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针疗法介绍[深度荟萃]
耳针
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 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 耳屏与耳轮之间的凹陷处。 耳垂上方、与耳屏相对的瓣状隆起。 耳屏和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 对耳轮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
轮屏切迹
2.耳廓背面 耳轮背面 耳轮背部的平坦部分。 耳舟隆起 耳舟在耳背呈现的隆起。 对耳轮上脚沟 对耳轮上脚在耳背呈现的凹 沟。 对耳轮下脚沟 对耳轮下脚在耳背呈现的凹 沟。 耳轮脚沟 耳轮脚在耳背呈现的凹沟。
肾上腺
6.对耳屏穴位 [穴名] 皮质下 [定位] 在对耳屏 内侧面,即对耳 屏4区。 [主治] 痛症、间 日疟、神经衰弱、 假性近视,胃溃 疡,腹泻,高血 压病,冠心病, 心律 失常。
(内部)皮质下
[名称] 缘中 [穴名] 在对耳屏 游离缘上,对耳 屏尖与轮屏切迹 之中点处,即对 耳屏2、3、4区交 点处。 [主治]遗尿,内 耳眩晕症,功能 性子宫出血。
第七章 耳针
aricular acupuncture
第一节 耳针法
耳针是指用毫针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以防治 疾病的一种方法。其治疗范围较广,操作方便,在 临床上根据耳穴形、色变化和病理反应,对疾病的 诊断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 耳针刺激部位
(一)耳廓表面解剖 1.耳廓正面 耳轮 耳廓卷曲的游离部分。 耳轮脚 耳轮深入耳甲的部分。 耳轮结节 耳轮后上部的膨大部分。
3.耳根 上耳根 下耳根
耳廓与头部相连的最上部。 耳廓与头部相连的最下部。
(二)耳穴的分布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犹如一个倒 臵在子宫内的胎儿。具体分布规律:与面颊相应的 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 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 与腹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艇;与胸腔相应的耳穴在 耳甲腔;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在耳轮脚周围等。
耳针法
一.耳针法(耳穴埋豆)1.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手脚朝上,脏腑和肢体器官的分布都有一定的规律性。
2.耳穴疗法在耳廓上有关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3.耳穴疗法种类毫针、埋针、艾灸、放血、按摩、压籽、耳穴注射、贴膏、磁疗等。
4.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采用磁珠、菜籽、王不留行籽等,附在耳穴部位,以小块胶布固定,称为“耳穴压籽”。
5.《千金方》:“心气通于舌,非窍也,其通于窍者,寄见于耳,荣华于耳”。
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
6.治疗目的:通过其疏通经络,推动、驱散病灶中郁滞的气血和病气,调节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7.神经、体液学说:耳穴良性刺激使全身组织器官通过神经和体液综合调节实现,特点是双向调节作用。
8.选穴的原则 1.按疾病相应部位选穴:如胃病取“胃”。
2.按循经辨证选穴:如偏头痛属足少阳胆经循行部位,选“胆”。
3.按脏腑辨证选穴:脱发、遗精选“肾”。
4.按现代医学理论选穴:输液反应选“肾上腺”,月经不调选“内分泌”。
5.按临床经验选穴:如“神门”有镇静、镇痛作用,可治疗失眠、痛经等病。
四、适应症1.临床内、外、妇、儿、五官、伤科及内分泌代谢等疾病。
