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第三章
区域规划_第三章__区域发展战略
LOGO
3、战略目标:是指预期区域在特定时期内应 达到的标准和努力方向。可分近期(5年)、 中期(10年)、远期(20年)。
4、战略重点(实现战略目标的主攻方向和突 破口,特别是重点产业与重点地区)的制定 要考虑的因素:
竟争中的优势领域, 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建设, 区域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经济转折时期的关键问题或扭转区域局面的
使本国制造业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特征:一般具有二元结构,一部分是传统
的,一部分现代的,依靠本地廉价劳动办与 发达国家技术、资金发展出口产品。(既有 劳动密集型的又有技术密集型的)。 例子:巴西、亚洲“四小龙” 问题:出口有依附性,工业门类不齐,效 率低。
Your site here
LOGO
Your site here
LOGO
3、初级产品出口战略 是一种低层次的发展模式,是
经济起飞困难和一般地区的发展战 略模式。 以廉价劳动办开发农、矿、特 产品——换取外汇——进口制成品 (不等价)
Your site here
LOGO
4、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进口替代:用国内生产去替过去依靠进口 的产品,以满足自身的需求。
6、信息化发展战略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
特征有: A、经济上由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转化; B、劳动力的职业构成发生变化,专业的技术
劳动者占突出位; C、理论知识在社会中居于核心地位,科学技
术居于社会的轴; D、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有计划、有节制的,科
学技术的贡献大; E、通过智力技术,对各项政策作出决策。
第三章 区域发展战略
一、区域发展战略概念与内容 二、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 三、我国20C80年代至90年代重要的区域空间发展 战略模式 四、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的新进展
空间规划与布局大全
空间规划与布局大全空间规划与布局在如今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个合理布局的空间不仅可以提高生活品质,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空间规划与布局大全,帮助您打造一个舒适、高效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第一章:住宅空间规划与布局在住宅空间规划与布局方面,合理的设计是关键。
以下是几个需要考虑的要点:1. 客厅设计客厅是家庭娱乐和接待客人的重要场所。
在客厅的规划和布局中,要考虑家具的安排、电视和音响的位置、窗户的朝向等因素,以确保客厅的舒适度和实用性。
2. 卧室设计卧室是每个人舒适休息的地方。
在卧室的规划和布局中,要选择合适的床和床垫、衣柜、梳妆台等家具,并考虑采光、通风和隐私等因素,以创造一个安静、宜人的环境。
3. 厨房设计厨房是家庭烹饪和餐饮的地方。
在厨房的规划和布局中,要考虑工作台、存储空间、橱柜和电器等设计,以提高厨房的功能性和操作的便利性。
4. 浴室设计浴室是个人卫生和放松的地方。
在浴室的规划和布局中,要考虑洗手台、淋浴设施、浴缸和马桶的布局,以及防水和排水系统的设计,确保浴室的清洁和舒适。
第二章:办公空间规划与布局一个高效的办公空间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的舒适度。
以下是几个需要考虑的要点:1. 办公室布局办公室的布局需要根据工作流程和团队合作的需求进行设计。
采用开放式办公区域可以促进沟通和协作,而独立办公室可以提供私密性和专注的工作环境。
2. 工作站设计工作站是员工日常工作的核心区域。
要考虑人体工程学,合理安排桌子、椅子、计算机和文件存储空间,以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工作环境。
3. 会议室设计会议室是讨论、决策和团队协作的重要场所。
在会议室的规划和布局中,要考虑桌子和椅子的摆放方式、投影设备和音频设备的位置,以及良好的听觉和视觉效果,以促进有效的会议。
4. 共享空间设计共享空间如休息区、茶水间和储物区等,是员工休息和交流的场所。
在共享空间的规划和布局中,要提供舒适的座位、饮水设施和存储空间,以满足员工的日常需求。
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
江苏省重要⽣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江苏省重要⽣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前⾔重要⽣态功能保护区指在保持流域、区域⽣态平衡,防⽌和减轻⾃然灾害,具有重要⽣态服务功能和保护价值的,在维护区域⽣物多样性和⽣态安全等⽅⾯有重要作⽤的,依照规定程序划定,有明确界线,需要实施严格保护的⾃然地域。
江苏省重要⽣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是根据全省⽣态环境调查、⽣态功能区划,在分析⽣态特征、⽣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地域单元的主导⽣态功能,提出全省重要⽣态功能保护区名录、范围及保护措施。
划分重要⽣态功能保护区,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态⽂明理念,建⽴与健全全省⽣态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区域⽣态安全,为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基础,对促进⼈与⾃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度重视⽣态功能区划⼯作。
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全国⽣态环境保护纲要》,明确了⽣态保护的指导思想、⽬标和任务,要求开展全国⽣态功能区划⼯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持。
