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2011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备考复习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2011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备考复习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2011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备考复习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找规律认方向抓重点提效率 --------诗歌鉴赏二轮备考建议古诗鉴赏是语文高考中的难点,学生们常常停留在意会而不能言传上,不会准确地表达,导致失分. 所选的诗词内容比较浅显,但学生得分不高.综观最近几年的高考诗词鉴赏,题型和答案还是有规律可寻.教给学生解题思路与方法,使他们有针对性的答题.是第二轮专题复习的关键. 一、2010年高考古诗鉴赏命题特点分析及2011年命题趋势预测。

2010年高考18套语文试卷共鉴赏评价19首诗歌。

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统计分析这些考题,今年高考古诗鉴赏试题至少有以下三大命题特点,值得考生高度关注。

第一,诗歌体式多样,内容丰富。

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从题材看,咏物言志、山水田园、怀古咏史、送别感怀、边塞战争、羁旅思乡、抑郁失意都有涉及。

其中,以情景交融的写景抒怀之作为多。

写景抒怀之作包含两类题材,一类是山水田园诗歌,此类诗以写景为主,情感淡然悠远令人回味无穷,抒情较含蓄;一类是即事感怀类之作,景、事、情交织在一起,情味深厚令人感慨万千,抒情议论较为明显。

为方便设题,把写景咏怀诗作为考查重点也就自然而然了。

2、从体裁看,19首诗歌涉及1首乐府诗、4首律诗、6首绝句、5首词、1首散曲、2首其他样式的诗。

其中律诗、绝句、词仍是重点,比率占到近80%,但其他体裁不容忽视。

3、从时代看,唐宋诗词唱主角,魏晋南北朝诗歌及元明清词曲作陪衬。

19首诗歌涉及唐宋诗各5首、宋词4首,比率占到70%;其他还有2首南朝诗、1首魏晋诗、1首元曲、1首清词。

五律、七绝和宋词小令形式上长短适中,既有规律可循,也容易命题和答题,成为命题人比较喜欢的选择。

4、从作者情况看,著名诗人、词人的作品备受青睐,18套试卷中选考了南宋诗人陈与义的2首诗,其他如阮籍、李白、杜甫、王昌龄、王安石、欧阳修、范成大、黄庭坚、陆游的诗各1首。

不过,名家名篇在相对减少,名家不太出名的佳作和一般诗人的名篇比重在加大。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教学博苑03-03 0620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一、基础题训练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桃源李白昔日狂秦事可嗟,直驱鸡犬入桃花。

至今不出烟溪口,万古潺潺一水斜。

桃花溪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1)两首诗取材相同,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旭《桃花溪》的首句描写出陶渊明《桃花源记》景致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桃源》一诗更多的是对“桃花源”成因的探究,是对暴虐的统治者的谴责;《桃花溪》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心驰神往,也隐约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

(2)诗由远处落笔,写山谷深幽,迷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董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据洪迈《夷坚志》记载董颖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长年奔走异乡。

(1)本诗前两句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尾句中有一字用得自然贴切,请找出来并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开头两句用了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手法。

诗人眺望江上秋景,看到江水浩淼无边,秋满人间,天地一片静谧。

二句写晴空明净,白鸥翻飞,以动景为首句寂静的秋江点缀了生机。

两句组成一幅江上秋色图。

(2)“系”字用得好,请求高仅数尺的小柳帮助自己,要等它枝条茂盛时系住自己的扁舟。

符合柳枝修长的特点,又表达出不愿再漂泊异乡,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2011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

2011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1(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4分)21.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22.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注]此词为纳兰性德从康熙皇帝出塞之作,时年29岁。