2.失眠、老年便秘、预防感冒、晕车、预防和处理输血、输液耳廓上有湿疹、溃疡、冻疮。
2.习惯性流产、妇女妊娠期,尤其是子宫、卵巢、内分泌、肾等穴禁用。
六、影响耳穴压籽效果的因素 1.诊断明确2.取穴恰当3.取穴准确 4.手法正确七、常见病症应用(一)不寐: 神门、心、交感。
(二)便秘大肠、直肠、交感、三焦、脾、皮质下、肺、腹内分泌。
(三)痛经子宫、内分泌、卵巢、肾、肝、神门。
八、操作 1.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有无感觉迟钝/障碍。
(2)体质、取穴部位的皮肤情况。
(3)心理状态、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三)操作流程(35分)1.定穴(1)观察法:拇、食指往后上方拉住耳轮。
中西医结合《针灸学》——耳针法
耳针法有自己的刺激区,尽管集中在小小的耳郭上,但耳穴数量之多,仅次于体穴。
特别是它还具有诊断、预防、治疗、保健四位一体的优点。
应用耳部某些区域进行诊断和治疗疾病,起源于古代中国,但是,真正获得巨大进展,并形成一门较为完善的疗法,则是在现代。
其中,法国的P.Nogier博士,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表了他的耳穴图,对耳针法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耳郭的主要结构耳郭是外耳的一部分,耳穴则是耳郭上的一些特定的诊治点,为了便于读者熟悉耳穴的分布情况,简单介绍耳郭的主要表面解剖结构如下。
耳郭前面分布(1)耳轮:耳郭边缘向前卷曲的部分。
(2)耳轮脚:耳轮前上端伸人耳腔内的横行突起。
(3)耳轮结节:耳轮外上方稍肥厚的小结节。
(4)耳轮尾:耳轮末端,与耳垂相交处。
(5)对耳轮:耳郭边缘内侧与耳轮相对的、上有分叉的平行隆起部分。
(6)对耳轮上、下脚:分别指对耳轮上端分叉的上支和下支。
(7)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构成的三角形凹窝。
(8)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
(9)耳屏:耳郭外面前缘的瓣状突起。
(10)对耳屏:耳垂上部,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
(1l)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12)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13)轮屏切迹:对耳轮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l4)耳甲:由对耳屏和弧形的对耳轮体部及对耳轮下脚下缘围成的凹窝。
其中,耳轮脚以上部分的耳甲称耳甲艇,以下部分称耳甲腔。
(l5)耳垂:耳郭最下部的无软骨的皮垂。
(16)外耳道口:耳甲腔内,被耳屏遮盖的孔。
耳郭的背面分布(1)耳轮背面:因耳轮向前卷曲,此面多向前方,又称耳轮外侧面。
(2)耳舟后隆起:耳舟背面。
(3)对耳轮后沟:同对耳轮相对应的背面凹沟处。
(4)三角窝后隆起:三角窝的背面隆起处。
◆主要耳穴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耳穴有数百个之多,经过反复的筛选验证,得到世界各国公认的为91个。
这里仅介绍临床中用得最多的40个耳穴。
耳穴的分布,特别是在耳郭前面,有一定的规律性,就像一个头部朝下臀部朝上的胎儿。
针灸技术耳针法
针灸技术耳针法- 耳针法 -【概述】耳针法是通过对耳郭特定区域(即耳穴)的观察(或检测)和刺激达到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在针灸医学的各种刺灸方法中,耳针是较为独特的疗法。
耳针法有自己的刺激区,尽管集中在小小的耳郭上,但耳穴数量之多,仅次于体穴。
特别是它还具有诊断、预防、治疗、保健四位一体的优点。
应用耳部某些区域进行诊断和治疗疾病,起源于古代中国,但是,真正获得巨大进展,并形成一门较为完善的疗法,则是在现代。