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开展全国⽣态区划和规划⼯作,增强各类⽣态系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
”为构建全省⽣态安全保障体系,对在保持流域、区域⽣态平衡,维持⽣物多样性、减轻⾃然灾害,确保国家和地区⽣态安全等⽅⾯具有重要作⽤的区域建⽴重要⽣态功能保护区,对⼈类资源开发和⾏为活动采取有限禁⽌,⼒求确保区域⾃然⽣态环境不受破坏,保障其主导⽣态功能得到永续发挥,⼜为⽣产⼒合理布局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社会⼜好⼜快发展。
2004年8⽉,江苏省环保厅正式启动全省重要⽣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作。
规划采取地⽅政府编制和专家意见相结合的⽅法进⾏。
在江阴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全省规划⼯作⽅案和技术⽅案。
2005年4⽉,规划⼯作在全省全⾯开展。
江苏省环保厅对规划⽂稿先后组织3次专家论证,3次书⾯征求各市⼈民政府意见,共6易其稿。
重要⽣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是⽣态保护⼯作由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型管理转变、由定性型管理向定量型管理转变、由传统型管理向现代型管理转变的⼀项重⼤基础性⼯作,是科学开展⽣态环境保护⼯作的重要⼿段,可以作为指导全省产业合理布局、资源有序开发的重要依据。
区域规划—第三章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第三章 区域经济分析
I. 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的分析
区域发展水平的量度
区域发展阶段分析
II.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划分 产业结构分析的内容 产业结构分析的方法
§1 区域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分析
衡量由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经济的增长,要用真实
GDP的百分比的变动来衡量。
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 ×100
GDP平减指数衡量的是相对于基年价格的现期物价水平; GDP
平减指数反映的是价格的变动而不是产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是经济学家用来监测经济平均物价水平,从而监
我国学者关于发展阶段的划分
(补充)
我国有些学者(陈栋生,1993年 《区域经济学》)将经济发展 的阶段划分为四个,即: 发展阶段(不发育阶段)—社会经济发育程度和生产力水平 低下;第一产业占极高的比重;自身资金积累能力低下,缺 乏自我发展能力 成长阶段—已跨过工业化的起点,区域经济呈现高速增长, 第二产业开始占主导地位;人口和产业迅速向一些城市集中, 形成启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成熟阶段—区域经济增长势头减慢,并逐渐趋于稳定;工业 化达到较高水平,第三产业也较发达 衰退阶段—衰退的传统产业占的比重大,开始出现结构性衰 退的征兆
部分发展中国家1981年人均GNP与PQLI数据比较
单位:美元
刘再兴的9指标体系 区域经济总规模、增长活力、工业化结构比重、结构转换条 件、人口文化素质、技术水平指数、城市化水平、居民生活 质量等(每个指标的含义及计算见课本144页) 上述9个指标全部计算出来后,再计算其几何平均数m,即区域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以综合指数m的全国平均值为参 照,根据各省市区的综合指数与全国平均值的高低关系,将我 国大陆各省市区划分为经济成熟区、经济成长区和不发达地区 (见下页表) 。
区域规划方案
区域规划方案1. 引言区域规划是一种综合性的规划方法,旨在通过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实现区域发展的协调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区域规划方案,旨在提供一个有效的指导框架,以解决现有和未来面临的挑战,实现整体区域的健康发展。
2. 背景当前,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区域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这些挑战包括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需求不断增加等。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区域规划方案,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3. 目标和原则3.1 目标本区域规划方案的目标包括但不限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优化空间布局,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保护环境,减轻污染压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满足基本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增加产业就业机会。
3.2 原则本区域规划方案遵循以下原则:•科学合理性:在制定规划方案时,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公众参与:在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增强公众参与,实现民主决策。
