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学说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 PPT课件
4、湿邪 Dampness
凡致病具有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 称为湿邪。
1.湿为阴邪,易阻气机、伤阳气 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 2.湿性重浊
湿性重浊,粘滞。当其侵犯人体最易留滞于 重:沉重—肢体沉重、头坠重、乏力、 脏腑经络,阻遏气机,使脏腑经络气机失 3. 湿性粘滞 ( 粘腻、停滞) 关节疼痛重着。 常,经络阻滞不畅。 A:病症——粘滞性 浊: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B:病程——缠绵性 湿邪为重浊有质之邪,类水属阴而有趋下 之势,人体下部亦属于阴,同类相求,故 18 医学课件 湿邪致病多伤及人体的下部。
1.《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 2.张仲景:将病因按其传变概括为三个途 《素问.调经论》说:“夫邪之生也, 径(《金匮要略》)。 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 3.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 陈无择:在张仲景分类的基础上将病因 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 与发病途径结合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阴阳喜怒。” 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二者,四肢九窍, 中具体阐明了“三因学说”。 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 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 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 脏腑,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 之,病由都尽。 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其如饮食饥饱,叫呼
(2)热(火)邪性质及致病特点
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火、热升腾上炎 2.火易耗气伤津 胃火上攻—牙龈肿痛 3.风热上壅 火易生风动血 —头痛、咽喉肿痛 心火上炎 — 口舌生疮 生风:火热之邪侵犯人体,热灼肝经 ,耗 4.火易扰心神 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伤津液,筋脉失养,易引起肝风内动的病证。 5.火易致肿疡 动血:热迫血妄行,导致各种出血病症 热入血分,遏阻营血:化腐成脓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解析ppt课件
2019 36
3.冻伤: 冻伤是指人体遭受低温 侵袭所引起的全身性或 局部性损伤。 冻伤在我国北方冬季常 见。冻伤的程度与温度 和受冻的时间、部位等 直接相关。温度越低, 受冻时间越长,则冻伤 程度越重。
2019 37
冻伤一般有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之分
寒为阴邪,性凝滞,收 引
(1)局部性冻伤 轻者—受冻部位皮肤苍白,局部寒冷麻木, 继而肿胀,皮色转为紫红,或有结块不甚而 皮肤坼裂,自觉灼痛、瘙痒;或有大小不等 的水泡、血泡,自觉疼痛,感觉不灵敏。如 无染毒,则逐渐消肿,结成紫黑色痂皮,不 久痂皮脱落而愈。 2019 -
53
臌胀(血吸虫病)
2019
-
54
三、先天致病因素
又称“胎传”,包括胎弱和胎毒。 1.胎弱:胎弱,又称胎怯、胎瘦,为小儿禀 赋不足,气血虚弱的泛称。胎儿禀赋的强 弱主要取决于父母的体质。 胎弱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皮肤脆薄、毛 发不生、形寒肢冷、面黄肌瘦、筋骨不利、 腰膝酸软,及五迟、五软、解颅等病证。
②火毒(血循毒):常见蝰蛇、尖吻蝮蛇、 青竹蛇和烙铁头蛇咬伤。伤口红肿灼热疼痛, 起水泡,甚至发黑,日久形成疡。全身症状 见寒战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皮下或内脏出 血,尿血、 便血、吐血、衄 血,继则出现黄 疸和贫血等,严 重中毒死亡。
46
2019
③风火毒(混合毒):如眼镜蛇、大眼镜蛇 咬伤,临床表现有风毒和火毒的症状。
