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联考语文答案
天一大联考山西2023—2024 学年高三年级冬季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天一大联考山西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冬季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就文言小说而言,其文体特征深受史传文学影响,而作为史传文学代表作的《史记》被鲁迅誉为“无韵之《离骚》”,就是强调其强烈的抒情色彩。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作家继承了这一传统,如《搜神记》写吴王夫差小女紫玉与韩重的爱情悲剧,其中紫玉所吟歌诗情调凄婉,极具艺术感染力。
又如《续齐谐记》中写人神(鬼)之恋,其中男女弹琴吟歌,凄清婉丽,赋予小说浓郁的抒情意味。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独立,宋《云麓漫钞》说,它“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而“诗笔”即指唐传奇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的特征———浓郁的抒情色彩。
宋人洪迈称唐人小说“凄婉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强调了唐传奇鲜明的抒情特质。
明人则溯源至楚骚抒情传统,称唐人以其“奇宕不常之气,钟而为诗律,为小说”。
像唐沈亚之的《湘中怨解》《秦梦记》《感异记》,情节淡薄,通过穿插《湘中怨》《光风词》之类极富感伤色彩的楚歌酝酿凄迷情调,渲染绵长、哀艳的情绪。
唐传奇之后,作为中国古体小说第二座高峰的《聊斋志异》也富于抒情色彩。
按照蒲松龄的说法,其小说是“寄托如此,亦足悲矣”的“孤愤之书”,这在大多数小说篇尾的“异史氐曰”中得到充分体现。
纪昀门人盛时彦称,纪昀将《聊斋志异》视为“才子之笔”,而把自己的《阅微草堂笔记》定性为“著书者之笔”;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认为《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与唐传奇小说的抒情传统一脉相承。
文人独创型作品的抒情性更为突出。
如作为明遗民,陈忱将楚骚抒情传统引入《水浒后传》,他自叹“穷愁潦倒,满腹牢骚,胸中块垒,无酒可浇,故借此残局而著成之”。
像他这样以小说抒怀者还有不少,像天花藏主人《平山冷燕序》所谓“凡纸上之可喜可惊,皆胸中之欲歌欲哭”,佩蘅子《吴江雪》第九回所谓“英雄失志,狂歌当泣,嬉笑怒骂,不过借来抒写自己这一腔块垒不平之气”,都是自道其“发愤著书”的创作动机。
2024届天一大联考顶尖联盟高三阶段性测试(二)语文试题及答案
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早指出:“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这是唯一的源泉,因为只能有这样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个源泉……实际上,过去的文艺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是古人和外国人根据他们彼时彼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出来的东西。
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
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但是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这是决不能替代的。
”宋诗就可以证实这一节所讲的颠扑不破的真理,表示出诗歌创作里把“流”错认为“源”的危险。
这个危险倾向在宋以前早有迹象,但是在宋诗里才大规模地发展,具备了明确的理论,变为普遍的空气压力,以至于罩盖着后来的元、明、清诗。
我们只要看六朝钟嵘的批评“殆同书抄”,看唐代皎然的要求“虽欲经史,而离书生”,看清代袁枚的嘲笑“天涯有客太诊痴,误把抄书当作诗”,就明白宋诗里那种习气有多么古老的来头和多么久长的影响。
从古人各种著作里收集自己诗歌的材料和词句,从古人的诗里滋生出自己的诗来,把书架子和书箱砌成了一座象牙之塔,偶尔向人生现实居高临远地凭栏眺望一番。
天一大联考 河南省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阶段性测试(一)语文答案
天一大联考河南省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一)语文·答案(1~5题,7题,10~13题,15题,18~20题,每小题3分)1.答案 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思路点拨A.“使近年来乡村保护取得关键性突破”错误,原文是“运用文化景观的方法和视角重新认知乡村遗产的价值……是近年来乡村保护的一个重要突破”。
B.“是为悉心培育乡村文化景观”曲解原文,村民灵活利用自然要素的目的是更好地生存发展,而“乡村文化景观”是一个现代概念。
D.“乡村”偷换概念,应该是“乡村遗产”。
2.答案 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思路点拨“详细叙述了楼上村、诸葛村的产生、历史以及现状”错误,文中没有提到诸葛村的产生。