其中,法国的P.Nogier博士,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表了他的耳穴图,对耳针法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 耳郭的主要结构耳郭是外耳的一部分,耳穴则是耳郭上的一些特定的诊治点,为了便于读者熟悉耳穴的分布情况,简单介绍耳郭的主要表面解剖结构如下。
耳郭前面分布(1)耳轮:耳郭边缘向前卷曲的部分。
(2)耳轮脚:耳轮前上端伸人耳腔内的横行突起。
(3)耳轮结节:耳轮外上方稍肥厚的小结节。
(4)耳轮尾:耳轮末端,与耳垂相交处。
(5)对耳轮:耳郭边缘内侧与耳轮相对的、上有分叉的平行隆起部分。
(6)对耳轮上、下脚:分别指对耳轮上端分叉的上支和下支。
(7)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构成的三角形凹窝。
(8)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
(9)耳屏:耳郭外面前缘的瓣状突起。
(10)对耳屏:耳垂上部,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
(1l)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12)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13)轮屏切迹:对耳轮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l4)耳甲:由对耳屏和弧形的对耳轮体部及对耳轮下脚下缘围成的凹窝。
其中,耳轮脚以上部分的耳甲称耳甲艇,以下部分称耳甲腔。
(l5)耳垂:耳郭最下部的无软骨的皮垂。
(16)外耳道口:耳甲腔内,被耳屏遮盖的孔。
耳郭的背面分布(1 )耳轮背面:因耳轮向前卷曲,此面多向前方,又称耳轮外侧面。
(2)耳舟后隆起:耳舟背面。
(3)对耳轮后沟:同对耳轮相对应的背面凹沟处。
(4)三角窝后隆起:三角窝的背面隆起处。
耳针疗法分析
该法具有振奋阳气, 温通经络、行气活血、 化瘀散结、祛风散寒、 理筋止疼、健脾和胃 的功效。
搓法
以两手掌夹住病人的 肢体,相对用力作快 速的搓揉,在搓动的 过程中,作上下的往 返移动。
该法具有调和气血、 舒筋通络的作用。
多用于四肢,常作为 推拿的结束手法。
当的肢体活动可提高疗效。
耳穴常用配方
病名
取穴
疗效 病名
取穴
疗效
高血压
神门、交感、心、 肝、肾
疗效好
耳鸣、 耳聋
肾、肾上腺、耳中
效果明 显
肩周炎
肩、神门
效果明显 牙痛
牙、神门、上颌 效果好
咳嗽、哮 喘
肺、肾上腺、脾
效果明显
腰腿痛
腰椎、坐骨、神门、 肾
效果明显
痛经
交感、内分泌、肾、 肝、脾
疗效好
头痛 近视 痤疮
耳针选项穴处方原则
1、根据病变部位选穴 2、根据中医理论辨证选穴 3、根据现代医学理论选穴 4、根据临床经验选穴
耳针的操作方法
望耳:皮肤溃疡、炎症、破损不能使用 寻找反应点:找痛点、特定反应点 消毒:皮肤消毒 针刺或贴耳 手法:补、泻 出针/换药籽
注意事项
1、预防晕针。 2、严密消毒,防止感染。 4、左右耳轮流选穴,每穴以5-10次为宜。 5、对肢体活动障碍及扭伤病人,留针期间适
第一节 耳针疗法
(Auricular uncture
therapy)
用针刺或其 它方法刺激
耳穴以治
疗疾病的一 种方法。
耳廓上的腧穴,耳 廓上的特定刺激点
常用耳穴图
耳穴分布规律图
耳与人体脏腑经络的联系
整理 耳针疗法)
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曾用割断耳后血管的方法治疗阳痿和男性不育症:他还发现外耳与"情绪低落"有关。
古埃及:有针刺耳廓以达到妇女节育的记载…… 以上说明在古代,虽远隔重洋的东西方两个古老的文化中心,都注意到了耳与整体的关系,都有通过耳廓诊疗疾病的记载。
耳穴诊治法在国外颇受重视,有几十个国家、地区应用和研究耳穴诊治法,其各国应用研究有如下特点:德国最先开始应用激光耳针,日本:日本最初应用耳针见于1965年5月号《医道与日本》杂志所介绍的和田秀的《针刺耳垂治疗泪囊炎》一文。
1960年,长友次男介绍法国和我国耳针的情况,在临床上验证并成立耳针研究会。
1970年台湾青年医生张谦赴日,介绍中国耳针疗法和针麻资料。
1972年在大阪参加小林研究会,与小林良英一起研究耳针。
1975年10月在东京港区北里研究所召开日本第一次耳针会议。
