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年秋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愚公移山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秋学期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教案

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秋学期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教学设计课题愚公移山单元第6单元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加强诵读训练,通过诵读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培养文言语感。

3、把握人物的形象,对文章做个性化的思考与探究。

4、学习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重点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把握人物的形象,对文章做个性化的思考与探究。

难点把握人物的形象,对文章做个性化的思考与探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在学习中遇到极大的困难的时候,你会怎样做呢?是知难而退,是犹豫不决,还是迎难而上?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会带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这节课我们跟随战国时期的列子,学习传颂千年的愚公精神。

板书课题《愚公移山》。

思考如何对待学习中的困难题。

由如何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3、把握人物的形象,对文章做个性化的思考与探齐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听课的目的性,提高课堂效率。

究。

4、学习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二、展示自学成果同学们,课前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呢?现在,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你们的自主学习成果吧!一个小组展示一个知识点,其他小组根据展示情况进行补充或纠正。

教师点拨下面重点知识:1、简介作者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

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

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

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

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2、文体常识本文是一篇寓言,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

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

2018年秋学期部编八年级语文上第22课《愚公移山》教案

2018年秋学期部编八年级语文上第22课《愚公移山》教案

第22课愚公移山【教学目标】1.掌握“且、惩、迂、许、易、惠、厝”等文言词语的意思,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重在落实基础,以“言”促“文”,理解寓意,启迪智慧。

教学难点:还原和重塑愚公这一人物形象,链接生活及现实意义。

【情境导入】(播放《愚公移山》歌曲)同学们,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

历经千百年了,但愚公精神还被人们广为传唱,当然也有人认为:“愚公精神可佳,但是做法很蠢。

出入不方便,为什么不修路,不搬家,而一定要移山呢?”你认为哪种做法好?带着问题我们走进文本。

【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循声跟读。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

3.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4.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甚矣,汝之不惠通假字为,同,始一反焉通假字为,同,(2)选择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惩.山北之塞 A.处罚 B.警戒 C.苦于( )出入之迂.也 A.曲折,绕远 B.迂腐 C.困难( )指.通豫南 A.指向 B.手指 C.直 ( )杂然相许. A.允许 B.赞同 C.答应( )且焉.置土石 A.哪里 B.乃、才 C.语气助词( )(3)一词多义。

①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②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益其所不能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吾义固.不杀人④其.如土石何惧其.不已也⑤汝之.不惠告之.于帝(4)翻译下列句子。

①甚矣,汝之不惠!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③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④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学生自由回答,其余学生评价或补充。

答案略。

5.教师播放教学图片,每显示一幅,学生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或朗读课文相关片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愚公移山》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愚公移山》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愚公移山》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在亳州的东北,高耸入云。

它们的北面,是茫茫的燕山;它们的南面,是波光粼粼的淀山湖。

太行山上住着一个老翁,名叫愚公。

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

每当他出门外,远远望去,总是望见它们俩对他笑,对他嘲笑。

愚公心里很不服气:“你们是有多高啊,竟敢对我嘲笑?!我今天就让你们消失!”他决定移山,他哪怕用尽自己的一生也要把这两座山搬走。

每天,愚公拿起铁锤、凿子,挖土运石,一直干到精疲力竭,天黑了,才回家。

第二天又要起早贪黑地干。

在他身旁有一位邻居,看着他这般不放弃,就劝解他:“这两座山太大了,你这样下去年年月月,天长日久,也移不走。

”愚公却毫不动摇地回答:“我不在这里盼它们消失,我在这里工作,我有信心把这两座山搬到海的那边去。

”愚公的邻居或许是看到了他的决心,或许是在他的坚持中感染了勇气。

于是,愚公的两个邻居,也拿起工具,帮助愚公一起修路,一起挖山。

时间像水一样流淌着,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愚公和他的邻居,经过长久不懈的努力,终于挖平了齐齐两座大山。