1. 今古山河无定据。

定据,一定的准则。

翻译:古往今来,大好河山并没有一定属于谁的准则。

首句破空而来,对苍茫大地之变化无常作了诗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

作为皇室贵族,跟随一代明主康熙出巡,纳兰性德却有如此超凡感悟。

2.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画角:军队中的号角。

牧马:战马,此指铁骑,征骑。

翻译:在高亢的号角声中,征骑频繁地来来往往。

此句是诗人出塞时眼前所见之景,通过“画角”“牧马”意象的捕捉,传达了边塞特有的雄壮、紧张、激昂场景。

3.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满目:满眼所见。

西风:秋风。

丹枫:深秋树叶变红后的枫树。

翻译:满眼所见边塞之景一片荒凉死寂,我可以与谁交流这种复杂的感受呢?深秋的寒风已把枫树的叶子也吹红了。

此两句在前两句的基础上,情绪又是一转,词人不只看到了眼前荒凉艰苦的边地环境,也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人生无常的荒诞感。

4. 从前幽怨应无数。

从前:往昔,先前。

幽怨:郁结于心的愁恨。

翻译:在边地上,往昔郁结于心的愁恨应该有无数个。

下阙此句词人由眼前的边塞展开联想,追想边地上发生过的恩怨情恨。

5.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铁马金戈:战争。

青冢:王昭君墓。

翻译:在战事频仍中,王昭君孤身出塞和亲,黄昏时分踏着小路走向昭君墓。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教学博苑2011-03-03 0620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一、基础题训练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桃源李白昔日狂秦事可嗟,直驱鸡犬入桃花。

至今不出烟溪口,万古潺潺一水斜。

桃花溪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1)两首诗取材相同,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旭《桃花溪》的首句描写出陶渊明《桃花源记》景致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桃源》一诗更多的是对“桃花源”成因的探究,是对暴虐的统治者的谴责;《桃花溪》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心驰神往,也隐约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

(2)诗由远处落笔,写山谷深幽,迷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董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据洪迈《夷坚志》记载董颖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长年奔走异乡。

(1)本诗前两句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尾句中有一字用得自然贴切,请找出来并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开头两句用了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手法。

诗人眺望江上秋景,看到江水浩淼无边,秋满人间,天地一片静谧。

二句写晴空明净,白鸥翻飞,以动景为首句寂静的秋江点缀了生机。

两句组成一幅江上秋色图。

(2)“系”字用得好,请求高仅数尺的小柳帮助自己,要等它枝条茂盛时系住自己的扁舟。

符合柳枝修长的特点,又表达出不愿再漂泊异乡,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3.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11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

2011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

2011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关河令)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永!注释①时:片时、偶尔的意思。

②伫:长时间的站立。

译文秋天了,尽管天气转晴,但暮色迅速袭来。

整个庭院,都笼罩在凄冷的感觉之中了。

一个人在庭院里悄然站立许久,听到的只有寒夜里秋风吹过的声音。

连南飞的大雁都早无踪影,再也听不到它们飞过高高的云层所发出的鸣声。

夜色深了,人们都已散去,周遭更加凄冷寂静。

只有灯光将不眠人的身影,映照在墙壁上。

寒夜将酒意驱除得一干二净。

哎!这漫漫长夜,教人如何去消受呢?鉴赏此词写羁旅孤栖的情景。

全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作者意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海南卷春日秦国怀古唐)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释①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②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③原:同“塬”,黄土高原地区因冲刷形成的高地,四边陡,顶上平。

④残阳:夕阳。

【译文】春日里遥望荒郊,看着泾水曲折地流去,环绕着远处的村落,无限愁绪从胸中升起。

众多的牛马放牧,导致原上春草殆尽。

耕破了田地,发现了古碑,证实了这里就是秦国故地。

积雪茫茫的山峦,在黄昏中变得更加苍茫;夕阳伴着云烟,让树林变得更加昏暗。

行走好几里路,还都是茫茫黄沙。

太荒凉了,想想这秦地当年的繁盛,的确让人不堪回首。

【鉴赏】《春日秦国怀古》是晚唐诗人周朴的一首作品。

这是一首怀古诗。

诗的前六句描绘眼前之景,后两句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这首诗在格律上用韵规范,对仗工整,在写作技巧上采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的手法,在情感上则蕴含了一种低沉、落寞的思想情绪。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1.(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11分)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2.(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作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

