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合集下载

【历史】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10月)

【历史】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10月)

高一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30小题,共6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A.财产B.地域 C.信仰 D.血缘2.“分封制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具有当时社会“合法性”的是( )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为齐威王B.楚庄王问“鼎之大小轻重”C.晋文公加征鱼盐税收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3.“(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

……已破陈,即县之。

”;“(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B.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D.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4.假设某诸侯王年老了,膝下有4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老三是大夫人所生的女儿;小儿子(大夫人之子)。

几个儿子都想争王位,但依据西周的宗法制,王位该传给 ( )A.大儿子B.二儿子C.女儿D.小儿子5.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这样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该政治制度突出的特点是()A. 权力高度集中B. 浓厚的部族色彩C. 皇帝非常勤政D. 严格的等级制度6. 从“传贤”到“传子”,从“公天下”到“家天下”()A.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B.是偶然出现的历史现象C.不利于社会进步D.在以后列朝列代没有被沿用7.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内阁制代替三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D.郡县制代替分封制8.秦朝实行的郡县制、雅典的梭伦改革都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进步影响,它们共同特点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缓和了社会矛盾C.打破了世袭特权 D.推进了民主进程9.2012年度百度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成为当下搜索热词。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2. 近代有学者称:“‘封建社会’这个名词的正确定义,就是名义上在一个王室的统治下,而实际上土地权和政治权却被无限制的分割:每方土地上都有它的大大小小的世袭主人,支配着一切经济和政治上的权利,形成一种地主与附属土地的农奴的现象。

”这种封建制度普遍推行的结果是 ( )A.初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B.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C.导致了统一国家的分裂D.削弱了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4.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 A.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B.地方设郡县最先在秦朝推行C.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5.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

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

”这一变化 ( )A.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6.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说:“秦始以宇内自私,一人独运于其上,而守宰之任骤更数易,视其地如传舍(“传舍”是指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B.血缘纽带、家国同构C.君主专制、官僚政治D.“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7.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2016.12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在西周时代,“姓”和“氏”是两个概念, “姓”表明血统,“氏”则为“姓”的分支。

贵族男子的“字”全称有三个汉字:第一字表长幼行辈(伯、仲、叔、季等),第二字任意,末一字为“父”字。

这说明姓氏名字制度在当时最主要的作用是A.维护尊卑关系 B.继承华夏传统 C.突显宗族地位 D.强化宗族认同2、西周后期,政府在设关(门)、市的地方,开始对出入关门的货物或者在市场营销的商品征税。

这说明当时A.工商业发展受到政府的阻碍B.工商业者属于政府官员C.“工商食官”制度受到冲击D.政府完全垄断了工商业3、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郤氏“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鲁国的季氏“富于周公”。

时人预感“夫皆富,政将在家”。

据此分析,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经济地位的变化引发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B..经济地位的变化引发政治权力格局的变化C.经济地位的变化推动封建社会的快速转型D..生产力的发展引起诸侯国经济地位的变化4、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A.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 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5、汉朝时,儿童从七岁开始每年收“口钱”23钱,“以食天子”;成年男子每年要缴纳“军赋”120钱;所有人不定期的还要交“献税”63钱,供皇帝祭祀宗庙;不服徭役的男子要交“更赋”若干钱,以雇人代役。

这说明汉代( )A.编户人口成为赋税征收的唯一标准B.税收目的是服务皇室经费开支C.税收制度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D.税收方式有利于商业贸易活动6、“吾国当西汉时,学术之中心,在于学校。

魏晋以后,则学校有名无实,教育之权,遂全移于私家之手。

”这一现象反映出A.专制集权统治遭到削弱 B.私学兴起与思想界的繁荣C.儒学至尊的地位被取代 D.造纸术改进推动文化传播7、学者阎步克认为:以九品论人,盖源于汉末士林的月且品题之风。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时间:60分钟总分:100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个2分)1.“父亲在上,公瑾在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

这种“敬天法祖”半民俗出现的制度因源可追溯到A.世袭制度 B.等级制度 C.分封制度 D.宗法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宗法制是西周统治者创立的利用血缘上的亲疏远近来维护政治关系中的上下尊卑贵贱秩序的社会政治制度。