1.饮食不当 嗜食辛辣炙煿 湿热内生 2.情志内伤 暴受惊恐 3.肾精亏虚 虚热煎结 4.寄生虫感染 蛔虫 5. 用药不当 用药过量、影响脏腑(肾、膀胱)气化功能 化学药物:钙、镁、铋、酸、碱性药类药物 6.异物积存 7.外伤 2019 27
(三)结石的致病特点
3.冻伤: 冻伤是指人体遭受低温 侵袭所引起的全身性或 局部性损伤。 冻伤在我国北方冬季常 见。冻伤的程度与温度 和受冻的时间、部位等 直接相关。温度越低, 受冻时间越长,则冻伤 程度越重。
2019 37
冻伤一般有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之分
寒为阴邪,性凝滞,收 引
(1)局部性冻伤 轻者—受冻部位皮肤苍白,局部寒冷麻木, 继而肿胀,皮色转为紫红,或有结块不甚而 皮肤坼裂,自觉灼痛、瘙痒;或有大小不等 的水泡、血泡,自觉疼痛,感觉不灵敏。如 无染毒,则逐渐消肿,结成紫黑色痂皮,不 久痂皮脱落而愈。 2019 -
53
臌胀(血吸虫病)
2019
-
54
三、先天致病因素
又称“胎传”,包括胎弱和胎毒。 1.胎弱:胎弱,又称胎怯、胎瘦,为小儿禀 赋不足,气血虚弱的泛称。胎儿禀赋的强 弱主要取决于父母的体质。 胎弱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皮肤脆薄、毛 发不生、形寒肢冷、面黄肌瘦、筋骨不利、 腰膝酸软,及五迟、五软、解颅等病证。
②火毒(血循毒):常见蝰蛇、尖吻蝮蛇、 青竹蛇和烙铁头蛇咬伤。伤口红肿灼热疼痛, 起水泡,甚至发黑,日久形成疡。全身症状 见寒战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皮下或内脏出 血,尿血、 便血、吐血、衄 血,继则出现黄 疸和贫血等,严 重中毒死亡。
46
2019
③风火毒(混合毒):如眼镜蛇、大眼镜蛇 咬伤,临床表现有风毒和火毒的症状。
1.饮食不当 嗜食辛辣炙煿 湿热内生 2.情志内伤 暴受惊恐 3.肾精亏虚 虚热煎结 4.寄生虫感染 蛔虫 5. 用药不当 用药过量、影响脏腑(肾、膀胱)气化功能 化学药物:钙、镁、铋、酸、碱性药类药物 6.异物积存 7.外伤 2019 27
(三)结石的致病特点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ppt课件
食及其他,不内外因。具体阐明了“三因学说”。
4
概述
现代常用中医病因分类
• 1.六淫:外感病因 • 2.疠气:外感病因 • 3.七情内伤 • 4.饮食失宜 • 5.劳逸失度 • 6.病理产物:痰饮、瘀血、 结石。 • 7.其他病因:外伤、胎传等。
5
第三节 七情内伤
• 概述: 七情内伤:引起脏腑精气功能紊乱而诱发或引起 疾病的一种致病因素.
(惊与恐区别:惊不自知而恐为自知,惊出于暂而恐 积于渐,惊易复而恐难解。)
8
第三节 七情内伤
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物质基础:五脏的精、气、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 以生喜、怒、悲、忧、恐” 《类经•疾病类•情志九气》:“心为五脏六腑 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并该意志。故忧动于心 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 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脏惟心所使也”。
中医病因学说的特点 • 依据
1.贯穿整体观念 2.应用类比方法
• 方法
1.询问病史 2.审证求因
3
概述Biblioteka 中医病因学发展《左传》:提出“六气病源说” 《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三部分类法。 《金匮要略》:将病因与发病途径结合分三类 《肘后备急方·三因论》:一为内疾,二为外发,三为
它犯 。原则上提出了“三因学说”。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六淫,外因;七情,内因;饮
XXX医院
中医学病因之七情内伤
演讲人:XXX
1
概述
病因(致病因素):导致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 病因范围: • 原发病因: 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
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 • 继发病因(病理产物):痰饮、瘀血、结石。
2
概述
4
概述
现代常用中医病因分类
• 1.六淫:外感病因 • 2.疠气:外感病因 • 3.七情内伤 • 4.饮食失宜 • 5.劳逸失度 • 6.病理产物:痰饮、瘀血、 结石。 • 7.其他病因:外伤、胎传等。
5
第三节 七情内伤
• 概述: 七情内伤:引起脏腑精气功能紊乱而诱发或引起 疾病的一种致病因素.
