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与进展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与进展
吴撼 平
( 南省 冷 水 江 市 中 医 医院 ,湖 南 7. 2 【 摘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17 .8 0( 0 2 80 1.2 证型 :I D 6 47 6 2 1 )0 . 150 B
要 】 目的:观 察应 用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 炎的 床 疗效 ,探讨 中医中药在治疗溃疡性结肠 炎方面的治疗进展 。方法: 临
将 21 0 0年 1 0月~2 1 年 1 01 0月入住我 院的溃疡性 结肠 炎患者 9 6例随机分为 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为 4 8例。实验组接 受中医辨证 施治联合 中药保 留灌肠 治疗 ,对 照组采用美沙拉嗪结合地塞米松灌肠常规疗法 。比较 两组治疗 2个月后的临床症状 、肠镜结 果及 不良反应 的情况。结果:实验组采 用治疗方案后 的总体有 效率 9 .%,不 良反应发生 率为 2 8 58 . %,对照组 的总体有 效率 8 . 0 8 %,不 5 良反应发 生率为 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25 P<0 5 o结论 :溃疡性结肠 炎病人 采用中药治疗方案 比常规 西医治疗 的效果 . 0 显著 ,疗效有优 势值得 进一步推 广。
(< .5. o c s n Tet gucrt ecli i C h s o de etbR rta s gs ge ra n t sl i ,s n 尸 00 ) C n l i : ra n l ai oisnT M a g o f c, e e h nui i l t t t hmea zn iwo h uo i e v t a n n e me wi a e
i i g n h a e o d e s e c i s a t r 2 mo t s o ame t Re u t f d n s a d t e c s f a v re r a t n fe n h f te t n . s l :T e e p rme t lg o p S e e t e r t s 9 .% .t e n o r s h x e i n a r u ’ f c i a e i 7 9 v h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进展

寒 热错 杂 、肝 郁 脾 虚 、脾 肾 阳 虚 、阴 血 亏 虚 6 型 ,分 别 选 用 芍 药 汤 、参 苓 白术 散 、乌 梅 丸 、痛 泻 要 方 合 四 逆 散 、理 中 汤 合 四 神 丸 、驻 车 丸 等 加 减 … ,该 方 案 已 日渐 为 广 大 医 家 所 接 受 。
胶 、黄 连 、炮 姜 、当 归 、生 地 黄 、瓜 蒌 、白术 、茯 神 、黄 芪 、龙 眼 肉 、酸 枣 、人参 、木 香 、生 甘 草 )治 疗 ,有 效 率 为92.3% ,明 显 优 于 口 服 柳 氮 磺 胺 吡 啶 对 照 组 (有 效 率 61.5% ) (P <
患 者 临 床治 愈 率 及 有 效 率 分别 为 13.95% 、83.72% 和 6.8% 、 82.50% ,治 疗 组 明 显 优 于 对 照 组 (P<0.05)。 尹 志 辉 等 ”
肠 炎 中 医诊 疗 共 识 ”,将 UC证 候 分 为 大 肠 湿 热 、脾 虚 湿 蕴 、 治疗 39例 阴 血 亏 虚 型 UC患 者 ,方 用 驻 车丸 合 归 脾 汤 方 (阿
· 74 ·
中医 研 究 2015年 1月 第 28卷 第 1期 TCM Res.January 2015 Vo1.28 No.1
文 章 编 号 :1001—6910(2015)01—0074—03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中 医治 疗 进 展
· 综 述 ·
任 彦 ,王 文荣
(福 建 中 医药大 学附属 第二人 民 医院脾 胃研 究 室 ,福建 福 州 350003)
作 用 多 或 价 格 昂 贵 ,患 者 不 易 坚 持 长 期 用 药 ,且 复 发 率 较 高 , 结 肠 溶 胶 囊 (苦 参 、地 榆 、青 黛 、白及 、生 甘 草 等 ),另 加 服 艾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在西医治疗上,该病的复发率偏高,疗效时间偏长,价格偏贵等不足。

近期研究表明,中医药在减轻UC患者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减少该病的复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现将中医治疗UC的辩证分型、经方治疗、中西医结合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字: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研究进展;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疑难病,其发病原因至今无法明确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病程多在4~6周以上[1]。

现代西医治疗UC,临床上常给予氨基水杨酸制剂、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微生态制剂及手术等方法,但仍存在该病的复发率偏高,疗效时间偏长,价格偏贵等不足。

近期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减轻UC患者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减少该病的复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一、中医的病因病机中国的医学中并没有UC一词,但根据其临床的变现可以反应与UC相应的病名。

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将本病归属中医“痢疾”“久痢”和“肠澼”等病范畴。

中医认为UC的病因与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洁)、情志不畅、禀赋不足等有关,病机属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脂络受伤。

病位在肠,与肝、脾、肾、肺诸脏密切相关。

二、中医内治法(一)辩证论治李毅等[3]研究表明UC常见中医证型依次为肠道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寒热错杂证、血瘀肠络证、阴虚肠燥证。

