络软件等;特别是80年代个人计算机的出现,以及90年代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开展,使计算机应用领域进一步向纵深开展。
学术界和工业界已不再沿用“第某代计算机〞的说法。
人们正在研究开发的新一代计算机系统,主要着眼于机器的智能化,它以知识处理为根底,具有智能接口,它可以模拟或局部替代人的智能活动,并具有自然的人机通信能力。
2.计算机的开展趋势(1)计算机的处理速度不断提高(2)计算机体积不断缩小(3)计算机的价格将持续下降(4)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功能走向多媒体化(5)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计算机应用进入“网络计算时代〞网络计算的应用模式对计算机、网络、乃至整个信息社会,将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
2022计算机三级《PC技术》考试复习要点
2022计算机三级《PC技术》考试复习要点第五节图像、图形与视频信息的表示(一)图像1.图像的获取与表示图像获取的过程实质上是信号扫描和数字化的过程,它的处理步骤大体可分3步:(1)取样;(2)分色;(3)量化。
2.图像的压缩编码一幅图像的数据量可按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以字节为单位):图像数据量=图像宽度某图像高度某图像深度/8图像压缩方法很多,不同方法有不同的适用场合和范围。
评价一种压缩编码方法的优劣主要有以下几点:(1)压缩倍数(2)重建图像的质量(3)算法复杂度(本钱)(4)时间延迟ISO和IEO两个国际机构联合组成了一个专家组(Joint Photographic E某perts Group,简称JPEG),负责制定静止较像数据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称为JPEG标准(ISO/8)。
3.图像文件格式(1)JPEG文件交换格式(JPEG File Interchange Format)经JPEG算法压缩后的图像数据,按一定的语法规那么组织成JPEG文件交换格式,以便存储或传输,需要时再通过解码器重建原来的图像。
(2)BMP文件格式BMP(Bitmap-File)图像文件是Windows操作系统采用的图像文件格式,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所有图像处理软件几乎都支持BMP图像文件格式。
它是一种与设备无关的位图格式(Device-Independent Bitmap,DIB),目的是为了让Windows能够在任何类型的显示设备上输出所存储的图像。
BMP位图文件默认的文件扩展名是.bmp。
(3)GIF文件格式GIF(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是CompuServe公司开发的图像文件交换格式,它以数据块(Block)为单位来存储图像的相关信息。
一个GIF文件由表示图像的数据块、数据子块以及显示图像的控制信息块组成,称为GIF数据流(Data Stream)。
数据流中的所有控制信息块和数据块都必须在文件头(Header)和文件结束块(Trailer)之间。
2023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学习笔记全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分析:考试形式:选择题和填空题,6个旳选择题和2个填空题共10分,都是基本概念。
一、计算机旳四特点:1.具有协助人们减轻脑力劳动,进行信息处理旳特性。
2.具有普遍合用旳特性3.有灵活选择旳特性4.有对旳应用旳特性二、计算机发展经历5个重要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1.大型机阶段40-50年代2.小型机阶段60-70年代3.微型机阶段70-80年代4.客户机/服务器阶段5.Internet阶段三、计算机应用领域:1.科学计算------模拟核爆炸、模拟经济运行模型、进行中长期天气预报2.事务处理------简朴旳文字处理、填写报表、数据检索、信息管理3.过程控制4.辅助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测试CAT5.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6.网络应用------电子邮件、网页浏览、资料检索、IP 、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上出版、订制新闻、娱乐休闲、聊天及虚拟小区7.多媒体应用------动画设计、地理信息系统GIS、平面图像处理(1).一种完整旳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构成。
(2).计算机硬件构成四个层次:①芯片:包括微处理芯片、存储器芯片、芯片组、I/O接口芯片等,是硬件构成最总要旳基础②板卡:即计算机旳主板和多种插卡,这些板卡承载着有关芯片及其他元器件,是计算机旳骨干③整机:在整机设备旳机箱内,固定着有关板卡,部件以及对应旳布线④网络:即多种计算机设备通过联网设备及传播线缆形成大大小小旳网络(Internet旳硬件设施就是由完整旳4层硬件构成旳)一、计算机硬件旳种类:A、计算机老式分类:1、巨型机、大型计算机,中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
2、IEEE1989年分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计算机。
B、计算机现实分类:1、服务器------处理能力很强,存储容量很大。
计算机三级_网络技术知识点
计算机三级_网络技术知识点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无论是个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还是企业的运营与发展,都离不开稳定、高效的网络环境。
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和掌握网络技术的朋友来说,熟悉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的知识点是一个不错的起点。
首先,我们来谈谈网络体系结构。
这是理解网络运作的基础。
其中,OSI 参考模型和 TCP/IP 模型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OSI 参考模型将网络通信分为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职责。
