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厘米和米 3、认识米》优质课教案_14

合集下载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米-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米-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米-苏教版教学目标:1.学习认识米的重要性,明白计算长度时用米作为单位。

2.学会使用标准尺寸计量器进行长度测量和估计。

3.能够合理运用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类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米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明白米是计算长度的重要单位,所有的尺寸测量基本上都必须以米为标准。

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如下:•通过展示不同米数的钢尺,让学生认识米的长度。

•将米的长、宽、高和其他物品的长度进行比较。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米数的分组比较。

2. 使用计量器进行长度测量在学生了解米的基础上,需要让他们掌握使用计量器进行长度测量的技能。

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如下:•展示标准的计量器,并讲解如何正确使用。

•进行计量器的测量练习,让学生熟悉计量器的使用方式。

•进行小组测量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运用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掌握测量技能后,需要让他们运用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如下:•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米的知识解决问题。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问题解决,可以让他们在课后报告解决方案。

4. 发展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能力在这节课的最后,需要让学生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观察、比较和分类能力。

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如下:•将不同尺寸的物品分成小组,进行比较和分类。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物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鼓励学生思考,将物品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PPT呈现教学•讨论式教学•小组讨论•个别教学教学评价: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到米的重要性,掌握使用计量器进行长度测量的技能,并能够运用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类能力也应该得到发展。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课堂答问、小组讨论和完成任务等。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SJ) 第五单元 五 厘米和米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SJ) 第五单元 五 厘米和米

五厘米和米,本单元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认识线段、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认识米和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以及实践活动“量一量”。

本单元教材有以下编排特点:1.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知识。

例如,在教学认识线段时,教师把弯曲的线拉直,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

再如,在认识度量单位厘米前,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这些方式,既是生活中用得着的,同时又自然地引出统一度量单位的客观需要。

2.注重1厘米、1米的长度表象的建立。

对1厘米、1米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支撑。

因此,教材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1厘米、1米大约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米的长度表象。

教材根据需要安排了一定的实践作业,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会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

3.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有关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准确观念,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教材中经常要求学生先估测再测量,然后进行比照,积累经验。

)第1课时认识线段教材第59页例1及相关练习。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特征。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画线段的方法。

3.能从生活中找到线段,能够数出一些简单图形中的线段的条数。

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会画线段。

难点:学会画线段的方法。

毛线、直尺、正方形纸、课件。

课件出示两根毛线(一条直的,一条弯的)。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吗?(一条是直的,一条是弯的。

)师:对,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线,它们有的是直的,有的是弯的。

教师把弯曲的毛线拉紧,提问:看看现在怎么样了?学生发现它变直了。

师:我们把两手之间拉直的这一段叫作线段(板书:线段)。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1.感知线段的特征。

师: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学生通过比较确认线段是直的。

苏教版二年级获奖教案《认识米》

苏教版二年级获奖教案《认识米》
量一量。
引导:到底估得准不准呢?请两位同学用米尺来量一量。
现在小朋友开始测量黑板的长了,大家看好怎样测量的,边看边想测量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通过测量,我们知道了黑板长大约是几米。谁来说说用米尺怎样测量?
测量:现在哪位同学来量一量教室的门大约高几米?
先估再量。
现在请小朋友估计一下我们教师的长和宽大约几米,填在课本“想想做做”第3题的表格里。
像这样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物体长度的例子还很多,只要你用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现在请你举例说一说: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
做一做、说一说
1.做“想想做做”第4题。
教师示范给以为小朋友量身高和长度,说明先量出1米,接着再量还有多少厘米。
让同桌示范给以为小朋友量身高和长度,每人记住自己身高各是1米还多几厘米。
请同学们看一看米尺,具体看看1米有多长,闭上眼想出1米的长度,把它牢牢记在心里。
感知、认识1米长度。
①剪出1米彩带。
操作:刚才我们借助米尺,知道了1米有多长。下面我们还是利用米尺,来剪出1条1米长的彩带。请同桌小朋友一个将彩带的一端对准米尺0刻度线按住,另一个同学拉直彩带对准米尺另一端100刻度线,然后剪断。
现在请同桌的两位同学捏住彩带两端,把彩带拉直举起,看看1米的彩带有多长。
说明:这是同学们剪的1米长的彩带,1米有这么长。
②用学生尺拼、连。
引导:同学们,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彩纸做的学生尺,估计一下,1米有几把这样的学生尺长?
小朋友估计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用准备好的学生尺来拼一拼、连一连,验证一下好吗?
估计得怎样呢?我们请小朋友来测量一下。
指名学生测量并集体说出结果,填写在表格里。
追问:我们教室长几米、宽几米?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米》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米》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米》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米》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P4及练习一第3、4、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l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建立1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
理解1米=100厘米。