日本在耳针的应用和研究方面有几个特点:①应用耳针治疗病种较广,并用于减肥和戒烟,刺激方法也较多,如毫针、电针、皮内针、耳捏法、点刺法、耳穴离子透入法。
在针具上推行M·P针和昭和针。
M·P针,又称阴阳针。
根据耳针深度约5毫米为适应点,为了增强金针、银针的补泻作用而设计的长7毫米,并且用锌和铜的合金针M针代替银针,用铜和钢的合金针P针代替金针。
由于M·P针比银针、金针间的电位差大,M·P针的补泻作用也较强,急性痛症留针5-10分钟,慢性虚症留针30~60分钟。
昭和针是将M·P针浅刺,起针后再在拔针痕上用胶布贴敷金属粒(M粒和P粒),此法对腰痛、肩凝症效果好。
②用中医理论来指导耳针的应用,在选穴上,按脏象学说取穴,针对疾病的虚实分别采用M针或P针,并注意耳针的手法,针感及耳与十二经络的关系等。
③提出新的耳穴耳肝点:因按压神门稍后的对耳轮隆起处能使胸部肝经期门部位的压痛消失而将此点为耳肝点。
疲劳恢复点:太田氏因发现外出步行较多,处于劳累状态下的同时,耳廓相当于我国耳穴口区处压痛明显,针刺后疲劳很快恢复,而定其为疲劳恢复点,又称太田氏第一点。
耳针术
耳针术一、适应证黧黑斑、粉刺、疣、面游风、摄领疮、白驳风、酒渣鼻、粉花疮、油风、疮疡疖肿、针眼、近视、唇风、肥胖症等各种损容性疾病。
二、术前准备消毒的毫针、揿针、三棱针,王不留行籽,2.5%碘酊,75%乙醇,消毒棉球,胶布,探针,镊子等。
三、操作方法1.针刺耳郭常规消毒后,医者左手拇、示食二指固定耳郭,中指托着针刺部的耳背,右手拇、示二指持针,快速刺入或慢慢捻入,刺入2~3分即可。
采用小幅度捻转手法,刺激强度应根据就医者的病情、体质而灵活掌握。
若局部感应强烈可不行针。
留针时间20~30min,慢性病、疼痛性疾病可适当延长。
出针时左手托住耳背,右手起针,并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
急性病症,两侧耳穴同用;慢性病症,每次用一侧耳郭穴位,两耳交替。
2.埋针皮肤常规消毒,左手固定耳郭,绷紧埋针处皮肤,右手用镊子夹住消毒的揿针针柄,轻轻刺入耳穴的皮内,刺入针体的2/3,用胶布固定。
仅埋患侧单耳,必要时可埋双耳。
每日自行按压3次,留针3~5d。
3.压籽使用前,将王不留行籽用沸水烫洗后晒干,贮瓶中备用。
压籽时,将王不留行籽贴附在小方块胶布中央,然后贴敷于耳穴上,每天就医者可自行按压数次,留置3~5d。
4.刺血先按摩耳郭使其充血,严格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法快速刺入、退出,并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之少许出血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
四、注意事项1.必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针刺后针孔发红、肿胀应及时涂2.5%碘酊,或涂擦消炎抗菌类软膏,严重者加服抗生素,防止化脓性软骨膜炎的发生。
2.耳郭上有湿疮、溃疡等,不可用耳针治疗。
3.不可刺入耳软骨。
4.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禁用耳针;妇女怀孕期间应慎用耳针,禁用内生殖器、盆腔、内分泌、肾等耳穴。
5.若发生晕针,其处理同一般晕针。
医学知识之耳针疗法
耳针疗法耳针,是指使用短毫针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以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古代医著中就有“耳脉”、耳与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及借耳诊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等记载。
近30多年来,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耳穴诊治方法迅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耳穴诊治体系。
