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习题班级 学习动机(思维导图)
高中教资科二4-3学习动机思维导图
学习动机定义与功能定义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功能激发功能(引发作用)指向功能(定向作用)维持功能(维持作用)调节功能(调节作用)与学习效率(学习效果)的关系耶克斯—多得森定律倒“U”形曲线分类内部动机(内在动机)外部动机(外在动机)近景动机远景动机高尚动机利他主义低级动机利己主义认知内驱力内部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外部动机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动机行为与目标远近的关系划分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理论强化理论行为主义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缺失性需要成长性需要(生长性需要)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物默里麦克利兰阿特金森趋向成功的倾向避免失败的倾向成败归因理论基本观点代表人物海德韦纳(维纳)六个因素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机遇)身心状态外界环境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外部归因稳定归因不稳定归因可控归因不可控归因因素来源稳定性可控性教育启示习得性无助感(习得性无力感)自我效能感理论基本观点代表人物班杜拉结果期待效能期待功能因素学习的成败经验(直接经验)替代性经验(间接经验)言语劝说(言语说服)情绪唤醒(情绪的唤起)培养直接经验培训间接经验培训说服教育成就目标理论(目标定向理论)代表人物德韦克埃利奥特平特里奇两类掌握目标成绩目标自我价值理论高趋低避型低趋高避型高趋高避型低趋低避型激发与培养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兴趣和维持好奇心)设置合适的目标表达明确的期望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合理运用外部奖赏德西效应有效地运用表扬进行适当的批评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培养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习动机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功能含义与结构动机:引起/激发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指向某一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得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结构:学习需要和内驱力①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动力。
辩证关系②学习需要也是学习期待的前提之一。
学习期待与诱因③学习期待指向学习需要的满足,促使个体去达到学习目标。
种类(一)近景的直接性动机+远景的间接性动机(二)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三)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奥苏泊尔;认知内驱力指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经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附属内驱力指一个人想获得长者(家长、教师)的赞许和认可,取得应有的赏识)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学习过程:①~动机对~行为有启动、定向、维持的作用;②~结果也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效果:①两者关系一致,表现为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提高成绩;②两者关系不完全成正比,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学习行为不仅受学习动机的影响,还受其他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影响。
总之, 两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①一定范围内有一致性;②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学习任务的难度、学生的个性不同而不同。
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强化论:斯金纳行为主义因此,作为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明确他们所期待的奖励。
需要层次论: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缺失需要(生理、安全、归属与爱、自尊的需要)一旦产生满足,由此产生的动机减少;成长需要(自我实现、审美、认知和理解的需要)不断产生,很少得到完全满足。
因此,教师应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并使学生感到被人接纳和尊重,才有可能使学习的积极性不断被激发,乐于创造和探索,乐于自我实现。
动机的归因论:维纳归因论三个维度:内部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和不可控归因,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部环境因此,有利于了解个体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根据学习行为及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结果来预测个体可能得学习行为。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点整理)思维导图版
当前学校教育制度
层次结构:幼儿儿教育(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高等教育
激发功能(引发功能) 指向功能(定向功能)
维持功能 调节功能 内部攻击与外部动机 高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直接的近景性动机与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认知内驱力力力(要求理理解事物、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需要) 自自我提高高内驱力力力(由学业成就而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 要)附属内驱力力力(为获得⻓长着的赞许或同伴的接纳而而表现出 的)
孔子子与《论语》
《学记》 其他教育家及其思想
萌芽阶段的中国教育思想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里里士士多德/昆体良
萌芽阶段⻄西方方的教育思想
培根提出把教育学作为独立立学科
创立立阶段的代表人人物及其思想
规范教育学形成与发展阶段的代表人人 物及思想
教育学的独立立形态阶段(琐碎易易混)
教育学的多样化阶段
教学的概念
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关系
教学与上课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引导学生生掌握科学文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学生生智力力力、培养学生生的创造能力力力和实践能力力力 发展学生生体力力力、提高高学生生的健康水水平
小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培养小小学生生高高尚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思想品德、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心理理品质
知识的类型
根据概括水水平:具体知识/抽象知识
根据功能: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符号学习(表征学习)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
概念学习
命题学习
知识的学习
下位学习(类属学习)
知识学习的类型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
上位学习(总括学习) 并列列结合学习(并列列组合学习)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思维导图
小学科目二-思维导图汇总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请单击这里添加关于这部分的结论、介绍、分析等信息。
请单击这里添加关于这部分的结论、介绍、分析等信息。
请单击这里添加关于这部分的结论、介绍、分析等信息。
请单击这里添加关于这部分的结论、介绍、分析等信息。
请单击这里添加关于这部分的结论、介绍、分析等信息。
请单击这里添加关于这部分的结论、介绍、分析等信息。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三节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请单击这里添加关于这部分的结论、介绍、分析等信息。
请单击这里添加关于这部分的结论、介绍、分析等信息。
