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 肠道杆菌

合集下载

医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7-肠道杆菌

医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7-肠道杆菌

医学微生物习题第9章肠道杆菌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Vi抗原2.肥达反应3.S-R变异4.不耐热肠毒素二.填空题1.肠道杆菌是一群生物学形状相似的有动力或无动力的革兰染色无芽胞杆菌, 随排出体外。

2.大多数肠道杆菌是菌群的成员, 在特定条件下也可引起疾病, 故称为 .3.肠道杆菌中的多数非致病菌能迅速分解 ,而大多数致病菌与之相反 ,故此项生化反应可作为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的试验 .4.肠道杆菌的抗原构造主要是抗原、抗原和荚膜(K)抗原 .5.肠道杆菌H抗原为鞭毛蛋白 ,不耐热,℃24h才被破坏 , min即被破坏 ,细菌失去鞭毛后 ,H抗原消失 ,菌体抗原为露 ,称细菌的H-O变异 .6.伤寒杆菌死亡后释放的内毒素可使宿主体温 ,血循环中白细胞数 .7.Vi抗原与有关 ,含Vi抗原的菌株比Vi抗原的菌株对小鼠毒力强 .8.大多数志贺菌不分解乳糖 ,只有志贺菌呈乳糖 .9. 试验在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时有重要意义 .10.IMViC试验是指、、、 .11.肠道杆菌抗原主要有、和 .12.大肠杆菌为正常菌群成员 ,但当侵犯组织时可引起化脓性感染 .引起肠内感染的大肠杆菌主要有、、、 .13.产毒性大肠杆菌产生的肠毒素有、 .14.伤寒杆菌免疫以为主 .肠热症后可获得 .15.疑似肠热症病人做病原体分离培养采取标本时 ,发病1~2周取 ,2~3周可采取、或 .16.志贺菌属的细菌通常称为,是引起的病原菌 .按生化反应不同分为、、、四群 .其致病因素主要有、 ,某些菌株还可产生毒性很强的 .17.分离肠道杆菌一般选用、培养基 .三.单选题1.关于肠道杆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所有肠道杆菌都不形成芽胞;B.肠道杆菌都为Gˉ杆菌;C.肠道杆菌中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D. 肠道杆菌中非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E. 肠道杆菌中少数致病菌可迟缓分解乳糖2.肠道杆菌不具有的一种抗原是A.M抗原;B.H抗原;C.O抗原;D.K抗原;E.Vi抗原3.伤寒杆菌Vi抗原变异属于A.毒力变异;B.耐药性变异;C.菌落变异;D.形态排列变异;E.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变异4.初步鉴定肠道致病菌与非肠道菌常用的试验是A.IMViC试验;B.甘露醇分解试验;C.乳糖发酵试验;D.胆汁溶菌试验;E.葡萄糖发酵试验5.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O血清型是A.O6;B.O25;C.O157;D.O111;E.O1586.我国城市水饮用卫生标准是A.每1000ml水中不得超过3个大肠菌群;B. 每1000ml水中不得超过10个大肠菌群C.每100ml水中不得超过5个大肠菌群;D. 每100ml水中不得超过30个大肠菌群;E.每500ml水中不得超过3个大肠菌群7.我国卫生标准规定: 瓶装汽水、果汁等饮料每100ml中大肠杆菌不得超过A.3个;B.5个;C.10;D.50;E.1008.引起肠道疾病的无动力细菌是A.沙门菌; B.霍乱弧菌; C.副溶血性弧菌; D.痢疾杆菌; E.肠产毒性大肠杆菌9.志贺菌的抗感染免疫在消化道粘膜表面主要的抗体类型是A.IgM;B.IgG;C.IgD;D.分泌型IgA;E.IgE10.可迟缓发酵乳糖的志贺菌A.福氏志贺菌;B.宋内志贺菌;C.鲍氏志贺菌;D.痢疾志贺菌;E.B群志贺菌Y变种11.初步将志贺菌从肠道杆菌中鉴别出来的生化反应方法是A.培养基中加亚碲酸钾;B.菊糖发酵试验;C.尿素分解试验;D.胆汁溶解试验;E.半固体双糖含铁培养基接种试验12.伤寒杆菌破溃后释出内毒素使A.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升高;B.体温不变,外周血白细胞升高;C. 体温不变,外周血白细胞降低; D. 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数下降; E.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不变13.目前筛查伤寒带菌者的方法是检测血清的A.O抗体;B.H抗体;C.K抗体;D.Vi抗体;E.O加Vi抗体14.肠热症发热一周内, 检出伤寒沙门菌最高阳性率的方法是A.血培养;B.尿培养;C.便培养;D.痰培养;E.胆汁培养15.肥达反应阳性开始于病程的A.第1周;B.第2周;C.第3周;D.第4周;E. 第5周16.伤寒病人进行粪便培养致病菌的最好时期是A.潜伏期末;B.发病1~4天;C. 发病5~10天;D. 发病2~3天;E. 发病4周之后17.肥达反应有诊断价值的抗体效价, 通常是A.O凝集价≥1:40, H凝集价≥1:40;B.O凝集价≥1:80, H凝集价≥1:160;C.O凝集价≥1:40, H凝集价≥1:160;D.O凝集价≥1:160, H凝集价≥1:80;E.O凝集价≥1:80, H凝集价≥1:8018.关于大肠杆菌, 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B.有鞭毛能运动;C.所有大肠杆菌均是条件致病菌;D.在卫生细菌学中有重要意义;E.是泌尿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19.伤寒杆菌Vi抗体的检查可用于A.早期诊断;B.判断预后;C.检查免疫力;D.调查带菌者;E.以上都不是20.关于伤寒杆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有O ,H ,Vi抗原;B.主要引起细胞免疫;C.可用免役血清鉴定菌型;D.有鞭毛;E.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21.下列肠道致病菌的特征错误的是A.革兰阴性杆菌;B.在SS琼脂上为无色半透明菌落;C.除少数外均不分解乳糖;D.抗原构造复杂 ,均有H ,O抗原;E.可用免疫血清鉴别型别22.伤寒的并发症肠穿孔和肠出血常发生在A.病程第一周;B.病程第二周;C.病程第二周至第三周;D.病程第三周;E.病程第四周23.肥达反应的原理是A.凝集反应 ,用已知抗体测未知抗原;B.凝集反应 ,用已知抗原测未知抗体;C.间接凝集反应;D.协同凝集反应;E.沉淀反应24.29岁女性 ,发热1周 ,食欲不振、乏力、腹胀、腹泻、脾肿大 .外周血白细胞偏低 ,起病后曾服退热药及磺胺药 ,发热仍不退 ,临床怀疑为伤寒病 .为进一步确诊 ,首选应做的检查是A.肥达反应;B.血培养;C.尿培养;D.粪便培养;E.骨髓培养问答题1.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腹泻的致病机制与菌株关系是什么?2.常见的沙门菌有哪些?致病因素如何?可致哪些疾病?1.简述大肠杆菌的致病特点 .2.什么是肥达反应?有何意义?分析结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医学微生物习题第9章肠道杆菌测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答案1.Vi抗原:又称毒力抗原,在新分离的伤寒杆菌和丙型副伤寒杆菌具有此抗原。