3.答案 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依据原文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思路点拨“可见”推断错误。
原文是“从其古建筑与村落格局可见,业态的更新与诸葛村乡村遗产的成型和发展有着紧密联系”。
4.答案 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思路点拨“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化”是1.0版本提出的背景。
5.答案 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就是为了”错误。
原文是“也是为了”,选项所说只是原因之一。
6.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答案①“一带一路”为西部地区快速发展提供背景和战略机遇,为西部省份新的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②新西部大开发促进面向欧亚大陆桥的开放,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循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7.答案 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的能力。
思路点拨“主要是反映城乡之间在审美眼光、趣味方面的差异”错误,主要是为了说明刘茂才还不是真正的角儿。
8.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概括的能力。
答案①修炼吹奏的技艺。
反复练习,掌握技艺。
②修炼感悟生活的能力。
天一联考试卷答案语文高一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mò)沉默寡言(gǔ)沉默不语B. 淹没(mò)淹没无闻(wén)淹没水底C. 惊愕(è)惊愕不已(bù)惊愕欲绝D. 蹉跎(cuō)蹉跎岁月(suì)蹉跎岁月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誉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佼佼者。
B. 我国科学家在疫苗研发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全球抗疫贡献了中国智慧。
C.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D.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答案:B3.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星星在夜空中闪烁,像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大地。
B.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C. 这本书犹如一座宝藏,等待着我去挖掘。
D. 那条小河,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蜿蜒流淌。
答案:B二、填空题1. 《沁园春·长沙》中“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答案:描绘了自由翱翔的雄鹰和游弋自在的鱼儿,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2. 《荷塘月色》中,作者用“淡淡的清香”来形容荷花的香气,这种描写手法叫什么?答案:这种描写手法叫“侧面描写”。
3. 《背影》中,作者通过描写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敬爱和思念之情。
三、简答题1. 请简要分析《荷塘月色》中“月色朦胧,花香四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色和花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荷塘夜景的美丽,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 请谈谈你对《背影》中父亲形象的看法。
答案:在《背影》中,父亲形象是一位慈爱、坚强、无私的父亲。
他为了家庭,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艰辛,关心着儿子的成长。
父亲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和深沉。
四、作文题目:青春梦想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一篇关于青春梦想的作文。
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我们为科技发展设立了基本的伦理原则。
但是面临伦理是促进还是阻碍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问题,需要我们在运用科技伦理原则时具有实践智慧。
德国学者毕恩巴赫分析了德国对《欧洲人权与生物医学公约》的态度,证明即便在同一文化圈,人们在对待某些敏感技术问题上,也很难达成共识。
因此,在技术决策中必须充分重视地区性特点,综合考虑某项技术与该地区文化、经济的相容性,其中考察当地人对该技术的可接受性是首要任务。
