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5我看 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合集下载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我看(教案)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我看(教案)
-掌握论证方法:分析文章中使用的对比、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明确其在论证过程中的作用,并学会在实际写作中运用。
-词汇运用:强调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汇的正确用法,确保学生在口语和写作中能够准确使用。
-写作技巧: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如如何清晰表达观点,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语言感染力。
举例:在讲解文章结构时,可以以《我看》为例,分析其开头的引言如何吸引读者注意,中间的本论如何层层递进,结尾的结论如何总结全文。
2.教学难点
-思辨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如何从文章中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合理评价,形成自己的见解。
-写作技巧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并模仿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如如何有效地运用对比、举例等方法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词汇的深度理解:针对一些含义丰富的词汇,如“观点”、“论证”等,需要学生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和用法。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我看(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我看》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的《我看》这一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课文精读:学习《我看》一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词汇积累:学习并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如“观点”、“论证”、“事实”、“道理论证”等。
其次,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文章结构、论证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应该放慢讲解速度,用更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可以适当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些知识点。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进行得比较顺利,学生们能够积极投入到讨论和写作练习中。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为了提高讨论效率,我应该在分组时明确讨论要求,并在讨论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和提醒。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5课《我看》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5课《我看》教案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我看》这一课时,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思考的现象和问题。首先,学生在理解文章主题思想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将观察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联系起来。在讲解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不够准确,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种写作手法还不够熟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4.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习题等环节,提升捕捉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强化学生写作表达能力,借鉴课文写作方法,进行写作实践,培养清晰、有逻辑的表达能力。
6.激发学生探究精神,鼓励拓展阅读,丰富知识储备,提升综合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课文《我看》的主题思想,认识作者的观点态度,领悟文章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8.拓展阅读:推荐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我看》一文,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培养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文化素养,学习并理解课文中的成语、俗语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对文章主题、背景的探讨,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和解读文本。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我看》这篇文章的基本概念。文章通过观察自然景观,引发对人生、社会的思考。这种写作手法是……(详细解释概念)。它对于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思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的一个具体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从观察自然景观中提炼出人生哲理,以及这种写作方法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4.文章分析:探讨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观点态度,以及文章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

九年级上册第5课《我看》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

九年级上册第5课《我看》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意象的理解和修辞手法的识别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歌意象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写作中运用意象。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意象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情感把握:针对“我心中的涟漪”这样的表达,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你心中的涟漪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从自身情感出发,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我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人艾青是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诗歌意象的基本概念。意象是诗人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物象或情景。它是诗歌的灵魂,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我看》这首诗中的意象。通过分析诗中的“大地的葱茏”等具体例子,了解意象如何在实际中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诗人的情感。
-诗歌意象的理解:课文中“我看”一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大地的葱茏”、“天空的宁静”,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受并理解这些意象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本节课需重点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诗歌节奏与韵律的感知: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诗歌的节奏与韵律,理解其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初三上册语文《我看》教学反思

初三上册语文《我看》教学反思

初三上册语文《我看》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情,估计听过金庸大名的人不在少数,对于穆旦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讲述课程之前,先导入金庸和穆旦两人的原名及其他们笔名的由来,吊起学生学习的胃口和兴致,从而引入诗歌的学习。

根据注释,让同学们勾画关于穆旦的简介并适当补充。

穆旦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荐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

《我看》这首诗作于穆旦在昆明西南联大的大学时代,其中充沛的激情,博大的胸怀,是一首春的赞歌,更是一首生命的赞歌,是他正值20岁青春时代的色彩,是20岁的诗人对生命的咏叹!教学中,首先熟读诗歌,了解五节诗歌分别表现的内容,并可以将它适当进行分层。

第一层(1-2节)“我看”——描绘景物。

第一节:风吹草低,绿水荡漾。

第二节:飞鸟晴空,流云醉地。

第二层(3-5节)“所思”——直接抒情。

第三节:描画自然,万物勃发。

第四节:哲人咏赞,生命飘逸。

第五节:生命漫游,自然合流。

其次,通过旁批的几个问题来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的:1、“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副什么样的图画?有什么表达效果?(我看领起的四句分别在诗的第一,二小节,描绘出了一幅傍晚时分柔美恬静、充满生机的春景图。