临床医学检验考试辅导《微生物检验》肠杆菌科及检验讲义

临床医学检验考试辅导《微生物检验》肠杆菌科及检验讲义

肠杆菌科及检验● 考点概述概念;命名与分类原则;共同特点;自然与人体内的分布;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临床意义。

埃希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变形杆菌属、耶尔森菌属及其他肠杆菌科细菌。

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验;临床意义。

【内容讲解】一、概述(共性)肠杆菌科是由多个菌属组成,G-杆菌,生物学性状相似。

大多数肠道杆菌属于正常菌群。

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或侵入肠道外组织时成为条件致病菌而引起疾病。

部分为致病性细菌。

(一)分类肠杆菌科细菌的种类繁多。

主要根据细菌的形态、生化反应、抗原性质以及核酸相关性进行分类。

根据《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1984年)将肠杆菌科的细菌分为20个属即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哈夫尼亚菌属、爱德华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变形杆菌属、摩根菌属、耶尔森菌属等。

(二)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染色G-,杆菌,大小为(1.0~6.0)μm×(0.3~1.0)μm。

多数有周鞭毛(除志贺菌属、克雷伯菌属、鼠疫耶尔森菌和EIEC),无芽胞,少数菌属细菌可形成荚膜。

2.培养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普皿和麦康凯培养基:中等大小、表面光滑的菌落;液体培养基:混浊生长。

3.生化反应发酵葡萄糖产酸、或产酸产气;乳糖发酵试验:非致病菌 +,致病菌 -(除外变形杆菌)。

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4.抗原构造表面抗原(如Vi抗原、K抗原):包绕在O抗原外的不耐热的多糖抗原,可阻断O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的反应,加热处理能破坏其阻断作用。

5.变异菌落S~R变异鞭毛H~O变异耐药性变异生化反应性质的改变6.抵抗力不强。

加热60℃,30分钟即被杀死。

不耐干燥,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

对低温有耐受力,能耐胆盐。

7.肠杆菌科的初步分类(三)致病性1.致病性肠道杆菌:以肠内感染为主,腹泻为共显症状,引起急慢性肠道感染、食物中毒、旅游者腹泻及肠热症等。

2.条件致病菌:为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出现移位感染。

[医学微生物学]肠杆菌科

[医学微生物学]肠杆菌科

[医学微生物学]肠杆菌科概述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是杆状革兰氏阴性菌的一种。

这一科菌是许多病原菌的重要成员,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菌和致病性鲍曼不动杆菌等。

肠杆菌科菌还可以在医院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肠杆菌科中分离出的细菌通常具有类似的表型和基因组学,其中包括特殊的粘附因子和毒素。

肠杆菌科菌是通常生活在动物和人体内肠道内的一类细菌。

一个人的肠内生态系统通常由自身宿主免疫系统和居住在肠道内的微生物组成。

肠内微生物群落(肠道菌群)是肠道内大约400种细菌群落的总称。

大肠杆菌和其他肠道菌株是正常肠道菌群的重要成分,它们可以分解食物并生成维生素和其他重要物质,同时还可以抑制潜在的病原体。

分类肠杆菌科菌包括24个属和近200种细菌,其中大多数为人和动物病原体。

这些属包括:Escherichia、Salmonella、Klebsiella、Citrobacter、Erwinia、Enterobacter、Hafnia、Morganella、Proteus、Providencia、Serratia、Shigella、Yersinia等。

