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练习第19课_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无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堂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堂练习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选择题1.淝水之战是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问的战争?A.曹魏、蜀汉B.西晋、东晋C.前秦、东晋D.北魏、东晋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语言文化的精华。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下列哪一战役有关?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3.下列哪一朝代结束了北方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A.曹魏B.西晋C.前秦D.北魏4.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洛阳。
你认为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是A.受到北方其它民族的优势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C.扩大鲜卑族的地位和影响D.接受先进文化,巩固统治5.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所采取的统治方式是 ( )A.禅让制B.分封制C.君主专制D.天下“共主,,6.观察右图“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B.穿汉服显示贵族身份C.北魏统一黄河流域D.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7.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维护了人民的利益B.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C.鲜卑族贵族的支持D.维护了封建贵族的利益二、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魏主日:“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地,IP-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
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1)材料一中的“魏主”是哪个皇帝?他决定将都城从哪里迁到哪里?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率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2)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语言?为此,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3)除了材料二中的措施外,孝文帝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3.你怎样看待北魏孝文帝采取的汉化措施?一、选择题 1.C 2.D 3.D 4.D 5.C 6.D 7.B二、非选择题1.(1)孝文帝。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如下图中的措施出自于()A.光武中兴B.孝文帝改革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2. “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此,北魏孝文帝决定()A.在地方建立县制B.实施汉化政策C.强化中央集权D.册封鲜卑贵族3. 下列发明中为书法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提供了物质条件的是()A.甲骨文的出现B.造纸术的发明C.小篆的出现D.印刷术的发明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国家大分裂、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对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特征概括不正确的是A.社会发展停滞乃至倒退B.科学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C.南方经济有了较快发展D.民族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5. 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黄河流域的统一B.北方政权的更迭C.江南经济发展迅速D.北方民族大融合6. “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
”这段话中的“北语”和“正音”分别是指()A.匈奴语,汉语B.汉语,鲜卑语C.鲜卑语,汉语D.汉语,匈奴语7. 如下表所示,这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鲜卑族姓汉族姓拓跋元步六孤陆独孤刘A.改官制B.禁胡服C.通婚姻D.改姓氏8. 某学者要撰写历史论文《民族融合的良性发展模式——论南迁拓跋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他撰写的论文内容主要是()A.光武中兴B.北魏孝文帝改革C.开元盛世D.江南地区的开发9. “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六月已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丙辰,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
”颁布诏书进行改革的是()A.北魏B.前秦C.西晋D.东晋10. 他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大领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从风俗礼制到语言服饰,全面割断鲜卑拓跋族与旧有文化的纽带,大踏步地实现了社会体制的汉化与人的观念的汉化。
由此可知,“他”的改革()A.推动了中原地区经济发展B.使鲜卑文化彻底断绝C.促进了民族交融D.着力于风俗礼制的汉化1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点可以概括为A.建立帝国新秩序B.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C.巩固大一统局面D.政权分立和民族汇聚二、填空题12. 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__________;1421年,明成祖正式迁都__________。
17-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练习(无答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选择题1.下列哪些成语反映了淝水之战时的情况()①破釜沉舟②投鞭断流③揭竿而起④风声鹤唳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②④2.下列历史上的战役同淝水之战相似的是()①围魏救赵②巨鹿之战③官渡之战④赤壁之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曾有诗句云:“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下列图书中详细介绍某位皇帝曾迁都洛阳的是()A.《秦始皇传》B.《汉武帝传》C.《北魏孝文帝传》D.《汉高祖传》4.(安徽亳州蒙城期末)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 ) A.实现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B.为统一全国做好了准备C.促进了民族交融 D.抵制了佛教的发展5.(辽宁鞍山期末)你们班的四位同学在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争论,你赞同他们四人中的哪个 (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6.(福建福州模拟)北魏时期,促使鲜卑族从语言、服饰、姓氏到思想观念与汉族日趋一致的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大化改新 D.戊戌变法7.北魏孝文帝改革是1 5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②改鲜卑姓为汉姓③从官员到民众都必须穿戴鲜卑族服饰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8.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A.民族交融B.中外交往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9.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下列不属于其影响的是()A.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B.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C.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D.汉族学习和接受内迁各族的食物、服饰、用具等,融入汉族的生活中10.(山东潍坊中考)史载,孝文帝雅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发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
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语④提倡与汉族联姻⑤发展经济。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④⑤D. ②③⑤2.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但是有人却说他的改革断送了整个鲜卑族。
其实,评价一次改革成功与否的着眼点应该是‚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与发展‛。