)(从内容上看,诗人首先描绘春天特有的。

景物,春风,青草,春水,飞鸟,天空大地。

构成了一幅春日夕阳图;从形式上看,“我看”反复使用,照应诗题,形成反复的韵律,富有节奏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

)2、这里的“你”指什么?有何特点?(“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特点有①包容一切,给人带来欢乐,驱除烦恼②带来心灵的慰藉,通过“欢乐和忧戚,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表现出来③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丰润”“勃发”等词表现出来。

)3、作者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诗人热烈的渴盼“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希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就像花朵随着季节荣枯一样,欢笑和哀愁都是生命的重要部分,“我”也应该欣然接受生命所赋予的一切。

【教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5 我看

【教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5 我看

5 我看初读课文,结合诗句内容理解题目的含义。

“我看”一题告知了诗歌的写作视角“我看”,和诗歌主人“我”。

而且这一题目能够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我看什么?看到了什么?怎么看等等。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再读诗歌,概括诗歌内容。

第一节:描绘了一幅春风荡漾图。

第二节:描绘了飞鸟凌空、凝望大地的图景。

第三、四节:将生命、历史融入到自然风景中,展现青春的激越与豪迈。

第五、六节:抒发对闲适恬淡的自然生活的追求。

【品味亮点词语】1.理解下面这句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春风”揉过“青草”,如同春风轻柔地抚摸着青草,给人以温暖柔和之感。

2. 理解下面诗句中感叹词“哦”的表达作用。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感叹词“哦”主要展现的是青春的激越与豪迈。

【感悟精彩句子】1.举例说明本诗的浪漫主义色彩。

(1)“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我看”“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绿潮”,这是生命与自然的融合,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2)“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流云慢慢地红晕”,这是一种人对自然对生命的感知。

)2. 理解诗句“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这是大跨度的隐喻:阳光照耀,天空晴朗深远,一尘不染,天上流云映有阳光和地上红土的颜色,于是便有红晕;地上深红的红土,在阳光的普照与飘过碧绿天空的流云的呼应下,仿佛沉醉了一般。

置身于如此的风景之中,诗人沉醉的生命已经飞腾,与春之神韵一同漫游——“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3.理解下面这句诗抒发的情感。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置身于如此的风景之中,诗人沉醉的生命已经飞腾,与春之神韵一同漫游。

4.理解下面这句诗抒发的情感。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教学反思1.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一、教学目标1.诵读全诗,领悟诗的意境。

2.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与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3.学习和掌握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了解诗歌的多种色彩。

二、教学重点:领悟诗的意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与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掌握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了解诗歌的多种色彩。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语言: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笼罩着漫天黑暗,遭受着践踏和苦难,诗人们或为之扼腕叹息,或为之慷慨激昂,或为之嘶哑歌唱……又或者,会发出另一种声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倾听诗人穆旦的声音。

【设计意图】同为1938创作的诗歌,却与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在诗境上有所差异。

艾青与穆旦分别作为“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两首诗也恰巧体现出两种诗派的差别,在比较阅读的同时,也可借此让学生对诗派有所认识。

(二)诗歌感受及层次划分教师语言:既然是倾听诗人的声音,便要以你最认真的态度和最有效的方式来理解穆旦的话,下面请同学们用最喜欢的方式诵读这首诗,并且完成任务:【课件出示】①诗歌整体给你怎样的感受?②诗歌可以如何划分层次?学生活动:朗读,完成任务。

明确:①浪漫的、闲淡的、荡漾的……②1~2节:美好的、令人沉醉的春日图景;3~5节:议论与抒情,抒发憧憬与深情。

教师语言:请在这两个部分中,任选你喜欢的一部分尝试进行朗诵,可以在课本上标注好重音、停连和语气,然后与大家分享你的朗诵。

学生活动:朗诵,分享。

明确:(示例)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柔和地)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悠长地)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回味地)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充满生机地)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人教版(2018部编版)九上第5课《我看》教案

人教版(2018部编版)九上第5课《我看》教案
3.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发现并感悟诗歌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4.增强思维品质:通过诗歌解析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思维品质。
5.塑造良好价值观: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我看》这首诗歌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热爱和赞美之情的现代诗。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传递出生命的活力和美好。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诗中的一个具体案例。“我看那云,那自由的云”这句话展示了诗人如何通过观察云彩,感受到自由的美好。
人教版(2018部编版)九上第5课《我看》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2018部编版)九上第5课《我看》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章节:
1.诗歌欣赏:通过阅读和解析艾青的诗歌《我看》,让学生理解并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2.词语解析:学习本课生词、短语,如“苍翠”、“翱翔”等,并了解其用法和拓展词汇。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分析《我看》这首诗歌,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对现代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2.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词语解析、修辞手法学习,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和修辞技巧,增强学生的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意境的体会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5我看 教案1.doc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5我看 教案1.doc

