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教学设计 教案

合集下载

推荐学习高中历史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1

推荐学习高中历史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1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主要是由于粉碎“四人帮”后,党的主要领导人在指导思想上继续犯“左”的错误,公开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而在全国掀起的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讨论的实质在
如何正确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执政为民。

这个根本要求,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也从本质上揭示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途径。

执政为民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其他二者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创造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主体,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
图三中共十三大会场图四中共十五。

高中历史《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3、学法:学生通过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参与体验历史,启发思考,通过回归课本,掌握
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问题,在开放的活动空间中,展示学生个性,学生充分自主性学习和
合作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与竞争,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内容。
2.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3.概括“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
提示:结合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所解决的问题,分析“南方谈
话”所揭示的问题
4: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1)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
(2)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
(3)祖国统一问题上
阅读归纳:
1.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
(1)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建设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全面把握20世
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七、教学评价设计(学生学习评价表)
项目
权重
观察纪录内容
评价
自主
15
在学习的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自主性的体现,自我评价的机会等。






合作
15
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合作学习的行为表现,
(包括倾听别人的发言,参与讨论,共同完成探究和实验等)
学习方

探究
15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课题: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科目:历史
教学对象:高二年级学生
课时: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历史必修III第六单元第三课,本课主要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建设方面的探索,包括两部分内容: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教学设计9: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教学设计9: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过程评价:什么是邓小平理论?它是如何形成的?除了邓小平理论外,现在对中国思想产生巨大影响的理论还有什么?请大家带着这些疑问来探究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伟大的转折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多媒体展示材料: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十年“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全国各族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各项建设中去,但出现了两年徘徊的局面。这一方面是由于“文化大革命”长达十年,所造成的政治上、思想上的混乱不容易在短期内消除。但更重要的是由于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在指导思想上继续坚持“左”倾错误所造成的,集中体现在“两个凡是”上。
过程评价:其实质是坚持“左”的错误,反对否定“文革”。
过渡:这种状况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急需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来突破这个禁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的。
多媒体展示材料:邓小平题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师生互动:邓小平以鲜明的态度,积极支持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有力的推动,使这场讨论得以在全党、全军、全国公开深入地进行。
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2002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召开,在这次大会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教学
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条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18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教学设计 教案

18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条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历史比较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

(2)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我们的行动,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3. 教学用具幻灯片。

图片。

4. 标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田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这是20世纪末唱响大江南北的《春天的故事》歌词。

歌词中的“老人”是谁呢?他在中国留下了哪些壮丽的“诗篇”?由此导入新课。

一、伟大的转折: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参考教材P86“历史纵横”)●对象:“两个凡是”●影响:打破枷锁,解放思想2、新理论的宣言书(1978年):●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影响: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3、伟大的历史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理论的酝酿、准备时期)●时间:1978年12月●内容: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③改革开放。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历史阶段。

2.了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发展性和趋势性的历史过程。

3.掌握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4.掌握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意义和作用。

5.培养学生全面、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将通过以下内容进行教学: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新时期的背景和形势。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主张。

–邓小平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意义和作用。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涵和主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贡献和作用。

3.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主张。

–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贡献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1.理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历史阶段,并了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发展性和趋势性的历史过程。

2.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主张,以及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意义和作用。

3.培养学生全面、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扼要叙述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使学生初步掌握相关知识。

2.互动法:讲解完毕后,通过与学生的问答互动,激发学生思考和探讨共同关注的问题。

3.案例法: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

4.形象法:通过相关材料的呈现和图表的使用,使学生形象化地理解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

五、教学资源1.讲义:提供关于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的讲义。

2.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材料和图表,形象化地呈现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设计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主要内容、发展过程,认识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

(2)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分析其对党的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发展及主要内容。

(2)通过课堂讨论,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历史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知道这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指导思想。

我们要坚持邓小平的正确理论,指导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2)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的了解,看到思想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重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难点如何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实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和“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中的两个“春天”分别指对中国有重大影响的什么历史事件?两个“春天”具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新课学习一、伟大的转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在欢庆之时,又心存疑虑。

