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教案——《侍坐》教师版 (800字)
《侍坐》教案
《侍坐》教案教案:《侍坐》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高中语文第四册《古代诗词鉴赏》第二单元第五课详细内容:本课主要教学《侍坐》一诗,诗中描绘了作者在侍奉君主时的情景和心情。
诗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表现了作者对忠诚、友情和人性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侍坐》一诗;2. 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 学生能够领悟诗中的哲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中含蓄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的理解;重点:诗文的背诵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安静的学习氛围,然后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侍坐》一诗。
2. 诗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诗文的大意。
3. 诗文解析:对诗文进行逐句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同时帮助学生领悟诗中的哲理。
4. 实例分析: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诗文背诵:让学生进行诗文的背诵,检验学生对诗文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侍坐》板书内容:意象:花、月、夜、水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哲理:忠诚、友情、人性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将《侍坐》一诗背诵给家长,并解释诗文的大意和哲理;2. 请写一篇短文,分析《侍坐》一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答案:1. 《侍坐》一诗的大意是:作者在侍奉君主的时候,通过观察周围的花、月、夜、水等景物,引发了对忠诚、友情和人性的思考。
诗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和排比等。
哲理方面,诗中表达了忠诚、友情和人性等重要价值观。
2. 《侍坐》一诗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和排比等。
比如“花如锦绣”、“月似明镜”等句子使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景物的美丽。
侍坐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和《论语》。
2、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
3、学习本文清晰的结构层次。
4、学习通过对话和简单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5、品析人物象,从而,树立正确人生观,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以、尔、乎、方、如、夫、则、而、作、撰、伤、与、让等)。
2、学习通过对话和简单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3、品析人物象,从而,树立正确人生观,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教学难点:1、孔子为何“哂由”“与点”?2、孔子评判学生的标准,要联系孔子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一、导入:北宋开国宰相赵普说过一句名言,“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们在初中时学过《论语十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论语》中的另一名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二、《论语》有关知识:《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们编纂而成。
孔子及其弟子的这些谈话,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三、孔子简介:有道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他,一个老人,让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那么孔子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479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被尊称为“圣人”,其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以礼治国”。
曾在鲁国做官后周游许多诸侯国,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但未被采纳。
晚年创办私学,致力教育工作,相传有“弟子三千,七十二人贤士”。
同时整理了“六经”。
四、解题:学生看注释后,说出四人的姓、名、字,解释“侍坐”。
九年级语文下册5《侍坐》教案版
《侍坐》教学设计求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论语》和孔子的思想。
2.学习运用人物语言和行动塑造人物的方法。
3.学习整理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及特殊句式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授法和合作探究法,达到理解文意和掌握文言知识的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品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如、夫、则、尔、以、而等词语的用法以及文言句式。
品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品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孔子评判学生的标准,要联系孔子的政治思想。
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一、导入新课有一个成语叫“半部《论语》,可安天下”,《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我们初中学过《论语十则》,能不能和老师一起背诵一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论语》当中的另一篇重要文章《侍坐》——也就是著名的《侍坐篇》。
二、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作者简介: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
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
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和再传弟子编集的儒家典籍,共二十篇,每篇又分成若干章。
内容是记录孔子的言行,有孔子应答弟子和当时的话,也有关于弟子间谈论孔子言论的记录。
论语 侍坐教案
论语侍坐教案教案题目:《论语》- 侍坐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2.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3.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论语》中的有关侍坐的经典篇章。
2. 探讨孔子的侍坐理念和对人际关系的看法。
3. 运用教材中的对话,进行角色扮演和讨论。
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发学生对侍坐话题的兴趣,例如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侍坐吗?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有哪些?”2. 呈现名言警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并让学生思考其含义和与侍坐的关系。