•综合协调:在规划的不同方面之间,采取综合协调的方法,确保各项规划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可持续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通过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等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4. 主要内容4.1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区域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1 城市用地规划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和人口规模,确定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和布局。
重点考虑城市功能区划、市中心区域、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的合理布局。
4.1.2 农业用地规划结合农业发展需求和耕地保护政策,制定农业用地规划方案。
鼓励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确保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1.3 生态保护区规划合理划定生态保护区范围,保护水源地、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生态环境,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
4.2 交通规划交通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制定合理的交通规划至关重要。
区域规划 期末考试 名词解释
区域规划期末考试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区域区域是选取并研究地球上存在的复杂现象的地区分类的一种办法,地球表面的任何部分,假如它在某种指标的地区分类中是均质的话,即为一具区域,而这种分类指标是选取出来阐明一系列在地区上密切结合的多种因素的特别组合的。
2.均质区域区域内部间特性上的一致性和相似性,并以这种一致性和相似性区不于其他区域。
均质区具有单一的面貌,是依照内部的一致性和外部的差异性来划界的,其特征在区内各部分都同样表现出来。
3.结节区域由区内的核心以及与其功能上密切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区域所组成。
结节区域的形成取决于内部结构或组织的协调,这种结构同生物细胞相似,即包括一具或多个核(中心)以及环绕核的区域。
结节区的内部靠核向外引发流通线路来联结身边一定的区域,起到功能一体化的作用。
4.区域理论区域理论是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区域中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规律的基本分析思想、办法和理论观点。
5.区域分析对区域进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进展的妨碍举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相互联系的规律。
它涉及到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生物学等许多学科。
它并别是一门独立学科,而是作为一种科学办法论形成和进展起来的,是为有关学科研究区域咨询题和行为、举行区域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办法的。
第二章区域进展条件分析6.自然资源指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或自然环境因素)。
7.适度人口一定区域、一定时刻、一定条件(生产力水平)、一定的人均消费水平下的适度人口和资源人口承载力。
8.技术技术是人类改变或操纵客观环境的手段或活动,来自生产力实践、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
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向:一是指人来改变或操纵客观环境的过程中所积存的知识、经验等精神范畴的东西,是技术的软件,为技术的决定性因素。
二是知识、经验的物化成果,即生产工具、装备等物质方面的东西,是技术的硬件。
区域规划-第三章课件
02 区域分析
区域自然条件分析
地理位置
地质地貌
分析区域的经纬度、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等,了解区域在全球或国家中的地理位置 特点。
研究区域的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及分布, 分析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气候水文
自然资源
探讨区域的气候类型、特征,水文条件如 河流、湖泊等的分布及特点,评估其对区 域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可达性。
生态修复与治理
针对受损生态系统,采取生态修 复和治理措施,恢复生态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
05 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交通基础设施规划
01
02
03
交通网络规划
构建高效、便捷的综合交 通网络,包括公路、铁路、 水运和航空等交和功能,提高交通运行效 率。
区域规划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
区域规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区域规 划逐渐受到重视。
发展
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区域规划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更新和完善。现代区域规划更加注重生态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强调多规合一和跨界合作。同时,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为区域规划提供了新的 手段和方法。
ABCD
产业链延伸
依托主导产业,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拓展产业领域, 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创新驱动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 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产业集聚区建设