因为,十年浩劫所留下的后果十分严重,要在短时期内消除这场内乱所造成的政治上、思想上的混乱是十分艰难的。

展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社论邓小平题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中国人民急切地期待着中国迅速摆脱困境,迈开大步前进。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二历史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二历史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设计

第18课新时期的论探索【课程标准】概述邓小平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邓小平论的形成过程及主要内容。

难点: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背景及重要意义。

【知识要点】一、邓小平论形成发展阶段(五次会议和一次谈话)二、邓小平论形成的背景及评价2评价:(1)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指导思想。

(2)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3)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提出的背景:新时期党的建设遇到了许多新的课题。

比如,在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设好党的组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等等。

2.创立及内涵:创立:2000年2月明确提出;2001年庆祝中共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全面而深刻地阐述其内涵和精神实质;2002年中共“16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核心: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执政为民。

3.历史地位:是在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论武器。

【重点难点解析】1邓小平论形成的背景邓小平在江西1970年前后,邓小平和妻子被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厂劳动。

除了劳动,邓小平还在院中散步,每天步行约五千余步。

在散步的过程中,邓小平思考了许多邓小平复出:1977年,邓小平复出。

1978年,邓小平访日,参观了日产汽车公司的座间工厂、新日铁公司的君津工厂、松下电器公司的茨木工厂,专门乘坐了新干线列车。

在飞速的列车上,陪同人员问邓小平的感受,他爽快地回答说速度快,满舒适,干什么事都要有速度哟!1979年,邓小平在大年初一访问美国。

访美期间,在亚特兰大兴致勃勃地参观福特汽车公司的装配厂,在西雅图坐进波音公司的地面模拟驾驶舱观看模拟飞机着陆过程,在得克萨斯和夫人卓琳高兴地戴上牛仔帽观看斗牛表演……这一切都使中国的电视观众感到耳目一新,造成很大的心灵冲击。

高中优秀教案高三历史教案:《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设计

高中优秀教案高三历史教案:《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设计

高三历史教案:《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设计新时期的理论探究考试说明学习要求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1.知道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的标记和首次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的党代会。

2.要将邓小平理论置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时空背景下,概述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3.联系必修Ⅱ中第三专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必修Ⅰ中的"一国两制'来熟悉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感受邓小平的制造性才智和胆识。

一、宏大转折1、宏大转折的历史背景①文革结束后,提出"两个凡是'的指导方针。

——说明:左倾思想未根本转变。

②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规范》,掀起真理规范问题的商量,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途——奠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

2、宏大转折的宣言书——1978年底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全都向前看》的讲话意义: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

3、宏大转折的实现: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内容(决策):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途。

②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途的拨乱反正。

③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宏大决策。

(2)意义:①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途、政治路途和组织路途;②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宏大决策。

③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

④是党和共和国历史上的宏大转折。

⑤成为我国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宏大起点。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进展1、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从今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设计1
首先,讲述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背景和主要内容,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接着,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如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
最后,讲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如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并联系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作业布置
作业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将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心得,要求不少于800字。通过写作,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这些理论的核心内涵及其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讨论主题可以包括:
1.邓小平理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建设、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方面的体现;
3.科学发展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和导入环节的图片、视频资料,展开思考和分析。我会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2.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存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运用不足的情况。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协作不充分的问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意义和重要性;2.了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基本内容;3.掌握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方法和途径;4.培养学生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意义和重要性在新时期,面对社会变革、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理论探索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节课将探讨新时期理论探索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理论探索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

2.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基本内容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如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特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等。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基本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整体认识。

3.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方法和途径为了进行理论探索,学者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和途径。

本节课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理论探索方法,如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理论建构等,并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技巧。

4. 学生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培养通过课堂探讨和讲解,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教师将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社会问题、学术研究领域,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讨论,提高他们对理论探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你们觉得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有什么意义和重要性?2. 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其基本内容。

同时,教师可引入相关案例和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理论探索的实际应用。

3.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方法和途径。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教师可以引导讨论,及时纠正错误观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4. 学生发言和总结(10分钟)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体会,教师可加以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术价值观和研究方法。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课标要求】概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当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探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谈话法,分析法和归纳对比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新的社会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社会实践。