这些菌株的生态系统是复杂的,各种菌株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许多肠杆菌属菌株都是优良的益生菌,可以帮助人体对抗潜在的病原菌,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另一方面,有些菌株也可能是病原体,可以引起感染和疾病。

特征肠杆菌科菌通常是革兰氏阴性的、非芽孢形成的杆状菌,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具有胞内和胞外的纤毛;•有专门的表面粘附结构,如菌毛和赖氨酸胶囊;•具有多种代谢途径和酶的活性,包括糖、酒精、氨基酸、脂肪酸等代谢途径;•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包括温度、pH值、氧气含量等不同的生理条件;•可以产生多种毒素和酶,包括肠毒素、细胞外蛋白酶和溶血素等。

病原性与疾病许多肠杆菌科菌株都是潜在的病原体,其中一些可以引起严重的疾病。

各个菌属所引起的病症、感染路径和病原生物学特征都不一样,但都具有类似的生理和生化特征。

肠道杆菌知识点

肠道杆菌知识点

肠道杆菌知识点肠道杆菌是一类常见于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的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

它们具有很高的耐受性和适应性,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肠道杆菌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介绍一些与肠道杆菌相关的知识点。

1.肠道杆菌的分类和特点肠道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多种不同的菌株,如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等。

它们是非性厌氧菌,即只能在缺氧或极少氧气的环境下生长。

肠道杆菌是肠道微生物群的重要成员之一,对人体有益。

2.肠道杆菌的功能和作用肠道杆菌在人体中起着多种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首先,它们参与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

肠道杆菌能够分解食物中的复杂碳水化合物,例如纤维素和其他难以消化的多糖,产生短链脂肪酸等有益物质,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

其次,肠道杆菌还能够合成维生素K和维生素B12等对人体健康必需的维生素。

此外,它们还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增强身体对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3.肠道杆菌与健康的关系肠道杆菌的平衡和多样性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当肠道杆菌失去平衡或多样性受到破坏时,可能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调,引发多种健康问题。

例如,肠道杆菌失衡与肥胖、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因此,保持肠道杆菌的平衡和多样性对维护人体健康非常重要。

4.如何维护肠道杆菌的平衡和多样性为了维护肠道杆菌的平衡和多样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饮食均衡: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有助于促进肠道杆菌的生长和多样性。

•避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会破坏肠道杆菌的平衡,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医嘱,避免滥用。

•增加益生菌的摄入:益生菌能够改善肠道杆菌的平衡,可以通过食用含有益生菌的食品,如酸奶、发酵食品等,来增加益生菌的摄入。

•减少精加工食品的摄入:精加工食品中通常添加了大量的添加剂和防腐剂,这些物质可能对肠道杆菌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适量减少精加工食品的摄入是有益的。

总结:肠道杆菌是人体肠道中的重要微生物,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医学检验-微生物-肠道杆菌测试题

医学检验-微生物-肠道杆菌测试题

第9章 肠道杆菌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Vi 抗原:又称毒力抗原,在新分离的伤寒杆菌和丙型副伤寒杆菌具有此抗原。

2.肥达反应:系由已知的伤寒沙门菌O 、H 抗原和甲、乙、丙副伤寒菌的H 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病人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

根据抗体滴度高低和早期与恢复期抗体增长情况以辅助诊断伤寒和副伤寒。

3.S-R 变异:是指细菌菌落有光滑型到粗糙型的变异,它是由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中多次传代,其脂多糖失去O 特异性侧链或O 侧链与核心多糖粘附,仍保有非特异性核心多糖结构造成。

此变异出现时,表示细菌毒力、抗原性等也同时发生变异。

4.不耐热肠毒素(LT ):是由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 )产生的致病物质。

对热不稳定,65℃、30分钟可灭活。

由A,B 两个亚基组成。

二.填空题1.肠道杆菌是一群生物学形状相似的有动力或无动力的革兰染色 无芽胞杆菌, 随 排出体外。

2.大多数肠道杆菌是 菌群的成员, 在特定条件下也可引起疾病, 故称为 .3.肠道杆菌中的多数非致病菌能迅速分解 ,而大多数致病菌与之相反 ,故此项生化反应可作为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的 试验 .4.肠道杆菌的抗原构造主要是 抗原、 抗原和荚膜(K)抗原 .5.肠道杆菌H 抗原为鞭毛蛋白 ,不耐热, ℃24h 才被破坏 , min 即被破坏 ,细菌失去鞭毛后 ,H 抗原消失 ,菌体抗原为露 ,称细菌的H-O 变异 .6.伤寒杆菌死亡后释放的内毒素可使宿主体温 ,血循环中白细胞数 .7.Vi 抗原与 有关 ,含Vi 抗原的菌株比Vi 抗原 的菌株对小鼠毒力强 .8.大多数志贺菌不分解乳糖 ,只有 志贺菌呈 乳糖 .9. 试验在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时有重要意义 . 1.阴性,粪便 2.肠道正常,条件致病菌 3.乳糖,初步鉴定4.菌体(O),鞭毛(H )5.60,306.升高,下降7.毒力,丢失8.宋内,缓慢发酵9.乳糖发酵10.IMViC试验是指、、、 .11.肠道杆菌抗原主要有、和 .12.大肠杆菌为正常菌群成员 ,但当侵犯组织时可引起化脓性感染 .引起肠内感染的大肠杆菌主要有、、、 .13.产毒性大肠杆菌产生的肠毒素有、 .14.伤寒杆菌免疫以为主 .肠热症后可获得 .15.疑似肠热症病人做病原体分离培养采取标本时 ,发病1~2周取 ,2~3周可采取、或 .16.志贺菌属的细菌通常称为 ,是引起的病原菌 .按生化反应不同分为、、、四群 .其致病因素主要有、 ,某些菌株还可产生毒性很强的 . 17.分离肠道杆菌一般选用、培养基 . 10.吲哚生成试验、甲基红试验、VP 试验、枸橼酸利用试验。

