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1.2杠杆的科学(改)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第一课:使用工具1.1,简单机械1.2,可以固定物品铁钉没有螺纹螺丝有螺纹1.3,注意安全和选择合适的工具2.1D 2,2A B3选择十字螺丝刀一字螺丝刀钳子也可以第二课:杠杆的科学1,1 错 1.2错 1.3对2.1C 2.2B3分析原因:刀根离支点近刀尖离支点远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研究1.1 D 1.2C2 方案1 加重秤砣的质量方案2移动提绳的位置第四课:轮轴的秘密1.1 省力轮到支点的距离比轴到支点距离长(用力点到支点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距离远)1.1长用力点到支点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距离远2.1对 2.2对3.3对3. 用力点到支点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距离远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1.1 错 1.2错2.1D 2.2B第六课:滑轮组1.1塔式吊机里面有很多的动滑轮,它们和动滑轮构成滑轮组1.2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时动滑轮也一起被提起(动滑轮有重量),而钩码增加了还是一个动滑轮,所以比较明显。

2可以设计用动滑轮第七课:斜面的作用1.1A 1.2C2斜面越平坦越省力但费距离斜面越陡越费力但省距离: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1.1A 1.2B2 车轮链盘方向盘刹车杆脚踏板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一课:抵抗弯曲1.1 增加宽度增加厚度改变材料1.2 一个2.1B 2.2D3 四方形或者圆形柱子有立着有横着增加抗弯曲能力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1.1B 1.2B2抗弯曲能力是材料本身的性质,不会变第三课:拱形的力量1.1B 1.2 D2略第四课:找拱形1.1 B 1.2 C2 它们都很强的抗弯曲能力第五课:做框架1.1少一根横拉的绳子,承受拉力2.1 三角形最稳定梯形次四边形最不稳定第六课:建高塔1.1 轻重小大1.2 重稳定性1.3 差塑料瓶没有镂空框架结构是镂空的1.4加水瓶口朝上2 两个在下面一个在上面并且下面瓶子装水第七课:桥的形状和结构1.1 B,D 1.2A,B,C 1.3 A第八课:用纸造一座桥1.1 A,B 1.2B.C,D第三单元能量第一课:电和磁1.1磁场1.2稍稍偏转大幅度偏转2 做电磁铁第二课:电磁铁1.1D 1.2 B2.不同点是电磁铁可以有磁可以无磁,可以改变南北极第三课:电磁铁的磁力一1.1缠绕圈数缠绕圈数越多磁力越强1.2电池数量缠绕圈数电池电量2.1B 2.2A B C3略第四课:电磁铁的磁力二1.1A C 1.2 D2、略第五课:神奇的小电动机1.1A B 1.2B C2 、与电流方向有关。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新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新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1.2实验课题:研究杠杆实验目标:通过实验研究杠杆的秘密。

实验器材和药品:铁架台杠杆尺钩码实验设想:杠杆是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

实验过程:1.认识器材。

2.组装设置。

3.变换支点位置进行试验。

现象观察:省力的情况有一种,费力的情况有一种,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有一种。

实验结论: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省力。

反之费力。

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和支点到阻力点相等,不省力也不费力。

1.3实验课题:天平的使用实验目标:通过实验熟悉天平的构造,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器材和药品:天平砝码实验设想:天平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制作的实验过程:1.认识天平的组成部分。

2.学习用天平称量。

现象观察:1.天平由底座、托盘架、托盘、标称、平衡螺母、分度盘、游码组成。

2.称物体时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实验结论:天平可以用来称量物体的重量。

1.4实验课题:研究轮轴作用实验目标:认识轮轴是一种省力的机械。

实验器材和药品:简单机械试验盒钩码实验设想:定轮轴能够省力。

实验过程:1.组装一个轮轴。

2.在轮上用力,轴上挂重物。

在轴上用力,轮上挂重物。

现象观察:在轴上挂重物测力计读数小,反之则大。

实验结论:轮上用力省力,轴上费力。

1.5实验课题:研究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实验目标:知道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而且省力。