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1.耳与脏腑的关系耳与脏腑的生理、病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与生理相关的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灵枢·五阅五使》说:“耳者,肾之官也”,《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千金方》说:“心气通于舌,非窍也,其通于窍者,寄见于耳,荣华于耳”,《证治准绳》说:“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杂病源流犀烛》说:“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
而《厘正按摩要术》在汇集前人经验基础上,提出了耳背与五脏的关系,指出“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的生理联系。
与病理相关的如《素问·脏器法时论》说:“肝病者,……虚则****无所视,耳无所闻”,《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脾为孤脏,……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证治准绳》说:“肺气虚则少气,……是以耳聋”。
而察耳的形态、色泽等改变,可“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的病变,如《灵枢·本脏》说:耳“黑色小理者肾小,……耳薄不坚者肾脆”,《证治准绳》说:“凡耳轮红润者生,或黄或黑或青而枯燥者死,薄而白、薄而黑者皆为肾败”。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耳与脏腑器官在生理上密切联系,不仅存在着相关性,而且具有相对特异性,这为耳针法诊治疾病提供了客观依据。
2.耳与经络的关系《内经》中所记述的经脉循行分布,说明耳与经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近年来的耳穴经络感传实验,也表示耳与经络的相关性。
在手足六阳经经脉循行中,有的直接入耳中,有的分布于耳郭周围。
手足六阴经经脉循行,虽不直接上行至耳,但通过各自的经别与阳经相合,间接地上达于耳。
中医美容常用耳针方法及应用
中医美容常用耳针方法及应用一、耳针方法的基本原理中医认为,耳朵是人体的一个微型反射区,通过在耳朵上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耳针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在耳朵上刺入金属针头来达到治疗效果。
二、耳针方法的常用穴位及其应用1. 神门穴:位于耳尖最高点的凹陷处,对于治疗面部皮肤松弛、面部浮肿等问题有良好效果。
2. 肾上腺穴:位于耳廓下方凹陷处,对于改善肤色暗黄、疲劳乏力等问题有疗效。
3. 肝脏穴:位于耳廓内侧第一层凹陷处,对于调节内分泌、改善皮肤病等有帮助。
4. 脾脏穴:位于耳廓内侧第二层凹陷处,可调节消化系统功能,改善皮肤问题。
5. 肺脏穴:位于耳廓内侧第三层凹陷处,可改善皮肤过敏、呼吸道问题等。
6. 心脏穴:位于耳廓内侧第四层凹陷处,可改善心血管问题、提升面部气色等。
7. 胃脏穴:位于耳廓下方的凹陷处,对于调节胃肠功能、改善消化问题有积极作用。
三、耳针方法的应用案例1. 抗衰老:通过在耳朵上刺激神门穴和肾上腺穴,可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改善皮肤弹性,达到抗衰老的效果。
2. 瘦脸:通过刺激耳廓内侧的肾脏穴、脾脏穴和心脏穴,可以促进代谢,减少面部水肿,从而达到瘦脸的效果。
3. 美白:通过刺激耳廓内侧的肝脏穴和肺脏穴,可以调节内分泌,改善肤色暗黄,达到美白的效果。
4. 祛痘:通过刺激耳廓下方的胃脏穴,可以调节胃肠功能,减少毒素的积累,达到祛痘的效果。
四、注意事项1. 耳针治疗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操作。
2. 在进行耳针治疗前,需要对耳朵及针具进行消毒,以防感染。
3. 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有轻微的疼痛感,但通常是可以忍受的。