肠道杆菌-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肠道杆菌-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肠道杆菌(enteric bacilli)
一大群居住在人和动物肠道中 生物学性状近似的革兰阴性短小杆菌
广布于自然界 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 少数为致病菌,是肠道传染病的最重要病原菌 属于肠杆菌科,至少有30个菌属,120个以上的菌种
肠道杆菌(enteric bacilli)
大肠杆菌属 常居菌 变形杆菌属
肠杆菌科的细菌引起不同部位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埃希菌属)
下呼吸道(克雷伯菌属、肠杆菌 属、埃希菌属 )
血液(埃希菌属 、克雷伯菌属 、肠杆菌属) 胃肠道(埃希菌属 、沙门菌属、志 贺菌属、耶尔森菌属) 泌尿道(埃希菌属 、变形杆菌属、 克雷伯菌属、摩根菌属)
第一节 埃希氏菌属 Escherichine
大肠埃希菌的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二、所致疾病 三、免疫性
致病物质
黏附因子(定居因子)——特殊菌毛 ——强大的黏附功能
外毒素:不耐热肠毒素(LT) 耐热肠毒素(ST) Vero毒素—志贺样毒素(SLT)
所致疾病
肠外感染:尿路感染、腹膜炎、阑尾炎、 新生儿脑膜炎
肠内感染:ETEC——霍乱样腹泻 EIEC——菌痢样腹泻 EPEC——婴幼儿腹泻 EHEC——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EAEC——婴幼儿持续性腹泻
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
菌株 作用部位 所致疾病 致病机理
ETEC 小肠
旅行者腹泻 ST、LT 婴幼儿腹泻
EPEC 小肠 婴儿腹泻 粘附和破坏上皮细胞
EIEC 大肠 较大儿童成人 侵袭和破坏
痢疾样腹泻 结肠粘膜上皮细胞
EHEC 大肠 出血性结肠炎 Vero 毒素
EAEC 小肠 急慢性腹泻 不清
Enterohemorrhagic Escher菌 大肠杆菌

医学微生物学精品课件:8.肠道杆菌

医学微生物学精品课件:8.肠道杆菌

引起胃肠炎的大肠埃希菌
菌株
作用部位 疾病症状
致病机制
肠产毒性大肠 小肠 杆菌(ETEC)
肠侵袭性大肠 大肠 杆菌(EIEC)
肠致病性大肠 杆菌(EPEC )肠出血性大肠 杆菌(EHEC)
小肠 大肠
肠集聚性大肠 小肠 杆菌(EAggEC )
婴幼儿、旅游者轻 度或霍乱样腹泻
儿童、成人痢疾 样脓血便
婴儿非血性腹泻
一些血清型的大肠埃希菌具有致病性,能导致人类 胃肠炎。
一、生物学性状
G–、中等大小杆菌、周鞭毛、有菌毛。 乳糖发酵试验+ 肠道选择鉴别培养基形成有色菌落 胆盐、煌绿等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抗原结构 主要有三种
菌体抗原(O-Ag):170多种,存在于细胞壁脂 多糖层。
鞭毛抗原(H-Ag):56种以上。 荚膜抗原(K抗原):多糖性质,有100种以上。
增菌 血
肠外感染:尿路 感染每毫升细菌 数≥10万
肠内感染:肠 毒素、毒力因 子和血清型。
(二)卫生细菌学检查
在环境和食品卫生学上,常被用作粪便 污染的检测指标。
大肠菌群指数
每1000ml水中大肠菌群数
细菌总数
每1ml或1g样品中细菌总数
我国的卫生标准:
≤ 3个大肠菌群/1L饮水 ≤ 5个大肠菌群/100ml饮料 ≤ 100个细菌总数/1ml饮水
☆ SS平板:含乳糖、中性红指示剂、胆盐、煌绿、 硫代硫酸钠等。
☆ Mac平板:含乳糖、中性红指示剂、胆盐等。 ☆ EMB平板:含乳糖、伊红和美蓝指示剂。 ☆中国蓝平板:含乳糖、中国蓝和玫瑰红酸指示剂。
肠道选择鉴别培养基的特点
均含有乳糖和酸碱指示剂: 细菌分解乳糖产酸,使培养基pH降低,

肠道杆菌的实验报告

肠道杆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肠道杆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2. 掌握肠道杆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3. 学会使用生化反应和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对肠道杆菌进行鉴定。