(惊与恐区别:惊不自知而恐为自知,惊出于暂而恐 积于渐,惊易复而恐难解。)
8
第三节 七情内伤
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物质基础:五脏的精、气、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 以生喜、怒、悲、忧、恐” 《类经•疾病类•情志九气》:“心为五脏六腑 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并该意志。故忧动于心 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 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脏惟心所使也”。
中医病因学说的特点 • 依据
1.贯穿整体观念 2.应用类比方法
• 方法
1.询问病史 2.审证求因
3
概述Biblioteka 中医病因学发展《左传》:提出“六气病源说” 《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三部分类法。 《金匮要略》:将病因与发病途径结合分三类 《肘后备急方·三因论》:一为内疾,二为外发,三为
它犯 。原则上提出了“三因学说”。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六淫,外因;七情,内因;饮
XXX医院
中医学病因之七情内伤
演讲人:XXX
1
概述
病因(致病因素):导致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 病因范围: • 原发病因: 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
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 • 继发病因(病理产物):痰饮、瘀血、结石。
2
概述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ppt课件
3 食类偏嗜: 专食或厌食某类食品 损伤脾胃、湿热痰浊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36
第五节:劳逸失度
一、过劳 1、劳力过度 2、劳神过度 3、房劳过度 二、过逸
过度安闲、缺乏劳动锻炼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37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一、过劳 1、劳力过度
损耗机体之气:少气懒言、精神疲惫、形体消瘦 2、劳神过度
特点: 内伤病因与外感病因相对而言,其直接损伤内 脏精气,可引起多种情志病和身心疾病。
ppt课件
25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七情的基本概念
概念: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 志活动。
七情的生理:正常的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七种 不同的情志反应。
ppt课件
26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七情的表现形式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一、饮食不节
1、过饥:营养不足、气血亏虚、正气虚弱 2、过饱:食伤脾胃、宿食积滞、郁而化热(痢疾、
痔疮) 3、饮食规律失常:脾胃虚弱 二、饮食不洁 1、饮食变质 2、饮食污染 3、寄生虫
ppt课件
35
三、饮食偏嗜
1 偏寒偏热 偏寒:损伤脾阳、脾胃虚寒 偏热:损伤脾阴、胃热 2 五味偏嗜 酸、苦、甘、辛、咸 五味伤五脏
4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目前常用中医病因分类
1.六淫:外感病因 2.疠气:外感病因 3.七情内伤 4.饮食失宜 5.劳逸失度 6.病理产物:痰饮、瘀血、 结石。 7.其他病因:外伤、胎传等。
ppt课件
5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第一节:六 淫
概述: 六淫为外感病因之一,气候变化或抵抗力低下 时引起外感病发生。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36
第五节:劳逸失度
一、过劳 1、劳力过度 2、劳神过度 3、房劳过度 二、过逸
过度安闲、缺乏劳动锻炼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37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一、过劳 1、劳力过度
损耗机体之气:少气懒言、精神疲惫、形体消瘦 2、劳神过度
特点: 内伤病因与外感病因相对而言,其直接损伤内 脏精气,可引起多种情志病和身心疾病。
ppt课件
25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七情的基本概念
概念: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 志活动。
七情的生理:正常的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七种 不同的情志反应。
ppt课件
26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七情的表现形式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一、饮食不节
1、过饥:营养不足、气血亏虚、正气虚弱 2、过饱:食伤脾胃、宿食积滞、郁而化热(痢疾、
痔疮) 3、饮食规律失常:脾胃虚弱 二、饮食不洁 1、饮食变质 2、饮食污染 3、寄生虫
ppt课件
35
三、饮食偏嗜
1 偏寒偏热 偏寒:损伤脾阳、脾胃虚寒 偏热:损伤脾阴、胃热 2 五味偏嗜 酸、苦、甘、辛、咸 五味伤五脏
4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目前常用中医病因分类
1.六淫:外感病因 2.疠气:外感病因 3.七情内伤 4.饮食失宜 5.劳逸失度 6.病理产物:痰饮、瘀血、 结石。 7.其他病因:外伤、胎传等。
ppt课件
5
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
第一节:六 淫
概述: 六淫为外感病因之一,气候变化或抵抗力低下 时引起外感病发生。
中医基础理论之病因篇ppt课件
Rubella, characteristic of constantly changing
Vergo, convulsion, spasm, opisthotonus,
Being mobile Characterized by sway upward squint
Being primary pathogen
性质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伤寒:恶寒、无汗
寒为阴邪 寒证,伤阳气 中寒:脘腹冷痛、呕吐腹 泻伴有形寒肢冷。
凝滞
气血运行迟滞甚至 局部冷痛,遇热缓解,遇 凝结不通产生疼痛 冷加重
收引
腠理汗孔收缩 恶寒、无汗、发热 筋脉牵引拘急 四肢拘急,屈伸不利
-
8
Cold pathogen
All exogenous pathogenic factors characteristic of cold, coagulation and contraction are called cold pathogen.