比起起初庞大的模样,它们变得瘦了一些,但的确消失了!天空变得更加广阔;风儿变得更加柔和;日子变得更加美好。

愚公对自己的信念骄傲地说:“我可以挖开一座山,你也可以!”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的内涵和教育意义;2.明确“坚持不懈”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毅力和信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思维和理解,如:你们听说过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吗?你们最近有没有遇到坚持不懈“移山”的事情?2.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寓言故事《愚公移山》的基本情节和寓意。

从故事中,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故事所体现出来的道理: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目标远大等。

3. 学生交流(25分钟)学生可以就故事的情节和寓意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体会,以及身边的例子。

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教案

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教案

22 愚公移山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课常用的文言词语,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难词、难句。

2.结合过去学过的寓言理解其特点,把握寓言的寓意。

3.理解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弄清楚愚公和智叟的本质区别,从而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章,并查找和课文有关的背景材料和作者资料。

2.把握文章的脉络和写法,抓住文章的主体内容,有效地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3.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朗读、断句、背诵、译文,增强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愚公精神,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教学重点1.能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弄懂重点字词的意思,疏通文意。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培养阅读古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1.对比、衬托手法以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2.分析人物形象,对文章做个性化的思考与探究。

3.联系生活,辨析寓言的现实意义。

2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耳听江涛的《愚公移山》,想想这是怎样的一段传奇佳话?我们的心中有怎样的感叹?请随我走进古代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板书课题)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

《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

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

2.背景资料战国初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家学派在传扬自己的主张时,常运用大量生动的小故事来说明抽象的道理。

这样,寓言就空前繁荣起来。

《列子》早已散失,现在流传的本子是东晋张湛辑注的,书中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愚公移山》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愚公移山》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愚公移山》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语】《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

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

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课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及注释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纵横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入都要曲折绕远,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二课《愚公移山》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二课《愚公移山》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二课《愚公移山》教案及知识点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二课《愚公移山》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列子》及其作者,掌握文中难解的字、词、句,能读准“仞、畚、孀、龀、厝、陇”等字。

2、学会辨认一词多义和通假字,能口述故事,流畅翻译全文,能概括寓意。

3、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4、让学生对愚公的举动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

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2、难点: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愚公移山,这是一则寓言。

寓言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二、简介《列子》及作者1、《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

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2、列御寇,相传为战国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

三、授新1、学生听课文录音,扫清文字障碍:掌握下列实词:仞冀箕畚孀龀匮亡厝雍陇2、通假字:指;反;惠;亡;厝。

3、重点句子的翻译和字词的落实:年且九十(年纪将近九十岁)惩山北之塞(苦于大山的阻挡)杂然相许(大家纷纷表示赞许)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还不能够搬掉魁父这样的小山丘)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土筐把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夏去冬来,经过一年才能往返一次)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到不可变通的地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何苦而不平(愁什么挖不平呢)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其如土石何(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一座放置在朔方东部,一座放置在雍州南部)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边,没有山岭阻隔了)4、复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2 愚公移山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2 愚公移山

22愚公移山【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词句。

实词——方、仞、阴、阳、惩、君、汝、孀、龀、长息、穷匮、加(增)、何苦、亡(以应)。

虚词——且、焉、诸、以。

句式——省略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2.能力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德育目标学习愚公的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2.理解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1.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

【教学设想】1.布置自读,要求:凭借工具书和课文注解逐字逐句读懂课文,同时记下疑问,准备在老师教读时提出。

自读在课内进行。

2.试改变由教师逐句串讲的传统教法,在学生认真自读的基础上,从抓字、词、句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心,务必使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获得完整、鲜明的印象。

3.讲读过程根据“以思维训练带动语言学习,以语言学习促进思维训练”的设想,尽可能把文言文的字、词、句教学和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做到在发展智能的前提下落实基础知识。

4.“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减轻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着眼于培养学生自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5.安排三课时(包括课内自读,如自读放在课外进行,只需要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解题,了解“寓言”的体裁特点。