在涉及技术与文化、价值纷争的时候,“以平衡和理性的方式评估和实施是伦理学的主要任务”,要求采取地区化处理的实践智慧战略:既不能笼统地否定一项技术的意义,也不能将任何技术都看作是普遍可以接受的,而是根据该地区的文化和经济、民众对技术的接受力,制定适合地区化的技术发展战略,从而实现人与技术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今天的时代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甚至在人们对某些技术的机理和基本理论尚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技术已经成为产品走向市场和生活。
由于技术后果的累积性和长期性特点,传统的对技术后果的评估方法已经不适合当下对高新技术的评估。
有些技术的后果还很不明朗,伦理与社会影响更难以预测。
在这种情况下,滥用技术将会带来不可预测的伦理灾难。
从科技发展来说,我们对技术和科学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随时调整对具体技术风险的认知和评价尺度,建立和发展一个动态的价值评价体系和开放的技术观,以便适时地选择、探索新发现,研发新技术。
如由多国伦理学者组成的委员会起草的报告《人类基因编辑:科学、伦理学和治理》认为,以生殖为目的的基因编辑技术在伦理上是可以接受的。
“在严格的监管和风险评估下,基因编辑技术可用于对人类卵子、精子或胚胎的编辑,但仅限于父母双方均患有严重遗传疾病、想要健康的孩子却别无选择时。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5届高三第三次测评语文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5届高三第三次测评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示众鲁迅首善之区的西城的一条马路上,这时候什么扰攘也没有。
火焰焰的太阳虽然还未直照,但路上的沙土仿佛已是闪烁地生光;酷热满和在空气里面,到处发挥着盛夏的威力。
许多狗都拖出舌头来,连树上的乌老鸦也张着嘴喘气,—但是,自然也有例外的。
远处隐隐有两个铜盏相击的声音,使人忆起酸梅汤,依稀感到凉意,可是那懒懒的单调的金属音的间作,却使那寂静更其深远了。
只有脚步声,车夫默默地前奔,似乎想赶紧逃出头上的烈日。
“热的包子咧!刚出屉的……”十一二岁的胖孩子,细着眼睛,歪了嘴在路旁的店门前叫喊。
声音已经嘶嘎了,还带些睡意,如给夏天的长日催眠。
他旁边的破旧桌子上,就有二三十个慢头包子,毫无热气,冷冷地坐着。
“荷阿!馒头包子咧,热的……”像用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一般,他忽然飞在马路的那边了。
在电杆旁,和他对面,正向着马路,其时也站定了两个人:一个是淡黄制服的挂刀的面黄肌瘦的巡警,手里牵着绳头,绳的那头就拴在一个穿蓝布大衫上罩白背心的男人的臂膊上。
这男人戴一顶新草帽,帽檐四面下垂,遮住了眼睛的一带。
但胖孩子身体矮,仰起脸来看时,却正撞见这人的眼睛了。
那眼睛也似乎正在看他的脑壳。
他连忙顺下眼,去看白背心,只见背心上一行一行地写着些大大小小的什么字。
刹时间,也就围满了大半圈的看客。
待到增加了秃头的老头子之后,空缺已经不多,而立刻又被一个赤膊的红鼻子胖大汉补满了。
这胖子过于横阔,占了两人的地位,所以续到的便只能屈在第二层,从前面的两个脖子之间伸进脑袋去。
天一小高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天一小高考2024—2025学年(上)高三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木削展览碍不着我,我的领域是文艺”,这话讲不通。
一个想养成品味的人不但要无成见地亲近一切伟大著作,还要去欣赏一切其他艺术,因为艺术本是相遇的。
贝多芬的《第先文响曲》并不和斯文朋的诗两样,明白中国绘画的人去了解印象派的作品容易多了虽然各门艺术在形式上的表现方法不同,最终的求“美”企图却是一致的。
在没有新式剧院的中国,想明白舞台剧艺术的人连好电影也不可不看的。
因为这些都能帮助你把捉一个不易把捉的东西——什么是关.怎样才是艺术。
为什么一个曾欣赏了许多伟大作品的人,有时看到了像《埃及皇后与安托尼)一类历史剧时仍不能产生满意的反应呢? 因为他缺乏《罗马史》的知识,因而历史的想象也薄弱。
所以有了高尚的品味还须取得辅佐那品味的知识。
当然,一个批评光学的人须懂得物理。
但即使批评并没有那么明显知识的书时——像小说,知识也还是需要的。
对于“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学的演化毫无历史观念的人哪里配安排作品的位置!而批评的工作一部分即在安排。
(子夜)在茅盾创作过程上及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怎样呢? 对于世界的文艺史也不可马虎的,因为在这世纪里,“中外”已成了休戚相关的一体了。
一个不以专门著作为对象的书评家所应具备的只是“各科常识”,一个坚实的文化背景为书评家及一切新时代公民的随身宝。
与其说得懂这些书,毋宁说得懂生活中的人情道理。
就算不做书评家、你可以忽略国际联盟的现状或人类行为规律吗? 总之,只在书中耕耘是不妥的。
一个理想的书评家要具有足用的知识和品味的背景,对于实际生活又怀有莫大兴趣。
历史沿革对于他来说不生疏,而拾起每本书来,他仍能保持涉猎的好奇心,发现它自身的价值。
(摘编自萧乾《知识与品味》)材料二:为了丰富通感,是不是应当尽可能广泛地接触各种艺术?要培养与扩大艺术通感能力,就要在审美活动中执着、用心。