5 我看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应该都喜欢春天吧,只要在春天走进大自然,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朝气蓬勃、万象更新的世界。

面对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穆旦的《我看》,思考面对春景,诗人的所看所想所感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进入诗歌去领略诗的魅力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

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2)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

(3)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

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

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诗歌朗读的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词语的重读;(5)读出情感。

例如:第一节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要求。

3.小组讨论:理解诗歌内容。

思考:“我”是在怎样的特定时间,描写所见之景,抒发所感之情的?明确:“我”在春天的一个黄昏,看到春天特有的景,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量。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诗意1.品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包含的意象有哪些?表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特点?明确:春风、青草。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1单元第5课《我看》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1单元第5课《我看》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观察与思考的基本概念。观察是对事物进行有目的的查看和了解,而思考则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是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并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观察与思考在实际中的应用。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1单元第5课《我看》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1单元第5课《我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让学生了解并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二是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三是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问题,培养自己的观点和表达能力。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也让我看到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他们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这无疑是对他们综合能力的锻炼。然而,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存在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的情况。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对小组讨论的引导和监督进行改进。
在教学内容上,我注意到学生在掌握课文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针对这一情况,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通过更多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精彩语句,感悟语言美,培养审美情趣,提升文学素养。
4.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形式,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善于倾听,提高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5.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终身学习能力。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还需加强对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这需要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我看》这篇课文的主旨,并且具有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2.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表述中的成语,如“津津有味”、“穿梭”、“蓦然回首”等。

3.能够进行感性思考,从小事情中汲取人生的营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人生的关键因素。

教学过程预习(5分钟)老师可以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布置预习内容,邀请学生预习《我看》这篇课文,让他们对文中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感觉。

导入(10分钟)1.老师可以播放一段与人生经验有关的视频,并邀请学生进行感性思考和表述。

2.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人生经验,并在黑板上进行标注。

感性拓展(10分钟)1.在白纸上写下几个生活中的小事情,让学生进行感性思考,并在白纸上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让学生就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进行交流和表述。

阅读课文(20分钟)1.分组朗读《我看》这篇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请学生思考课文的主旨和文中的重点,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

3.邀请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对生字词和成语进行解释并讲解生动的例子。

练习课文(20分钟)1.请学生朗读《我看》这篇课文,并对重点句子进行理解和表述。

2.让学生学习相关成语,并在白纸上进行巩固。

课堂练习(10分钟)请学生用自己的话重新写一篇《我看》这篇文章,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能够独立运用这些成语和知识点。

总结(5分钟)请学生进行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梳理。

然后提醒学生将这些知识点记住,以便后来可以自己运用。

教学反思首先,这篇课文非常好,非常适合用来让中学生学习。

它的主旨很明确,文中的重点很多。

不仅如此,这篇文章还非常容易理解,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来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并在课堂上进行更加生动和有趣的交流。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在课前,我们应该让他们预习一下,这样他们就会掌握一些能够帮助他们理解这篇文章的基本概念。

在课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解释,这样他们就更容易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重点。

xx人教部编版九上第5课《我看》教案

xx人教部编版九上第5课《我看》教案

xx人教部编版九上第5课《我看》教案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价等。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阅读文章《我看》,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并能正确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关注和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我看》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2.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关于环保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保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

2.预习导入: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我看》,并回答一些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

3.新课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的方式,解读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并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型。

4.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总结出课文中的观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

5.拓展延伸: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发挥,展示自己对环保问题的看法和建议,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6.归纳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归纳,梳理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并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再次阅读和思考。