dispersing
pore
Being mobile and
chan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eable
Characterized by migratory location, sudden onset and
constantly changing
Migratory arthralgia(migratory pain in the jounts of the four limbs)
factors七情内伤 ▪ Phlegm-fluid retention痰
饮 ▪ Stagnant blood瘀血 ▪ Abdominal mass 徵积 ▪ Calculus结石
Vergo, convulsion, spasm, opisthotonus,
Being mobile Characterized by sway upward squint
Being primary pathogen
性质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伤寒:恶寒、无汗
寒为阴邪 寒证,伤阳气 中寒:脘腹冷痛、呕吐腹 泻伴有形寒肢冷。
凝滞
气血运行迟滞甚至 局部冷痛,遇热缓解,遇 凝结不通产生疼痛 冷加重
收引
腠理汗孔收缩 恶寒、无汗、发热 筋脉牵引拘急 四肢拘急,屈伸不利
-
8
Cold pathogen
All exogenous pathogenic factors characteristic of cold, coagulation and contraction are called cold pathogen.
dispersing
pore
Being mobile and
chan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eable
Characterized by migratory location, sudden onset and
constantly changing
Migratory arthralgia(migratory pain in the jounts of the four limbs)
factors七情内伤 ▪ Phlegm-fluid retention痰
饮 ▪ Stagnant blood瘀血 ▪ Abdominal mass 徵积 ▪ Calculus结石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发病课件
异常变化:太过、不及、非其时而有其气、 气候变化过于剧烈。
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不 能适应气候变化。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发病
•15
六淫
六淫的致病的共同特点
• • • •
• 转化性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发病
•16
风邪
风邪,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 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称为 风邪。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病因 发病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发病
•1
病因
概说 外感性致病因素 内伤性致病因素 病理产物类致病因素 其他病因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发病
•2
概说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发病
•3
概说
病因,是指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 原因,亦称致病因素、病源、病 邪等。
如: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 逸、外伤及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 (痰饮、瘀血、结石)等。
暑为盛夏火热之气所化,故属阳邪。 “阳胜则热”,故暑邪致病,常见壮热、 面赤、心烦、脉象洪大。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发病
•38
暑邪
2.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
暑与心相通,易上扰心神。 暑为火热之气,主升主散,可致腠理开泄 而伤津耗气。 临床表现 心胸烦闷不宁,或突然昏倒。
汗多,口渴喜饮、小便短赤,气短乏力 等。
寒邪之中少阴,可见恶寒蜷卧、手足厥 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精神萎靡、脉 微细等。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发病
•23
寒邪
2.
寒性凝滞,指寒邪致病,易使经脉气血津 液凝结、经脉阻滞。
寒客肌表经络,气血凝滞不通,则见头身 肢体关节疼痛。
痛痹,以关节冷痛为主。
寒邪直中胃肠,脘腹冷痛。
寒客肝脉,见少腹、阴部冷痛。
• 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 风性善行而数变 • 风性主动 • 风为百病之长
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不 能适应气候变化。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发病
•15
六淫
六淫的致病的共同特点
• • • •
• 转化性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发病
•16
风邪
风邪,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 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称为 风邪。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病因 发病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发病
•1
病因
概说 外感性致病因素 内伤性致病因素 病理产物类致病因素 其他病因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发病
•2
概说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发病
•3
概说
病因,是指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 原因,亦称致病因素、病源、病 邪等。
如: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 逸、外伤及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 (痰饮、瘀血、结石)等。
暑为盛夏火热之气所化,故属阳邪。 “阳胜则热”,故暑邪致病,常见壮热、 面赤、心烦、脉象洪大。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发病
•38
暑邪
2.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
暑与心相通,易上扰心神。 暑为火热之气,主升主散,可致腠理开泄 而伤津耗气。 临床表现 心胸烦闷不宁,或突然昏倒。
汗多,口渴喜饮、小便短赤,气短乏力 等。
寒邪之中少阴,可见恶寒蜷卧、手足厥 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精神萎靡、脉 微细等。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发病
•23
寒邪
2.
