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第四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说课稿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8课《昌盛的文化》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8课《昌盛的文化》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 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请谈谈你对秦始 皇兵马俑的感受
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当年 秦国军队统一六国的宏大场 面和威武雄姿,生动地表现 了秦始皇的煊赫军势,展现 了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1、佛教起源于
(A )
A古印度 B朝鲜
C日本
D古罗马
2、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是
(B )
A北京法源寺 B洛阳白马寺
C嵩山少林寺
D恒山悬空寺
3、佛教刚传入中国时,信奉的人多是 (B)
A贫苦民众 B帝王贵族 C商人 D手工业者
4、成为后世编写史书典范的是
( D)
A《汉书》B《三国志》
C《后汉书》D《史记》
道教:宣扬通过修身养性炼丹服药 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二.司马迁与《史记》
1.作者: 司马迁 2.体例: 我国历史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 3.内容: 记载从传说中的黄帝
到汉武帝时期的三千 年历史 4.特点: 体例完备,史料翔实, 叙事简洁,文笔生动
5.组成: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三、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
昌盛的文化
一、佛教东来 和道教兴起
1.佛教发源地和传入 中国的时间: 古印度 西汉末年
2.路线:
丝绸之路
3.教义:
现实痛苦、因果报应、
忍耐修行、来世天国
1.道教:土生土 长的中国宗教2.产生时间:来自东汉后期3.教义:
修身养性、炼丹服药、 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等
佛教与道教的对比:
佛教: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认 为人生是痛苦的,只有忍耐眼前的痛苦, 才能在来世得到幸福。

甘肃省酒泉第四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说课稿 北师大版

甘肃省酒泉第四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说课稿 北师大版

第18课昌盛的文化【内容标准】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2、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3、了解秦汉时期雕塑方面的主要成就。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说出佛教、道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和它们对中国古代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2、知道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阅读课文中的史料“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说明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学习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了解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秦始皇兵马俑。

通过有关图片资料让学生想像秦始皇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和威武雄姿,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能力和对雕塑艺术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列表格比较佛教和道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认识佛教和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能全面科学地认识宗教。

2、阅读教科书中有关司马迁生平事迹的介绍,讨论“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你从中受到那些启发和教育”,小组代表发言交流,以培养自主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运用学生评议和教师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及时进行总结。

3、仔细观察教科书中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资料,描述和想像兵马俑的威武雄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佛教和道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认识宗教本质,学习用科学的态度认识和看待宗教。

2、通过小组讨论“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的品质;通过学习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史实,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顽强的毅力。

3、通过秦始皇陵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感受兵马俑所展现的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认识到这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以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科技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许多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

造纸术、医学和数学等科技方面的内容已经在上一课做了介绍,本课主要叙述的是秦汉文化中有关宗教思想和史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北师大版七上第18课《昌盛的文化》word教案1

北师大版七上第18课《昌盛的文化》word教案1

第18课昌盛的文化课前预习预习时顺带把这些题给做了,试试你的身手呀!1.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A.秦代C.西汉末年B.西汉前期D.东汉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作者是——。

3.想一想,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了怎样一种精神风貌?课堂练习重点难点都在这里了,课堂上就把它们解决吧。

4.佛教起源于 , 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东汉明帝时,河南洛阳兴建了。

5.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的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A.佛教 B.道教C.伊斯兰教 D.基督教6.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叙述了下列哪一段时期的历史(A.从黄帝到秦始皇 B.从春秋到秦朝C.从黄帝到汉武帝 D.从商周到汉武帝7.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是。

8.看图回答:(1)上图人物是。

(2)他的不朽的史学名著是(3)该书叙述了哪一段时期的历史?9.阅读下列材料:究天地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请回答:(1)说这段话的人是。

(2)他撰写的名著是。

(3)该书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是。

10.司马迁写成《史记》有哪些有利条件?11.已发掘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排列整齐,而且都面向东方,这是为什么? 课后测试走出教材,迁移发散,你的能耐是不是真的有长进了?一、单项选择题12.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对佛教在我国传播起了很大作用的皇帝是( ) A.汉文帝 B.汉武帝 C.汉明帝 D.汉和帝13.与河南洛阳白马寺有关的宗教是( )A.佛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14.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A.秦始皇 B.陈胜 C.汉武帝 D.汉明帝二、填空题15.二十四史的开山之作是《》。