01
园区规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园区规划,明确 产业集聚区的功能定位、空间布
局和发展目标。
03
公共服务配套
加强产业集聚区的公共服务配套 建设,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支持
区域规划
一、区域,是地球表层的一部分,是按某种需要、目的、标准或功能划分出来的一部分,它以一种或多种标志区别于邻近部分。
与区域相近的概念有:地区空间地域性和景观性二、区域的特征1、客观性 2、可度量性 3、不重复性 4、系统性三、区域的类型1、按区域的性质分:自然区域社会经济区域2、按区域结构分:形态一致区(同质区): 强调区域的个性和共性,是依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的。
功能区(异质区):是区域内各部分存在功能联系的区域。
四、区域的要素1、基本要素:位置距离方向范围形成2、衍生现象:类型循环扩散演替第二节区域研究一、区域研究的特征区域研究最早源于地理学。
1、综合性:注意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区际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
在研究方法上重视因果关联分析和多学科的结合。
2、空间性:重视区域位置、结构、类型及网络等空间概念。
3、动态性:关注区域发展的时间过程。
二、知识经济兴起对区域研究的影响。
2、知识经济的概念:(1)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利用为基础的经济。
知识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其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
(2)同过去以劳动力和资源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比,知识经济是以生产、分配与利用知识和信息为基础。
(3)在一些发达国家,知识经济已开始代替工业经济。
3、知识经济的特征(1)以知识密集型企业为标识,反映企业发展的新方向(2)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体系产业的发展的新途径(3)以高新技术为杠杆推动传统产业的知识化,显示产业发展的新前程(4)以高新技术武装的服务业异军突起,开拓知识经济新领域(5)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向导,企求经济长期繁荣(6)以教育和学习为本,注重人力资源的开4、知识经济兴起对对区域研究带来的机遇:(1)知识经济的信息化推动了区域研究手段从传统走向现代化;(2)知识经济的许多特征极大地丰富了区域研究的内涵;(3)学科的渗透和知识重组加快,为区域研究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提供了便利。
区域规划原理第3章
(二)边缘区域
边缘区域是国内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它又可分为两类:过度区域和资源前沿区域, 过度区域又可以分为两类:
1.上过渡区域。这是联结两个或多个核心区域的开发走廊,一般是处在核心区域外围,与核 心区域之间已建立一定程度的经济联系,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就业机会增加,具有资源集约利 用和经济持续增长等特征。该区域有新城市、附属的或次级中心形成的可能。
(二)空间结构的物质内容
1. 地域空间核心。地域空间核心即经济地域的中心城市(或首位城市) 2.空间网络系统。空间网络系统是指经济地域内各种交通运输线路与通讯信息 线路的地域分布体系,网络在空间结构中发挥着联接区域核心与外围地域及 城市系统的纽带和桥梁,也是与其它经济地域进行联系的纽带。 3.外围空间。外围空间是指地域空间结构内除去区域核心与网络之外的所有地 域空间,包括核心以外的所有城镇,也包括广大的农村和工矿区。
快速工业化阶段,工业产值在经济中懂得比重在25%—50%。核心区发展很快,核心区 域与边缘区域之间存在不平衡关系。
(四)空间相对均衡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出现资金、技术、信息等从核心区域向边缘区域流动加强。整个区域成 为一个功能上相互以来的城镇体系,形成大规模城市化区域,开始了有关连的平衡发展。
三、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形态
3、区位势能的动态变化
区位势能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形成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相反,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经济空间的发展而演变。 (1)区位势能的“点状”变化 表现为大型的矿产地、交通运输枢纽,从而导致节点城市和城 镇的兴起。 (2)区位势能的“线状”变化 表现为交通线、河流、海岸线、大型矿脉等线型体。“线状” 区位势能常常发展成城镇,人口和经济、技术的相对密集,形成区域 经济带。 (3)区位势能的“面状”变化 主要表现为大面积的矿产、农产品基地、工业密集区等,它形 成了城市带、经济重心区和经济密集区。 上述点、线、面上区位经济发展的兴衰,都和区位势能作用及 其变化息息相关。
03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第三章)
如果存在某种生产传统,而且这种传统被认为是一种优秀的遗产,那么 其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将极为深远。
➢ 5. 区际联系与区域分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地域分工体现着协作、竞争和利益,它们可以 使前四种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增强或变弱。
(1以上)
(1以上)
下降
下降
注:时间系列分析即按时间的推移所作的分析;横断面分析即为统一时点不同国民收入水平国家的比较(从低到高)。 资料来源:宫泽健一,《产业经济学》,东洋经济出版社,1989(第二版),P57.
