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明月几时有》教案

《明月几时有》教案

《明月几时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明月几时有》。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3. 诗歌情感的体会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典故和意象的理解。

2. 诗歌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明月几时有》原文及其注释、翻译。

2. 学生准备:预习《明月几时有》,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苏轼及其创作背景。

(2)学生齐读《明月几时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字词含义。

(2)学生结合注释和翻译,疏通文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典故和情感。

4. 诗歌品鉴(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节奏和韵味。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明月几时有》。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明月几时有》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歌内容、意象、典故的理解和分析。

3. 学生对诗人情感的体会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苏轼的其他诗歌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2. 探讨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主题的内涵和表现手法。

八、教学参考资料1. 《明月几时有》原文及其注释、翻译。

2. 苏轼生平简介。

3.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知识。

九、教学进度安排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2.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诗歌品鉴、情感体验。

3. 第二课时: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布置、教学拓展。

《明月几时有》教案

《明月几时有》教案

《明月几时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明月几时有》。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苏轼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2)领略诗词中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掌握,包括字词的含义、句子的翻译等。

2. 诗歌手法的分析,如意象、意境、韵律等。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诗歌手法的深入剖析,如意象、意境等。

四、教学准备:1. 诗文文本《明月几时有》。

2. 相关背景资料,如苏轼的生平介绍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良好氛围。

(2)教师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2. 朗读诗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文的意境。

3. 文本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内容,解释生僻字词的含义。

(2)学生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分享自己的感悟。

4. 手法分析(1)教师讲解诗歌手法,如意象、意境等。

(2)学生结合诗文,深入剖析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经历,表达对家人的感情。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1)背诵《明月几时有》。

8. 板书设计《明月几时有》苏轼意象:明月、桂树、流光、短松冈等意境:美好、凄美、哀愁、思念情感:对亲人的怀念六、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情感体验等方面,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背诵情况的评价:检查学生对诗文的掌握程度,关注其语音、语调、情感表达等方面。

第14课《诗词三首》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诗词三首》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基本内容,把握词人情感起伏变化。

2. 引导学生学习赏析诗歌的方法,训练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乐观旷达情怀,学会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基本内容,把握词人情感起伏变化。

2.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乐观旷达情怀,学会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

教学过程:一、导入王维有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时节,面对着皎洁明月,大家想到什么?宋代文豪苏轼会想到什么呢?请读《水调歌头》来看看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吧!二、教学活动活动一:朗诵感知1.朗读本词,读准字音。

阙(què)琼(qióng)绮(qǐ)2.朗读本词,读准节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你从词序中看到了什么信息?活动二:帮作者加个“词题”1.“水调歌头”属于词牌名,本首词作者没有写标题,请帮苏轼给本词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水调歌头·()2.为什么以此为词题呢?标题最好要能揭示词的核心内容,如《沁园春·雪》提示写作主要对象。

而本词的“月”就是词作的核心内容,它寄托了词人的情感思想:睹月思人、人生思考。

活动三:在“月”前加个动词1.全词围绕“月”字写了哪些行为?请在“月”字前加上一个合适的字(动词)。

()月()月()月()月()月2.同学讨论交流,看看哪一个更合适。

3.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成果,选择评析。

问月——登月—|—观月——怨月——悟月——赏月活动四:体会情感、心境这些行为中流露的感情或心境是怎样的?分别用一、两个词概括。

引导学生品析欣赏:1. 问月(赞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篇1教学重点:一:读懂、背诵这首词。

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传统意识中,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

不知道同学们在往年看中秋圆月时有何感受?今天,我们不妨来欣赏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

看看他的感受如何。

二、欣赏《水调歌头》1、对照小序部分简介词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创作时间及创作原因。

2、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1)学生读书下注释。

(2)由学生迅速自读课文。

(3)点一生朗读(学生点评后,教师总结点评)(4)全班齐读3、疏通全文(1)学生对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记下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

(2)小小组交流问题(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有组长整理提出)(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4)打出全文注释,学生自主整理在课本上。