寒性凝滞,指寒邪致病,易使经脉气血津 液凝结、经脉阻滞。
寒客肌表经络,气血凝滞不通,则见头身 肢体关节疼痛。
痛痹,以关节冷痛为主。
寒邪直中胃肠,脘腹冷痛。
寒客肝脉,见少腹、阴部冷痛。
• 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 风性善行而数变 • 风性主动 • 风为百病之长
中医基础理论ppt——第六章-病因
第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九页。
风邪
性质及致病特点
二.风性善行而数变
善行 行无定处 病位游移不定 如行痹之游走性关节疼痛 风邪
数变 多变 起病急,变化快 如风疹之发病急骤,变化迅速
风温(流脑)初起仅见发热、恶寒等肺卫表证,, 但可迅速入里而见高热、神昏、惊厥等热闭 心包等危重证候。
第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九页。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六淫的概念和共同致病特点,六淫各自的
性质与致病特点。
2.掌握七情的概念,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七 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3.掌握痰饮、瘀血、结石的基本概念、致病特点。
4.熟悉病因的概念及病因学说的特点。
5.熟悉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的致病特点。 6.了解痰饮、瘀血、结石的形成原因。
第一页,共一百一十九页。
三、湿性黏滞 1、症状的黏腻性——分泌物及排泄物涩滞不畅。 如:痢疾大便排泄不爽;淋证小便涩滞不畅。 2、病程的缠绵性——如湿温、湿疹、湿痹等 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第三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九页。
湿邪
性质及致病特点
四、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湿邪为病,多侵袭人体的下部。如水肿、湿疹等病以 下肢多见。另常见二便异常,女子带下异常。
概述
中医病因的分类及沿革:
4.陈无择的三因分类法—“三因学说”
• 外所因:六淫
• 内所因:七情
• 不内外因:饮食劳倦、 跌仆金刃、虫兽所伤
第七页,共一百一十九页。
目前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及病因病机学专著,基
本上只从单一病因方面阐释病因的致病特点和规律。
病理
产物
饮食
中医主要病因
劳逸
六淫
七情
第八页,共一百一十九页。
停 滞 性 病程的缠绵性,起病缓,传变慢,病程迁延,缠 绵难愈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PPT课件
望诊
脉诊
固不 定移
刺固拒
血夹
定 不
青紫 癥 色 有 肿胀 积 紫 血
痛移按
暗块
色 紫 暗
脉不 涩畅
面口爪舌 色唇甲质
涩迟 弦结 代
三结 石
结石,是指体内某些部位形成并停滞为 病的沙石样病理产物或结块。
(一)
结 石 的 形 成
饮食不当 情志内伤 用药不当 体质差异
(二) 结石的致病特点
➢ 1、多发于肝、肾、胆、胃、膀胱等脏腑 ➢ 2、病程较长,病情轻重不一。 ➢ 3、阻滞气机,损伤脉络。
2
寒邪 的性 质和 致病 特点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性凝滞 寒性收引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致病特点
寒证、伤阳证 主要病症
伤寒:恶寒、无汗
中寒:脘腹冷痛、呕吐腹泻 伴有形寒怕冷,四肢不温
寒性凝滞
致病特点
气血运行迟滞甚则 凝结不通产生疼痛
主要病症
伤寒:头身疼痛 寒痹:关节冷痛
中寒:脘腹冷痛
性质
寒性收引
二 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一方面, 情志活动由脏腑精气应答在外在环境 因素的作用所产生,脏腑精气是内脏活动产生的 内在生理学基础。
另一方面,外在环境的变化过于强烈,情志过 激或持续不解,又可导致脏腑阴阳的功能失常, 气血运行失调。
三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直接伤及内脏
致
影响脏腑气机
病
特
多发为情志病证
点
致病特点
临床症状
重
沉重感
浊
分泌物排泄 物秽浊不清
头重身困,四 肢发沉,关节 重着疼痛
小便混浊 , 大便溏泻、下 痢粘液脓血、 面垢眵多
致病特点
中医基础病因学说PPT课件
湿为阴邪 易伤阳气 阻遏气机
多见脾病,可 见泄泻、水肿、 小便不利等。
湿性重着
致病多有沉重 感;分泌物排 泄物秽浊不清 。
湿性粘滞
症状粘滞性; 病程缠绵性。
湿性趋下 易袭阴位
水肿以下肢 为明显。
.