全国版天一大联考2025届高考压轴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全国版天一大联考2025届高考压轴卷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隶变”是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起点,也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汉字形态逐渐由线条圆转、“依类象形”的篆书,转向点画顿挫、笔性丰富、渐趋平直的隶书,变得更容易辨识。
一般认为,隶变始于秦国文字,是俗体流行所推动的结果。
然而,隶变这一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我认为,从战国楚简中亦可追寻到部分“隶变”的踪迹以及书法艺术的自觉演变。
学界曾有观点认为,在秦朝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后,楚文或毁于秦火,或葬于地下。
楚文的消失似乎显得顺理成章,但事实却没有那么简单。
“书同文”所统一的主要是公文用语和用字规范,六国多样化的书写习惯是难以同一的,因此楚文的融合、转化、演进具备一定可能性。
从现有文献、文物来看,楚简的书体、字体和笔法形态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具备了毛笔书写、多面出锋、用墨自然、笔性灵动、点画多样、提按顿挫、平直折转等书法艺术元素。
这些包含篆、草、隶、楷、行点画的楚简文字,极富人文笔性,其点画的多样性成为一种生生不息的书法艺术母体。
楚国简帛文字的多样性亦造就了不同书风,各个篇目,自成系统。
仅以部分郭店楚墓竹简为例,《唐虞之道》温润静穆、淳朴内敛;《尊德义》苍茫奔放、起伏跌宕;《老子·甲》整齐严谨、雅致精微。
天一大联考2024-2025学年(上)高三第一次考试+语文答案
天一小高考2024—2025 学年(上)高三第一次考试语文·答案(1~3题,6~7题,11~12题,15题,每小题3分)1.答案 D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思路点拨“也不能帮助自己去感受”错误。
材料二最后一段是说“言语只能描述感受,却不能转移感受”,不是说“不能帮助自己去感受”。
2.答案 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是因为……”以偏概全。
根据材料二第三段的相关表述,可知还可能有“粗心”的原因。
3.答案 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
思路点拨评者认为杜诗掌握了古今诗歌的各种气势风格,并且兼具各家之所长,即推崇杜甫是古今诗歌的“集大成者”。
但这只是杜甫在“诗歌”艺术中取得的成就,与“艺术本是相通的”观点无关。
4.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
答案①“三句不离本行”指具备“艺术通感能力”的艺术家,总会由其他艺术联想到自己从事的艺术,以自己的专业去理解、评价其他艺术。
②“一通百通”指一个人如果真正提高了某一类创作的欣赏能力,就会形成欣赏不同类别创作的能力。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5.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利用文本信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答案①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深入实际生活。
既要对书本知识保持好奇心,也要对实际生活怀有兴趣,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②要用联系的眼光看待学习。
艺术是相通的,很多学科也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学好其他学科对学好某一学科有很大作用,学好某一学科对学好其他学科也有很大作用。
③要用实践来促进学习。
艺术欣赏离不开实践,学习也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若答“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用心捉摸”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6.答案 A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
思路点拨 B.“主要突出了普通百姓的无奈”错误,曲解文意。
全国版天一大联考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全国版天一大联考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们在行驶的地铁上看车窗外边,能够看到本应是墙壁的地方有的画面,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视觉保留。
视觉对图片的分辨时间大于1/2秒,如果默认为是连续的,视觉上是分辨不出来的,那么两个图片之间间隔的时间就比1/2秒短。
另一个是依靠我们的想象。
也就是大脑图像处理中枢,“脑补"了上一幅画和下一幅画之间的动作、表情的间隔,将其起来。
让地铁画面实现动起来的效果,还需要实现两个。
第一,利用地铁的移动。
(),这种情况一般是在地铁匀速行驶阶段采用,保证画面的稳定性。
第二,控制灯光照亮图片。
这个过程中,地铁在运动,灯光的明暗也是动态的,控制的目的是让相邻图片呈现的时间间隔小于1/2秒,达到动画效果。