教学准备:
师:米尺、一支铅笔、一根筷子、卷尺、皮尺。

生:长的绳子、学生尺、铅笔。

教学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用米尺完成对物体的测量,掌握测量方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米》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米》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米》主要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长度,学会用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发展量感和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米,感受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长度这一概念,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所接触。

但是,对于米这个长度单位,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感知和理解。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长度单位和实际长度的认识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长度。

2.培养学生用米作单位量物体长度的能力,发展量感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的能力。

4.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长度。

2.学会用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游戏教学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米,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感受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具。

2.米尺、直尺、绳子等测量工具。

3.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明的身高是多少米?”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单位的作用。

然后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场景,如教室的长度、课本的长度等,让学生初步感知米的长度。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米尺,引导学生观察米尺的构成,认识1米的长度。

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或物品(如桌子、椅子等)来量一量,感受1米的长度。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用米尺和其他测量工具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桌子的高度等,学会用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五单元《厘米和米第3课时认识米》优质课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五单元《厘米和米第3课时认识米》优质课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五单元《厘米和米第3课时认识米》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厘米和米第3课时认识米》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厘米的认识和运用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米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来学习新的知识。

但是,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米,理解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能够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际测量,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米,理解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能够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明的房间”,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房间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新课导入:介绍长度单位米,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米的长度。

3.教学互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实际测量,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米的概念。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第3课时认识米》优质课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第3课时认识米》优质课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五单元《厘米和米第3课时认识米》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厘米和米》是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五单元的一节课程,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了解1米与100厘米的关系,能够运用米作为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三课时,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米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概念,通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对厘米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米的概念以及1米与100厘米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在认知发展方面,学生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但对于精确度的把握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米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米的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能够运用米作为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米的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能够运用米作为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1米与100厘米的换算关系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米尺、直尺、绳子、课件等。

2.学具:学生尺、练习册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如教室、操场、家居环境等,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其中的长度。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以前学习过长度单位,那么长度单位有哪些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

呈现(10分钟)1.教师出示一根1米长的米尺,让学生观察并描述1米的长度。

2.教师讲解1米等于100厘米,引导学生理解1米与100厘米的关系。

3.学生跟读,强化记忆。

操练(10分钟)1.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厘米和米 3、认识米》优质课教案_20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厘米和米  3、认识米》优质课教案_20

认识米目标导航: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同学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1、量物体的长度用(),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

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口答)3、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二、质疑研学(一)认识米1、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都是以()厘米为单位.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2、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教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3、让学生用自己的卷尺,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两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不到1米.4、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二)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1、看看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厘米;2、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

3、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

同时板书: 1米= 100厘米(三)用卷尺量较长的距离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对齐要量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三、达标评学。

1、在○里填上>、<或=。

3米○30厘米60厘米○100厘米 2米○20厘米 1米○100厘米 4厘米○1米 50米○5米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m、cm)。

