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学生微观生态系统下健康心理环境的构建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群体的规模不断增长,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就业挑战、人际关系困扰等多重压力,高职院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关爱和帮助。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中,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比较薄弱,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够健全,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导致学生在心理问题处理上缺乏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滞后于时代发展,无法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特点。

建立健全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只有通过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本研究旨在探讨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高职院校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探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从而为建立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其次,通过明确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必要性,旨在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促进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和实施。

此外,通过探讨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内容、方法和实施路径,旨在为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相关机构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方案,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和提升,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3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变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影响其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

浅谈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接受专业化的教育。

然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对其心理健康的重视不可忽视。

在此背景下,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一种新的关注点。

本文将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分析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探讨如何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积极心理学是一种以人的优势和积极性为核心的心理学理论。

它关注个体的成长和幸福感,注重引导个体发展积极的品质和态度。

在高职大学生群体中,心理压力常常来自学习、就业和生活等方面,这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挑战。

因此,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并注重培养积极的情感、认知和行为。

其次,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心理态度和健康的心理机制。

在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弹性、积极情绪和积极应对能力。

心理弹性是应对挑战和困境的关键能力,它使个体能够迅速适应变化,并具有恢复力。

积极情绪是个体主动面对生活的态度,有助于增强自信、克服挫折和培养乐观态度。

积极应对能力是指个体面对问题时能够运用适当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通过培养这些能力,高职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业和生活中的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此外,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可以采取多种途径。

首先,学校可以在课堂教育中注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课程内容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应对能力。

其次,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为学生提供个别化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讲座、工作坊和社团活动等,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此外,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参与。

教师作为学生的导师和指导者,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提供支持和帮助。

家长作为学生的监护人,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并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和谐视域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

和谐视域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

和谐视域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摘要和谐社会的建设不仅要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还需要人的心理和谐,为了培养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就必须结合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自卑、厌学、焦虑等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加强预防干预、专业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宣传教育、校园文化等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有利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体系构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心理和谐”的理念,并阐述了和谐社会与心理和谐的关系。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这为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明确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使得高职生与普通院校的大学生相比既有年轻人相同的个性特征,又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更为直接、明显;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又普遍存在着自信心缺失的问题,同时还常常伴有厌学、焦虑等情绪。

因此,认真探索和研究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针对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改善消极因素,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全面提高高职生的心理素质,对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和实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1.自卑心理。

高职学生自信心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学习的不适应而导致的自卑,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而怀疑自己能力的自卑,家庭困难引起的自卑,人际交往的障碍而引起的自卑,因恋爱受阻而导致的自卑,以及人才市场激烈竞争而导致的自卑。

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与一些学生的理想距离较远,而目前社会对职业院校的认同度还不高,更促进了他们的失落感,产生自卑。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构建和谐校园中的探索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构建和谐校园中的探索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构建和谐校园中的探索【摘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和谐校园建构的重点关注对象,高职学生作为其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受到网络、视听等潮流的影响,心理逐渐被改变存在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

伴随而来的是校园暴力逐渐增多,这不仅破坏校园的稳定,还给社会带来诸多不和谐的因素,加强和改进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高职院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也是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心理健康;和谐校园;高职院校心理和谐的概念是中共中央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提出的。

促进心理和谐是在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大的背景下,中共中央对加强全民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的又一重大举措。

和谐校园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部分,又是加强高校自身建设、抓住机遇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网络时代的膨胀,高校逐步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核心。

高校作为社会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发展、稳定,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作为社会知识、文化传播与创新基地的高校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责任。

实现心理和谐不仅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在需要,而且是十分迫切的现实任务。

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校园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多年来得到迅猛发展,已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的半壁江山。

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还不长,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还不高,加之很多高职院校本身是由成人高校转制、中专或技校升格而成,在办学条件、师资建设等方面较其他高校差距很大。

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入学分数线大大低于普通本科及老牌的专科学校,这导致了目前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多样、素质参差不齐、思想状况复杂。