2.学生自读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解题1.板书课题:愚公移山。

2.布置学生看本文题注,了解文章出处。

3.提问:什么是“寓言”?(学生先查词典,说明“寓”字的含义,然后根据词典中“寓言”的条目说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体裁。

)4.教师小结,同时布置自读:大家查了词典,知道了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愚公移山教案 新人教版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愚公移山教案 新人教版

22 愚公移山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重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2.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难点1.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2.理解这则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诵读法、辩论法、品读法、延伸拓展法。

多媒体课件。

1课时播放背景音乐——歌曲《愚公移山》。

几年前人们还曾认为毛泽东的“高峡出平湖"是夸张的梦话,而今天,随着三峡水利工程的建成,梦话变成现实,高峡真正出平湖了。

那么,一个人搬走两座大山是不是仍是奇闻笑谈呢?好,通过学习《愚公移山》,让我们来认识这位移山的愚公吧。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

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

后汉班固《汉书·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佚。

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1.时代背景。

本文选自《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因此,本文采用了神话这一表现形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2.题解。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本文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怕困难、坚持奋斗的精神,结尾极富浪漫主义,体现了人定胜天的乐观信念.毛泽东同志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时,曾以《愚公移山》为题致闭幕词,鼓励全党全民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下定决心,坚持奋斗,排除万难,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一九五七年毛泽东同志又发出了“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伟大号召。

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教案22愚公移山

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教案22愚公移山

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教案22愚公移山【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探究文章内涵,把握愚公形象,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

2.理解人类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学习愚公精神,敢于正视困难,勇往直前。

【课时计划】3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三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播放歌曲《愚公移山》。

这是一首同学们十分熟悉的歌曲,它述说了中国古代有名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了后代人对愚公精神的崇敬。

有人说,生活的道路只有两种,一种是大路,一种是小路,但是不论哪种路都不是一路平坦的,都会有荆棘、有坎坷,面对荆棘坎坷,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愚公移山》,看看古人是怎样对待困难的。

二:指导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万仞(rèn)冀州(jì)荷担(hè)箕畚(jīběn)孀妻(shuāng)始龀(chèn) 智叟(sǒu) 穷匮(kuì) 一厝(cuò) 雍南(yōng) 陇断(lǒng) 惩山北之塞(chéng)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方七百里:方圆面积。

.................毕力平险:尽,全。

..........迂:曲折,绕远。

惩山北之塞:惩,苦于。

塞,阻塞。

聚室而谋:室,家。

谋,谋划,商量。

.................................杂然相许:杂然,纷纷地。

许,赞同。

献疑:提出疑问。

始龀:刚刚换牙。

寒..................................暑易节:更替。

.......穷匮:穷尽。

苦:愁苦,这里指担心。

3.通假字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亡以应(亡:同“无”,没有)一厝朔东(厝:同“措”,放置)无陇断焉(陇:同“垄”,高地)4.古今异义年且九十(古义:副词,将近。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第22课愚公移山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第22课愚公移山教案
(2)愚公移山精神的深层含义,如何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对愚公形象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避免片面理解,深入挖掘其内在品质。
举例解释:
-文言文句式理解:针对文言文特有的句式,如倒装句、省略句等,通过例句分析、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愚公移山精神的现实应用:引导学生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提炼出“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结合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思考如何运用这种精神去克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3)分析愚公形象,理解愚公移山的原因、过程和意义,体会愚公精神。
(4)学会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本,提炼关键信息。
举例解释:
-生字词的掌握: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惩”、“倔”、“遂”等字的读音、写法和用法,以便在阅读其他文言文时能够准确理解。
-愚公形象的全面评价:组织学生讨论,使他们在了解愚公坚定的信念和毅力的同时,也认识到其局限性,从而形成客观、全面的评价。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愚公移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坚持努力去克服的困难?”(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愚公精神的奥秘。
4.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激发创作热情。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在新教材要求下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在语言、思维、文化、审美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教案新人教版201808202112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教案新人教版201808202112