而 TCP/IP 模型则相对简洁,分为四层,即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主要负责在物理介质上传输比特流,比如我们常见的网线、光纤等就是物理层的传输介质。
数据链路层则负责将比特流组装成帧,并进行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网络层的任务是实现网络之间的通信,通过 IP 地址来确定数据的传输路径。
传输层主要负责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常见的协议有 TCP(传输控制协议)和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是网络技术中的关键知识点。
IP 地址就像是网络世界中设备的“身份证号码”,用于标识网络中的每一台设备。
它分为IPv4 和 IPv6 两种版本。
IPv4 地址由 32 位二进制数组成,通常以点分十进制的形式表示,比如 19216811。
而 IPv6 地址则由 128 位二进制数组成,以冒号分隔的十六进制数表示。
子网掩码用于确定一个 IP 地址所属的网络和子网。
网络设备也是网络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常见的网络设备有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
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它只是简单地将接收到的信号广播到所有连接的端口。
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它可以根据 MAC 地址进行数据转发,提高了网络的效率和安全性。
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它根据 IP 地址来选择最佳的传输路径,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在网络操作系统方面,Windows Server 和 Linux 是常见的选择。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经历四小阶段它们是取代关系)、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在1983年第一个使用TCP/IP协议的。
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
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 ChinaGBN))2、计算机种类: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
3、计算机的公共配置:CPU、内存(RAM)、高速缓存(Cache)、硬盘、光驱、显示器(CRT、LCD)、操作系统(OS)4、计算机的指标:位数指CPU寄存器中能够保存数据的位数、速度(MIPS、MFLOPS)指CPU每秒钟处理的指令数通常用主频来表示CPU的处理速度、容量(B、KB、MB、GB、TB)、数据传输率(Bps)、版本和可靠性(MTBF、MTTR)。
5、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人工智能、网络应用。
(补充实例)6、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具有原子特性(芯片、板卡、设备、网络)与软件系统具有比特特性。
且它们具有同步性。
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 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RISC和CISC技术(技术特点10个请看书P8)8、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安腾是64位芯片,主要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
安腾采用简明并行指令计算(EPIC)技术9、主机板与插卡的组成:(1) 主机板简称主板(main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
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必背要点
全国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复习资料第一章计算机基础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大型主机阶段、小型计算机阶段、微型计算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Internet阶段。
2.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辅助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过程控制、人工智能、网络应用、多媒体的应用。
3.计算机硬件系统:芯片、板卡、整机、网络。
4.传统硬件分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计算机。
现实硬件分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计算机、手持设备。
5.按应用范围划分:入门级服务器、工作组级服务器、部门级服务器、企业级服务器。
6.按服务器采用的处理器体系结构划分:CISC服务器、RISC服务器、VLIW服务器。
CISC 是“复杂指令集计算机”、RISC是“精简指令集计算机”、VLIW是“超长指令字”。
7.按服务器的机箱结构划分:台式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机柜式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
刀片式服务器:是指在标准高度的机架式机箱内可插装多个卡式的服务器单元,实现高可用和高密度的结构。
8.工作站分类:一类是基于RISC(精简指令系统)和UNIX操作系统的专业工作站、另一类是基于Intel处理器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PC工作站。
9.MIPS: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MFLOPS: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