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二是职高、技校、中专的对口生。

这两类学生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进入高职院校的普高生中一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不高,受社会消极影响较大,行为较散漫,往往存在一些不良习惯,如随意迟到、旷课等。

高职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策略

高职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策略
[ 许 晶. 电子商务英语 E P 学中存在 3 ] 高职 S教
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I广西教育, o J l 2 9 0
电子 商务 英语 课程 教 学不 仅仅 是 教学研 究层 面 的问题 ,更 是 对从事 或 将 要从 事该 课程 教学 教师 的挑 战 。 因 此 ,高 职英 语教 师在课 堂 上所 ,才能 使 职
业教育 培养 出的学生 能更 快适应社 会 、 适 应就 业 岗位 ,让 英语 教学 服务 于社
会 ,让 英语语 言技 能真 正 面 向高职 学 生 的未来 ,使他们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
[ 黄娜. I I 关于高职电子商务英语教学的思考 商场现代化, 1, 1 2 0 1) 0 ( . [ 翟小娜, 2 】 康霞. 电子商务英语课 程体系 的构
建立深厚的友谊 。
( 一)健全心理咨询与辅导机制 心理咨 询 与辅导 是配 合 心理 素质 教育 ,达 到学校 心理教 育 整体 目标 的 重要途径 。健全学 校的心理健康 教育 、 心理 咨询 和辅导 机构 ,是 培养 学生 健 康心 理素 质的组 织保 障 。建立 心理 健 康 网络 ,构建 院 、系心理 健康 机构 和
( 七)保持 与年龄特征相 符的心理
行为 心理健 康 的人 ,其 心理 特点 与所
2 、营造 良好 的氛围。从物质 到精 神 多层面 营造 和谐 、温馨 的校园环境 ,
所欲或急躁 冒进 ;对学 习和生活 自信 、
河南农业 21年 第 2 下 ) 02 期(
H NONGY N N E E A
需 要 、态 度 、理想 、目标 和行 为方 式
理健康教育模 式。 ( 二)解决好新生心理健康 问题
新 生 入 学后 ,由于 环 境 的 突 变 , 容 易产生 心理 问题 。 因此 ,掌握 学生 的心理 动态 ,及 时解 决 他们 的心 理 问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高职院校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在这个社会竞争激烈的时代,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包括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紧张等。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深入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是当前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通过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2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教育的普及,高职院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他们面临着更加复杂多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各种压力和困扰,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建立健康的心态、积极的人生态度至关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因心理问题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2. 正文2.1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存在着一些明显问题。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职院校学生普遍面临着心理负担过重的情况。

很多学生因为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原因,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

社交网络的普及也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挑战。

学生在虚拟世界中与他人交流,可能导致现实社交能力的下降,甚至造成孤独感和自卑感。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二《高职院校“问题学生”心理健康归因探析》【摘要】本文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视角对引起高职院校“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归因分析,主张对症下药,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高职院校;问题学生;心理健康;归因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据统计,截止2010年,高职学生数已经占到全国普通高校人数的一半左右,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中占据了显著位置。

但与高职院发展迅速的规模形成鲜明反差的是高职教育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存在严重不足,使得“问题学生”的问题越发凸显。

本文拟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个视角对高职院校“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出剖析,希望籍此为高职院校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一、学校教育的视角所谓高职院校“问题学生”,一般是指在学业、生活、心理、情感和生理上存在偏差和不足的学生,具体表现在行为和心理上的独特性,这一部分学生往往是校园问题产生的主体,其中,又以心理问题学生的表现最为突出,我们必须给予充分重视,因为心理问题具有隐蔽性,所带来的问题也具有突发性和一定的危害性。

从目前的现实教育环境来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到位。

高职院校作为专门为社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往往重视技能教育和社会实践,但由于学生们已习惯高中阶段的灌输式教育和纯理论学习模式,面对新环境,普遍存在难以适应、心理压力大等问题,容易诱发心理疾病,同时,学校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模式方面存在很多缺陷,形式大于实质,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缺乏趣味性,心理疏导功能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滞后,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导致:1、我国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缺乏整体的科学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趋向于理想化,尤其是对于注重高端技能培养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很难适应在校生实际状况,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没有摆脱课程体系的束缚,被简单作为单项教育活动开展,缺乏具体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具备“对症下药、治病救人”的实际效果。