(1)一枝蜡笔长10()(2)姐姐身高是1()46()(3)一条裤子长1()(4)一把剪刀长13()(5)一幢大楼高56()(6)一根丝瓜长60()(7)教室门高2()(8)写字台高80()(9)一条成人围巾长2()(10)写字本长32()3、将下面的长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40厘米 1米 1厘米 10厘米4、解决问题。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 认识米-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 认识米-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厘米和米第3课时认识米教学内容:课本第64-65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以米为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件,米尺,1米和3米长的绳子各一根。

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答。

1、量比较短的物品,通常用()作单位。

2、量一量,我们的课本大约长()厘米,宽()厘米。

二、新授。

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但要量教室、操场这些较大的物体,还用厘米作单位,这就麻烦了,这时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

1、认识长度单位“米”。

(1)出示米尺。

介绍:这就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写作1m。

(2)请学生将1米长的绳子拉直,试着用两只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

再用1米长的绳子量一量课桌的长、自己的身高、以及铅笔的长度,进一步加深1米的实际长度。

(3)出示米尺,观察刻度。

数一数米尺中厘米的刻度,看一看1米是多少厘米。

提问:1米是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说明:1米是100厘米,也就是100厘米等于1米。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第1题量一量。

(2)请学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注意在量的时候:应从物体的端点开始,一直量到另一个端点,尺子要摆平,这样才能量出长度。

(3)量一量教室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教师再加以总结。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实际进行测量,老师给予适当帮助。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填写,教师提醒看清单位名称。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分小组完成下面的活动。

(2)提醒注意测量的方法。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口答,并说明原因。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厘米和米 3、认识米》优质课教案_14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厘米和米  3、认识米》优质课教案_14

《认识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

能根据初步形成的1米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的判断与思考。

2. 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 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准备:米尺、图片、标签一、导入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农场主想给上面的边围上栅栏,那要多长的栅栏呢?想请一位小朋友来量一量。

我们在量这条边的长度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把直尺放平,从零刻度线开始)1、指名测量横边。

先看一看她的这把直尺有多长?开始测量,其他小朋友帮她数一数,她一共量了几次20厘米?知道是多长吗?(100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20,20地数,5个20厘米是100厘米。

板书:100厘米2、刚才这样量是不是很麻烦?我们有没有更快的测量方法呢?看老师用这把尺来量,只量了几次呢?小结:我们量长一点的物体就用长一点的尺,这把尺叫米尺。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米。

齐读课题。

二、介绍米尺1、幻灯出示米尺。

这是一把米尺,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米尺上有什么?(整十数、刻度线)2、师:米尺上的线我们叫它刻度线,从0刻度线到100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就是1米。

(板书:米)3、介绍米:米是国际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m”表示。

师范读,学生跟读。

三、初步感知,建立1米的观念1、感知1米的长度你能来指一指我们米尺上从哪里到哪里是一米吗?1米究竟有多长?我们身上藏着一把横着的身体米尺,请小朋友张开双臂,用两只手来比划1米的长度。

指名展示。

同桌互相比划(一人比划1米,一人用米尺量一量,再交换)。

2、感知1米的高度1米大概有多高呢?我们身上还有一把竖着的身体米尺。

你们知道从地面到老师身体的哪个部位是1米吗?(1)我想请大家来猜一猜,指名说,贴上标签。

(2)谁猜得更准确?指名量。

(3)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立正,站直,尺放直)3、量一量同桌两人合作量一量身体竖着的1米,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并贴上标签。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厘米和米 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厘米和米    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厘米和米苏教版1.认识、感受米。

师:(教师拿出米尺)同学们,这是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

(板书“1米”,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米可以用“m”表示)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

师:1米到底有多长呢?同桌两人,一人伸直双臂,一人用米尺量,发现伸直的两臂的长度大约是1米。

师:你们能用手中的米尺再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是1米吗?学生用米尺测量。

发现从地面到讲台桌面的高度也是1米。

师:大家仔细观察,看看1米有多长,你能比划一下吗?师:好,现在,同学们请闭上眼睛,先想想1米有多长,然后,说说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呢?2.课件播放生活中一些大约是1米的物体,让学生感知一下。