学习老一辈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甘愿奉献的高尚品格【重点难点】: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邓小平理论的地位【知识梳理】一、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简表时间内容精髓及指导意义酝酿产生发展走向成熟并形成体系2、、科学内涵:①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②是对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③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④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3、主要内容:①关于发展道路,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关于真理标准,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③关于发展阶段,作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④关于根本任务,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⑤关于发展动力,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⑥关于外部条件,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⑦关于政治保障,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⑧关于发展战略,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和目标⑨关于和平统一,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⑩关于教育发展,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⑾关于科技地位,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⑿关于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提出“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案例

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案例

必修三第课《新期间的理论探究》教学设计事例本课内容主要解说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先后以邓小平易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经过不停地探究,总结出来的我们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它们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对于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到现在仍旧发挥侧重要作用。

因此,在这节课的解说过程中,我联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设计了以下两个事例。

事例一中共十三大:中共十三大是本课要点,也是本课难点。

教师指引:请同学们赏识相关中共十三大的音像资料,联合课本文字介绍掌握十三大的时间及其内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十二大此后改革开放全面睁开,从乡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系统改革到各方面系统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有力地推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为保证党和国家沿着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道路持续行进,中共在年召开了十三大。

一九八七年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依据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在认识国情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归纳和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其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归纳。

确定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其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作必需剖析,便于学生掌握该难点。

教师叙述时要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经过的《对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策》中提出的,十三大使这一理论在认识上行进了一大步。

设问: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内涵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一个特别的经济范围,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开端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伍,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成立社会主义必定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含两层内涵: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一定从这个实质出发,而不可以超越这个阶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课标要求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当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教学目标1.阅读教材,识记邓小平理论在新时期各阶段邓小平理论的发展;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确立等发展过程和其主要内容。

2.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的材料,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引导学生通过对邓小平理论发展历程的梳理,结合必修一、必修二相关知识,全面分析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进而理解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与发展;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引导学生全面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结合其提出的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综合考查,认识到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其本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进而明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学法指导1.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

因此,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发展需要注意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其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2.学习邓小平理论,应注意联系实际和比较分析法,多联系每一历史时期或今天实际生活中的情况,加深对伟大理论同历史发展关系的理解。

重点难点1.重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本课课件;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以“四导一评”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有机引入】创设问题情景: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入:“春天”是什么?1979年和1992年分别发生了什么大事?“有一位老人是谁?”为什么在歌颂他?【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82-85,在书上进行圈、勾、划,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针对学生的错误和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新时期理论探索的主要成果和意义。
c.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4.教学评价设计:
a.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期中考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b.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的评价和指导,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c.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培养自我监控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背景,阐述其主要观点,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社会主义本质等。
2.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强调其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作用。
3.讲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以及如何指导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4.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这些理论在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实际应用。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可能对理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把握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拓展。此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和案例进行分析解读。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国家和民族认同感逐渐增强,有利于培养其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需求,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细处入手,具体探究——“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设计

细处入手,具体探究——“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设计

新教师教学课例研究【设计思路】“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一课是人教版必修三18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是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最后一节,内容比较凝练,教学中容易流于空泛。

本单元是必修三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的重要内容,“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更是当代中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历史知识,基于以上认识,我精心设计了本课的教学过程。

大致思路为:1.从整体感知到局部知识,从宏观把握到具体探究。

2.学生预习和自主探究、讨论相结合,通过阅读材料思考、回答问题,感知知识得出认识、进行比较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3.结合必修一、二的相关知识,形成完整体系。

4.讲练结合、补充资料、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程标准】1.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2.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教学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及上世纪80年代深圳城市景观。

问题: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城市吗?(深圳)这个城市的崛起有赖于歌曲中的这位老人。

他就是邓小平。

二、学习新课:(一)多媒体展示课题、邓小平和江泽民理论图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

使学生明白课标要求。

(二)多媒体展示整体感知及预习检测问题:1.快速浏览课本: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我们要学习哪几个理论的探索过程?(板书)2.根据提示快速找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