二、实验原理肠道杆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细菌,广泛存在于人体肠道中。

它们分为条件致病菌和致病菌两大类。

本实验通过观察肠道杆菌的形态特征、生化反应和血清学试验等方法,对分离到的肠道杆菌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菌株: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

2. 培养基:普通琼脂培养基、双糖铁培养基、血清学反应用培养基等。

3. 试剂:革兰氏染色液、生化试剂、血清等。

4. 仪器:显微镜、接种环、酒精灯、培养箱等。

四、实验方法1. 菌株分离(1)将实验菌株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在37℃培养箱中培养18-24小时。

(2)用接种环挑取单菌落,接种于双糖铁培养基上,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2. 形态观察(1)将分离得到的菌株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

(2)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体的形态、大小、染色特性等。

3. 生化反应(1)将分离得到的菌株接种于双糖铁培养基上,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和颜色变化。

(2)根据菌落生长情况和颜色变化,判断菌株的生化反应类型。

4. 血清学试验(1)将分离得到的菌株与相应的血清进行玻片凝集试验。

(2)观察凝集反应,判断菌株的血清学类型。

五、实验结果1. 菌株分离实验菌株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呈圆形、光滑、湿润,颜色为白色。

2. 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实验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菌体呈短杆状,大小约为0.5×1.5μm。

3. 生化反应双糖铁培养基结果显示,实验菌株能够发酵葡萄糖,产生酸和气体,不发酵乳糖,不还原硝酸盐。

4. 血清学试验玻片凝集试验结果显示,实验菌株与相应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判断为该血清学类型。

六、实验讨论本实验通过对肠道杆菌的分离与鉴定,掌握了肠道杆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和鉴定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能够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不还原硝酸盐,且与相应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符合肠道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肠道杆菌的实验报告

肠道杆菌的实验报告

肠道杆菌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肠道杆菌实验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了解肠道杆菌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惯、营养要求以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进一步探究肠道杆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 实验原理:肠道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常见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是肠道中最为重要的菌群之一。

在健康的肠道环境中,肠道杆菌对人体有多重好处,可以协助人体消化食物、延缓衰老、增强免疫等。

但是当它们数量过剩时,就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如引起腹泻、食物中毒等。

本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肠道杆菌样本进行培养和观察,以便更加深入的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影响。

3. 实验步骤:(1)准备肠道杆菌样本:从肠子中采集肠道杆菌样本,制作培养基。

选用营养成分丰富的Luria-Bertani(LB)培养基,加入适量的琼脂糖,并用自来水煮沸,冷却至室温并倒入无菌的平板培养皿中凝固。

(2)接种肠道杆菌样本:用火吸管从肠道杆菌样本中取一点菌落转移到平板培养皿上,然后在其表面做“描点”,使其均匀分布在培养基表面。

(3)培养肠道杆菌:将装有接种皿的Petri盘转移到37℃的培养箱中,并在适当的时间进行观察。

对于肠道杆菌,最好的温度是37℃,不宜过高或过低。

(4)观察肠道杆菌的形态特征:观察菌落的颜色、形状和大小等特征。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肠道杆菌的细胞形态和结构,并做出相应的记录。

4. 实验结果:经过观察,我们发现样本中的肠道杆菌在LB培养基上形成了白色、光滑、周围有边界的菌落。

肠道杆菌菌落大小大约为2mm 左右,单个菌落中的菌体呈细长形,通常呈棍状,并在显微镜下呈现出直的、弯的和交替排列的形态。

5. 结论:通过上述实验,我们成功了解了肠道杆菌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惯和营养要求等方面的知识,也为我们更好地了解肠道杆菌在人体中的作用提供了依据。

此外,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其潜在的健康风险和防治措施,以保障人体健康。

微生物学:C9 肠道杆菌科

微生物学:C9 肠道杆菌科
力低下人群
2.肠道感染(致腹泻)
三、微生物学检验
1.标本类型:中段尿、血液、脓液、脑 脊液、粪便等 2.检测方法: 肠外感染:涂片镜检、分离鉴定、细 菌总数计数 肠内感染:致病菌生化鉴定、毒力试 验、肠毒素测定、血清型测定
卫生细菌学检查 EC为正常菌群,作为被粪便污染的指标 大肠菌群指数
–每100ml水中不得检出总大肠菌群, 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和耐热大肠菌群
2.简单的培养条件:营养要求不高,需氧 或兼性厌氧,液体培养基中均匀混浊生 长,普通平板上生长良好,多为中等大小、 灰白色的S型菌落。
3.活泼的生化反应:能分解和发酵多种糖 类和蛋白质,乳糖发酵试验可初步鉴别致 病菌和非致病菌
致病菌 (如沙门氏菌) 不分解乳糖
非致病菌 (如大肠杆菌)
分解乳糖
SS
SS
6.易变异:耐药性变异,毒力变异等
第一节 埃希菌属
Escherichine
§是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 §以大肠埃希氏菌(E.coli)最为重要 §出生后数小时就进入肠道,并终生伴随
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
大多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
条件致病 细菌寄居部位改变引起肠 外感染,尿路感染最常见
致病菌株 某些带有致病基因的 血清型,引起肠道感染
热肠毒素LT、耐热肠毒素ST、Vero毒 素、类志贺毒素、溶血素等)
(二)所致疾病 1.肠外感染
(1)引起泌尿系统感染(UTI) 多由结肠寄居菌异位感染 由特殊血清型O抗原引起,与黏附力相关 (2)新生儿脑膜炎
病死率高;由独特的O抗原和K1抗原引起 (3)败血症 由G-菌引起的感染中占45%;多见于免疫
卫生学意义 作为被粪便污染的 卫生学检测指标
一、生物学特性