22愚公移山◇教材分析◇《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说的是愚公移山的故事,在不经意中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愿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本篇尤善于对比手法的运用,且人物的描写较为形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辨析一词多义。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探究质疑。

【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时代需要愚公精神,激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挑战自我,争做时代的骄子。

◇学情分析◇1.重点:(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培养文言语感。

(2)认识愚公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

2.难点:对比、衬托手法以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同学们,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同学们耳熟能详,《愚公移山》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

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曾以愚公移山为题材,创作了一幅国画,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

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致闭幕词时,用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起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

那么,到底什么是愚公精神?新的时代还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愚公移山》。

1二、预习成果展示1.了解作者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2.了解文体知识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三、学习新课步骤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2愚公移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2愚公移山

课题:22.愚公移山班级:八()班姓名: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 评价: __________【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词语。

2、掌握一些固定的文言句式。

3、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重难点】1、重点词句的理解。

2、自读能力的培养。

【导学流程】1、新课导入2、文学常识。

3、重点字词4、朗读指导5、疏通文意一、基础感知1、新课导入“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耳听江涛的《愚公移山》,这是怎样的一段传奇佳话?我们的心中有怎样的感叹?请随我走进古代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2、了解文学常识。

(1)列子和《列子》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

《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

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

(2)文体链接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

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

3、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仞( ) 惩( ) 塞( ) 迂( ) 荷( ) 箕畚( ) 孀.妻( )4、解释课文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方.七百里: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毕.力平险: 杂然相许.: 损.魁父之丘: 始龀..: 寒暑易.节: 固不可彻.: 何苦.不平:(2)通假字始一反焉。

通,解释:汝之不惠。

通,解释:(3)一词多义且: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焉: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之:出入之迂也()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汝之不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跳往助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其:其妻献疑曰()感其诚()其如土石何()而:面山而居()笑而止之()聚室而谋()而山不加增()于:达于汉阴()告之于帝()(4)古今异义阳古义:,今义:阴古义:,今义:指古义:,今义:曾古义:,今义:诸古义:,今义:荷古义:,今义:毛古义:,今义:息古义:,今义:虽古义:,今义:已古义:,今义:(5)词类活用面山而居面:,帝感其诚感:,毕力平险险:,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5、朗读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怎样划分?(1)惩山北之塞。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教案:22《愚公移山》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教案:22《愚公移山》

22愚公移山【教学目标】1.学习愚公移山精神,用顽强的艰苦奋斗精神去战胜困难。

2.了解文言文表疑问的几种句式;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愚公移山2.简介《愚公移山》的体裁、出处。

《愚公移山》是一则长期在民间流传的寓言,选自《列子·汤问》。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

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二、指导预习1.对照注释阅读全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画出表疑问的句式。

2.理清全文脉络,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地方提出“移山”的问题?(2)什么地方写“移山”斗争?(3)什么地方写“移山”的结果?三、研习新课1.教师朗读全文。

正音,将课文注释中的有关拼音读一遍。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

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2.教师提问: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什么文章一开头不落笔在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二山”?要求学生先理解第一段话,明确:这段话写了“山”的广度、高度和所处位置,文章一开头写两座山的情况,实际上是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写了存在的困难,为写愚公作了铺垫。

3.学习第二段。

教师启发提问: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呢?愚公召集的“家庭会议”开得怎么样?(1)引导学生学习“北山愚公者……聚室而谋曰”,重点学习“且”(将)、“惩”(苦于)、“之”(主谓之间助词)等词的解释。

(2)分析“家庭会议”。

①愚公提出的“移山”目标代表了北山人的共同愿望,首先就是“杂然相许”。

②愚公妻“献疑”,第一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第二是提出移山的具体问题,完全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移山任务。

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愚公移山教案 新人教版

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愚公移山教案 新人教版

22 愚公移山1.掌握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古汉语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重点)3.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难点)1.朗读法;2.品读法;3.讨论探究法。