二、学习(20分钟)1. 分发学生教材中相关的经典篇章,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意义。
2. 辅导学生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和疑惑,澄清概念和术语。
三、讨论(15分钟)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就教材中的对话展开讨论,回答一些开放性问题。
例如:“你如何理解侍坐中的‘曲直以道’的概念?”2. 合班讨论:每个小组选派代表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四、角色扮演(15分钟)1. 选择几个对话情景,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每个角色都需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和通过对话传达出来的意义。
2. 角色扮演结束后,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并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感想。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侍坐的重要性以及与孔子思想的联系。
2. 提问学生:“你认为侍坐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有何帮助?”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结合自己的观点,详细阐述侍坐的内涵和重要性。
2. 鼓励学生提供实际的例子来支持他们的观点。
教学辅助材料:1. 《论语》相关经典篇章的复印件。
2. 小组讨论问题和角色扮演情景的卡片。
教学评估:1. 角色扮演表现评估。
2. 学生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
3. 学生作业的书面评估。
教学拓展: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侍坐,以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2. 探究其他孔子思想的相关内容,例如忠诚、孝敬等,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
《侍坐》教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解读文本,感受孔子的教学艺术;2、通过分析四子之志,领会“吾与点也”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上节课扫请文字障碍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重回孔子的课堂,去领略先贤圣哲卓越的思想。
二、分析文章结构,《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所记多为片段的对话,《侍坐》是罕有的长篇,完整地记录了孔子与弟子的谈话。
本次谈话以“言志”为话题,分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和孔子评志三部分。
三、课文研读:(一)孔子问志1、原文哪句话体现孔子是在问“志”?(“则何以哉”)2、其他内容与问“志”有何关系?(“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拉近距离,打消顾虑;“如或知尔”创设情景,畅所欲言。
这些内容均为启发言“志”。
)(二)弟子述志与孔子评志1、子路:a、子路怎样述志,所述志向内容是什么?b、子路的志向,体现他的自信还是自大?依据是什么?(《论语》其他篇章佐证;原文评志谈“哂”的原因)c、子路性格与其志向的关系。
2、冉有述志:a、冉有在什么条件下述志?(子路述志,夫子哂之;夫子点名)b、所述志向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特点?c、孔子如何评其志?(“唯求则非邦也与?”)3、公西华:a、公西华是在什么条件下述志?(冉有说“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这句之后。
而公西华善长礼宾司仪外交,恰是冉有“俟君子”而为之事)b、所述志向内容是什么?c、孔子评其志与与评冉有之志有何不同?(评志之余评其能,“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4、曾晳:a、曾晳出场有何特殊之处?一字概括。
(异)b、曾晳的“异”体现在哪几方面?(行为“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语言“异”:“异乎三子者之撰”;志向“异”:“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c、如此与众不同的回答,孔子作何反应?(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d、为什么“与点”?(结合孔子对三子之志的评价,三子之志的共同点都是从个人出发,是一种个人理想;而点之志是从整个社会出发,是一种社会理想。
《侍坐》教案
高中课程标准语文选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主备教师:汪珏备课组长:杨蓉一、内容及解析本文是一先秦诸子散文,是孔子“因材实教”的范例。
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
教学中要能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并准确翻译文中语句。
能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展现的鲜明的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二、目标及解析1、了解文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并准确翻译文中语句。
2、能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展现的鲜明的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初步了解文中表现的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
三、教学问题及诊断分析1、本文是《论语》中故事性很强的一段文字。
学习本文要扣住叙事性这一特点,对照课文注释,首先疏通文意。
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理解句意。
2、本文虽短,却生动地写出了人物的神态,学习时,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3、应该扣住“我与点也”一句话,理解所表现的儒家以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
同学之间也可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四、教学条件1、诵读法2、小组合作分析法3、多媒体辅助五、教学流程梳理知识、疏通文意——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展示——课堂反馈六、课时安排2课时前置作业:1、查阅资料,了解孔子的教育理论。
(各组课前写在白板上)孔子的教育理论:1 有教无类2 因材施教3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4 勤于思考5 温故而知新6 不耻下问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不为不知8学而不厌,诲而不倦2、阅读全文,结合全优设计和注释疏通文意,把全优设计上的基础导练知识点批注在课文。
把疑难字、词、句子写下来。
3、根据内容,课文可划分为几个层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全文可以根据内容划分三个段落:第一段(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写孔子问志。
第二段(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写弟子述志。
第三段(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写孔子评志。