第四节 教师专业发展第五节 小学教育研究概念确定研究课题加工程度:一、二、三次文献功能:事实、工具、理论、政策、经验性文文献分类献小学教育科研概述方法e 顺查法、逆查法、抽查法、追踪法查阅文献与阅读文献要求θ全面性、准确性、多样性、创新性一般过来源 书籍、专著、教科书、工具书程提出研究假设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撰写成文请单击这里添加关于这部分的结论、介绍、分析等信息。
请单击这里添加关于这部分的结论、介绍、分析等信息。
第六节 小学课程理念日 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功能均衡性、综合性、选择三维目标性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生活化、时代化具体目标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三级管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分科与综合相结合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结构内容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服务学生观两独一发见醋放盐教师观教育理念赞助盒饭教学观学习过人评价观发展性评价第七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记忆内容和经验对象日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主要类型保持的时间长短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记忆的开端识记记忆痕迹衰退说:不复习前摄抑制、倒摄抑干扰抑制说:相互干扰制记动机说:情绪、压遗忘的原因抑忆记忆过程保持和遗提取失败说:缺线索忘同化说:高级代替低级遗忘规律日先快后慢、进程不均匀回忆和再认多方精理组目的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第一节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第二节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三节 小学生的学习第四节 小学德育第五节 小学美育第六节 小学生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第七节 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协调第二章 学生指导第一节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第二节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三节 小学生的学习A.方法:对偶故事法B.儿童道德发展阶段:前道德、他律、自律、公正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A.方法:道德两难故事第四节小学德育法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B.三水平六阶段前习俗、习俗、后习俗认知、行为、自律+转折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特点脚趾长毛小学德育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的原一尊观音正积极疏导陶行知则说实情、评示道小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客观原因:学校、家庭、社会小学生的品德指导主观原因:知情意行+性格第五节 小学美育审美教育美育的内涵美育的功能小学美美育的口诀:创造理想,鉴赏感受任务育美育的实施途径教师教导法欣赏法美育的实施方法活动法和实践法第六节小学生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一、学校组织与管理二、班级与班集体三、班主任与班主任工作四、班级活动与班队活动五、课外活动第三章 学校与班级管理了解第二节 班级与班集体第三节 班主任与班主任工作第四节 班级活动与班队活动第五节 课外活动一、教学概述二、教学过程三、教学原则与方法四、教学组织形式五、课堂教学的实施六、教学关键技能七、教学评价与反思第四章 教学实施第一节 教学概述第二节 教学过程第三节 教学原则与方法口诀:冯巩找阴凉,寻思理直发讲授法:师讲谈话法:师问生答语言传递讨论法:生生讨论读书指导法:自学能力演示法:生看直观感知参观法:实地看练习法:巩固知识教学方法实验法:生做实际训练实习作业法:学以致用实践活动法:做中学欣赏教学法:真善美情感陶冶一课程二师生三教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学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思维导图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教育观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学习过人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 提素个性创两全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入学机会均等教育公正 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学生的共同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 两独一发学生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 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 “非关注”阶段、 “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 “任务关注”阶段、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微格教学/行动研究/教学反思/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校本研修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教师的专业发展建促放研赞助合反 教师观爱国守法。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辅导:第八章学习动机,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辅导:第八章学习动机,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考试网为您整理“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辅导:第八章学习动机”,考生们可以多背诵教师资格证教育学教材,熟悉各章节知识考点。
祝广大考生都能通过教师资格考试!第一节概述一、学习动机:(一)含义: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
表现为推力、拉力和压力。
(二)学习动机的结构(谈谈学习动机与学习需要和诱因之间的关系):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
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即内驱力)。
但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需要和满足学习需要的手段,并不等于他会为满足学习需要而采取行动,只有出现与学习需要相适应的外部诱因时,学习需要才能变成学习动机,导致学习活动的发生。
所谓诱因,是指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如家长的奖励、教师的表扬、同伴的赞扬等。
诱因吸引学生进行定向的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从而使需要得到满足。
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与诱因的相互作用。
没有一定的学习需要,学生就不会通过学习活动去追求一定的学习目标;反过来,没有学习行为的目标或诱因,学生也就不会产生某种特定的需要。
当学生达到了某种学习目标,满足了相应的需要后,相应的学习动机就会有所削弱。
(三)动机的作用(结合学习活动,谈谈动机具有哪些功能。
)四个功能:(1)激活功能:会引发学生内驱力,唤起内部的激动状态。
(2)定向功能: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
(3)强化功能(4)调节功能:调节学习的强度、时间和方向。
二、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
成就动机较强的在完成学习任务中能够不断取得进步,学习效率相对较高。
但是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并不完全成正比。
过分强烈的学习动机往往使学生处于一种紧张的情绪之下,注意力和知觉范围变得狭窄,由此限制了学生正常的智力活动,降低了思维效率。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职业理念-教育观 思维导图
课程管理方面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
学校管理
微观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兴趣活动、社区服务活动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班主任的素质教育思想
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转变教育观念,发挥教师作用