实验器材和药品:简单机械试验盒钩码测力计实验设想:定滑轮不能省力,动滑轮能省力实验过程:1.组装定滑轮。

在滑轮上挂物体。

在另一端用测力计提起重物,读出测力计的读数。

2.组装动滑轮。

在滑轮上挂物体。

在另一端用测力计提起重物,读出测力计的读数。

3.把两次的读数进行对比。

现象观察:用定滑轮提起重物的读数大。

用动滑轮提起重物的读数小。

实验结论: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而且省力。

六年级科学上册杠杆的科学

六年级科学上册杠杆的科学

六年级科学上册杠杆的科学
一、关于杠杆的科学:
杠杆是物理中重要的概念,也是机械设备和接口在应用中的共同领域,杠杆可以使力量成倍地增强。

一个杠杆由轴半径、质点的位置和一对作用力组成,这两个作用力称为转动力。

这两个作用力产生的反作用力相等,这给出了两个轴心之间的距离的相等的比例。

不同的轴心之间的距离决定了杠杆的有效性,从而影响了杠杆的效率。

二、杠杆运动:
杠杆运动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力学研究,它涉及构造、分类和分析杠杆力学系统,如拨子动力机构、齿轮传动系统和悬索机构等。

杠杆运动还涉及力学原理,如力平衡和动能守恒,以及相关的数学计算技术和有限元分析方法。

其中一个重要应用就是用于计算杠杆机构的有效力和最大力矩,而有效力和最大力矩又分别是杠杆机构的两个重要参数,可以用于设计或裁剪机构。

另外,还可以用它来计算杠杆机构的刚度和稳定性,以及其效率,有助于优化机构设计。

三、应用:
杠杆是运用简单物理原理,却有着极大的经济效益的工具,杠杆原理构成了机械设计的一个基础,支撑着许多机械设备的发展和使用。

杠杆原理在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比如拉杆式手推车、轮椅、木工机械、抓手、摩擦离合器、舵机等机械设备上都能看到杠杆的身影。

此外,它还广泛地应用在绳索式提升机械、建筑工程、维修机械设备、制动装置等。

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科学教育理论:依据科学新课标的要求;科学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

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的以体现以人为本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梳理: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教学方法:实验研究;小组讨论、交流为主的“参与式”教学法;采用“大胆猜测---实验研究——分析数据——形成结论”教学流程。

学情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六年级三个班中,每班学生均为23名,从平常接触以及与其他老师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习态度比较认真。

2、已有知识、经验: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水平也较不强。

家长和某些教师因为观点的问题,低年级时偏重于语数教学及辅导,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实行实际观察、操作。

更没有得到家长和老师即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

3、学生分析:在小学六年级,儿童对周围事物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而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实际,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弄明白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费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通过实验收集并整理、分析数据,理解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体会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对杠杆尺实验研究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教学准备:杠杆尺、钩码等实验用品;女孩压水图(ppt)、跷跷板(ppt)、羊角锤撬钉子图(ppt)等8张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简单操作导入生产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撬大石头的情况,请同学们用墨水瓶、橡皮擦、直尺试一试家长们是怎样撬石头的?为什么家长们会这样做呢?让我们来揭开它蕴含的科学道理。

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为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杠杆的科学》,本节课主要是认识杠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二、学情分析杠杆原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但对其中的原理,很多学生并不是很了解,存在一定的问题。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杠杆尺做实验的同时,引用ipad进课堂帮助学生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三、教学目标:1.明确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反之杠杆费力。

如果两个距离相等,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在杠杆尺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激发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兴趣。

四、教学重点: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深刻理解省力和费力杠杆的科学原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六、材料准备:Ipad、腾讯文档、Excel记录表、PPT、投屏、杠杆尺、纸质记录表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出示一个罐子(需要撬开的那种罐子),请同学帮老师把它打开。

学生用手打不开,看见了桌子上的工具,选择工具进行尝试,教师用ipad进行记录并同屏到大屏幕。

设计意图:采用“来帮老师打开罐子”这样一个互动方式,将学生引入课堂,但因为打开的过程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得很清楚,因此采用传屏并录像的技术手段将学生开启茶叶罐的过程实况转播并录制下来,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很清晰地看到茶叶罐的打开过程,这样不仅直观,而且在后面的分析过程中,也可以随时播放暂停反复观看分析。

