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病因与发病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ppt——第七章-发病[可修改版ppt]

中医基础理论ppt——第七章-发病[可修改版ppt]
发病过程中相互影响。
概述
发病——指疾病的发生过程,即机体处于 病邪的损害和正气抗损害之间的矛 盾斗争过程。
发病学说——研究疾病发生的途径、类型、 机制、规律以及影响发病诸因 素的理论。
中医关于发病认识的历史沿革
发病机理 :
《内经》提出外内合邪的发病观——“外内合邪”;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两虚相感,乃客其形”。
生活工作环境——生活工作环境的不良可导致疾病的 发生与流行,如职业病、矽肺、空调综合症、急、慢 性中毒等
社会环境——人在社会中的政治地位、经济状况、文 化程度、家庭情况、境遇变迁、人际关系等与疾病的 发生有一定的联系
体质与发病
决定发病倾向——体质强则不易感邪发病,体质弱则 易感邪发病。
决定对某种病邪的易感性——阳虚易感寒邪,阴虚易 感热邪。
正气的基本概念
正气——人体的机能活动和抗病康复能力, 简称为“正”
正气旺盛取决于三个条件: 一、脏腑组织功能活动正常 二、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充沛 三、各种机能活动之间和谐有序
天地有正气, 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 上则为日星。
——文天祥《正气歌》节选
人 身 小 天 地, 天 地 大 人 身
LOGO
中医基础理论ppt——第七 章-发病
Company Logo
概述
疾病——是在一定致病因素作用下,人体稳定有 序的生命活动遭到破坏,出现阴阳失调 形质损伤或机能障碍,表现为一系列临 床症状和体征的生命过程。
疾病发生的原因 一是机体自身的功能紊乱和代谢失调 二是外在致病因素对机体的损害和影响,二者在
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环境与发病 体质与发病 精神状态与发病
环境与发病
环境——指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与 社会环境而言,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地域因素、 生活工作环境等。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和发病63页PPT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和发病63页PPT

2021/7/31
9
六淫与六气的区别
“六气”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 要
条件,人类长期生活在六气交互更替的环境中,
对其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一般不会致病。但
在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
力,或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气
候变化而发病时,六气则成为病因。此时,伤人
致病的六气,便称之为“六淫”。淫,有太过和 浸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和发病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2021/7/31
20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中医基础学科
中医基础理论
教研室:中医基础教研室
第六章 病因与发病
第一节病因 第二节发病
2021/7/31
3
第一节 病因
学习要求
1、掌握外感性致病因素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点; 2、掌握内伤性致病因素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点; 3、掌握痰饮、瘀血的基本概念、形成和致病特点; 4、了解疠气的形成分类和疫病流行的因素,及其他
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99199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99199PPT课件

主要病症

心气涣散 心悸、失眠、精神不集
乐 过 度
喜伤心 喜则气缓
中 心神失常 喜笑不休、妄言、妄动
.
(3)悲则气消
病因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悲 哀 过 度
声低息微,气短乏力,
悲伤肺 肺气消散精神萎靡不振,甚则失
悲则气消
魂落魄
.
(4)恐则气下
病因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气血趋下 面色苍白,头昏欲倒,
惧 过 恐伤肾
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表
性质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炎热 实热证 高热,烦渴,面红,目赤,脉洪大
升散 上犯头目 伤暑:头昏、目眩
上扰心神 中暑: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伤津耗气 口渴多饮,舌红少津,气短乏力
多夹湿 暑湿夹杂 身热不扬,烦渴,身重倦怠,胸闷,

呕恶,苔黄腻
.
湿邪
.
(3)湿邪
①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
3、七情的致病特点 (1)损伤五脏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2)影响脏腑气机
.
①怒则气上
病因 致 病 特 点
主要症
肝气上逆
大怒 怒伤肝 怒则气上
血随气逆 影响脾胃
急燥易怒,头痛、头胀、 面红、目赤 吐血、呕血、甚则昏厥
嗳气、呕吐、腹胀、腹 泻、食欲不振
.
(2)喜则气缓
病因 致 病 特 点
病位在上
上扰清窍—头痛
②风性善行而数变
③风为百病之长
.
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表
性质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轻扬开泄 病位在上
头痛、鼻塞、咽痒
病位在表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PPT课件