宋晓红[4]将UC分为湿热型、肝郁气滞型、脾阳不振型、脾肾阳虚型;其中治疗湿热型的处方为白术、白头翁、苍术、赤芍各15g,黄芪、木香、白蔻、竹茹、陈皮、黄连、佩兰各10g、桔梗9g、当归12g;治疗肝郁气滞型的处方为白芍、焦三仙、柴胡、香附、桃仁各15g,当归10g,防风、槟榔、大黄、红花、陈皮、炒枳壳各6g;治疗脾阳不振型的处方:土白术、党参、炙黄芪各15g,肉蔻、炙甘草、炮姜、陈皮各10g,柴胡、升麻各9g,当归6g,大枣10枚;治疗脾肾阳虚型的处方:土白术15g,党参、罂粟壳、补骨脂、诃子肉、肉桂、赤芍、吴萸、肉蔻、当归各10g,木香9g;治疗14d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57/60),对照组为 71.67%(43/60)。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3 1 中药 内服 治 疗 .
UC临 床表 现 复 杂 , 情 轻 重 不 一 , 世 各 医 病 后
家往往 根据 其各 自的 临床 体 会 及认 识 不 同 而有 各
自不 同的 临床辨 证施 治方法 。
3 1 1 辨 证 论 治 : 绍源口 . . 余 临证 常 分 如 下证 型 辨治 : 气滞 湿阻 型治 宜疏肝 理气 、 祛湿 导滞 , 方用 四 逆散合 痛 泻要方 加 减 ; 热 蕴 结 型治 宜 清 热 祛湿 、 湿 行气 消滞 , 方用 白头 翁汤 合 芍 药 汤加 减 ; 虚 湿停 脾 型治 宜健 脾益气 、 湿消滞 , 祛 方用 资生 丸加减 ; 肾 脾 两虚 型治 宜温 补脾 肾 、 涩肠 固脱 , 方用 四神 丸加减 。 陈治 水[ 1 本 病 分 为 六 型 论 治 : 肠 湿 热 型 治 以 将 大 清热 化湿 、 调气 行血 , 方用 芍药 汤加 减 ; 胃气虚 型 脾 治 以健脾 益气 、 阳除湿 , 升 方用 参苓 白术散 加减 ; 脾
因多责 之 于肝 、 、 脾 肾功能 失调 , 因责之 于湿邪 和 外 气 滞血 瘀 。
或长期 迁延 呈慢 性 经 过 , 发 生 于 任 何 年 龄 , 女 可 男
发病 率无 明 显 差 别 。祖 国 医籍 中 , 有 UC 的 名 没 称 , 据其 临床 表 现 , 病多 被归 于 中医学 “ 根 本 泄泻 ” 、 “ 痢疾 ” “ 及 肠辟 ” 范畴 。但 虽似 “ 泻” 却 无脓 血 等 泄 ,
阳虚 、 郁脾 虚 、 热 错 杂 、 毒 炽 盛六 个 证 型 l 。 肝 寒 热 _ 7 ]
樊春华 L 则 根据 吕永 慧教授 治疗 UC经 验 , 8 将本 病
产生 , 而造 成肠 黏膜 的损 伤 口 ] 进 。中 医古 籍 对 本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况综述如 下。
1 病 因病 机
脾虚型 , 治宜疏肝理气 、 健脾 调 中, 以痛泻要 方合 四逆散加 减; 阴血亏虚 型 , 治宜 养血 滋 阴、 益 气健 脾 , 驻 车 丸合 四君 子汤加减 ; 血瘀 肠 络型 , 治 宜活 血 化瘀 、 理 气 通络 , 少 腹逐
瘀 汤加减。
采用 免疫 抑制 剂 、 水杨酸制剂 、 肾上腺皮 质激素 等等 , 虽有

定疗效 , 但存 在 的不 良反应 较大 、 价 格也 比较 昂 贵。 中
医在整体观念 与辨 证论 治 的指导 下 , 采取 辨病 、 辨 证相 结 合 的模式 , 治疗 手段 因人 而异且 具有 疗效 确切 、 毒副作 用 小、 复发率低等特点 , 积 累了丰 富的经验 , 现将 研究进 展概
豆蔻 、 五 味子 等 ) ; 肝郁 脾虚 型 , 治 以痛泻 要方 加 味 ( 陈皮 、 白术 、 白芍 等 ) ; 气 滞 血瘀 型 , 治 以少腹 逐 瘀 汤加 味 ( 蒲 黄
炭、 五灵脂 、 当归等 ) 。陈治水 等 将 本 病分 为 6型论 治 : 大肠 湿热型 , 治宜 清热 化湿 、 调 气行 血 , 芍 药汤 加减 ; 脾 胃 气虚型 , 治宜 健脾 益气 、 升 阳除湿 , 参苓 白术 散加 减 ; 脾 肾 阳虚型 , 治宜 温脾 补 肾 、 涩肠 止泻 , 真人 养 脏 汤加 减 ; 肝郁
山西 中 医
2 0 1 3年 5月第 2 9卷第 5期
S H A N X I J O F T C M M a y .2 0 1 3 V o 1 . 2 9 N o . 5
・ 5 3・
中 医治疗 溃 疡 性 结 肠 炎研 究进 展
文 0 媛 苏娟 萍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治疗研 究进展
目录
01 一、西医治疗
03 三、总结
02 二、中医治疗 04 参考内容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简称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性疾病,主要累及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有上升 趋势。本次演示将综述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一、西医治疗
1、药物治疗
传统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主要包括水杨酸类药物(如柳氮磺吡啶)、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其中,糖皮质激素对于 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但长期使用易引发激素依赖和停药反跳现象。 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对激素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患者,可减轻病情并减少复发。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未来的研究应以下 几个方面。首先,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对中医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进行系统评价。其次,深入探讨中医治疗的作用机制,加强对作用靶点和作用机 制的研究。最后,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
总之,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独特优势和良好的疗效,为进一步发挥其 治疗作用,应加强中医治疗的临床研究、作用机制探讨及优化治疗方案等方面的 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 患者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虽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许 多问题和挑战。首先,对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仍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发掘新的 治疗靶点。其次,虽然中药和针灸等物理治疗在临床上有一定的疗效,但作用机 制尚不明确,需要加强基础研究。最后,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尚 不充分,未来可以加强这方面的探索,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机理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机理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机理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7-08-24T16:24:36.923Z 来源:《西部医学》2017年5月作者:郭树鹏1,朱琪1,沈竑1,通讯作者:余增洋2[导读] 本论文综合近年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机理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吴泾分院,上海 200241;2.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上海 200437)基金项目:上海市闵行区卫计委科研课题 (No 2015MW18)作者简介:郭树鹏(1988-),男,河北人,硕士,初级中药师,研究方向:中药药理学,E-mail:gsp88@;通讯作者:余增洋(1988-),男,河南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中药药理学,E-mail:330246941@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常发于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的炎症性疾病,通常临床表现出结肠炎症为特征,发病机制尚未有确切的报道,可能与黏膜免疫反应的调节异常与肠道菌群还有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溃疡性结肠炎对人类健康影响巨大,但目前西医中也还没有针对此病的特效药物,却不可长期服用。