第1课时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愚公移山》)同学们,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历经千百年了,但愚公精神还被人们广为传唱。

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曾以“愚公移山”为素材,创作了一幅同名的巨幅图画,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那么,到底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飞速发展的新时代,还要不要发扬愚公的这种精神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愚公移山》。

步骤二自学互研自我感悟1.作者简介列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是道家重要典籍。

2.文体知识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3.字词积累箕畚..(jī běn)始龀.(chèn)穷匮.(kuì) 万仞.(rèn)孀.妻(shuāng) 智叟.(sǒu)一厝.(cuò) 荷.担(hè)迂.(yū) 魁.父(kuí)惩.山北之塞.(chéng sè)4.听读录音,注意重音、停顿及语气。

(1)惩/山北之塞(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5)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5.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停顿,读出感情。

6.独立学习看注释,借助工具书,译出大意。

(1)通假字①指.通豫南(“指”同“直”,一直)②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③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④一厝雍.南(“厝”同“措”,放置)⑤无陇.断焉(“陇”同“垄”,高地)(2)一词多义①其惧其.不已也(代词,他)其.如土石何(副词,表示诘问)②之以君之.力(的)虽我之.死(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③且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④焉且焉.置土石(哪里)始一反焉.(语气词)⑤而面山而.居(表示修饰)何苦而.不平(表示承接)而.山不加增(表示转折)(3)词类活用①吾与汝毕力平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作状语,用箕畚)③面.山而居(名词活用为动词,面向,面对着)(4)特殊句式①宾语前置: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焉”前置)②状语后置:告之于帝(状语“于帝”后置)③被动句:帝感其诚(译为: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④主谓倒装: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即“汝之不惠,甚矣”,你也太不聪明了) 步骤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中叙述的故事。

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2 愚公移山

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2 愚公移山

22愚公移山【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全文一共四段,勾画了几幅图画?是哪几幅图画?第一幅:二山雄立图(第一自然段);第二幅:战前动员图(第二自然段);第三幅:毕力平险图(第二自然段);第四幅:愚公智叟辩难图(第三自然段);第五幅:神灵移山图(第四自然段)。

2.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愚公移山的目标是什么?愚公移山的方法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的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方法是“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移山非移物,在挖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①山高大无比:“方七百里,高万仞”;②路途遥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③移山的人年龄太大或太小:“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往助之”;④工具简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困难重重。

【探究人物观点】1.对于愚公移山的想法和行为,众人和邻居有什么态度?“其妻献疑”是不是不愿移山?众人“杂然相许”可见愚公移山的决定得到全家人的支持。

邻居遗男“跳往助之”,代表乡邻的支持。

文中“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一句语气委婉,充满关切、担心。

这里提出移山的困难,目的不是为了阻止愚公移山,而是提醒愚公及其全家人正视移山的困难,并且设法克服困难,从而从另一个侧面反衬出愚公意志的坚决。

2.智叟对待愚公移山的态度如何?试结合其语言分析。

持反对的态度。

智叟出语句句都是讥笑与责难。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语气很重,简直就是讥笑愚公无能了。

3.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一样吗?态度不一样。

其妻尊重愚公,其“献疑”带有关心的意味,语气非常委婉。

而智叟言语间流露出对愚公的轻视,问话则充满了讥笑和责难。

说明其目光短浅。

其妻的“献疑”,引起全家人讨论运土石的问题,并得出解决办法;智叟的“笑而止之”,引出愚公的反驳,由此过渡到神话结尾。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愚公移山》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且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了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

因此本课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重在指导,给予方法上的点拨。

本文对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无疑起到了较好的榜样的作用。

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寓意。

2、分析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

3、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重难点: 1、品味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2、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做出不同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

3、学习愚公身上的精神,理解文章深刻的寓意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播放歌曲《愚公移山》。

这是一首同学们十分熟悉的歌曲,它述说了中国古代有名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了后代人对愚公精神的崇敬。