侍坐教案11页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论语》【课型】新授课【课时】两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和重点句式。
(重点)2.理解四人的志向及孔子的评价。
3.体会孔子赞同曾晳的深刻内涵。
(难点)【教材分析】《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
本单元阅读与欣赏的学习重点是古诗文诵读。
通过诵读,我们可以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与感受,增加语言积累,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味。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语录体散文,诵读时要运用语气、语调读出不同人物的语言特点,表现人物的性格、志趣。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一)导入《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宋儒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二)展示目标1.初读课文,结合注释弄清字、词含义,翻译全文,疏通文意;2.积累文言词语和重点句式;(重点)3.理解四人的志向及孔子的评价。
(难点)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一)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政治上,主张礼治,反对法治。
礼制上,维护等级制度,主张“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伦理上,主张“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育上,主张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等。
(二)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论语·先进》。
先进篇是记录孔子对学生的评论,共26章。
本文是其中最后一章,是《论语》中写得比较长而又比较生动的一章,也是有完整结构的一章,人物的语言情态都写得很有个性,是一段很生动的记叙文。
文中记叙了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关于“志”的讨论,全篇都是对话,寥寥三百余字,写出了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志趣爱好,如子路的直率粗犷,冉有、公西华的谦逊谨慎,曾晳的从容淡泊以及孔子的和蔼可亲和循循善诱。
《侍坐》教学设计
引言概述:本文是针对教学中的《侍坐》课程设计的进一步阐述。
《侍坐》是一门重要的文化艺术课程,对学生的身体姿势、修养和文化修养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本文将以五个大点分别介绍《侍坐》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选题策划、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
正文内容:一、选题策划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侍坐》选题的来源和背景,以及它与学生身体健康和文化修养的关联。
2.选题的指导原则:阐述选题策划中需要考虑的原则和要点,包括与课程目标的关联、学生需求以及教育环境等。
3.选题的内容设计:介绍如何将选题内容细化,确保符合学生的年龄、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学生在学习《侍坐》课程中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包括坐姿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2.能力目标:强调学生通过学习《侍坐》课程,培养出正确的坐姿习惯,提高姿势和平衡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培养出良好的文化修养和生活习惯,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1.概念教学法:引导学生了解《侍坐》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示范教学法:通过老师的示范和指导,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掌握坐姿的要领,并加以实践。
3.实操教学法:设置学生互动环节和小组合作,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入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1.坐姿基础知识:介绍坐姿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要求,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坐姿状态。
2.坐姿的规范要求:详细讲解学生需要遵循的正确坐姿要素,包括头部、脊柱、肩部和腿部等的放松和伸展。
3.坐姿练习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练习,帮助学生逐步培养良好的坐姿习惯,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4.坐姿的注意事项: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正确的坐姿习惯,避免常见的坐姿错误。
5.实践运用: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实际场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坐姿知识和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侍坐》教案
《侍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介绍语言文化常识,例如古代名与字、“晳”字的写法等。
2. 落实文言基础知识,读懂篇章大意,过好语言难关。
3. 理解四子之志,以及孔子“吾与点也”的思想内涵。
二、教学准备
布置课前预习:
1. 对照注解阅读课文,初通文意,完成语言基础练习。
2. 朗读课文3遍,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3. 阅读研讨练习的“相关链接”资料,了解孔子对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的评价,以及孔子的志向。
三、教学安排
1-2课时。
四、教学内容
1. 了解孔子及《论语》的地位和影响:结合学生实际简单介绍孔子思想及《论语》对中国人生活与思想的影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2. 课文出处:今天所学的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一篇课文,文章选自何晏等人《论语集解》。
五、教学方法
可以采用提问法、讨论法、探究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介绍孔子和《论语》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了解语言文化常识:朗读标题,介绍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四人的排列顺序和名字的含义。
3. 落实文言基础知识:讲解重点字词,让学生理解篇章大意。
4. 理解四子之志:让学生讨论四人的志向,以及孔子“吾与点也”的思想内涵。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复习本课内容,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侍坐》教案
课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及《论语》基本常识。
2.掌握本文的重点实词及重点语句翻译。
3.通过文章的赏析,把握人物鲜明个性,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准确翻译文中语句。
【教学难点】文中所体现的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
【教学课时】5【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要点】1、了解孔子和《论语》2、初步感知课文:通读、文中人物及其身份一.开场白设计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历史,你就不能不了解孔子;如果你想研究中国的文化,你就不能不研究《论语》。