(5)问:对照注释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

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问: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6)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你如何理解?4、能力训练(1)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2)文中哪处是联想?哪处是想象?(3)看图一,发挥联想,你能联想到什么?(4)看图二,发挥想象,你能想象到什么?5、问:比较《十五夜望月》,你喜欢哪一篇?讲讲理由。

6、音乐欣赏(1)播放王菲的《水调歌头》(2)第二遍播放,学生轻声跟唱7、学生总结(1)一生总结本课教学思路(2)由学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三、布置作业1、背诵这首词2、小作文:根据下文开头,发挥丰富想象和联想,续写文章。

《明月几时有》教案

《明月几时有》教案

《明月几时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明月几时有》。

(2)理解诗中的意象、意境和哲理。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明月几时有》。

(2)理解诗中的意象、意境和哲理。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诗中意境和哲理的深入体会。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明月几时有》,理解诗文内容。

(2)收集苏轼的生平资料和创作背景。

(3)准备相关的教学多媒体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明月几时有》,了解诗文内容。

(2)查阅苏轼的生平资料和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苏轼的兴趣,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

(2)引导学生关注诗的题目,提问:“明月几时有”是什么意思?2. 学习诗文(1)学生自读诗文,注意字词的正确读音。

(2)教师讲解生僻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文。

(3)学生齐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3. 分析诗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明月”、“桂花”、“流光”等。

(2)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哲理。

4. 朗读与背诵(1)学生分组朗读诗文,互相交流感受。

(2)教师选取优秀朗读进行展示,鼓励学生背诵。

五、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明月几时有》。

2. 写一篇关于《明月几时有》的感悟文章。

3. 收集其他苏轼的诗作,进行欣赏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明月几时有》。

2. 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意象、意境和哲理,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精选5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精选5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精选5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1第一部分,说教学设计依据新课标突破陈旧的教学模式的要求,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让学生在快乐中“冲锋陷阵”,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人文素养,同时,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

为此,我将教学设计理念归纳为以下几点:1、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学生每接触一个新的内容都要获得一些新的文学常识。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自然能学好这门课程。

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修身养性”的文化传统,学习文学,同时也是陶冶性情的最佳方式。

4、调动学生的团队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不可避免地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接触,学会团队合作不仅是学好本课的要素,也是学生将来踏入社会必不可少的条件。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一个我将重点强调的地方,文学没有唯一的解读,所以学生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独立于形式的框架之外。

由此,我归纳出我的教学理念核心:海纳百川,凸显个性。

第二部分,说教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为古文单元,学生在学习本词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古文知识积累,本词又是五首诗词中的第四首,通过学习《赤壁》等三首诗词已经对诗歌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也为后来的诗词的鉴赏打下了基础。

另外,本词是自古以来中秋词中的上品,语言自然生动,学习难度不大,读来朗朗上口,不失为提高学生对于宋词兴趣的一个良好基点。

此外,有别于苏轼词一贯的豪放风格,本词别有一番清新雅致的风味,品味本词有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苏轼的词风。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和诗歌的基本内容。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抒发。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

(2)理解作品中体现的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2)诗歌基本内容的理解。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抒发。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重点词语的解释。

(2)诗歌意境的感悟。

(3)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提问:“水调歌头”和“明月几时有”分别是什么意思?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抒发。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重点词语。

(2)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2)分享自己对本诗的感受和体会。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朗读与背诵,以及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 朗读并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 写一篇关于本诗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3. 深入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下一节课分享自己的收获。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音乐、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意境。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2.教学重点:诗词意境的深入解析,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诗词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突破策略
1.难点突破:通过对比分析、语境推测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难点词语。
2.重点强化: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乐、视频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词意境,分析作者情感,鉴赏艺术特色。
4.诗意理解:分析诗词的主题、意境和表现手法,领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5.诗词鉴赏:从艺术特色、情感表达等方面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进行鉴赏。
6.诗词创作:尝试仿写一首以月亮为主题的诗词,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提高诗词鉴赏能力,感受古人的情感,培养文学素养。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月亮与思念之情的思考,这一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继续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对诗词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色进行了详细讲解,学生们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较好。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仍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如下: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朗读、解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提高学生对诗词语言的感受力和运用能力,学会运用古诗词表达情感。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诗词意境、主题及艺术特色,提升思维品质,激发创新意识。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学会鉴赏诗词艺术,尝试进行诗词创作,提高审美情趣。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色,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诗词情感表达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生活中欣赏和创作诗词。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明月几时有》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人笔下的月亮,并能从文中感受到月亮的美丽和神秘。