详细描述
过度劳累会导致身体疲惫、肌肉劳损 ,甚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后果 。过度安逸则会导致身体机能衰退、 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劳逸失 度还可能影响人体的气血流通,导致 气血不畅或气血不足,从而引发一系 列的疾病。
防治方法
为了预防劳逸失度,应该保持适度的 劳动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或过度安 逸。在工作和生活中,应合理安排时 间,适时休息和放松。同时,应根据 自身情况适量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和 免疫力。中医也提倡通过按摩、针灸 、中药等方法来调理身体,以缓解劳 逸失度对身体的影响。
谢谢观看
中医病因的分类
总结词
中医病因可分为外因和内因两大类,其中外因包括六淫和疫疠,内因包括七情和 饮食劳逸。
详细描述
外因是指从外部侵入人体的致病因素,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和疫疠 等。内因则是人体内部的因素,包括七情、饮食劳逸等方面。这些因素相互作用 ,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病因的特点
总结词
中医病因具有多因素性、相关性、动态性等特点。
饮食失宜
总结词
饮食失宜是指饮食习惯不良或食物选 择不当导致的身体健康问题,也是内 伤病因的一种。
详细描述
饮食失宜包括过饥过饱、偏食、暴饮 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以及食用过于 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这 些行为会导致脾胃受损、消化功能失 调,进而引发气血不足、营养不良等 问题。长期饮食失宜还可能引发肥胖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防治方法
为了预防饮食失宜,应该养成健康的 饮食习惯,如定时定量、荤素搭配、 少油少盐等。同时,应避免食用过于 刺激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易消化 的食物。中医也提倡通过食疗来调理 身体,如食用红枣、枸杞、山药等补 气血的食物,以缓解饮食失宜对身体 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寒性凝滞:
“凝滞” 即凝结、阻滞不通之意。寒邪偏盛,经脉气血为寒邪所 凝
结阻滞,不通则痛 寒邪伤人—— 多见疼痛症状。
③寒性收引
“收引”,即收缩牵引之意。寒邪袭人,可使气机收敛,腠理、 经络、筋脉收缩挛急。 寒邪侵袭肌表,毛窍腠理闭塞,卫阳被郁不得宣泄——恶寒发 热,无汗 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头身疼痛、脉紧 寒客经络关节,经脉拘急收引——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
第一节 病因
一、外感性致病因素
(一)六淫 (二)疠气
二、内伤性致病因素
(一)七情内伤 (二)饮食失宜 (三)劳逸失度
三、其它致病因素
(一)外伤、虫兽伤及寄生虫(二)痰饮(三)瘀血
(一)六淫
1六气与六淫的基本概念:
六气 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正常 情况下对人体是无害的。
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
(2)季节性:六淫为病多与季节气候
长夏(农历六月)多湿病
有关,形成季节性多发病
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
不绝对
夏季虽多暑热病,但也有寒、湿病的发生
(3)地方性:六淫致病还与工作或
久处潮湿环境,常有湿邪为病;
居住环境密切相关
高温环境作业,则又常感受火热之邪为病等
是指一种邪气单独侵袭人体,如寒邪袭表。
恶风
肌表
②风性善行而数变
善行: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征——行痹(风痹)
数变: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性而言——风疹块
③风性主动 (“风胜则动”)
“动”指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点——眩晕,震颤,四肢抽搐, 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感受风邪 致颜面神经麻痹——面部肌肉抽搐,口眼歪斜
3.暑
(1)暑的概念:
A暑为夏季主气,乃火热之气所化
先夏至日为病温
B暑邪与其他外邪不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独见于夏令 后夏至日为病暑
C炎夏季节,气温过高
或烈日之下,长时间露天作业
感受暑热之邪而患病
或工作环境闷热
D暑纯属外邪,无“内暑”之说
(2)暑邪性质和致病特点:
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②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
第五章 病因与发病
概说
一、病因与病因学说的概念 二、中医病因学的源流及分类 三、中医病因学的特点 四、中医发病学的特点
一、病因与病因学说的概念
1病因,是指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又称为致病因 素、病源、病邪等。包括六淫、疠气、七情、饮食、 劳逸、外伤及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如痰饮、瘀血) 等。