(二)新授1.请学生来分析打开罐子的过程,有哪些关键点,引出“杠杆”,并分析出“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2.出示六张图片,分析哪个是杠杆、那个不是杠杆。

如果是杠杆,利用同屏,让学生直接在教师的ipad上标出“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答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活动手册答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以下答案均为课堂达标答案)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第一课:使用工具1.1,简单机械1.2,可以固定物品铁钉没有螺纹螺丝有螺纹1.3,注意安全和选择合适的工具2.1D 2,2A B3选择十字螺丝刀一字螺丝刀钳子也可以第二课:杠杆的科学1,1 错 1.2错 1.3对2.1C 2.2B3分析原因:刀根离支点近刀尖离支点远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研究1.1 D 1.2C2 方案1 加重秤砣的质量方案2移动提绳的位置第四课:轮轴的秘密1.1 省力轮到支点的距离比轴到支点距离长(用力点到支点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距离远)1.1长用力点到支点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距离远2.1对 2.2对3.3对3. 用力点到支点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距离远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1.1 错 1.2错2.1D 2.2B第六课:滑轮组1.1塔式吊机里面有很多的动滑轮,它们和动滑轮构成滑轮组1.2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时动滑轮也一起被提起(动滑轮有重量),而钩码增加了还是一个动滑轮,所以比较明显。

2可以设计用动滑轮第七课:斜面的作用1.1A 1.2C2斜面越平坦越省力但费距离斜面越陡越费力但省距离: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1.1A 1.2B2 车轮链盘方向盘刹车杆脚踏板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一课:抵抗弯曲1.1 增加宽度增加厚度改变材料1.2 一个2.1B 2.2D3 四方形或者圆形柱子有立着有横着增加抗弯曲能力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1.1B 1.2B2抗弯曲能力是材料本身的性质,不会变第三课:拱形的力量1.1B 1.2 D2略第四课:找拱形1.1 B 1.2 C2 它们都很强的抗弯曲能力第五课:做框架1.1少一根横拉的绳子,承受拉力2.1 三角形最稳定梯形次四边形最不稳定第六课:建高塔1.1 轻重小大1.2 重稳定性1.3 差塑料瓶没有镂空框架结构是镂空的1.4加水瓶口朝上2 两个在下面一个在上面并且下面瓶子装水第七课:桥的形状和结构1.1 B,D 1.2A,B,C 1.3 A第八课:用纸造一座桥1.1 A,B 1.2B.C,D第三单元能量第一课:电和磁1.1磁场1.2稍稍偏转大幅度偏转2 做电磁铁第二课:电磁铁1.1D 1.2 B2.不同点是电磁铁可以有磁可以无磁,可以改变南北极第三课:电磁铁的磁力一1.1缠绕圈数缠绕圈数越多磁力越强1.2电池数量缠绕圈数电池电量2.1B 2.2A B C3略第四课:电磁铁的磁力二1.1A C 1.2 D2、略第五课:神奇的小电动机1.1A B 1.2B C2 、与电流方向有关。

2019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2019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2019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第一课:使用工具1.1,简单机械1.2,可以固定物品铁钉没有螺纹螺丝有螺纹1.3,注意安全和选择合适的工具2.1D 2,2A B3选择十字螺丝刀一字螺丝刀钳子也可以第二课:杠杆的科学1,1 错 1.2错 1.3对2.1C 2.2B3分析原因:刀根离支点近刀尖离支点远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研究1.1 D 1.2C2 方案1 加重秤砣的质量方案2移动提绳的位置第四课:轮轴的秘密1.1 省力轮到支点的距离比轴到支点距离长(用力点到支点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距离远)1.1长用力点到支点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距离远2.1对 2.2对3.3对3. 用力点到支点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距离远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1.1 错 1.2错2.1D 2.2B第六课:滑轮组1.1塔式吊机里面有很多的动滑轮,它们和动滑轮构成滑轮组1.2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时动滑轮也一起被提起(动滑轮有重量),而钩码增加了还是一个动滑轮,所以比较明显。