第一节 区域经济背景分析
二、经济结构分析
(三)区域产业结构演化趋势
➢ 3. 霍利斯·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和工业化阶段理论
第一节 区域经济背景分析
二、经济结构分析
(二)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评价
➢ 1. 是否充分利用了区域资源 ➢ 2. 区域产业的技术结构是否合理 ➢ 3. 区域内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是否协调 ➢ 4. 区域产业结构是否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 5. 产业结构的效益如何 ➢ 6. 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是否适应
第一节 区域经济背景分析
一、经济增长分析
➢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一年)一个国家 或区域总产出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用实物形 式来表示,就是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
二、经济结构分析
➢ 经济结构(economic structure):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成,涵盖生产 、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的要素组成或构造。
➢ 2. 资源状况
《区域规划》资料整理
区域规划介绍区域规划是指根据城市、乡村或自然地理区域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区域的发展布局、功能结构、空间组织和资源开发利用,旨在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战略规划过程。
本文旨在整理区域规划相关的资料,以便了解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实践经验。
区域规划的重要性区域规划在城乡规划和国土规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区域规划,可以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区域规划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区域规划应当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充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保证规划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可持续发展原则:区域规划应当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整体性原则:区域规划要考虑区域内各要素的相互关系,注重整体规划,避免部分规划导致整体失衡。
4.协调性原则:区域规划应当注重各项规划之间的协调性,确保各项规划的实施不会相互冲突,形成合力。
区域规划的实践经验1.制定规划方案:在区域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包括发展目标、空间布局、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内容,为规划实施提供指导。
2.开展社会评估:在制定区域规划方案之后,应当开展社会评估,听取各方意见,建立参与机制,确保规划的公正性和民意参与。
3.加强监督管理:在区域规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规划的监督管理,确保规划的贯彻落实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规划方案。
4.不断优化完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环境变化,需要不断优化完善区域规划,保持其符合实际需要,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区域规划是推动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有力工具,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更好地了解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实践经验,为规划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区域规划方案
区域规划方案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区域规划逐渐变得重要起来。
区域规划方案是指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和人口因素等各方面的要素,制定出一套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
在这个方案中,不仅包含了城市的基础设施规划,还包括经济发展方向、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的内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区域规划方案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首先,区域规划方案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一个城市开始发展时,如果没有明确的规划方向,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例如,城市中心地段的混杂用地,可能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而通过制定区域规划方案,可以对城市的不同区域进行合理划分,从而避免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
同时,区域规划方案还可以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区域规划方案对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也至关重要。
现代城市发展迅速,土地资源有限。
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方案,就很难实现城市空间的高效利用。
通过区域规划方案,可以将城市发展引向合理的方向,避免城市空间的不规范扩展。
同时,通过合理规划,可以使不同功能区域的距离更近,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例如,商业区域和居住区域的合理布局,可以减少居民的出行时间,提高效率。
另外,区域规划方案还可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经济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而区域规划方案可以提供这样的保障。
通过规划方案,可以确定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提供给企业在特定区域发展的指导。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避免资源的重复利用和浪费,还可以提高区域内企业的协同发展能力,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区域规划方案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另外,区域规划方案还能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城市面临着各种挑战,如人口增长、环境污染等。
一个良好的区域规划方案可以帮助城市应对这些挑战,并提供解决方案。
例如,通过规划出足够的绿地和公共设施,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第3章 区域规划基础理论体系
● 网络开发理论 在经济布局框架已形成,点轴系统比较完善的地区,进