三、历史谜语16.湘云笔录(猜一中国古代史学名著)17.游牧民族(猜一历史人物)四、活动与探究18.在一部电视剧里,描写了秦汉之际,刘邦的夫人即后来的吕后,为躲避战乱逃入尼姑庵的故事。

想一想,到底是谁错了,为什么?19.到目前为止,秦始皇陵兵马俑已发掘四个俑坑,代表了古代军队编列的左军、右军、中军和指挥部,其中一个中军俑坑未建成,里面什么也没有。

2014年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8课《昌盛的文化》教案

2014年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8课《昌盛的文化》教案

阅读 们今天学习了秦汉时期的文化,主要介绍了宗教、史学和雕塑三方面的内容。为了便于同学们记忆, 我们可把今天学习的内容概括如下: (可全班朗读)说秦汉,道秦汉,秦汉文化不简单;西汉佛教传进来 , 东汉道教兴起来; 《史记》首创纪传体,秦陵兵马俑创造了世界大奇迹。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
积极参与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归纳主 要内容(培养学生通过自学 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探讨交流,解决问题(体会 主动学习的乐趣,学会探究 式学习和合作学习)。
教师活动
重点难点突破: 面对的群体是七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
学生活动
评价的能力,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但毕竟认知有限,在学习文化部分时, 可从他们的身边入手,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再根据学生们喜欢展示 自我的特点,可将全班分为三个小组,每组选择一目内容,根据要求收集、 处理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并完成相关的文字整理工作。在 课前准备环节,教师要及时给以指导、建议和监督。而在课堂活动时,教师 则要注意点拨,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评价并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要积极引导学 生全面、全体参与,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注重充分发挥多 媒体教学的优势,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认知水平。 学以致用: 列举秦汉时期在宗教、史学、艺术方面的成就
昌 盛 的 文 化
佛教东来和道教的兴起 司马迁与《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秦始皇陵兵马俑---秦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优点: 对宗教本质的认识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师可通过讲述,学生阅读,结合现实社会的例子, 使学生全面科学的认识宗教 缺点: 关于秦兵马俑一目,最好有相关的视频材料,使学生能直观感受兵马俑的壮观与宏大,激 励民族自豪感

甘肃省酒泉第四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课件 北师大版

甘肃省酒泉第四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课件 北师大版

一、佛教东来和道教的兴起
佛教的诞 生 公元前6世纪,印度释
迦部落王子乔达摩·悉 达多创立了佛教。
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佛教基本教义
释迦牟尼当初出家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解脱生老 病死等痛苦之道。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宣扬生死轮回, 因果报应,认为人生是痛苦的,只有忍耐眼前的一 切痛苦,信奉佛教,努力修行,才能在死后进入西 方极乐世界,在来世得到幸福。 这种教义让人们放弃斗争,一味忍耐,有利于 维护现存的等级制度,所以被统治者加以利用,成 为控制人们精神的一种有效手段。而对“来世天国” 的虚幻期待,也在贫苦民众中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 东汉末年,佛教在民间流传道两教影响归纳:
① 玉皇大帝 ② 如来佛 ③ 少林寺
④ 武当山
⑥ 太上老君
⑤ 敦煌莫高窟
⑦ 灶神
⑧ 五百罗汉
⑨ 南国桃园观音庙
⑩ 南海西岸庆云洞 ② ③ ⑤ ⑧ ⑨项为佛教,其余为道教
2.佛教起源于
(A )
A.古印度
C.日本
B.朝鲜
D.古罗马
3.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是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
学习目标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课堂演练
一、知识目标: 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佛教、道教在中国广泛传 播的原因,它们产生的影响;《史记》及其作者司马 迁;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秦始皇陵兵马 俑。 二、能力目标: 列表格比较佛教和道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认识 佛教和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三、情感目标: 用科学的态度认识和看待宗教。
《史记》
• 体裁:纪传体通史 • 内容:记述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 帝时期的史事 • 特点: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 文笔 生动 •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旷世巨著,是 第一部以“人”为主的纪传体通史,学者 云:《史记》上补六经之遗,下开百史之 法。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学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学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昌盛的文化学案北师大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以及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2、识记《史记》的作者与体例。

3、知道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代表的中国古代辉煌的雕塑艺术。

二、预习导学:(一)佛教东来和道教兴起1、佛教起源于_________ ,________末年,经________ 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东汉初年,_________ 派使者到天竺求佛法,促进了佛教在我国的传播。