它是中国文化的一座宝库,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历经千年不朽。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去沐浴他那神圣的智慧之光吧!二、了解孔子1师: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为人类留下了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实用。
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有哪些经典名言、教育思想和观点?【明确】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温、良、恭、俭、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不学礼,无以立。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言必行,行必果。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了解孔子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幼年丧父,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三、关于《论语》《论语》,全面地:(1,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
高二语文教案——《侍坐》教师版
使用者班级姓名高二语文教案《侍坐》【教材说明】《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篇幅较长,语言生动,其中不乏细节描写,历来是研究孔子思想以及孔门弟子的重要而宝贵的资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将此篇选入其中。
本教学设计是以高二学生为教学对象,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所选的《侍坐章》为教材进行设计和规划教学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继续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句意思的能力;2、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及特殊的文言句式;3、能够较准确地翻译全文。
过程与方法进入情境,分角色朗读,师生共同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弟子的治国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文中体会学习孔子及其弟子的处世之道,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领会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根据上下文上下文来推断词句义;2、从四名弟子的言行中总结其不同的性格特征,体会其为政的观念。
教学难点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
【自主学习案——知识链接】导入新课美国作家威尔·杜兰特却在《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一书中这样写道:“我很羡慕中国的儒生——他们被要求记住孔子的每一句话,因为我发现他的每一句话都深刻而精当。
有时我认为如果这些格言在我记忆中沉淀20年,我或许会变得心态平和、举止庄重、思绪沉稳、个性深沉、彬彬有礼,这些我能在中国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身上找到。
”今天这堂课是学习《论语》的开始。
愿从此,我们去阅读《论语》,真正地去领会《论语》的精神实质,用《论语》的智慧丰富自己的思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受过教育的智慧之人。
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地位和影响“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 ________,思想核心是___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___,鼓励人们________,即“出来做事”。
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
《侍坐》教案
《侍坐》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针对中学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经典散文《侍坐》,提高其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二、教学目标1. 学习了解《侍坐》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2. 掌握散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3. 理解散文《侍坐》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4.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侍坐》的背景和作者,并展示散文的特点和形式。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散文的布局、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激发他们对散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重点讲解散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包括对短句的理解和解读、对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以及对作者意图的思考和推测。
3. 教学步骤步骤一:整体理解让学生全文阅读《侍坐》,了解散文的大致内容和主题。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发表个人感悟和疑问。
步骤二:逐段解读将散文分成若干段落,逐段解读,并引导学生理解段落间的衔接和联系。
通过询问、讨论和归纳,帮助学生领会散文中的细节和情感。
步骤三:修辞分析选取散文中的一些典型句子和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解读。
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理解作者意图并进行欣赏。
步骤四:思考与拓展引导学生对散文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如作者的写作意图、散文中的符号象征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
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散文中的表达方式,写一篇自己的感悟文章。
4. 练习与评价布置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进行评价和反馈。
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开放性问题,以检验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侍坐》原文及作者简介;2. 散文阅读指导教材;3. 与散文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4. 教师自编的练习题目和答案。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优秀散文作品,扩展文学知识和阅读广度。
2. 组织学生开展散文欣赏活动,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3.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写一篇自己的散文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七、教学评估1. 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分析水平;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讨论表现;3. 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答案质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范文(通用5篇)《侍坐》结构首尾完整,形象较为鲜明,通过对话表示了各自不同的意趣、性格和志向,读后耐人寻味。