一步开发就可以构造现代区域的空间结构并形成网络开发 系统。
·网络开发系统应具有下列要素: “节点”——增长极的各类中心城镇; “域面”——沿轴线两侧“节点”吸引的范围; “网络”——由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 产要素的流动网及交通、通讯网组成。
最大城市)其规模往往比其他城市大得多 首位度:S=P1/P2 四城市首位度:S=P1/(P2+P3+P4)
4、区域空间结构演变阶段和类型分异理论 ● 区域空间结构演变阶段理论
·低水平的均衡阶段 ·极核式集聚发展阶段 ·由极核扩散发展阶段 ·高水平的均衡阶段
● 点轴开发理论
运用网络分析方法,把国民经济看做由点、轴组 成的空间组织形式,即“点”和“轴”两个要素结合 在同一空间。点即增长极,轴线即交通干线。
·点轴开发模式的基本思路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选择若干资源较好的具有开发潜力 的重要交通干线经过的地带,作为发展轴予以重点开发。
在各发展轴上确定重点发展的中心城镇(增长极),确 定其发展方向和功能。
确定中心城镇(增长极)和发展轴的等级体系,首先集 中力量重点开发较高级的中心城市(增长极)和发展轴,随 着区域经济实力增强,开发重点逐步转移扩散到级别较低的 发展轴和中心城镇。
第五节 空间扩散理论和现代区域相互作用理论
一、空间引力理论和潜力理论
空间扩散和区域相互作用理论早期发展主要集中在“如何 确定扩散影响空间可达性的空间引力理论和潜力理论” 1931年,赖利(美国):断裂点理论(break-point)
二、核心边缘理论(关于扩散机理的研究)
经济社会活动的空间集聚必然在区域中形成一定的核心区 (结节区),每个核心区都有其影响区(边缘区)。
3区域规划及区域发展战略
二、区域规划的特点
(一)规划工作的共同特点 1.目的性 2.前瞻性 3.动态性 (二)区域规划的特点 1.综合性。 2.战略性。 3.地域性。
第二节 区域规划类型
一、按规划功能分类
(一)认识性的区域规划 (二)应用型的区域规划
二、按规划内容的侧重点分类
(一)策略性的区域规划 (二)物质性的区域规划 (三)综合性的区域规划
三、战略方针
战略方针是指实现战略目标的总的策略,总的原则,是规范地区发 展行动的指南。战略方针要服务于战略目标,须要简明、扼要,使人们 容易掌握要领。因此,它既不能过于琐碎,全是细徽末节,又不能过于 空泛,流于形式。战略方针切忌公式化、一般化。战略方针越具体,对 指导战略的实施越有利
四、战略措施
战略措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步骤和途径,是实施战略的手段。制订战略 措施,就是把比较抽象的战略目标、战略方针进一步具体化的过程。区 域发展战略措施通常包括实施战略的相应的组织机构、资源分配、资金 政策、劳动政策、产业政策以及经济发展的控制、激励、协调等手段。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关心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各种措施,如 社会福利、社会文化、环境保护措施和协调地区关系、促进平衡发展的 措施,常常成为战略措施的重要内容之一,且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 2.确定区域发展目标。 3.区域发展 的课题与对策研究。 4.规划方案设计, 5.规划方案评估。 6.报批定案。
(三)区域规划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第一,重视规划过程的循环;第二,保持规划的弹性;第三,定期检查规划 实施状况,随时对规划作必要的调整或修编。
第三节 战 略 抉 择
一、评估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 二、分析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 三、提出战略构想
一、评估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内容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内容一、区域规划的概念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规划是人们以思考为依据,安排其行为的过程。
规划与计划近义,经常被替换和混用。
许多国家把区域规划称为区域计划。
规划与计划一样,通常兼有两层含义:一是描绘未来,规划是人们根据现在的认识对未来目标和发展状态的构想;二是行为决策,即实现未来目标或达到未来发展状态的行动顺序和步骤的决策。
任何一个区域,不论它地处发达富裕的城市地区,还是位居贫穷落后的边远山区;不论是在高原沼泽,还是在荒漠草地,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可能达到的发展目标都不是唯一的。
一个地区工农业生产布局和城市发展规划也有各种不同的方案可供选择,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方案,可以出现许许多多的状态和空间景象。
区域规划就是要在多种方案的比较和选择中确定适合规划区域未来的发展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总体蓝图。
由此而言,区域规划就是人们根据现有的认识,对规划区域的未来设想和理想状态及其实施方案的选择过程。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国民经济建设的物质载体。
地区的生产布局,地区的国民经济建设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
国民经济建设项目的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的安排不能分割。
因此,从规划工作的实质而言,区域规划实际上就是对区域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总体部署。
正是由于经济建设布局与土地利用紧密相关的缘故,所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区域规划与地区性的国土规划两个概念互相通用。
例如,在德国、英国、俄罗斯等国称为区域规划的工作,在日本、朝鲜等国却称为国土规划,法国则称为领土规划。
区域规划是一个区域比较长远而全面的发展构想,是描绘区域未来经济建设的蓝图。
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规划区域的发展条件,从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明确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总体建设,包括土地利用、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作出总体部署,对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建设项目进行统筹安排,并提出实施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12-13
20
(2)技术进步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
①技术进步对农业及其内部结构的影响 • 技术进步——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每个农民生产农产品可以满足 更多的非农业人口的消费——农业劳动力下降; • 技术进步——加速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分工——为农业区域化生产创造 了条件; ②技术进步对工业及其内部结构的影响 • 技术进步——改变了工业的原料、燃料结构;
• 2013-12-13 区域地理位置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
24
(2)地理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
①地理位置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进程。 ②地理位置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类型。 • 沿海与内地、南方与北方; ③地理位置影响区域资源开发。 • 影响资源的经济价值—影响资源开发的规模和时序。
• 趋向:移向发达地区或者落后地区,都会使经济得到 促进,特别是移入落后地区,对落后地区的促进作用 是非常明显的。 如:美国(主要由移民构成的国家)
2013-12-13 16
美国为什么吸引移民?