2可以设计用动滑轮第七课:斜面的作用1.1A 1.2C2斜面越平坦越省力但费距离斜面越陡越费力但省距离: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1.1A 1.2B2 车轮链盘方向盘刹车杆脚踏板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一课:抵抗弯曲1.1 增加宽度增加厚度改变材料1.2 一个2.1B 2.2D3 四方形或者圆形柱子有立着有横着增加抗弯曲能力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1.1B 1.2B2抗弯曲能力是材料本身的性质,不会变第三课:拱形的力量1.1B 1.2 D2略第四课:找拱形1.1 B 1.2 C2 它们都很强的抗弯曲能力第五课:做框架1.1少一根横拉的绳子,承受拉力2.1 三角形最稳定梯形次四边形最不稳定第六课:建高塔1.1 轻重小大1.2 重稳定性1.3 差塑料瓶没有镂空框架结构是镂空的1.4加水瓶口朝上2 两个在下面一个在上面并且下面瓶子装水第七课:桥的形状和结构1.1 B,D 1.2A,B,C 1.3 A第八课:用纸造一座桥1.1 A,B 1.2B.C,D第三单元能量第一课:电和磁1.1磁场1.2稍稍偏转大幅度偏转2 做电磁铁第二课:电磁铁1.1D 1.2 B2.不同点是电磁铁可以有磁可以无磁,可以改变南北极第三课:电磁铁的磁力一1.1缠绕圈数缠绕圈数越多磁力越强1.2电池数量缠绕圈数电池电量2.1B 2.2A B C3略第四课:电磁铁的磁力二1.1A C 1.2 D2、略第五课:神奇的小电动机1.1A B 1.2B C2 、与电流方向有关。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答案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以下答案均为课堂达标答案)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第一课:使用工具1.1,简单机械1.2,可以固定物品铁钉没有螺纹螺丝有螺纹1.3,注意安全和选择合适的工具2.1D 2,2A B3选择十字螺丝刀一字螺丝刀钳子也可以第二课:杠杆的科学1,1 错 1.2错 1.3对2.1C 2.2B3分析原因:刀根离支点近刀尖离支点远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研究1.1 D 1.2C2 方案1 加重秤砣的质量方案2移动提绳的位置第四课:轮轴的秘密1.1 省力轮到支点的距离比轴到支点距离长(用力点到支点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距离远)1.1长用力点到支点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距离远2.1对 2.2对3.3对3. 用力点到支点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距离远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1.1 错 1.2错2.1D 2.2B第六课:滑轮组1.1塔式吊机里面有很多的动滑轮,它们和动滑轮构成滑轮组1.2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时动滑轮也一起被提起(动滑轮有重量),而钩码增加了还是一个动滑轮,所以比较明显。

2可以设计用动滑轮第七课:斜面的作用1.1A 1.2C2斜面越平坦越省力但费距离斜面越陡越费力但省距离: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1.1A 1.2B2 车轮链盘方向盘刹车杆脚踏板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一课:抵抗弯曲1.1 增加宽度增加厚度改变材料1.2 一个2.1B 2.2D3 四方形或者圆形柱子有立着有横着增加抗弯曲能力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1.1B 1.2B2抗弯曲能力是材料本身的性质,不会变第三课:拱形的力量1.1B 1.2 D2略第四课:找拱形1.1 B 1.2 C2 它们都很强的抗弯曲能力第五课:做框架1.1少一根横拉的绳子,承受拉力2.1 三角形最稳定梯形次四边形最不稳定第六课:建高塔1.1 轻重小大1.2 重稳定性1.3 差塑料瓶没有镂空框架结构是镂空的1.4加水瓶口朝上2 两个在下面一个在上面并且下面瓶子装水第七课:桥的形状和结构1.1 B,D 1.2A,B,C 1.3 A第八课:用纸造一座桥1.1 A,B 1.2B.C,D第三单元能量第一课:电和磁1.1磁场1.2稍稍偏转大幅度偏转2 做电磁铁第二课:电磁铁1.1D 1.2 B2.不同点是电磁铁可以有磁可以无磁,可以改变南北极第三课:电磁铁的磁力一1.1缠绕圈数缠绕圈数越多磁力越强1.2电池数量缠绕圈数电池电量2.1B 2.2A B C3略第四课:电磁铁的磁力二1.1A C 1.2 D2、略第五课:神奇的小电动机1.1A B 1.2B C2 、与电流方向有关。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以下答案均为课堂达标答案)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第一课:使用工具1.1,简单机械1.2,可以固定物品铁钉没有螺纹螺丝有螺纹1.3,注意安全和选择合适的工具2.1D 2,2A B3选择十字螺丝刀一字螺丝刀钳子也可以第二课:杠杆的科学1,1 错 1.2错 1.3对2.1C 2.2B3分析原因:刀根离支点近刀尖离支点远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研究1.1 D 1.2C2 方案1 加重秤砣的质量方案2移动提绳的位置第四课:轮轴的秘密1.1 省力轮到支点的距离比轴到支点距离长(用力点到支点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距离远)1.1长用力点到支点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距离远2.1对 2.2对3.3对3. 用力点到支点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距离远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1.1 错 1.2错2.1D 2.2B第六课:滑轮组1.1塔式吊机里面有很多的动滑轮,它们和动滑轮构成滑轮组1.2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时动滑轮也一起被提起(动滑轮有重量),而钩码增加了还是一个动滑轮,所以比较明显。