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指多长时间系统发生一次故障;MTTR:平均故障修复时间,指修复一次故障所需要的时间。
10.超标量技术:通过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以空间换取时间;超流水线技术: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其实质是以时间换取空间;双高速缓存的哈佛结构:指令与数据分开。
11.主板:CPU、存储器、总线、插槽、电源。
12.主板种类:按CPU插座分类:如Socket7主板、Slot1主板等;按主板的规格分类:如AT主板、Baby-AT主板、ATX主板等;按芯片集分类:如TX主板、LX主板、BX主板等;按是否即插即用分类:如PnP主板、非PnP主板等;按数据端口分类:如SCSI主板、EDO 主板、AGP主板等;按扩展槽分类:如EISA主板、PCI主板、USB主板等。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第三章重点.doc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第三章重点2017年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第三章重点第三章局域网基础1、局域网主要技术特点是:P452、共享介质访问控制方式主要为:(1)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方法。
(2)令牌总线方法(TOKENBUS)。
(3)令牌环方法(TOKENRING)。
3、局域网参考模型(IEEE802)(1)IEEE802参考模型:IEEE802参考模型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在1980年2月制订的,称为IEEE802标准,这个标准对应于OSI 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又划分为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和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
(2)IEEE803标准(P49)(3)IEEE802.2标准定义的共享局域网有三类:a、采用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总线型局域网。
(ETHERNET)b、采用TOKENBUS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总线型局域网。
c、采用TOKENRING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环型局域网。
(4)CSMA/CD的发送流程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先听先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延迟重发。
冲突检测是发送结点在发送的同时,将其发送信号波形与接受到的波形相比较。
(5)TOKENBUS(令牌总线方法)是一种在总线拓扑中利用“令牌”作为控制结点访问公共传输介质的确定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所谓正常稳态操作是网络已经完成初始化,各结点进入正常传递令牌与数据,并且没有结点要加入与撤除,没有发生令牌丢失或网络故障的正常工作状态。
令牌传递规定由高地址向低地址,最后由低地址向高地址传递。
令牌总线网在物理上是总线网,而在逻辑上是环网。
交出令牌的条件:1该结点没有数据帧等待发送。
2该结点已经发完。
3令牌持有最大时间到。
环维护工作:1环初始化2新接点加入环3接点从环中撤出4环恢复5优先级(6)TOKENRING(令牌环方法)4、CSMA/CD与TOKENBUS、TOKENRING的比较5、ETHERNET物理地址的基本概念(1)地址与寻址的概念(2)ETHERNET物理地址的长度(48位)、构成、表示方法6、共享介质局域网可分为Ethernet,TokenBus,TokenRing与FDDI 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00MbpsFastEthernet、1Gbps与10GbpsGigabitEthernet。
2022计算机三级《PC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2022计算机三级《PC技术》计算机应用根底知识整数的运算(1)不同长度整整之间的转换一般而言,短整数可以转换成长整数表示而保持其数值不变,而反过来却不行。
短整数转换成长整数表示的方法是,把符号位向左扩充至所需要的长度为止。
(2)整数的变号操作所谓“变号操作〞,是指将该整数变成绝对值相同符号相反的另一个整数。
变号操作又称为“取负〞运算,它的处理方法是,将该整数的每一个二进位变反,然后在最末位(个位)加1,其结果即为所求。
(3)整数的移位操作移位操作有多种。
按照移位方向来分,移位操作可分成左移、右移两大类;按照操作性质那么又可区分为算术移位、逻辑移位和循环移位等不同类型。
① 算术移位当乘数或除数是2n时,算术移位用来快速地完成对整数进行乘法或除法的运算。
算术左移n位相当于乘以2n,执行方法是把原来的数中每一位都向左移n 个位置,左面移出的高位丢弃,右面低位空出的位置上全部补0。
假设正数左移过程中移出的位中包含1,或者负数移出的位中包含0时,那么表示运算结果超出了可表示的数值范围,即发生了溢出,结果不正确。
② 逻辑移位逻辑左移n位的执行方法是,把原来的数中每一位都向左移动n个位置,左面移出的高位丢弃,右面低位空出的位补0。
逻辑右移n位的执行方法是把原来的每一位都向右移动n个位置,右面移出的低位丢弃,左面高位的位置上全部补0。
③ 循环移位循环移位是一种逻辑操作,它仅仅移动操作数中二进位信息的位置,不会丢弃任何一位信息。
循环左移n位是把原来的数中每一位都向左移动n个位置,左面移出的高位放在右面低位空出的位置上。
循环右移n位那么把原来数中的每一位都向右移动n个位置,右面移出的低位放到左面高位空出的位置上。
(4)逻辑运算逻辑运算(又称为布尔运算)总是按位进行处理的,即对应位之间进行规定的逻辑运算,不考虑位与位之间的进位。
常用的根本逻辑运算有4种:“非〞运算(NOT)、“或〞运算(OR)、“与〞运算(AND)、“按位加〞运算(某OR),它们都非常简单。
三级PC技术知识点汇集
1.2 数值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
1.2.1 数制及其转换
1.