有人说,生活的道路只有两种,一种是大路,一种是小路,但是不论哪种路都不是一路平坦的,都会有荆棘、有坎坷,面对荆棘坎坷,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选自《列子》的课文《愚公移山》,看看古人是怎样对待困难的。

一、复习导入,精读课文ppt1、诵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我们接下来齐读课文并思考几个问题,看同学们是否真正读懂了课文。

(1)、课文写了哪些人?(有愚公、智叟、愚公妻、荷担者、遗男。

)(2)、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太行、王屋二山的规模怎么样?(3)、移山有什么困难?(4)、结果怎样?二、讨论交流、升华提高(小组活动,全班交流)1、朗读第二.三段。

(小组讨论)(1)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言行,其态度有什么不同?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céng)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献:提出,不反对,君:是尊称,曾(céng)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为愚公着想,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有顾虑(关切,担心)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22愚公移山》教案12

(部编)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22愚公移山》教案12

第22课?愚公移山?教学设计课题愚公移山单元第六单元学科年级八年级1、了解?列子?及其作者,掌握文中难解的字、词、句,能读准“仞、畚、孀、龀、学习厝、陇〞等字。

目标2、学会识别一词多义和通假字,能口述故事,流畅翻译全文,能概括寓意。

3、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重点学会识别一词多义和通假字,能口述故事,流畅翻译全文,能概括寓意。

难点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创设情景导入出示学习目标讲授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欣赏?愚公移山?歌曲。

听歌曲。

听曲,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

1、了解?列子?及其作者,掌握文中难解的字、词、句,能读准“仞、畚、孀、龀、厝、陇〞等字。

明确学习目标,2、学会识别一词多义和通假字,能口述故事,齐读学习目增强学生听课流畅翻译全文,能概括寓意。

标。

的目的3、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性。

义。

一、了解作者作品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这部书中了解作品作介绍作者作品。

保存了很多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者。

列子,本名列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长远。

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

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二、寓言简介寓言是带有劝谕或讽谏性的故事。

寓言通常是了解寓言。

简介寓言。

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简单的故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

朗读课文,三、朗读课文,疏通字音理解一些重朗读感悟课文。

正音正字,听课文朗读录音。

难点字的字四、读懂文意音。

1、小组合作,译读课文,标记不懂之处,举手合作译读课通过自主合作,提问。

文,积累生了解课文内容。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2、识记重点词句。

字词语,了五、合作探究解课文内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惩山北之塞,出入容。

之迂也。

〕文中哪句话说明了愚公移山的目的?〔指通豫研讨问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二课《愚公移山》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二课《愚公移山》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二课《愚公移山》教案及知识点一、教学目标1.理解《愚公移山》的寓意和道理。

2.学会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获取文章的信息。

3.熟悉《愚公移山》相关的文化知识和地理知识。

二、教学重点1.掌握《愚公移山》的情节和故事线。

2.理解《愚公移山》的寓意和主题。

3.了解《愚公移山》所涉及的文化和地理知识。

三、教学难点1.分析《愚公移山》背后的哲学意义。

2.探讨《愚公移山》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询问学生对《愚公移山》这个故事的了解程度,让学生先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节。

2. 给出问题(10分钟)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这背后有什么含义?2.愚公的坚持让我们想到了什么?3.故事中提到的《蟠桃园》、《西岳华山》是什么,有什么文化和地理知识含义?通过讲述故事和讨论问题,让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寓意,并加深对文化和地理知识的了解。

3. 分组讨论(20分钟)把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自行讨论一个问题:1.故事中的愚公对我们有哪些启示?2.故事中的山是实际的山吗?有什么特殊含义?每个小组要在讨论结束后向全班汇报自己的答案和观点,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4. 总结归纳(10分钟)根据讨论的结果,整理出故事《愚公移山》所表达的寓意,以及心灵鸡汤式的启示,如“努力并不一定能够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失败”,“尽管不能改变外在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内心”,等等。