浅谈如何建设高职院校生态心理健康教学环境

浅谈如何建设高职院校生态心理健康教学环境

浅谈如何建设高职院校生态心理健康教学环境作者:陈小平来源:《商情》2008年第23期【摘要】教学环境是高职院校生态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教学场所及校园文化等方面对高职院校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环境的建设进行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生态心理健康教学环境校园文化生态心理健康由个体生理、个体心理、生态外环境三部分内容构成,它包括个体心理内部的平衡、个体心理内部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及个体生理与心理的平衡。

生态环境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学生来说,教学环境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影响尤为突出。

一、加强建设高效的高职院校生态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管理机构1.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加强生态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院一级的管理层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采取自上而下的办法,在二级院(系)主任的直接领导下,由教研室在开展教研活动中采用集体备课的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动态地揉入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中教学管理的辅助作用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中教学管理的辅助作用,首先,应考虑科学设置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参考本科院校宏观型的做法,注重思政的宏观管理,但忽略了系部乃至年级、班的微观层次的管理,忽略了教学管理的辅助作用。

其次,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师资比较薄弱,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教师队伍中选拔聘任和培养专、兼职心理辅导人员,让这些专、兼职教师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并考取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书;二是培训年级政治辅导员,增强辅导员的学生心理辅导意识,使辅导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生活的益友,心理的医生;三是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揉和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3.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要发挥高职院校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一是应加强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生校园心理微系统及其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高职生校园心理微系统及其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19年3月20日Mar.20 2019第39卷第3期Vo1.39 No.3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9.03.068高职生校园心理微系统及其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姚世杰(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句容 212400)摘 要:生态系统发展理论认为,个体成长受其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个体的发展与周围的环境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了若干个系统,即个体直接参与并产生体验的微系统。

在微系统中,个体从事活动,承担角色,发展人际关系,并获得真切的感受和经历。

笔者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中发现,校园微系统体验不佳是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对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校园微系统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心理健康;校园微系统;高职;学生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9)03-0161-02一、对象与方法(一)对象笔者随机抽取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学生进行测试,学生涵盖全校8个二级学院的不同年级。

其中,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发放905份,得到有效问卷862份;校园微系统调查问卷发放905份,得到有效问卷872份。

(二)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所用问卷为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校园微系统调查问卷。

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由64个项目构成,结果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可能有严重心理问题者,第二类为可能有心理问题应引起关注者,第三类为没有心理问题者。

校园微系统调查问卷为自编问卷,共22个项目,包含学生对学校环境、班级、宿舍、社团四个子系统的满意度调查,除第9、14、15、22项是以10分制单独评分外,其余项目均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满意度越高,则得分越低。

所得数据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浅谈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前言:在当今社会中,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年轻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其心理健康问题也备受关注。

也正因为如此,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探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

一、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对于现代年轻人而言,由于其独立性强、信息获取多,因此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高职大学生也不例外。

就我国本土而言,对于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由于求职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原因常常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在学生被面临毕业,就业的时候,压力往往是最大的。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情感问题。

指的是高职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离、失恋、失落等情感问题。

2.学习问题。

学业不如意、成绩落后、专业选择不合适等问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来源。

3.自我情绪问题。

学生缺乏自信、自我价值感、自尊心低下等问题自始至终都会的影响心理健康。

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们的学习和工作生活。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认为,情绪和心理健康状况是可以通过教育干预调整的,其中“防治弱势群体心理障碍”的特别重要。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

高校应该注重存在学生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身上,与涉及到心理健康的多种因素,包括家庭因素、专业选择、生活压力等因素做一个全方面的调查分析,为其制定出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对问题学生开展心理疏导、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