宗法制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人的宗族观念、认祖归宗、尊宗敬祖、敬宗收族等传统习俗都源于宗法制度。

以此分析A B C 不正确。

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2.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杜甫诗中以“齐鲁”称谓山东是源于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在今天山东境内的是齐国和鲁国,山东由此又称“齐鲁大地”。

宗法制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排除B; 郡县制与题干不符,行省制出现在杜甫所在唐朝之后的元朝,排除C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3.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

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A.分封制和宗法制 B.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C.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封建"一词是分邦建国的含义,即中国古代实行的分封制,结合材料内容可知"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对应中国古代社会分别是:夏代之前的原始社会,夏商周三代时期以及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的历代王朝时期,所以答案选A项。

山东省德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德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德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4.11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指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据此判断,他认为A.西周制度胜于商代 B.立子立嫡之制始于西周C.宗法制适应分封制需要而产生D.西周分封对象限于宗族子弟2.伏尔泰说:“人们完全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而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这些衙门任职。

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自我调节。

”该材料盛赞了古代中国的A.内外朝制、察举制 B.三公九卿制、察举制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D.内阁制、科举制3.乾隆时,军机处官员管世铭诗称“面承密敕语从容,分写新纶撰进恭;御笔亲增三五字,别传天语带朱封。

”据此,对军机大臣职能理解不正确的是A.参与奏折批复B.提出处理意见C.草拟皇帝谕旨D.裁决军国大事4.古希腊民主和现代民主殊为不同,古希腊民主的局限主要在于A.剥夺了非公民权益以及女权B.剥夺了本城邦成年男子权益C.剥夺了妇女、儿童权益 D.剥夺了穷人参政权益5.《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九条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

”但第十一条又规定:“在木料和建筑物已分离,或作葡萄架的柱子已从地中拔出后,则原所有人有权取回。

”这主要说明十二铜表法A.条款自相矛盾B.内容繁杂琐碎C.保护私有财产D.维护贵族利益6.美国总统被称为“第一先生”,他的妻子被称为“第一夫人”,家庭被称为“第一家庭”。

以下不属于美国总统职权范围的是A.掌握国家行政大权B.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C.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D.任命和罢免最高法院法官7.“英国人坚持中国人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将其国家对外开放,这个要求引起了冲突。

高中历史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A .早期国家的初始形态逐渐显现B .自然环境影响文明发展的程度C .早期玉器注重实用性与审美性D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强1.(3分)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玉器出现于约8000年前,主要有内蒙古兴隆洼遗址、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出土的小型玉凿工具及玉环、玉玦等装饰品,淮河下游江苏淮安市宋集乡青莲岗文化遗址出土的玉斧、玉铲等小型工具及玉镯等装饰品,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玉璜、玉坠等佩饰。

据此我们可以判断( )A .儒家理政思想的弘扬B .原始民主制遗风的留存C .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D .当时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3分)春秋战国时期有“师保”“辅贰”之制。

《礼记》记载:“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

”《左传》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

”这反映了( )A .政治中心发生东移B .王国威胁解除C .君主专制大大强化D .政治局势趋稳3.(3分)图1、图2分别为西汉文帝后期和景帝中元六年地方政区变化示意图。

它反映出当时( )4.(3分)如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隋文帝赈灾的历史叙述。

这种差异说明( )记述出处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

是时仓库盈溢,竞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

[唐]吴兢《贞观政要》上遗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A.官方档案可信度高B.唐朝记载更具真实性C.两则史料无法互证D.历史叙述具有主观性5.(3分)在服饰上,唐代宽袍大袖,无论男女都爱着胡服;宋代则相对修身适体,尤其是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襦衣、背子的“遮掩”功能加强。

这反映出宋代( )A.民族交融的不断加强B.社会重理的审美意趣C.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D.追求个性的思想意识6.(3分)如图为洋务派兴办的福州船政局的组织结构图。

山东省武城县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某历史兴趣小组把孔子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