4. 耳针治疗的效果需要一定的周期,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总结:耳针作为一种中医美容方法,通过在耳朵上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常用的耳针穴位包括神门穴、肾上腺穴、肝脏穴、脾脏穴、肺脏穴、心脏穴和胃脏穴等。
耳针分析
耳穴的分布
耳穴:人体发生疾病时, 常会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出 现“阳性反应”点,如压 痛、变形、变色、水泡、 结节、丘疹、凹陷、脱屑、 电阻降低等,这些反应点 就是耳针防治疾病的刺激 点,称耳穴。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有一 定的规律,好像一个倒置 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 朝上,根据形如胚胎的耳 穴分布图看到:
旋补压法:即以拇、食指 指腹顺时针方向旋转轻轻 揉压,候至稍有胀痛或刺 痛后,每穴按压1-2分钟, 每日4-6次,3-6日取下, 另贴对侧耳穴,这是轻刺 激,属于补法,特别是年 老体弱、孕妇、儿童或敏 感性强者,尤为适宜。
点平压法:即以拇、食指指腹(或指尖)按压药丸,候至有轻度胀 痛时,每穴以0.5秒钟的速度间歇的按压1-2分钟,每日4-6次,3-6日 取下,另贴对侧耳穴。此属于中等刺激量,属于平补平泻法,适于 一般体质或虚实不显的病症,特别是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头昏 等各类功能性疾病
哮喘:平喘、肺、下 脚端、下屏尖。 眩晕:肾、神门、内 耳。
胃痛:胃、神门、脑、下脚端。 月经不调:子宫、卵巢、屏尖. 痛经:子宫、肾、屏间、下脚端。 遗尿:肾、膀胱、缘中、脑。
常见症状备用穴
高热:耳尖、屏尖、对屏尖、 肾上腺、皮质下、神门。 感冒:感冒点、内鼻、外鼻。 失语:哑门、声带、语言中枢。 多汗:交感、内分泌、肾上腺、 肺、枕。 恶心呕吐:食道、胃、神门、 交感、贲门、脑干、皮质下。 呃逆:食道、胃、神门、交感、 耳中、膈、支点、神经丛点。
3、三角窝:对耳轮上脚和下脚之 间的三角形凹窝。 4、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 沟。 5、耳屏:耳廓前面瓣状突起部。 6、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 之间的凹陷。 7、对耳屏: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 对的隆起部。 8、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 的凹陷。
耳针疗法操作规范
耳针法(耳穴压豆法)
一、概念
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二、操作方法
1根据贴敷部位选好体位,做好解释工作。
2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留针。
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
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三.适应症及禁忌症
1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2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四、护理及注意事项:
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针灸技法(一):小小耳朵上,同样“任针”而行!
针灸技法(一):小小耳朵上,同样“任针”而行!【针灸技法·耳针】在昨天灸师兄讲完了《艾灸器具技法》系列的内容,大家对于艾灸的这些基础器具应该也有了更多的一些了解,比如艾叶的生长习性、艾绒的品质鉴别以及艾柱的大小等等。
今天师兄想讲讲针灸技法,主要从耳针、头针、腹针三个方面来学习。