2可以设计用动滑轮第七课:斜面的作用1.1A 1.2C2斜面越平坦越省力但费距离斜面越陡越费力但省距离: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1.1A 1.2B2 车轮链盘方向盘刹车杆脚踏板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一课:抵抗弯曲1.1 增加宽度增加厚度改变材料1.2 一个2.1B 2.2D3 四方形或者圆形柱子有立着有横着增加抗弯曲能力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1.1B 1.2B2抗弯曲能力是材料本身的性质,不会变第三课:拱形的力量1.1B 1.2 D2略第四课:找拱形1.1 B 1.2 C2 它们都很强的抗弯曲能力第五课:做框架1.1少一根横拉的绳子,承受拉力2.1 三角形最稳定梯形次四边形最不稳定第六课:建高塔1.1 轻重小大1.2 重稳定性1.3 差塑料瓶没有镂空框架结构是镂空的1.4加水瓶口朝上2 两个在下面一个在上面并且下面瓶子装水第七课:桥的形状和结构1.1 B,D 1.2A,B,C 1.3 A第八课:用纸造一座桥1.1 A,B 1.2B.C,D第三单元能量第一课:电和磁1.1磁场1.2稍稍偏转大幅度偏转2 做电磁铁第二课:电磁铁1.1D 1.2 B2.不同点是电磁铁可以有磁可以无磁,可以改变南北极第三课:电磁铁的磁力一1.1缠绕圈数缠绕圈数越多磁力越强1.2电池数量缠绕圈数电池电量2.1B 2.2A B C3略第四课:电磁铁的磁力二1.1A C 1.2 D2、略第五课:神奇的小电动机1.1A B 1.2B C2 、与电流方向有关。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杠杆的科学》小学科学教案1一、教学目标:1、明确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反之杠杆费力。

如果两个距离相等,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在杠杆尺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激发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深刻理解省力和费力杠杆的科学原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四、材料准备:教师:演示PPT、小杆秤、杠杆尺、钩码等。

学生:杠杆尺、钩码、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新课,初步认识杠杆1、教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投影出示要求:请利用你们位置上的橡皮、塑料尺将文具盒撬起来,想一想:在这个活动中,有哪几个点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2、学生游戏3、你能说说3个重要位置分别是哪里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阻力点、支点、用力点生1:手指用力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师:是的,这个点非常关键,我们可以叫它用力点生2:这块橡皮也很重要,师:橡皮起了什么作用?引出支点概念。

师:还有哪个位置很重要呢?课件展示3个点的位置4、其实,刚才我们组装的工具,在科学上有个名称叫做杠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杠杆的科学》5、你觉得刚才我们组装的杠杆有什么作用?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呢?怎么样的杠杆才能省力呢?我们可以借助杠杆尺进行研究。

二、研究杠杆的秘密1、出示杠杆尺,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2、现在老师在杠杆尺左边挂上重物,这个位置就是……。