下列图书可以作为研究资料加以利用的有()①《孔子评传》②《论语》③《史记》④《先秦史》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2、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 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3、中国古代的许多成语出自先秦诸子,下列成语出自《韩非子》的是()A.春风化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B.守株待兔变古易常C.朝三暮四君子之交淡若水 D.兵贵神速置之死地而后生4、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下列各项对这一主张的理解与评议,正确的是()①西汉初期各学派仍很活跃②当时地方割据势力仍非常强大③主张实行文化专制主义④有利于大一统的局面的形成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北宋时,枢密副使任布娶了一位寡妇李氏。

李氏相夫教子,传为佳话。

明初,进士王希曾请求为曾改嫁的母亲守孝三年,明太祖以“失节”为由,只准一年。

这反映了() A.北宋枢密院权力逐步扩大 B.明代商品经济落后于宋代C.北宋时心学成为官方哲学D.明代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6、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

它反映出明代出现()A.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B.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7、右图是1930年在甘肃北京居延注代烽燧遗址中出土的《汉代木简》。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共48分)24. 《孟子》有云:“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材料表明《春秋》一书A.政治立场的保守性B.维护了周王的绝对权威C.体现了孔子以德治民的理念D.提出的治国理念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答案】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思想•特点25. 历史学家樊树志认为,宋朝无论在经济、科技、文化各个领域,都是繁荣与创造的黄金时代。

下列属于宋朝时期“创造”的是①改革选官制度,破除大族垄断官场局面②抗衡佛老思想,建立和完善理学③放宽设“市”,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监管④创制活字印刷术,推进文化传播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①“改革选官制度,破除大族垄断官场局面”是指隋唐时期创立科举考试制度;③说法过于绝对化,宋朝时期政府放宽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但不能据此说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监管。

因此排除。

②④属于宋朝时期思想、科技的表现,表述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活字印刷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26. 清朝末年李滋然作《明夷待访录纠缪》抨击《明夷待访录》,认为“今日之谈革命、讲自由而重独立者,皆托此篇以济其邪妄”。

该文中的“邪妄”实际上是指()A. 倡导工商皆本B. 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C. 学习西方D. 反对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清朝末年“谈革命、讲自由而重独立者”指的只可能是“反对君主专制”,而并不是其他的三个选项,所以该文中的“邪妄”实际上是指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观念,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27. 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在《尚治》篇中这样描述君主应有的作为:“虽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存心如赤子,处身如农夫,殿陛如田舍,衣食如贫士,海内如室家。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3. 时下“扛鼎”一词分外“抢眼”,频频出现于各大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当中,它指“分量重、地位高”,暗含盛赞和推崇之意。

三代至秦汉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器物。

关于鼎,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B. 列鼎的数目在周朝时是代表着不同的身份等级C. 青铜鼎出现后,只是作为祭祀神灵的一种重要礼器。

D. 鼎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

【答案】C【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

依据所学,“鼎”最初是一种炊具,后来因用于烹饪祭祀给神的牺牲,可以取万物之象,集天地之精华,成为先秦时期重要的献祭礼器;同时也被认为可以安邦定国,教化人伦,成为传国重器和国家政权、帝位的象征;先秦文化的载体和我国古代文明的见证。

以此分析ABD正确,所以应选C。

14.“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

”材料意在揭示A.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B.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答案】B【解析】考查学生对的内阁制度的理解能力。

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表明君主还是有实权的,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故应选B。

15、“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

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

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

……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材料中“革命失败后……”是指( )A.旧民主主义革命 B.辛亥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国民革命【答案】D【解析】考查土地革命。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高二历史期中测试题1.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召公奭于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周王可在燕国直接任免官吏B.召公奭在周王室中属于大宗C.召公奭领有燕国土地和人口D.燕国物产全部归召公奭所有2.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庭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3.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

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

”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B.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此“原理”C.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D.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4.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

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

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于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

”由此可见宋朝()A.相权进一步削弱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C.众相制初步确立D.内阁与枢密院分掌实权5.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6.“铁券”(右图)民间俗称“免死牌”,始于汉代,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

这种现象()①反映了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趋势②表明封建特权与君主专制紧密相连③说明君主专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④使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受到挑战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7.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十几年,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年级9月份阶段性检测题历史试题2015.9.25 一.单项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对井田制的解读主要有以下观点:是奴隶制度下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制度下的农村公社制;是封建制度下的土地领主制;是封建制度下的家族公社制或农村公社制。