肠道杆菌实验报告

肠道杆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肠道杆菌的基本特征及分类;2. 掌握肠道杆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方法;3. 掌握肠道杆菌的生化反应及药敏试验;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水平。

二、实验原理肠道杆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分布于人类和动物肠道中。

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可将肠道杆菌分为条件致病菌和非致病菌。

本实验主要针对肠道杆菌的分离、纯化、鉴定及药敏试验进行研究。

三、实验材料1. 标本:粪便、食品、水等;2. 培养基:营养肉汤、营养琼脂、SS琼脂、双糖铁琼脂、克氏双糖铁琼脂等;3. 试剂:革兰氏染色液、吲哚试剂、甲基红试剂、V-P试剂、KCN试剂、葡萄糖、乳糖、麦芽糖、蔗糖等;4. 仪器:高压灭菌锅、培养箱、显微镜、接种环、试管、锥形瓶等。

四、实验方法1. 标本采集与处理:采集粪便、食品、水等标本,加入无菌生理盐水,充分混匀后取适量接种于培养基。

2. 肠道杆菌分离与纯化: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生长情况,挑取单个菌落进行纯化。

3. 肠道杆菌鉴定:(1)革兰氏染色:观察菌体形态,判断其为革兰氏阴性菌;(2)生化反应:进行吲哚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KCN试验等,判断细菌能否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蔗糖等;(3)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观察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环丙沙星等药物的敏感性。

4. 结果记录与分析:将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并进行分析。

五、实验结果1. 肠道杆菌分离与纯化:成功分离出多个肠道杆菌纯培养物。

2. 革兰氏染色:观察到革兰氏阴性菌形态。

3. 生化反应:部分菌株能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蔗糖等。

4. 药敏试验:部分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环丙沙星等药物敏感。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成功分离出多种肠道杆菌,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菌种资源。

2. 生化反应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肠道杆菌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有助于对其进行分类和鉴定。

3.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微生物学检验肠道杆菌概述

微生物学检验肠道杆菌概述

特性
不耐热肠毒素
耐热肠毒素
分子量 较大,73000
较小,1500~5000
耐热性 不耐热
耐热
免疫原 有


B亚单位 肠黏膜GM1神经 肠黏膜GM1神经节苷
受体 节苷酯

致病机 理
活化细胞腺苷酸环化 酶,细胞内cAMP含 量升高,分泌功能亢 进,引起腹泻
活化细胞鸟苷酸环化酶, 细胞内cGMP含量升高, 分泌功能亢进,引起腹泻
致病大肠埃希菌种类
菌株 ETEC EPEC EIEC EHEC EAggec
侵袭部位 小肠
小肠 结肠 结肠 小肠
疾病与症状
致病机制
旅行者腹泻、婴幼 儿腹泻、水样便、 腹痛等
LT、ST
婴幼儿腹泻、水样 病菌黏附、破坏
便发热、呕吐
细胞
志贺样腹泻,脓血 黏附、内毒素破
便
坏细胞
出血性结肠炎等
志贺样毒素 (VERO毒素)
婴儿腹泻、水样便、 黏附、毒素 脱水
大肠埃希菌生化反应结果
KIA
MIU
IMViC

斜底 面层
气 体
H2 S
动力
吲 哚
尿 酶
I
M Vi
C
化 酶
A A +/- - +/- + - + + - - -
K A - - + +- + + - - -
K A - - - +- + + - - -
K A + - +/- + - + + - - -
检验程序
肠内感染
粪便 肠道弱选择培养基
分解乳糖菌落
ETEC







肠道微生物是什么(两篇)

肠道微生物是什么(两篇)

引言概述:肠道微生物是指存在于人体肠道中的各类细菌、真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总称。

这些微生物组成了人类肠道微生物群落,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肠道微生物的定义和基本功能,本文将继续探讨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它们在人体中的具体作用。

正文内容:一、肠道微生物的种类1.双歧杆菌(Lactobacillus):它是一类革兰氏阳性菌,天然存在于人体中,被广泛应用于制作乳酸菌饮料和酸奶。

双歧杆菌可以增强肠道屏障的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还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2.腐败菌(Bacteroides):它们主要分解食物中的纤维物质,释放出有益的短链脂肪酸,如丙酸和丁酸。

这些短链脂肪酸可以提供能量,并调节肠道pH值,维持良好的肠道环境。

3.球菌(Enterococcus):它们是一类革兰氏阳性菌,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

球菌可以增强肠道表皮细胞间的连接,增强屏障功能,预防有害菌入侵。

4.酵母菌(Saccharomyces):它们是一类真菌,在人体肠道中也有广泛分布。

酵母菌可以帮助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并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5.嗜盐菌(Halomonas):它们是一类耐盐菌,在盐湖等高盐环境中生长繁殖。