六淫 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淫,即 太过和侵淫之意。
1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
转化条件 2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应温 超过人体适应能力
而反寒,秋天应凉而反热等)
六气才能成为六淫
3气候变化过于急骤 (如暴冷、暴热等)
2 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
(1)外感性:六淫为病,多从肌表或口鼻而入侵犯机体,并多有由表及里的传变过程
伤归属于
“外所因” 六淫邪气 把致病因素与发病
3宋代陈无择 提出“三因学说” “内所因” 情志所伤 途径结合起来 分类对
后世影响很大
“不内外因” 饮食劳
倦、跌仆金刃以及虫
兽所伤
4目前主要根据病邪的来源及致病特点, 内伤性致病因素(七情过激、饮食所 伤、劳逸)
将病因分为 外感性致病因素(六淫、疠气) 其他致病因素(外伤、痰饮、瘀血)
2病因学说,就是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性质、致病特 点及其临床表现的理论。
二、中医病因学的源流及分类
关于中医病因学的发展源流及分类
1《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
“内所因” 经络受邪入脏腑
2汉张仲景将病因按其传变为三个途径 “外所因” 把病变局限于四
肢九窍等相对表浅的部位
第三类 把房室、金刃虫兽所
外风病证。
(2)风邪性质与致病特点:
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②风性善行而数变
③风性主动
④风为百病之长
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阳邪:风邪善动而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 头痛
其性开泄:是指风邪易使腠理疏松而开张。 上部(头面) 汗出
袭阳位:风性升发,向上向外,常伤及人 阳经
(4)相兼性:六淫之邪既可单独使人致病,又可兼杂致病。
风寒感冒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邪气同时侵袭人体 湿热泄泻
风寒湿痹
(5)转化性:六淫邪气致病过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其证候的病理性质可以发生转化,
如寒邪入里可以从阳化热;暑湿日久可以化燥伤阴等。
1.风
(1)风的概念:春季主气,但四季皆有风,春季多风病,
其它季节亦有风病,风邪外袭
伤寒:寒邪伤于肌表,
郁遏卫阳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外寒 :外寒指外感寒邪而言 中寒:寒邪直中脏腑 外寒损伤阳气导致内
寒病
寒病证阳虚内寒之体,
内寒:机体阳气不足,机能衰退。
容易感受外寒
(2)寒邪性质和致病特点: 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②寒性凝滞 ③寒性收引
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为阴气盛的表现,故其性属阴 ——“阴盛则寒” 阴寒偏盛,阳气不足以驱除阴寒之邪,反被寒邪损伤—“阴胜则 阳病”。 外寒侵袭肌表,卫阳被遏 ——恶寒; 寒邪直中脾胃,脾阳受损——脘腹冷痛、呕吐、腹泻等症。
③暑多夹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为夏季火热之邪,火热属阳,故暑亦为阳邪 暑邪伤人,致人体阳热亢盛——壮热、汗出、烦渴、脉洪大等阳热症状。
②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
所谓升散,即上升发散之意。暑为阳邪,阳性升散——腠理开泄而多汗 伤津:汗出过多则伤津,津液亏损不足—口渴喜饮、唇干舌燥、尿赤短 少 耗气:大量汗出,气随津泄 气虚—— 气短乏力、懒言
三、中医病因学的特点
“辨证求因”是中医病因学的主要特点。
“辨证求因”:中医学根据各种病证的 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为依据来推求 病因的方法。
四、中医发病学的特点
取决于 正气虚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 体质、精神状态、生活
环境及营养锻炼 1中医强调正气在发病中的地位
邪气盛是发病的外部条件。某些情况下邪气起决定性作用 2正气与邪气的斗争贯穿于疾病发展过程的始终 3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决定着疾病发展的方向和转归
破伤风病证之风毒侵入人体——角弓反张、四肢抽搐或挛缩
④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为六淫病邪中主要致病因素,凡
外感风寒、
寒湿燥热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
风热、风湿
风邪亦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古人甚
至把风邪当作外感致病因素的总称。
2.寒
(1)寒的概念 :寒为冬季主气。凡在气温较低的冬季或由于 气温骤降淋雨涉水,汗出当风人体不注意防寒保暖,则常易 感受寒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