造成上述分歧的客观原因主要是A.西周的土地买卖频繁难以定性 B.历史可以凭主观随意分析C.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具体表现 D.史料证据匮乏与多元史观2.“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

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

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3.清雍正年间的官窑督造官唐英一方面积极向民间工匠学习制作技法,另一方面也不断摹仿东西洋的彩法。

一次出口的瓷器由于毫无创新之处,雍正不报销该瓷器的制作费用,唐英不得不自掏腰包。

该材料说明A.官营手工业最能促进技术创新 B.官营手工业管理者要自负盈亏C.官营手工业管理仍然十分严格 D.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供应出口4A.肯定了工商业者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 B.指出了大贾富民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C.论证了商人在合理范围内谋利的合法性 D.强调了手工业者进行分工合作的重要性5.关于麦哲伦环球航行,有以下两种观点。

据此可知A.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存在争论B.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存在分歧C.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有待考证D.船队环球航行成功应不容置疑6.“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

”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C.新航路的开辟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7.16、17世纪时,英国的物价上涨256%,而工资仅上涨145%。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一、选择题(48个,共72分)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族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B.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2.唐初唐太宗命高士廉修《氏族志》,将李唐皇室的李姓列为第一等,外戚次之,山东士族为第三等;宋代的《百家姓》开篇则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将皇室赵姓排在第一位。

上述现象不能说明( )A.中国古代社会皇权至上B.宗法制仍有影响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D.姓氏文化源远流长3.《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顾,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这说明北宋( )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4.古代雅典民众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以上遵循的重要原则是( )A.公正原则B.自由原则C.专业化原则D.分权原则5.有一个关于陶片放逐法的传说:一位不识字农夫请人代写他觉得应该放逐的人的姓名,代写者问农夫要写谁的姓名,没想到农夫说出的正是代写者的姓名。

后者问为什么,农夫答:都说他优秀,所以他危险。

该传说反映了陶片放逐法( )A.具有抑制和打击杰出者的一面B.具有保护民主政治免受破坏的一面C.操作程序粗陋被人利用的一面D.公民间为泄私愤而打击报复的一面6.罗马法内容广泛,既包含《十二铜表法》、万民法,也包含皇帝敕令和元老院决议。

甚至罗马城市行政官也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三历史 练习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三历史 练习

材料二他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在驾驭政府与时代方面有无与伦比的胆略和才能,又由于他在内政方面的巨大建树和在与法西斯斗争中的不朽功绩,而被世人公认为同华盛顿、林肯相比肩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是他,把美国人民从苦难和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扩大了中央政府的权力,首创干预经济生活的先例。

(1)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英国可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5分)(2)材料二的“他”指的是谁,他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突出贡献是什么?(2分)探究二苏联模式材料三斯大林提出了他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大体上包括这样几点:一是苏联可以单独建成社会主义,二是经济行政计划化,三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四是高积累高投资,也就是要求轻工业和农业为重工业作出牺牲,这与第三点紧密联系。

——摘自凤凰网《从大历史角度探寻各国发展模式变迁》(3)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的经济发展方面有哪些特征?(3分)探究三中国模式材料四新中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苏联模式”,设计了计划经济体制。

经二十多年的计划经济实践后,又转而进行“面向市场”、建立全面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30年的经历走过了西方300年的路程。

(4)请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我国借鉴苏联模式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有何弊端?后来是怎样克服的?从中得到哪些经验教训?(6分)2.(32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1)读图7,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4分)材料一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

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2)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8分)材料二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送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48分。

)和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

)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填涂在试题密封线内的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用钢笔或0.5毫米中性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学家白寿彝考证后指出:“晋的原县,第一个县大夫为赵衰,称为原季,而继任者为赵衰之子赵同,亦称原同。

”《左传》记载赵简子在作战时宣誓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这反映出当时A.宗法制遭到破坏B.郡县行政组织出现C.县的面积比郡大D.分封等级秩序消失2.“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从根本上讲朱熹在强调A.学校教育要体现社会责任感 B.学校教育不能以词章为主C.教育旨在“明人伦,正纲常” D.学习与修养要循序渐进3.顾炎武在《生员论》中指出:“国家之所以取生员而考之以经文、论、策、表、判者,欲其明六经之旨,通当世之务也。