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内涵
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观要求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重点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其他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提素、个性、创两全
素质教育
开展途径 实施方法
宏观
国家政策保障
初次提出
发展历程
正式提出
写入法规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核心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课程目标方面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中观
新课改目标
课程结构方面 课程内容方面
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课程实施方面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课程评价方面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 学实践的功能
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运用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区别
教育对象:面向少数学生与面向全体学生 教育目的:偏向知识与全面发展 能力培养:重视技能与重视各种能力 教学方法:填鸭式教学与多种教学方法 学生评价:筛选式评价与发展性评价 教学内容:偏重学科体系与重视综合内容 教育着眼点:局限于学校与终身教育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思维导图
班级与班集体的区别班集体的发展阶段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课堂结构影响课堂管理的基本因素课堂管理的原则课堂气氛及其类型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策略课堂纪律及其维持策略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应对课外活动的概念课外活动的特点课外活动的意义选题制定活动计划活动实施与总结班级建设的设计者班级组织的领导者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建立健全班组织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组织指导班级活动的开展家访班级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沙龙和家长委员会班级网络依托社区的教育委员会建立校外教育基地教师角色的含义教师角色的构成教师角色的形成阶段教师角色意识教师的认知特征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的行为特征教学效能感罗森塔尔效应教师成长的历程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师常见的心理冲突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班集体: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由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及良好纪律和舆论的班级学生所组成的活动共同体班级体是班级的高级形式,班集体的形成需要全班学生和班主任及各科老师的共同努力初建期的松散阶段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成熟期的集体阶段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要求把握目标的方向性把握目标的激励作用方法具体化目标法系列化目标法针对性目标法横向:课堂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师与学生)、教学中介(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纵向:课堂教学计划之不同环节的活动内容与形式组织以及时间分配背景情况教学目标课堂规模凝聚力课堂规范教师领导积极的课堂气氛消极的课堂气氛对抗的课堂气氛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课堂物理环境因素前提(基础):准确地鉴定、分析课堂气氛时刻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感染学生树立典型,利用榜样示范积极引导学生妥善处理矛盾冲突,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含义: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类型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影响因素课堂情境结构:班级规模、课堂常规的建立、学生座位的分配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教学过程的规划策略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①教师和学生充分商讨后共同制定②少而精)合理组织课堂教学(①增加学生参与课堂机会②保持紧凑教学结构③处理好教学活动的过渡)做好课堂监控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性质: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类型:人格型问题、行为型问题、情绪型问题(或行为不足、行为过度和行为不适)产生原因学生因素(适应不良、厌烦、挫折与紧张、寻求注意与地位、过度活动、性别差异)教师因素(要求不当、滥用惩罚手段、教师缺乏自我批评精神)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大众媒体、课堂内部环境)处置矫正:①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②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③给予精确而严格的指导④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⑤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⑥协调同伴关系⑦与家长合作参与的自愿性、自主性内容的灵活性、综合性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社会化促使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个性化课外活动给学生生活增添了乐趣课外活动在发挥学生特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职权影响力:权威、地位、职权个性影响力: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协调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与任课教师之间、学校各级领导之间、指导协助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协调学校教育与叫停教育之间的关系协调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充分了解学生全面教育引导学生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先进生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激励,战胜挫折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全班进步后进生关心爱护,尊重人格培养激发学习动机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因材施教明确家访目的,每次家访不可例行公事,更不可盲目进行分析家访对象,选择合适时机,并选择与家长沟通访谈的恰当方式注重家访后期追踪,有针对性地调整后期的教育方式“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学生楷模”的角色“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严格管理者”的角色“心理调节者”或“心理医生”的角色“学生的朋友和知己”的角色角色认知阶段:角色扮演者对某一角色行为规范的认识和了解,知道哪些行为是合适的,哪些不合适角色认同阶段:个体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角色信念阶段:信念是个体确信并愿意以之作为自己行为指南的认识,表现在教师职业中就是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角色认知:同上。
教师资格证科目三高中英语知识点思维导图
教师资格证科目三高中英语知识点思维导图科目三高中英语备考建议
本人英专生,出来工作后的英语主要以商务方向为主,和考试涉及到
的语言知识英语不是同一领域,刚开始记语言知识的单词也难,容易混淆,所以整理了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和高频单词分享给大家。
可留言索取资料~
1.通过梳理知识导图知道大概的重点内容框架
2.相似的单词通过梳理来清晰辨认及区分细微的含义
3.知识点框架---然后真题练习---再回到知识点框架复盘
4.教学设计有模板,套用即可
本人平时上班,下班一般用2小时左右看书做练习,一个月专攻一科,并非三个科目同时进行学习,会知识点容易错乱,希望有帮助,祝大家顺