3.认识米和厘米间的进率。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厘米,今天我们又学习了米,那么米和厘米是什么关系呢?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同学用两手指比一下,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

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是什么关系呢?教师出示折尺,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与1米的直尺相比,一样长。

看一看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

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

再看看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

同时,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如图)。

板书:1米=100厘米(学生齐读两遍)用直尺来量米尺,发现1米=100厘米。

【巩固应用】教材第4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认识米和用米量1.认识感受米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2.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2021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教案教学设计

2021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教案教学设计

?厘米和米?◆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长度的单位及长度的测量。

从对线段的认识和学习入手,知道什么是线段,以及线段是可以测量的;然后介绍长度的单位,以及用不同的刻度尺进展长度的测量;最后用我们身体上的“尺〞进展长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线段;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4.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生活中较长物体的长度;5.了解身体上的“尺〞,并会用这些“尺〞做测量。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通过观察和操作,建立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观念。

知道米与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3.与同学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丰富的实践活动逐步正确掌握测量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测量活动中初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生活中的意义;2.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展示,开展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认识厘米,了解1厘米的实际长度,感知1厘米大约有多长;2.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观念;3.利用刻度尺进展测量。

【教学难点】1.体会厘米与米的联系;2.理解每句乘法口诀表示的含义;3.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卷尺、米尺,直尺。

学具:线,直尺等〔测量整厘米的小棒、铅笔的长度〕。

◆教学过程第1课时认识线段一、初步认识线段1.请学生拿出一根白线,随意地放在桌上。

提问:这根线是直的吗?〔不是,是弯的〕找一找:这个线有几头?〔两头〕说明:这两头也叫两端。

〔板书〕。

请学生齐读。

2.请学生再将一根红线拉直,看一看,这时线怎么了?〔直了〕3.提醒课题:这时两手之间一段直的线叫线段。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

〔板书课题〕4.请学生观察、比拟,线段与桌上的白线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线段是直的,桌上的白线是弯曲的〕5.请学生将拉紧的线竖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

能根据初步形成的1米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的判断与思考。

2. 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 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准备:米尺、图片、标签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农场主想给上面的边围上栅栏,那要多长的栅栏呢?想请一位小朋友来量一量。

我们在量这条边的长度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把直尺放平,从零刻度线开始)
1、指名测量横边。

先看一看她的这把直尺有多长?开始测量,其他小朋友帮她数一数,她一共量了几次20厘米?知道是多长吗?(100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20,20地数,5个20厘米是100厘米。

板书:100厘米
2、刚才这样量是不是很麻烦?我们有没有更快的测量方法呢?看老师用这把尺来量,只量了几次呢?
小结:我们量长一点的物体就用长一点的尺,这把尺叫米尺。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米。

齐读课题。

二、介绍米尺
1、幻灯出示米尺。

这是一把米尺,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米
尺上有什么?(整十数、刻度线)
2、师:米尺上的线我们叫它刻度线,从0刻度线到100刻度
线之间的距离就是1米。

(板书:米)
3、介绍米:米是国际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m”表示。

师范读,学生跟读。

三、初步感知,建立1米的观念
1、感知1米的长度
你能来指一指我们米尺上从哪里到哪里是一米吗?1米究竟有多长?我们身上藏着一把横着的身体米尺,请小朋友张开双臂,用两只手来比划1米的长度。

指名展示。

同桌互相比划(一人比划1米,一人用米尺量一量,再交换)。

2、感知1米的高度
1米大概有多高呢?我们身上还有一把竖着的身体米尺。

你们知道从地面到老师身体的哪个部位是1米吗?
(1)我想请大家来猜一猜,指名说,贴上标签。

(2)谁猜得更准确?指名量。

(3)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立正,站直,尺放直)
3、量一量
同桌两人合作量一量身体竖着的1米,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并贴上标签。