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解析】答出以时间为线索的给1分,能简要说明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案】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

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解析】答出心情的,给2分;能简析表现的,给3分。

3.(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2011年高考诗歌鉴赏知识梳理

2011年高考诗歌鉴赏知识梳理

2011年高二诗歌鉴赏知识梳理一.按诗歌的内容把诗歌分为几类:山水田园诗、思乡送别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诗、闺怨诗山水田园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抒发对宁静、平和、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闲适自得的心情;④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例子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7分)禾熟孔平仲①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②谷登场。

老牛粗了③耕作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注】①孔平仲:北宋诗人。

曾屡遭贬谪,做过地方官吏。

②窦:深潭。

③粗了:大致了结。

(1)诗人是如何表现题目中的“禾熟”的?请结合前两句简要赏析。

(3分)(2)本诗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4分)参考答案:(1)①首句直接描写果实累累的稻谷黍粱,在西风吹拂下,波浪翻涌,香气袭人的丰收景象;②次句通过流水落于溪潭上的清越声响来衬托打谷场上繁忙的劳作之声,表现出农人的丰收喜悦。

(直接描写1分,声音衬托1分,丰收景象、丰收喜悦1分,总3分。

其他合理表达,酌情给分)(2)①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自己仕途坎坷,官场生活的劳苦,与老牛承担的耕作任务的繁重极为相似,作者对此极为厌倦。

②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之情。

老牛耕作终有了结之时,希望自己也能早日了却繁杂的公务,像老牛那样释却负重、舒闲一下长期疲惫的心灵。

(每点2分,总4分)例子2.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鹧鸪天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2011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命题要点及解法

2011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命题要点及解法

2011年诗歌鉴赏题命题要点及解法对古代诗歌阅读的“鉴赏评价”,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提出了两点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试说明》做了如下阐释:(1)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2)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3)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4)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5)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技巧一:品味语言,推敲词句1.体会语言的风格特色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清新,有的古朴。

人称李白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便是一种清新美。

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

有的诗语言明朗,直露平实,有的却含蓄蕴藉,言此意彼。

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

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经典试题]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2005年全国卷Ⅱ)邯郸冬至①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 ①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参考答案] 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

2.分析积极修辞手法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借代、设问、反问、反语、双关、反复等。

如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用的就是双关;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先用设问,后用比喻,两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绵长久远的愁思。

分析修辞手法,就是分析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经典试题] 苏轼《海棠》诗的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2007年重庆卷)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参考答案] 后两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喻人。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卷诗歌鉴赏试题汇总及解析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卷诗歌鉴赏试题汇总及解析

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卷诗歌鉴赏试题汇总及解析基础试题07-06 18102011年高考各地语文卷诗歌鉴赏试题汇总及解析(全国新课标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诗歌简析: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

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

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全国大纲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作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诗歌鉴赏(一)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诗歌鉴赏(一)

总题数:22 题第1题(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全国卷))题目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③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案(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解析:(1)上阕首句以一“渐”字写出了白日天色由明到暗的变化,下阕首句又以“更深”呼应,描绘出深夜情景,表现了时光的流转变化。

(2)词一开篇就推出了一个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暮昏暝的凄清的秋景,这实在很像是物化了的旅人的心境,难得有片刻的晴朗。

在这样的环境中,孤独的旅客,默立在客舍庭中,承受着一庭凄冷的浸润,思念着亲朋。

忽然,一声长鸣隐约地从云际传来四望并无大雁的踪影。

“更深人去寂静”把上下片很自然地衔接起来,而且将词境更推进了一步。

“人去”二字突兀而出,衬托出远离亲人的凄苦,同时“人去”二字也呼应了下文孤灯、酒醒。

临时的聚会酒阑人散,只有一盏孤灯摇曳的微光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在粉壁上。

此时此刻,酒已醒,漫漫长夜难熬,旅思乡愁一并袭来,此情此景,人何以堪!这首词全无作者惯有的艳丽之彩,所有的只是一抹凄冷之色。

第2题(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天津卷))题目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2011高考语文冲刺复习资料之诗歌鉴赏