为了实现这种动态控制,需要有探测器感知地铁的运行速度,有控制器控制灯光明暗的频率,以好地铁的运行速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绵延不断连贯战略协调B.接连不断连贯策略配合C.接连不断贯通战略配合D.绵延不断贯通策略协调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实现动画效果时,就要让地铁移动速度达到相邻图片呈现间隔小于1/2秒B.当实现动画效果时,地铁移动速度必须使相邻图片小于1/2秒的呈现间隔C.要让地铁移动速度使相邻图片小于1/2秒的呈现间隔时,才实现动画效果D.当地铁移动速度达到相邻图片呈现间隔小于1/2秒时,就能实现动画效果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只有视觉上默认为是连续的,是分辨不出来的,那么两个图片之间间隔的时间才比1/2秒短。
B.如果视觉上是分辨不出来的,默认为是连续的,那么两个图片之间间隔的时间就比1/2秒短。
天一大联考(一)高三语文答案
7.(1) 童华又因为北方人不吃稻米,请求朝廷发放钱款购买这些稻谷运到通仓,这样省去漕运费用,老百姓也能用得到的钱买黍米来作为食物,朝廷听从了他的办法。
(关键词第一个“以”、“市”“从”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2) 现在奉命行事的官员不认真考虑旨意要求,只是以为朝廷是要把十五年的积欠迅速全部征收上来,这是暴征,不是清查。
(关键词“顾名思义”“徒”“完纳”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童华,字心朴,浙江山阴人。
雍正初年,做知县。
当时正编撰法律条文,大学士朱轼因童华的才能推荐了他,世宗召见童华,命令童华到直隶检察赈灾事宜。
乐亭、卢龙两县上报的饥荒人口不实,童华增加了一倍的数额。
怡贤亲王与朱轼整治营田水利,到了永平,询问滦河水利情况,童华回答得非常清晰,亲王非常器重他。
不久授职平山知县,县邑闹灾荒,不等朝廷答复,就从仓库里拿出七千石粮食借给老百姓。
升任真定知府,暂任按察使。
因为前面在平山时借粮食给老百姓一事,朝廷主管部门决定给予他免官处理,皇帝特地下诏赦免了他。
怡贤亲王上奏朝廷让童华治理京南局水利,童华勘探得到真定城外十八处泉水,就疏浚成水渠,灌溉六百亩田地。
滏阳河发源于磁州,磁州老百姓想独自占有滏阳河。
从春天到秋天,关闭闸门蓄水,下游的永年、曲周一点水都得不到。
当时磁州改归直隶管辖,以便控制。
童华建议仿照唐朝李泌、明朝汤绍恩治理西湖的办法,按照水位高低来放水,数县之间争水的事端永远平息了。
童华又因为北方人不吃稻米,请求朝廷发放钱款购买这些稻谷运到通仓,这样省去漕运费用,老百姓也能用得到的钱买黍米来作为食物,朝廷听从了他的办法。
调任江苏苏州,恰逢朝廷要求清查康熙五十一年以来江苏亏欠赋税一千二百余万(这件事),巡抚督责急迫,没有一天不追查捉拿有关人员的,对此童华坚持请求宽限。
巡抚发怒说:“你敢违背皇上旨意吗?”童华回答说:“童华不是违背圣旨,而是遵从圣旨,朝廷知道有长期的拖欠,没有命令严厉追查而是命令清查,正是要查清事情,明白原委,有的在于官府,有的在于徭役,有的在于百姓,有的应征收,有的应免除,要清清楚楚,上奏朝廷裁断,才符合诏书旨意。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三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三)考生留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持续中华历史根脉的珍贵财宝。
近年来,我国文化遗产的爱护与传承工作深化开展,特殊是乡村遗产爱护与发展备受重视。
如何推动乡村遗产价值重塑,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将来。
”乡村遗产承载着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才智,不仅包括山水、村落、植被等有形要素,还包括传统的生产技术、敬畏自然的人文精神、丰富的地方性学问等人文要素。
乡村遗产一头承接历史,从历史中走来,是一方土地上人与自然持续,互动的结果;一头连通将来,诸如如何活化乡村遗产、怎样服务乡村振兴怎样更好发挥社会功能等,都是乡村遗产实现价值重塑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乡村空间变得更加开放,乡村的边界伴随着人的流淌而得到拓展。
乡村凭借其不同于城市的空间景观与生活体验,成为都市人群寄予乡愁与想象之地。
另一方面,对乡村居民而言,乡村遗产蕴含着他们和自然长期共处中摸索的生存才智与相处模式,也彰显了他们从传统到现代发展过程中对自我发展的追求。
从这一角度来看,乡村遗产价值重塑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包括乡村居民生计转型、村落群体共享遗产红利、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等很多方面。
以乡村家庭为原点。
推动乡村遗产价值重塑,应从原点处入手,以遗产地每一个“家”为支撑点,主动引导乡村居民围绕“家”这一场景绽开乡村遗产的活化。
