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香版教育心理学笔记最全

合集下载

山香2016年教育心理第四五章知识技能的学习

山香2016年教育心理第四五章知识技能的学习

⼭⾹2016年教育⼼理第四五章知识技能的学习第四章知识的学习第⼀节知识、知识学习概述⼀、知识的概述(⼀)知识的含义:知识属于⼈们的认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获得的对客观现实认识的结果,它反映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

其实质是⼈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能动反映。

(⼆)知识的种类1、根据:知识的概括⽔平(1)具体知识:具有感性特征、具体有形的知识,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和联系。

(2)抽象知识2、根据:知识的功能(1提取线索,因⽽能够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

主要⽤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于区别和辨别事物(静态特征)。

(2)程序性(操作性)知识:是个⼈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是⼀种关于如何去做、可进⾏操作和实践的知识(动态特征)。

(3)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思维的知识,即个体运⽤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般⽅法和技巧;是与程序性知识相似⼜存在区别的知识。

(三)知识的表征存储→个体知识在头脑中的储存形式1、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命题⽹络/语义⽹络。

⼀个命题就相当于⼀个观念。

命题,是能够评价是⾮对错的最⼩的、有意义的单元。

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产⽣式系统。

由⼀系列的“条件—⾏动”规则构成,以“如果……就……”的形式存在。

①具有⾃动激活的特点,⼀旦存在、满⾜了特定的条件,相应的⾏动就会发⽣⽽不需要太明确的意识。

②⼀个产⽣式的结果,可以作为另⼀个产⽣式的条件,从⽽引发其他的⾏动。

3、成块知识的组织:图式(关于某个主题的⼀个知识单元,它包括与主题相关的⼀套相互联系的基本概念,构成了感知、理解外界信息的框架结构)。

图式中包括⼀些“空位”/⼀些维度,每个空位的不同取值,说明了事物在这个维度上的不同特征,表明了它在这⼀维度上所属的类别。

4、认知结构:就是学⽣头脑⾥的知识结构(①⼴义:某⼀学习者的全部观念及其组织;②狭义:学习者在某⼀特定知识领域内的观念及其组织),有⼀定的层次性。

山香教育学心理学经典整理

山香教育学心理学经典整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最早提出“教育”的是孟子。

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仅指学校教育,他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又称教育媒介:教育媒介是指构建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起着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

)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是教育三要素中最基础的矛盾。

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沛西能)、心理起源说(孟禄)、劳动起源说(马克思)教育的形态:1根据教育的形式化程度分:形式化教育和非形式化教育。

2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正规指学校教育,非正规指学校以外的教育3根据教育的实施机构的不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4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教育、近现代社会教育原始教育的特征: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阶级性3教育具有原始性古代奴隶社会:1学校教育成为奴隶主阶级手中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相对独立3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4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点:阶级性(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道统性(天道、人道、神道合一)、等级性(不同等级的人受不同的教育)、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灌输的过程)、刻板性(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较为单一)、象征性(身份地位的象征)古代中国的教育:夏代开始有学校的基本形态。

商代:大学称为瞽宗。

教育心理学笔记整理(完全版)

教育心理学笔记整理(完全版)

教育心理学笔记整理(完全版)第一章:合格的老师教师心理素质包括智力、情感、意志、教育教学、人格素质和教育信念。

教师的教学素质包括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

知识结构由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组成。

本体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

实践性知识:开展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

条件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

教学能力分为教学认知能力(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者的特点、某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设计能力(上课前对教学过程中各要素进行最优化组合的能力)、操作能力(教师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能力,包括表达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监控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成功的实现教学目标,以教学活动为监控对象,不断积极主动进行计划监控评价反馈调控的能力,[监控对象]分为自我指向和任务指向))、反思能力(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一种主观判断。

教师控制点:教师将学生的好或坏的学业表现归因为外部或内部原因的倾向。

第二章 布鲁纳认知-发现理论概念教学:概念获得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

1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概念原型2 利用变式,排除非本质干扰 3 正反例比较,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