几种类型的药物用于控制或减少炎症的症状。

中草药疗法是除常规西医疗法以外的具有广泛实践性的疗法。

近年来,文献报道了多种中草药具备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诸多研究。

在此,本论文综合近年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机理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有效中药;作用机制前言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以下两种肠病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 Crohn's disease,CD),发病病因通常较为复杂且具有特发性的特点的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1-2]。

溃疡性结肠炎(UC)也是一类发病原因多样却目前尚无清楚机制的慢性溃疡性肠道疾病,发病部位最常见于结肠粘膜和粘膜底层,通常具有腹痛、腹泻和便血等临床病症[2]。

目前研究尚未发现导致UC疾病的确切的原因,在临床治疗上也未见针对此病的特效药,因此WHO也把其列为较难治疗的疾病之一。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收稿 日期 106—1 20 2—0 5
维普资讯
n℃M. r 2 0 , Ma . 0 7 Vd.4, 2 NO. 2
虚弱型, 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味( 党参 、 茯苓、 白术、 扁豆 、 薏苡仁 、 炙甘草、 山药、 砂仁 、 黄芪 、 薏苡仁)脾 肾阳虚 ;
风”“ 、肠辟” “ 、便血” 等范畴 , 对这些病症的治疗, 有丰 富的理论认识和诊治经验 。近几年来随着结肠镜的普 遍应用, 中医药对 U C的治疗研究取得 了较大进展 , 现 将近 6 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小茴香、 赤芍、 白术、 黄芪 、 乌药、 白花蛇舌 草) 。治疗
吕氏 ] 分肝脾不和、 气郁湿滞和脾虚湿盛、 寒热夹
杂2 , 型 分别采用小柴胡汤加味 ( 柴胡、 党参 、 黄芩、 半
夏、 甘草 、 大枣、 生姜) 及理中汤加味( 党参、 白术、 炮姜、 炙甘草、 五味子 、 大黄炭 ) 酒 治疗 。观察 3 例 , l 痊愈 7 例、 显效 l 例 、 3 好转 9 总有效率 9 .%。张氏[分 例, 35 3 ]
药 3. % > 65 7 祛湿药 1 . %>行气药 l. % > 46 5 34 4 理血 药 l. % > 22 9 清热药 98 % > . 2 敛涩药 48 % > 肾药 . 9 补
36 % 。 .7
汤( 白头翁、 秦皮 、 黄连、 黄柏 、 白术、 茯苓 )痛泻要方合 、 四君子汤( 白术 、 防风、 白芍、 陈皮、 柴胡 、 枳壳 、 乌梅、 五 味子、 川芎、 丹参 、 木香) 四神丸( 、 补骨脂 、 吴茱萸 、 附子 片、 肉豆蔻 、 炮姜 、 党参 、 黄芪、 仙灵脾、 五味子、 白术、 木 香、 山楂) 加减治疗。3 例患者 , 6 治愈 2 例 , 5 有效 6 , 例 无效 5 , 例 总有效率 8 .1 61%。姚 氏[ 等分 4型施治 , ]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一)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一)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一)【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以直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疾病。

其发病原因及机理尚不完全清楚,该病缠绵难愈,易复发,且有癌变倾向,已被WHO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

因中医药治疗UC具有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以及副作用少的特点,可以长期维持康复治疗。

本文结合古代文献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UC的中医康复治疗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UC是现代医学病名,祖国医学虽无与其完全对等的病名,但根据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常将其归属于“肠”“泄泻”“久痢”“休息痢”“肠风”“滞下”等范畴。

总体上看,上述病症临床表现都与UC有相似之处,但又不能划等号。

因为单从临床表现上分析,一般无法将UC与克罗恩病(Crohndisease)及各种类型的痢疾等准确诊断区别。

对于UC的病因,现代医学尚不明确,中医亦然。

古今文献多认为因禀赋异常,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所致〔1,2〕。

上述5种相关因素,可能是单独致病,更可能是多种病因合力致病,病位在脾胃与大小肠。

其发病机理为浊邪壅塞肠中,传导失司,气机不通,气血壅滞,肠络受损,下痢赤白。

现代医家对病机主要有如下一些认识:①脾虚为发病之本,湿热为致病之标,血淤为局部病理变化〔3〕;②证属本虚标实,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慢性静止期或慢性持续活动期则多表现为脾肾两虚或虚实夹杂〔4〕;③虚中有实,虚实夹杂,脾胃虚弱贯穿于整个病程中,初发期和反复发作期以邪气盛为主兼见脾虚;缓解期多邪退正虚,脾虚为主兼见邪实,而血瘀肠络为局部病理改变,更使本病迁延难愈〔5〕;④本病发病关键是湿热留滞大肠,其病变可涉及血分,且兼夹证繁杂。