……舍圣人之经典、先儒之注疏与前代之史不读,而读其所谓时文(多为当时书坊刻印的中举者试卷)。

……五尺童子能诵数十篇而小变其文,即可以取功名,而钝者至白首而不得遇。

”此处他批评的是A.科举考试考查儒家经史B.经文、论、策脱离世务C.考试文体要求八股对仗D.考生背诵范文应付考试4.下列宋元时期的绘画作品反映出该时期绘画领域的主要特征是A.风格多样化 B .文人画流行 C.宫廷画活跃 D.趋向世俗化5.◇◇年3月2日,英国议员马考荣与议会举行辩论时慷慨陈词:“原则是明确的、理智的和连贯的,这就是:承认中产阶级有广泛的直接的代表份额,这对我国制度不会带来暴力震荡。

高一历史上期中-德州市武城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上期中-德州市武城二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期中测试题2014.11 1.古代中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谚语盛行,农村家族组织历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异姓间的互相排斥,宗族、村寨间的仇杀、械斗频仍,这些均根源于()A.社会宗法观念 B.血缘亲族团结C.家族观念流行 D.散漫自私意识【答案】A【解析】考查古代宗法制的影响。

由题目中的信息“亲兄弟”“父子兵”“家族组织”等可知这些现象由宗法制所致。

故本题应选A项;A项含B、C、D三项的内容,故B、C、D三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设问要求“根源”不符。

故应选A。

2. 有史学家指出:“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

”相对于分封制,郡县制()A. 解决了贵族权力继承的矛盾B. 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C. 削弱了相权,加强君主专制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答案】D【解析】考查对郡县制的认识。

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制下诸侯国有较大的权力和独立性,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郡县的长官有君主任免不得世袭,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项符合题意。

解决了贵族权力继承矛盾的是规定嫡长子继承的宗法制。

B项属于选官用人制度,与题干不符排除。

相为中央官制,郡县属于地方行政区划,不属于中央官制调整,排除C项。

故应选D。

3. 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这句话强调了“三省体制”()A.大大削减了宰相的决策权力 B.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C.并没有改变君主专制的本质 D.确保相权与皇权并驾齐驱【答案】B【解析】考查三省六部制。

依据所学,三省各自的职能为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旨意,门下省负责审核,如果通不过可以驳回,通过后交由尚书省执行。

故应选B。

4.“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地政府……”这是伏尔泰对中国古代哪一选官制度的评价( ) A.科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世官制【答案】A【解析】考查对科举制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3. 时下“扛鼎”一词分外“抢眼”,频频出现于各大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当中,它指“分量重、地位高”,暗含盛赞和推崇之意。

三代至秦汉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器物。

关于鼎,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B. 列鼎的数目在周朝时是代表着不同的身份等级C. 青铜鼎出现后,只是作为祭祀神灵的一种重要礼器。

D. 鼎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

【答案】C【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

依据所学,“鼎”最初是一种炊具,后来因用于烹饪祭祀给神的牺牲,可以取万物之象,集天地之精华,成为先秦时期重要的献祭礼器;同时也被认为可以安邦定国,教化人伦,成为传国重器和国家政权、帝位的象征;先秦文化的载体和我国古代文明的见证。

以此分析ABD正确,所以应选C。

14.“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

”材料意在揭示A.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B.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答案】B【解析】考查学生对的内阁制度的理解能力。

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表明君主还是有实权的,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故应选B。

15、“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

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

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

……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材料中“革命失败后……”是指( )A.旧民主主义革命 B.辛亥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国民革命【解析】考查土地革命。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发动多次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但大多遭到挫折或失败。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起义队伍退到文家市,毛泽东分析当时的形势,决定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湘赣边农村进军。

他带领队伍到达了井冈山,毛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

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故应选D。

16.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一文中宣称: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

支撑这一观点的典型事例是()A.实行“一边倒”的方针B.出席日内瓦会议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参加亚非万隆会议【答案】D【解析】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

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共交往对象为国家,所以应该讲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故应选D。