嗜盐菌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二、肠道微生物的作用1.消化与吸收功能:肠道微生物参与食物的分解和吸收过程。

它们可以分解食物中的纤维物质、蛋白质和脂肪,产生短链脂肪酸等有益物质。

这些有益物质可以提供能量,调节肠道pH值,并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2.调节免疫系统:肠道微生物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力。

它们可以激活免疫细胞,增加抗体的产生,提高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3.维护肠道屏障:肠道微生物可以增强肠道屏障的功能,防止有害菌的入侵。

它们可以增加肠道黏膜的厚度,增强肠道表皮细胞间的连接,形成一个天然的障碍,阻止有害菌进入肠道。

4.合成维生素和代谢物:肠道微生物可以合成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B和K。

医学微生物—常见病原性细菌(肠道杆菌)

医学微生物—常见病原性细菌(肠道杆菌)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肠道杆菌——志贺菌属
⒈掌握志贺菌属 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⒉熟悉志贺菌属 的生物学特征。 ⒊了解志贺菌属 的微生物检查方法。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志贺菌属
临床病例: 王某,女,18岁。一天前发热38℃,腹痛、腹泻,
水样便。现腹痛加剧,3 便检:镜下满视野白细胞。血液检查:血白细胞为
15000/mm3,中性粒细胞90%。请问: 根据症状初步诊断是什么?
➢ 内毒素肠壁通透性↑内毒素吸收↑ 发热、神志障碍、中 毒性休克等;
➢ 内毒素肠粘膜炎症、溃疡、出血脓血粘液便; ➢ 内毒素肠壁植物神经肠功能紊乱腹痛、里急后重。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⒉所致疾病 —细菌性痢疾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粪-口径 临床类型: 急性菌痢:起病急、病程短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沙门菌属
临床病例: 患者,男,20岁。腹泻8天,大便每天5-6次,偶尔
有粘液和血丝,伴食欲差。之后持续高热,表情冷漠。 体检:肝脏右肋下2cm,脾脏左肋下1cm,躯干腹侧
可见散在的,压之退色的淡红色皮疹。血液检查:白细 胞数量减少。
问题: 你的初步诊断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需要进一步进行的检查是什么?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志贺菌属
志贺菌属细菌又称痢疾杆菌,是人类细菌性 痢疾的病原菌。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 见病,主要流行于发展中 国家,全世界年病例数超过2亿例,其中500万例需住 院治疗,年死亡病例达65万例。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志贺菌属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杆菌。无鞭毛,有菌毛。
志贺菌,革染,×1000
鼠伤寒沙门菌 革染,×1000
鼠伤寒沙门菌 电镜,×20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愈后免疫力较牢固, 胞内寄生菌,主要是细胞免疫
三、微生物学检查——查病原
标本
伤寒和副伤寒 食物中毒 第1周取静脉血 可疑食物 第1-3周取骨髓液 呕吐物 第2周起取粪、尿 粪
败血症 血
SS平板
双糖发酵等
血清学鉴定
生化反应
玻片凝 集试验
三、微生物学检查——查抗体
肥达试验
原理:用已知伤寒、副伤寒沙门菌O、H 抗原与病人血清做半定量凝集实验,以 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 辅助诊断伤寒副伤寒。
福氏、宋氏志贺菌
二、致病性
人类是唯一的患者和带菌者
粪—口传播
感染灶局限于结肠粘膜层,一般不入血
关于疾病的病原学诊断,不做血培养的是
A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B.布氏菌病 C.副伤寒 D.细菌性痢疾
(一)致病物质
1、侵袭力:
菌毛—有利于菌粘附病侵入肠粘膜细胞
2、毒 素: 内毒素 *破坏肠粘膜→炎症、溃疡→ 脓血粘液便 *肠壁植物神经→肠蠕动失调、痉挛→腹痛、里急后重
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
菌株 ETEC
EPEC EIEC
作用部位 所致疾病 小肠 旅行者和
婴幼儿腹泻
小肠 婴儿腹泻 大肠 痢疾样腹泻
EHEC 大肠 EAEC 小肠
出血性结肠炎 婴儿腹泻
致病机理 ST 、LT和粘附素
粘附和破坏上皮细胞 内毒素,侵袭和破坏 结肠粘膜 V ero毒素(O157:H7)
毒素和粘附素
肥达试验的结果判断
1.考虑正常人群抗体水平:O ≥1:80,H ≥1:160
2.动态观察:恢复期效价增加≥4倍
3. O IgM,出现早,维持时间短,沙门菌的共同抗原
H IgG,出现迟,维持时间长,特异性抗原 – O高 H高 肠热症可能性大 – O低 H低 排除 – O高 H低 早期或有交叉反应的其它沙门菌感染 – O低 H高 预防接种或曾患过伤寒