在基本病机基础上,有偏寒偏热之别,偏寒者多兼气虚阳虚,偏热者多兼营热阴虚〔6〕;⑤本病也有可能是“毒瘀致痈”,具体而言是一种“肠胃生痈”,乃因毒邪壅滞气血所致〔7〕。

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概况

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概况

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概况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结肠黏膜炎症和溃疡形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肠道疾病。

它的主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便血、腹胀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已成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本文将对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现状进行概况。

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由于脾胃失调、湿热内蕴等因素导致的肠道炎症,因此中医治疗主要以调理脾胃、清热解毒为主。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治疗、膏方外敷等。

1.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一种通过经络刺激来调理人体阴阳平衡的方法。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炎症的消退,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中极等。

2.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常用的方法之一。

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痛等作用的中药可以改善炎症状况,促进溃疡的愈合。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白芍、薏苡仁等。

3. 膏方外敷膏方外敷是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另一种方法,它可以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促进溃疡的愈合。

常用的外敷膏方包括桃红四物膏、黄连软膏等。

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药物治疗是主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氮芥类药物、免疫调节剂等。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重症患者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重症患者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结肠切除术、回肠造瘘术等。

手术治疗可以去除病变组织,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综合性治疗方法,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和西医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并降低复发率。

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药物副作用,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常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包括中药与西药联合治疗、针灸与西药联合治疗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中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中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率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 )。 PO5 0
3讨 论
救复苏设施 ,必要 时辅助 或控制呼吸 ,以保证病人安全 。 综 上所述 ,舒芬 太尼与丙 泊酚联合用于 无痛人流术 ,生命体征平
稳 ,镇 痛、镇静效果好 ,体动发生率 低 ,术后呼唤 应答和定 向力恢复
痊 愈 :患 者 临床 症 状 消 失 ,肠 镜 检查 、肠 黏 膜恢 复 正 常 ;有 效 :患者 临床症 状 减轻 ,肠镜检 查 、肠黏 膜病变 较前 明显 改善 ,大 便 常规 有少 许红 、白细胞 ;无 效 :患者治 疗前 后 ,临床症状 和 镜检
无 明显改善 。 1 . 5统计学处理
2 ・中医中药 ・ 3 0
A gs2 1,o1, o 4 uut 02V 10N . . 2
中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 究
高淑 霞
( 吉林省 白城中医院内科 ,吉林 白城 170 ) 3 0 0
【 要】 目的 探 讨 中西 医 药 治疗 溃 疡 性结 肠 炎 的 可行 性 。方 法 回顾 分析 笔者 所 在 医院 收 治的 8 例 溃 疡性 结 肠 炎 惠者 的 临床 资料 。结 摘 5 果 治 疗组 痊愈 4 0例 ,有 效 4 ,无效 l ,总有 效率 为 9% ;对 照 组痊愈 2 例 例 8 8例 ,有 效 6 , 无效 6侧 ,总有 效率 为 8%。治 疗 组疗 效 例 5 优 于对 照 组 ,2组 总有 效率 比较 有显 著性 差 异 (< .5 。结论 中西 药合 用治疗 溃疡 性 结肠 炎比 单纯 西 药治疗疗 效 更加 显著 ,可达 到标 本 P0 ) 0
察疗效 。 1 . 4疗效判定标准
将 8例 溃疡性 结肠炎 患者 随机分为 2 :治疗组4 例和 对照组4 5 组 5 O 例 。治 疗组 中 ,男2例 ,女2 例 ;年龄 2 ̄ 0 。病 史均在 5 5 0 04 岁 个月- 0 1

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概况

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概况

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概况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肠道疾病,主要发生在结肠黏膜层,病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该病的主要特征是肠道炎症、溃疡形成和肠道出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原理:1. 西医治疗:西医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等方法。

药物治疗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

手术治疗主要应用于严重病例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免疫调节治疗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来减轻炎症症状。

2.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主要运用中药治疗,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等方面。

中医药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缓解炎症症状、减轻腹泻、血便等症状。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1. 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研究:许多研究表明,中药和西药的联合应用能够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研究发现雷公藤甙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可以减轻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

柴胡疏肝散、三黄片等中药也有一定的疗效。

2. 中医针灸疗法研究: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方法之一。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减轻炎症症状,改善肠道功能。

电针和温针可以减少炎症细胞浸润,降低炎症反应。

3. 中西医结合免疫调节治疗研究:免疫调节治疗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方法。

促肠道免疫调节剂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减轻肠道炎症反应。

研究发现,前列腺素E1和网状内皮系统能够改善肠道通透性,减轻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症状。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优势:1. 综合疗效更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充分发挥中西医的疗效,提高治疗的综合效果。

2. 减轻药物副作用:中药可以减少西药的用量,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3. 个体化治疗:中医治疗通常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调理,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概况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概况