【针灸技法·耳针】耳针概述耳针是指用毫针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在临床上根据耳穴形、色变化和病理反应,对疾病诊断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耳朵主要包括:毫针、埋针、电针、贴压、药物注射、割耳敷药、贴膏、耳灸、放血、磁疗、按摩、激光等十余种刺激方法。
操作● 毫针法在针刺之前用75%的乙醇消毒,医者一手托着针刺部的耳背并固定耳郭,以掌握针刺的深度和减轻针刺疼痛,另一手持针在刺激点针刺即可。
刺入耳穴后,如局部感应强烈,患者症状往往有即刻减轻感;如局部无针感,应调整针刺的方向、深度和角度。
刺激强度和手法依患者病情、体质、证型、耐受度等综合考虑。
留针时间一般约15~30min,慢性病、疼痛性疾病留针时间可适当延长,疼痛剧烈的病症可留针1~3小时,甚至更长。
● 刺血法用三棱针或手术刀片在耳郭皮肤上刺血治疗的方法,适用于发热、炎症和高血压等疾病。
操作方法是:先按摩耳郭使其充血,常规消毒后,左手固定耳郭,右手持针用点刺法快速在耳穴上点刺,并立即用两手指挤压使之出血3~5滴,然后用消毒棉球擦拭、按压止血。
急性病可每日1~2次,慢性病隔日1次。
三棱针● 压丸法即在耳穴表面用胶布贴敷小颗粒药物并按压以替代埋针的一种简易疗法。
此法既能持续刺激穴位,又安全无痛,副作用少,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法常选用王不留行籽作贴压材料,因其表面光滑,大小和硬度适宜。
使用前用沸水烫洗2min,晒干装瓶备用。
压丸法的刺激强度以患者情况而定,一般儿童、孕妇、老年人用本法时按压宜轻。
本法尤其适用于慢性疾病和疼痛性疾病,起到持续刺激、巩固疗效和防止复发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二、耳郭的表面解剖
耳 轮 耳轮结节 耳轮脚 耳轮尾
对耳轮 对耳轮体 对耳轮上脚 对耳轮下脚
耳屏 对耳屏
行业特制
5
三角窝 耳舟 屏上切迹
屏间切迹
轮屏切迹
耳 甲 耳甲艇
耳甲腔
耳垂
二、耳郭的表面解剖
行业特制
6
三、耳穴的分布
耳穴 分布与耳廓上的腧穴
阳性反应点 刺激点
耳穴分布规律
与头面对应的穴位 与上肢对应的穴位 与躯干下肢对应的穴位 与内脏对应的穴位 (消化系统特点)
采用光照、手触、棒压刺激耳穴时, 桡动脉幅值、频率变化明显者,表示相 应部位的病理变化
行业特制
24
五、耳针的临床应用
(二)选穴原则
按相应部位 眼病-眼,子宫肌瘤-子宫 按脏腑辨证 眼病-肝 按经络辨证 眼病-胆/胃/膀胱 面瘫-胃经
腰痛-膀胱经
按现代医学 月经不调—内分泌
过敏性疾病-肾上腺
按临床经验
行业特制
25
五、耳针的临床应用
(三)针灸方法
1、毫针刺法
消毒/针具/体位
操作要点 一般刺入2-3分(软骨)/深刺
可达对侧皮下行针用捻转法, 刺激强度因人而异 单双侧
针刺反应
运动功能障碍者可活动肢体
行业特制
26
五、耳针的临床应用
2、电针法:疼痛/神经系统疾病/哮喘 3、埋针法 4、压丸法 5、穴位注射法 6、刺血法 皮肤病-耳背充血处
行业特制
1
概述
定义 来源与发展
古籍记载 耳脉 《阴阳十一脉灸经》─《内经》手少阳三焦 《灵枢五邪》 ……恶血在内,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备急千金要方》 艾灸耳后阳维穴-风聋雷鸣 《针灸大成》 艾灸耳尖治疗眼生翳膜
民间 针刺耳轮-痄腮/砭石刺耳-斑疹/刺耳垂-红眼病 国外 古希腊 割耳后血管-阳萎不育
耳垂、对耳屏 耳舟 对耳轮 耳甲
行业特制
7
四、耳穴的部位 与主治
(一)耳轮穴位
12区 11穴
1)耳中(膈)
部位 耳轮脚
耳轮1区 主治 呃逆、呕吐
皮肤病 血证
行业特制
8
四、耳穴的部位与主治
2)耳尖
部位 耳郭向前对折的尖端 耳轮6/7区交界
主治 发热、高血压、眼病、 肝阳上亢诸症
行业特制
9
(二)耳舟穴位 6区6穴
行业特制
19
五、耳针的临床应用
(一)耳穴的探查方法
望诊法
变色 红色 鲜红-急病; 淡红、暗红-慢性病或恢复期
白色 慢性病; 中白边红 慢性病急性发作 灰色(淡暗) 陈旧性损伤、肿瘤
行业特制
20
(一)耳穴的探查方法
变形 隆起、结节、条索、凹陷 慢性器质性疾病、肿瘤
丘疹 红色、白色 过敏性疾病、皮肤病等(慢性)
古埃及 妇女节育
行业特制
2
概述
耳针图的形成 《德国针术杂志》1957年1号
耳穴42个(耳与内脏的关系) 1958年译成中文传入我国
耳穴标准 《耳穴国际标准方案》