•美国的标志之一自由女神像的基石上铭刻着爱玛· 拉扎露 丝的十四行诗《新巨人》中的诗句,恰如其分地告诉世 人美国为什么会吸引到移民:
人口的转移);
• 文化程度——人口素质的重要表现之一。 ②大量人口的移动会带来明显的社会问题。
2013-12-13 15
③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
• 人口移动:是指人们的空间位移,即人们在定向移动 上超过一定的距离,在移入地居留超过一定时间的移 动。是人力资源在区域范围内的配置。 • 动力:是人口移出地区和移入地区之间经济社会、政 治或偶发自然因素的差异性。
区域发展规划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 (RDP)
2013-12-13
1
主要内容
• 第一讲 区域发展规划概述
• 第二讲 区域发展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 第三讲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 第四讲 区域发展战略
• 第五讲 区域产业结构
• 第六讲 区域产业空间布局
2013-12-13 2
2013-12-13
7
2008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温室气体排放比较
2013-12-13
8
② 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 • 是一种综合利用区域内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发展模式。 • 自然资源优势——建立和发展以资源为基础的产业(如重 工、化工等; •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 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活力的第三产业。 • 最典型的国家:美国。 ③ 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 • 因自然资源十分贫乏,区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区 域内社会资源的深度开发。 • 这是一种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和极具发展潜力的发展模式。 • 典型国家:日本等自然资源贫乏的发达国家。
• ②区域自然地理位置:某一区域与周围的陆地、海洋、山脉 、河流等自然地理事物所形成的空间关系。
• 属于自然范畴,变化缓慢,对区域经济影响也比较稳定。
• ③区域政治地理位置:从政治关系来分析某一区域与周围行 政区之间的空间关系。
• ④区域经济地理位置:从经济着眼,来考察某一区域与周围 地区的关系。 • 属于历史范畴,随着时代更迭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而 变化。
④ 资源缺乏型。 • 缺乏可供大规模开采的自然资源. • 因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资源也十分稀缺. • 区域的自我发展能力低下。在没有大量外力援 助的情况下,这些区域的发展缓慢,呈低水平 状态。(贫困恶性循环) • 典型国家:非洲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小国。
2013-12-13
11
3、自然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自然条件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自然条件对工业、农业和交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2)自然条件对经济部门的影响 ◆不同的自然条件往往形成不同的产业部门;
• 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矿业具有强烈的地域性。
◆每一个自然因子对各个经济部门的影响程度不同。 • 如:气候 (3)自然条件对于产品质量和形成的影响 ◆自然条件是影响产品质量的自然基础。如,新疆哈密瓜。 ◆自然条件对产品形成的影响。如,建筑物形式、服装形式。
2013-12-13 12
二、区域社会经济条件
• 1、 人口与区域发展
• 2、 技术与区域发展
• 3、 区域发展的制度环境
• 4、 区域地理位置
2013-12-13
13
1、人口与区域发展
• 人口条件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类型和区域开发进程。 (1)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人口数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有重要影响。但不能起决定性作用。 • 人口数量——生产规模和区域开发程度。
第三讲、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 一、自然资源条件 • 二、区域社会经济条件 • 三、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2013-12-13
3
一、区域自然资源条件
1、概念和特点 • 三个概念: 自然(自然界)?自然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自然(自然界):是对于主体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客体(或是 相对于社会存在的客观实在)。
2013-12-13 9
日本素被称作资源贫乏的国家。其实,如果把“自然资源”界定为包括 国土、水、矿物、植物、动物等门类在内的广义概念的话,那么,各个 门类之间在资源的贫富程度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不能一言以蔽之为“ 贫乏”。 ◆国土资源。 ◇日本的地理特点决定了其国土资源的状况。作为一个岛国,日本的海岸 线非常长,共达33899公里,领海面积达31万平方公里,渔业水域361万平 方公里,200海里水域面积429万平方公里。这一岛国特征不仅使日本可以 享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还为其开发海底资源、发展海洋运输事业提供了广 阔空间。 ◇日本农业用地即耕地资源更显得比较贫乏。平均每人仅约442平方米。 ◇森林面积则比较大,约占2/3陆地面积,是世界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 ◆ 水资源。从年降水量来看,日本应当是个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日本 的年降水量平均在1630毫米左右。但日本山高坡陡,河流又多不很长,降 水中有很大一部分迅即流人大海,因而积存下来的水并不算多。 ◆矿物资源。矿物资源种类繁多,曾有“矿物博物馆”之美誉。但是,与世 界上其他同等人口规模的国家相比,矿物的蕴藏总量或人均占有蕴藏量都 是比较贫乏的。目前,只有石灰石资源尚可称之丰富,而其他资源特别是 2013-12-13 10 石油、煤炭、铀等能源资源则尤显缺乏。