2、大学生要用一种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要对自己保持乐观、自信、积极的心态,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3、学校教育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情感,培养良好的生活和人际关系,以及移情他人,培养同理心等等方面。

创造健康的心理环境,共同维护校园心理健康

创造健康的心理环境,共同维护校园心理健康

创造健康的心理环境,共同维护校园心理健康2023年,校园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了我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我们发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更多的学生面临着心理问题,如压力、焦虑、孤独、失落等。

因此,创造健康的心理环境,共同维护校园心理健康,成为了我们当下最为重要的任务。

首先,谈到创造健康的心理环境,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等各方面所处的多种环境因素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包括心理氛围、心理氛围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等。

在校园中,学生所处的环境包括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多种场所。

建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要求学校、老师、家长、社会各方共同维护。

学校在建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方面有着巨大的责任和义务。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引导的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到心理问题的存在和危害。

其次,学校应该提供齐全的心理服务设施,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培训等,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保障。

同时,学校应该营造出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一个心理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除了学校,老师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老师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疏导。

同时,老师也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给予学生关爱和支持,在学习和生活中为他们创造愉悦、轻松的环境。

家长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家庭是学生的重要环境,亲情、温暖、关怀是学生找回健康的力量之一。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心理需求,理解孩子的情感和行为,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关爱。

最后,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社会大众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社会应该为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支持,包括提供专业、高效的心理咨询服务、建设公益心理健康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普及宣传活动等。

综合来看,创造健康的心理环境,共同维护校园心理健康,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审视及其建构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审视及其建构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审视及其建构摘要:由于长期受传统的消极心理学影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理念不能与时俱进,教育服务职责相对单一,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全,专业化水平亟待提升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影响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发挥。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发展史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其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认为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各种消极心理,治疗各类心理问题,更要致力于研究人的积极美德和力量,倡导尊重人性,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创造性,健全积极人格,培养积极的情绪体验,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等。

关键词:心理学视角;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审视新时代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理念不能与时俱进,教育职责相对单一,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专业化水平亟待提升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引,理性审视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以发展性和积极性的价值取向开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从创新理念、拓展路径、丰富内容、优化队伍、完善机制等方面,着力构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努力营造关怀性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对于高职院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 新时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1)理念不能与时俱进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首要时代特征是社会转型,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想交互碰撞,各种竞争和压力不断加剧,是否能够积极有效适应社会飞速发展带来的各种压力和挑战就成为衡量人们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由于传统的病理性心理学的影响根深蒂固,以及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高职教育过分注重技能培训,对学生人文关怀不够的现实,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贯彻落实还没有落地生根,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相对滞后,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上大多仍局限于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心理危机的干预上,以促进学生生活幸福和发现非凡才能为目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和机制仍然没有形成,尽管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了高度重视,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完成形成科学的体系和完善的机制。

关于高职大学生抑郁心理健康建设的探究

关于高职大学生抑郁心理健康建设的探究

关于高职大学生抑郁心理健康建设的探究■傅 霞/山西职业技术学院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的竞争愈发的激烈,年轻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优势是当代大学生,不仅面临着学业压力,更面临着找工作的压力。

高职大学生比普通本科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很多大学生因此产生抑郁的情绪,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本文在分析了当代高职大学生的抑郁情绪和心理健康所存在的问题,探寻影响的因素,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几点心理健康建设的建议。

为帮助高职大学管理者以及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 抑郁 心理健康建设大学阶段是学生正式进入社会前的一段锻炼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属于半成熟的阶段,面临的学习和就业的压力比较大,情绪管理机制不成熟,根据调查发现,抑郁心理是当代高职类大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1]对生活失去希望,对未来失去动力,在大学里面混日子的表现非常常见,更为严重的甚至会选择轻生。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真正的意识到抑郁症的危害,他们认为大学生们所表现出来的不热爱学习、不喜欢参加社会活动等等单纯的看成是性格内向等其他的因素,而忽略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开导,导致学生进一步封闭,最终发展成为抑郁症。