8
5.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燥邪
燥 易 伤
肺
燥 易性 伤干 津涩 液
.
9
6.火(热)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火为阳邪 其性趋上
1
病因分类
外感 病因
内伤 病因
病理产物 性病因
.
2
第一节 外感病因
火(热)邪
风邪
燥邪
六淫
寒邪
湿邪
暑邪
.
3
基本 概念
一、六 淫
•六气: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 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 变化,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 生存的必要条件,称为“六气”。 •六淫:六淫,即风、寒、暑、湿、燥、 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共同 外感性 特点 相兼性
季节性 地域性
转化性
.
4
1.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风为阳邪 其性开泄 易袭阳位
风性善动不居; 开泄腠理;袭 上部、阳经、
体表。
风性善行 而数变
病位游走不定 ;发病急,变 化快。
风性主动
风邪致病, 动摇不定。
风为百病 之长
治病易兼挟为 患,最常见的 外感致病因素。
.
5
2.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出血
血色紫 暗或夹 有块状
四诊
色紫暗 (面色、 口唇、爪 甲、舌质) 肌肤甲错 脉诊
.
24
.
25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99199PPT课件
主要病症
喜
心气涣散 心悸、失眠、精神不集
乐 过 度
喜伤心 喜则气缓
中 心神失常 喜笑不休、妄言、妄动
.
(3)悲则气消
病因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悲 哀 过 度
声低息微,气短乏力,
悲伤肺 肺气消散精神萎靡不振,甚则失
悲则气消
魂落魄
.
(4)恐则气下
病因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恐
气血趋下 面色苍白,头昏欲倒,
惧 过 恐伤肾
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表
性质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炎热 实热证 高热,烦渴,面红,目赤,脉洪大
升散 上犯头目 伤暑:头昏、目眩
上扰心神 中暑: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伤津耗气 口渴多饮,舌红少津,气短乏力
多夹湿 暑湿夹杂 身热不扬,烦渴,身重倦怠,胸闷,
证
呕恶,苔黄腻
.
湿邪
.
(3)湿邪
①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
3、七情的致病特点 (1)损伤五脏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2)影响脏腑气机
.
①怒则气上
病因 致 病 特 点
主要症
肝气上逆
大怒 怒伤肝 怒则气上
血随气逆 影响脾胃
急燥易怒,头痛、头胀、 面红、目赤 吐血、呕血、甚则昏厥
嗳气、呕吐、腹胀、腹 泻、食欲不振
.
(2)喜则气缓
病因 致 病 特 点
病位在上
上扰清窍—头痛
②风性善行而数变
③风为百病之长
.