如果要使杠杆尺平衡,我们要在哪边用力?,这个点就是……。

但是我用了多少力呢?看不出来,同样我们也可以用钩码来表示,猜一猜我要在右边挂几个钩码,杠杆尺才平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科学》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科学》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 册《杠杆的科学》课件 ppt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科学》课件PPT带你探索令人着迷的杠 杆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什么是杠杆?
杠杆是一种能够通过悬臂或支点的力和物体的重力之间的作用产生机械优势的简单机械装置。
杠杆的分类及构成
一级杠杆
悬臂一端加力,另一端承受重力。
通过调整人的位置和重量,实 现动态平衡。
钳子
用于夹取物体,通过杠杆原理 提供力臂和力矩。
指甲钳
通过杠杆原理压制指甲。
杠杆原理在建筑和工程中的应用
1
起重机
利用杠杆原理提供力臂和力矩,实现
门铃杠杆
2
重物的升降操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通过按下门铃杠杆,启动机制以发出
声音。
3
楼梯
楼梯的结构利用了杠杆原理,使步行 更省力。
杠杆原理在机械和科技中的应用
撑竿跳
运动员利用杠杆原理通过撑竿 将自己弹跳到空中。
杠杆原理的优缺点
优点
提供力矩,使力量效果更加突出。
缺点
有限的受力范围,需要合理控制力臂长度。
二级杠杆
力和重力在支点两侧分别施加作用。
三级杠杆
力在支点一侧,重力在另一侧。
杠杆原理的基本概念
杠杆原理基于平衡,通过调整力臂和力矩来实现力的放大或方向的改变。
杠杆原理的历史背景
杠杆原理由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首次提出,并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得到广泛应用。
杠杆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游乐场上的跷跷板
1 汽车刹车系统
杠杆原理用于增加驾驶员的制动力,在短时间内停止车辆。
2 摄影器材
相机的镜头和快门机构,利用杠杆原理完成焦距调整和快门控制。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明确省力和费力杠杆的科学原理,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教学准备】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

(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二、认识杠杆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

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阻力点支点用力点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6、分辨杠杆观察P4 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1、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省力呢?(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2、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3、教师问题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4、还有其他方法吗?5、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

《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

《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

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杠杆的科学》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中的第二课时。

本课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是认识杠杆、轮轴、滑轮及斜面等几类简单机械中的一部分。

它分为两部分:1、认识杠杆;2、研究杠杆的秘密。

其中第二个活动是重点,活动选择了杠杆尺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经历运用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通过观察、实验、记录,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来认识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学生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材的安排正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教科书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杠杆的工作规律,而是要求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分析等,这就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提供了开放的探究空间,有利于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展开活动,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在生活中,学生使用工具来完成一些事情的经历也是很多的,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验的积累。

在学习本课前,通过前一节课《使用工具》的学习,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但学生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没有思考过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

本课教材利用杠杆类工具在生活中运用最广泛、最直观的撬棍撬木箱的情景引入本节课的研究,学生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利于学生观察并引发思考。

书中示意图对杠杆的用力点、支点、阻力点很较直观,很清晰。

两个活动安排有梯度。

一是认识杠杆,先由撬棍引入杠杆的概念,然后分析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接着引导学生分析了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工作时发挥作用的位置,并标出它们作为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而后利用书中的图,对于身边的常用工具进行观察、分析,使学生对杠杆类工具有初步的认识能力。

二是研究杠杆的秘密,在有了以上的基础后,利用杠杆尺研究杠杆工作的原理就十分容易了。

学生通过实验,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杠杆工作的规律也就水到渠成。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 杠杆的科学《怎样移动重物》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 杠杆的科学《怎样移动重物》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2 杠杆的科学《怎样移动重物》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1.2 杠杆的科学《怎样移动重物》》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原理以及如何利用杠杆来移动重物。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杠杆的作用,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杠杆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等基础知识,对科学实验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可能对杠杆原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如何利用杠杆来移动重物的实际操作也较为陌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杠杆的原理,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杠杆原理来移动重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杠杆的原理,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杠杆原理来移动重物。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杠杆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杠杆的原理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2.探究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杠杆实验器材、重物、测量工具等。