2.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阅读水平。

3.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感受诗歌的意境和韵味。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放映一些优美的月亮图片和一段描写月亮的音画,引起学生对月亮的兴趣。

2.欣赏诗歌(10分钟)向学生朗读并欣赏《明月几时有》这首诗,让他们感受诗歌中自然的美丽和温馨的情感。

引导学生表达对诗歌的第一印象,并与同学分享。

3.复述故事(15分钟)通过复述的方式,让学生将诗歌中的故事情节复述出来,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解释。

教师在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4.诗歌语言分析(2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提问学生的学生关于诗歌的形式和表现手法。

让学生明确诗歌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5.绘画活动(25分钟)让学生用画笔和颜料展现自己心中的月亮,可以是他们想象中的月亮,也可以是受《明月几时有》启发的月亮。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

6.听写活动(15分钟)让学生带着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听写活动。

教师读出一段诗歌的内容,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填写缺失的字词。

通过听写活动,检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7.诗歌创作(20分钟)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可以是描写月亮、描写自然、表达情感的诗歌。

教师提供必要的诗歌写作知识和技巧,指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如何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8.作品分享(15分钟)让学生将自己的诗歌朗读给全班同学听,并分享自己创作的灵感和感悟。

通过分享,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学生的收获和体验。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练习诵读《明月几时有》,并自由发挥,完成一篇描写月亮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通过对《明月几时有》的教学,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对月亮的热爱和情感表达,并通过诗歌的欣赏和创作,增强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明月”:“古难全”——释然
对人生意义的反观与顿悟
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
己——人
“旷达”: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
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
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
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
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
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
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
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
———林语堂《苏东坡传》
唐宋八大家:苏洵苏轼 苏辙 欧阳修 曾巩 王安石 韩愈 柳宗元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明月”(抓住上阙中的动词)
“问”、“欲”——神往
“恐” ——担忧
“何似” ——自得
出示写作背景:这年,苏轼在密州任职已两年有余,其弟苏辙身处齐州,兄弟俩已有七年未曾谋面。当年,苏轼自请调任密州,是为了躲避汴京政争漩涡。看似出于自愿,实则却是处于被冷遇流放的境地。他一方面反对王安石变法,另一方面却在渴望重返朝堂、再展宏图。
矛盾:为朝廷效力和政治抱负在朝廷无用武之地
“恨”:个体生命希望追求永恒的迷茫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意象背后的象征义和情感
2.感受苏轼的乐观旷达。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抓住意象品读诗文。
2.理解作者情感变迁的层次。
教学难点:
1.结合背景理解诗文中的意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案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案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著名诗人苏轼及其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理解诗人苏轼的审美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3.学习欣赏和朗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二、教学准备:1.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及其注释;2.录音或视频演示。

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唐代著名诗人苏轼,以及他的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简要介绍苏轼的背景和成就,引发学生对他的兴趣。

2.理解诗词(15分钟)教师展示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带领学生一起读诵,并解释生僻字词的意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分析探讨(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提问学生:“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和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明月的赞美之情。

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和表达。

4.学习欣赏(25分钟)教师播放录音或视频演示,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指导学生注意朗读节奏、语调的把握。

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鼓励学生尽情地传达自己的思考和情感。

5.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人苏轼以及他的诗词对我们的启示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如何将诗词融入到生活中来?四、课后拓展:1.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短文评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学生可以选择其他苏轼的诗歌,进行欣赏和阅读。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学案例,我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诗词,了解苏轼的诗歌创作风格和思想情感的表达方式。