平淡自然,含意深隽,丝毫没有斧凿痕迹,却在眼前平易事中信手勾勒一幅先贤论志的图画。
那么《侍坐》的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跟店铺一起来看看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
2.梳理课文内容,了解四子的志向。
3.理解孔子的评价;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孔子“与点”的原因,体会孔子的思想。
二、德育目标了解孔子的交往艺术,学习孔子的处世之道,树立崇高的理想三、教学重难点探究孔子“与点”的原因,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
四、教学方法:朗读讨论交流点拨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就学习《论语》中一篇最具文学色彩的文章,它反映了孔子在杏坛开课授徒的场景。
它就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据资料记载当时子路是51岁,冉有是31岁,公西华是18岁,曾皙是39岁。
“侍坐”应解释为陪侍长者闲坐。
长者应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用文言词给标题补充完整。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于子)二、师生扮演角色朗读课文,感知当时的场景。
(要注意语气、语速和感情)三、分析课文1:孔子和弟子聊了一个什么话题?(志)2:文章一共有四个人述了自己的志向,他们分别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现在我们按照答志的顺序来自读课文并填写表格。
学生志向性格评价子路(仲由)冉有(求)公西华(赤)曾皙(点)3:让生交流,(1)、用原文说说四个弟子的“志”。
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
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
”(2)概括孔子对四子的不同评价,分析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通用6篇)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为人类留下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是《论语·先进篇》的一章,看起来文字不多,篇幅不长,但在语录体的《论语》中算得上是难得的长篇了。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继续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句意思的能力;2、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及特殊的文言句式;3、能够较准确地翻译全文。
【过程与方法】进入情境,分角色朗读,分角色翻译,师生共同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弟子的治国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文中体会学习孔子及其弟子的处世之道,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领会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1、根据上下文上下文来推断词句义;2、从四名弟子的言行中总结其不同的性格特征,体会其为政的观念。
【教学难点】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
【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根据现场情景谈话导入。
我很喜欢大家,大家也喜欢我吗?如果喜欢,你们应该经常来陪我坐坐,谈谈人生,谈谈社会,谈谈理想,因为古圣人就曾经这么做过。
那么古圣人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来共同学习这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就知道了。
二、板书课题,解题。
《论语》中的篇章都没有标题,这一章的标题是编者加的,但它却概括人物以及中心事件,也就是四个学生陪一个老师闲坐谈话。
据考证,当时孔子约60岁,子路约51岁,和孔子是同龄人,曾皙约39岁,冉有约31岁,公西华大约18岁。
谈话的过程也极为有趣。
三、分角色朗读。
1、学生明确哪些话分别是谁说的。
2、大致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揣摩说话的语气。
3、把班上的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担当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角色,孔子的角由老师担当。
《侍坐》教学设计
《侍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
2、了解文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1、能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并准确翻译文中语句。
2、能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展现的鲜明的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文中表现的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准确翻译文中语句。
难点:文中所体现的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见“三维目标”(二)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会集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历史,你就不能不了解孔子;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文化,你就不能不研究《论语》。
它是中国文化的一座宝库,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历经千年不朽。
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去沐浴它那神圣的智慧之光吧。
2、引导学生看课文注3.教师投影补充①《论语》简介《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论语》的内容很广泛,涉及哲学、政治、教育、时事等方面。
全书共20篇,后人用每篇首句中的两个字做篇名。
每一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
《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体有四种体式——格言体、答问体、对话体、议事体。
本文属对话体,内容层次极为明显。
②孔子简介鲁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反对苛政和征伐,主张礼治。
晚年致力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
著名学生有颜回、子贡、季路、冉有、曾参等。
2、引导学生背诵初中学过的《论语》名句。
(三)重点、难点和学习和目标过成过程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字、词读音及文言句读重点字、词读音及句读曾皙哂雩铿尔小相比及冠者喟然亦各言其志/也巳矣异乎/三子者之撰2、引导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讨论交流后,教师点拨)[点拨]本文记叙的是孔子和学生们关于立志的谈话,文章先启发学生谈自己的志向,再叙子路、冉有、公西华等人谈自己的志向,最后写孔子对三人志向所作的评价。
《侍坐》教案