2011高考语文冲刺复习资料之诗歌鉴赏

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7题33分)1.名句名篇默写题与文学常识题知识范围:课标建议的40个背诵篇目(见附件1);文学常识以中国古代作家为主及40个背诵篇目名称、作家及朝代(见附件2)。

默写时要注意:(1)“一字不差”。

如默写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几个字,后面想起来了再默。

(2)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书法。

(3)若是选默,就选择最有把握的几句来填,最好不要多默。

【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寂)。

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

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小类。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

(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

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

)【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2011年高考语文总复习诗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2011年高考语文总复习诗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2011年高考语文总复习诗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 (改编题)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 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雪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①,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①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分析诗人笔下的“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4. (改编题)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最后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5. 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贫女秦韬玉①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②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③,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被荐为工部侍郎。

②时世俭:时世:当代。

俭:通“险”,怪异。

白居易《新乐府•时世妆》:“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③压金线:用金线刺绣。

压: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方法。

请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第一节鉴赏古诗的形象即学即练1. (创新题)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2.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请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3. (2008•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011高考诗词鉴赏讲解及练习题集锦(精校WORD版)

2011高考诗词鉴赏讲解及练习题集锦(精校WORD版)

2011高考诗词鉴赏讲解及练习题集锦2011高考诗词鉴赏讲解及练习题集锦阿逑古代诗歌鉴赏模式举例综观近三年高考的古代诗歌赏析试题,考场上我们的考生一般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歌,但答题结果却是失分严重。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就常见的古诗赏析题而言,大体可归纳出四种问答模式:模式1:诗歌意境的鉴赏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提问变体: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是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秋瞑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理想?答: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步骤一)。

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步骤二),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步骤三)。

练习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请简要分析。

模式2:表达技巧的鉴赏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2011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2011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2011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第一章诗歌的形象第一节诗歌的人物形象一、诗歌的形象所谓“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在命题时,主要考察“意象”及对“形象”的理性思考。

(一)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1.鉴赏方法: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2.答题步骤解析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诗人形象)?答题步骤:(1)点特点:概括诗的人物形象(特点+性质或身份,性质身份如:隐士,爱国志士,英雄,狂人,渔夫,诗僧等)(2)析例句: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明作用: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3.答题示例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指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分析这首词的人物形象答: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步骤一)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步骤二)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步骤三)4、检测练习阅读唐代僧人皎然《寻陆鸿渐不遇》,完成下面题目。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超然世外)的高人逸士形象。

(步骤一)陆鸿渐隐居在桑麻入径,篱边种菊的幽僻、高雅的之地。

性情高洁不俗;诗人从邻居口中又得知,他每日去访山中,日暮才归,更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步骤二)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步骤三)5、课外练习:狂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筿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2011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2011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 14.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五言□□诗, (1分)
▪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 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
果。
▪ C.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 ▪ D.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 ▪ 16.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
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 警,示秬、秸。
▪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 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也无高卑志 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 注释: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 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 12.(7分)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诗歌鉴赏
▪ 【全国卷】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 关河令
▪ 周邦彦①
▪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 云深无雁影③。
▪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 何消夜永!
▪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 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 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 能传书。
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4分)
▪ 【天津卷】 ▪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 骤雨 ▪ 【宋】华岳 ▪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西北。 ▪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
▪ (1)第三、四句“卷”“吼”两个词有什 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