《明月几时有》教案

《明月几时有》教案

《明月几时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明月几时有》。

(2)理解诗歌的背景,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体会人间的美好情感。

(2)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珍惜亲情,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2)诗歌意境的分析与理解。

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认读与理解。

(2)诗歌深层哲理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提问:你们对中秋节有什么了解和印象?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讲解:(1)讲解诗歌的背景、意象、情感和哲理。

(2)解释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

5. 欣赏与拓展:(1)让学生欣赏其他关于月亮的诗词,如《静夜思》、《水调歌头》等。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四、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明月几时有》。

(2)写一篇关于《明月几时有》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明月几时有》这首诗歌。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欣赏其他关于月亮的诗词,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但在讲解诗歌深层哲理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6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6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6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11、知识目标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训练学生合理、大胆、独特的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情景创设法、设疑导思法、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一课时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查询有关作者和理解诗词的资料。

2、课堂上展开多边活动,师生互动,学生讨论,师生协同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让音乐、绘画走进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美感。

(一)趣味导入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月牙,边画边要求学生回忆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和诗句,如果有困难也可与同学小声相互启发、相互讨论,然后找学生起来回答,同学补充。

[嫦娥奔月、玉兔东升、月下老、吴刚砍桂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接下来老师再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想想古代诗人们常常借月亮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苦闷、孤独、惆怅等),最后老师给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并请同学们猜想作者在这首词中借月亮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诵读感知1、自由朗读,要求读得流畅,读准字音和节奏2、抽读、齐读,初步体会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3、讨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学生可能回答不够全面,教师可提示注意“小序”中的“兼”字以及联系自己在课外所查询的资料。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词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能够了解这首词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的方式,深入理解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其他词作的异同。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并体会词中所表达的深情和哲思。

学生能够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牌、韵律和结构。

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2 教学难点:词中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汉语用法。

理解词的意境和深层含义。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背景、词牌和修辞手法有深入的了解。

准备相关的资料和参考文献。

3.2 学生准备:预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了解词的大意。

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和讨论心得。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月亮在古代文学中的象征意义,引起学生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兴趣。

学生分享对月亮的联想和感受。

4.2 朗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学生通过讨论和问答,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4.3 分析与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词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欣赏词的美感和深层含义。

第五章:作业与评估5.1 作业: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5.2 评估: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质量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进步。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的比较: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其他描写月亮的古典诗词,如《静夜思》、《夜泊牛渚怀古》等,进行比较分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精选10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精选10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词中的字词。

能力目标:1、能当堂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2、了解阅读对话的三条基本途径。

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

(2)阅读对话的基本途径及方法。

三、课型:新授四、教法:组织阅读对话,引导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

苏东坡的词,境界开阔,想像奇特,在宋词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更是不同寻常。

请看清代评论家胡仔对它的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二)诵读欣赏1、放录音泛读,学生在听的同时画出停顿,揣摩语气、语调。

2、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全词,进一步了解全词的内容。

3、找同学泛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画出词中的生字词。

4、全班齐读,记忆好的同学可以背诵。

(三)文章分析、理解今天我们的学习采取一种新的方式,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

开展阅读对话。

有一句话说得好: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在和文学大师进行意味深长的对话。

阅读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过程。

如何开展阅读对话呢?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三条途径入手: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环境对话。

1、与文本对话(1)学生对照课下注释解释全词,理解全词大意(小组讨论)。

重点几句话的理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中的常用词语和表达方式;2.学会解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3.能够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和情感;4.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文言文古诗词的解读和欣赏;2.把握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本: 教材中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原文;2.PPT: 展示古诗词的相关图片和解读内容;3.板书:关键词语、诗句、解读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古诗词的了解和感受;2.出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询问学生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步骤二:解读古诗词(20分钟)1.展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全文,并解读关键词语、诗句的意思;2.分析古诗词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3.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如明月的美丽和寓意;4.分组讨论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感受和理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步骤三:学习古诗词的写作技巧(30分钟)1.分析古诗词的韵律和格律,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写作方式;2.分组讨论学生已学过的古诗词中的写作技巧,让学生互相分享和学习;3.引导学生尝试从古诗词中汲取灵感,自己尝试写一首古诗词。