《侍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基本知识,理解文中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理想。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学习本文通过人物对话和动作神态表现人物性格和志趣的写作手法。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式,疏通文意。
(2)理解孔子“为国以礼”的政治主张和弟子们的不同志向。
2、难点(1)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
(2)对孔子“吾与点也”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有一部经典之作影响深远,那就是《论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侍坐》就出自《论语》。
这篇文章通过孔子与弟子们的一次谈话,展现了他们各自的志向和理想。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精彩的对话,去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怀。
(二)知识介绍1、介绍《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介绍孔子孔子(公元前 551 年公元前 479 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
(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四)疏通文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疏通文意,圈画出不懂的字词和句子。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疑难问题。
3、教师答疑解惑,重点讲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五)文本分析1、整体感知(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孔子和弟子们围绕什么话题展开讨论?2、分析人物(1)子路的志向是什么?从他的言辞和神态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2)冉有的志向是什么?他的表述与子路有何不同?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公西华的志向是什么?他是如何表达的?体现了他怎样的特点?(4)曾皙的志向是什么?孔子为什么“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高中语文高三语文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翻译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重点句子,要求准确、通顺,体现出文言文的韵味。
此外,高三学生面临高考压力,学习任务繁重,部分学生可能出现学习积极性不高、焦虑情绪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基本内容、孔子的教育思想和道德观念、文言文阅读技巧及翻译能力。
“请同学们在课后认真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注意把握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的结构,力求做到翻译准确、通顺。”
2.结合课文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孔子教育思想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300字。
“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思考孔子的教育思想,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阐述自己的观点,撰写一篇富有深度的短文。”
3.阅读拓展:《论语》中其他关于孔子教育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内容。选择一篇感兴趣的文章进行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c.课堂讲解:对重点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进行详细讲解,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d.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e.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f.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
4.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讨论、作业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高三语文教案设计2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高三语文教案设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高三语文教案设计精选2篇(一)教案设计:主题:古文阅读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年级:高三学科:语文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背景和内容;2. 理解文章中所描述的情节和人物形象;3. 掌握古文阅读的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5分钟)使用多媒体展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相关情节和人物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猜测和思考。
二、分析文本(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全文,解释生字生词。
2. 教师解释文章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和句子,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含义。
3. 教师提问学生,引导他们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三、讨论交流(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了解他们的观点和理解。
2. 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他们的观点和理解,教师适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文章中的重要点和学习要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阅读相关的历史背景,了解《论语》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多媒体展示设备;2. 教师准备相关的古代文化材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高三语文教案设计精选2篇(二)以下是一份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的参考:教材:沪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材主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孔子及其门徒的思想和故事背景。
2.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学习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沪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材。
2. 辅助工具:教师提供的课件、幻灯片或黑板。
3. 学生学习用具:教材、笔、纸。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故事开头或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古代孔子及其门徒的兴趣,并进行适当的预热。
