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肽是人工合成的八肽,是天然生长抑素的衍生物,能显著减少内脏流量,降低门脉压,从而应用于肝硬化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近年来研究表明,奥曲肽有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胰液、胆汁的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和血流,刺激胃黏膜的分泌,促进胃黏膜增生,促进血小板凝集和血块收缩的作用,对肝硬化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有良好的疗效[3]。给予合理舒适的护理,可增加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更好的恢复。
参考文献:[1] 薛根正,张引苗.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J].山西医药杂志,2004,33(2):172.
[2] 叶任高.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402
448.
[3] Gao F,Hu X,C hen D.N alox one or vagoto m y does no t influence cen2
trally octreotide2i nduced i nhibi ti on of gastric acid s ecret i on i n rats.J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 og Med S ci,2006,26(4):4322435.
(收稿日期:2008206225)
产褥期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王 蕊
(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山东济南250001)
[摘 要]“怀孕、生产”是女人人生中的大事,在这一重要时期,女性朋友容易出现一些生理上、心理上的问题,尤其在产后,更容易产生情绪上的问题,如护理不当则易产生严重后果。笔者从事产后护理工作多年,对于产褥期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有一点心得,本文将针对这两个方面,做一个分析与说明。
[关键词]产褥期;恶露;褥汗;产后抑郁
[中图分类号]R63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5098(2008)2523466202
胎儿、胎盘娩出后,产妇身体、生殖器官和心理方面调适复原的这一段时间,称为产褥期,一般需6周~8周。在这一时期内,产妇容易出现生理、心理上的问题。为了帮助产妇顺利度过这一时期,现对其常见的临床表现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做一个简要论述。
1 产后寒战
于第三产程后,有的产妇可能发生寒战,多半因产程中屏气用力、出汗过多、皮肤血管扩张,分娩结束后机体产热骤减、表皮散热太快而造成。及时给予保温、饮用热牛奶或糖水、安静休息后,症状逐渐减轻至恢复正常。
2 体温、血压、脉搏
产褥期体温多在正常范围内,遇有产程延长、体力消耗及过度疲劳者,产后24h内体温可轻度升高,但不超过38℃。产后3d~4d因乳胀可发热,不超过38.5℃,多在24h内降至正常。如果产后体温升高,持续24h不降者,应结合病史、体征确定有无产褥感染。
产后血压变化不大。如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产妇,产后血压可见大幅度降低。产后脉搏变慢,约50次/m in~60次/m in,产后1周恢复正常。如脉搏加快,应注意有无出血、感染等可能。
3 产后宫缩痛
产后1d~2d内,由于子宫阵发性收缩引起疼痛。哺乳时反射性催产素分泌增加引起宫缩频繁,疼痛显著一般持续2d~3d后自然消失,多见于经产妇。宫缩痛轻者不需处理,疼痛难忍者,可针灸三阴交、足三里、合谷穴等,亦可使用止痛剂。
4 恶露
随着子宫内膜和胎盘剥离而后脱落和修复,产后有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组织及宫颈黏液等自阴道排出,称为恶露。一般持续周~6周,总量约5,大部分在产后头周内排出。产后最初2d~3d为以红色血性恶露,量也较多;以后颜色逐渐变淡,成为浆液性恶露;产后2周左右,恶露呈白色粘稠状。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不臭。产后子宫复旧不佳,或子宫腔内残留胎盘、胎膜,或合并感染时,恶露量增多,持续时间长并有臭味。
5 褥汗
产褥初期,皮肤排泄功能旺盛,出汗多,尤其睡眠和初醒时更明显,产后1周左右自行好转。此时注意勤换内衣,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感冒。
6 心理状态
分娩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动,身体各系统的生理性复原、产妇角色的变化及伴随而来的职责增加,产后期对初为人母者是个富有压力的时刻。产后最初数日,产妇情绪波动大,即使最小的刺激也会引起伤心流泪。产褥初期,表现为不断重述分娩的经历,如果遇有挫折或不顺心(例如胎儿不是期盼中的性别),产妇的心理调整适应过程将遇到困难。产妇主要通过二个阶段的心理调适过程,促使原先在分娩期将精力过于集中于关注个人的倾向,开始转向孩子、丈夫、家庭其他成员及周围环境,逐渐恢复自己的正确角色及功能,同时接受新生儿参与后新家庭所发生的变化。
第一阶段发生于产后最初2d~3d内,特点是产妇显得被动,依赖性显著增加,能听从别人的建议,但难以下决定;注意力集中于个人的需要上。表现为此时期话多善谈,内容集中于食物及睡眠。
第二阶段,经过充分的休息、恢复后,开始适应新的生活。表现为开始控制身体功能(例如大、小便)。如果是哺乳的产妇,则关心乳汁的质量及喂养能否成功的问题,渴望获得有关照顾婴儿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最容易接受护士的指导。
少数产妇,于产褥期将经历短暂的忧郁期。表现为无食欲、泪汪汪、难以入眠及失望感,此为“产后忧郁症”,常发生
664
3实用医技杂志2008年9月第15卷第25期(旬刊) J P MT,Sep te mber.2008,Vo l.15,No.25(Issued Every Ten Days) 400g1