步骤四:欣赏古诗词翻译和改编作品(20分钟)1.展示有关《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翻译版本,并解读其中不同的解读;2.欣赏改编的古诗词作品,了解古诗词在现代的应用和传承。

步骤五:个人创作展示和分享(15分钟)1.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写的古诗词,提供互相欣赏和点评的机会;2.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肯定其优点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文言文古诗词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欣赏,提高了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课堂中的互动和讨论也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并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写作和改编古诗词。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不熟悉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学生,可能需要额外的解释和引导,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明月几时有》(苏轼)教学设计

《明月几时有》(苏轼)教学设计

《明月几时有》(苏轼)教学设计《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1 教学设想: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2、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3、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一、朗读词文,整体感知;二、借月抒情,走进词境;三、名句重读,读懂词情;四、拓展体悟,读透词心。

师: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

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喜欢。

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

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

真的,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心,于是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

啊,好诗多在明月中,诗人都拿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的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它将围绕月亮身我们诉说什么。

1、字正腔圆地读。

注意“阙”“不胜”“绮”等字音的准确。

2、有板有眼地读。

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

3、有情有味地读。

这一环节中,学生先听录音朗读感受,然后自由读,要求读出味道与感觉来。

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是在理解词境理解词意之后。

教师预设穿插问题:①解读从小序入手,问词中借月亮来抒怀作者怎样的情怀。

读懂怀子由的思念之情,赏析并诵读上阙中的前几句。

(补充作者与子由兄弟情深的资料与词作)②重点理解“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含义。

以“不关我月,是君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对应“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句的对话练习,来充分理解怀子由的离愁别绪。

③“兼”字告诉我们作者举杯对月,还另有一番感慨在其中。

小序中没有介绍,下面老师也给大家读一次《水调歌头》,你从词中去发现。

(配乐朗诵)④赏析上阙,抓住“不知”“归去”读懂词人借月怀的内心祈愿,从“欲”“恐”的矛盾中,理解作者的抱负及遭遇,从而体会“寒”字背后的愁苦与幽愤。

⑤作者是否一直陷入这样的幽愤与伤感中?从哪些词句中可读出来?(古难全;但愿)重点读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刻意蕴和旷达情怀。

《明月几时有》的教案设计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明月几时有》的教案设计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教案设计:《明月几时有》-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于文化传承的兴趣;2.学习《明月几时有》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理念,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词曲表达情感和思想;3.通过分析、理解《明月几时有》的艺术特点和词曲结构,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明月几时有》的背景介绍;2.《明月几时有》的词曲分析与注释;3.《明月几时有》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4.学生演唱练习和个人创作。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通过选用京剧表演片段、音乐片段或者诗歌视屏等多种形式展示《明月几时有》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于词曲艺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首句教师为学生播放《明月几时有》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跟随音乐一起感受词曲中的情感和意境。

教师重点讲解《明月几时有》的意义和词曲结构,引导学生理解韵律和曲调,朗诵和演唱首句,感受词曲与音乐之间的和谐。

第三步:学习全曲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组,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学习,逐渐学习全曲的词曲,依照不同的分组进行合唱或者独唱的练习,不断提高演唱水平和音乐素养。

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解读词曲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理念。

第四步:个人创作根据对《明月几时有》词曲特点和文化内涵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个人创作,提高学生对于词曲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第五步:合唱演出教师为学生组织合唱演出。

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对《明月几时有》进行编曲、创意表演等各种形式的演出,通过演出来展示学生对于词曲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教育效果: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够理解和欣赏《明月几时有》这首经典的词曲,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学素养得到了提高;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明月几时有》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教学活动,能够带来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理解诗歌的背景,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2)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理解诗句的含义。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3. 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把握诗人的情感。

3.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僻字词的解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感悟诗歌的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修辞等。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艺术情趣。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诗歌描绘的场景,感受诗人的情感。