2. 学习文本(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并理解课文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章,引导学生找出主要人物的特点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论语》侍坐教案(1)
光辉永驻的先师《论语·侍坐章》教学目标:1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虚词“以”“而”实词“哂”“作”“与”)2初步了解文中礼乐治国的思想3品读语言,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教学设想:1目标1可以通过早读辅导完成(具体任务为:解决生字词了解事情发生的背景)2教学的重难点:目标3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3通过创造氛围引导启发等方式,创设平等对话的环境。
4通过语言的品读,引入文化的探究。
5让学生建立孔子作为一个老师的形象。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1让学生说说自己从小学到现在影响自己最多的老师的印象。
预设:上周市教科院来我校视导,院长说了一件事。
他未打招呼到一个班听课,这个班两位学生知道后,立即给他们找来两个凳子,其中一个学生掏出纸巾擦去灰尘,另一个学生见是塑料凳子就坐上去试试,这一幕感动了他们,也感动了我们。
2让我们重温一下孔子的伟大思想PPT展示:三个方面(教育,治国,修身)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子路:使勇知方冉有:使民富足孔子与弟子言志公西华:愿为小相曾皙:理想愿景孔子问志弟子言志孔子评志三、品读语言,感悟形象孔子:一个老师的形象平易和蔼启发引导心如明镜短文通过对话展示了孔子温和可亲循循善诱的大智慧。
他与子路之间相互了解,交往很多。
从子路的话中可以看出夫子的影子。
孔子曾经说过:“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孔子还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论语·子路》)从他对于学生的了解来看,正如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让学生多从语言中挖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在思想这是对话的出发点。
子路:一个集忠厚、鲁莽、诚信、仗义、自负于一身的人直率坦诚快人快语对话应抓住一个“哂”字。
如何理解这个字,是理解子路形象的关键。
从《论语》中其它篇章来看,孔子对于子路也有着深入的了解,并且对于的才能也是十分肯定的。
孟武伯向孔子打听子路等人的本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者班级姓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高二语文教案【教材说明】《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篇幅较长,语言生动,其中不乏细节描写,历来是研究孔子思想以及孔门弟子的重要而宝贵的资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将此篇选入其中。
本教学设计是以高二学生为教学对象,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所选的《侍坐章》为教材进行设计和规划教学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继续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句意思的能力;2、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及特殊的文言句式;3、能够较准确地翻译全文。
过程与方法进入情境,分角色朗读,师生共同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弟子的治国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文中体会学习孔子及其弟子的处世之道,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领会孔子及弟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根据上下文上下文来推断词句义;2、从四名弟子的言行中总结其不同的性格特征,体会其为政的观念。
教学难点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
【自主学习案——知识链接】导入新课美国作家威尔·杜兰特却在《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一书中这样写道:“我很羡慕中国的儒生——他们被要求记住孔子的每一句话,因为我发现他的每一句话都深刻而精当。
有时我认为如果这些格言在我记忆中沉淀20年,我或许会变得心态平和、举止庄重、思绪沉稳、个性深沉、彬彬有礼,这些我能在中国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身上找到。
”今天这堂课是学习《论语》的开始。
愿从此,我们去阅读《论语》,真正地去领会《论语》的精神实质,用《论语》的智慧丰富自己的思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受过教育的智慧之人。
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地位和影响“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________,思想核心是___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___,鼓励人们________,即“出来做事”。
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
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答案:丘、仲尼、儒、圣人、仁、礼治、入仕,《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
全面地反《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补充:《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六艺是指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2、了解语言文化常识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这个标题就是课文的第一句话。
《论语》二十篇,每篇都是取首章前面二三个字作篇名,没有实际意义。
本文题目是编者加的。
侍坐,即陪长者聊天。
首先,看看这四个人的排列顺序。
朱熹说:“四子侍坐,以齿为序,各言其志”。
“以齿为序”,即按照年龄从大到小排列。
中国古代很强调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观念。
所谓孝悌,孝即孝敬父母长辈,悌即尊重兄长。
其次,看这里的名字,与孔子对他们的称呼不同。
这里称字,而孔子称呼其名。
对一个人直呼其名和称呼其字,包含了古代人的文化观。
中国古代做官的人,以及知识分子,除了姓名之外,还有字。
名与字在意义上有着某些联系。
有的名与字意义相同或相近,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宽阔平坦的意思;颜回,字子渊,渊,回水也;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由,所走的路;周瑜,字公瑾,瑜、瑾都是美玉。
有的名与字意义相对,例如:曾点,字晳,点,小黑点也,皙,肤色洁白之意;韩愈,字退之。
有的名与字的意义有文化上或事理上的联系,例如:孔子,固其母曾去尼丘山向神祈祷,才怀了孕生下孔子,又因他排行老二,所以给他取名丘,字仲尼;孔子弟子冉求,字子有,须先“求”才能“有”;公西赤,字子华,赤,红色,华,花也。
长辈或上级对晚辈或下级,可以直呼其名,而晚辈或下级对长辈或上级,则只能称其字,这就是为尊者讳。
课文里,孔子分别称呼他的四位弟子为“由”、“求”、“赤”、“点”,即直呼其名,而本文的笔者在写作时却称其为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即称其字。
这是一种文化自觉行为。
此外,有人认为称别人的字、号还不够尊敬,于是就以其官职、籍贯来称呼,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称柳宗元为“柳河东”。