A S u r v e y o f TCM i n Tr e a t i n g Ul c e r a t i v e Co l i t i s
Z HANG J u YE Y l  ̄ w e i
L a n z h o u U a i v e r s i t y t h e F i r s t Ho s pi t a l , L a r t z h o u 7 3 0 0 0 0 , C h i n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 医药在 治疗 溃 疡 性 结肠 炎 方面 的优 势和 新 进 展 。 [ 关 键 词] 溃疡 性 结 肠 炎 ; 中 医药 ; 治疗; 综述 [ 中图 分 类 号] R 5 7 4 . 6 2 [ 文献 标 识 码] A [ 文 章 编 号] 1 0 0 4 - 6 8 5 2 ( 2 0 1 3 ) 1 2 - O 1 5 0 - 0 3
可 因 禀赋 不 足 , 脾 胃素 虚 , 感 受 寒湿 或 饮 食 生冷 ,
l 病 因病 机
溃 疡性性 结肠 炎为现 代 医学 名词 ,传 统 中医 学 中没 有相应 的 名称 , 一般将 其归 入“ 久痢 、 肠涕 、 便血、 滞下、 泄泻 、 肠癖、 腹痛、 肠风、 下血” 等范畴。 《 黄帝 内经》 就存 在“ 肠癖 ” 的记载 , 症 状 即包括“ 便
A b a t r a c t Ba s e d o n T CM e t i o l o g y ,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a n d n e w s t u d y o f c l i n i c a l t r e a t me n t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 t h e a d -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研究进展

中图 分 类 号 ;2 9 76 1 5 .4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9 7 2 1 ) 2 0 60 10 —8X(00 0 - 5 - . 0 4
溃疡性结肠炎 ( C 是一 种慢性非特 异性 的结 肠炎症性病 U ) 变, 与克罗恩病同属 于炎症性肠病 。其发病可能与感染 、 免疫 和 遗传 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为持续性 或反复性 的腹泻 、 液脓血 粘 便伴腹痛 、 里急后重 以及不 同程度 的全身 症状 , 可有肠外表现 。 病变可 累及 直肠 和 乙状 结 肠 , 也可 侵 及到 其他 部 分或 全部 结
统 一的认识 。蔡淦在 《 中医 内科临床手册》中, 根据本病 表现将
本病分为湿 热蕴脾 、 脾虚 湿热、 瘀热 互结 、 脾肾两虚 四证型。李 培等根据本病 的病 因病机 将该病分为湿热 内蕴型 、 气滞血瘀
学 的一些研究 方法 , 中西 医结 合 对溃 疡 性结 肠炎 的临床研 为
究、 药理研究和动物模 型试 验研 究搭 建 了新 的桥 梁 , 为我们对 该病的进一步认识 与治疗研究提供 了新的视角。
热伤血络而为病 。 日久湿浊不化 , 瘀血 留滞 , 可反复发作。而脾
显 著 , 示 出 中 医药 治 疗 本 病 的优 越 性 和 广 阔 的前 景 。在 发 病 显
前 医学界对 溃疡性结肠 炎的中 医辨证 分型 尚无统 一标准 , 常以
本虚标实为纲结 合本病 虚火 湿热或 瘀血 等特点 分为脾 虚湿盛 型、 肝脾不 和型 、 肾阳虚型 、 脾 血瘀湿恋型 四种常见证型。
型。北京中医医院李乾构结合其 自身 临床经验 , 先将 本病分 成 2 期: 个 急性活动期 , 多属 于脾 胃虚弱 、 大肠 湿热证 ; 缓解期 , 多属于脾 肾俱 虚、 湿邪 留滞证 四种证 型。陈鸣旺等 认为 , 目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体重减轻 , 通常在餐后较为严重。 大部分学者认为, 糖尿病 患者在高血糖 的基础上可致内脏 自主神经病变, 胃肠激素 异常及微血管病变, 使胃张力减低和运动速度减慢 , 从而导
致糖 尿 病 胃轻 瘫 。 中医将 糖 尿 病 胃轻瘫 将 归于 “ 痞满” 的范
无效 : 症状无改变 , 胃钡条排空率<3 0 %。 以治愈+显效+好 转的例数计算有效率。
溃疡性结肠炎( U l c e r a i t v e C o l i t i s , U C ) 是一种病因尚不
明确的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主要限于大肠黏膜和 黏膜下层, 以腹痛、 腹泻、 黏液脓血便、 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 状。 多累及远端结肠、 直肠, 亦可遍及全部结肠, 部分患者病 变可仅限于直肠。 发病年龄 以2 0 - 4 ) 岁青壮年为主 , 男女发 病率无明显差异。 大多学者公认的观点是本病是多种因素相 互作用的结果 , 主要与遗传、 感染、 精神、 环境和免疫因素有 关。 U C发病率和患病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 , 同时与大肠癌 的发病存在一定关 系。 在治疗方面, 西药有氨基水杨酸类药
料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
2结果
2 . 1 两组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 3 . 5 5 %, 明显高 于对照组的6 4 . 5 1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 0 5 ) 。 见表1 。
郁气滞、 胸痞胀满、 胃脘疼痛等症 , 该方以“ 四逆散” 为主方。 四逆散载于中医四大经典之一 伤寒论 , 是治疗肝郁气滞、
运 化得 以复健 , 从 而诸症 得消 。 枸橼 酸 莫沙 必 利 是 胃动 力药 , 为 选择 性5 一羟 色 胺
治疗 组 3 1 对 照 组 3 1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韦宜宾,刘锟荣,陈国忠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韦宜宾,刘锟荣,陈国忠

222第17卷 第3期 2015 年 3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7 No. 3 Mar .,2015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和克罗恩病统称炎症性肠病。

UC 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1]。

UC 于1859年最先被Wilks 所描述,中国首个病例于1956年被报道[2]。

在西方国家,1000人里面就有1~2个人患有此病,我国推测UC 患病率为11.6/10万[3-4]。

UC 在中国过去是非常少见的,但是这20多年来其发生率和患病率不断上升[2]。

其容易复发,较难治愈,与结肠癌的发生存在一定联系。

西药氨基水杨酸类药物、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治疗UC 最常用的药物,但长时间使用会引起副作用[5]。