(2)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

7.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诗歌意境感悟的短文。

8. 板书设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在鉴赏诗歌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知识能力目标:
1. 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 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3. 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配乐范读、打拍朗诵、足踏朗诵,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2. 利用“主题”来建构以中秋月亮为题材的诗词从而学会对诗词的对比、区分与整合。

3. 古诗四步教学法:知诗-诵诗-析诗-品诗。

引导学生知内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最终背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再现诗的意境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以次激发学生的想象进行创造,沟通课内外,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领会诗意,体会诗意,并积累名句。

重点突破:多形式反复诵读,情景教学,名句赏析。

教学难点:借助想象,感悟意境,深刻体味作品所蕴涵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豁达乐观情怀。

难点突破: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名句赏析、讨论合作,帮助学生了解情感,引起共鸣。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
2. 情景教学法
3. 讨论点拨法
4. 古诗四步教学法
学习方法:
1. 朗读理解
2. 小组合作
3. 发挥想象
教学用具:
《春江花月夜》磁带、多媒体课件、《明月几时有》歌曲磁带、《水调歌头》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引词)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极富浪漫色彩的,它易激发人的艺术联想,一勾新月会让人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生活,在月亮身上,文人们寄托了很多憧憬、很多情感,同学们能调动积累,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关明月的诗句吗?(学生回答)那么苏轼仰望明月,他会联想到什么呢?
二. 初步感知:教师播放《明月几时有》歌曲,多媒体配以优美画面
三. 指导学生朗读:(诵词)
(1.)教师范读全词(配以《春江花月夜》),学生听读,初步感知
诗意
提示重点字读音(多媒体出字)
阙(que)琼(qiong)绮(qi)胜(sheng)
(2.)手打拍朗读、足踏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要求: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3.)抽生读,配乐。

要求:字正腔圆,正确断句
(4.)分男女生分上下阙读
要求:抑扬顿挫,略带感情
四. 整体把握诗意(析词)
(1.)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教师提供背景,学生参考助读资料
(2.)教师设计相关问题,知道学生解读诗意
a.词的上下两阙主要写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意
b.上阙中哪两个字最能体会作者对明月的向往?哪两个字又最能体现作者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又是哪两个字把苏轼带回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体会作者感情起伏
c.下阙中由中秋圆月联想到什么?哪两个字最能突出月圆人不圆的忧伤情怀?又是哪两个字把笔锋一转,聊以宽慰,富有哲理?哪两个字又最能体现作者豁达乐观的情怀?
d.上下阙的联系何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并作补充讲解
我欲何似
上阙:饮酒问月――幻想上天――――——热爱人间身世之感
又恐
无眠但愿
下阙:月圆人离――难眠怀弟――――——美好祝愿思弟之情
难全
五. 品诗
(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意境
教师利用音乐烘托,多媒体画面激发兴趣,散文描述来激发学生想象,并带领学生进入意境
(2.)(学生活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自述眼前画面,师生互相补充完整
(3.)问: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那些词句上?
(学生活动)学生畅谈对这一名句的理解和感悟
六. 拓展:
1. 赏析美术作品、书法、绘画,融合音乐,激发学生别出心裁读古诗,并教育学生热爱古诗词
2. 名句互通,踏雪寻踪、联系课堂内外。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俯之任蜀州》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六.总结:这首词虽饱含人生哲学,但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

我们感觉到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不是枯燥的说教。

词中虽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不脱离现实,无悲观消极情绪,却是豁达乐观的祝福。

怪不得人们说:“中秋词自苏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七.齐诵本词。

要求:沉浸词中,饱含感情,读出感情的起伏变化,读出全诗高潮。

八.布置作业:美好的诗词意境总能引发人们无穷的创造。

试发挥想象力,根据这首词的内容画一幅简笔画或编一段舞蹈或创造一幅书法作品或制作电脑动画。

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
一.引诗——“含月”诗句
二.诵诗
我欲又恐
上阙:――饮酒问月――幻想上天――――――——热爱人间身世之感
何似
三.析诗——
无眠但愿
下阙:――月圆人离――难眠怀弟――――――——美好祝愿思弟之情
难全
四.品诗:想象、口述画面
五.拓展:欣赏、名句互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