下列哪个事件最能说明孝文帝改革是成功的()A. 统一黄河流域B.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 佛教兴起D. 农民起义3.历史老师制作了一则谜语,谜面是:迁都洛阳、汉化政策、民族融合(打一历史事件)这则谜语的谜底应是()A. 商鞅变法B. 北魏孝文帝改革C. 文成公主入藏D.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4.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人民的餐桌上除了稻米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B. 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 江南经济的发展D. 南方人口增多5.‚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下列皇帝曾迁都洛阳的是()A. 盘庚B. 隋炀帝C. 北魏孝文帝D. 元世祖6.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某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是()A. 管仲改革B. 商鞅变法C. 孝文帝改革D. 王安石变法7.‚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
‛这段话中的‚北语‛和‚正音‛分别是指( )A. 鲜卑语,汉语B. 汉语,鲜卑语C. 匈奴语,汉语D. 汉语,匈奴语8.‚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此,孝文帝决定()A. 建立郡县制度B. 实施汉化政策C. 确立察举制度D. 册封鲜卑贵族9.历史示意图有助于形成时空概念.在下面历史朝代更替示意图中,西晋应填在()A. AB. BC. CD. D10.前秦和东晋之间的一次著名战例是()A. 赤壁之战B. 官渡之战C. 淝水之战D. 巨鹿之战11.某同学查阅了有关‚三国鼎立‛、‚人口南迁‛、‚汉化政策‛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了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A. 统一国家的建立B. 民族关系的发展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2.史料解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堂达标训练题(无答案)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堂达标训练题(无答案)一、选择题:1.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
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对上述材料最准确的理解应该是()A.魏主希望迁都平城B.魏主希望以文治理天下C.魏主希望迁都洛阳D.魏主希望以武治理天下2.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造成这一时期北方文化昌盛的重要原因是()A.北魏孝文帝改革B.淝水之战C.张骞通西域D.隋朝的统一3.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这说明当时()A.民族融合B.外交频繁C.经济繁荣D.社会动荡4.迁都是一个国家的重大事件,其中因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A.盘庚迁殷B.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洛阳C.周平王迁都到洛邑D.苏维埃俄国首都迁到莫斯科5.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采用,反映着当时()A.鲜卑与汉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的新高度B.鲜卑与汉族地主的合作形成了新统治集团C.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D.民族差异大,强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的民族6.下列示意图空格中应填写的内容是()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孝文帝改革D.大化改新7.北魏孝文帝深受汉族文化影响,其中对他影响比较大的是()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8.某个资料这样介绍一位历史人物:他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学习汉人先进文化,冲破重重阻碍,毅然进行改革,对我国民族融合和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是()A.北魏孝文帝B.秦始皇C.商鞅D.汉武帝9.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古代民族融合B.古代宗教传播C.古代商业繁荣D.经济重心南移10.北魏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没有守旧势力的阻碍B.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威C.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D.顺应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二、读图说史题:11.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习题新人教版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一、单项选择题1.前秦之称最早见于《十六国春秋》,因其所据为战国时秦国故地而得名,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
前秦与南方的哪一政权形成对峙的局面( )A.西晋B.东晋C.南朝D.成汉2.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为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
”这一举措是()A.秦始皇统一文字B.汉武帝独尊儒术C.孝文帝厉行汉化D.武则天重用酷吏3.中国古代,“衣服有制”.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A.秦始皇B.汉武帝C.北魏孝文帝D.隋文帝4.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都进行了迁都B.都推行了汉化政策C.都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D.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5.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②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④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喜欢穿异族服装,吃异族食物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④6.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最准确的描述是(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多元文化碰撞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二、非选择题7.某七年级历史小组围绕“改革促发展”这个中心,开展了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回答相关的问题。
【雄关漫道】材料一孝文帝决心迁都,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
公元494年,孝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文武官员和20万大军南下。
到达A城时,正值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不愿意继续前进,孝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都在此。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练习及答案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练习及答案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选择题1.发生于4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 D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 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B )A.匈奴族B.鲜卑族C.氐族D.羌族3. 4世纪时,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是( D )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4.在中国历史上,北魏是一个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朝代。
这个王朝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B )A.氐族B.鲜卑族C.契丹族D.匈奴族5.“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此,孝文帝决定( B )A.地方建立县制B.实施汉化政策C.创立科举制度D.册封鲜卑贵族6.北方民族大融合时期,民族融合在社会生活方面成果突出,下列成果中属于魏晋时期民族融合成果的是( C )①胡乐、胡舞受到汉族人民喜爱②民族关系趋于缓和③“胡”“汉”思想感情难以沟通④汉语成为北方的通用语言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7.成语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D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8.下边是小明同学整理的某一皇帝改革措施要点。
这些政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C )A.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B.加快了江南地区经济开发C.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D.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9. 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下列不属于其影响的是( D )A.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B.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C.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D.汉族学习和接受内迁各族的食物、服饰、用具等,融入汉族的生活中10.南北朝时期,有人出使北方归来,感慨不已:“我原本以为北方尽是夷狄之类,没想到竟然礼仪兴盛,经济繁荣,衣冠士族,尽在洛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习题