根据本病临床表现特点,可归属中医“休息痢”“久痢”和“肠澼”等病范畴。

中药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韦宜宾1,刘锟荣1,陈国忠2(1.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摘 要:目的:了解中药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方法:通过查阅近几年中英文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

结果:总结了中药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中药内服、中药灌肠、栓剂纳肛治疗及疗效等方面的最新动态。

结论:中药治疗针对性较强,疗效肯定,复发率低,毒副作用较小。

因此,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应该得到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5) 03- 0222- 03收稿日期:2014-08-09作者简介:韦宜宾(1989-),女,广西宜州人,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消化内科疾病。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标签: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进展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其病变多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以直肠和乙状结肠受累多见。

其主要临床症状有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

根据其临床表现特点,本病当属祖国医学“久痢”范畴,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医药对溃疡性结肠炎在稳定病情、预防复发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现笔者将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关于本病的发病机理,目前大多数医家认为系脾肾两虚,肝脾失调,湿热阻滞大肠。

正如《景岳全书》曰:“凡病里急后重者,病在广肠最下之处,而其病本则不在广肠而在脾肾”,“脾肾虚弱之辈,但犯生冷极易作痢”,“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指出该病是在脾胃虚弱的基础上感受外邪、饮食不慎或忧思恼怒引起大肠传导失常,气机不畅,损伤肠膜脉络而发病,病本为脾肾两虚,标实为湿、痰、热、瘀、毒。

罗文纪等[1]认为,凡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或精神抑郁,过度劳累,或气滞、血瘀、痰饮,皆可损伤脾胃,因此脾气亏虚为发病之本,湿浊内阻为标,湿邪日久可壅滞气血,化腐成疡;任光荣[2]认为本病的发病根本在于脾胃虚弱,运化失健。

脾胃居中焦,禀纳谷、腐熟、输布、运化之功能,并具升清降浊之职。

无论是外感湿热毒邪,或是嗜食肥甘,化生湿热,或是过食生冷,湿浊内蕴,郁而化热还是劳倦太过,情志失调,皆可导致脾胃受损,脾失健运,气滞湿阻,气血壅滞,脂膜血络受损,肉腐血败,内溃成疡,化为脓血,大肠传导失司,混杂而下,导致本病[3]。

叶柏教授认为,本病多在先天禀赋不足,脾胃功能不健基础上感受湿热之邪,或由饮食不节,恣食肥甘油腻,辛辣厚味,湿热内蕴肠腑,与气血相搏结,气滞血瘀,脂络受损,血败肉腐,内溃成疡,即为“内疡”,其病理特点类似中医红、肿、热、痛之痈疡,正如《医略》所云:“以痢之赤白为脓血,即是痈疡之类”;“论痢之证治之理,正与痈疡机宜暗合”,以肠腑湿热为标,脾肾两虚为本,病位还可涉及肝肺二脏。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实验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实验研究进展

・ 综
述・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实验研究进展
程 雪 ,董 晓琳 ,严 琴 ,查 安生 。 ( 1 .安徽 中医药 大 学 2 0 1 1级硕 士研 究生 ,安 徽 合 肥 2 3 0 0 3 8 ; 2 . 安 徽省 中 医院消化 内科 ,安 徽 合 肥 2 3 0 0 3 1 ) [ 中图分 类号 ]R 2 2 8 . 2 [ 文 献标 识码 ]A [ 文章 编号 ] 1 0 0 4 - 2 8 1 4 ( 2 0 1 4 ) 0 1 - 0 0 6 9 — 0 3
溃疡性结肠炎 ( U l c e r a t i v e c o l i t i s ,U C)是一种肠道 慢性 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主要侵及肠道黏膜和黏膜下 层 ,多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 ,病变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 , 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 、腹泻 、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 , 以结肠黏膜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主要病理特点 。 U C的 病 因及 发病 机 制 尚未 完全 明确 , 目前认 为 U C 的发病主要涉及免疫调节紊乱、遗传易感性 、感染 、环 境及肠黏膜屏障受损等因素。U C治疗手段有 限,目前 西药主要为氨基水杨酸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免 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但复发率高、副作用大 ,疗效 并不理想。近年来 ,中药治疗 U C取得 了很大进展 ,现 就 中药 治疗 U C的实验研 究 进展 概述 如下 。 1 影响免疫功能 u c发病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密切的关 系。张纨 等 u 采用 2 ,4 ,6 一三硝基苯 磺酸 ( T N B S ) / 乙醇 法建立 溃 疡性 结肠 炎 ( U C) 大 鼠模 型 ,观察 兰 茵凤 扬化 浊解 毒 方 ( 佩兰 、茵陈 、凤尾草 、飞扬草等 )对模型大 鼠 c D 4 十 / C D : 。 细 胞亚 群 表达 的影 响 ,结果 中药 大剂 量 组外 周血 中 C D 4 + / C D j T细胞 亚群数量低 于模 型组 和 S P A P 组 。证实 兰茵 凤 扬 化浊 解 毒 方 对 T N B S / 乙醇 法 的实 验 性 U C大 鼠 有 良好 的治疗作用 ,可能是通过抑制 C D V C D 2 9 + T细胞亚 群表达起到调节免疫 的作用 。刘喜平等 实验研究发现 参苓 白术散可显著降低脾虚证模型大鼠的 C D C D 。 表 达 ,表 明参苓 白术散的作用机理可能与恢 复机体的免疫 功能,下调 C D C D 的表达,抑制局部炎性介质、化 学趋化物及炎性细胞的释放 ,降低肠黏膜炎性反应有关。 刘先知等 用二硝基氯苯 一乙酸复合法制作溃疡性结肠 炎大鼠模型 ,给予清 胃理肠胶囊 ( 枳实、栀子 、白及等 ) 治 疗 后 ,结 果 外周 血 C D 、C D 百 分 率提 升 ,C D 4 + / C D 水平降低 ,因此推断清 胃理肠胶囊主要通过调节机体免 疫 功能 实现 对 U C的治 疗作 用 。 2 影响细 胞 因子 促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 因子之间的平衡失调一直 以来被视为 u c的一个重要的发病机制。何本求等 采 用E L I S A法检测 发现侗药 五味止泻 汤 ( 登虐 辰 、尚圣 篾 、奴域等 ) 能有效提高 U C大 鼠血清 I L — l 0 含量 ,降 低I L 一 6 含量 ,并对损伤的大肠黏膜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 说明侗药五味止泻汤抑制促炎细胞因子 I L 一 6 并促进抗炎 细胞 因子 I L 一 1 0生成 ,是治疗 U C的作用机理之一 。柳 越冬等 用 T N B S / 乙醇法建立 u c大鼠模型 ,经优化溃 结方 ( 黄芪 、炒 白术 、苍术等 ) 灌肠治疗后 ,发现治疗 组的 E G F 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从而表明优化溃结方对 U C大 鼠模型通过上调结肠组织 E G F的含量 ,提高 了机 体细胞 的增殖化分能力和组织生长修复及保护肠黏膜等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综述·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Δ白琳1*,王洋洋1,白静怡2,闻新丽2 #(1.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系,陕西咸阳 712046;2.陕西省中医医院脾胃病二科,西安 710003)中图分类号 R285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3)22-2810-07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22.22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C)作为临床消化系统的常见病、难治病,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中医药在治疗UC方面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停药后不易反复等优势,但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代谢组学从整个机体内源性动态代谢角度出发,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及代谢途径,有助于评价药物治疗效果和探索相关作用机制。