安徽省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冬季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天一大联考安徽省2023—2024学年(上)高一冬季阶段性检测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抗美援朝文学成为新中国文学的磅礴开篇之一,它既孕育在新中国文学的母体之内,又与新中国文学同步共生,对新中国文学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它的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激情,激励着刚刚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奏响了捍卫新中国的文化动员进行曲。
作为新中国面对强敌威胁时铁骨铮铮、依然挺立的精神表征和历史文献,尽管文学成就参差不齐,却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思想和情感,至今人们还感怀它所折射出的民族精神。
在战争期间和之后的许多年,抗美援朝文学作品大量散见于中国大陆各种报刊杂志,其数量之大、分布之广,可谓浩如烟海。
学界的研究关注也远不匹配这场战争对当代中国乃至世界政治的影响。
长达70年的当代文学研究方法,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界,分为前30年和后40年,有必要进行重新的认识、调整和反思。
对于这些不同时段的文学采取依时递变、互有区别的研究方式,本身就是历史意识和现代性意识的体现。
建立其文献学的规范史料学的基础,对其材料、现象、生产传播体制进行系统清理,是研究当代文学前30年的关键,并对后40年的研究提供重要思想史资源。
感同身受的战争灾难体认,由眼前的烽火追思故乡田园,注入了民族荣辱和存亡的痛切感受,成为战争环境中特殊的文学政治学。
朝鲜战争在杀戮的同时,也裹挟着各种异域文化碰撞于一个特定的时空,不同国家的军人,语言、肤色、种族、习俗、信仰的诸多不同,各种文化相互碰撞,这种对战争灾难的体认跨越了民族和文化。
天一大联考试卷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是()A. 贤惠(xián huì)B. 恍若(huǎng ruò)C. 摇曳(yáo yè)D. 残骸(cán há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B. 由于天气的原因,我们取消了这次户外活动。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读后令人受益匪浅。
D. 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努力,因此这次考试我们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3. 下列诗句中,意境优美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落花时节又逢君,正是江南好风景。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4. 下列成语中,意思相近的是()A. 水滴石穿B. 铁杵成针C. 马到成功D. 一蹴而就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错误的是()A.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B.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 疑是银河落九天。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B.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仙”之称。
C. 《庐山谣》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D. 《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
7. 下列关于文言文断句的说法,正确的是()A. 文言文断句要遵循“以意逆志”的原则。
B. 文言文断句要注重字词的搭配。
C. 文言文断句要根据语法结构进行断句。
D. 文言文断句要遵循“以文断句”的原则。
8. 下列关于诗歌鉴赏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诗歌鉴赏要注重诗句的字面意思。
B. 诗歌鉴赏要注重诗歌的意境。
C. 诗歌鉴赏要注重诗歌的修辞手法。
D. 诗歌鉴赏要注重诗歌的历史背景。
9. 下列关于作文的说法,正确的是()A. 作文要注重选题,选择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题材。
B. 作文要注重结构,合理安排文章的层次。
2025届河南省天一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大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河南省天一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大联考试卷2024.1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种由程序推动的、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发展,能够自主学习和产出的算法程序。
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深度学习一切现有的文学文本,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不同作家的用词喜好、句式句法、行文风格,以此派生出风格相近的作品。