第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知识点一淝水之战1.前秦的疆域: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与南方的________形成对峙的局面。
2.淝水之战:383年,苻坚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东晋在淝水与秦军前锋隔岸对峙,东晋军队大败________。
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____________的著名战役。
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____________和混战的状态。
知识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建立:4世纪后期,____________族拓跋部崛起,建立北魏。
________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____________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2.措施:迁都________。
进一步推行________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__________,禁用鲜卑语;以__________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__________;采用两汉、曹魏的__________、法律等。
3.意义: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知识点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1.概况: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
这一时期在总体上,民族__________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__________。
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各民族不仅在__________上密切交往,在__________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
民族之间的隔阂与__________逐渐减少。
2.影响: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________,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__________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右面连环画《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前秦和西晋B.前秦和东晋C.东晋和宋D.宋和前秦2.许多的成语故事都有它的历史渊源。
下列与淝水之战这一历史事件有渊源关系的成语典故是( ) ①破釜沉舟②四面楚歌③草木皆兵④风声鹤唳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③④3.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 )A.民族融合 B.连年战争C.阶级斗争 D.长期分裂5.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黄河流域的统一 B.北方政权的更迭C.江南经济发展迅速 D.北方民族大融合6.学者晁福林说:“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把民族融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练习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选择题1.淝水之战作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被载入军事史册,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战役的双方是()A.晋文公——楚庄王B.曹操——孙刘联军C.曹操——袁绍D.东晋——前秦2.下列哪些成语反映的是淝水之战时的情况()①破釜沉舟②投鞭断流③草木皆兵④揭竿而起⑤风声鹤唳⑥斩木为兵A.①②③B.②③④C.④⑤⑥D.②③⑤3.385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重建代国,次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这个政权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A.氐族B.鲜卑族C.契丹族D.匈奴族4.和下面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段)相关联的是()小明:“众爱卿,鲜卑语为北语,汉语乃为正道。
今日始,朝廷一律废北语,一从正音,违者降爵罢官。
”小华:“陛下英明!臣等谨遵圣旨!”A.商鞅变法B.张骞出使西域C.北魏孝文帝改革D.“八王之乱”5.史书记载:“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
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材料表明北魏孝文帝下令鲜卑贵族和官员()A.采用汉姓B.改穿汉族服装C.学习汉语D.与汉人通婚6.下图是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
出现鲜卑贵族穿着汉服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B.穿汉服显示贵族身份C.北魏统一黄河流域D.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7.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民族交往B.中外交往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8.我们现在坐的方凳、圆凳,吃的烧饼、蒸馍等,都是我国古代民族大交融的产物。
极大地促进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大交融的是()A.人口大量南迁B.孝文帝改革C.张骞通西域D.江南的开发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历史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同步练习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通过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学习,我们获得了很多知识。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D.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骄傲使人失败2.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A.淝水之战发生在4世纪后期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C.交战的双方是前秦和东晋D.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3.下列人物中,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是()A.曹操B.袁绍 C.符坚D.周瑜4.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战争有关()A.巨鹿之战 B.淝水之战C.赤壁之战D.官渡之战5.“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道诏书是哪位统治者颁发的()A.秦始皇B.汉武帝C.曹操D.北魏孝文帝6.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北魏政权②学习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政策是改革的核心内容③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的过程④为北魏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⑤494年,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至咸阳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⑤7.尊老爱幼、崇尚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下列把“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作为重要改革措施的少数民族首领是()A.呼韩邪单于B.北魏孝文帝C.辽太祖阿保机D.金太祖阿骨打8.史料解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
《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该史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项措施()A.迁都洛阳B.改用汉姓C.该穿汉服D.学说汉语9.“……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为此,孝文帝把都城迁到了()A.平城B.洛阳C.长安D.建康10.扫一扫某历史词条二维码,结果出现“迁都洛阳、汉化政策、民族融合”等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单项选择1.秦王……望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顾谓苻融曰:“此亦劲敌,何谓弱也。
”这件事发生在()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三国鼎立时期D.东晋十六国时期2.下图所示的战役带来的影响是()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B.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解除了北方威胁,为南方发展创造了条件D.东晋也因国力消耗过大而亡国3.淝水之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
在这次战役中前秦失败的原因不包括()A.苻坚骄傲轻敌B.东晋的士兵战斗力强,战术正确C.士兵不愿意为前秦卖命D.前秦士兵人数比东晋少4.下面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段。