4及时正确反馈,促进概念获得。

运用概念中巩固概念。

编码系统:一组相互联系的概念或类别。

学习就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并帮助形成清晰的新编码系统。

可以1 合理运用定势2 调整学生的动机水平3 编码方式的指导 4 布置多样化的练习。

教学的任务就是使每个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并获得智力的最大发展。

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学什么都要使学生掌握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智力发展三阶段:动作性、映象性、符号性表征。

山香教师招聘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笔记——2.心理学

山香教师招聘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笔记——2.心理学

第二部分心理学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 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3)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3. 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4.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5.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6. 巴普洛夫第一信号活动: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望梅生津”,人和动物共有。

第二信号活动: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谈虎色变”“望梅止渴”,人类特有的。

7.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一、构造主义心理学产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是心理学的第一个理论学派,创始人为德国心理学家冯特。

他主张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因此,他的流派被称“构造主义心理学”。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产生于十九世纪末,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

该学派强调心理学要研究意识的功能,因而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创立,并在世界各国产生很大反响。

华生认为:意识是玄妙的不可捉摸的,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的行为,主张行为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因此他的流派被称为“行为主义心理学”。

四、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1912年诞生于德国,首创人是韦特海默,代表人物有苛勒、考夫卡。

“格式塔”是从德文而来,意思是完形或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强调从事物的整体来研究心理。

五、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于1900年创立。

他提出要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自由联想、释梦)来寻找病人疾病的根源,重视无意识研究。

山香教育理论基础 笔记 教育学 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山香教育理论基础 笔记 教育学 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

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

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

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

“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

因而。

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教育心理学笔记(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笔记(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笔记(完整版)第一章总论一.概念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独特的研究课题: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学习与教学的内容学生(从群体差异与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预测和干预学生3.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4.教育心理学能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20c20前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独立标志西方基础发展时期成热时期完善时期20c80后布~纳总结成果: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性研究五.研究方法观察法(方便易行)调查法教育经验总结法实验法个案法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1.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二).少年期与青年期(有空看看)11、12~14、1514、15~17、18(三).1。

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知识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关键期早期某短暂时期,此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后减小或没有。

二.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瑞士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婴儿期到青春期: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守恒,可逆)形式运算阶段11(二)。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2苏联维果斯基儿童两种发展水平:现有的水平,即将达到的水平。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对于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依赖记忆。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欢迎借鉴,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1】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而是你站在学生的面前却并不一定完全了解你的每一个学生。

人的心理就如天空漂浮的白云一样变化多端。

因此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是作为教师必备的一项能力。

一直认为心理学是一门学问高深且神秘的学科,它能够洞悉人类的内心深处,熟知不为人知的关于人内心世界的秘密。

但在认真学习之后发现,它是科学的,不是神奇的,也不是难以触摸的。

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感想深刻。

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或许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

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一两个月,仅仅一两个月,奇迹就会这样出现了,经过老师的鼓励和表扬,那位受鼓励和表扬的同学将带着这个信念,去不断的努力,总有一天他会真正成功的。

我要说的是:赏识你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能够取得成功的,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并真诚地帮助他们,那么,奇迹就会发生,坏学生、后进生都会变成好学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可以尝试着这样做:第一,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学习教育心理学,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通过读书我知道了:第一,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教师,必须具备哪些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

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个老师教我们数学。

全班同学基本上都很讨厌他,因为他骂人毫不留情,够狠,够绝。

其实如果他教得不好但人很和善可亲的话,也许同学们也不至于那么讨厌他,也许会试着听听他的课,试着接受他。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完整版)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学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学科性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是一门中间学科2.心理现象及结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①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⑴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⑵情绪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⑶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②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⑴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等⑶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二、心理学的人物和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任务①确定心理事实②揭示心理规律③揭示心理机制④揭示心理本质2.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开展心理异常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三、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心理学产生历史背景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则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2.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研究方法上主张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一般心理规律,它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

[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詹姆士;代表人物杜威和安吉尔也主张研究意识,不把意识看成是若干有限元素的集合,认为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