利通过考试,早日上岸~~。
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见考点四:学习动机
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见考点四:学习
动机
1.动机的含义及其功能。
(1)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动机的功能:激活、指向、强化。
2.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3.学习动机的组成: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
(1)学习需要(期待):①含义、地位:
A、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
B、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其头脑中的主观反应。
C、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
D、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
第 1 页共1 页。
教师编考试之《教育理论》思维导图
“学校即社会”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三、发展阶段
第一部分 教 育 学
7பைடு நூலகம்
人物
著作
主要观点
评 价
加里宁
《论共产主义教育》
马卡连柯
《教育诗》
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克鲁普斯卡娅 《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
凯洛夫 杨贤江 赞科夫
《教育学》 《新教育大纲》 《教学与发展》
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
{ 教育学概述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前教育学阶段”)
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3.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一、萌芽阶段
1.我国
人物
著作
主要观点
评价
《学记》
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尊师重道———“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藏息相辅———“藏焉修焉,息焉 游 焉。”课 内 与 课 外、劳 与 逸 相 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
《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不仅成为宋代及以后我国封建社 会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2)古代印度。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 教和佛教手中。(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 特征。(4)古代希腊、罗马。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的两种著名的教育
第一部分 教 育 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8)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制度 (11)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14) 第五章 课程 (16) 第六章 教学 (19) 第七章 德育 (25) 第八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28) 第九章 课外活动与教育合力的形成 (30) 第十章 教育研究及其方法 (32)
2020云南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习动机
2020云南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二、学习动机与效率的关系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
注意,是倒U型曲线,不是U型曲线。
有的考生不容易记住倒U型曲线,所以这里可以这样理解:面对一个任务,如果并没有太强烈的意愿完成任务,那么效率往往会很低;如果完成的意愿太强烈,反而会导致好胜心太强,过于急躁,容易出错,效率也并不是很高;所以需要保持中等强度的动机,才能达到最高的效率。
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得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
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此外,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
如上图所示。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1.根据动机产生的动力来源,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往往由内在需要所引起,与学习本身的兴趣相联系。
例如李同学热爱生物学的知识,所以经常去图书馆翻阅生物学相关书籍,这就是内部学习动机。
外部学习动机: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与外部奖励相联系。
例如家长承诺考班级前三名奖励游戏机,所以学生才好好学习,就是外部学习动机。
2.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
高尚的动机: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例如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
低级的动机: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的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例如学生为了能得到父母给的玩具而好好学习。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低级的并不是低俗的,低级的动机是允许存在的。
3.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的远近关系,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
【教师招聘笔试必备】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A3版】
实践性原则 (四)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整体性问题 (五)系统性原则 全面、整体
2
(一)概念
一、心理发展及其特征 (二)特征
二、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及特征
乳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童年期 少年期 青年初期 青年晚期 成年期 老年期
三、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教育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学习准备 关键期
(三)学前期
4-5 主动感对内疚感 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目的品质
(四)学龄期
6-11 勤奋感对自卑感 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能力品质
(五)青年期
12-18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培养自我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诚实品质
(六)成年早期
18-30 亲密感对孤独感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爱的品质
(七)成年中期
稳定性和可变性
乳儿期 0-1
婴儿期 1-3
二、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及特征
3-6、7 幼儿期
教育活动以游戏为主
童年期
6、7-11、12 教育活动由游戏转向以学习为主 四年级(10-11岁)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少年期
11、12-14、15 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叛逆期”或“危险期” 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抽象思维占主导,出现了反省思维 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30-50 繁殖感对停滞感 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 关心品质
(八)成年晚期
50以后 自我整合对绝望感 发展完善感,避免失败感或绝望感 智慧、贤明品质
(一)概念 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
认识成分 即自我认识,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