7.作业布置:布置阅读课外相关文章,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环保的短文,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四、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法:通过展示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探究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课堂讨论法:通过学生的发言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5我看教案1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5我看教案1
明确:“大自然”包容一切,能给人带来欢乐,又能驱除人的烦恼。“大自然”给人带来心理的慰藉,通过“欢乐和忧戚”“在你的心胸里描画”表现出来。“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丰润”和“勃发”表现出来。
5.品读第四节,如何理解“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明确: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怀着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例如诗歌、绘画。
三、板书设计
我 看
穆 旦
所看:春天之景
所感: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抚慰人的心灵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抓住诵读的环节,通过品读体会情感和诗的美。抓住诗人所捕捉到的意象,层层展开,一步步欣赏这首诗。
不足之处
穆旦的诗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对学生启发得不够,学生理解可能不够到位。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必背内容
1、沁园春·雪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fú)雁满回塘。
9、三顾茅庐(罗贯中)
自董卓造逆以来,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能克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miǎn),利尽南海,东连吴会(kuài),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而其主不能守;是殆(dài)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zhāng)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xù),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zhòu),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dān)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次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5 我看 教案.doc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5 我看 教案.doc

5 我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独立阅读诗歌,涵咏品味,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作的艺术魅力。

3.初步学习创作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背诵和比较阅读,激发学生阅读新诗的兴趣。

2.合作探究,自主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引导学生体验新诗的思想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加深对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2.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本诗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去。

这就是人类的爱情的价值实现,这就是真正获得了生命“巨树永青”的人生之爱的归宿。

这是被推为现代诗歌第一人的“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穆旦的作品主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诗歌《我看》。

二、资料助读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

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

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

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

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

1958年受到政治迫害,调图书馆工作。

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 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三、朗读课文,积累词语1.学生先读诗歌,然后点名朗读。

2.师生共同正音。

3.学生积累词语。

翅翼.(yì) 红晕.(yùn)凝.望(níng)忧戚.(qī)枉.然(wǎng) 飘逸.(yì) 摇曳.(yè)四、引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再读诗歌,围绕题目“我看”找出诗中的意象,分析所描绘的意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我看》优质教案.doc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我看》优质教案.doc

5我看课堂展示》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一年四季,最美的要数春天。

阳光明媚,万紫千红,生机盎然,给人以无限希望。

古往今來,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

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 •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笔名梁真。

浙江海宁人,生于天津。

诗人、翻译家。

(2)背景链接从1937年10月,穆旦开始听燕卜茹的《当代英诗》课,对叶芝、艾略特和奥登为代表的英国现代诗,有了精确的了解。

1938年6月创作了《我看》。

《我看》借鉴的是英国现代诗的“玄学思辨”,即一种思辨想象力。

是一种对自然意象和意境的感悟,对社会现代生活的思辨。

但这种思辨,又不同于纯理性的思辨,而是充满着肉体感觉和情感。

即所谓的“思想知觉化”。

2•生难字词⑴字音丰迥(run)汎醉(chen zui)礙望(ning)忧感(qi)枉然(wang)飘逸(piao yi)勃发(b6)摇曳(ye)• • • • •(2)词义【丰润】(肌肤等)丰满滋润。

【沉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

【忧戚】忧伤烦恼。

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 •朗读指导(1)深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2)根据情感的需要,掌握朗读的语速。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1)抽生读课文,读出一定的感情。

(2)齐读课文,揣摩每节的意思。

(3)教师小结:全文共五节,每节为一层。

三、合作採•无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了解1 • “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明确:春风吹拂,春草荡漾,仿佛春潮涌动,描绘出一幅绿油油的晚春图。

2•为什么说青草是丰润的?明确:因为草长得茂盛。

3・“悄悄揉过”说明什么?明确:说明风的轻柔。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看》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看》教案
-例如:解释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并让学生尝试仿写,加深理解。
-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可能存在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例如:通过讨论、分享,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在特定背景下产生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
-写作特色的分析:学生对写作特色的概念模糊,需要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讲解。
-例如: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抒情手法等,让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这些写作特色。
4.主题思想:探讨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认识到要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5.写作特色: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如景物描写、抒情手法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课后习题: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优美文字的感知和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课文《我看》的写作特色,使学生能够领悟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我看》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通过课文感受自然美,学习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课文描绘自然景象的部分非常感兴趣,他们在讨论和写作练习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这让我意识到,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继续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共鸣。
此外,学生在写作练习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如语言表达不够准确、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等,也让我看到了他们在写作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针对这些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最后,我认为在课堂总结环节,可以让能力,也能让我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部编版2019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我看教案有反思