2、佛教的教义以及教义的影响分别是什么?3、_________ 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后期,民间流行的 ________与_________ 相结合而形成的。

4、道教的教义是什么?它的主张体现了什么特点?5、东汉以后,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以为主,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二)司马迁与《史记》__________ 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 通史,它记述了从传说中的_________ 到__________ 时期的约3000年的历史,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三)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秦汉时期杰出的雕塑艺术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组成的大型地下军阵。

在1987年被列入“_________________”名录。

三、达标训练:1. (月考高频题)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是 ( )A.西汉初年B.西汉末年C.东汉初年D.东汉末年2. (中考高频题)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 )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D.有利于封建国家统治人民3.(易错题)下列历史事件不可能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的是()A.晋楚城濮之战B.秦始皇“焚书坑儒”C.张骞出西域D.王昭君出塞4.(期末高频题)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名史学著作是( )A.《左传》B.《史记》C.《汉书》D.《资治通鉴》5.融入情景,回答问题。

甘肃省酒泉第四中学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导名师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甘肃省酒泉第四中学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导名师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第18课昌盛的文化二、课堂自主学习1、佛教东来和道教兴起:(1)是当今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

它起源于,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按照佛教的说法,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

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因此,佛教很快受到的提倡和扶植。

东汉明帝时,有的地方兴建起佛寺。

佛教的传播,对我国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2)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

道教尊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道教主张,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这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的欲望。

统治者利用道教统治人民,允许各地建立道观。

道教对我国也有深远的影响。

2、司马迁与《史记》:《史记》的作者是,本著记述了从到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这部书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一部优秀的著作。

3、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秦汉时期的水平很高,代表作是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

这些俑用泥土塑造烧制而成,与真人、真马大小相当,造型精美。

兵马俑的艺术群像,形象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是世界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

三、课堂合作探究()1、《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A、断代史 B、纪传体通史 C、史学名著 D、文学名著()2、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的是 A、万里长城 B、京杭大运河 C、秦陵兵马俑 D、北京故宫()3、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的扶持,其根本原因是A、一些封建贵族信佛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4、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是 A、战国时期 B、秦朝 C、西汉末年 D、东汉末年()5、下列属于佛教教义的是A、今生忍受苦难,来世可以得到幸福B、修身养性可以得道成仙C、“天降灾难……人死变鬼”D、人人之间息息相关,皇帝代表天意统治人间()6、著名的洛阳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被佛门弟子尊为“祖庭”。

初中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全套集体备课教案18

初中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全套集体备课教案18

记》 关于司马迁与《史记》的有关内容我们采用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方式, 类人物,也性格各异,各
先请大家用 5 分钟时间阅读有关内容,然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思考题: 不相同。
(出示准备好的题目)
3、简单说出纪传体
(1)简介司马迁其人;
与编年体的不同。
(2)简介《史记》的写作特点(用史实说明);
纪传体:以人物传
师:古代的印度不是国名,而是表示南亚次大陆的一个地理名称。 文死后,他接替父亲做了
包括当今的印度、臣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等在内的一些国家。
史官,得以阅读了大量的
师:佛教又是什么时候、怎样传入中国的呢?(出示佛教传入中国的 国家史籍文献。他于公元
路线图)请一位同学以图上箭头所示读图。
前 104 年开始编写《史
生:(发言略)
记》,其间因“李陵之祸”,
师:佛教是从印度经西域地区,即今新疆地区,在西汉末年时传入 触怒汉武帝,遭受“腐
中原的。东汉初年,汉明帝派人西天取经,并在洛阳城外为取经高僧建 刑”,直到他 5 岁时,才
造白马寺,这是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自此,佛教逐渐在我国流行起来。 完成了《史记》的编写,
那么,佛教为什么会在中国逐渐盛行起来呢?
(3)简单说出纪传体与编年体的不同;
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便
(4)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巨著,从中你有什么感悟; 于考察各类人物的活动
(5)鲁迅为什么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及各项制度的发展。历代
同时出示小组讨论要求:
所修的“正史”均采用此
(1)每小组完成一题。四人小组,人人发言,专人记录,记录内容收 体例。
道教——东汉年间在中国土生土长
史料详实:司马迁

七年级历史上册 3.18《昌盛的文化》教案(2)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3.18《昌盛的文化》教案(2)北师大版