进位计数: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
(1) 基数:R=2,8,10,16
(2) 权值:位权值,按位数,从 0开始
(3) 位展开:S
= KN
′R N
-1
+... +K0
′R0
+K-1
1.1.2 计算机发展特点、趋势
1. 发展特点:速度快、体积小、故障少
2. 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多媒化、网络化、智能化
1.1.3 计算机特点
高速运算、超强记忆、高精计算、逻辑判断、自动执行
1.1.4 计算机的应用
数值计算、数据处理、实时控制、辅助设计 CAD、人工智能
软件:IBM DOS操作系统
(2) 第二代 PC286,即 PC/AT
硬件:80286CPU ,内外数据总线 16 位,24位地址,工业标准 ISA(Industrial
standard advance)总线,内
存 1M,虚拟内存 64M,主频 16MHZ
软件:高版本 IBM DOS操作系统
1.3.4 GB 18030-2000 编码
采用了:单字节、双字节、四字节 3种方式对字符进行编码。
1.4 多媒体技术基础
1.4.1 计算机中的声音
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声音也是用一系列的数字表示,保真度高,动态范围
大。
1. 模拟音频和数字音频
模拟声音是将声音波形转为电信号刻到媒体上,而数字音频是通过采样技术进行记录,通过 A/D 转换得到的数
在网络软件下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
计算机3级网络技术知识点
计算机3级网络技术知识点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是一门重要的计算机学科考试内容,涵盖了众多关键的知识点。
接下来,让我们逐步了解这些重要的内容。
首先是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这部分是网络技术的基础,理解 OSI 参考模型和 TCP/IP 模型至关重要。
OSI 参考模型分为七层,从下往上依次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而 TCP/IP 模型则包括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我们需要清楚每个层次的功能和作用,比如物理层负责在物理介质上传输比特流,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比特组合成帧并进行差错控制,网络层负责路由选择和分组转发,传输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应用层则为各种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
在网络技术中,局域网技术也是重点之一。
以太网是最常见的局域网技术,了解其工作原理、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如 CSMA/CD)以及以太网的发展历程(从传统以太网到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万兆以太网等)十分必要。
此外,还需要掌握无线局域网(WLAN)的相关知识,包括 IEEE 80211 标准、无线接入点(AP)的配置和使用等。
网络互联技术是实现不同网络之间通信的关键。
路由器是网络互联的核心设备,我们要学会配置路由器,包括设置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协议(如 RIP、OSPF 等)。
同时,要理解网络地址转换(NAT)的原理和应用,以及 IP 隧道技术在实现不同类型网络互联中的作用。
网络操作系统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常见的网络操作系统有Windows Server、Linux 等。
我们需要掌握这些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和管理,包括用户和组的管理、文件系统的配置、网络服务的搭建(如 DNS 服务、DHCP 服务、Web 服务等)。
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是网络技术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网络管理包括性能管理、故障管理、配置管理、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
了解常用的网络管理工具和技术,如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能够有效地对网络进行监控和管理。
计算机三级PC三四章重点
第三章一、微型计算机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微处理器的原理与组成:微处理器结构,指令及其执行过程,程序中断,支持芯片及其与CPU的互连微机的基本配置包括主机箱(内含CPU、内存、外存、I/O接口、总线等部件)、显示器、键盘和鼠标器。
在微机主板上的主要部件包括CPU、快存与主存、ROM与CMOS电路、支持系统工作的控制电路(磁盘控制、中断控制、DMA控制、系统定时控制、DRAM刷新控制等)、总线和扩展插槽等。