酝酿时期、第一次提出、初步形成、成熟形成体系、形成完整体系、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何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提出的?何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教师给学生两分钟讨论时间,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见课后板书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知本课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中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2.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史料,通过史料、图片等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将三位伟人的优秀品质、先进事迹和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结合起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三位伟人历史活动和理论成果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使学生明确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学习者
分析
1.本节课我按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我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贯彻落实我省提出的“金种子”工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系列活动的精神;
2.本节课我采用活动式、归纳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做到详略得当,由浅入深,重点突出;通过材料或学生对历史的感知得出结论,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史料,通过史料、图片等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大屏幕展示视频《改革开放30年成就》;
4.学生先阅读教材,然后分组讨论归纳对邓小平的评价;
5.学生代表发言,学生互评,教师总评;
6.《小试牛刀》,巩固提高。
【设计意图】
1.注重发挥史料作用,注重“论从史出”;进益求精,多归纳、多总结;
2.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
3.我将这节课设计为通过伟人们的艰苦卓越的奋斗精神,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崇高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身体验伟人们的不易和伟大,从而感染学生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接受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教版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设计
4.开展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环节,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尚情操,增强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
3.增强学生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认同,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设想实施: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理论知识的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4.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设想实施: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观点,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思考、表达,提高批判性思维。
同时,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教育学生要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教材,整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要求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2.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提高,但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仍有待加强。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青春期,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渐形成,需要教师加以引导。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科学发展观在解决我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要求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形成共识。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湖北省宜城市第一中学杨云★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过程,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指导思想。

(2)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3)探究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归纳、概括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2)教师应通过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等重大理论问题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科学性,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3)情景再现:运用多媒体技术放映邓小平南巡讲话有关片段,体会讲话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社会百废待兴的形势,认识邓小平理论提出的必要性,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认识邓小平在创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大贡献。

(2)简介邓小平的生平,知道新的社会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社会实践。

学习老一辈爱国主义精神及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甘愿奉献的高尚品格。

(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模块链接:必修Ⅰ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24课“新时期外交建树”。

必修Ⅱ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14课“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PPT课件和视屏综合运用、讨论法。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人物介绍导入,引出在毛泽东以后对中国社会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人物:邓小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2)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3)探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归纳、概括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并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比较。

(2)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科学性,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的社会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社会实践。

学习老一辈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甘愿奉献的高尚品格。

2.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 教学难点
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 标签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这是20世纪末唱响大江南北的《春天的故事》歌词。

歌词中的“老人”是谁呢?他在中国留下了哪些壮丽的“诗篇”?------这位老人就是邓小平,是他以过
人的智慧与胆略揭开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
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似春风般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指明了中国改革开放继续前进的方向。

2 新知介绍
一、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邓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诞生的背景)
1、背景:
(1)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在两年的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2)1978年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同时在十
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事实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它的召开确立了指导思想
2、十一届三中全会
A 时间、地点:1978、12 北京
B 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抛弃
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3)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

(4)在经济工作中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
C 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的起点。

可以说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
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拉开序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什么是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理论的核心是: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
2、首次提出:1982年中共“12大”,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
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
载入史册。

3、初步形成:1987年中共“13大”,系统地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
段的基本路线,第一次系统地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十三大的召开表明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已经提出,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4、成熟并形成体系:1992年,南方谈话,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88岁高龄的邓小平在家人和有关人员陪同下,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回到北京后,他又视察了首钢。

邓小平
在南方各地巡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称为“南方谈话”。

4、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常计划和市场
都是经济手段。


“南方谈话”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坚持了正确导向,
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出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局面。

总之。

“南方谈话”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高度,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
新的科学水平。

“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5、体系的完整:1992年中共“14大”,提出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
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最终形成:1997年中共“15大”,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

明确规定中国
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邓小平理论历史意义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具
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
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它坚持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结合,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
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
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提出的背景: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1)国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

(2)国内:
A、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各方面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
多样化。

B、在中国共产党内,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队伍发生重大变化,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
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党的建设遇到了许多新的课题。

总之,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既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同
时也提出了许多严峻的挑战和崭新的课题。

2、创立的过程
(1)创立: 2001年庆祝中共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全面而深刻地阐述其科学
内涵和精神实质;2002年中共“16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2)内容: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
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
思想武器。

※根本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核心: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执
政为民
3、历史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源于伟大的建设实践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理论。

“三个
代表”思想适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
继承和发展。

课后小结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

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
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又在它们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 复习总结和作业布置
复习总结
课堂练习
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配套课后练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