2.教学多媒体:PPT、实验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或展示PPT,引出杠杆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杠杆的原理。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器材,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步骤,引起学生的兴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巩固学生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杠杆原理来解决,如如何用杠杆来移动重物。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手册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手册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手册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手册[部分]《工具和机械》单元第二课杠杆的科学1、研究杠杆尺的实验实验材料:底板1块、长支架1个、杠杆尺1根、钩码若干。

(学具中有)操作方法:(1)按学具中的图组装好实验装置;(2)师介绍组装方法及支点、阻力点、用力点的位置及阻力点和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如何测量;(3)在杠杆尺两边各选一个位置分别放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直至杠杆尺平衡为止,并记录相应数据到P6记录表中,判断其用力情况;(4)交流分析实验数据;(5)得出结论。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杠杆类工具的比较实验实验材料:撬盖的铁片(或螺丝刀)、开瓶器、夹子(或镊子)、罐头、啤酒瓶。

(自备)操作方法:(1)用撬盖的铁片去撬罐头、用开瓶器开啤酒瓶、用夹子夹东西;(2)在课本P7图上分析三点位置及用力情况。

2、小杆秤的观察与制作(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材料:1根长竹筷(称)、螺帽或钩码(重)、粗棉线或钓鱼线、小塑料盘(称)、砝码(50g)、剪刀。

(自备)操作方法:(1)如课本P9图片,把一支竹筷打磨光滑,其中一个螺丝帽或钩码用钓鱼线系好做秤砣;(2)自制一个秤盘,系好三条一样长的细绳并固定在秤杆上;(3)在秤砣与秤盘间选择适当的位置系上一个绳套,作为初次实验的平衡点;(4)利用平衡原理制作托盘小杆秤刻度,在称盘内每次加一个砝码(50克),移动秤砣使秤平衡,并在秤杆的挂秤砣的位置做好标记,直到秤杆用完为止。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1、研究轮轴作用的实验实验材料:1根轴、1根销钉、24个钩码、2段棉线、1个底板和1个长支架。

(包含在学习工具中)(或机械实验盒中)操作方法:(1)如学具中的图组装轮轴装置;(2)把一定数据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也挂上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直至平衡,反复做4种,并记录实验数据到课本P10表中。

(3)交流分析数据。

(4)得出结论。

2、研究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实验(材料准备可能较难)实验材料:添加1个轮圈。

新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目录

新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目录

新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目录科学》实验目录(六年级上册)1.杠杆的科学实验名称:杠杆的科学实验器材:杠杆尺、支架、钩码、测力计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演示杠杆类工具的研究,通过使用杠杆尺、支架、钩码和测力计来研究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2.小杆秤的研究实验名称:小杆秤的研究实验器材:竹筷、钩码、细绳、彩笔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小杆秤的原理和应用,通过使用竹筷、钩码、细绳和彩笔来建立一个小型的杠杆系统。

3.轮轴的秘密实验名称:轮轴的秘密实验器材:铁架台、钩码、木块、纸、螺丝帽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轮轴的原理和应用,通过使用铁架台、钩码、木块、纸和螺丝帽来测试轮轴的性能。

4.简单机械实验盒实验名称:轮轴的秘密(一)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铁架台、钩码、滑轮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轮轴的原理和应用,通过使用简单机械实验盒、铁架台、钩码和滑轮来测试轮轴的性能。

5.简单机械实验盒实验名称:轮轴的秘密(二)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支架、滑轮、钩码、测力计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轮轴的原理和应用,通过使用简单机械实验盒、支架、滑轮、钩码和测力计来测试轮轴的性能。

6.滑轮组作用的研究实验名称:滑轮组实验器材:铁架台、滑轮、长线、钩码、测力计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通过使用铁架台、滑轮、长线、钩码和测力计来测试滑轮组的性能。

7.斜面的作用实验名称:研究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实验器材:木块、斜面、测力计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通过使用木块、斜面和测力计来测试斜面的性能。

8.抵抗弯曲实验名称: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实验器材:木板、纸、螺丝帽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纸的抗弯曲能力,通过使用木板、纸和螺丝帽来测试纸的性能。