2011年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诗

2011年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诗


别董大 高适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这首诗抒发感情的特点?
• 答案: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荒凉寒冷的沙 漠景象: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
三四句写诗人劝别友人,前路莫愁,天下
人都成为你的朋友。表现了旷达的胸襟和 豪迈的情怀。
本课小结
送别类诗歌高考考查角度: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 和春住。
请分析词的下阕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怀?
词的下阕借惜春表达了惜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 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2007 年高考)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 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 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 2、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 3、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寄托对友人诚
挚的安慰、劝勉和祝愿; • 4、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多在诗人艰难困厄之
际) • 5、表达出诗人对友人前行或自己未来的担忧之情。
•注意:诗歌情感是多而复杂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 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同学们要仔细阅读, 逐联分析,细细探究,准确描述诗人的情感。注意情感 的多样性。
黯然销魂者,

而已矣!
——江淹《别赋》
• 教学目标: • 1、通过对已学过送别诗的回顾,总结送别
诗的相关知识。
• 2、利用总结的送别诗的相关知识,对其他 送别诗进行鉴赏。
• 3、通过真题明确高考考查方向。 • 4来自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浓浓深情及古人深厚
的文化底蕴。

2011届福建省东山二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课件)

2011届福建省东山二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课件)

授课:东山二中陈贵武第一课时诗歌知识储备第五单元古诗歌鉴赏【考查预测】一、命题规律从近几年的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命题情况分析探究,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命题的基本规律。

从全国各地的试卷看,有以下几点规律:1.从选材上看,热点是唐宋诗词,也有涉及元曲和明清诗歌。

这与新课程古代诗歌系列的选修基本合拍,体现了新课程的一些基本理念,考生可以将复习重点投放到中国古典诗歌高峰的唐宋诗词上。

2 .从阅读对象的题材看,一般是以借景(或托物)抒情的短诗为主,其阅读难度为一般考生能够读懂。

有的是提供了简单的写作背景,但阅读起来又有区别层级的作品。

3.从具体阅读内容看,它可以是对诗句在诗作中的语境意义的理解与分析,可以是对艺术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概括分析,也可以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概括综合评价。

4.题型设置,主要为主观题。

主观题的命题角度为:从关键词发问;由前人的评论设题;注重梯度,从诗词的内容或背景上设题。

部分试题具有诗评、诗论、对比阅读“三位一体”的设题特点,而开放性阅读则成为试题中的一个亮点。

5.就考查重点而言,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往往不是单一进行,而是综合起来考查的,注重对作品的整体认知――集中体现在对意境、风格、艺术手法等的评价和体会上,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有利于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鉴赏能力。

二、命题前瞻1 .2011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命题仍以主观表述题型为主,且更加开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加强能力考查。

北京卷同类题目设客观、主观两种题型,上海卷同类题目分设填空题和简答题。

2.唐诗、宋诗、宋词,仍将是考题选材的主要部分,明清诗歌渐入命题范围。

选用诗词名家名篇和非名家名篇将会并重,尤其是那些包含名言警句的短小精悍的抒情诗和充满理趣的山水田园诗、送别诗,将会得到充分重视。

在此基础上,选材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

3 .诗歌语言的品味仍会是诗歌鉴赏的第一考点和切入点。

它包括字词的品评、“诗眼”设置、富有意蕴的细节的鉴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第一章诗歌的形象第一节诗歌的人物形象一、诗歌的形象所谓“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在命题时,主要考察“意象”及对“形象”的理性思考。

(一)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1.鉴赏方法: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2.答题步骤解析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诗人形象)?答题步骤:(1)点特点:概括诗的人物形象(特点+性质或身份,性质身份如:隐士,爱国志士,英雄,狂人,渔夫,诗僧等)(2)析例句: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明作用: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3.答题示例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指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分析这首词的人物形象答: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步骤一)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步骤二)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步骤三)4、检测练习阅读唐代僧人皎然《寻陆鸿渐不遇》,完成下面题目。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超然世外)的高人逸士形象。