[2]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抑郁症等不良心理的前期表现、形成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监控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加强高职大学生抑郁心理的建设,十分的重要。

一、高职大学生抑郁等不健康心理的现状分析(一)突然改变的环境引起学生的焦虑这一问题主要存在于刚步入大学的学生,在我国,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适应性不强的高职大学生,很容易产生迷茫的情绪,“感觉大学和高中的学习有很大的差异”,“我想学习,但是不知道学什么”,这是很多大学生的内心想法。

于此同时,现在的学生习惯了在家里养尊处优的状态,进入大学之后,没有人会来管理自己的饮食起居,需要自己独立的去处理很多的事情和做一些选择,而并未完全成熟的心理建设便会引起焦虑的心理。

浅析如何塑造具有健康心理的高职大学生-2019年精选文档

浅析如何塑造具有健康心理的高职大学生-2019年精选文档

浅析如何塑造具有健康心理的高职大学生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职生人数的逐年增加。

再加之高职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与此同时他们要面对日益激励的市场竞争,要承受来自多方面的巨大压力,且压力呈上升趋势。

大多数的高职生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心理状态良好,心理素质较高,但仍然有一部分高职生的心理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女口:自卑、迷茫、猜忌、狂躁、求知欲望低、与人相处困难等。

由于这部分高职生长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若不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那么,日久天长,势必发生蜕变。

针对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采取任何单一的方式来处理都是不可取的。

目前,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高职院校已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迈出了步伐,摸索出了不少成功经验,但仍然任重道远。

如何加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现就如何塑造具有健康心理的高职大学生,笔者做如下初步探析。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和标准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在高级神经系统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智力正常,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性格,情绪稳定,行为适度。

因此,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向上的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是:(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和谐;(2)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和谐;(3)有幸福感;(4)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能高效率的生活。

二、高职大学生心理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在高职生人群中,大部分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但仍有一部分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他们总是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和不可忽视的心理问题。

就其问题,主要包括:(1)与人相处问题。

学生在进入学校后,也就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中来。

我们知道人具有社会属性,适应社会,就得与人交往。

如果人际交往环境不适应,人际交往道路不畅通,那么必然导致社会适应能力降低。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研究摘要:纵观现在各大高校虽然都已经有序地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整个高职心理教育缺乏系统性、实效性和实践性,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需要从积极心理学入手构建属于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本文围绕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职院校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展开研究和论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积极心理学;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水平越来越丰富,人们在关注自己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因为心理问题有时候更隐蔽,危害性更大。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因此在高中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式的教育模式,单一的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或者简单的心理健康讲座,显然不能满足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因此,我们要在高职心理健康中构建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立这个模式必须以积极心理学作为建设的理念,这样更加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能让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更大的育人作用。

一、积极心理理念积极心理学是以研究人发展潜力和美德的学科,首先提出这个概念的是心理学家Seligman,它是以研究人的幸福为中心,以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特质、积极社会组织系统三个方面为基本点,以积极的方式解决心理问题应获得意义。

在传统的心理学研究中,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是重点,但是在积极心理学中,在前两项的基础上,还要通过找问题、解问题的过程找出自身生活的优势和生活的意义,提高自身的幸福度。

它有上述功能,首先它可以间接增进,它的关注点不再是心理有无疾病,而是通过心理学在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让人过上令人满意的生活;其实它可以积极预防,相较于传统的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更加重视心理问题的预防,挖掘人本身存在的人格素质和人格力量,增加人对这些力量的辨识度,达到预防心理疾病的效果,最后积极心理学可以达到积极治疗的效果,治疗过程中,不仅帮助人消除心理涣散,而且要增强其人格力量和优点,消除人痛苦的根源。

对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系统”的探讨

对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系统”的探讨

对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系统”的探讨【摘要】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余国良教授曾经指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取得根本性成果,必须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在校生活,整体都沉浸在安全、和谐的心理环境中,从而使其潜移默化的接受心理感化,获得心理成长。