9.拱形的力量实验名称:搭一个瓜皮拱实验器材:、水果刀、砖实验类别:分组这个实验旨在研究拱形结构的力量,通过使用、水果刀和砖来建立一个拱形结构并测试其性能。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杠杆的科学》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杠杆的科学》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杠杆的科学》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杠杆的科学》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力臂和力的关系。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杠杆的科学原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简单的物理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杠杆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杠杆的科学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力臂和力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力臂和力的关系。

2.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力臂的测量和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杠杆的科学原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讨论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3.讲解:教师讲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解释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力臂和力的关系。

4.实践:学生进行力臂的测量和计算,巩固对杠杆的理解。

5.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杠杆的平衡条件:F1 * L1 = F2 * L23.力臂的测量和计算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1.2杠杆的科学《怎样移动重物》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1.2杠杆的科学《怎样移动重物》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1.2 杠杆的科学《怎样移动重物》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1.2 杠杆的科学《怎样移动重物》》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围绕杠杆的科学展开,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原理以及如何利用杠杆来移动重物。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杠杆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并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然而,对于杠杆的原理和如何利用杠杆移动重物,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原理,学会利用杠杆来移动重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杠杆的原理以及如何利用杠杆移动重物。

2.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调整杠杆使其达到平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杠杆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杠杆实验,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杠杆的原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讨论杠杆的工作原理。

3.学习如何移动重物: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杠杆来移动重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尝试不同的方法。

4.总结与反思: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总结杠杆的原理和移动重物的方法。

5.拓展与应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利用杠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杠杆的原理–杠杆的平衡条件:F1 * L1 = F2 * L2–杠杆的作用:省力、改变力的方向2.如何移动重物–利用杠杆原理:增加力臂、减少负载–实验方法:尝试不同的杠杆长度和重物位置,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实验操作的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钩码 数( 个)
2 3
阻力点 到支点 的距离
2 2
钩码数 ╳阻力 点到支 点的距 离
4 6
钩码 数( 个)
2 2
钩码 用力点到 数╳用 支点的距 力点 离(格) 到支 点的 距离 2 3 4 6 平衡 平衡
1 4 4 2 2 4 平衡 拓展结论:阻力点到支点距离╳阻力点钩码数 = 用 1 6 6 2 3 6 平衡 力点到支点距离╳用力点钩码数
下面的工具是不是杠杆呢?说说我们 的理由。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
用力点 :在 杠杆 上 用力 的位置 用力点 叫用力点。 支点:支撑 杠杆,使杠杆能围 绕着转动的位置 叫做支点,
支点 阻力点 阻力点:杠杆 克服 阻力的位置叫做阻力 点。
说一说:杠杆尺有什么特点。
1、横杠能围绕支点转动。 2、横杠处于平衡状态。 3、横杠左右两边有小格, 距离相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挂在杠杆尺左边的 钩码看作是被撬起 的重物(阻力点), 钩码挂的格数就是 阻力点的位置。
挂在杠杆尺右边的钩 码的重量就是提起重 物所用的力(用力 点),钩码挂的格数 就是用力点的位置。
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
• 钩码的数量 • 钩码离支点的距离

第1、3、5、7组研 第2、4、6、8组研 究钩码离支点的距 究钩码的数量影响 离影响杠杆平衡 杠杆平衡 做法:控制左右两 做法:左边阻力点 边钩码数相同,左 到支点的距离与右 边阻力点到支点的 边用力点到支点的 距离与右边用力点 距离相等,左右两 到支点的距离不同。 端钩码数不同。
实验要求:
1、注意安全 ;2、记录员认真负责记录实验数据
杠杆平衡: 用力点(左边)离支点距离等 于阻力点(左边)离支点的距 离.,为及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杠杆尺向阻力点倾斜。
用力点离支点距离小于阻力 点离支点距离,为费力杠杆。
杠杆尺向用力点倾斜。用 力点离支点距离大于阻力 点离支点距离,为省力杠 杆。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呢?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 离时,杠杆省力。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呢?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时,杠杆费力。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呢?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左边(阻力点) 右边(用力点) 用力 的情况 的情况 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