可以说,经过算法的持续选代和优化,人工智能技术处理语言本质、叙事规律的效能将逼近甚至超越人类作家。
但这种写作技术层面的臻于至美,绝不是文学的终极旨归,也远未探及文学性之根本。
一流的文学作品,绝不是靠一套悬浮的语词和绝对的理性逻辑就能简单完成的文字游戏。
那些伏脉于历史褶皱深处沉甸甸的细节,那些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才是其要义所在。
近年来,互联网上不断掀起的对鲁迅笔下诸多人物形象的讨论,便足以显现出文学经典所具有的跨时代、跨媒介、破图层的能量。
作家正是有着对社会关系的深刻洞见、对他者的热忱关切,才能以如此这般简洁克制的文字直击人心,塑造出孔乙已、闰土、阿Q等人物形象,揭示其生活状态。
这些人物形象历经百年岁月淘洗,依然在新的时代语境中不断迸发回响,乃至成为当下互联网世界中勾连自我与他人、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文化中介。
这就是文学性的力量: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我们始终可以在充满灵韵的文学中观古今、观天下、观自身。
反观人工智能写作,人工智能技术在诞生之时,就是工具导向性的。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人机交互模式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是制定算法法则、下达指令、具有主体性的一方。
人工智能只需要扮演执行指令的助手角色,服从并完成指令任务。
因此,人工智能的动机并不在于自我表达,而只是在预训练素材的基础上,对操纵者作出符合程序化的回应。
同样,它也不能真正理解自己生产的语言。
这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在创建文学现场时,极为依赖人类的数据训练与模型调试。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5.24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考前模拟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我们似乎普遍对AI技术的可能性超越具有一种令自己都会不安的信心..。
一旦人工智能跨越自身技术发展的决定性门槛,会不会反客为主,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的超越性力量?就文生视频模型Sora所生成的几个视频来看,它具有强烈的传统延续性,从西方文艺复兴之后遵循着透视法原则的绘画,到近代摄影技术以及电影工业的诞生。
在某种程度上,Sora的工作再现了经过漫长时间积累与创造后所形成的电影工业中的核心部分,即从剧本到影像化这一过程。
因此这些视频似乎都有一种强烈的“电影感”。
Sora依旧遵循当下AI技术最核心的模式,即建立在广泛的数据学习与模拟之上。
其新颖之处就在于它得以脱离人类曾经需要付出众多准备和劳动才能完成的过程。
强大的数据库及其学习能力,使得它在未来几乎能够影视化所有人类通过语言描述而想象的场景或情节片段,在某种程度上它将能够使每个人都成为“导演”。
Sora的强大在于对物理世界的再现,这不仅包括具体的时空特色,如日本东京街头,还包括对于角色形象的精细再现,甚至连她脸上的瑕疵都纤毫毕露,并表达出某种感情样态。
我们或许可以说,一大部分的影视作品都将遭到淘汰,或以更加完美的方式被呈现出来。
另一方面,有一些影视作品或许始终是Sora生成视频无法取代的,即那些有着强烈导演色彩的电影、有着精彩表演的作品以及那些涉及人类具体的处境以及对其进行反思的影视。
即使是纪录片,对于物理世界的展现背后也有一双人的眼睛以及提前的设计,它是作为某种“想法”而诞生的被剪辑的作品;而对于像电影这类形式,它们往往依赖于演员的表演而实现某种目的或传达某种思想。
归根到底,它是“人”的作品,因此它必然具有强烈的“人性..”,或者说人的色彩。
在西方现代哲学的起源处,笛卡尔即通过“我思故我在”确定了“我思..”对于自我主体性的绝对位置。
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上学期高二3月大联考语文(答案在最后)本试卷共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过分依赖ChatGPT,导致劳动者逐渐丧失自主性ChatGPT一经推出便获得了大量用户的青睐,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发现,由于ChatGPT底层逻辑架构的原因,其在逻辑推理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陷,在稳健性和真实性方面还有待提升,对于非常简单的数学运算也会经常出错,从而会在某些情况下误导劳动者。
OpenAI的官网也提醒用户要保持独立的判断,不能完全依赖于ChatGPT所输出的结果。
倘若劳动者习惯于将ChatGPT视为劳动过程中的个人助理,在工作过程中过度依赖于ChatGPT,不假思索便全盘接受其输出结果,往往会在工作中犯一些低级错误,同时也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长此以往,不仅不会起到提升工作效率的作用,反而会因为忙于应付各种常识性的错误而焦头烂额。
最终,劳动者将沉迷于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崇拜,形成一种“技术至上”的错误理念,主动放弃人之为人的批判精神与批判能力,劳动者个人的决策成为纯粹的机器决策,从而逐渐丧失自主性。
进一步蚕食劳动者工作领域“机器上的每一种改进都抢走了工人的饭碗,而且这种改进愈大,工人失业的就愈多。