我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响应教育部及自治区文件精神,并积极开拓思路,努力营造出了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系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防护体系;心理环境;参与式教学;心理剧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指导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受到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

学院切实将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到学校教学目标的高度,从而以学校的重视提升师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外化环境,重视良好校园文化建设。

此外,我院还高度重视师资培训,帮助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

学院领导更是牵头组织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责任到人,专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与管理。

目前学院在着力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系统”的尝试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努力。

一、学院领导领航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物质保障余国良教授在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答记者问中,曾经提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想顺利开展,还需“五子登科”先行。

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到了“五子”行在钱。

“房子”即硬件,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空间和设备,必备的硬件设备是心理健康顺利开展的前提。

在学院招生逐年增长,教室紧张的情况下,学院仍专门划拨230多平米的空间,开始团体心理咨询室两间,个体心理咨询室6间,为学生接受心理健康辅导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票子” 即经费,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经费的支持,学院每年为每一名学生划拨10元的心理健康专项费用。

“位子” 即地位,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给予心理健康老师一定的位置,才好便于协调各方力量,全员参与到心理工作中。

构建“生态模式”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构建“生态模式”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构建“生态模式”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摘要】对于学生而言,进行心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主要方法。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心理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构建“生态模式”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务之急。

基于此,本文在理解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构建“生态模式”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构建“生态模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旨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生态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途径【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8-0264-031.引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很多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心理老师。

但是,相当多学校的心理咨询室门可罗雀,光顾者甚少,学生把心理咨询室看做精神病患者进去的地方。

心理咨询室成了摆设,成了应付上级检查的地方。

心理咨询室并不能满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

开展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让学生勇于适应环境,并且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心理素质。

对于少数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给予科学的咨询与辅导。

2.生态世界观及心理健康教育生态模式的相关理论2.1 心理学相关理论2.1.1心理健康的涵义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的定义则更注重从人的自我实现方面去诠释,自我实现的目的是使个体的人格更加完善,更能有效的调整个体状态去适应环境改变,最终达到身心的协调,充满自信,快乐的工作、生活、学习,因此,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的包涵以下内容:首先,健康的心理以生理健康为基础,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第二,心理健康应该包含完整的人格,能够进行自我调控,并使人格的发展逐渐完善。

第三,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

浅谈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随着高职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这一教育路径,然而,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比于本科生,高职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状态更为多元化,他们的心理问题更为复杂,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当前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如何实现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一、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是一门性美、知性美和伦理美相结合的新兴学科。

其研究的重点是人类的个体能力、创造力、幸福和精神成长,为人类的发展和生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

与传统的病理心理学和治疗学相比,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的体验、积极的情感和积极的心理特征”。

其中,积极的体验指的是快乐、愉悦、乐观等正向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指的是信任、爱、爱心等负向情感体验。

积极的心理特征指的是坚韧、希望、智慧等心理特征。

按照这种视角,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价值引领和培养:1.积极情感的培养积极情感是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自主性,具体可以有:(1)打造积极心理平台:学校可以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提供情感教育的专业知识,还可以通过绘本故事、动画、短片等形式,帮助学生感受积极情感的重要性。

(2)提供咨询服务:对于那些有心理问题或困扰的学生,学校可以设置咨询室或心理热线,引导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和信心。

(3)开展互动活动: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如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快乐大喊、自我倾诉等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增强社交能力、处理情感压力。

2.应对挑战和负面情绪的培养高职学生面临的压力不少,如考试压力、生活压力、职业规划等。

面对这些挑战和负面情绪,学校应该给予必要的援助和帮助,这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推广应对技能:学校可以推广一些应对技能的课程,如积极心态训练、心理调节技巧、时间管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职学生微观生态系统下健康心理环境的构建作者:孙世佳来源:《高教学刊》2018年第15期摘要:文章将个体的“生理-心理”视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生态系统,以生态观为视角认为生理、人格与行为是微观生态心理环境的有机构成,其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其自身特点,并提出了微观生态系统下心理环境的构建途径,使高职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积极、绿色可持续的心理发展环境。