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表
性质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轻扬开泄 病位在上
头痛、鼻塞、咽痒
病位在表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PPT课件
详细描述
过度劳累会导致身体疲惫、肌肉劳损 ,甚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后果 。过度安逸则会导致身体机能衰退、 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劳逸失 度还可能影响人体的气血流通,导致 气血不畅或气血不足,从而引发一系 列的疾病。
防治方法
为了预防劳逸失度,应该保持适度的 劳动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或过度安 逸。在工作和生活中,应合理安排时 间,适时休息和放松。同时,应根据 自身情况适量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和 免疫力。中医也提倡通过按摩、针灸 、中药等方法来调理身体,以缓解劳 逸失度对身体的影响。
谢谢观看
中医病因的分类
总结词
中医病因可分为外因和内因两大类,其中外因包括六淫和疫疠,内因包括七情和 饮食劳逸。
详细描述
外因是指从外部侵入人体的致病因素,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和疫疠 等。内因则是人体内部的因素,包括七情、饮食劳逸等方面。这些因素相互作用 ,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病因的特点
总结词
中医病因具有多因素性、相关性、动态性等特点。
饮食失宜
总结词
饮食失宜是指饮食习惯不良或食物选 择不当导致的身体健康问题,也是内 伤病因的一种。
详细描述
饮食失宜包括过饥过饱、偏食、暴饮 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以及食用过于 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这 些行为会导致脾胃受损、消化功能失 调,进而引发气血不足、营养不良等 问题。长期饮食失宜还可能引发肥胖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防治方法
为了预防饮食失宜,应该养成健康的 饮食习惯,如定时定量、荤素搭配、 少油少盐等。同时,应避免食用过于 刺激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易消化 的食物。中医也提倡通过食疗来调理 身体,如食用红枣、枸杞、山药等补 气血的食物,以缓解饮食失宜对身体 的影响。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 PPT课件
36
基本病机
一、正邪相争 二、阴阳失调
三、气机失常
37
二、阴阳失调
阴阳失调 发病 寒热变化
阴阳盛衰
疾病转归
38
(一)阴阳失调与发病
阴阳相对的、动态的、平衡与协调
阴平阳秘
39
(二)阴阳偏胜—阳盛
1、病理状态:阳气偏盛,机能亢奋,代谢活动亢
进,机体反应性增强,阳热过剩。
2、病机特点:阳盛而阴未虚或虚亏不明显 3、临床表现:壮热、汗出、面赤、舌红、脉数 (实热证);口渴、尿赤、便干(阳盛则热)
3、影响发生与流行的因素
人体正气强弱有关
气候因素 环境和饮食因素 预防措施因素 社会因素
16
二、内伤致病因素
七 情
饮 食
劳 逸
17
(一) 七情
1、概述
七情:是指正常的喜、怒、忧、思、悲、恐、 惊七种情志变化。 内伤七情:是指异常的喜、怒、忧、思、悲、
恐、惊七种内伤病邪的统称。
18
2、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心-在志为喜
肝-在志为怒
脾-在志为思 肺-在志为忧 肾-在志为恐
19
3、七情的致病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
怒伤肝 喜伤心 思伤脾 忧伤肺 恐伤肾
2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七情的致病特点
(2)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
(3)影响病情变化
21
(二)饮食失宜
素体虚弱 久病耗伤 思虑劳倦
主要在脾 中气下陷
52
(四)气闭
气之出入障碍,不能外达,闭郁结聚于内 壅于心胸 阳气内郁 肺气闭郁 腑气不通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火热之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1)火热为阳邪,其性燔灼趋上 (2)火热易扰心神 (3)火热易伤津耗气
(热盛→津亏→阴气虚) (4)火热易生风动血
(热极生风,热迫血妄行) (5)火邪易致疮痈
(火邪结聚,热盛肉腐→化脓)
(六)暑邪 1.暑邪的基本概念 凡夏至之后,立秋以前,致病具有炎热、
升散、兼湿特性的外邪,称为暑邪。
病因:凡能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即是病因, 又称致病因素。
六气异常、疠气传染、七情内伤、饮食失宜、 劳逸失度、持重努伤、跌仆金刃、外伤及虫 兽所伤等,均可成为病因而导致发病。另外, 病理产物、医源因素、药物因素等,皆可成 为病因。
病因分类
1. 六气病源说(秦国医和 左传·昭公元年)
2. 邪分阴阳(素问·调经论:风雨寒暑属 阳伤体表;饮食居处、阴阳喜怒属阴伤内脏)
2.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1)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
(重浊有质,损伤脾阳,阻滞脾气) (2)湿性重浊(沉重,秽浊) (3)湿性黏滞(症状,病程)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清湿袭虚,病起于下)
(四)燥邪
1.燥邪的基本概念
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为 燥邪。
初秋尚有夏末之余热,燥与热合,侵犯人体, 发为温燥;深秋近冬之寒气与燥相合,侵犯 人体,则发为凉燥。
中医基础理论 课程电子讲稿
病因学说
病因学说的主要内容
概述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六淫 疠气 七情内伤 饮食失宜 劳逸失度 病理产物 其他病因
病因学说概述
病因学说:是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概念、形 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证临床表现 的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三部分类(灵枢·百病始生:喜怒伤脏; 风雨伤上;寒湿伤下)