中药治疗UC的代谢组学研究显示,中药复方、单味中药以及中药单体可通过调控机体内源性代谢物,作用于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能量代谢等诸多相关通路,从而抑制免疫炎症反应、改善氧化应激、降低肠道敏感性、调节肠道菌群、修复肠道黏膜损伤,使机体恢复正常的代谢活动。

但相关代谢标志物还需进一步筛选与验证。

关键词中药;溃疡性结肠炎;代谢组学;代谢物;代谢途径Research progress on metabonom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BAI Lin1,WANG Yangyang1,BAI Jingyi2,WEN Xinli2(1. Dep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First College of Clinical Medicine,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Shaanxi Xianyang 712046,China;2. 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s,Shaanxi Provincial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Xi’an 710003,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Ulcerative colitis (UC),as a common and refractory disease of the digestive system,has always been a hot and difficult point in medical researc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efficacy,high safety and not easy to relapse after drug withdrawal in the treatment of UC,but the mechanism has not been fully elucidated. Metabonomics looks for potential biomarkers and metabolic pathway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endogenous dynamic metabolism of the whole body,which is helpful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drugs and explore related mechanisms. Metabolomics studies on the treatment of UC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ve shown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s,single herbs and herbs monomers act on various related pathways such as amino acid metabolism,lipid metabolism and energy metabolism by regulating endogenous metabolites in the body,thereby inhibiting immune inflammatory reactions,improving oxidative stress,reducing intestinal sensitivity,regulating intestinal microbiota,repairing intestinal mucosal damage,and restoring normal metabolic activity in the body. However, further screening and validation of relevant metabolic markers are needed.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lcerative colitis; metabonomics; metabolite; metabolic pathway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一种主要类型,其特点是累及结、直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以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1]。

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概况

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概况

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概况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肠道疾病,主要特征是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已成为当前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目前,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下面将对该领域的研究概况进行介绍。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医药的治疗方法、草药的应用、针灸治疗、营养调理等方面。

中医药的治疗方法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由脾胃虚弱、肝郁气滞等因素引起的,因此主要采用中药调理脾胃、疏肝理气的方法进行治疗。

研究表明,一些中药方剂如香砂养胃汤、六君子汤等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显著。

草药的应用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些草药如黄芩、连翘、白芍等具有清热解毒、止血生肌的作用,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而且,草药制剂相比于化学药物,副作用较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相对更为安全。

针灸治疗也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针灸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肠道黏膜的免疫状况,有助于缓解炎症反应和减少溃疡的形成。

针灸治疗还可以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消化功能,调整肠道的蠕动和分泌,缓解腹泻和腹痛等症状。

营养调理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个重要方面。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伴有消化道吸收功能减弱、营养摄入不足等问题,因此合理的营养调理对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强免疫力,减少炎症反应至关重要。