17.《礼记·中庸》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这段话适合用来形容①“求同存异”方针②新经济政策③“不结盟”思想④杜鲁门主义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C【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思想。

材料“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相悖”是儒家的中庸、和谐思想。

大意是说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彼此不相违背。

分析选项,①②③均符合题意,④体现的是对抗。

故应选C。

18、“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

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

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A.秦都咸阳 B.唐都长安 C.宋代东京 D.明代苏州【解析】考查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

依据所学可知,所谓“城区即市区”即是指原先的分隔状态被打破,根据史实,到了宋朝才打破时空上的限制,所以C项符合题意。

故应选C。

19.“蝴蝶拍一拍翅膀,地球的另一端就产生一场风暴。

”这是有气象学家提出的混沌学理论。

下表对应历史事件符合该观点的是:【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蝴蝶拍一拍翅膀,地球的“另一端”就产生一场风暴这个特征,所以应选B。

20.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

这种变化是由于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实业救国思潮C.抗日战争的爆发D.国民政府统制经济【答案】C【解析】考查抗日战争。

依据所学可知,抗战爆发后,大批民营工业内迁,故出现1940年重庆民族企业激增的情况。

分析选项,ABD项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

所以应选C。

21.重商主义也称作“商业本位”,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

早期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追求“少买”以防止贵金属流出;晚期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追求“多卖”,实现贸易上的顺差。

材料强调“少买”“多卖”实际上是:A.对外贸易的不同方式 B.贸易保护主义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自由放任原则【答案】B【解析】考查近代以来的外贸政策的变化。

依据所学,近代历史上重商主义的核心思想是追求货币财富的增加,少买多卖实际上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防止财富的流失。

A项错误,并非问题的本质;C项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20世纪罗斯福新政后出现的;D项是工业革命后出现的经济思想。

故应选B。

22.陈旭麓先生说:“经历了英法联军之役后,士大夫们痛苦地名之曰:‘庚申之变’……中国社会中的人们已经体会到有一种不受欢迎,但又无法抗拒的变化正在发生。

”“庚申之变”后20年中国社会的变化有( )①政府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②福州船政局的创办③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C【解析】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根据所学,“庚申之变”实际上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庚申之变”后20年中国社会出现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事件。

其促进了西方思想的传播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故应选C。

23.这是一次被称为“强国序曲”的会议,法国《世界报》评论:“这次代表大会似乎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

”这次会议是指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答案】B【解析】考查中共八大。

由题目中的信息“这个党(即中国共产党)……相当有把握地领导……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可知此次会议应为建国后的某次会议。

故排除A项;CD 两项是改革开放后召开的会议,与题意不符,故排除;中共八大提出了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主要任务,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的良好开端,故B符合题意,所以应选B。

第Ⅱ卷 (非选择题)【必做部分】二、综合题38、(20分)中国是世界的一个部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一:近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材料一……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送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

(1)材料一中的现象是什么历史事件产生的结果?(1分)根据材料分析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4分)材料二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

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

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世界市场的显著特点。

(2分)根据材料指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方式。

(2分)主题二: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材料三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

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

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3)结合茶丝出口变化情况,说明19世纪中期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

(2分)联系所学,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动。

(3分)主题三: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4)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促进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的因素。

(6分)【答案】(1) 新航路开辟。

(1分)加强了世界各大洲的联系说明人类由孤立分散走向了整体世界;各大洲之间的商业联系说明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分)(2) 以欧洲为中心;(2分)资本输出;国际贸易(2分)(3) 茶丝的出口呈现增长趋势,说明中国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

(2分)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产生了近代中国的官办企业;民族工业出现。

(3分)(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6分)【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及其意义的分析与认识。

回答时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由此可知是新航路的开辟,联系所学及材料“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送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

”分析归纳其意义。

第(2)问,回答时一定要结合材料,从材料中分析归纳答案。

依据材料“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可归纳出其特点是:以欧洲为中心。

方式主要是资本输出与国际贸易。

第(3)问,分析材料可知,近代中国茶叶的出口不断增加,说明中国茶叶的生产受制于国际市场,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联系所学回答后一问即可。

第(4)问,主要考查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联系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回答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