第18课《昌盛的文化》教学实录一导入定向:(3分钟)师:同学们听说过佛教与道教没有?生:听说过。

师:那谁能说说吗?生没有人举手。

师:没关系,一会儿我们就会知道;那么,听说过司马迁与《史记》吗?生:听说过。

师:谁能说说吗?有一生举手,说的很好。

老师表扬。

师叫两个同学上讲台,与老师一起举起秦兵马俑模型。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生:秦陵兵马俑模型。

师:对,大家仔细观察,看看它们的摸样,想象真正的兵马俑形象。

同学们,我们知道秦汉时期,全国统一,经济发展,因此出现了“昌盛的文化(”板书课题)。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一了解认识佛教与道教;司马迁与史记;秦陵兵马俑。

二训练自学、质疑、概括、表述、识图、想象等能力。

三知道佛教与道教的时间、教义、影响;学习司马迁的忍辱负重,坚持不懈,认识秦陵兵马俑的价值。

二导学达标:(30分钟左右)(一)佛教与道教: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

勾画出佛教与道教的出现时间,各自的教义,对后世的影响等你认为的重点以及难点(出示投影:自学指导一)同学们讨论佛教与道教的异同。

叫说,师适当补充强调、启发。

激励评价。

师:今天如何看待它们?引导学生说,明白宗教的本质,是一种幻想。

宗教不是邪教,但我们不信它们,我们信奉科学,相信自己,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二)司马迁与《史记》叫两个同学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了解司马迁是怎样的一个人,史记是怎样的一部书,勾画出你认为的重点和难点。

叫说,师适当补充材料,如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惨遭宫刑而忍辱负重写史记;课后材料阅读关于史记的知识:本纪、书、表、世家、列传,史记涉及到的大家熟悉的故事等。

请同学们讨论,司马迁是如何写成史记这部巨著的,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和教育?讨论叫说,最好联系自己的实际,激励评价。

(三)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齐读课文,勾画重点与难点,想象秦陵兵马俑的威武雄壮。

叫说如何威武雄壮。

讨论其价值叫说明确:体现了我国高超的雕塑艺术,反映了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是世界上的奇迹。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昌盛的文化word教案(2)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昌盛的文化word教案(2)

第18课昌盛的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佛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道教的兴起;佛教与道教广泛传播的原因;王充与《论衡》。

能力方面:通过分析佛教和道教对我们周围事物影响的实例,说明佛教和道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理解宗教迷信的危害,培养辨别是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对王充的著作《论衡》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学习他积极战斗的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佛教的传入和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难点:宗教的本质和影响三、教学思想:制作知识结构图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结构,掌握重点内容。

四、教学过程:[导入] 提问:秦汉时期有哪些科技成就?总结,引入思想、宗教。

一、佛教的传入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创立于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被尊称为释迦牟尼。

其教义主要有人生是苦难;要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入极乐世界。

西汉末,佛教经中亚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

传入我国后,分内传佛教、藏传佛教。

佛教传入我国后,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欢迎和支持。

东汉初年,汉明帝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一些贵族供奉佛像,建造寺庙,有人还翻译佛经。

佛教之所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欢迎和支持,是因为它要求人们忍受现世的一切苦难,而追求根本不存在的所谓来世的幸福,从而起到麻痹人民斗志的作用。

正是在封建统治者的支持之下,东汉末年,佛教在我国逐渐流传起来。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在封建社会,统治者总是利用宗教来麻痹人民,以使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力量,而相信"神灵"的力量,把希望寄托于来世和天国,从而放弃为争取现实幸福的斗争,而安于被奴役的命运。

二、道教的出现道教,由道家思想和民间神仙方术发展而来,它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得道成仙,道教迎合了人们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也符合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需要,道教的影响:如建筑(道观)、医药(炼丹、火药)、武术(武当派)、气功等。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昌盛的文化word教案(5)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昌盛的文化word教案(5)

第三单元第18课《昌盛的文化》教案二、现状分析优势:经过两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地理教学的模式和发展方向及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能认真的完成教学任务,并对自身的不足有一定认识和改进。

不足:没有任教过八年级,对八年级的教材不熟悉。

因此,对初中地理的整个教学体系并不十分了解,对教材的理解还不够,地理知识储备仍然不足。

教育实践能力亟待提高。

教科研能力不足,没有能够及时将自己的教育体悟和经验总结下来。

课堂中,教学语言及组织调控能力较弱。

备课时对学生学情估计不足。

课堂细节把握不到位。

传统型教学模式明显。

三、发展目标与措施总体:第一年认真完成七年级的教学工作,依照中学一级教师的标准,在第二年和第三年认真落实教育教学任务。

1、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建设,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加强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并运用在教学中。