1987.6西太地区卫生组织通过。 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部位》1993年
耳针体系 中国耳针体系 法国耳针体系
行业特制
3
一、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脏腑联系
《厘正按摩要术》提出耳分五脏
经络联系
手三阳、足少阳经脉、经别入耳中,足阳明、足太 阳-耳前、耳上角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 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灵枢 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研究显示 刺激相应耳穴可诱发循经感传
耳部存在十二行经业特脉制 相应的路线
(2)组织化学层次:
酸性磷酸酶活性存在(正常时不存在)/过氧化氢 酶活性存在-提示处于杀菌解毒等防御状态
(3)组织化学元素:
Zn.Fe.Ca上升 K、Mg下降
行业特制
30
染色法(云南-管遵信)
配方 鉻黑T0.2g 龙胆紫1g
95%酒精98ml 苯胺2mg 混合溶解
步骤 1)5%NaHco3 去皮脂
扭伤/急性炎症-耳尖
行业特制
27
五、耳针的临床应用
(四)适应范围 (五)注意事项
严格消毒 预防晕针 禁忌病症 习惯性流产/严重心脏疾病
行业特制
28
刺法灸法小结
毫针刺法
刺激经脉穴位--调气
电针
穴位注射
灸法
皮内针-------刺激皮部---------调气
皮肤针-------刺激皮部、浮络---调气血
3)风溪
部位 耳舟内 1、2区之间 主治 风证(皮肤病、外感、
眩晕、过敏性鼻炎等)
四、耳穴的部位与主治
行业特制
10
四、耳穴的部位与主治
(三)对耳轮穴位 13区14穴
4)交感下脚端
部位 耳轮内缘与 对耳轮下脚交界处
对耳轮6区前端
主治 内脏疼痛 (心/胃/胆/肾) 精神紧张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行业特制
11
三棱针-------刺激络脉---------调血
火罐---------刺激皮部/络脉/经筋---调血为主
头针------------微针系统
耳针------ -----微针系统
行业特制
29
脏腑患病时相应耳穴变化
(1)组织细胞层次:
角化层变薄-电阻 生长层棘层增生变厚-结节隆起丘疹样物 大量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
(六)对耳屏穴位 4区8穴
7-皮质下(脑)
部位 对耳屏内侧面 对耳屏4区
主治 神经精神障碍 各种慢性病
行业特制
14
(七)耳甲穴位
8-心
部位 耳甲腔正中凹陷中 耳甲15区
主治 心/舌/神/脉
四、耳穴的部位与主治
行业特制
15
9-胃
部位 耳轮脚消失处 耳甲4区
主治 胃/牙/前额/肌肉
行业特制
16
10-肾
行业特制
21
(一)耳穴的探查方法
血管变化 充盈、扩张、网状等 心脑血管疾病、炎证
脱 屑 皮肤病/消化吸收功能减退 内分泌紊乱
行业特制
22
(一)耳穴的探查方法
2、触诊法
触摸法 隆起、凹陷、结节 压痛法 + ++ +++
3、电测定法
行业特制
23
(一)耳穴的探查方法
4、#染色法 5、#耳─心(脉)反射诊断
(四)三角窝穴位 5区5穴
5)神门
部位 三角窝后1/3上部 三角窝4区
主治 炎症疼痛 失眠/高血压 癫痫/戒断综合症
四、耳穴的部位与主治
行业特制
12
四、耳穴的部位与主治
(五)耳屏穴位 4区9穴
6-肾上腺下屏尖
部位 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 2区后缘
主治 急性炎症/休克 过敏/低血压
行业特制
13
四、耳穴的部位与主治
部位 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 耳甲10区
主治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腰/耳
四、耳穴的部位与主治
行业特制
17
11-内分泌(屏间)
部位 屏间切迹内 耳甲状腺等疾病
行业特制
18
四、耳穴的部位与主治
(八)耳垂穴位 9区8穴 (九)耳背穴位 5区6穴 (十)耳根穴位 3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