关键词:高职学生;微观生态;健康心理环境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5-0175-03Abstract: This article regards the individual's "physio-psychology" as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and complete eco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outlook, it considers that physiology,personality, and behavior are the organic components of the micro-ecological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ir mental health standards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puts forward the way of constructing the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microecological system, so that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have a healthy, positive, green and sustainabl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Keywords: vocational students; microcosmic ecology; healthy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而健康的心理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

人的心理机能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又导致环境发生改变。

心理学家考夫卡曾提出环境可分为:现实的地理环境和个人意想中的行为环境,他认为行为产生于行为环境,受行为环境的调节。

心理学家勒温也曾提出动力场理论,认为心理环境由于人的需求使生活空间产生动力,环境的作用和对人们行为影响取决于个人对环境的认知。

其在《心理生态学》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行为公式:B=f(P*E),揭示了行为与环境密切相关,至此心理研究开始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研究影响心理的诸多变量。

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被引入人的心理健康,提倡在解决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时,注重其他因素的作用,主张用联系、发展、整体以及人文的态度看待心理健康问题。

生态心理学的发展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生态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

一、微观生态系统下健康心理环境的概念心理学家布郎芬布伦纳提出生物生态模型理论,认为微系统是能对人产生最直接影响的环境,是处于包括学校、同伴、家庭和网络这些特定环境中的个体的活动方式、角色模式和人际关系模式。

研究的重点从宏观环境逐步转向中观环境,又转向微观环境的影响。

心理健康的模式也开始由纯粹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虽然国内外学者并未明确提出微观生态系统下健康心理环境这一概念,但已经开始从生态心理学的角度来论证心理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不断将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引入心理健康,提倡在解决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时,注重其他因素的作用。

其中有代表性的有:汪晓萍的《论大学生的心理生态环境建设》将大学生的心理生态系统分为内部、外部、中介三大子系统,这三大子系统分别由不同的生态因子构成。

秦晓利在《面向生活世界的心理探索-生态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提出了生态心理学的元理论主张,她认为生态心理学包括生态世界观、生态心灵观、生态人性观与生态心理学方法论,对于理解生态心理学的精神实质并指导生态系统构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心理健康的微观生态系统是指个体由生理和心理因子有机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完整并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内部循环心理组织。

心理健康的微观生态系统是一个半封闭、半开放的组织系统,它具有完整的、独立的结构、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它包括生理、认知、动机与情绪、行为反应、心理弹性等因素因子。

内部机制按照信息流通维护动态平衡的原则运行,进行有效地自我循环,处理自我与知觉环境的关系,依靠主观能动性作用实现自我调节和自我防御和新陈代谢,维护心理动态平衡,保持心理健康。

外部机制是与环境相互作用,处理自我与外界真实环境的关系,外部动因起主导作用,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和能量传递,以保持心理动态平衡,让内心环境处于健康的状态。

个体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从不平衡到平衡不断循环发展的动态过程。

二、微观生态系统下健康心理的标准受高等教育招生的条件制约,高职学生由于学习成绩而被动选择,承受了更多的压力和挫折,而高职教育的办学条件和培养目标更加加剧了高职学生的“特殊性”。

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制约,国内现有大量的研究表明,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厌学、自卑、消极悲观和迷茫等心理问题,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表现出适应不良、学习效率低、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困难等现象。

由于一些不良情绪如焦虑、强迫、抑郁、恐惧、敌对、偏执等心理問题引起的负面新闻报导屡见不鲜。

高职学生心理的特点要求在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时要做到更加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既要符合他们个体发展的需求,又要符合现代化社会对人的素质的根本要求。

生态观的心理健康观点认为:个体要在不同的环境中做到知、情、意、行的协调与统一,身心关系、个体与社会关系要和谐一致,能主动适应和自我调节,保持持续稳定地动态平衡。

朱琼在《生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标准》一文中提出:“应该形成系统的、整体的、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心理健康标准体系。