于住院期间。发病原因除了过度疲劳、不舒适、过多或过少的刺激,自我调适外,内分泌变化是主要原因。护士有责任让产妇了解她的感受属于正常现象,并安排治疗性环境,鼓励产妇倾吐心绪,耐心倾听,允许哭泣,随时给以安慰、鼓励、满足其需要。
做好产褥期保健,对保证母婴健康非常重要。做为医务工作者要取得产妇家属的配合,共同帮助产妇顺利渡过这一时期。
(收稿日期:2008206229)
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点
朴春姬
(延边大学医院,吉林延吉133000)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糖尿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5098(2008)2523467201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长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由于抗精神病药物的葡萄糖调节功能异常,而诱发糖尿病,严重的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在临床上对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不仅认真观察精神症状,还要认真细致观察全身症状,定期进行体重监测及尿糖、血糖等项目的筛查实验,进行个体化治疗和护理,调节饮食,密切观察,维持治疗,巩固疗效,使患者减轻痛苦,促进康复。
1 病例介绍
患者,金某某,女,38岁,以反复出现孤僻、烦躁、疑心重多年,于1989年5月1日首次住院,诊断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先后住院8次,口服氯氮平后,于1996年3月出现口渴、多饮、多尿。查尿糖(++++),血糖16.8mmol/L,但消瘦不明显,口服优降糖,调节饮食,加强护理,使血糖降为8.5 mmol/L尿糖(+),口渴、多饮、多尿消失。
患者,许某某,男,40岁,以反复出现凭空听声音,发脾气,行为乱多年,于1983年5月2日首次住院,先后住院6次,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口服氯氮平、氯丙嗪治疗,于1998年9月出现口渴、多饮、尿频等症状。查尿糖(+++ +),血糖7mmo l/L,但无明显的饥饿感、多食、消瘦等。口服降糖灵,调节饮食,加强护理,结果尿糖(+),血糖9mmol/L 口渴,多饮、尿频、消失。
2 护理要点
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病情的动态变化 精神分裂症患者因精神症状影响及治疗机体的刺激阈值增高,对躯体疾患的反应敏感性降低,不能及时正确地反应身体不适,加上自知力缺损,不能主动叙述病情,对病情的了解主要靠护理人员的观察。因此,护理人员要善于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发现患者有轻微口渴,多饮、多尿、多食、出汗多等症状,要及时与医生联系,给予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及引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2 做好药物治疗的护理,确保用药安全 抗精神病药是治疗各种精神障碍的药物,在给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大多以口服药物为主,剂量大,用药时间长,副作用多,使用过程中又会诱发糖尿病,势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因此,我们在用药过程中,注意安全,合理用药。对于已发生的糖尿病患者,调节饮食,给予降糖药物的同时,选择对血糖影响小的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巩固疗效,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确保用药安全,预防不良后果,减轻痛苦,促进康复。2.3 给予患者健康宣教 使患者了解本病为可以控制的终生慢性疾病,协助患者注意饮食,分段留尿法等治疗措施,并指导患者动,静结合的休息,避免过渡劳累。
2.4 做好皮肤护理 勤换内衣,勤淋浴,做好皮肤及口腔护理,防止感染。
2.5 饮食护理
2.5.1 做好宣教工作 使患者了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意义。
2.5.2 注意营养平衡,防止发生营养不良 严格控制食物的总热量和食物的成分,做到定时、定量,按糖尿病食谱进食,宜食粗粮、大豆及豆制品,蔬菜,少食土豆、肝、花生、猪油等高脂饮食。
2.5.3 饮食情况 医护人员要检查每次进食情况,核对其数量是否合乎要求,患者是否按定量全部食完。如吃规定食谱仍感饥饿不能忍受时,可用煮过多的菜来充饥,严防暴饮暴食。
2.5.4 体重监测 每周测量体重一次,以便了解饮食是否符合治疗的要求,实际体重是否接近标准体重。
2.6 及时报告病情 发现患者尿量增加,出现口渴,说明病情未得到控制,应引起注意,及时报告负责医生,并详细记录出入量。
2.7 做好出院指导 使患者了解精神疾病和糖尿病的关系,指导患者饮食及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和降糖药物法,维持治疗,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使血糖浓度过高,出现尿糖。
在我国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对504位精神分裂症患者调查显示,有14.9%患者伴发糖尿病与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有密切关系,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葡萄糖调节异常并诱发糖尿病,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问题。近2年研究显示,对使用新型抗精神药物的患者,不仅要认真观察精神症状,还要认真细致的观察全身症状,定期进行体重监测和血糖等项目的筛查实验,进行个体化治疗和护理,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收稿日期262)作者简介朴春姬(6—),女,吉林敦化人,年毕业于延边卫生学校,主管护师。
76
43
实用医技杂志2008年9月第15卷第25期(旬刊) J P MT,Sep t ember.2008,Vol.15,No.25(Iss ued Every Ten Days)
:2008009
:1901981