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A.匈奴族B.鲜卑族C.氐族D.女真族5.“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此,孝文帝决定()A.地方建立县制B.实施汉化政策C.创立分封制D.册封鲜卑贵族6.当你重回498年的北魏的时候,下面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在洛阳的街头,人们都穿着汉朝的服装B.在朝廷中大臣在用鲜卑语向皇帝汇报C.一家人正在举办婚礼,新郎是鲜卑人,新娘是汉族人D.一个老师正在提问一个叫元拓的学生7.北方民族大交融在社会生活方面成果突出,下列成果中属于魏晋时期民族交融成果的是()①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②民族关系趋于缓和③“胡”“汉”思想感情难以沟通④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8.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
对这一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A.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影响了汉族B.洛阳贵族官僚生活简朴C.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D.洛阳贵族官僚盲目攀比二、组合列举9.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政权分立,民族出现大交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同步练习: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同步练习: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投鞭断流骄兵终必败,风声鹤唳民意总难违。
”这副对联描写的是下列哪一战役?()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民族历史话剧《拓跋鲜卑》讲述了生活于呼伦贝尔的拓跋鲜卑先民们,走出森林,走向草原的故事。
下列政权是鲜卑族建立的是() A.西晋B.前秦C.东晋D.北魏3.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是在()A.383年B.420年C.439年什么时候实现了北方的统一?(2)图A中前秦与东晋进行的淝水之战发生在哪一年?这场战役的最终结果如何?【材料识历史】材料一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材料二鲜卑姓氏改为汉姓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兰贺丘穆陵穆独孤刘步六孤陆尉迟尉(3)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的措施?结合这两则材料,总结其改革的具体措施并说明这次改革有何作用。
(4)在这次改革中,我们看到了改革者怎样的精神?请用一句话评价这位改革者。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江南地区自然条件有哪些优势?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政治基础有哪些?(3)你能通过史实说明“民勤本业”表现在哪些方面吗?教师详解详析1.D【解析】淝水之战交战前,前秦苻坚率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浩浩荡荡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苻坚号称自己的百万大军,“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淝水阵前溃退后,败逃的前秦士兵,一路上听见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
因此选D。
2.D【解析】西晋和东晋是汉族政权,前秦是氐族建立的政权。
3.C4.D【解析】统一度量衡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故选D。
5.A【解析】题干中的“南朝”提示当时的北方正是北朝统治时期,而洛阳曾是北魏的都城。
当时的洛阳,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些都源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措施,还学习了汉族的礼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选择题
1.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与下列哪项史实有关()
A.北魏迁都洛阳
B.北魏改用汉姓
C.北魏改穿汉服
D.北魏学习汉族礼法
2.见下图,这是北魏时期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的画像,这种现象在下列什么事件后,更为广泛(
)
A.北魏建立后
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
C.北魏孝文帝改革后
D.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把民族融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北魏孝文帝是()
A.匈奴族人
B.羌族人
C.汉族人
D.鲜卑族人
4.北朝开始的标志是()
A.刘裕废除东晋皇帝
B.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
C.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D.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5.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历史上称北魏。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是()
A.386年
B.439年
C.485年
D.494年
6.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接受汉人文化
C.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D.加速北方的封建化进程
7.下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
B.采用汉族政治制度
C.北魏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D.孝文帝迁都洛阳
8.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①北魏鲜卑族人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②马球游戏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③玄奘前往天竺求取佛经精义
④辽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统治汉人。
A.中外交往
B.民族团结
C.国家统一
D.文化交融
9.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以下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①奖励耕战②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③颁布均田令④免除徭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某次改革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在484-486年间,主要改革政治、经济制度;第二期在494年迁都洛阳以后,着重改革鲜卑人的生活习惯,实行汉化。
该改革有助于()
①民族融合②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推动北魏封建化进程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1.对魏孝文帝的改革,下列评价或认识不正确的是()
A.孝文帝改革实际是由冯太后主持的,孝文帝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
B.孝文帝改革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和实行汉化政策
C.孝文帝改革有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D.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
12.“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宋代著名政治家司马光的这两句诗,概括了洛阳作为举世闻名的古都,在华夏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洛阳在历史上曾经是下列哪些王朝的都城?
①东周②西汉③三国时的魏④北魏⑤北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13. 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政治”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A.同一国家的建立
B.民族关系的发展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二、综合探究题
14. 材料论述题
孝文帝的改革是北魏政治、经济发展以及鲜卑族进一步封建化的必然结果。
但从另一方面,孝文帝的改革也促进了北魏政治、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巨大作用。
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就是各个民族不断交流、融合所产生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具有高度的民族凝聚力与民族情感,懂得民族间的尊重与友爱。
——摘自2015年12月8日《今日头条——看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影响》
⑴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为了学习和接受哪个民族的先进文化?
⑵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有关改革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三、材料解析题
15.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①和②处分别是什么政权(或王朝)______、___?它们的都城是今天的______(城市)?
(2)根据图示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
(3)材料二反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三中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______,该图示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交融是怎样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