(幻灯展示)
请2名学生上前演示,贴上标签,再和老师比较一下,为什么我们贴标签的位置不同呢?(身高不一样)但是从地面到标签的高度呢?(一样)都是1米,这就是我们身上竖着的身体米尺。

4、巩固练习,体验1米
你们想体验一下用米尺来测量物品的长度吗?
幻灯出示:()拃大约长1米。

()枝铅笔大约长1米。

()只脚大约长1米。

()本数学书大约长1米。

师示范一拃有多长,幻灯出示测量方法。

分组测量,同桌合作,汇报。

四、厘米与米的关系
1、请小朋友们在米尺上看一看,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米尺上面1大格是10厘米,那2大格呢?5大格呢?10大格呢?所以,板书:1米=(100 )厘米,齐读。

2、刚刚我们课前欣赏的这幅画上边围得栅栏是多少厘米?(100厘米)100厘米也可以说是多少米呢?(1米)如果给下面的边也围上栅栏,要多长的呢?你知道上下两边合起来,一共要多少厘米栅栏呢?(200厘米),也可以说是2米。

填一填:2米=()厘米400厘米=()米
8米=()厘米900厘米=()米指名说。

3、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长或高大约是1米,那么请你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看看谁的眼睛最亮。

如:看课桌的长大约1米,教室门宽大约1米。

我们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

你知道这些物体的长用什么作单位呢?请小朋友把书打开到课本53页,完成第四题,大屏幕出示评讲。

4、那么你知道我们大屏幕的长是多少米呢?请小朋友们估一估。

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用横着的身体米尺来量一量大屏幕的长度,大约多少米?老师用米尺再量一量,比3米还多几厘米?
请小朋友再量一量自己的身高,比一米还多几厘米?同桌互相帮助,看一看幻灯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测量的,从哪里开始测量的?一般我们都说成1米几厘米,指名说一说自己的身高,并记录在第三题
后面。

5、学校举行抛球比赛,明明抛了5米,丁丁抛了6米,他们谁抛得远?
5米○6米
请小朋友继续完成想想做做的第五题,评讲。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

教学反思:
米是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后新认识的一个长度单位。

由于学生在生活中与米接触的比较少,为此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有点抽象,他们对于一米到底有多长心里完全没有数。

为了让学生对米有充分的感知特意为学生设计了一些活动。

1、让学生用学生尺(即厘米)去量挂图的长度,让学生感受到这样做太麻烦了,顺势问知道应该用什么去量更好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一把米尺,问用这把尺量感觉怎么样?再告诉学生这就是1米,并让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张开两臂比划着1米大约的长度,亲自体验一米的长度。

接着用身体米尺让学生了解1米有多高,学生体验一米的高度。

2、分组合作,让学生量一量几拃约一米,几支铅笔长约一米,几本数学书的长度约一米,几只脚大约长一米,让学生充分感受1米的长度。

3、在学生的脑海中,1米的概念不是很牢固,让学生硬把1米=100厘米记住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1米=100厘米”的转化中,我请学生拿出卷尺用20厘米长的学生用尺来测量,1米长的米尺有几个20厘米,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明白1米长的米尺上有5个20
厘米,问5个20厘米相加得多少?20+20+20+20+20=100厘米。

学生就明白1米实际长度。

在用米尺量的过程中体会米与厘米的关系,再通过比较1厘米和1米的长度,进一步的使学生认识到,用米做单位是量比较长的物体。

4、到教室里找哪些物体的高度大约是1米,然后再用尺去量一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又让学生对1米的长度有了更深的认识。

5、指名学生张开双臂用身体米尺去量一量大屏幕的长度大约是几米,再指名学生用米尺实际测量大屏幕的长度,感受一下用米尺测量超过一米的物品的测量方法,再让同桌合作动手测量自己的身高。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要想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

必须把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调动起来,并拓宽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有了自我学习的辽阔天地,学生才能主自地发展。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正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式。

在主体性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必须先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再引导和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才能进行有效地学习。

本课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动手操作,形成了学生之间互助、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学习氛围,也逐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