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赛课一等奖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赛课一等奖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孔子及《论语》,掌握文中有关的文言词句

2.能力目标:学会从人物对话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德育目标:启发学生追求理想,塑造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注重朗读和背诵,掌握文中相关的文言词句,理顺文脉,分析子路、曾皙、冉

有、公西华的性格特征

2.教学难点:联系孔子的政治思想解读文中孔子评志的部分

时间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讲解,点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疏通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一、导入(问答式)

同学们下面我们准备上课,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出三道题目考考大家,提出下列问题:

1.试着背诵初中学过的《论语》十则。

2.谈谈你对孔子的了解?

明确:孔子,名丘,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出身在没落地贵族世家,曾短期在鲁国做官,又周游许多诸侯国,想推行自己地政治主张,但未被采纳,后来回到鲁国致力于教育工作和整理古典文献。相传他地弟子有三千多人。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提倡礼乐和仁义。礼乐是孔子提出来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仁义是他提倡的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

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等许多教学理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儒家经过不断的完善最终成为封建思想的正统,影响深远.孔子一生都在追求“礼”,实施“礼”.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法不中,刑法不中则民无法措手足”.

3.谈谈你对《论语》的了解?

明确:《论语》.“论”,编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就是语言的编纂.是孔子的弟子根据孔子言行而整理的一本书,从书中可以看到孔子的哲学、政治、道德、教育等方面的观点,是研究孔子思想最可靠的资料。宋儒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论语》有很高的价值,古人有言“半部《论语》治天下”.

刚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对孔子还有《论语》这部书的了解,现在让我们一起穿越千年的历史,走进孔子,一睹孔子的风采。请大家打开课本111页,今天我们学习《子路……》

二、整体感知,正音

集体朗读一遍课文,标出不懂或不熟悉的字词,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正音:

比(bì)及哂(shěn)俟(sì)甫(fǔ)铿(kēng)沂(yí)喟(kuì)然莫(m ù)

2.明确:“侍坐”就是陪着长者说话.文章的题目告诉我们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在一起谈话。通过阅读我们知道孔子和他的四个弟子谈论的话题是志向。

三、释义,疏通文章

1.先由学生自译课文

2.结合学生的自学,请学生翻译课文(检查自译情况)并逐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各个自然段的文言基础知识),再由学生相互解答,教师适当点拨,同时适当强调一些词句并总结板书:

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

①以毋吾以也动词认为

则何以哉介词用,做

如或知尔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

②尔率尔答之助词,表状态,相当于“然”(……的样子)

③名词活用为动词:端章甫风乎舞雩

④宾语前置:不吾知也,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们。(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则何以哉,即“则以何哉”,你们打算做点什么呢(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

⑤介词结构后置:浴乎沂,即“于沂浴”,在沂水中洗澡。

为国以礼,即“以礼为国”,用礼来治国

2.完成课后练习二

四、课后作业

1.思考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品味课文,理清文脉,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一、导入:

1.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抽查字词)

2.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的是孔子与学生谈论志向,也就是谈论他们各自的理想。

现在我们来理一下文章的思路。课文第一段就讲了四个弟子陪着孔子说话,孔子引起了关于志向的话题,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这一段的内容,用哪四个字合适呢(孔子问志之后,四个弟子分别谈了自己的志向,

用四个字概括……)

板书: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

二、领悟内涵

1.文中孔子四个弟子的志向分别是什么,从他们的言谈、动作和神态中,可看出他们各自有

怎样的性格特点孔子对四个弟子的谈话作了什么评价(学生归纳回答),板书:

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

子路:千乘之国——有勇,知方(直率、粗犷)(哂之)以其言不让

冉有小国——足民(谦虚)(叹之)唯求则非邦也与?

公西华:愿为小相焉(更谦虚)(惜之)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曾皙:暮春游乐图(从容、洒脱)(与之)吾与点也。

2.孔子为什么这样评价(学生讨论回答),明确:

⑴针对子路“率尔”答出“可使有勇”,孔子“哂之”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

让”;

⑵针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不语,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

⑶针对公西华的观点,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既然也是治国大事,你却只是“愿为小相”,“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

乐,可以大用。

⑷从表面上看曾皙并没有从正面回答志向的问题,只是描绘了一幅和谐融洽的春乐图,可孔子却“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孔子为什么单单赞同曾皙的回答呢(

提供背景资料,师生共同讨论)

明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抒写了一种投身于自然怀抱、恬然自适的乐趣,流露出一种高雅的性情,一种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他的回答与前三位学生截然不同,听来好像并无远大的理想,但孔子却发出了“吾与点也”的赞同声。对于孔子的赞同,有人认为是孔子见天下无道,志不能伸而产生的出世思想“,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但我们又何曾不能把它看作是孔子对美好理想社会的追求呢?孔子生活在春秋列国不断争霸的年代,他看到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灾难,他厌恶战争,渴望没有战争、人人安居乐业的和平生活,并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以礼治国学说改变诸侯征战的现象。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不辞劳苦,四处游说它乡,极力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而曾皙所描绘的那种美好的图景,不就是孔子为之奋斗的理想吗!所以孔子才点头称赞,可见这赞叹声里既表现了孔子对曾皙言志的赞许,也表现了孔子对曾皙所勾画的理想境界的无比向往。师生之间心灵的相通,师生之间感情的交流与共鸣,在这里达到了最完美、最和谐的统一。

三、归纳总结

1.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对每一个学生都了如指掌,即使在日常的交谈中,也要引导学生立志。本

文是以问答的形式来结构全篇的,是师生之间一次极平常的交流,就在这一问一答的简单对话中,却展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孔圣人的和蔼可亲,他的循循善诱,他超乎寻常的教育理念和因人施教教育方法,以及他反对战争、向往和平,追求人人平等、幸福的和谐社会,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此外,子路的率真自信,冉有、公西华的谦恭逊让,曾皙的高雅不凡,为我们展现了孔门弟子的不同风采。

2.写作特色:

A.虽同为语录体的哲理散文,但与《论语》其他篇目相比,文学性较强,这主要体现在曾皙的语言中

B.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

C.文章脉络清晰,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问志-述志-评志)

四、拓展

你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孔子“礼”与“和”的思想还有没有现实的意义,举例说明(

让学生各抒已见)

1.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社会的和谐问题

4.国与国之间的和谐关系

五、结语:简述《论语》里面有趣的故事,如《阳货》等,激发学生课后阅读《论语》的兴趣。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

2.背诵课文。

3.课外阅读《论语》

附:关于孔子的“礼治”

①“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仁”在《论语》中出现过一百多次,含义也很丰富,但最基本的意义是“爱人”。“爱”是人的天性。仁者爱人,从主体角度看,就是把他人放在自己的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