5. 作业(5分钟)布置以下作业:1.写一篇总结《愚公移山》的随笔(500字以上)。

2.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有关《蟠桃园》和《西岳华山》的文化知识,并写一篇短文介绍。

五、学习评价方法1.课堂参与度评分。

2.作业评分。

六、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学生们对《愚公移山》这个故事的情节、寓意、文化和地理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并与同伴交流和互动,从而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愚公移山
1.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培养文言语感。

2.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寓意。

3.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

一、导入新课
(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同学们,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

历经千百年,愚公精神还被人们广为传唱,当然也有人认为“愚公精神可嘉,但是做法很蠢。

出入不方便,为什么不修路,不搬家,而一定要移山呢?”你是如何看待“愚公移山”这件事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走进课文。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家及作品简介。

作家介绍: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

作品简介:《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

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

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等八篇,每一篇均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

2.朗读课文,读好停顿。

点拨示例:(1)惩/山北之塞。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5)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再次朗读,并结合注释梳理文义,教师从旁指导,梳理文言现象。

【通假字】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2)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
【倒装句】
(1)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
(2)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焉”提前)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定语“三夫”后置)
(4)告之于帝。

(宾语“之”提前)
【省略句】
(1)(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省略主语“太行、王屋二山”)
(2)(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省略主语“愚公”)
(3)帝感(于)其诚。

(省略介词“于”)
(4)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

(省略介词“于”)
【教学提示】
本文倒装句与省略句较多,在时间条件充足的前提下,教学时可作为重点文言现象进行
讲解。

4.通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的故事。

明确:本文写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分析人物
1.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这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中写的这些,都有利于愚公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

具体来说,山的高峻显示愚公的决心大;遗男的相助,说明移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受到了乡邻的拥护;智叟的阻止,则是通过愚公、智叟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愚公为子孙后代造福而移山的远大抱负和长远目光;写神的搬山,则是突出愚公精神的感人。

2.请谈一谈你对愚公这一形象的认识。

明确:愚公以九十高龄亲自率领子孙上山“叩石垦壤”,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他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后代子孙。

正因为有这样的抱负,他才会不顾年迈力衰,毅然从事这一伟大事业。

二是他移山的信心来自他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的正确认识,他懂得人力是“无穷匮”的,而自然条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有变化,尽管移山的事业不可能在几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坚持干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

愚公的这种抱负和信心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愿望的生动反映。

3.结合课文说说智叟的形象特征。

明确: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鼠目寸光,安于现状,胸无大志的人。

4.智叟的笑和质疑与愚公妻子的“献疑”有什么不同?
明确: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

愚公之妻是关心,她提问题,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

“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

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焉置土石?”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得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讥笑和嘲讽,“其如土石何”反问语气很重。

在智叟的眼里,愚公完全是一个愚蠢至极、不可救药的老头。

目标导学三:合作探究,把握文本写作艺术
1.结合课文具体说说本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讽刺和烘托的手法。

明确:二山高峻与人少力微、工具简陋对比,愚公、京城氏之子与智叟的对比。

愚公用发展的眼光挖山不止,解决实际问题是智;智叟用静止的眼光,阻止愚公挖山则是愚。

这样就有很强的讽刺效果。

烘托,主要指侧面描写,如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惧”,天帝的“感”,对愚公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的完善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2.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明确: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不同。

目标导学四:辨析寓言,明确主旨
探究: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它包含着什么深刻道理?
明确:本文通过愚公立志移山,终于搬掉两座大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只要我们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三、板书设计
愚公移山⎩⎪⎪⎨
⎪⎪⎧不利条件⎩⎪⎨⎪⎧方七百里,高万仞——山之高大年且九十——年龄之高叩石垦壤,箕畚运土石——工具之简陋子孙荷担者三夫——人力之单薄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路途之遥远有利条件⎩⎨⎧杂然相许——家人的支持
跳往助之——邻人的参与;子子孙孙无 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愚公精神: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