在主板上一般有4个或8个内存条插槽。
每个内存条的容量可以是4MB、8MB、16MB 或更大。
内存条有30线、72线和168线,其数据位宽分别为16位、32位和64位。
主存储器常采用EDO(Extended Data Out)DRAM和SDRAM(同步DRAM)两种快速芯片。
目前在主板上一般都有3个PCI总线插槽和4个ISA总线插槽,一共可插入7块I/O卡。
目前奔腾机主板上一般有1个并行口,2个串行口,一个软盘插口(可接4个软驱),1个IDE插口(可接一个硬盘驱动器和一个光盘驱动器)。
微机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扫描仪、数字化仪以及条形码读入器、磁卡读入器、IC卡读入器等。
微机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1.微处理器的基本部件微处理器的基本部件包括运算单元、控制单元和总线接口单元,在运算单元中有若干寄存存储器组。
2.指令及其执行过程指令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操作码和操作数(或操作数地址)。
微处理器的指令长度为一字节或多字节构成。
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曾经为了兼容性而越来越复杂,而事实上使用频率很高的指令只有很少一部分,因此提出了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RISC)的概念。
RISC结构指令长度固定,指令格式与种类简单,在硬件和软件上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提高指令的执行速度,获得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指令的执行过程包括5个步骤:取指令、指令译码、取操作数、执行运算和回送结果。
在现代微处理器中通常采用流水线结构,使指令的不同步骤对不同的指令同时执行,就象工厂的流水线一样,这样指令的执行时间主要与CPU的时钟周期有关,而与指令执行需要多少步骤无关。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重点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经历四小阶段它们是取代关系)、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在1983年第一个使用TCP/IP协议的。
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
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2、计算机种类: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
3、计算机的公共配置:CPU、内存(RAM)、高速缓存(Cache)、硬盘、光驱、显示器(CRT、LCD)、操作系统(OS)4、计算机的指标:位数指CPU寄存器中能够保存数据的位数、速度(MIPS、MFLOPS)指CPU每秒钟处理的指令数通常用主频来表示CPU的处理速度、容量(B、KB、MB、GB、TB)、数据传输率(Bps)、版本和可靠性(MTBF、MTTR)。
5、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人工智能、网络应用。
(补充实例)6、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具有原子特性(芯片、板卡、设备、网络)与软件系统具有比特特性。
且它们具有同步性。
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 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RISC 和CISC技术(技术特点10个请看书P8)8、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安腾是64位芯片,主要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
安腾采用简明并行指令计算(EPIC)技术9、主机板与插卡的组成:(1) 主机板简称主板(main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笔记三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笔记三(网络的基本概念)第三章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形成与发展大致分为如下4 个阶段:1 第一个阶段可以追述到20 世纪50 年代。
2第二个阶段以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APPANE与分组交换技术为重要标志。
3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4第四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
最热门的话题是INTERNE与异步传输模式ATM技术。