部编版2019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我看教案有反思

5.我看
教学过程
作探究
意象:春风、青草、水、绿潮,飞鸟、晴空、流云、大地
作者写风,写鸟,写云,写大地,富有诗情画意,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勃勃生机。

3.第三、四节诗情出现了怎样的转折?有什么作用?
眼前美好的景象引发了作者的忧思,不由心生感叹:大自然的美好枉然在眼前掠过,鲜活、短暂而又宝贵的生命,只能在“寂静”里“勃发”,如何不叫人悲哀?
作用:即景生情,是作者诗情的缓冲,也为下文浪漫、潇洒的抒情蓄势。

4.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作者融入自然,在自然中感悟、寻找生命的真谛:生命既有“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那样自由、潇洒、快乐,又有“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的忧戚。

二、再读诗歌,赏析语言。

1.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揉”字得妙,写出了风的力度和温柔,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

2.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吸入”写出平展翅翼的静鸟与天空融为一体的景象。

3.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欢笑是生命的永恒旋律,如同大自然的美好。

4.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熄灭”也是一种自然,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如同盛开一样)。

三、归纳写作特点。

这是一首优美、流畅又略带伤感的生命之歌。

充沛的激情、博大的胸怀在这首诗中体现无遗。

1.意象大气而深远。

诗人的目光是充满激情的,第一节写风、草地,从面前的草地想到了更远方的广阔大地。

第二节与天空、晚霞、飞鸟,由天空到大地,用词典雅高明。

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我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应该都喜欢春天吧,只要在春天走进大自然,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朝气蓬勃、万象更新的世界。

面对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穆旦的《我看》,思考面对春景,诗人的所看所想所感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进入诗歌去领略诗的魅力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

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2)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

(3)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

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
燮、穆旦和袁可嘉。

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诗歌朗读的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词语的重读;(5)读出情感。

例如:第一节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要求。

3.小组讨论:理解诗歌内容。

思考:“我”是在怎样的特定时间,描写所见之景,抒发所感之情的?
明确:“我”在春天的一个黄昏,看到春天特有的景,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量。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品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包含的意象有哪些?表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特点?
明确:春风、青草。

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生动。

2.画出第一节中能表现春风和春草特点的词语,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可用“以什么修辞或者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的格式来表达)
明确:“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吹过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地比作“绿潮”,写出了绿草像“潮水”一样涌动,给人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3.品读第二节,思考:第二节紧承第一节哪个词语?第二节描写的意象有哪些?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紧承第一节的“向晚”。

意象:展翅的飞鸟、天边的流云和大地。

画面: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

4.品读第三节,这一节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在作者笔下“大自然”有什么特点?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明确:“大自然”包容一切,能给人带来欢乐,又能驱除人的烦恼。

“大自然”给人带来心理的慰藉,通过“欢乐和忧戚”“在你的心胸里描画”表现出来。

“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丰润”和“勃发”表现出来。

5.品读第四节,如何理解“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明确: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怀着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例如诗歌、绘画。

6.品读第五节,思考:作者在这里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来的?
明确:愿望: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由自在、愉快地生活。

通过“飞奔”“坦荡地漫游”“歌唱”“流盼”“摇曳”表现出来。

7.请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心中为什么有“忧戚”和“哀愁”?
明确:这首诗写于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已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危急时刻,诗人心中充满着对祖国的忧虑。

目标导学三:把握中心,体会特色
1.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所见所感,表现春天的大自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充满了渴望和追求,也抒发了作者因时代而产生的欢乐和忧戚。

其一:用丰富的意象来隐喻和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以鲜明深邃的诗歌意象传达情感,阐述思想。

诗歌中的大量意象可谓是形、神兼备,形、情兼备,形、理兼备。

如:这首诗中的意象主要有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展翅的飞鸟、深远的晴空、被夕阳染红的流云、沉醉了的大地。

其二:富有节奏美和音乐美。

全诗一共五节,第一节押ao韵;第二节押i韵;第三节第一句承第二节的i韵,又换韵为a韵;第四节又换韵为i;第五节又换韵为iu和i。

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其三: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第五节的“天风”“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照应了第一节和第二节;“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又照应了第三节的“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像季节燃起花朵”又照应了第一节的“春”。

处处照应,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又使情感抒发得很强烈。

三、板书设计
我看
穆旦
所看:春天之景
所感: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二单元(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第二单元)砥砺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