(2)人口构成、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人口构成与区域经济发展
• 人口构成是人口素质的主要表现之一。包括自然构成(性别
和年龄)、社会构成(城乡、文化、民族等)。 • 性别构成——最基本的构成。 • 年龄构成——直接决定劳动力资源的比重。 • 城乡人口构成——反映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涉及农村
• 技术进步——改变了工业产品结构;
• 技术进步——新兴产业迅速崛起(电子工业、信息工业)。
2013-12-13
21
3、 区域发展的制度环境
(1)制度环境的构成
① 产权
资源 (投入要素)
私人资本 倾向于效率
投入到营利性竞争部门
公共资本 倾向于公平 从事基础设施建设
目标 投向
归根到底是由产权关系决定
• 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 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 (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 • 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 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 的创意群体。 2013-12-13 19
• 劳动人口——生产的部门构成和水平。
• 作为消费者人口数量——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②人口增长速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中消费和积累的比例关系。
• 直接影响到产业部门的形成。 • 第三世界国家人口增长过快成为当前与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并列的三大社会 问题之一。
2013-12-13 14
• 人力资本运营是区域经济的基本经营模式
是一种不同于传统产业经营模式的新的区域经济经营模式。
• 人力资本运营形成的产业群:教育、装潢、设计、规划、 创意、策划、咨询、信息等若干类。
2013-12-13
18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
2010年全国31个省 市区文化产业竞争力 前十名:广东、江苏 、浙江、北京、上海 、山东、辽宁、福建 、四川、湖南
2、技术与区域发展
(1)技术进步可以削弱区域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
①技术进步改变了自然资源. • 使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 使许多有害的自然条件转化为有利的自然资源。
② 减弱了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束缚。
• 运输技术、输电技术的发展;使单位产品所需原料、燃料下 降。 ③改善了农业生产的状况。(农艺技术和农业技术装备)
产权安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决策;责任;利益;
② 组织 造就合理的组织(公司)治理结构——解决缺乏效率的交易 问题(交易成本最小化是其核心)
2013-12-13 22
(2)制度环境的特点
①产权安排的区域合理化 产权安排要有利于经济增长; 产权安排要与区域的发展模式相适应; 产权安排要与区域的产业结构相适应。
2013-12-13 5
美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丰富的资源和相对安全的国土 环境逐渐造就了这个超级大国。
水资源丰富。五大湖(GreatLakes),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域,总面积为245 ,660平方公里。苏必利尔湖(LakeSuperior),休伦湖(LakeHuron),密歇根湖 (LakeMichigan,归属美国),伊利湖(LakeErie),安大略湖(Lake Ontario) • 煤炭资源丰富。是世界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全美50个州中38个州赋存煤炭, 含煤面积达11810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居世界第一位。 • 石油资源丰富。已探明石油探明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227亿桶,世界排名第 11位。 • 天然气资源丰富。世界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国,世界第二大生产国,天然气探 明可采储量为6.73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3.8%,居世界第6位。能源消 费构成中天然气占24%,居第2位。同时,又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 • 耕地资源丰富。国土总面积962.91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97.45万平方公里 (约28亿亩),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13.15%。美国农业生产者约600万人( 以家庭农场为主),每位农业生产者收入约1.5万美元(我国约4.5亿人,收入 6000元)。美国农业资源结构是人少地多,劳动力供给短缺,劳动力市场价 格高,诱导农民偏向劳动替代型技术的选择,所以,美国农业的技术革命是从 机械技术开始的,农业现代化经历了农业机械化革命、化学革命、生物革命和 管理革命。 2013-12-13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