临床研究表明,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科学合理的饮食和营养补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成果表明,该治疗方法在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长期随访的临床研究数据,需要进一步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g G、 I g M 升高; C D 4 升 高, C D8 降 低 , C D 4 / C D 8 。 。 比值 升高 , 淋 巴细胞 转 化率 降低 , 因此 , 调 节机 体 免疫 功能 可能是 治疗 UC的有效 方 法 。
研 究 发现 , 结肠 灵 ( 2 0 0 1 ) 治 疗 UC 大 鼠后
感染、 免疫 等 因素 有 关 。由于 UC治 疗 药 物 氨 基 水 杨 酸制 剂 、 糖皮 质 激 素 、 免疫 抑 制 剂 、 微 生 态 制 剂 等
丸能 降低 UC患 者血 清 I g G、 I g M; 健 脾灵 、 保 元肠 疡 灵 胶囊 、 秦 艽椿皮 汤 等能 降低 UC大 鼠血 清 I g G, 升
高总 E 一 玫 瑰 花结 形 成 率 、 活性 E 一 玫瑰花结形成率 、
淋 巴细 胞转 化率 , 降低循环 复 合物 , 升 高 白细胞吞 噬
存 在 副作 用大 , 易复 发 , 耐药 性增加 等 不足 。 。 。 ] , 研 制
中药 防治该 病 已成 为 当前 研 究 的热 点 。现 就近 年来 中药 治疗 UC的实验研 究 进展 作一 综述 。 1 调 节 免疫 功能 资料 l 5 表 明, 体 液 或 细 胞 免 疫 功 能 的 异 常 与 UC 发 病 密 切 相 关 。 UC 感 染 后 血 清 I g A 降低 ,
血 因子及 促凝 血酶 原 激 酶 增 多 或 活性 增 强 , 导 致 血
液 呈高凝 状 态 , 并可能进 一步引发血栓 等并发症 。
其 主要表 现 为血小 板体 积缩 小 , 活化 增加 , 促 炎和 促
血 栓作 用增 强 , 加重肠黏膜的缺血、 缺氧 , 进 一 步 损
伤肠 黏膜 。因此 , 改善 UC患 者凝 血 功能 , 降低 血 液
高凝状 态 、 促 进血 液循 环 , 可 能 是 治 疗 UC 的 又 一 有 效 途径 。
其 淋 巴细胞 转化率 升 高 , I g G降低 ; 加 味柴 芍六 君 颗 粒 能 降低 UC 大 鼠溃疡 指数 , 升高 C D 3 、 C D4 和 C D 8 , 降低 C D 4 / C D 8 比值 , 改 善 UC大 鼠 T 淋 巴细胞 亚群 功 能 ; 八 味 锡 类 散 能 降 低 UC 大 鼠
C D 4 , 升高 C D8 。 。 , 降低 C D4 / C D 8 比值 ; 苏 木 水
研究l 1 。 。 表 明, GC颗 粒 ( 黄芪、 党参、 制 首乌 、 白芍 、 白术 、 牡蛎 、 益母草 ) 能 降 低 实 验 大 鼠 全 血 黏
提取 物 能 降 低 UC大 鼠 C D 4 和 升 高 C D 8 , 降 低
C D 4 。 。 和 C D 8 升高 , C D4 。 。 / C D8 。 。 比值 降低 ; 白及 愈 疡 汤治 疗 UC大 鼠后 I g G、 补体 C 3升 高 ; 益 脾 涩 肠
泻、 黏液 脓 血便及 里 急后 重 等 , 且 往 往 反 复 发作 , 迁 延 难愈 。现 代研 究 l 1 认为, UC主 要 与遗 传 、 环境 、
C D 4 / C D 8 比值 , 同时抑 制 I g G合 成; 巴柳 氮 钠 能
度、 血 浆黏 度及 血小 板 聚集率 , 缩 短凝 血系 统活 化部
分凝 血酶 原 时 间 ( AP TT) 、 凝血酶 原时间 ( P T) 、 凝 血 酶 时间 ( TT) 及 大 鼠出 、 凝血时间, 进 而 发 挥 其 活
【 关 键 词】 溃疡性结肠炎 ; 中药 ; 治疗 ; 实 验 研 究
【 中 图 分 类 号 】 R2 8 5 . 5 【 是 一 种 发生 于结 肠 黏 膜 及
黏 膜下 层 的非特 异性 炎症 , 主要 临床 症状 为腹 痛 、 腹
盛壑 医学堕学报 2 0 1 5 年第 1 0 卷第 5 期 J o u r n a l o f C h e n g d u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 2 0 1 5 , V o 1 . 1 0 , N o . 5
h t t p: / / www. c n k i . n e t / k c ms / d e t a i l / 5 1 . 1 7 0 5 . R. 2 0 1 5 0 9 0 7 . 1 1 0 5 . 0 0 2 . h t ml
指数 。上 述资料 表 明 , 中药 在 一 定 剂 量 或疗 程下 对
UC大 鼠的免 疫 功 能 具 有 很 好 的调 节 作 用 , 从 而 降 低免 疫反 应 的程度 , 减轻 炎症 损 伤 。
2 改 善 凝 血 功 能 研 究L 1 ¨ 发 现 , UC 患 者 血 液 C ~ 反 应 蛋 ( C R P ) 、 纤 维 蛋 白原 ( F I B) 、 血小板 ( P L T) 增多 、 凝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2 2 5 7 . 2 0 1 5 . 0 4 . 0 2 4

综 述 ・
中药 治 疗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的 实验研 究 进展 *
周 泠 , 王 钢
1 . 遵 义 医 学 院附 属 医 院 中 医肛 肠 科 ( 遵 义 5 6 3 0 0 0 ) ; 2 . 遵 义 医 学 院 附 属 医 院 中 医科 ( 遵 义 5 6 3 0 0 0 )
改善 uC小 鼠一般 情 况 , 减 轻组 织病 理 学变 化 , 降低 C D4 及 c D 4 / C D 8 比值 , 调节 Uc小 鼠 T淋 巴细 胞 亚群 比例 ; 清 胃理肠 胶 囊 能 改善 UC大 鼠结 肠 的 病理 变化 , 并调 节 其 免疫 功 能 , 表 现 为 UC 大 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