(山香版)教材重点笔记——心理学

(山香版)教材重点笔记——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活动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能力等。

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三、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2.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3)、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为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它强调人的每一种经验都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用组成部分来说明。

格塔学派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4)、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国〕华生。

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

(6)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马斯洛、罗杰斯,被成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以意识经验为出发点,主要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标志是:1967年,奈赛尔--《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把人的心理活动看做是信息加工系统第二章认识过程一.注意1.注意概述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功能(1)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的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的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引起条件:〔1〕客观条件,刺激物的强度及其相对强度〔2〕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况(2)有意注意:由预先目的、必须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的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维持条件:〔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合理组织活动〔3〕对兴趣的依从性〔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3)有意后注意3.注意的品质1。

(完整版)山东教师编山香心理学笔记表格版(必背)

(完整版)山东教师编山香心理学笔记表格版(必背)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既研究动物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2.学科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间、边沿学科3.人的心理可区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人品4.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思想、想象、记忆情绪感情过程——情绪、感情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个体身上比较稳固的心理个性心理偏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特征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相貌,个性心理特色——能力、性格、气质反应了人与人之间稳固的差异特色)关系互相联系、互相浸透、互相限制心理状态是人在某一时辰的心理活动水平,是联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过渡阶段5.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6.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运动神经元(传出)、中间神经元(联系):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单位和功能单位。

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个部分构成,刺激传导次序: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下一个神经元。

解剖12对脑神经(有感觉、运动、混淆神经)和31对脊神经(分管颈部以下身体有关部位的感觉和运动)外周神经躯体神经系统抵达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神经。

系统功能自主神经系统拮抗作用,支配内脏器官,与情绪有关。

一般不受意识支配(训练可稍条件)(植物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喜悦,调换能量)副交感神经(沉着,保持机能均衡)脊髓灰质、脊髓白质脊髓延髓:生命中枢神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最初级部位,传达信息,膝跳反射经脑干中脑、桥脑、延脑、脑干网状构造系(与脊髓连结,最古老)统中枢神经间脑丘脑除嗅觉外全部感觉的中枢系统(脑干上,脑半球覆盖)上丘脑嗅觉和某些激素调理脑下丘脑自主神经系统在大脑皮层下的重要神经中枢,调理内脏系统活动底丘脑调理肌张力,使运动可以正常进行小脑(延脑桥脑后)身体均衡,调理肌肉紧张度大脑(端脑)额叶(前回、运动)顶叶(后回、感觉)颞叶(听觉功能)枕叶(枕极、视觉)胼胝体连结两半球大脑皮层的高度发达是人脑的主要特色。

2016山香版教育心理学笔记最全

2016山香版教育心理学笔记最全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多单选,填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

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钟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1、五要素2、三过程五要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

三过程*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二、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1.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都涉及教育领域,但研究的对象与任务不同.教育学研究的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的教育中的一般问题,目的在于探索和解释教育活动的规律。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利用现有的心理学规律来指导教育。

2。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原理在教育这一特定领域的体现.三、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简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2016年山香版心理学要点笔记(最全)

2016年山香版心理学要点笔记(最全)

第二部分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除此之外,心理学还研究个体行为、社会心理、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

心理学科的性质: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是一门中间(边缘)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情绪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如有的人在物质需要方面追求强烈,有的人更注重精神与成就的需要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个体的气质、性格、能力等。

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之分,气质有好动与喜静、暴躁与温和之别,性格有自信与自卑之差等。

真题: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其中后者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简答)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等,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第二节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1) 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或现象)的主要物质基础。

山香2016年教育心理第二章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山香2016年教育心理第二章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一、个体心理发展1、心理发展概念: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个体/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

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注意: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差异性。

二、心理发展阶段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中小学阶段在年龄阶段,主要集中在童年期、少年期、青年初期1、童年期(学龄初期,6、7-11、12岁,小学阶段)童年期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此阶段学习开始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

表现特点:①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为基础。

②自我意识:儿童的自我意识增强,对自我开始有了一定的评价。

③道德:道德概念从直观具体、较肤浅的认识过渡到比较抽象、本质的认识,开始从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来评价道德行为。