《侍坐》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落实文言基础,初通篇章大意【自主学习案——课前自测】1.给加点的字注音俟sì莫mù甫fǔ哂shěn 相xiàng 铿kēng 沂yí喟kuì雩yú冠guàn 2. 流利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案——课堂探究(一)】1、把班上的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担当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角色,孔子的角由老师担当。
进入情境,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
2、落实文言基础,初通篇章大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1、陪侍)(孔子)坐。
子曰:“以(因为)吾一日长乎(于,比)尔(乎尔长),毋吾以(以,认为;吾以,以吾)也。
(以吾乎尔长一日而不敢言,毋以吾乎尔长一日而不敢言)居(闲居)则曰:‘不吾知(知吾)也!’如或(有人)知尔,则(尔)何以(以何,做什么)哉?”子路率尔(2、轻率、毫不思索的样子。
尔,形容词词尾)而对曰:“千乘之国(3、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
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能出车千乘的国家,在当时是一个中等国家),摄(4、迫近。
此处作“夹”讲)乎(于,在)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5、军队的通称),因(接着)(加)之以饥馑(6、五谷不熟为“饥”,果蔬不熟为“馑”);由也为之,比及(7、等到)三年,可使(民)有勇,且知方(8、辨别是非的道理)也。
”夫子哂(9、笑,这里略含讥讽的意思)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10、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
方,见方,方圆;如:或者,连词,表示选择关系),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可让该国使民足,足,使动用法)。
如其(至于)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11、指诸侯的祭祀活动,其中以祭祀祖宗为代表。
祭祖必在宗庙(祖庙),故以“宗庙之事”泛指),如会同(12、或者在诸侯的会盟典礼中。
如:或者,连词,表示选择关系。
会同:诸侯会盟),端章甫(13、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端,礼服。
章甫:礼帽。
在这里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愿为小相(司仪官)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14、通“稀”。
指弹瑟的速度放慢,节奏逐渐稀疏),铿尔(15、铿的一声,琴瑟声止住了。
铿,象声词,指弹瑟完毕时最后一声高音。
尔,“铿”的词尾),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16、指为政的才能)。
”子曰:“何伤(妨害)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17、指夏历三月,天气已转暖的时节。
莫:通假“暮”),春服既(已经)成,冠者(18、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要举行冠礼,束发、加帽,表示成人。
“冠者”指成年人)五六人,童子(19、未加冠以前的少年)六七人,浴乎沂(20、到沂河里去洗洗澡。
乎:介词,用法同“于”。
沂,水名,在今山东曲阜县南。
此水因有温泉流入,故暮春时即可人浴),风乎舞雩(21、到舞雩台上吹吹风。
风:吹风,乘凉。
名词活用作动词。
舞雩。
鲁国祭天求雨的地方,设有坛,在今山东曲阜县南。
“雩”是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
古人行雩时要伴以音乐和舞蹈,故称“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22赞许,同意)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3、谦让),是故哂之。
唯(句首语气词,表反问)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知识整理】词类活用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动作名:为政的才能)端(名作动:穿着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着礼帽)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落后)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形作动:小事,做小相)大(形作动:大事,治国为政)一词多义 1、如(1)如或知尔假如(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3)如其礼乐至于(4)沛公起如厕到,去 2、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2)毋吾以也动词,认为(3)则何以哉动词,做(4)加之以师旅介词,用(5)以侍君子连词,表目的,用来(6)为国以礼介词,用3、方(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2)且知方也道,是非准则 4、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2)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5、为(1)由也为之管理,治理(2)愿为小相焉做(3)赤也为之小替 6、知(1)不吾知也了解(2)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3)不知木兰是女郎知道(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zhì通“智”(5)孰为汝多知乎见解,知识句式1、以吾一日长乎尔(状语后置)2、毋吾以也(宾语前置)3、不吾知也(宾语前置)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宾语前置)5、摄乎大国之间(状语后置)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状语后置)7、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 8、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状语后置)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宾语前置) 10、为国以礼(状语后置)《侍坐》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理解四子之志及孔子“吾与点也”的思想内涵。
【合作探究案——课堂探究(二)】一、全文可以根据内容划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写孔子问志。
第二部分(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写弟子述志。
第三部分(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写孔子评志。
二、品味四弟子的志向和性格。
学生合作交流,师生明确。
(1)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志向和什么性格特点? 1、四弟子志向: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
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
” 2、从原文分析四弟子性格:(学生自主提炼)子路:直率、信心十足,失之于莽撞(或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
)(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
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
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
由此可见其抱负之大。
在座的四个弟子中,子路年龄最大----只比孔子小九岁,平时与孔子也比较接近,所以说话较少拘谨;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