4. 按发病途径分三类(金匮要略:入脏腑; 外皮肤所中;房室、金刃所伤)
5. 三因分类(宋·陈言 三因方:六淫为外 所因;七情所伤为内所因;其他为不内外 因。)
6.目前的病因分类:外感病因,内伤病 因,病理产物性病因,其他病因四类。
7.本教材的分类: ①六淫 ②疠气 ③七情内伤 ④饮食失宜 ⑤劳逸失度 ⑥病理产物 ⑦其他病因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暑邪致病,有伤暑(香薷饮)和中暑(白
虎加人参汤)之别。 2.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2)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
(3)暑多挟湿(湿去热孤—藿香正气散)
第二节 疠气
一、疠气的基本概念 疠气,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
外感病邪。
疠气的传染途径:
二、疠气的致病特点 (一)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二)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三)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三、影响疠气产生的因素
气候因素 环境因素 预防措施不当 社会因素
第三节 七情内伤
一、七情的基本概念 二、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三、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一、七情的基本概念
七情:七情,是指喜、怒、忧、思、界环境刺激的不同反应,属人人 皆有的情绪体验,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或诱 发疾病。
2.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2)燥易伤肺
(五)火(热)邪
1.火(热)邪的基本概念 凡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称为
火热之邪。 火邪与热邪的主要区别是:热邪致病,临
床多表现为全身性弥漫性发热征象;火邪 致病,临床多表现为某些局部症状,如肌 肤局部红、肿、热、痛,或口舌生疮,或 目赤肿痛等。
①通过空气传染,经口鼻侵人致病;
②可随饮食、蚊虫叮咬、虫兽咬伤、皮肤 接触等途径传染而发病。
疠气所致疾病:瘟疫病。
如痄腮(腮腺炎)、猩红热(烂喉丹痧)、 疫毒痢、白喉、天花、肠伤寒、霍乱、鼠疫, 以及疫黄(急性传染性肝炎)、流行性出血 热、爱滋病(AIDS)、非典型性肺炎 (SARS)、禽流感等。
七情 内伤
七情
二、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1. 情志活动产生于五脏精气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二)寒邪
1.寒邪的基本概念
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 称为寒邪。
寒邪侵人所致病证,称为外寒病证。寒客肌 表,郁遏卫阳者,称为“伤寒”;寒邪直中 于里,伤及脏腑阳气者,称为“中寒”。
2.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2)寒性凝滞
(3)寒性收引
(三)湿邪
1.湿邪的基本概念 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 称为湿邪。
同的正常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 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六气变为六淫的条件:
①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超过了人体的 适应能力;
②或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不 能适应气候变化而发病时,六气则成为病 因,称为六淫。
气候 变化
(六气)
人体 正气
发病
六淫
不病
六气
(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1.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 时受邪。六淫所致疾病为外感病。
七情内伤:只有强烈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越 了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损伤机体脏 腑精气,导致功能失调,或人体正气虚弱, 脏腑精气虚衰,对情志刺激的适应调节能力 低下,因而导致疾病发生或诱发时,七情则 称之为“七情内伤”。
七情与七情内伤的关系 (如同六气与六淫的关系)
情志 刺激
人体 正气
发病 不病
2.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 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
3.地域性:西北多燥病,东北多寒病,江南 多湿热为病;久居潮湿环境多湿病。
4.相兼性:“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也。”
二、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一)风邪 1.风邪的基本概念
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 称为风邪。 2.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2)风性善行而数变 (3)风性主动 (4)风为百病之长
四、辨症求因(审症求因)
以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病证的症状、 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既是中医探究病因的主要方法,也是中医 病因学的主要特点。
第一节 六 淫
一、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 (一)六淫的基本概念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
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