(步骤一)陆鸿渐隐居在桑麻入径,篱边种菊的幽僻、高雅的之地。

性情高洁不俗;诗人从邻居口中又得知,他每日去访山中,日暮才归,更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步骤二)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步骤三)5、课外练习:狂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筿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诗歌塑造了一个饱红磨难却能坚强面对生活的狂夫形象(第一步)狂夫的“狂”体现在:可以把“百花潭”水当作“沧浪”之水;于潦倒穷愁中还能兴致勃勃地欣赏赞美“翠筿”“红蕖”的美丽风光;面对故人音讯断绝,家人挨饿,自己将要饿死的严酷打击,却仍疏放自嘲。

(第二步)诗人自称狂夫,在生活困境面前,既自嘲自解,又苦中作乐,坚强倔强,体现了诗信“贫贱不能移”的心志。

第二节诗歌的景物形象(二)景物形象(意象)1、意象解析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这些景或物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景物,它已融入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这类形象又称为意象。

如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诗中的“山、林、江、船、鹰、鱼”本来都是大自然中的景物,是本身并没有什么感情色彩的物象,但与作家的意(思想感情)结合,就表现出宇宙万物都在自由舒展、蓬勃生长的生机勃勃的氛围和情绪。

试分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中意象和意境。

“枯藤、老树、昏鸦”中的“藤、树、鸦”在现实生活中分属动、植物,但与作家的意(羁旅之愁)结合起来,就呈现出一派衰败、凄凉、孤寂的气氛。

2、步骤解析诗歌的意境: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问变体:①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②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题步骤:(1)描摹诗歌图景(2)概括意境特点(意境特点+季节时令地点特征)(3)剖析作者思想感情解答分析:描摹图景时只须抓住主要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且应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切忌直接引用。

图景出来后,还要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的总体特点。

3、答题示例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答案: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第一步)。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第二步)。

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色。

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第三步)。

4、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意境特点概括词见“知识归纳”部分。

)5、课外练习:西江晚泊茫茫霭霭失西东,柳浦桑村处处同。

戍鼓一声帆影尽,水禽飞起夕阳中。

题目:本诗写景富有动感,充满画意,请做简要分析.答:诗前两句描绘了江上以及岸边柳浦桑村笼罩在暮霭中的朦胧之状,(第一步)后两句转写夕阳中戍鼓声从远处传来,归船卸帆,水禽升飞。

写景由静入动,极富动感,形成恬静、安宁的意境(第二步)尽现晚泊之惊喜,一扫旅途之惆怅(第三步)。

附:意境词库:(运用时可两两搭配)凄凉,凄寒,凄冷,凄寂,凄怆,凄迷,悄怆,冷寂,清冷,清凉,黯淡,萧疏,萧索,萧条,萧瑟,荒凉,荒疏,孤寂,沉寂,沉闷,寂寥,冷清,衰飒,阴沉,凝重,悲怆,破败,幽深,幽静,清幽,幽清,幽邃,悠远,雅致,恬静,宁静,静谧,安静,宁谧清新,自然,淡雅,清澄,明澈,明丽,明净,明媚,优美,春意盎然,秋高气爽,温馨,柔美,秀美,生机勃勃,极富动感,生机勃发,雄壮,雄伟,雄浑,雄奇,奇伟,壮美,壮丽,绚丽,壮阔,辽阔,开阔,阔大,苍凉,苍茫高远,寥廓,莽苍,苍茫绚烂,瑰丽,瑰奇,烂漫,灿烂,色彩斑斓,绚丽空灵,空明,澄澈,,朦胧,迷离,缥渺,浩淼,迷茫,茫远,意象词库所谓意象,是指融入了主观情感的物象。