加强师德修养,培养自己的耐心和细心,多看看修养性情方面的书籍。

2、增强教学技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关注课堂细节,认真提高教学水平。

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及与教材相关的资料,备好每一节课。

课后认真撰写反思。

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努力争取机会去学习。

积极摘抄业务知识,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经验总结。

抓住一切听课和学习的机会,多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向优秀教师学习,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及时进行反思,提高专项业务的能力。

在今后两年的实践中我要不断提高教学基本功,掌握教学的基本方法,完善课堂教学的能力,形成扎实的教学流程。

在教学方面要较好地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语言及组织调控教学的能力。

要掌握课堂的应变处理能力,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探索如何有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如何实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如何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将教学中产生的灵感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

积极参加各类比赛。

认真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3、增强教科研能力,成为创造型教师。

做一名终生学习的教师。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便捷性,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新课程改革方面的知识和新技术的知识,并在教育教学和训练实践当中不断思考和总结。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昌盛的文化》教案示例1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昌盛的文化》教案示例1

------ 华夏教育资源库第 18 课鼎盛的文化作者 : 青海省湟中县上新庄初中王得吉指导教师:青海省湟中县教育局教研室贾生石一、教课目的:[ 课程标准 ]1、认识佛教传入、道教盛行的主要史实;2、说出《史记》的写作体例;3、认识秦汉期间雕塑方面的主要成就。

[ 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道教产生的时间,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表述佛教传入的路线,培育学生识图及抽象归纳能力;2、能说出司马迁编撰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3、能说出秦汉期间雕塑文化的优异代表——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经过显现相关的图片、资猜想象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和当初设计的原由,培育对雕塑艺术的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法认识佛教、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所产生的影响;2、经过学习并运用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以及经过其余门路认识到的相关司马迁的信息,谈论“为何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 ?并说出从中遇到的启迪和感想;3、经过察看教科书以及教师供给的图片、资料,描绘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

[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1、经过认识佛教在中国的流传与道教的盛行,学会运用科学的态度认识和对待宗教;2、经过小组谈论“司马迁为何能写出《史记》”使学生养成乐于同别人合作,共同商讨、沟通学习的质量;经过对司马迁写《史记》精神的学习,初步培育谨慎治学的学习态度和脚踏实地的治史态度;------ 华夏教育资源库3、经过学习和想象秦始皇地下军阵,感觉秦代的威严,同时认识到这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进而产生民族骄傲感。

二、教课重难点[ 重点 ] 经过对史马迁《史记》的学习,培育谨慎治学的态度。

[ 难点 ] 教育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和对待宗教。

三、教课准备[ 学生活动 ]1、课前让学生观察当地的静房寺,并采集塔尔寺、三塔寺、南朔山道观、西宁北山寺的相关资料,相互沟通,形成感性认识;2、经过对上述寺、观的观察,初步明确佛教、道教的差别( 可从供奉的不一样神象、建筑的不一样特点、壁画的不一样风格、出家人的不一样称呼等方面比较) ;3、对前不久看过的电视剧《司马迁》进行回想,并准备说出一些情节;4、多渠道采集一些秦始皇兵马俑的信息。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上《第18课 昌盛的文化》word教案 (3)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上《第18课 昌盛的文化》word教案 (3)

第十八课昌盛的文化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1.了解佛教传入、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2.说出《史记》的写作体例。

3.了解秦汉时期雕塑方面的主要成就。

知识与能力:1.能说出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道教产生的时间,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表述佛教传入的路线,培养学生识图及抽象概括能力。

2.能说出司马迁编撰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能说出秦汉时期雕塑文化的杰出代表——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通过展示有关的图片、资料想像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势和当初设计的原因,培养对雕塑艺术的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过程与方法:1.运用比较法了解佛教、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2.通过学习并运用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以及通过其它途径了解到的有关司马迁的信息,讨论“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并说出从中受到的启示和感想。

3.通过观察教科书以及教师提供的图片、资料,描述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道教的兴起,学会运用科学的态度认识和看待宗教。

2.通过小组讨论“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使学生养成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交流学习的品质;通过对司马迁写《史记》精神的学习,初步培养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