再次入血,第二次菌血症(持续高热,肝脾肿大,
周 玫瑰疹,外周WBC ;胆囊里的细菌进入肠道,随粪排出)
转归: ①细菌被消灭,痊愈 ②恢复期带菌者:病愈后
周 后
的患者,少数可继续排菌3周~3个月
2
3
肠热症患者在不同病程应采取不同标本。第1-2周取 血液,第2周期取粪便、尿液,全程均可取骨髓。
(三)免疫性
每1000ml水中大肠菌群数 每1ml或1g样品中细菌总数
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
≤ 3个大肠菌群数/1L饮水 ≤ 100个细菌总数/1ml饮水
志贺菌属( Shigella )
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菌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 无鞭毛,G生化反应 多数不分解乳糖,SS培养基无色半
透明菌落,IMViC试验为- + - -。 分类 不产生H2S,不分解尿素
毒素:内毒素、外毒素
(二)所致疾病:
1.败血症 2.食物中毒:鼠伤寒、肠炎、猪霍乱沙门菌 3.肠热症-伤寒、副伤寒
伤寒和副伤寒的致病过程
伤寒和副伤寒杆菌 小肠上部粘膜 固有层淋巴结
皮肤----血栓出血--玫瑰疹 肾-----尿 胆囊-----肠道-------粪排菌 肝脾-----肿大 骨髓------受抑制
肠道感染细菌
肠道感染细菌概述
寄生在人、动物肠道中,多数厌氧或杆菌,属于 肠杆菌科。多为肠道的正常菌群,G-
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肠杆 菌属等。
少数为致病菌,胃肠炎,痢疾、伤寒、致病性E.coli
共同特性
1、相似的形态染色—多数有鞭毛,G-
2、简单的培养条件,SS鉴别培养基
3、活泼的生化反应
分离培养 SS平板(无色透明小菌落) 双糖培养基(生化反应) 血清学反应(玻片凝集) 确定菌群和菌型
沙门菌属(Salmonella)
一大群人与动物肠道中的寄生菌
菌群菌型甚多,许多为人畜共患病, 仅少数对人致病。
对人致病的有伤寒沙门氏菌,甲﹑乙 ﹑丙型 副伤寒沙门氏菌。
一、 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周身鞭毛,G2. 生化反应:
一、生物学性状
• G-杆菌,周身鞭毛。 • 多数能发酵乳糖,在SS培养基上呈红色,IMViC
试验(吲哚、甲基红、VP、枸橼酸盐利用)为+ + - -。
• 大肠杆菌血清型以O:K:H表示
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1、定居因子-----菌毛,粘附 2、肠毒素--产毒性大肠杆菌,质粒控制. • 不耐热肠毒素(LT)、耐热肠毒素(ST) :
三. 微生物检查 1.临床标本的检查
肠道外感染取---尿﹑血﹑脓﹑脑脊液 肠道内腹泻取----粪便
37 ℃ 18-24h 可疑菌落
涂片染色 : 形、色、排列 ---初诊 生化反应, 血清分型或测定肠毒素--确诊
2.卫生学指标(掌握)
在环境和食品卫生学上,用作粪便污染的检测指标
大肠菌群数 细菌总数
(二)所致疾病
细菌性痢疾
急性典型:发热、腹痛、脓血粘液便
慢性细菌性痢疾:病程迁移二月以上
中毒性菌痢: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高热达40℃以上,而肠道炎症反应极轻。这是 由于痢疾杆菌内毒素的作用 。
新鲜脓血便/肛拭
三、微生物学检查
及时送/暂用3%甘油缓冲水保,肠腔积液引起腹 泻。 • 志贺样毒素:vero毒素,血性腹泻 • 肠集聚耐热毒素:导致大量液体分泌
(二)所致疾病
1、条件致病——化脓性炎症
内源性,细菌居住部位改变引起的肠外感 染,尿路感染最常见,腹膜炎、败血症、 脑膜炎 2、致病菌株——胃肠炎
某些带有致病基因的血清型,引起肠道感染, 表现为急性腹泻,包括产毒性﹑侵袭性 ﹑致 病性 ﹑ 出血性 ﹑集聚性大肠杆菌
• 不发酵乳糖 • SS选择培养基无色半透明菌落
3.抗原
菌体抗原O:IgM • 鞭毛抗原H:IgG • VI抗原:刺激产生短暂低效价抗体,
伴随活菌一起存在,检出带菌者 Typhoid Mary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
侵袭力: 菌毛吸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在内生
长繁殖,同时将细菌带至其它部位。
四、防治原则
口服减毒活菌苗
乳糖发酵试验
重要实验
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肠道非致病菌
肠道致病菌
多数不发酵乳糖
肠道非致病菌
多数发酵乳糖
非致病
4、抗原构造复杂
鞭毛抗原(H) IgG
K或Vi抗原侵 袭力
菌体抗原(O) LPS的特异性多 糖,IgM
埃希氏菌属 Escherichia
是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
大肠埃希氏菌(E.coli)最重要 出生数小时进入肠道,并终生伴随, 维生素B、K族,抑制志贺菌等生长。 正常菌群:引起肠外感染; 致病菌:引起腹泻
肠系膜淋巴结 进入血液 第一次菌血症
再次进入血液 第二次菌血症
1
潜 1000个细菌经口入肠
小肠上部,定居 进入肠壁
伏 淋巴结;部分被M吞噬,在其内繁殖
部分细菌经淋
期 巴液到达肠系膜淋巴结 ,大量繁殖 ,经胸导管入血
周 第一次菌血症(发热,不适,全身酸痛) 细菌随血流 进入骨髓 肝 脾 肾 胆等器官,被M吞噬,在其内大量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