”不可否认,历史上每一次重大技术变革,都会不同程度地引发失业问题,但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先前的技术变革相比,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它超越了以往机器对劳动者体力的取代,更是对劳动者认知思维的颠覆,取代部分脑力劳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3)黄鹤欲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13 B 志大才疏:志向远大而才能不足。一般作 谓语、定语。 眼高手低:眼力过高,手法过低,多指要 求的标准高,实际上作不到。 一无所能:什么能耐也没有。
14B 解析 A :“儿童古籍出版市场”可以“热 闹红火”,但与“没有质量”搭配不当, 主语和宾语不搭配。 C: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即可。 D:动词和宾语中心词不搭配,“拓展” 与“教育功能”不搭配。
15C 解析:根据语句文脉,衔接词应 为“经典之作”,排除A D, 原文意思并没有说“不需要大多 投入”,而是“不一定要大投 入”,排除B
16 (1)以推动文学的健康发展, (2)有担当的网络文学工作者, (3)但随之而来的盗版侵权问题。
18 作文提示 紧扣材料中的“快乐、牵绊”,并 作为关键词立意。
“俯仰成陈迹,叹百年谁在,阑槛孤凭”, 意接上片总括游踪。世事的变化和此行的 孤独。所云“俯仰”之间,许多世事尽成 “陈迹”,抒发了物人皆非之感慨。感物 中怀人念远中伤逝,忧愤加深。“海日生 残夜,看卧龙和梦,飞入秋冥。”写天亮 前所见景色。“海日生残夜”,写残夜所 见卧龙山在朦胧中的盘踞情状。山腾如龙, 在人梦境。作者思绪跳动,从残夜到天明, 从日色到江声。
白话翻译:问蓬莱仙山在何处,眼前风月依旧 人事已非,江天空阔客子形单影只。不要说神 仙事,神仙并不存在,只有放弃俗世的纷扰, 才是真正的神仙。应笑我多少次独醒烂醉,松 阴之下把石磴扫个没完。无奈贺知章一样的狂 客难以招回,采得芳草无人可赠,我姑且小声 吟咏孤单。 转眼许多世事尽成陈迹,感叹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独自凭靠栏杆。 天快亮时大海上升起太阳,山腾如龙,人在梦 境,一切尽入秋天幽深的变幻。又听到大江东 去滔滔之声,山壑不生白云一片凄暗。我用尽 目力远望寒天,惦念茂陵葱葱郁郁的柏林,不 知他如今受到怎样的摧残。
诗歌赏析 张炎 忆旧游· 登蓬莱阁 问蓬莱何处,风月依然,万里江清。 休说神仙事,便神仙纵有,即是闲人。 笑我几番醒醉,石磴扫松阴。任狂客难 招,采芳难赠,且自微吟。 俯仰成陈迹,叹百年谁在,阑槛孤 凭。海日生残夜,看卧龙和梦,飞入秋 冥。还听水声东去,山冷不生云。正目 极空寒,萧萧汉柏愁茂陵。
析:这首《忆旧游》,作者将 山国破碎的黍离之感和对江南山水、 吴越故地的描写交融在一起,或登 临,或凭吊,家国之思都渗透其中。 此词为宋亡之后,诗人登临感怀之 作。诗人于深秋之夜,独自登上蓬 莱阁,凭吊山河,面对人世的大变 和大自然的永恒,不觉感概生哀。 下阕中“叹”和“愁”是诗人感情 的关键词。
“笑我几番醒醉,石磴扫松阴。”以 “醒醉”、“扫磴”的活动来表示,含 蓄表达中点明“游”字。“石磴”即用 “松阴扫石磴”句。“任狂客难招,采 芳难赠,且自微吟。”笔触之处又回转 蓬莱阁。“松阴”扫“石磴”,已有 “独”意。“采芳难赠”化《古诗十九 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 遗谁?所思在远道”诗意,欲采芳香, 无素心人可赠。词人感到孤独,只好 “任”之,只好“微吟”自寻慰藉而已。
4B “木龙獠”是一个部落名,中间不 能停顿,排出C D,“腾”指陆腾, 是下文的主语,“腾”前停顿。 5B “周代五等爵位”: 公、侯、 伯、子、男,没有“王”爵。 6D 原文“没有让他参与东征计划,” 并非放弃东征计划。
7 (1)太祖释放了他并且以礼相待,询问他 东魏的情况,陆腾盛赞了东州的人物,又 叙述了时事,言辞语意抑扬顿挫。(释、 礼、盛陈、抑扬) (2)贼人没有感到忧虑,于是不再防守戒 备,陆腾出其不意地进攻他们,贼众立即 溃败逃散。(虞、备、应时、奔溃)
“还听水声东去,山冷不生云。”“不 生云”,云气蜇状,自为一片凄冷不动 气象。“正目极空寒”,从恢强飞动转 到冷峭幽寂。“萧萧汉柏愁茂陵”,结 句上接“目极”,意却向远处延伸。此 句含意无限,是遗民心事的点睛之笔。 “愁”字,点出“茂陵松柏”与此时、 此地、此心的关系。
10背诵默写 1)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
首句“问蓬莱何处,风月依然,万里江清”。 全词借势起笔,“问”字直接领起,带出登 阁游览的总印象。“风月”从时间上写人事 的变化。时间未变,而思念大变,令人倍感 痛心。“万里江清”。从空间上写阁上眼界 的空阔。“休说神仙事,便神仙纵有,即是 闲人。”前面三句写景,此句转为抒情。从 写景到抒情,转得虚灵。意为身历亡国巨变, 要象神仙那样出世吗?但神仙并不存在,不 值得追求的。作者是南宋遗民,他认为只有 放弃俗世的纷扰,才是真正的“神仙”。世 上有蓬莱阁一三语文 2016 03 17
一选择题解析 1A 题干“把丝绸之路作为史实的研究对 象”应为“把史实作为丝绸之路的历史的 研究对象”。张冠李戴,从第一段结尾可 以看出题干中“但却忽略了其在文学层面 的价值。”说法绝对。 2C 原文中“这对神话的影响是深远的” 中“这”指人们对奇闻轶事选择的结果。 偷换概念 3A 题干中“人们对 各种信息总抱有怀疑 的态度”中“各种信息”范围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