信息技术与网络的应用已经成为衡量21 世界国力与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准。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NII 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Internet ,Intranet 与Extranet 和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企业网研究与应用的热点。
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
计算机资源主要是计算机硬件,软件与数据。
我们判断计算机是或互连成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看它们是不是独立的“自治计算机”。
分布式操作系统是以全局方式管理系统资源,它能自动为用户任务调度网络资源。
分布式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是区别不在他们的物理结构,而是在高层软件上。
按传输技术分为:1广播式网络;2点-- 点式网络。
采用分组存储转发与路由选择是点-点式网络与广播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
按规模分类: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
广域网(远程网)以下特点:1 适应大容量与突发性通信的要求。
2 适应综合业务服务的要求。
3 开放的设备接口与规范化的协议。
4 完善的通信服务与网络管理。
X. 25网是一种典型的公用分组交换网,也是早期广域网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通信子网。
变化主要是以下3 个方面:1 传输介质由原来的电缆走向光纤。
2 多个局域网之间告诉互连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3 用户设备大大提高。
在数据传输率高,误码率低的光纤上,使用简单的协议,以减少网络的延迟,而必要的差错控制功能将由用户设备来完成。
这就是帧中续FR,FrameRelay 技术产生的背景。
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要素为网络拓扑,传输介质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计算机三级《PC技术》考试要点:输入设备
计算机三级《PC技术》考试要点:输入设备输入设备是向计算机输入数据和信息的设备,是计算机与用户或其他设备通信的桥梁;是用户和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主要装置之一。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了《PC技术》关于输入设备的考点,供大家参阅。
1.键盘键盘是PC机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输入设备。
通过键盘,可以将字母、数字、标点符号等输入到计算机中,从而向计算机发出命令,输入中西文字和数据。
(1)组成PC机键盘可以分为外壳、按钮和电路板三部分。
(2)工作原理键盘的功能就是及时发现被按下的键,并将该按钮所对应的代码送入计算机,用于发现有无按键按下并区分按键位置的是按键扫描电路,产生按键对应代码的是编码电路,将代码送入计算机的是接口电路。
依据按键代码生成的原理,可以把计算机键盘分为编码键盘和非编码键盘。
编码键盘的每一个按键的代码都是由键盘直接产生并送入计算机的。
这种键盘响应速度快,但它以复杂的硬件结构为代价,其复杂性随着按键功能的增加而增加。
而且,按键的代码是固定的,不易修改和扩充。
非编码键盘的代码生成是由键盘和PC机软件共同完成的。
键盘本身使用较为简单的硬件来识别被按下的按键的位置,向PC机提供的是该按键的位置码(中间代码),然后由系统软件把这些中间代码转换成规定的编码。
这种键盘响应速度不如编码键盘快,但它可通过软件为按键重新定义其编码,为扩充键盘功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因而得到广泛的使用。
(3)键盘接口电路扫描码以串行方式传输给系统板上的键盘接口电路,两者通过一个5芯插头座互相连接。
PC机中键盘接口电路主要由单片机8042组成,8042芯片内有2KB ROM和128B RAM,还有2个8位的I/O端口。
2KB ROM中存放的是键盘管理程序,128B RAM作为数据缓存器使用。
PC机启动后,8024在键盘管理程序的控制下自立于CPU工作。
CPU通过I/O指令随时可以对8042进行读/写操作。
(4)PC机键盘的发展早期的PC机采用的是83键键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一、微型计算机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微处理器的原理与组成:微处理器结构,指令及其执行过程,程序中断,支持芯片及其与CPU的互连微机的基本配置包括主机箱(内含CPU、内存、外存、I/O接口、总线等部件)、显示器、键盘和鼠标器。
在微机主板上的主要部件包括CPU、快存与主存、ROM与CMOS电路、支持系统工作的控制电路(磁盘控制、中断控制、DMA控制、系统定时控制、DRAM刷新控制等)、总线和扩展插槽等。