”微观生态系统下健康心理的标准既要遵循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又要有其自身的特点。

可概括为以下方面: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完善自己,能全面的分析和评价自己的优缺点,既能承认自己的能力,又能承认自己的不足;善于自我调节——懂得内省,能正确、及时地处理挫折和冲突,善于平衡自己身心与环境、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之达到平衡、协调、一致;积极进取——心理开放性好,有幸福感,乐于接纳别人和社会,积极融入现实环境,乐观生活,使自己获得一定成就感;有责任心——愿意承担家庭、社会、学校等赋予自己的使命,对于自己做的任何不管对的、错的事,都能勇于承担责任;具有一定创造性——能保证自己心理机能处于良好的状态,生理健康、人格完整、心理状态积极,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身心关系平衡,欲望适度,自我与社会环境平衡,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努力实现自我——自我与社会环境关系平衡,努力实现自我发展,敢于突破自我、实现自我,能担付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三、微观生态系统下健康心理环境的有机构成近年来,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

无论是相关心理课程的设置,还是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建立,很多忽视了学校心理工作的整体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总是学生缺乏主动性,往往是被动的参与;忽视健康目标的动态性,多为补救性教育和治疗,使其发展性比较差;轻视了健康心理环境因素的营造,健康心理工作主题单一并且出现生态系统的断层。

心理健康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与精神载体,微观环境包括了对心理产生直接影响的身心关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它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种形态得以体现,四种形态相互交融,互相渗透,共同作用,在宏观环境影响下,通过微观生态系统扩大学生心理的开放性、增强心理的能动性、提高个体心理与环境的互动性,在“生理-心理-环境”的微观系统中,发挥生理、认知、情绪与动机、心理弹性和行为反应等各因素之间的共同作用,构成相对独立,又相对完整的微观生态系统。

四、高职学生微观生态心理环境的构建高职学生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自我认知能力欠缺、宽容心不够、良好学习习惯缺乏、人际关系冲突较多以及心理适应能力较差等现状。

根据我国高职学生的人格特点,要实现心理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构建能增强个人自我防御、自我调节和自我治疗,并能保持心理动态平衡的科学体系,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训练他们坚强的意志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力等。

(一)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库。

利用日益完善的校园网络,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成长档案,通过计算机进行自我测评,将统计分析结果自我分类,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测评结果和自身的实际情况,认识自我存在问题,进而进行原因分析、环境分析、自我完善目标、制定实施的方法与途径,形成合理的自我完善行动方案,并能对照分析,及时了解自我心理变化发展的动态的信息系统,实现自我管理。

(二)建立系统观的心理训练课程。

知、情、意、行是人心理的基本构成。

助人自助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

通过建立系统的训练课程,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认知方式,客观认识自我,进行归因以反观自心而重塑自我;帮助学生学会对情绪的自我管理训练,使他们能自行疏导不良情绪,对自己的情绪能进行客观的认识、正确的评价、及时的控制、主动的调节、合理的表达,保持自我情绪的稳定和积极;帮助学生进行动机管理训练,学会控制消極动机,纠正不良的动机需要和认知观念,学会取舍,学会理性选择;帮助学生提升心理弹性,使他们正确的认识压力和挫折,提高学生的心理耐挫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和复原力,增进心理防护能力和心理自我修复机能,提高养成积极行为反应方式的能力。

(三)建立系统观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包括信息支持、工具支持和情感支持,通过个体周围包括父母、老师、朋友、同学、亲戚等社会关系的系统作用,提供物质上尤其是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持,减轻学生心理应激压力、缓解个体精神紧张状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满足高职学生在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中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学会主动结交朋友,保持家庭关系的稳定、朋辈关系的融洽,师生关系的和谐,并能积极合理地利用其他社会支持系统的资源。

(四)建立校园文化对微观心理环境的支撑。

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起着无声胜有声的熏陶、暗示和感染作用,人离不开自然环境和建筑环境,学生离不开校园环境,校园文化以它巨大的形象给人以强制性的感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