3.通过学习和想像秦始皇地下军阵,感受秦朝的强大,同时认识到这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司马迁《史记》的学习,培养严谨治学的态度。

难点:教育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和看待宗教。

三、教学准备学生活动:1.课前让学生考察当地的静房寺,并搜集塔尔寺、三塔寺、南朔山道观、西宁北山寺的有关资料,相互交流,形成感性认识;2.通过对上述寺、观的考察,初步明确佛教、道教的区别 (可从供奉的不同神像、建筑的不同特点、壁画的不同风格、出家人的不同称谓等方面比较);3.对前不久看过的电视剧《司马迁》进行回忆,并准备说出一些情节;4.多渠道搜集一些秦始皇兵马俑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昌盛的文化
【内容标准】
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2、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3、了解秦汉时期雕塑方面的主要成就。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说出佛教、道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和它们对中国古代文化所
产生的深远影响。

2、知道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阅读课文中的史料“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
变,成一家之言”,说明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学习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了解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秦始皇兵马俑。

通过有关图片资料让学生想像秦始皇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和威武雄姿,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能力和对雕塑艺术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列表格比较佛教和道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认识佛教和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能全面科学地认识宗教。

2、阅读教科书中有关司马迁生平事迹的介绍,讨论“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你从中受到
那些启发和教育”,小组代表发言交流,以培养自主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运用学生评议和教师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及时进行总结。

3、仔细观察教科书中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资料,描述和想像兵马俑的威武雄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佛教和道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认识宗教本质,学习用科学的态度认识和看待宗教。

2、通过小组讨论“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
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的品质;通过学习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史实,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顽强的毅力。

3、通过秦始皇陵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感受兵马俑所展现的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认识到这是中华祖先对
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以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科技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出现
了许多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

造纸术、医学和数学等科技方面的内容已经在上一课做了介绍,本课主要叙述的是秦汉文化中有关宗教思想和史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5、教学重点
了解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的时间、《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及《史记》的体例、秦始皇陵兵马俑艺术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6、教学难点
认识宗教的本质及其复杂的作用,形成对待宗教的科学态度
三、学情分析
面对的群体是七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评价的能力,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但毕竟认知有限,在学习文化部分时,可从他们的身边入手,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再根据学生们喜欢展示自我的特点,可将全班分为三个小组,每组选择一目内容,根据要求收集、处理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并完成相关的文字整理工作。

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要及时给以指导、建议和监督。

而在课堂活动时,教师则要注意点拨,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评价并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要积极引导学生全面、全体参与,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注重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认知水平。

四、教学过程
课堂自主学习
1、佛教东来和道教兴起:(1)是当今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

它起源于,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按照佛教的说法,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

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因此,佛教很快受到的提倡和扶植。

东汉明帝时,有的地方兴建起佛寺。

佛教的传播,对我国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2)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

道教尊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道教主张,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这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的欲望。

统治者利用道教统治人民,允许各地建立道观。

道教对我国也有深远的影响。

2、司马迁与《史记》:《史记》的作者是,本著记述了从到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这部书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一部优秀的著作。

3、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秦汉时期的水平很高,代表作是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

这些俑用泥土塑造烧制而成,与真人、真马大小相当,造型精美。

兵马俑的艺术群像,形象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是世界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

课堂巩固练习
()1、《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A、断代史 B、纪传体通史 C、史学名著 D、文学名著()2、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的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A、一些封建贵族信佛
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3、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是 A、战国时期 B、秦朝 C、西汉末年 D、东汉末年()4、下列属于佛教教义的是
A、今生忍受苦难,来世可以得到幸福
B、修身养性可以得道成仙
C、“天降灾难……人死变鬼”
D、人人之间息息相关,皇帝代表天意统治人间
()5、著名的洛阳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被佛门弟子尊为“祖庭”。

后来,寺就成了中国僧院的泛称。

这座白马寺建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周
()6、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民间兴起的时间大约是
A、秦朝时期
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三国时期
()7、史记叙述了A、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 B、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C、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历史
D、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出自谁之口
A、秦始皇
B、王充
C、张陵
D、司马迁
()9、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著作是
A、《尚书》
B、《春秋》
C、《战国策》
D、《史记》
()10、下列人物在《史记》没有记载的是
A、秦始皇
B、陈胜
C、汉武帝
D、班超
11、阅读下列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请回答:
(1)这是什么时候谁的名言?
(2)作者写过什么名著?
(3)该书有何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