2、少年期(“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11、12-14、15岁,初中阶段)少年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表现特点:①总体特点: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维;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③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④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⑤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⑥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

3、青年初期。

(学龄晚期,14、15岁—17、18岁,高中阶段)青年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山香版教育心理学笔记最全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多单选,填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

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钟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 1、五要素2、三过程五要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

三过程*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二、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1.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都涉及教育领域,但研究的对象与任务不同。

教育学研究的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的教育中的一般问题,目的在于探索和解释教育活动的规律。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利用现有的心理学规律来指导教育。

2.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原理在教育这一特定领域的体现。

三、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简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瑞士)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

(德国)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而这个科学基础就是心理学。

(俄国)乌申斯基:1868年《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被誉为“俄罗斯心理学的奠基人”。

(俄国)卡普列捷夫:1877年,发表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桑代克: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翻译、日本小泉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基本形成。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越来越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1994年,布鲁纳: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年代以来的成果: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原则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1.实验法: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

主要包括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现场实验,又称为自然实验法,是在自然情境下,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一些条件,以引起学生某些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现场实验的不足之处是实现情景不易控制,因而难以得到精密的实验结果。

2.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指在教育过程中,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的方法。

优点: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

不足:得到的结果可能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不能据此很好地确定心理活动产生和变化的原因。

被誉为“科学研究的前门”。

3.调查法:是通过各种途径间接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法、访谈法。

4.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细的观察与研究,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其心理特征,以便发现影响其行为和心理的原因。

收集的资料往往缺乏可靠性。

5.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它是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6.产品分析法:又称为活动产品分析或作品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学生的活动产品,以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技能、情感状态和知识范围。

7.测验法:即心理测验法,是运用测量工具衡量心理、行为特征的方法。

心理测验主要有智力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等多种。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

遵循客观性原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

2.教育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系统性原则。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一、个体的心理发展1.个体心理发展概述概念: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岁~3岁)、幼儿期或学龄前期(3岁~6、7岁)、童年期或学龄初期(6、7岁~11、12岁)、少年期或学龄中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26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人全面发展的主要观点:(简答)1)个体心理发展是整个生命历程中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由若干发展阶段构成。

2)发展是多维度、多侧面、多层次的;3)个体发展由多种因素决定,且存在极大的可塑性。

★★2.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简答题)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劳伦兹首先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

)注意: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4)差异性。

3.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填空题)1)童年期。

又称学龄初期,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

2)少年期。

也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填空题)少年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3)青年初期。

又称学龄晚期,相当于高中时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这一时期,青年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二、心理发展的理论★(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瑞士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叫做图式。

人类所有的心理反映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在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中。

通过这一过程,主体才能对新刺激做出反应,动作也得以加强和丰富。

顺应是: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他提出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简答题)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此阶段,儿童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分化,只能靠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环境中的刺激;思维开始萌芽,并获得“客体永久性”的概念。

2.前运算阶段(2-7岁)此阶段,儿童思维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a.早期的符号功能;b.自我中心性;c.思维的片面性。

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的“万物有灵论”。

前运算阶段的学生还不能设想他人所处的情境,常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观察和理解世界。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特点:自我中心性,不可逆性,刻板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此阶段,儿童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群集运算,但仍局限于具体事物,缺乏抽象性。

儿童逐渐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去自我中心”得到发展。

该阶段的标志是儿童获得了长度、面积、体积和质量的守恒概念(儿童认识到即使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特有的属性不变)。

例如:去过几次小朋友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这是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表现。

(填空)4.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也称命题运算,是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标志。

思维超越了对具体可感知事物的一来,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能够解决抽象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具逻辑性和系统性。

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能够用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

皮亚杰认为发展先于学习,不主张通过学习加速儿童的认知发展,忽视了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他低估了儿童的综合能力。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作用:a.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

各门具体学科都应研究如何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适当的发展任务;b.教学科研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形象的、有趣的材料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关于最近发展区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维果斯基首先将“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引入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著名论断。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用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