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意象含义杨柳表现离情别恨或柔情杨花象征离散梧桐表现寂寞惆怅、凄苦凄凉悲伤梅花象征高洁或不屈不挠纯净洁白兰花象征高洁、美好菊花象征隐逸、高洁、脱俗、高雅桃花形容美女的容颜牡丹表现富贵、美好松柏高洁、坚强、坚贞或富有生命力竹象征正直、不从俗、向上、有气节竹林闲趣、隐逸木叶表现惆怅落寞的心境落叶失意、伤感黄叶象征新陈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绿叶表现希望、活力枯藤萧瑟、荒凉禾黍表黍离之悲(对昔盛今衰的感叹)草①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黄粱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②表现荒凉、偏僻花开象征希望、人生的美好③象征地位、身份的卑微花落表现失意、人生挫折或惜春之情,感伤梅子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莲“怜”谐音双关,借以表达爱情香指愁思或爱恋情结鸳鸯常喻夫妻,表现夫妻情深鸿雁表现书信、两情交往或思乡之情鹧鸪烘托荒凉破败或惆怅落寞猴猿表现凄厉、哀伤、孤寂,愁苦杜鹃哀怨、悲伤、凄凉燕温情、惜春、爱的思念、沧桑、漂泊、信鹰表现刚劲、自由或大志鱼表现自由、闲适乌鸦不祥之物或比喻小人、凡夫俗客沙鸥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青鸟指代情人的使者孤雁思亲,思乡,孤独秋虫凄凉飞鸟空远寒蝉悲凉、离愁别绪太阳表现希望、活力或时光流逝月亮①象征人生的圆满、缺憾;②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③寄托思乡、思亲之情;④表现旷达、潇洒,美丽,冷清细雨表现生机、活力或缠绵的友情、爱情、潜移默化的教化暴雨象征热情或残酷,荡污秽的力量夕阳比喻年老或表现失落、悲叹沧桑落日惆怅冬雪冷峻露比喻人生短促、生命易逝雪象征纯洁、高洁或表环境的恶劣霜象征人生无常易老,表前路坎坷春风表现希望、旷达、欢娱、得意西风表落寞、惆怅、思归、烘托衰败浮云表现游子漂泊、飘零浓云表现愁肠压抑阴天表现压抑、愁苦、寂寞晴天表现光明、欢娱秋雨忧愁流水叹惋、时间流逝玉象征高洁、脱俗尺素指代书信吴钩佩带的刀剑,看吴钩,建功立业的抱负珍珠表现美丽、纯洁无瑕船漂泊、无拘无束,自由旷达红色象征青春、热情,表现喜事白色象征纯洁无瑕,表现丧事绿色象征希望、活力、和平黑色表现黑暗、绝望或神秘蓝色表现高雅或忧郁黄色象征温暖、平和紫色表现高贵、神秘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南园泛指花草园林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大漠苍凉旷野凄清美酒壮行红豆相思孤灯孤苦、羁旅凄凉,思乡怀人阑干象征着思念、寂寞、离愁故园乡愁烛相思、别愁古琴知音古道荒凉长亭送别楼兰西域古国名,表现卫国立功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第二章常见的情感类型第一节写景抒情诗(一):写景抒情诗一、高考考点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古诗词鉴赏题考查的重点。

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作用的观点、态度,就是要求对诗作表达的思想、认识、态度、情感、境界等作出正误高低等角度的评说。

二、诗歌按题材分类(一)写景抒情诗: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如王维《山居秋暝》读这类诗,应仔细体味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中传达出的思想感情。

1、答题步骤:(1)描摹诗歌图景(2)概括意境特点(意境特点+季节时令地点特征)(3)剖析作者思想感情(同上一节“景物形象”)答题示例: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1捻(niǎn):持取,捻弄这首词的上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上阙描写了落红铺径、小雨弄晴、杏园憔悴、杜鹃哀啼的情景,(第一步)这是一幅凄清迷茫的残春景象,(第二步)表达了词人伤春逝去(惜春)的无奈之情。

(第三步)2、课堂检测: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抒写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答:诗歌描绘了中秋之夜,庭中满地银辉,树上鸦雀栖息,秋夜冷露,无声飘洒,沾湿桂花的情景,(第一步)构成了中秋夜清凉、悠远,孤寂(冷清,清雅,静美)的氛围。

(第二步)诗人借此景致,自问“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诗人对月怀远,别离思家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