在主板上一般有4个或8个内存条插槽。
每个内存条的容量可以是4MB、8MB、16MB或更大。
内存条有30线、72线和168线,其数据位宽分别为16位、32位和64位。
主存储器常采用EDO(Extended Data Out)DRAM和SDRAM(同步DRAM)两种快速芯片。
目前在主板上一般都有3个PCI总线插槽和4个ISA总线插槽,一共可插入7块I/O卡。
目前奔腾机主板上一般有1个并行口,2个串行口,一个软盘插口(可接4个软驱),1个IDE插口(可接一个硬盘驱动器和一个光盘驱动器)。
微机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扫描仪、数字化仪以及条形码读入器、磁卡读入器、IC卡读入器等。
微机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1.微处理器的基本部件微处理器的基本部件包括运算单元、控制单元和总线接口单元,在运算单元中有若干寄存存储器组。
2.指令及其执行过程指令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操作码和操作数(或操作数地址)。
微处理器的指令长度为一字节或多字节构成。
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曾经为了兼容性而越来越复杂,而事实上使用频率很高的指令只有很少一部分,因此提出了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RISC)的概念。
RISC结构指令长度固定,指令格式与种类简单,在硬件和软件上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提高指令的执行速度,获得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指令的执行过程包括5个步骤:取指令、指令译码、取操作数、执行运算和回送结果。
在现代微处理器中通常采用流水线结构,使指令的不同步骤对不同的指令同时执行,就象工厂的流水线一样,这样指令的执行时间主要与CPU的时钟周期有关,而与指令执行需要多少步骤无关。
3.时钟周期、总线周期与指令周期时钟周期是CPU时钟频率的倒数。
总线周期是CPU通过总线读写存储器或I/O设备所需要的时间。
指令周期是从取指令开始到回送结果完成所需要的时间,不同的指令其指令周期也不相同。
在8086CPU中,一条指令的指令周期包含一个到几个总线周期;一个总线周期又包含4个或4个以上的时钟周期。
在80486及其以上的CPU中,由于采用指令的流水线结构,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1条甚至多条指令。
4.CPU的支持芯片及其与CPU的互连早期CPU(8086、80286)的支持芯片分为两类:①协处理器、总线控制器、时钟电路、地址驱动电路、数据收发电路等,通过局部总线与CPU相连,支持CPU访问内存和完成指令功能;②中断控制器(8259)、DMA控制器(8237)、定时/计数器(8253)、通过系统总线与CPU相连,支持CPU完成I/O操作。
在Pentium机中现在普遍采用基于PCI/ISA总线的系统结构,CPU的支持芯片也分为两类:①主存与二级Cache控制器芯片,CPU局部总线至PCI总线的桥控制芯片,用来连接软驱、硬驱、光驱、网卡等快速外设;②PCI接口芯片(可选择IDE、SCSI或LAN接口),PCI至ISA的桥芯片(实现PCI总线到ISA总线的转换,并将8238、8259、8253等芯片集成其中),ISA总线用来连接打印机等慢速外设。
5.80X86CPU系列的发展8086CPU,数据位宽16位,地址线20条,可访问内存空间1MB,不支持虚存。
其内部由2个部件组成:执行部件(EU)和总线接口部件(BIU)。
8086CPU,数据位宽16位,地址线24条,可访问内存空间16MB,支持段式虚存,最大虚存容量为1GB(2 30 B),工作方式分为2种:实地址方式和保护方式。
其内部由4个部件组成:总线部件(BU)、指令部件(IU)、执行部件(EU)和地址部件(AU)。
80386CPU,数据位宽为32位,地址线32条,可访问内存空间4GB,支持段页式虚存,最大虚存容量为64TB(2 46 B),工作方式分为3种:实地址方式、保护方式和虚拟8086方式。
其内部由6个部件组成:总线接口部件、指令预取部件、指令译码部件、执行部件、分段部件、分页部件。
80486CPU,除80386的指标外,主要是将80386协处理器和8KB的高速缓存(Cache)集成在芯片中。
Pentium CPU,数据线位宽64位,地址线32条,其主要特点是采用了超标量流水线(即多条指令流水线)结构,在一个CPU时钟周期内能完成两条指令;具有分支指令预测功能;将常用指令固化;具有系统管理模式(SMM)功能(例如当系统暂时不工作时,令其处于休眠状态,以降低能耗,按任一键,可唤醒之)等。
PentiumⅡ具有化复杂指令为精简指令的功能,也就是具有CISC和RISC二者的优点;它含有3路超标量结构,14级指令流水线;在芯片中包含了16KB高速缓存和256KB二级高速缓存。
}二、主存储器:存储器分类,存储器组成与工作原理,Cache存储器1.ROM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是只读存储器,其内容只能读出,不能写入。
PROM(Programmable ROM)是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允许用户一次性写入。
EPROM(Erasable PROM)是可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可通过紫外光照射来擦除其内容,而重新写入,并可以重复多次。
EEPROM(Electrical EPROM)是电可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可不从电路板上拔下芯片,利用电信号擦除与写入。
2.SRAM与D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的基本存储电路利用触发器存储信息的原理,通常由6支MOS晶体管构成,工作速度较快而功耗较高;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的基本存储电路利用电容存储信息的原理,通常由2支MOS晶体管构成,由于电容的漏电而需要经常(约2毫秒)刷新,所以工作速度较慢,但芯片存储容量大且功耗低。
3.存储矩阵与译码驱动设存储容量为2n,则存储器的地址线为n条,若直接译码驱动,就需要2n个驱动器。
为了节省驱动线数,一般将存储器分成(2n/2)×(2n/2)矩阵,这样,驱动线就是2×(n/2)条。
例如n=12,存储容量为4096,若直接译码驱动,则需驱动线4096条;若采用矩阵式译码,则只需驱动线2×26 =2×64=128条。
4.PC机的存储控制信号M/IO———访问存储器或外设的控制信号,高电平时表示访问存储器。
RD———读信号,低电平时表示读存储器。
WR———写信号,低电平时表示写存储器。
ALE———地址锁存信号,高电平时将地址锁存到存储器中。
DEN———数据有效信号,低电平时才打开数据收发器(否则存储器与数据总线断开)。
DT/R———数据收发控制信号,高电平表示CPU发出数据,低电平表示CPU 接收数据。
BHE———高8位数据允许信号,低电平表示8位数据总线上的数据是16位数据的高8位。
经过总线的控制器后,存储器读写控制信号的名称会有所变化,例如MRDC是存储器读命令,MWTC是存储器写命令等。
5.存储器地址选择一个存储器通常由若干存储器芯片组成,为了实现对存储器的正确寻址,应将存储器芯片的地址线连到CPU地址线的低位部分,以实现片内寻址;CPU地址线的其余部分应按存储器地址分布的要求,通过译码器对单个芯片进行选择(产生片选信号CS)。
若干为了节省译码器件,只用部分高位CPU地址参加译码,则会产生地址重叠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应避免两个以上的地址访问到同一存储单元。
6.CPU时序与存储器存取时间的配合CPU进行读写操作是按一定的时序进行的,如果存储器的读出时间或写入时间较长,不能满足CPU时序的要求,则需要在CPU时序中插入等待周期,才能保证对存储器的正确读写。
7.高速缓存(Cache)为了使高速的CPU与慢速的主存储器之间能协同工作,而又不要在CPU时序中插入等待周期,而在CPU与主存储器之间引入高速缓存(又称快存)。
在快存中存放使用最频繁的指令和数据,这样CPU的工作速度得到了保证,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工作速度。
为什么不提高整个内存的速度?因为成本太高。
目前内存(DRAM)的存取时间是60~70纳秒,快存(SRAM)的存取时间是15纳秒,而前者的价格是后者的10倍。
为了提高快存的工作效率,在CPU中的缓存又分成存取指令和存取数据两部分,并在CPU芯片外设立二级缓存,奔腾机的一级缓存容量为16KB(存放指令与数据各8KB),二级缓存容量为256KB或512KB。
一、二级缓存合在一起,可使CPU访问缓存的命中率达到98%,如果数据既不在一级缓存中,又不在二级缓存中,则Cache控制器将从主存中存取数据,并在向CPU传送数据的同时,修改缓存中的内容。
显然,应保持Cache与主存中数据的一致性,为此,当CPU执行写操作时,不但要写入Cache中,还要写入主存中。
三、输入输出控制:输入输出寻址,轮询I/O方式,中断传送方式,DMA传送方式1.I/O寻址在80X86系列CPU中,采用专门的I/O指令来对I/O端口进行输入或输出操作。
在CPU中负责与I/O端****换信息的寄存器只能是AL(8位数据或16位数据)。
在输入、输出指令中,直接寻址范围是0~255;通过DX寄存器存放外设的端口地址而间接寻址的范围是0~65535。
两个连续的8位端口可以当作一个16位端口来使用。
在PC机中,实际上只有10条地址线(A0~A9)参加I/O端口地址译码,因此实际能访问的I/O端口数为1024。
相应的地址空间为000H~3FFH,其中000H~1FFH 分配给系统板上的I/O端口,200H~3FFH分配给I/O插卡。
所以当地址线A9为高电平时,表示PC机的系统总线与I/O插卡交换数据;A9为低电平时,系统总线为主板上的I/O端****换数据。
区分访问内存与外设的控制信号是M/IO,当其为低电平时,表示CPU访问I/O 设备。
为区分读操作或写操作应利用CPU相应控制信号,如IOR表示读I/O端口,IOW表示写I/O端口。
在I/O端口的地址译码电路中,还必须使用AEN信号参与译码,AEN是DMA允许地址输出信号,高电平时表示DAM控制器接管地址总线,只有当ANE为低电平时,才表示是CPU接管地址总线,在地址总线上送来的CPU 是访问I/O端口的地址,才允许I/O端口进行译码输出。
2.计算机与外设交换信息的方式计算机与外设交换信息的方式有4种:直接程序传送方式、程序查询方式、程序中断方式和DMA(直接访问存储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